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3456A -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3456A
CN105823456A CN201610287478.6A CN201610287478A CN105823456A CN 105823456 A CN105823456 A CN 105823456A CN 201610287478 A CN201610287478 A CN 201610287478A CN 105823456 A CN105823456 A CN 105823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ntrol system
pressure
measurement bar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74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3456B (zh
Inventor
王卓
朱焕标
孙志刚
肖力
黄川�
江义
谭慧桐
陈慧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2874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3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3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3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3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3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f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01N3/1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generated by pneumatic or hydraulic press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本发明通过测量杆将微小弯曲间隙放大,以气缸配合气动滑台为动力机构,连接带动施力构件对测量杆施加压力,并通过位移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测量杆的位移数据及受力数据,进一步计算出支撑轴的弯曲间隙角及刚度。本发明通过两个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弯曲间隙的精确测量,消除了由扭矩输入时弯曲间隙的顶点相对于轴心的径向窜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气缸带动施力构件施加扭矩实现从零到特定扭矩的连续输出;测量高度自动化,避免了因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同带来的人为误差影响,其测量精度更高,且测量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对测量人员技能要求低,重复性、可靠性大,操作简单、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测量装置及自动测量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支撑轴由两个轴承支撑,轴承存在游隙,导致支撑轴存在弯曲方向间隙,该弯曲间隙对系统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也是电动伺服机构精度控制的主要指标,因此需要对支撑轴的弯曲间隙及刚度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便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
但是,由于支撑轴的弯曲间隙测量范围小,测量精度要求高,目前没有很好的精确测量方法。现有技术如CN201310151261.9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将弯曲间隙放大后进行测量并将测量误差缩小到1%以内,但是该测量方法没有考虑到施加弯曲扭矩以后造成的轴心径向窜动量对测量精确度的不利影响。并且,弯曲间隙测量属于高精度测量,CN201310151261.9的测量方法依赖人工手动操作的环节太多,对测量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同熟练程度的操作人员测得结果相差较大,操作难度大,重复性和可靠性低,不利于精确测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能够消除轴心径向窜动量对测量精确度的不利影响,其测量精度更高,且测量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对测量人员技能要求低,重复性、可靠性大,操作简单、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的连接部;
测量杆,所述测量杆一端设有测量夹具,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感应部和所述第二感应部之间;
所述第一感应部朝向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背离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感应部朝向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背离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连接第二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设于第一气动滑台上,所述第二气缸设于第二气动滑台上,所述连接部设于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二气缸的运动路径、所述施力构件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的连线均垂直于所述测量杆的轴线;
所述测量杆一侧对应所述测量杆间隔设有沿所述测量杆轴线方向排列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运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运动路径平行。
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推力杆,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推力杆,所述第一推力杆、所述第二推力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部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感应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于同一第三气缸上,所述第三气缸设于第三气动滑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
(1)安装待测目标,将待测目标与所述测量杆通过所述夹具夹紧;
(2)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进入检测位置,实时将所述测量杆的测点位移值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3)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的最大压力值;
(4)启动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先后向所述测量杆连续施加压力分别达到各自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上传数据给所述控制系统;
(5)所述控制系统实时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所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支撑轴的弯曲间隙及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为两个位移传感器的间距,当所述第一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1R、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2R;当所述第二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1L、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2L
当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先后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的数值相等时,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之间存在直线拟合关系,由此得到支撑轴刚度的计算公式为
刚度=k·h
其中,h是根据待测目标与所述测量杆夹紧后测得的力臂长度,k是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直线拟合关系的斜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步骤(6)包括至少一个测量循环,所述测量循环如下
