CN105835734A -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5734A
CN105835734A CN201610165239.3A CN201610165239A CN105835734A CN 105835734 A CN105835734 A CN 105835734A CN 201610165239 A CN201610165239 A CN 201610165239A CN 105835734 A CN105835734 A CN 105835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ce
casing
headrest
radiant panel
head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5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5734B (zh
Inventor
王平
李红元
葛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deli (Changzho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deli (Changzho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deli (Changzho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deli (Changzho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52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35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35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5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79Head-rests with additional features not related to head-rest positioning, e.g.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所述的头枕本体内至少设有一个可发出声音的共振箱体,共振箱体与头枕本体间充置有填充物,埋设在汽车头枕内,独立发音,具有较好的低频音效。

Description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面常规汽车的音响系统都是用传统的高音扬声器与低音扬声器配套使用,并且现有的汽车音响系统一般都安装在汽车门扇、中控台等位置,由此,传统汽车音响带来体积大、成本高、占用空间高等问题。在汽车的实际使用中,汽车上往往并非仅乘坐一个人,因此,当一个人想听音乐的时候,整车人都听到,因而会影响了需要安静的乘客。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汽车音响系统隐设在汽车内的某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920304855.8)公开的一种汽车音响座椅,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靠背和设置于靠背上端的头枕,所述的头枕由内部支架和外罩组成,所述头枕的两侧的端部对称设置有二侧翼,所述侧翼内固定设置有扬声器,所述侧翼可横向或纵向摆动,将扬声器设置在头枕两侧的二侧翼内,虽然在一定程度减少车内空间的占据,但是设置在头枕两侧,首先,破坏了座椅的整体美学特征,美观性大打折扣,第二,行车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一旦出现撞击,扬声器易损坏,并且容易伤害到车内乘客,第三,侧翼内仅是设置平常的扬声器,音效差,虽能够单独使用,但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听觉享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埋设在汽车头枕内,独立发音,具有较好的低频音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包括头枕本体,所述的头枕本体内至少设有一个可发出声音的共振箱体,共振箱体与头枕本体间充置有不影响音波传播的填充物,共振箱体埋设在头枕内,必然其体积、质量都较小,自然的使汽车音响系统体积更小,降低了成本,释放了车内的空间,由于设置在头枕内,便于控制独立发声,使对车内其他乘客的影响降至最低,共振音箱必然发出共振音效,相对一般的扬声器或发音装置,其音效有较大的提高音效,能够提高乘客的听觉享受,填充物包覆在共振箱体外部,头枕本体包裹在填充物外部,填充物紧紧固定共振箱体,加上头枕本体的紧紧包裹,共振箱体能够被很好地固定,填充物不影响共振音波的传播,因此共振音效不会被填充物所影响,一般不影响音波传播的填充物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所以填充物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一旦发生撞击意外,填充物能够冲吸收撞击能量,避免共振箱体破损,头枕本体也具有一定的韧性与强度,若共振箱体发生破损,避免破损的共振箱体碎片穿透透填充物与头枕本体,以避免共振箱体可能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头枕本体内部的共振箱体外围还设有箍紧共振箱体的支架,支架对共振箱体起到一个箍紧的作用,能够加强共振箱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共振箱体上设有让位于支架的内凹槽,支架设置在内凹槽中,缩小了共振箱体与支架间的间距,使整体的体积小,结构更为的紧凑,使共振箱体便于设置在头枕本体内。
