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2997B - 一种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2997B
CN105812997B CN201610144299.7A CN201610144299A CN105812997B CN 105812997 B CN105812997 B CN 105812997B CN 201610144299 A CN201610144299 A CN 201610144299A CN 105812997 B CN105812997 B CN 105812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pole
voice coil
gap
cyclic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42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2997A (zh
Inventor
黄维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442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2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12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2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2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2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扬声器,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轻薄化的终端设备中扬声器的声压级不够,所导致的扬声效果差的问题。该扬声器包括振膜以及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套设在一起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二者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有环状磁钢,环状磁钢与第一磁铁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中设有第一音圈,环状磁钢与第二磁铁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中设有第二音圈,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产生同一方向的安培力以驱动振膜振动。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用于终端设备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音响等终端产品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运行性能上,而且还要求机身轻薄化,以减轻终端设备重量,提高使用舒适度。
而在传统终端设备的扬声器中一般设有一套磁路系统,该磁路系统包括磁铁以及音圈,在磁铁形成的磁场作用下,音圈产生驱动力,驱动振膜振动,使扬声器具有足够的声压级,保证扬声器的正常工作。而磁路系统中的磁铁厚度决定了磁路系统产生的磁场大小,若磁场过小,则不能很好的驱动振膜振动,因此,扬声器中的磁路系统所包含的磁铁一般比较厚;而由于磁铁的厚度方向是与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相同,因此,扬声器中过厚的磁铁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终端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
为了适应轻薄化的终端设备,一般通过减小扬声器中磁路系统所包含的磁铁的厚度,使得扬声器能够安装在终端设备中,但是这也会造成扬声器的声压级不够,导致扬声器的扬声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以解决现有轻薄化的终端设备中扬声器的声压级不够,所导致的扬声器的扬声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扬声器,包括振膜以及驱动振膜振动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路单元和第二磁路单元;所述第一磁路单元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一音圈,第二磁路单元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磁铁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铁设在第二磁铁的环内,且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将所述间隙分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环状磁钢,所述第一间隙由所述环状磁钢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外壁形成,所述第二间隙由所述环状磁钢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其中,
所述第一音圈设在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二音圈设在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受到同一方向的安培力,使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共同驱动振膜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中,第一磁路单元中的第一磁铁设在第二磁路单元的第二磁铁的环内,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又具有间隙,这样第一磁铁的磁力线和第二磁铁的磁力线均会经过间隙;而间隙内设有能够传递磁力线的环状磁钢,且环状磁钢的内壁与第一磁铁形成第一间隙,环状磁钢的外壁与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第二间隙,可见,设在第一间隙中的第一音圈处在第一磁铁和环状磁钢所构成的第一磁路中,设在第二间隙中的第二音圈则处在第二磁铁和环状磁钢所构成的第二磁路中,因此,当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中流过音频电流时,第一音圈在第一磁路对应的磁场中受到安培力,同理第二音圈在第二磁路对应的磁场中也会受到安培力,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发生移动,从而驱动振膜振动;而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同,则保证了振膜能够同时受到同样方向的力驱动,提高扬声器的声压级,使扬声器的扬声效果大大增加。
