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1669A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1669A
CN105791669A CN201410828966.4A CN201410828966A CN105791669A CN 105791669 A CN105791669 A CN 105791669A CN 201410828966 A CN201410828966 A CN 201410828966A CN 105791669 A CN105791669 A CN 105791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cessing unit
axis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89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1669B (zh
Inventor
王竞
陈悦
李翔
王琳
崔恒利
庄凯
张丹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289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1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1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1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1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1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拍摄单元、移动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拍摄单元在电子设备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移动检测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移动,并生成与电子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处理单元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处理单元合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具备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的电子设备中,存在诸如全景拍摄模式等的第一拍摄模式。在诸如全景拍摄模式等的第一拍摄模式下,电子设备拍摄若干张图像,并且将若干张图像进行合成(例如拼接)从而生成诸如全景图像等的输出图像。
但是,在用户手持电子设备而拍摄若干张图像时,由于用户无法理想地控制电子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例如,电子设备倾斜、相对高度变化、抖动等),从而导致合成该若干张图像所生成的输出图像无法呈现自然的过度(例如,出现阶梯状拼接、弧度拼接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能够使得在第一拍摄模式下合成由该电子设备拍摄的若干张图像而得到的输出图像平滑且自然,改善用户的拍摄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拍摄单元,配置来在第一拍摄模式下,在所述电子设备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移动检测单元,配置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并生成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处理单元,配置来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并且合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拍摄单元、移动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所述拍摄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并生成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所述处理单元合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检测电子设备的移动,并利用检测信息来对所拍摄的原始图像进行校正,即使用户无法理想地控制电子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也能够获得平滑且自然的输出图像。由此,能够改善用户在第一拍摄模式下的拍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在第一拍摄模式下移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在第一拍摄模式下移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拍摄单元11、移动检测单元12和处理单元13。其中,电子设备1例如为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但不限定于此,只要具备拍摄功能即可。
拍摄单元11配置来在第一拍摄模式下,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
其中,第一拍摄模式例如为全景拍摄模式等,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利用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拍摄的多个图像来生成输出图像的拍摄模式即可。
具体地,在全景拍摄模式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并且使电子设备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进行移动。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在全景拍摄模式下电子设备1移动的示例。
例如,在电子设备1中构成为,拍摄单元11配置于电子设备1的面积最大的第一面并且拍摄单元11的拍摄方向与该第一面垂直并且朝向电子设备1的外部。例如图2所示,将三维坐标轴分别设为:z轴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反,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与重力加速度方向垂直。若如此,在初始状态下,电子设备1被设置为,电子设备1的第一面与x轴垂直(即,第一面位于y轴和z轴所表示的平面),并且拍摄单元11位于三维坐标系的原点。从而,在初始状态下,拍摄单元11的拍摄方向为-x轴方向。
其中,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设定三维坐标轴,只要根据在电子设备1中的拍摄单元的配置位置、以及电子设备1的初始状态的位置来设定三维坐标轴,保证在初始状态下电子设备1的拍摄单元11所拍摄的方向与x轴平行、并且在电子设备1中拍摄单元11所处的面与其他轴所表示的平面(y轴和z轴所表示的平面)平行即可。
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在角度变化上,可能围绕z轴旋转、和/或围绕y轴旋转、和/或围绕x轴旋转。即,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的角度变化可以表现为包括三个预定方向分量(围绕z轴的旋转、围绕y轴的旋转、围绕x轴的旋转)的角度变化矢量。此外,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在位置变化上,可能沿着x轴移位、和/或沿着y轴移位、和/或沿着z轴移位。即,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的位置移动可以表现为包括三个预定方向分量(沿着x轴的移位、沿着y轴的移位、沿着z轴的移位)的位移矢量。其中,上述的“围绕z轴旋转”表示围绕z轴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产生角度变化,同样,上述的“沿着x轴移位”表示沿着x轴的正方向或负方向产生位置变化。
在全景拍摄模式下,为了生成高质量的全景图像,用户需要手持电子设备1并进行移动,使得电子设备1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并且在位置变化上,如图3所示那样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此外,也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仅仅在角度变化上围绕z轴旋转,而没有位置变化(即,在图2中,电子设备1的位置保持在原点)。
拍摄单元11在全景拍摄模式下,在电子设备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其中,关于拍摄单元11的拍摄定时或拍摄对象,只要使所拍摄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之间具有重叠区域,从而能够通过后续的合成处理生成全景图像即可。
移动检测单元12配置来检测电子设备1的移动,并生成与电子设备1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