进一步的,头枕本体、共振箱体、支架三者间互不接触,三者间以填充物隔开,避免了机械振动在三者间的传递,避免影响共振箱体发出的共振音效,避免音效失真。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为倒U型结构,内凹槽位于共振箱体顶部与侧边构成面上,倒U型结构的将共振箱体包围在其内侧,不仅便于装配,而且其具有较好的箍紧作用,倒U型结构的下端可以延伸出头枕本体底部,延伸出的部分可设置卡槽,以与座椅配合,调节头枕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为设置在共振箱体外围的闭合方形或环状结构,其箍进的效果较好,保证共振箱体的稳固性,同时提高了头枕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共振箱体一竖直构成面为平整的辐射面板,辐射面板内壁设有共振源,共振源靠近辐射面板一侧以有基材双面胶与辐射面板粘连,共振源远离辐射面板一侧设有连接辐射面板的固定罩壳,辐射面板相对的共振箱体构成面为出音板,出音板内壁与共振源相对位置处设有导相管,导相管一端为内开口,导相管另一端于出音板外壁面设有外开口。
共振源固定在共振箱体较为平整的辐射面板上,做为辐射源,共振源振动引起辐射面板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音波,提高了音效,平整的辐射面板能够提高共振效果,共振箱体内做导相管设计,使得共振音箱有很好的低频效果,导相管与共振源相对设置,共振音波传至导相管并经导相管导相后,音波由内开口副射到外开口,并与共振音波进行同相叠加,内开口向板外壁的外开口传播至外部,使音带宽,具有较小的失真,大幅提高低频音效,实现较小的共振箱体产生丰富的低音,共振源与辐射面板间的有基材双面胶起到固定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消除了异常音,固定罩壳将振动源固定在共振箱体的辐射面板上,从而固定住共振源并且限制住共振源的振幅,消除了因为振动失衡造成的异常音,提高了音效。
进一步的,共振箱体数目为两个,两个共振箱体于头枕本体内部关于头枕本体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共振箱体的辐射面板背向相对,且两辐射面板间不接触,两个共振箱体的辐射面板背向相对,且两辐射面板间不接触,两个共振箱体设置在头枕内左右两侧,导相管外开口朝向头枕左右两侧,促使较好的低频音效的传播,使乘客具有较好的音乐享受。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相管为出音板内壁竖直方向的凸起结构,内开口高于外开口,共振源位置高于外开口低于内开口,共振源的位置能促使导相管的导相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共振源为激励器,激励器振动引起辐射面板共振,产生共振音效。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充物为泡棉,同时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填充物的选择多种多样,满足不影响音效、缓冲性好、能隔绝振动即可,本发明中优选的采用泡棉。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
1.音响埋设头枕内,体积小、质量轻,大幅减小了汽车音响系体积,降低了成本,减小了车内空间的占据,释放了车内的空间,同时隐匿设置,更为美观;
2.共振源与辐射面板产生共振音波,明显提高了音效,导相管的导相作用则大幅的提高了低频音效,进一步提高了音响的音效,提供更好的听觉享受,能够独立发音,减小对车内其他乘客的影响;
3.有基材双面胶与固定罩壳固定共振源,减小机械振动,限制共振源振幅消除异常音,促使音效提高;
4.支架箍紧了共振箱体,配合填充的填充物,提高了头枕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去掉头枕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共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去掉辐射面板后共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共振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支架与共振箱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支架与共振箱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支架与共振箱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头枕本体,2为共振箱体,2.1为辐射面板,2.2为导相管,2.3为内开口,2.4为外开口,2.5为内凹槽,3为共振源,3.1为振动板,3.2为极片,3.3为磁铁,3.4为磁罩,3.5为音圈,3.6为定位支片,3.7为磁液,4为有基材双面胶,5为固定罩壳,5.1为连接爪,6为泡棉,7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包括头枕本体1,头枕本体1为一般的汽车座椅头枕,头枕本体1内设有两个可产生共振音效的共振箱体2,两个共振箱体2设置在头枕本体1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共振箱体2关于头枕本体2中心左右对称,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充置有泡棉6,泡棉6包覆着共振箱体2,头枕本体1包裹着泡棉6,泡棉6使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不接触,且两个共振箱体2间不接触。
如3、图4所示,共振箱体2一竖直构成面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辐射面板2.1内壁上设有共振源,共振源采用直径为26mm的激励器3,激励器3设置在辐射面板中心略偏下位置处,激励器3靠近辐射面板2.1的一侧以有基材双面胶4与辐射面板2.1粘连,激励器3远离辐射面板2.1一侧设有连接辐射面板2.1的固定罩壳5,辐射面板2.1相对5的共振箱体2构成面为出音板,出音板内壁与激励器3相对位置处设有导相管2.2,导相管2.2出音板内壁竖直方向的方形凸起结构,与共振箱体2一体成型,导相管2.2与共振箱体2安装时倾斜方向一致,导相管2.2顶端设有位于共振箱体2内侧的内开口2.3,导相管2.2底端于出音板外壁面设有外开口2.4,内开口2.3水平高度高于外开口2.4,激励器3的水平高度高于略高于外开口2.4的水平高度,共振箱体2的内容积和导相管2.2大小成比例关系,共振箱体2的材质为1.5mm-2mm厚的车规级塑料,1.5mm-2mm厚车规级塑料制成