而且,由于环状磁钢设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形成的间隙中,第一磁铁的磁力线和第二磁铁的磁力线均会经过间隙,而环状磁钢能够传递磁力线,并使得磁力线聚集,这就增加了第一磁路和第二磁路的磁通密度,提高了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在通过音频电流时所受到的安培力,使振膜受到的力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第一磁铁设在第二磁铁的环内,环状磁钢设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间隙中,而第一音圈设在环状磁钢的内壁与第一磁铁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中,第二音圈设在环状磁钢的外壁与第二磁铁的内壁所形成的第二间隙中,可见,虽然磁路系统中包括两个磁路单元,但是环状磁钢以及两个磁路单元中的磁铁、音圈是以套设的形式设在一起的,这相当于在扬声器的磁路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磁路单元,但其总体厚度仍然为原来的一个磁路单元时的厚度,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厚度与普通的扬声器厚度相同,但是其声压级相对现有的扬声器大大增加,提高了扬声器的扬声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状磁钢和板状磁钢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音频电流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磁隙,11-第一磁铁;
12-第一音圈,13-第一华司片;
20-第二磁隙,21-第二磁铁;
22-第二音圈,23-第二华司片;
30-盆架,40-振膜;
5-环状磁钢,51-环状凸起
6-板状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包括振膜40以及驱动振膜40 振动的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路单元和第二磁路单元;第一磁路单元包括第一磁铁11和第一音圈12,第二磁路单元包括第二磁铁21和第二音圈22,第二磁铁21为环状结构,第一磁铁11设在第二磁铁21的环内,且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有将间隙分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环状磁钢5,第一间隙由环状磁钢5的内壁与第一磁铁11的外壁构成,第二间隙由环状磁钢5的外壁与第二磁铁21的内壁构成;其中,
第一音圈12设在第一间隙中,第二音圈22设在第二间隙中;第一音圈 12和第二音圈22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受到同一方向的安培力,使第一音圈12 和第二音圈22共同驱动振膜40振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可以是指手机、笔记本,PAD、电视、音响等成型的产品,但不仅限于此;而由于每个磁路单元的工作原理相同,下面仅对其中一个磁路单元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图1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磁路单元中,第一磁铁11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穿过第一间隙以通过环状磁钢5汇聚并传递磁极线,然后再次穿过第一间隙到达第一磁铁的S 极,形成第一磁路;
第二磁路单元中,第二磁铁11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 ,穿过第二间隙以通过环状磁钢5汇聚并传递磁力线,然后再次穿过第二间隙到达第二磁铁的S 极,形成第二磁路。
具体实施时,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均通过音频电流,在第一磁路对应的磁场作用下,第一音圈12受到安培力而发生移动,在第二磁路对应的磁场作用下,第二音圈22受到安培力而发生移动,且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同,这样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就会向同一方向移动以共同驱动振膜40振动。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第一磁路单元中的第一磁铁11设在第二磁路单元的第二磁铁21的环内,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 之间又具有间隙,这样第一磁铁11的磁力线和第二磁铁21的磁力线均会经过间隙;而间隙内设有能够传递磁力线的环状磁钢5,且环状磁钢5的内壁与第一磁铁11形成第一间隙,环状磁钢5的外壁与第二磁铁21的内壁形成第二间隙,可见,设在第一间隙中的第一音圈12处在第一磁铁11和环状磁钢5所构成的第一磁路中,设在第二间隙中的第二音圈22则处在第二磁铁21和环状磁钢5所构成的第二磁路中,因此,当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中流过音频电流时,第一音圈12在第一磁路对应的磁场中受到安培力,同理第二音圈22在第二磁路对应的磁场中也会受到安培力,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发生移动,从而共同驱动振膜40振动;而第一音圈12 和第二音圈22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同,则保证了振膜40能够同时受到同样方向的力驱动,提高扬声器的声压级,使扬声器的扬声效果大大增加。
而且,由于环状磁钢5设在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形成的间隙中,第一磁铁11的磁力线和第二磁铁21的磁力线均会经过间隙,而环状磁钢5 能够传递磁力线,并使得磁力线聚集,这就增加了第一磁路和第二磁路的磁通密度,提高了设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在通过音频电流时所受到的安培力,使振膜40受到的力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第一磁铁11设在第二磁铁21的内壁中,环状磁钢5设在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之间的间隙中,而第一音圈12设在环状磁钢5的内壁与第一磁铁11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中,第二音圈22设在环状磁钢5的外壁与第二磁铁21的内壁所形成的第二间隙中,可见,虽然磁路系统中包括两个磁路单元,但是环状磁钢5以及两个磁路单元中的磁铁、音圈是以套设的形式设在一起的,这相当于在扬声器的磁路系统中增加了一个磁路单元,但其总体厚度仍然为原来的一个磁路单元时的厚度,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厚度与普通的扬声器厚度相同,但是其声压级相对现有的扬声器大大增加,提高了扬声器的扬声效果。