具体地,移动检测单元12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移动检测单元12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的位置变化,并生成与电子设备1的位置变化相关的检测信息。例如,加速度传感器每隔规定的时间,检测电子设备1的加速度,并生成电子设备1的加速度信息。此外,通过陀螺仪,移动检测单元12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并生成与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相关的检测信息。例如,陀螺仪每隔规定的时间,检测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并生成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信息。
处理单元13配置来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
在全景拍摄模式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进行移动时,由于无法理想地控制电子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例如,电子设备倾斜、相对高度变化、抖动等),因此无法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并且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为了提高所生成的全景图像的质量,处理单元13利用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来校正由拍摄单元拍摄的第一图像,从而补偿由用户的误操作(例如,电子设备倾斜、相对高度变化、抖动等)导致的第一图像的偏差。
具体地,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加速度传感器生成的第一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相对于预定位置的位移矢量,判断该位移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时利用该位移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例如,在对由拍摄单元11拍摄的某张第一图像(例如,第三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时,处理单元13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生成的加速度信息,计算在拍摄该某张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相对于拍摄该某张之前的第一图像(例如,第二张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预定位置)的位移矢量。此时,处理单元13利用在拍摄该某张之前的第一图像起到拍摄该某张第一图像为止的期间由加速度传感器生成的加速度信息,计算电子设备1的位移矢量。其中,预定位置不限定于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紧前的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在首次拍摄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在图2中,例如为三维坐标系的原点位置)。
在处理单元13判断计算出的位移矢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时,例如可以判断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图3所示,在理想状态下,在全景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电子设备1在位置变化上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即,不会沿着z轴移位)。因此,在处理单元13计算出的位移矢量中的z轴方向分量可以认定为是由于用户的误操作(相对高度变化)引起的。从而,可以预设适当的第一阈值(例如为0.1cm),在计算出的位移矢量的z轴方向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为产生了用户的误操作,因此利用位移矢量的z轴方向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在计算出的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利用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具体地,在z轴方向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处理单元13根据z轴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裁剪。例如,在z轴方向分量为正(向+z轴方向产生相对高度变化)时,从第一图像的上部裁剪对应于z轴方向分量的高度,在z轴方向分量为负(向-z轴方向产生相对高度变化)时,从第一图像的下部裁剪对应于z轴方向分量的高度。
其中,处理单元13在判断计算出的位移矢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时,也可以针对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进行判断。例如,根据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判断电子设备1是否按照如图3所示那样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若如此,需要根据之前的电子设备1的位移矢量,提前计算出电子设备1的预计的运动轨迹。若针对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而判断为电子设备1没有按照如图3所示那样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的情况下,利用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此外,处理单元13也可以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陀螺仪生成的第二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角度相对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变化矢量,判断计算出的该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时利用角度变化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例如,在对由拍摄单元11拍摄的某张第一图像(例如第四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时,处理单元13利用陀螺仪生成的角度变化信息,计算在拍摄该某张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角度相对于首次拍摄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角度(预定角度)的角度变化矢量。此时,处理单元13利用在拍摄第一张第一图像起到拍摄该某张第一图像(例如第四张第一图像)为止的期间由陀螺仪生成的角度变化信息,计算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矢量。其中,预定角度不限定于首次拍摄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角度,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在拍摄某张第一图像紧前的第一图像(例如,第三张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角度。
在处理单元13判断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时,例如可以判断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上所述,在理想状态下,在全景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电子设备1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即,不会围绕x轴或y轴旋转)。因此,在处理单元13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中的围绕y轴(或x轴)旋转的分量可以认定为是由于用户的误操作(倾斜)引起的。从而,可以预设适当的第二阈值(例如为0.1cm),在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的围绕y(或x轴)轴旋转的分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判断为产生了用户的误操作,因此利用位移矢量的围绕y轴(或x轴)旋转的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在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利用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具体地,在围绕y轴旋转的分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处理单元13根据围绕y轴旋转的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重映射。例如,利用对应于围绕y轴旋转的分量,对在电子设备1围绕y轴旋转(向前倾斜或向后倾斜)的状态下拍摄的第一图像进行三角函数变换。