共振箱体2具有良好的强度,促使提高音效,两个共振箱体2.1的辐射面板2.1相对设置,且两辐射面板2.1间设有间距,以使两个共振箱体2外开口2.4朝向头枕左右两侧,外开口2.4朝向不同方向使音效更加立体化,增强音效,增强听觉享受,激励器3固定在共振箱体2较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上,做为辐射源,激励器3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音波,以提高音效,平整的辐射面板2.1能够提高共振效果,共振箱体2内的导相管2.2使得共振音箱2有很好的低频效果,导相管2.2与激励器3位置相对,共振音波传至导相管2.2并经导相管2.2导相后,音波由内开口2.3副射到外开口2.4,并与共振音波进行同相叠加,内开口2.3向板外壁的外开口2.4传播至外部,使音带宽,具有较小的失真,大幅提高低频音效,实现较小的共振箱体2产生丰富的低音,激励器3与辐射面板2.1间的有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消除了异常音,固定罩壳5将激励器3固定在辐射面板2.1的内壁面上,从而固定住激励器3并且限制住激励器3的振幅,消除了因为振动失衡造成的异常音,大幅提高音效。
头枕本体1内部的两个共振箱体2外围还设有箍紧共振箱体2的支架7,支架7对两个共振箱体2起到一个箍紧的作用,以加强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支架7为倒U型结构,共振箱体2上设有让位于支架7的内凹槽2.5,为了与支架7结构配合,两个共振箱体2的内凹槽2.5开设在共振箱体2的出音板以及上部的构成面上,两个共振箱体2的内凹槽2.5恰好与支架7配合,由于泡棉7的填充,使共振箱体2与支架7之间不接触,避免机械振动,支架7设置在共振箱体2的内凹槽2.5中,起到箍紧作用的同时,还减小了空间占据,倒U型结构便于装配,减小了将共振箱体2设置在头枕本体1内的难度,倒U型结构支架7的下端可以延伸出头枕本体1底部,延伸出的部分可设置卡槽,以与座椅配合,支撑头枕,调节头枕的高度。
两个共振箱体2对称的埋设在头枕内,共振箱体2的体积、质量都较小,减小了汽车音响系统体积,降低了成本,释放了车内的空间,设置在头枕内,便于控制独立发声,使对车内其他乘客的影响降至最低,共振音箱2发出共振音效,且其具有较好的低频音效,能够提高乘客哦听觉享受,泡棉6充置在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之间,隔绝相互间的接触,并将共振箱体2牢牢的固定在头枕内,支架7在外围箍紧两个共振箱体2,保证了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同时,支架7在头枕本体1内具有刚性支撑的作用,促使头枕的稳固性好,泡棉6阻碍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间的机械振动传播,避免头枕本体1、支架7对共振箱体2共振效果的影响,避免音效失真,泡棉6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一旦发生撞击意外,泡棉6能够冲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避免共振箱体2破损,头枕本体1一般为皮革等材料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韧性与强度,若共振箱体2发生破损,能够避免破损的共振箱体2碎片穿透泡棉6与头枕本体1,以避免共振箱体2可能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提高安全性,埋设在头枕内,隐匿设置,不破坏座椅的整体美学特征,更为的美观,满足了现实中的使用。
如图5、图6所示的激励器3由振动板3.1、极片3.1、磁铁3.3、磁罩3.4、音圈3.5、定位支片3.6构成,按照激励器3水平常态放置,振动板3.1位于上端,磁罩3.4位于底端,磁铁3.3设置在磁罩3.4上端设置的凹槽内,极片3.2设置在磁铁3.3上端,音圈3.5、定位支片3.6设置在极片3.2、磁铁3.3的外围,音圈3.5的底部延伸至低于磁铁3.3上端面处,且音圈3.5的底部与定位支片3.6的内圈沿连接,定位支片3.6外圈沿与磁罩3.4上端面外侧连接,振动板3.1设置在音圈3.5上端并与音圈3.5连接,极片3.2与音圈3.5之间还设有磁液3.7,在音圈3.5与磁铁3.3的音隙中添加一种带有阻尼作用的能够根据磁铁磁力线运动的磁液3.7,弥补了由于音圈3.5与磁铁3.3单边间隙只有0.25及激励器3本身支撑不够引起的振动失衡,大大的减少了杂音,提高了音响的音效,音圈3.5通电使振动板3.1产业相应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产生共振,发出共振音效,振动板3.1的材质为车规级塑料,强度好,耐用,定位支片3.5的材质为CONEX材质,CONEX材质使定位支片3.6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激励器3的振动效果,进一步的提高音效,有基材双面胶4的基材为泡棉,其结构为泡棉两端面设有不干胶,有基材双面胶4设置在振动板3.1顶部,激励器3呈竖直态粘贴在辐射面板2.1表面,有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激励器3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固定罩壳5设有嵌设激励器3的圆槽,磁罩3.4底端台阶面与固定罩壳5圆槽端面连接,磁罩3.4底端面与圆槽底面不接触,圆槽底面为镂空结构,固定罩壳5上端设有与辐射面板2.1连接的连接爪5.1,连接爪5.1以螺钉与辐射面板2.1连接,且连接爪5.1间设有泡棉6垫,磁罩3.4不与圆槽底面接触,避免机械振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镂空结构便于共振音效的传播,减少对音质的损伤。
实施例2:参照图1、图2所示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包括头枕本体1,头枕本体1为一般的汽车座椅头枕,头枕本体1内设有两个共振箱体2,两个共振箱体2设置在头枕本体1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共振箱体2关于头枕本体2中心左右对称,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充置有泡棉6,泡棉6包覆着共振箱体2,头枕本体1包裹着泡棉6,泡棉6使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不接触,且两个共振箱体2间不接触。