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中的磁路单元由原来的一个变为由两个,在振膜40获得相同力的情况下,单个磁路单元的音圈提供给振膜40 的力减小。而在振膜40所需的力减小的情况下可以缩减每个磁路单元中磁铁的厚度,从而能够降低扬声器的整体厚度。另外,在保持磁铁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中,磁路系统中的音圈所提供给振膜40的力能够大大提升,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扬声器的电压灵敏度,即相同厚度的扬声器,在相同功率下能够获得更大的声压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实现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驱动振膜40 振动的方式很多,例如:请参阅图1,第一音圈12的一端伸出第一间隙,且第一音圈12伸出第一间隙的一端与40振膜相连,第二音圈22的一端伸出第二间隙,且第二音圈22伸出第二间隙的一端与振膜40相连,这样当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在安培力的作用下移动时,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 就能带动振膜振动。
为了在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流过音频电流时,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同,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现:
第一种方案:请参阅图1,第一磁铁11的N极与第二磁铁21的N极朝向相同,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朝向相同,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的电流方向相反。
在第一种方案的前提下,由于只有一个振膜40,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 22必然沿着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相同磁极所在方向对应伸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下面以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沿着第一磁铁 11的N极和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对应伸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为例,说明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所受到的磁场方向;另外,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沿着第一磁铁11的S极和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对应伸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时,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所受到的磁场方向分析原理与下述分析方法相似,不做赘述。
第一音圈21所处的磁场中,其磁力线方向是沿着第一磁铁11的N极到环状磁钢5,第二音圈22所处的磁场中,其磁力线方向同样是沿着第二磁铁 21的N极到环状磁钢5;而虽然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所处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均是沿着N极到环状磁钢5,但是由于N极对应归属于第一磁铁11 和第二磁铁21,且环状磁钢5设在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所形成间隔中,第一音圈12设在环状磁钢5的内壁与第一磁铁11的外壁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间隙中,第二音圈22设在环状磁钢5的外壁与第二磁铁21的内壁之间所形成第二间隙中,使得第一音圈12在第一间隙中所处的磁场方向与第二音圈22 在第二间隙中所处的磁场方向相反,为了能够使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 产生同一方向的安培力,就必须使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的电流方向相反,这样根据左手定则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就是相同的。
第二种方案:第一磁铁11的N极与第二磁铁21的S极朝向相同,第一磁铁22的S极与第二磁铁21的N极朝向相同,环状磁钢5包括第一环状磁钢和第二环状磁钢,第一环状磁钢的内壁与第一磁铁的外壁形成第一间隙,第二环状磁钢的外壁与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的电流方向相同;另外,第二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的磁极朝向与图1所示的不同,且环状磁钢5分为第一环状磁钢和第二环状磁钢,第一环状磁钢的内壁与第一磁铁的外壁形成第一间隙,第二环状磁钢的外壁与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第二间隙。
在第二种方案的前提下,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必然沿着第一磁铁 11和第二磁铁21的不同磁极所在方向对应伸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与振膜 40相连;下面以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沿着第一磁铁11的N极和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对应伸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为例,说明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所受到的磁场方向;另外,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沿着第一磁铁11的S极和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对应伸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时,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所受到的磁场方向分析方法与下述分析方法相似,不做赘述。