所述控制系统启动所述第一气缸向远离所述测量杆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静止,经过所述第一弹簧的缓冲,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接触并检测所述测量杆所受到的压力,并发送压力数据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第一气缸继续移动,触发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气缸返程,直至触发所述第一静止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气缸静止,启动所述第二气缸向远离所述测量杆的方向移动,经过所述第二弹簧的缓冲,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接触并检测所述测量杆所受到的压力,并发送压力数据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第二气缸继续移动,触发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气缸返程,直至触发所述第二静止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气缸静止,完成一个所述测量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循环次数判断机制,所述测量循环中触发所述第二静止开关后,启动所述循环次数判断机制,决定重复所述测量循环或结束本次测量。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第一气缸还包括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节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运行速度以调节施力速度,第一减压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气压以调节气缸的最大施力;所述第二气缸还包括第二节流阀和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的运行速度以调节施力速度,第二减压阀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气压以调节气缸的最大施力。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所述测量杆将弯曲间隙放大,通过测量放大后的弯曲间隙来实现对原始弯曲间隙的间接测量,使得测量方法更简单有效;
2.通过两个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弯曲间隙的精确测量,消除了由扭矩输入时弯曲间隙的顶点相对于轴心的径向窜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气缸带动施力构件施加扭矩,可实现从零到特定扭矩的连续输出;
4.测量过程高度自动化,避免了因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同带来的人为误差影响,其测量精度更高,对测量人员技能要求低,重复性、可靠性大,操作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组装图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施力构件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位移检测组件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过程简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简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测量循环流程简图;
图7是本发明的计算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验二的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直线拟合关系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施力构件1第一感应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11
第一弹簧112第二感应部12第二压力传感器121
第二弹簧122连接部13滑块14
直线导轨15测量杆2测量夹具21
支撑轴3第一气缸4第一连接件41
第一气动滑台42第二气缸5第二连接件51
第二气动滑台52位移检测组件6第一位移传感器61
第二位移传感器62第三连接件63垫板64
第三气动滑台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施力构件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感应部11和第二感应部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部11和第二感应部12的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安装在滑块14上,所述滑块14在直线导轨15上滑动。
测量杆2,所述测量杆2一端设有测量夹具21,将所述测量杆2与待测支撑轴3夹紧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感应部11和所述第二感应部12之间。
所述第一感应部11朝向所述测量杆2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背离所述测量杆2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112连接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包括第一推力杆(未图示),所述第一气缸4设于第一气动滑台42上,所述第一气动滑台42上设有第一返程开关(未图示)和第一静止开关(未图示),所述第一推力杆与所述第一气动滑台4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气缸4在所述第一气动滑台42上滑动;所述第一气动滑台42上设有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所述第一气缸4与所述第一弹簧112通过第一连接件4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包括头部设有通孔的螺栓(未标号);所述第一弹簧112一端穿在该通孔(未标号)内,另一端通过一个同样的螺栓连接至所述第一感应部11上;所述第一气缸4还包括第一节流阀(未图示)和第一减压阀(未图示),所述第一节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的运行速度以调节施力速度,第一减压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的驱动气压以调节气缸的最大施力。
所述第二感应部12朝向所述测量杆2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1,背离所述测量杆2的一侧通过第二弹簧122连接第二气缸5,所述第二气缸5包括第二推力杆(未图示),所述第二气缸5设于第二气动滑台52上,所述第二气动滑台52上设有第二返程开关(未图示)和第二静止开关(未图示),所述第二推力杆与所述第二气动滑台5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气缸5在所述第二气动滑台52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122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弹簧112的连接方式相同,通过第二连接件5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还包括第二节流阀(未图示)和第二减压阀(未图示),所述第二节流阀控制所述第二气缸5的运行速度以调节施力速度,第二减压阀控制所述第二气缸5的驱动气压以调节气缸的最大施力。
所述第一气缸4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二气缸5的运动路径、所述施力构件1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的施力点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施力点的连线均垂直于所述测量杆2的轴线;所述第一推力杆、所述第二推力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施力点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施力点、所述第一弹簧112、所述第二弹簧122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测量杆2一侧对应所述测量杆2设有位移检测组件6,所述位移检测组件6上间隔设有沿所述测量杆2轴线方向排列的第一位移传感器61和第二位移传感器62;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通过第三连接件63及垫板64安装在第三气缸(未图示)上,所述第三气缸设于第三气动滑台65上,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的运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气缸4的运动路径平行。
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所述第一气缸4、所述第二气缸5、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所述第一返程开关、所述第一静止开关、所述第二返程开关、所述第二静止开关。