参照3、图4所示,共振箱体2一竖直构成面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辐射面板2.1内壁上设有共振源,共振源采用直径为26mm的激励器3,激励器3设置在辐射面板中心略偏下位置处,激励器3靠近辐射面板2.1的一侧以有基材双面胶4与辐射面板2.1粘连,激励器3远离辐射面板2.1一侧设有连接辐射面板2.1的固定罩壳5,辐射面板2.1相对的共振箱体2构成面为出音板,出音板内壁与激励器3相对位置处设有导相管2.2,导相管2.2出音板内壁竖直方向的方形凸起结构,与共振箱体2一体成型,导相管2.2与共振箱体2安装时倾斜方向一致,导相管2.2顶端设有位于共振箱体2内侧的内开口2.3,导相管2.2底端于出音板外壁面设有外开口2.4,内开口2.3水平高度高于外开口2.4,激励器3的水平高度高于略高于外开口2.4的水平高度,共振箱体2的内容积和导相管2.2大小成比例关系,共振箱体2的材质为1.5mm-2mm厚的车规级塑料,1.5mm-2mm厚车规级塑料制成共振箱体2具有良好的强度,促使提高音效,两个共振箱体2.1的辐射面板2.1相对设置,且两辐射面板2.1间设有间距,以使两个共振箱体2外开口2.4朝向头枕左右两侧,外开口2.4朝向不同方向使音效更加立体化,增强音效,增强听觉享受,激励器3固定在共振箱体2较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上,做为辐射源,激励器3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音波,以提高音效,平整的辐射面板2.1能够提高共振效果,共振箱体2内的导相管2.2使得共振音箱2有很好的低频效果,导相管2.2与激励器3位置相对,共振音波传至导相管2.2并经导相管2.2导相后,音波由内开口2.3副射到外开口2.4,并与共振音波进行同相叠加,内开口2.3向板外壁的外开口2.4传播至外部,使音带宽,具有较小的失真,大幅提高低频音效,实现较小的共振箱体2产生丰富的低音,激励器3与辐射面板2.1间的有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消除了异常音,固定罩壳5将激励器3固定在辐射面板2.1的内壁面上,从而固定住激励器3并且限制住激励器3的振幅,消除了因为振动失衡造成的异常音,大幅提高音效。
参照图7所示,头枕本体1内部的两个共振箱体2外围还设有箍紧共振箱体2的支架7,支架7对两个共振箱体2起到一个箍紧的作用,以加强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支架7为设置在两个共振箱体2外围的闭合方形结构,闭合形态的支架对共振箱体2的箍紧效果更好,保证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两个共振箱体2的底端构成面以及出音板设有让位于支架7的内凹槽2.5,两个共振箱体2的内凹槽2.5与支架7配合,由于泡棉7的填充,使共振箱体2与支架7之间不接触,避免机械振动,支架7设置在共振箱体2的内凹槽2.5中,起到箍紧作用的同时,还减小了空间占据,支架7在头枕本体1内使头枕具有内部的刚性支撑作用,促使提高头枕稳固性,头枕还可以设有头枕支架,头枕支架调节头枕的高度,头枕支架可以与支架7连接,提高对头枕的支撑作用。
两个共振箱体2对称的埋设在头枕内,共振箱体2的体积、质量都较小,减小了汽车音响系统体积,降低了成本,释放了车内的空间,设置在头枕内,便于控制独立发声,使对车内其他乘客的影响降至最低,共振音箱2发出共振音效,且其具有较好的低频音效,能够提高乘客哦听觉享受,泡棉6充置在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之间,隔绝相互间的接触,并将共振箱体2牢牢的固定在头枕内,支架7在外围箍紧两个共振箱体2,保证了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同时,支架7在头枕本体1内具有刚性支撑的作用,促使头枕的稳固性好,泡棉6阻碍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间的机械振动传播,避免头枕本体1、支架7对共振箱体2共振效果的影响,避免音效失真,泡棉6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一旦发生撞击意外,泡棉6能够冲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避免共振箱体2破损,头枕本体1一般为皮革等材料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韧性与强度,若共振箱体2发生破损,能够避免破损的共振箱体2碎片穿透泡棉6与头枕本体1,以避免共振箱体2可能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提高安全性,埋设在头枕内,隐匿设置,不破坏座椅的整体美学特征,更为的美观,满足了现实中的使用。
参照图5、图6所示的激励器3由振动板3.1、极片3.1、磁铁3.3、磁罩3.4、音圈3.5、定位支片3.6构成,按照激励器3水平常态放置,振动板3.1位于上端,磁罩3.4位于底端,磁铁3.3设置在磁罩3.4上端设置的凹槽内,极片3.2设置在磁铁3.3上端,音圈3.5、定位支片3.6设置在极片3.2、磁铁3.3的外围,音圈3.5的底部延伸至低于磁铁3.3上端面处,且音圈3.5的底部与定位支片3.6的内圈沿连接,定位支片3.6外圈沿与磁罩3.4上端面外侧连接,振动板3.1设置在音圈3.5上端并与音圈3.5连接,极片3.2与音圈3.5之间还设有磁液3.7,在音圈3.5与磁铁3.3的音隙中添加一种带有阻尼作用的能够根据磁铁磁力线运动的磁液3.7,弥补了由于音圈3.5与磁铁3.3单边间隙只有0.25及激励器3本身支撑不够引起的振动失衡,大大的减少了杂音,提高了音响的音效,音圈3.5通电使振动板3.1产业相应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产生共振,发出共振音效,振动板3.1的材质为车规级塑料,强度好,耐用,定位支片3.5的材质为CONEX材质,CONEX材质使定位支片3.6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激励器3的振动效果,进一步的提高音效,有基材双面胶4的基材为泡棉,其结构为泡棉两端面设有不干胶,有基材双面胶4设置在振动板3.1顶部,激励器3呈竖直态粘贴在辐射面板2.1表面,有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激励器3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固定罩壳5设有嵌设激励器3的圆槽,磁罩3.4底端台阶面与固定罩壳5圆槽端面连接,磁罩3.4底端面与圆槽底面不接触,圆槽底面为镂空结构,固定罩壳5上端设有与辐射面板2.1连接的连接爪5.1,连接爪5.1以螺钉与辐射面板2.1连接,且连接爪5.1间设有泡棉6垫,磁罩3.4不与圆槽底面接触,避免机械振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镂空结构便于共振音效的传播,减少对音质的损伤。