第一音圈21所处的磁场中,其磁力线方向是沿着第一磁铁11的N极到环状磁钢5,第二音圈22所处的磁场中,其磁力线方向是沿着环状磁钢5到第二磁铁21的S极,而虽然第一音圈12所处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是沿着N 极到环状磁钢5,第二音圈22所处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是沿着环状磁钢5到 S极,但是由于N极和S极对应归属于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且环状磁钢5设在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所形成间隔中,第一音圈12设在环状磁钢5的内壁与第一磁铁11的外壁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间隙中,第二音圈22设在环状磁钢5的外壁与第二磁铁21的内壁之间所形成第二间隙中,这使得第一音圈12在第一磁隙中所处的磁场方向和第二音圈22所处的磁场方向相同;而为了能够使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产生同一方向的安培力,就必须使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的电流方向相同,这样根据左手定则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就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方案的前提下,振膜40可以位于第一磁铁11 的N极与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也可以位于第一磁铁11的S极与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
例如:当振膜40位于第一磁铁11的N极与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时,第一音圈12沿着第一磁铁11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一间隙与振膜40相连,第二音圈22沿着第二磁铁22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
当振膜40位于第一磁铁11的S极与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第一音圈12沿着第一磁铁11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一间隙与振膜40相连,第二音圈22沿着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二种方案时,第一磁铁11的N极与第二磁铁21 的S极朝向相同,第一磁铁22的S极与第二磁铁21的N极朝向相同,即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的不同磁极朝向相同,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 所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而环状磁钢5用于导磁,为了避免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的不同方向的磁力线相互影响,通过限定环状磁钢5包括第一环状磁钢和第二环状磁钢,第一环状磁钢的内壁与第一磁铁的外壁形成第一间隙,第二环状磁钢的外壁与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第二间隙,使得第一环状磁钢用以传导第一磁铁11产生的磁力线,第二环状磁钢用以传导第二磁铁21产生的磁力线,这就保证了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的不同磁场方向的磁力线不会相互影响。
另外,由于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的不同磁极朝向相同,这样容易使得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21朝向相同的磁极的磁性容易消减,影响振膜 40振动;因此,相较于第二种方案,第一种方案中的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 21的相同磁极之间不会发生磁性消减问题,保证了振膜40能够正常振动。而且,采用第一种方案时,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之间的间隙中只需设置一个环状磁钢,而不需要设置两个,这样就减轻了扬声器的重量,也减小了环状磁钢在扬声器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另外,请参阅图1,而为了能够更好地的传导磁力线,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方案中,根据振膜40所在方向的不同,还对扬声器中的磁路系统做出如下两种改进:
第一种改进:当振膜40设在第一磁铁11的S极和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时,板状磁钢6设在第一磁铁11的N极和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第一磁铁11的N极和第二磁铁21的N极通过板状磁钢6相连;其中,
第一音圈12沿着第一磁铁11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一间隙与振膜40相连,第二音圈22沿着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二间隙与膜相连40。
进一步,还可以在第一磁铁11的S极设置第一华司片13,第二磁铁21 的S极设有第二华司片23。
在第一种改进中,第一磁路单元对应的第一磁路为:第一磁铁11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通过板状磁钢6传递给环状磁钢5,使环状磁钢5汇聚并传递磁极线,再穿过第一间隙,经第一华司片13的周向外沿进入第一磁铁11 的S极,第一音圈12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处在从环状磁钢5到第一华司片13 周向外沿的磁场中。
第二磁路单元对应的第二磁路为:第二磁铁11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通过板状磁钢6传递给环状磁钢5,使环状磁钢5汇聚并传递磁极线,再穿过第二间隙,经第二华司片23的周向外沿汇聚到第二磁铁21的S极;第二音圈 22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处在从环状磁钢5到第二华司片23周向外沿的磁场中。
第二种改进:第一磁铁11的S极和第二磁铁21的S极所在方向设有板状磁钢6,振膜40设在第一磁铁的N极和第二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第一磁铁11的S极和第二磁铁21的S极通过板状磁钢6相连;其中,
第一音圈12沿着第一磁铁11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一间隙与振膜40相连,第二音圈22沿着第二磁铁21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第二间隙与振膜40相连。