请参照图4至图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撑轴3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待测目标,将待测目标与所述测量杆2通过所述夹具夹紧;
(2)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进入检测位置,实时将所述测量杆2的测点位移值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3)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的最大压力值;
(4)启动测量循环:所述控制系统启动所述第一气缸4向远离所述测量杆2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5静止,经过所述第一弹簧112的缓冲,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接触并检测所述测量杆2所受到的压力,实时发送压力数据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第一气缸4继续移动,触发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气缸4返程,直至触发所述第一静止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气缸4静止,启动所述第二气缸5向远离所述测量杆2的方向移动,经过所述第二弹簧122的缓冲,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接触并检测所述测量杆2所受到的压力,实时发送压力数据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第二气缸5继续移动,触发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气缸5返程,直至触发所述第二静止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气缸5静止,完成一个所述测量循环;
(5)所述控制系统实时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所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支撑轴3的弯曲间隙及刚度,计算公式如下(原理参照图7)
其中,L为两个位移传感器的间距,当所述第一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1R、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2R;当所述第二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1L、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2L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所述第一气缸4和所述第二气缸5对所述测量杆施加任意相同或不同压力时的弯曲间隙。
当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先后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的数值相等时,在x-y坐标系中,弯曲间隙x与施加压力y之间存在直线拟合关系
y=kx+b
其中,k是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直线拟合关系的斜率,b是y轴截距。
由此得到支撑轴刚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h是根据待测目标与所述测量杆2夹紧后测得的力臂长度。
其余诸如检查、复位测量装置各机构,检查、调整所述第一气缸4和所述第二气缸5的驱动气压,测量完成后测试装置各机构复位,将待测机构从安装接口取出,断电结束测量等均为常规实验注意事项,不再赘述。
在所述步骤(4)中,如需重复实验,则通过控制系统的循环次数判定机制进行循环次数设定,当触发第二静止开关时,若未完成指定循环次数,则启动所述第一气缸4,开始重复所述测量循环,若达到指定循环次数则结束循环;如需改变实验最大压力值,则可在循环结束后,进入步骤(3)重新设置最大压力值,也可直接通过所述控制系统随时暂停测量过程进行调整。
下面结合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得出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验一】待测目标为谐波减速器的支撑轴
测量弯曲间隙时,设定所述施力构件11施加的最大压力值为5N,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之间的距离为50mm,所述测量杆2左旋(图示右侧施压)测得施力达到5N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的读数分别为为D1L=4.0271mm、D1R=4.3651mm,所述测量杆2右旋(图示左侧施压)测得5N时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的读数分别为D2L=3.1741mm、D2R=3.6905mm,因此计算得到的弯曲间隙为
【实验二】待测目标为谐波减速器的支撑轴
设定所述施力构件11对所述测量杆2两侧施加压力的最大值均为9N。记录一个测量循环过程中第一位移传感器61、第二位移传感器62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1测量得到的位移和力。计算施加压力5N到9N变化时的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的直线拟合关系如图8,根据图8得到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的拟合直线的斜率为0.6753,由于该斜率中,弯曲角度的单位为“分”,需要换算为弧度,换算公式为
实测力臂h为0.205m,故支撑轴3刚度为
【实验三】待测目标为电动舵机支撑轴
设定左右施加最大压力均为5N,重复五次步骤(5)的测量循环,记录5组压力为5N时的弯曲间隙数据如表1。
表1左5N右5N弯曲间隙测量值
由表1可知,在左右施加最大压力均为5N的实验条件下,相对标准偏差缩小到了0.33%。
【实验四】待测目标为电动舵机支撑轴
设定左右施加最大压力均为10N,重复五次步骤(5)的测量循环,记录5组压力为10N时的弯曲间隙数据如表2。
表2左10N右10N弯曲间隙测量值
由表2可知,在左右施加最大压力均为10N的实验条件下,测量误差缩小到了0.13%。
在本实施例中,所需计算公式、函数、参数等均已预设在所述控制系统内,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实时计算并显示出测量结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所述第一气缸4和所述第二气缸5均为双杆气缸,各包括两个推力杆,各个推力杆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施力点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61、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62分开设置,独立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所述第一气缸4和所述第二气缸5的往返运动也可通过手动通过所述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所述测量杆2将弯曲间隙放大,通过测量放大后的弯曲间隙来实现对原始弯曲间隙的间接测量,使得测量方法更简单有效;
2.通过两个位移传感器实现对弯曲间隙的精确测量,消除了由扭矩输入时弯曲间隙的顶点相对于轴心的径向窜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气缸带动施力构件11施加扭矩,并可通过调节气缸驱动压力改变对测量杆2施加的最大压力,实现从零到特定扭矩的连续输出,且能限制过扭矩的产生,避免过扭矩导致支撑轴3发生塑性形变;
4.控制系统配合第一、第二限位开关及第一、第二静止开关自动进行扭矩的输出控制,并实时处理两个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自动计算弯曲间隙,经过计算得到弯曲间隙及刚度;
5.除了预设数据、启动、暂停、检查、关闭设备等操作,测量过程由控制系统全自动管理,避免了因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同带来的人为误差影响,其测量精度更高,且测量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对测量人员技能要求低,重复性、可靠性大,操作简单、效率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的连接部;
测量杆,所述测量杆一端设有测量夹具,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感应部和所述第二感应部之间;
所述第一感应部朝向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背离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连接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感应部朝向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背离所述测量杆的一侧连接第二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设于第一气动滑台上,所述第二气缸设于第二气动滑台上,所述连接部设于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二气缸的运动路径、所述施力构件的运动路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的连线均垂直于所述测量杆的轴线;