实施例3:参照图1、图2所示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包括头枕本体1,头枕本体1为一般的汽车座椅头枕,头枕本体1内设有两个共振箱体2,两个共振箱体2设置在头枕本体1内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共振箱体2关于头枕本体2中心左右对称,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充置有泡棉6,泡棉6包覆着共振箱体2,头枕本体1包裹着泡棉6,泡棉6使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不接触,且两个共振箱体2间不接触。
参照3、图4所示,共振箱体2一竖直构成面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辐射面板2.1内壁上设有共振源,共振源采用直径为26mm的激励器3,激励器3设置在辐射面板中心略偏下位置处,激励器3靠近辐射面板2.1的一侧以有基材双面胶4与辐射面板2.1粘连,激励器3远离辐射面板2.1一侧设有连接辐射面板2.1的固定罩壳5,辐射面板2.1相对的共振箱体2构成面为出音板,出音板内壁与激励器3相对位置处设有导相管2.2,导相管2.2出音板内壁竖直方向的方形凸起结构,与共振箱体2一体成型,导相管2.2与共振箱体2安装时倾斜方向一致,导相管2.2顶端设有位于共振箱体2内侧的内开口2.3,导相管2.2底端于出音板外壁面设有外开口2.4,内开口2.3水平高度高于外开口2.4,激励器3的水平高度高于略高于外开口2.4的水平高度,共振箱体2的内容积和导相管2.2大小成比例关系,共振箱体2的材质为1.5mm-2mm厚的车规级塑料,1.5mm-2mm厚车规级塑料制成共振箱体2具有良好的强度,促使提高音效,两个共振箱体2.1的辐射面板2.1相对设置,且两辐射面板2.1间设有间距,以使两个共振箱体2外开口2.4朝向头枕左右两侧,外开口2.4朝向不同方向使音效更加立体化,增强音效,增强听觉享受,激励器3固定在共振箱体2较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上,做为辐射源,激励器3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音波,以提高音效,平整的辐射面板2.1能够提高共振效果,共振箱体2内的导相管2.2使得共振音箱2有很好的低频效果,导相管2.2与激励器3位置相对,共振音波传至导相管2.2并经导相管2.2导相后,音波由内开口2.3副射到外开口2.4,并与共振音波进行同相叠加,内开口2.3向板外壁的外开口2.4传播至外部,使音带宽,具有较小的失真,大幅提高低频音效,实现较小的共振箱体2产生丰富的低音,激励器3与辐射面板2.1间的有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消除了异常音,固定罩壳5将激励器3固定在辐射面板2.1的内壁面上,从而固定住激励器3并且限制住激励器3的振幅,消除了因为振动失衡造成的异常音,大幅提高音效。
参照图8所示,头枕本体1内部的两个共振箱体2外围还设有箍紧共振箱体2的支架7,支架7对两个共振箱体2起到一个箍紧的作用,以加强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支架7为设置在两个共振箱体2外围的闭合环形结构,闭合环形的支架7对共振箱体2的箍紧效果更好,保证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由于泡棉7的填充,使共振箱体2与支架7之间不接触,避免机械振动,支架7在头枕本体1内使头枕具有内部的刚性支撑作用,促使提高头枕稳固性,头枕还可以设有头枕支架,头枕支架调节头枕的高度,头枕支架可以与支架7连接,提高对头枕的支撑作用。
两个共振箱体2对称的埋设在头枕内,共振箱体2的体积、质量都较小,减小了汽车音响系统体积,降低了成本,释放了车内的空间,设置在头枕内,便于控制独立发声,使对车内其他乘客的影响降至最低,共振音箱2发出共振音效,且其具有较好的低频音效,能够提高乘客哦听觉享受,泡棉6充置在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之间,隔绝相互间的接触,并将共振箱体2牢牢的固定在头枕内,支架7在外围箍紧两个共振箱体2,保证了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同时,支架7在头枕本体1内具有刚性支撑的作用,促使头枕的稳固性好,泡棉6阻碍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间的机械振动传播,避免头枕本体1、支架7对共振箱体2共振效果的影响,避免音效失真,泡棉6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一旦发生撞击意外,泡棉6能够冲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避免共振箱体2破损,头枕本体1一般为皮革等材料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韧性与强度,若共振箱体2发生破损,能够避免破损的共振箱体2碎片穿透泡棉6与头枕本体1,以避免共振箱体2可能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提高安全性,埋设在头枕内,隐匿设置,不破坏座椅的整体美学特征,更为的美观,满足了现实中的使用。