进一步,还可以在第一磁铁11的N极设置第一华司片13,第二磁铁21 的N极设有第二华司片23。
在第二种改进中,第一磁路单元对应的第一磁路为:第一磁铁11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经过第一华司片13汇聚到第一华司片13的周向外沿(即第一华司片13的边缘),然后穿过第一间隙到达环状磁钢5,并通过环状磁钢 5汇聚并传递磁极线,最后通过板状磁铁6将磁力线传导到第一磁铁11的S 极;第一音圈12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处在从第一华司片13的周向外沿到环状磁钢5的磁场中。
第二磁路单元对应的第二磁路为:第二磁铁21的磁力线从N极出发,经过第二华司片23汇聚到第二华司片23的周向外延(即第二华司片23的边缘) 穿过第二间隙到达环状磁钢5,并通过环状磁钢5汇聚并传递磁力线,然后通过板状磁铁6将磁力线传导到第二磁铁21的S极;第一音圈12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处在从第二华司片23的周向外沿到环状磁钢5的磁场中。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给出的是磁路系统做出了第二种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但是与第一种改进后的结构只是在于第一磁铁11和第二磁铁21磁极朝向上的不同,其他均是相同的。
请参阅图2,而为了增加第一音圈12所处磁场和第二音圈22所处磁场的磁场强度,限定环状磁钢5的一端连接在板状磁钢6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自由端套设环状凸起51;该环状凸起51分别与第一华司片12的边缘和第二华司片22的边缘相对。
如图2所示,由于环状磁钢5的一端连接在板状磁钢6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则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均是沿着自由端所在方向伸出对应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而由于在自由端套设有环状凸起51,即相当于增加了环状磁钢5位于自由端的径向宽度,使得第一华司片13的边缘与环状凸起51 的边缘的距离减小,此位置被定义为第一磁隙10,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磁隙10是第一间隙的一部分,第一华司片13的边缘与环状凸起51的边缘的距离定义为第一磁隙10的宽度;而第二华司片23的边缘与环状凸起51的边缘的距离同样减小,此位置被定义为第二磁隙20,由图1可以看出,第二磁隙 20是第二间隙的一部分,第二华司片23的边缘与环状凸起51的边缘的距离为第二磁隙20的宽度;这样第一音圈12沿着自由端所在方向伸出对应的第一间隙时,必然经过第一磁隙10,第二音圈22沿着自由端所在方向伸出对应的第二间隙时,必然经过第二磁隙20,而由于第一磁隙10和第二磁隙20的宽度比较小,这样第一音圈12在所处的磁场强度和第二音圈22所处的磁场强度就会大大增加,提高了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在通过音频电流时受到的安培力,从而能够使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更好的驱动振膜40振动。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小第一磁隙10的宽度和第二磁隙20的宽度,还可以增加第一华司片13的半径和第二华司片23的半径,使得第一华司片13沿环状磁钢5所在方向伸出第一磁铁11,第二华司片23沿环状磁钢5所在方向伸出第二磁铁23,这样就能减少第一华司片13的边缘和环状凸起5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即第一磁隙10的宽度),第二华司片23的边缘和环状凸起5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即第二磁隙20的宽度);同时,由于环装磁钢5和华司片(包括第一华司片13和第二华司片23)对磁力线均有很强的束缚作用,因此相对设置的两个尖端之间(即第一华司片51的边缘和环状凸起51的边缘之间,以及第二华司片23的边缘和环状凸起51的边缘之间)会形成较强的磁场,而由于第一音圈12经过第一华司片12的边缘和环状凸起51的边缘之间所形成的第一磁隙10中,第二音圈22经过第二华司片23的边缘和环状凸起51 的边缘之间所形成的第二磁隙20中,所以可以在相同的音频电流下,能更加有效的利用磁铁的磁场,产生更大的安培力驱动振膜40振动。
下面结合图1-图3的具体结构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中具有两个磁路单元;第一磁路单元中,磁力线从第一磁铁11的N极出发,经过第一华司片13而汇聚到第一华司片13的周向外沿(即边缘),然后从第一华司片13的外沿周向外沿穿过第一磁隙10 到达环状磁钢5上的环状凸起51的内侧,然后通过环状磁钢5以及板状磁钢 6的传导回到第一磁铁11的S极。当第一音圈12中有音频电流通过时,第一音圈12就会在第一磁隙10的磁场中受到安培力而运动,第一音圈12的运动就会驱动扬声器振膜1振动。
第二磁路单元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磁路单元的工作元相似,即磁力线从第二磁铁21的N极出发,经过第二华司片22汇聚到第二华司片22的周向内沿,磁力线从第二华司片22的内沿穿过第二磁隙20到达环状磁钢5的环状凸起 51的外侧,然后通过环状磁钢5以及板状磁钢6传导回到第二磁铁21的S极。当第二音圈22中有音频电流通过时,第二音圈22就会在第二磁隙20的磁场中受到安培力而运动,第二音圈22的运动也会驱动振膜40振动。
请参阅图1和图3,当采用图1所示的扬声器时,由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判定方法可知,如果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的绕线方向相同,则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内的电流方向会相同,那么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的受力方向就会相反,这样两个磁路单元比一个磁路单元驱动振膜的效果还差。为了让第一音圈12和第二音圈22的受力方向相同,线圈内的电流方向必须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中,一般还会包括盆架30,振膜40设在盆架40的盆口,磁路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设在盆架30的盆底,至于盆架的具体结构,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磁路系统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磁路系统中的磁铁套设在一起,且相邻磁铁之间具有间隔,至于第一个磁路系统和第二个磁路系统中的音圈和环状磁钢的设置位置均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相同。由于多个磁路系统中的磁铁套设在一起,这样不管磁路系统有多少,扬声器中所有磁路系统的磁铁总厚度仍然与现有的扬声器中磁路系统中磁铁的厚度相同;换句话说,整个扬声器的厚度还是和现有扬声器的厚度一样,如果该扬声器所具体应用的终端设备比较轻薄,则可以减小磁路系统中磁铁厚度,以使扬声器能够与终端设备所要求的厚度相适应,而通过增加扬声器中磁路系统的数量,确保扬声器具有较高的声压级,使扬声器具有良好的扬声效果。