所述测量杆一侧对应所述测量杆间隔设有沿所述测量杆轴线方向排列的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运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运动路径平行;
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推力杆,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推力杆,所述第一推力杆、所述第二推力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部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感应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施力点、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设于同一第三气缸上,所述第三气缸设于第三气动滑台上,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三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和所述第一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和所述第二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安装待测目标,将待测目标与所述测量杆通过所述夹具夹紧;
(2)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进入检测位置,实时将所述测量杆的测点位移值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3)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的最大压力值;
(4)启动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先后向所述测量杆连续施加压力分别达到各自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上传数据给所述控制系统;
(5)所述控制系统实时对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所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支撑轴的弯曲间隙及刚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为两个位移传感器的间距,当所述第一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1R、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2R;当所述第二气缸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1L、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为D2L
当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先后对所述测量杆施加压力的数值相等时,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之间存在直线拟合关系,由此得到支撑轴刚度的计算公式为
刚度=k·h
其中,h是根据待测目标与所述测量杆夹紧后测得的力臂长度,k是弯曲间隙与施加压力直线拟合关系的斜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和第一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第二气动滑台上设有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和第二静止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步骤(4)包括至少一个测量循环,所述测量循环如下
所述控制系统启动所述第一气缸向远离所述测量杆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静止,经过所述第一弹簧的缓冲,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接触并检测所述测量杆所受到的压力,并发送压力数据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第一气缸继续移动,触发所述第一返程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气缸返程,直至触发所述第一静止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气缸静止,启动所述第二气缸向远离所述测量杆的方向移动,经过所述第二弹簧的缓冲,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接触并检测所述测量杆所受到的压力,并发送压力数据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所述第二气缸继续移动,触发所述第二返程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气缸返程,直至触发所述第二静止开关,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气缸静止,完成一个所述测量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循环次数判断机制,所述测量循环中触发所述第二静止开关后,启动所述循环次数判断机制,决定重复所述测量循环或结束本次测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气缸还包括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节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运行速度以调节施力速度,第一减压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气压以调节气缸的最大施力;所述第二气缸还包括第二节流阀和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节流阀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的运行速度以调节施力速度,第二减压阀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气压以调节气缸的最大施力。
CN201610287478.6A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Active CN105823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7478.6A CN105823456B (zh)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7478.6A CN105823456B (zh)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3456A true CN105823456A (zh) 2016-08-03
CN105823456B CN105823456B (zh) 2016-11-16

Family

ID=5652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7478.6A Active CN105823456B (zh)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3456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848A (zh) * 2017-03-01 2017-06-20 谷迁乔 一种消防用沟槽式管接头最大伸长间隙自动试验装置
CN107101659A (zh) * 2017-05-03 2017-08-29 太仓迪阳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量装置
CN107782614A (zh) * 2016-08-31 2018-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构件刚度测试加载装置
CN107883910A (zh) * 2017-11-09 2018-04-06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便携式间隙传感器检测诊断仪
CN108160519A (zh) * 2017-12-12 2018-06-15 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产品组合松紧度自动检测设备
CN109341627A (zh) * 2018-10-23 2019-02-1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传动间隙测量装置
CN109357655A (zh) * 2018-09-07 2019-02-19 温州大学 一种检测冷镦成型机主传动部件配合间隙的方法
CN109870091A (zh) * 2017-12-05 2019-06-11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伺服传动机构输出轴弯曲间隙测试方法
CN110044690A (zh) * 2019-05-17 2019-07-23 吉林大学 用于高温低频复杂载荷加载测试的试样夹持装置及方法
CN112318552A (zh) * 2020-11-02 2021-02-05 华侨大学 一种工业机器人刚度测量气动加载外力装置