其中,处理单元13在判断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时,也可以同时针对围绕x轴旋转的分量和围绕y轴旋转的分量进行判断。此外,也可以针对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进行判断。例如,根据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判断电子设备1是否围绕z轴匀速地旋转。若如此,需要根据之前的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矢量,提前计算出电子设备1的预计的旋转速度。若针对角度变化矢量的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而判断为电子设备1没有匀速地围绕z轴旋转的情况下,利用角度变化矢量的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此外,在处理单元13基于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判断为不存在用户针对电子设备1的误操作(例如,电子设备倾斜、相对高度变化、抖动等)的情况下,不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例如,在处理单元13判断为电子设备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并且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的情况下,不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而直接将第一图像设为在后续的合成处理中使用的第二图像。
其中,处理单元13也可以对拍摄单元11首次拍摄的第一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例如,根据在电子设备1中的拍摄单元11的配置位置,如图2所示那样设定三维坐标轴(即,电子设备1的拍摄单元位于三维坐标系的原点,并且z轴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反)。若如此,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首次拍摄的第一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具体地,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陀螺仪生成的角度变化信息,计算在拍摄单元11首次拍摄第一张第一图像时的角度矢量,并且利用计算出的角度矢量对首次拍摄的第一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此外,优选为,处理单元13不基于拍摄单元11首次拍摄第一张第一图像时的位移矢量来校正第一图像。
进而,处理单元13合成通过上述校正处理后的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具体地,在全景拍摄模式下,处理单元13对校正处理后的至少两个第二图像进行匹配处理和拼接处理,从而生成全景图像。
其中,处理单元13还可以作为对拍摄单元11和移动检测单元12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件,从而实现在上述的第一拍摄模式下生成输出图像的功能。具体地,处理单元13可以通过硬件构成,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构成。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通过移动检测单元12检测电子设备1的移动,处理单元13利用检测信息来对由拍摄单元11拍摄的原始图像进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图像来生成输出图像。由此,即使用户无法理想地控制电子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也能够获得平滑且自然的输出图像,能够改善用户在第一拍摄模式下的拍摄体验。具体地,在利用校正后的图像生成输出图像时,由于基于移动检测单元12检测出的检测信息对原始图像进行位移和角度变化的校正,因此校正后的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能够良好地匹配,能够避免在拼接处出现阶梯状拼接或弧度拼接等现象,呈现自然的过渡。
下面,参照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拍摄单元11、移动检测单元12和处理单元13。
在步骤S1中,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拍摄单元11在电子设备1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
具体地,在全景拍摄模式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并且使电子设备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进行移动。即,在全景拍摄模式下,为了生成高质量的全景图像,用户需要手持电子设备1并进行移动,使得电子设备1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并且在位置变化上,如图3所示那样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此外,也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仅仅在角度变化上围绕z轴旋转,而没有位置变化(即,在图2中,电子设备1的位置保持在原点)。
在电子设备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移动时,拍摄单元11在全景拍摄模式下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其中,关于拍摄单元11的拍摄定时或拍摄对象,只要使所拍摄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之间具有重叠区域,从而能够通过后续的合成处理生成全景图像即可。
在步骤S2中,移动检测单元12检测电子设备1的移动,并生成与电子设备1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
具体地,通过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加速度传感器,移动检测单元12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的位置变化,并生成与电子设备1的位置变化相关的检测信息。例如,加速度传感器每隔规定的时间,检测电子设备1的加速度,并生成电子设备1的加速度信息。此外,也可以通过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陀螺仪,移动检测单元12能够检测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并生成与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相关的检测信息。例如,陀螺仪每隔规定的时间,检测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并生成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信息。
在步骤S3中,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
具体地,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加速度传感器生成的第一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电子设备1的位置相对于预定位置的位移矢量,判断该位移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时利用该位移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例如,在处理单元13判断计算出的位移矢量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判断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如图3所示,在理想状态下,在全景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电子设备1在位置变化上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即,不会沿着z轴移位)。因此,在处理单元13计算出的位移矢量中的z轴方向分量可以认定为是由于用户的误操作(相对高度变化)引起的。从而,可以预设适当的第一阈值(例如为0.1cm),在计算出的位移矢量的z轴方向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判断为产生了用户的误操作,因此利用位移矢量的z轴方向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其中,处理单元13在判断计算出的位移矢量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也可以针对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进行判断。例如,根据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判断电子设备1是否按照如图3所示那样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若如此,需要根据之前的电子设备1的位移矢量,提前计算出电子设备1的预计的运动轨迹。若针对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而判断为电子设备1没有按照如图3所示那样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的情况下,利用位移矢量的x轴方向分量和y轴方向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例如,在z轴方向分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处理单元13根据z轴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裁剪。其中,在z轴方向分量为正(向+z轴方向产生相对高度变化)时,从第一图像的上部裁剪对应于z轴方向分量的高度,在z轴方向分量为负(向-z轴方向产生相对高度变化)时,从第一图像的下部裁剪对应于z轴方向分量的高度。