参照图5、图6所示的激励器3由振动板3.1、极片3.1、磁铁3.3、磁罩3.4、音圈3.5、定位支片3.6构成,按照激励器3水平常态放置,振动板3.1位于上端,磁罩3.4位于底端,磁铁3.3设置在磁罩3.4上端设置的凹槽内,极片3.2设置在磁铁3.3上端,音圈3.5、定位支片3.6设置在极片3.2、磁铁3.3的外围,音圈3.5的底部延伸至低于磁铁3.3上端面处,且音圈3.5的底部与定位支片3.6的内圈沿连接,定位支片3.6外圈沿与磁罩3.4上端面外侧连接,振动板3.1设置在音圈3.5上端并与音圈3.5连接,极片3.2与音圈3.5之间还设有磁液3.7,在音圈3.5与磁铁3.3的音隙中添加一种带有阻尼作用的能够根据磁铁磁力线运动的磁液3.7,弥补了由于音圈3.5与磁铁3.3单边间隙只有0.25及激励器3本身支撑不够引起的振动失衡,大大的减少了杂音,提高了音响的音效,音圈3.5通电使振动板3.1产业相应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产生共振,发出共振音效,振动板3.1的材质为车规级塑料,强度好,耐用,定位支片3.5的材质为CONEX材质,CONEX材质使定位支片3.6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激励器3的振动效果,进一步的提高音效,有基材双面胶4的基材为泡棉,其结构为泡棉两端面设有不干胶,有基材双面胶4设置在振动板3.1顶部,激励器3呈竖直态粘贴在辐射面板2.1表面,有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激励器3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固定罩壳5设有嵌设激励器3的圆槽,磁罩3.4底端台阶面与固定罩壳5圆槽端面连接,磁罩3.4底端面与圆槽底面不接触,圆槽底面为镂空结构,固定罩壳5上端设有与辐射面板2.1连接的连接爪5.1,连接爪5.1以螺钉与辐射面板2.1连接,且连接爪5.1间设有泡棉6垫,磁罩3.4不与圆槽底面接触,避免机械振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镂空结构便于共振音效的传播,减少对音质的损伤。
实施例4:参照图1、图2所示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包括头枕本体1,头枕本体1为一般的汽车座椅头枕,头枕本体1设有三个共振箱体2,三个共振箱体2在头枕本体1内部的呈品字型排布,处于底侧的两个共振箱体2关于头枕本体2中心左右对称,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充置有泡棉6,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间不接触,三个共振箱体2间不接触,参照图3、与4所示的共振箱体2一竖直构成面为平整的辐射面板2.1,处于底侧的两个共振箱体2.1背向相对设置,处于上测的共振箱体2水平设置,其辐射面板2.1向下,辐射面板2.1上设有共振源,共振源采用直径为26mm的激励器3,激励器3设置在辐射面板中心略偏下位置处,激励器3靠近辐射面板2.1的一侧以双面胶4与辐射面板2.1粘连,激励器3远离辐射面板2.1一侧设有连接辐射面板2.1的固定罩壳5,辐射面板2.1相对的共振箱体2构成面为出音板,出音板内壁与激励器3相对位置处设有导相管2.2,导相管2.2出音板内壁竖直方向的方形凸起结构,与共振箱体2一体成型,导相管2.2与共振箱体2安装时倾斜方向一致,导相管2.2顶端设有位于共振箱体2内侧的内开口2.3,导相管2.2底端于出音板外壁面设有外开口2.4,内开口2.3水平高度高于外开口2.4,激励器3的水平高度高于略高于外开口2.4的水平高度,共振箱体2的内容积和导相管2.2大小成比例关系,共振箱体2的材质为1.5mm-2mm厚的车规级塑料,1.5mm-2mm厚车规级塑料制成共振箱体2具有良好的强度,促使提高音效,底侧两个共振箱体2外开口2.4朝向头枕左右两侧,处于上侧共振箱体2的外开口2.4朝向头正上部,外开口朝向不同方向使音效更加立体化,增强音效,增强听觉享受。
三个共振箱体2埋设在头枕内,且均衡分布,释放了车内的空间,极大的减小了共振箱体的体积、质量,使汽车音响系统体积大幅度较小,降低了成本,埋设在头枕内,可以控制独立发声,使对车内乘客的影响降至最低,共振箱体2产生共振音效,音效好,提高了乘客的听觉享受,激励器3固定在辐射面板2.1上,做为辐射源,激励器3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发生共振,产生共振音波,平整的辐射面板2.1能够提高共振效果,大幅提升音效,共振音箱2内与激励器3相对的导相管2.2,大幅提升了共振音箱2的低频音效,共振音波传至导相管2.2并经导相管2.2导相后,音波由内开口2.3副射到外开口2.4,并与共振音波进行同相叠加,内开口2.3向板外壁的外开口2.4传播至外部,使音带宽,具有较小的失真,大幅提高低频音效,实现较小的共振箱体2产生丰富的低音,辐射面板2.1较为平整,降低了能量耗损,促使共振效果较好,内开口2.3设置在上方,外开口2.4的水平位置靠近激励器的水平位置,提高了倒相能力,与头枕的安装状态配合,能够将提高低频音效发挥至最好,激励器3与辐射面板2.1间的双面胶4起到固定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消除了异常音,固定罩壳5将激励器3固定在共振箱体2的辐射面板2.1上,从而固定住激励器3并且限制住激励器3的振幅,消除了因为振动失衡造成的异常音,提高了音效。
参照图5、图6所示的激励器3由振动板3.1、极片3.1、磁铁3.3、磁罩3.4、音圈3.5、定位支片3.6构成,按照激励器3水平常态放置,振动板3.1位于上端,磁罩3.4位于底端,磁铁3.3设置在磁罩3.4上端设置的凹槽内,极片3.2设置在磁铁3.3上端,音圈3.5、定位支片3.6设置在极片3.2、磁铁3.3的外围,音圈3.5的底部延伸至低于磁铁3.3上端面处,且音圈3.5的底部与定位支片3.6的内圈沿连接,定位支片3.6外圈沿与磁罩3.4上端面外侧连接,振动板3.1设置在音圈3.5上端并与音圈3.5连接,极片3.2与音圈3.5之间还设有磁液3.7,在音圈3.5与磁铁3.3的音隙中添加一种带有阻尼作用的能够根据磁铁磁力线运动的磁液3.7,弥补了由于音圈3.5与磁铁3.3单边间隙只有0.25及激励器3本身支撑不够引起的振动失衡,大大的减少了杂音,提高了音响的音效,音圈3.5通电使振动板3.1产业相应振动,引起辐射面板2.1产生共振,发出共振音效,振动板3.1的材质为车规级塑料,强度好,耐用,定位支片3.5的材质为CONEX材质,CONEX材质使定位支片3.6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激励器3的振动效果,提高本头枕的共振音效。