CN112798445A (zh) * 2020-12-30 2021-05-14 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微钻棒材抗弯强度检测系统、方法、储存介质及终端
CN113109046A (zh) * 2021-04-06 2021-07-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谐波减速器刚度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
CN113510473A (zh) * 2021-04-19 2021-10-19 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阀体节气门轴的调整装置
CN114518210A (zh) * 2022-01-07 2022-05-20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一种空间双稳态薄壁伸展杆弯曲刚度测试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1741A (ja) * 1989-06-29 1991-02-12 Canon Inc 静圧軸受の軸受剛性測定装置
CN1484539A (zh) * 2000-11-10 2004-03-24 �������¡�M������Τ�� 测量并定位高尔夫球杆杆身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66006A (zh) * 2012-09-19 2013-01-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通用性强的主轴系统动静态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CN202693415U (zh) * 2012-04-12 2013-01-23 吉林大学 双轴向拉伸/压缩模式扫描电镜下力学测试装置
CN103926077A (zh) * 2014-04-24 2014-07-16 清华大学 一种滚珠丝杠静动刚度综合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1741A (ja) * 1989-06-29 1991-02-12 Canon Inc 静圧軸受の軸受剛性測定装置
CN1484539A (zh) * 2000-11-10 2004-03-24 �������¡�M������Τ�� 测量并定位高尔夫球杆杆身的方法和装置
CN202693415U (zh) * 2012-04-12 2013-01-23 吉林大学 双轴向拉伸/压缩模式扫描电镜下力学测试装置
CN102866006A (zh) * 2012-09-19 2013-01-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通用性强的主轴系统动静态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CN103926077A (zh) * 2014-04-24 2014-07-16 清华大学 一种滚珠丝杠静动刚度综合测量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2614A (zh) * 2016-08-31 2018-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构件刚度测试加载装置
CN106871848A (zh) * 2017-03-01 2017-06-20 谷迁乔 一种消防用沟槽式管接头最大伸长间隙自动试验装置
CN107101659A (zh) * 2017-05-03 2017-08-29 太仓迪阳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量装置
CN107883910A (zh) * 2017-11-09 2018-04-06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便携式间隙传感器检测诊断仪
CN109870091A (zh) * 2017-12-05 2019-06-11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伺服传动机构输出轴弯曲间隙测试方法
CN108160519A (zh) * 2017-12-12 2018-06-15 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产品组合松紧度自动检测设备
CN109357655B (zh) * 2018-09-07 2020-10-09 温州大学 一种检测冷镦成型机主传动部件配合间隙的方法
CN109357655A (zh) * 2018-09-07 2019-02-19 温州大学 一种检测冷镦成型机主传动部件配合间隙的方法
CN109341627A (zh) * 2018-10-23 2019-02-15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传动间隙测量装置
CN110044690A (zh) * 2019-05-17 2019-07-23 吉林大学 用于高温低频复杂载荷加载测试的试样夹持装置及方法
CN112318552A (zh) * 2020-11-02 2021-02-05 华侨大学 一种工业机器人刚度测量气动加载外力装置
CN112318552B (zh) * 2020-11-02 2024-03-12 华侨大学 一种工业机器人刚度测量气动加载外力装置
CN112798445A (zh) * 2020-12-30 2021-05-14 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微钻棒材抗弯强度检测系统、方法、储存介质及终端
CN112798445B (zh) * 2020-12-30 2022-01-28 蓬莱市超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微钻棒材抗弯强度检测系统、方法、储存介质及终端
CN113109046A (zh) * 2021-04-06 2021-07-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谐波减速器刚度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
CN113510473A (zh) * 2021-04-19 2021-10-19 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阀体节气门轴的调整装置
CN114518210A (zh) * 2022-01-07 2022-05-20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一种空间双稳态薄壁伸展杆弯曲刚度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3456B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3456A (zh) 一种支撑轴弯曲间隙及刚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US7509882B2 (en) Multiaxial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CN101852684B (zh) 一种静压气浮轴承的性能检测装置
CN104006964B (zh) 谐波传动轮齿啮合及柔轮变形动力学特性测试系统
SE512022C2 (sv) Programmeringssystem för enarmad bockningsrobot
CN109264024A (zh) 飞行器舵机动态性能综合测试平台
JP3646889B2 (ja) シート材切断機の刃物用パイロット装置
CN103358177B (zh) 机器人引导的折叠工具和折叠方法
CN110471461B (zh) 一种风洞模型迎角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69116Y (zh) 伺服电机线性驱动动力学参数测试教学实验台
CN110788884B (zh) 一种气动软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07600320U (zh) 一种模拟弹体气动载荷加载的装置
CN103123338A (zh) 非接触式管道无损探伤超声波探头自动调节机构
CN109560024A (zh) 一种晶圆键合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WO2022166514A1 (zh) 一种用于柔性机器人驱动器的自动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CN106216440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主轴智能检测校形装置
CN103776711B (zh) 导轨磨损精度试验台
CN107144251A (zh) 用于气浮转子陀螺仪动压马达间隙测量的自动施力装置及方法
CN108858145B (zh) 一种双柔性机器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与方法
CN201732032U (zh) 汽车座椅疲劳耐久测试系统
US68849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hecking of forces
TWI551966B (zh) Flexible deforma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of feed system
CN109109014A (zh) 一种可变臂长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US1135819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vehicle member
CN210426946U (zh) 一种直流暂冲式跨声速风洞的流场精确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