下面以扬声器中包含两个磁路系统为例说明两个磁路系统的磁铁套设在一起的结构。而为了方便描述,将第二个磁路系统的第一个磁路单元包括的磁铁定义为第三磁铁,第二个磁路系统的第二个磁路单元包括的磁铁定义为第四磁铁,具体结构如下:第一个磁路系统和第二个磁路系统套设在一起时,第一磁铁设在第二磁铁的内环中,第二磁铁设在第三磁铁的内环中,第三磁铁设在第四磁铁的内环中,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之间具有间隔,即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三磁铁、第四磁铁套设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膜以及驱动振膜振动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路单元和第二磁路单元;所述第一磁路单元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一音圈,第二磁路单元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磁铁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铁设在第二磁铁的环内,且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将所述间隙分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环状磁钢,所述第一间隙由所述环状磁钢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外壁形成,所述第二间隙由所述环状磁钢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其中,
所述第一音圈设在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二音圈设在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在流过音频电流时受到同一方向的安培力,使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共同驱动振膜振动;
所述环状磁钢的一端连接在板状磁钢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套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分别与第一华司片的边缘和第二华司片的边缘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N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和第二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设有板状磁钢,所述振膜设在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和第二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和第二磁铁的N极通过所述板状磁钢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音圈沿着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所述第二音圈沿着所述第二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二间隙与所振膜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和第二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设有板状磁钢,所述振膜设在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和第二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和第二磁铁的S极通过所述板状磁钢相连;其中,
所述第一音圈沿着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所述第二音圈沿着所述第二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和第二磁铁的N极通过所述板状磁钢相连时,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设有第一华司片,所述第二磁铁的S极设有第二华司片;
当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和第二磁铁的S极通过所述板状磁钢相连时,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设有第一华司片,所述第二磁铁的N极设有第二华司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N极朝向相同;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的电流方向相同,所述环状磁钢包括第一环状磁钢和第二环状磁钢,所述第一环状磁钢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磁铁的外壁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环状磁钢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膜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所述第一音圈沿着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所述第二音圈沿着所述第二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或,
所述振膜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所述第一音圈沿着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所述第二音圈沿着所述第二磁铁的N极所在方向伸出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振膜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盆架,所述振膜设在所述盆架的边缘,所述磁路系统设在所述盆架的盆底。
CN201610144299.7A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扬声器 Active CN105812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4299.7A CN105812997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4299.7A CN105812997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扬声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2997A CN105812997A (zh) 2016-07-27