基材双面胶4的基材为泡棉,其结构为泡棉两端面设有不干胶,基材双面胶4设置在振动板3.1顶部,激励器3呈竖直态粘贴在辐射面板2.1表面,基材双面胶4起到固定激励器3及减小机械振动的作用,固定罩壳5设有嵌设激励器3的圆槽,磁罩3.4底端台阶面与固定罩壳5圆槽端面连接,磁罩3.4底端面与圆槽底面不接触,圆槽底面为镂空结构,固定罩壳5上端设有与辐射面板2.1连接的连接爪5.1,连接爪5.1以螺钉与辐射面板2.1连接,且连接爪5.1间设有泡棉6垫,磁罩3.4不与圆槽底面接触,避免机械振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镂空结构便于共振音效的传播,减少对音质的损伤。
参照图9所示,头枕本体1内部的三个共振箱体2外围还设有箍紧共振箱体2的支架7,支架7对三个共振箱体2起到一个箍紧的作用,以加强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支架7为设置在三个共振箱体2外围的非闭合倒U型结构,为了减小空间的占据,共振箱体2的出音板构成面设有内凹槽2.5,三个呈品字结构排布的共振箱体2其内凹槽2.5恰好与倒U型结构配合,非闭合倒U型结构支架7在外围对共振箱体2的起较好的箍紧作用,保证共振箱体2的稳定性,由于泡棉7的填充,使共振箱体2与支架7之间不接触,避免机械振动,支架7在头枕本体1内使头枕具有内部的刚性支撑作用,促使提高头枕稳固性,支架7设置在共振箱体2的内凹槽2.5中,起到箍紧作用的同时,还减小了空间占据,倒U型结构便于装配,减小了将共振箱体2设置在头枕本体1内的难度,倒U型结构支架7的下端可以延伸出头枕本体1底部,延伸出的部分可设置卡槽,以与座椅配合,支撑头枕,调节头枕的高度。
泡棉6充置在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之间,将共振箱体2牢牢的固定在头枕内,且将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隔绝,阻碍共振箱体2与头枕本体1、支架7间的机械振动传播,避免头枕本体1、支架7对共振箱体2共振效果的影响,避免音效失真,同时其安全性更为可靠,泡棉6具有较好的缓冲性,头枕本体1一般为皮质等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强度,紧紧包覆在外部,一旦发生撞击意外,泡棉6能够缓冲吸收大量能量,避免共振箱体2破损,头枕本体1也具有一定的韧性与强度,若共振箱体2发生破损,破损的很难穿透泡棉6与头枕本体1,避免共振箱体2可能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本发明的安全性更好。埋设在头枕内,隐匿设置,不破坏座椅的美学特征,满足了现实中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包括头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本体内至少设有一个可发出声音的共振箱体,共振箱体与头枕本体间充置有填充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头枕本体内部的共振箱体外围还设有箍紧共振箱体的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振箱体上设有让位于支架的内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头枕本体、共振箱体、支架三者间互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倒U型结构,内凹槽位于共振箱体顶部与侧边构成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设置在共振箱体外围的闭合方形或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振箱体一竖直构成面为平整的辐射面板,辐射面板内壁设有共振源,共振源靠近辐射面板一侧以双面胶与辐射面板粘连,共振源远离辐射面板一侧设有连接辐射面板的固定罩壳,辐射面板相对的共振箱体构成面为出音板,出音板内壁与共振源相对位置处设有导相管,导相管一端为内开口,导相管另一端于出音板外壁面设有外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共振箱体数目为两个,两个共振箱体于头枕本体内部关于头枕本体中心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共振箱体的辐射面板相对,且两辐射面板间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相管为出音板内壁竖直方向的凸起结构,内开口高于外开口,共振源位置高于外开口低于内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振源为激励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物为泡棉。
CN201610165239.3A 2016-03-19 2016-03-19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Active CN105835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5239.3A CN105835734B (zh) 2016-03-19 2016-03-19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5239.3A CN105835734B (zh) 2016-03-19 2016-03-19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5734A true CN105835734A (zh) 2016-08-10
CN105835734B CN105835734B (zh) 2019-02-01

Family

ID=5658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5239.3A Active CN105835734B (zh) 2016-03-19 2016-03-19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3573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1472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WO2019085657A1 (zh) * 2017-11-03 2019-05-09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头枕及汽车座椅