CN105812997B true CN105812997B (zh) 2019-08-02

Family

ID=56467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4299.7A Active CN105812997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12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918B (zh) * 2016-10-31 2019-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磁路系统、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CN106375915B (zh) * 2016-10-31 2024-04-16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及耳机
CN106792401A (zh) * 2017-03-16 2017-05-31 深圳精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环绕声扬声器单元及环绕声场生成方法
EP3448062B1 (en) * 2017-08-25 2019-12-18 Tymphany HK Limited Coaxial dual-voice-coil driver
CN107465977A (zh) * 2017-09-29 2017-12-12 钟礼通 同心轴辐射磁路扬声器
CN109379683A (zh) * 2018-11-06 2019-02-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14679670B (zh) * 2022-03-21 2024-03-12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磁路结构、布置方法及发声装置
CN115119115B (zh) * 2022-07-26 2023-0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4415U (zh) * 2009-12-21 2011-06-0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音圈电磁扬声器
CN203563193U (zh) * 2013-11-07 2014-04-23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CN204131685U (zh) * 2014-10-09 2015-01-2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受话器
CN205017577U (zh) * 2015-10-19 2016-02-0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3173B2 (ja) * 2004-01-06 2007-08-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CN103152678A (zh) * 2013-03-08 2013-06-12 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式扬声器的驱动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4415U (zh) * 2009-12-21 2011-06-0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音圈电磁扬声器
CN203563193U (zh) * 2013-11-07 2014-04-23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CN204131685U (zh) * 2014-10-09 2015-01-28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受话器
CN205017577U (zh) * 2015-10-19 2016-02-0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2997A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2997B (zh) 一种扬声器
CN209057357U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KR101596891B1 (ko) 전자기적 구동형 슬림 스피커
US10932058B2 (en) Speaker
JP2008516518A (ja) 二重マグネットを備えた磁気回路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スピーカーと振動発生装置
US10555070B2 (en) Hybrid speaker
WO2020147539A1 (zh) 双面发声器件和电子产品
CN109068244A (zh)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CN209267624U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WO2022068081A1 (zh)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WO2020215785A1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JP2016025613A (ja) スピーカ装置
WO2020135289A1 (zh) 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WO2020125789A1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1901734B (zh)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US9674614B2 (en) Speaker unit
CN207070337U (zh) 微型发声装置
CN110933566B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产品
CN209267625U (zh)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1050252A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产品
CN206181357U (zh) 一种扬声器及耳机
JP2010213250A (ja) スピーカまたはイヤホーンまたはヘッドホーン。
KR101633306B1 (ko) 보이스 코일기능을 이용한 자석 진동형 엑츄에이터
KR100488654B1 (ko) 두개의 자기회로부를 가지는 스피커
CN209787432U (zh) 振动发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