CN111655537A (zh) * 2018-01-24 2020-09-11 Ask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CN113442810A (zh) * 2021-07-31 2021-09-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音响头枕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7246A (en) * 1993-12-13 1997-11-11 Lancon; Paul Headpiece or headrest comprising a personal proximity sound rig
CN1251069A (zh) * 1997-03-22 2000-04-19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装有包括板形声音辐射元件的扬声器的载客车辆
CN1269959A (zh) * 1997-09-06 2000-10-11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振动激励器
JP2015111796A (ja) * 2013-11-11 2015-06-18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音響装置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7246A (en) * 1993-12-13 1997-11-11 Lancon; Paul Headpiece or headrest comprising a personal proximity sound rig
CN1251069A (zh) * 1997-03-22 2000-04-19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装有包括板形声音辐射元件的扬声器的载客车辆
CN1269959A (zh) * 1997-09-06 2000-10-11 新型转换器有限公司 振动激励器
JP2015111796A (ja) * 2013-11-11 2015-06-18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音響装置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1472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WO2019085657A1 (zh) * 2017-11-03 2019-05-09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头枕及汽车座椅
EP3546285A4 (en) * 2017-11-03 2020-04-01 Suzhou Sonavox Electronics Co., Ltd. MOTOR VEHICLE HEADREST AND MOTOR VEHICLE SEAT
CN111655537A (zh) * 2018-01-24 2020-09-11 Ask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CN111655537B (zh) * 2018-01-24 2023-02-03 Ask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CN113442810A (zh) * 2021-07-31 2021-09-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音响头枕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5734B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5734A (zh)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CN101380499B (zh) 具有低频声室的儿童抚慰设备
JP3484143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1828406B (zh) 无反冲扬声器系统
JP5113471B2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4126082B2 (ja) 無反動スピーカシステム及びユニット
CN204392545U (zh) 扬声器模组
US4905788A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s
JPS6365800A (ja) スピ−カを備えた天井構造
JP4416216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204669586U (zh) 共振音响
CN2927582Y (zh) 震动喇叭音响
JP2001078285A5 (zh)
KR101322853B1 (ko) 저음보강 스피커
CN214851695U (zh) 一种手持式音箱麦克风的减振结构
JP4210718B2 (ja) 響胴放射型スピーカ
WO2017161472A1 (zh)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JP4468075B2 (ja) スピーカ
JP2010226405A (ja) 低音用のスピーカ装置
JP6883816B2 (ja) 筒状スピーカー構造、スピーカー装置、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スピーカー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ピーカー装置改造方法
CN105704621B (zh) 基于3d音效的轻量化车载震动扬声器
JP2002281579A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の周辺構造及び電気電子応用機器
JPS6128465Y2 (zh)
JP3245390U (ja) 音響装置
JP5620856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