具体地,在步骤S3中,处理单元13也可以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陀螺仪生成的第二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角度相对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变化矢量,判断计算出的该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时利用角度变化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例如,在处理单元13判断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时,例如可以判断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上所述,在理想状态下,在全景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电子设备1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即,不会围绕x轴或y轴旋转)。因此,在处理单元13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中的围绕y轴(或x轴)旋转的分量可以认定为是由于用户的误操作(倾斜)引起的。从而,可以预设适当的第二阈值(例如为0.1cm),在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的围绕y(或x轴)轴旋转的分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判断为产生了用户的误操作,因此利用位移矢量的围绕y轴(或x轴)旋转的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其中,处理单元13在判断计算出的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时,也可以同时针对围绕x轴旋转的分量和围绕y轴旋转的分量进行判断。此外,也可以针对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进行判断。例如,根据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判断电子设备1是否围绕z轴匀速地旋转。若如此,需要根据之前的电子设备1的角度变化矢量,提前计算出电子设备1的预计的旋转速度。若针对角度变化矢量的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而判断为电子设备1没有匀速地围绕z轴旋转的情况下,利用角度变化矢量的围绕z轴旋转的分量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此外,在步骤S3中,在处理单元13基于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判断为不存在用户针对电子设备1的误操作(例如,电子设备倾斜、相对高度变化、抖动等)的情况下,不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例如,在处理单元13判断为电子设备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在角度变化上仅围绕z轴旋转、并且在x轴和y轴所表示的平面上进行圆周运动的情况下,不对第一图像进行校正,而直接将第一图像设为在后续的合成处理中使用的第二图像。
其中,处理单元13也可以对拍摄单元11首次拍摄的第一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例如,根据在电子设备1中的拍摄单元11的配置位置,如图2所示那样设定三维坐标轴(即,电子设备1的拍摄单元位于三维坐标系的原点,并且z轴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反)。若如此,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首次拍摄的第一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具体地,处理单元13基于由移动检测单元12所包括的陀螺仪生成的角度变化信息,计算在拍摄单元11首次拍摄第一张第一图像时的角度矢量,并且利用计算出的角度矢量对首次拍摄的第一张第一图像进行校正。此外,优选为,处理单元13不基于拍摄单元11首次拍摄第一张第一图像时的位移矢量来校正第一图像。
在步骤S4中,处理单元13合成通过上述校正处理后的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具体地,在全景拍摄模式下,处理单元13对校正处理后的至少两个第二图像进行匹配处理和拼接处理,从而生成全景图像。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控制方法,在步骤S2中,通过移动检测单元12检测电子设备1的移动,在步骤S3中,处理单元13利用检测信息来对由拍摄单元11拍摄的原始图像进行校正,并且在步骤S4中,利用校正后的图像来生成输出图像。由此,即使用户无法理想地控制电子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也能够获得平滑且自然的输出图像,能够改善用户在第一拍摄模式下的拍摄体验。具体地,在利用校正后的图像生成输出图像时,由于基于移动检测单元12检测出的检测信息对原始图像进行位移和角度变化的校正,因此校正后的图像之间的重叠区域能够良好地匹配,能够避免在拼接处出现阶梯状拼接或弧度拼接等现象,呈现自然的过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描述的各个单元和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并且软件模块可以置于任意形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中。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或子组合,并且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拍摄单元,配置来在第一拍摄模式下,在所述电子设备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
移动检测单元,配置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并生成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
处理单元,配置来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并且合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移动检测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生成的第一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相对于预定位置的位移矢量,判断所述位移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时利用所述位移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在所述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利用所述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位置是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紧前的第一图像时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移动检测单元包括陀螺仪,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陀螺仪生成的第二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角度相对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变化矢量,判断所述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时利用所述角度变化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在所述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利用所述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预定角度是在首次拍摄第一图像时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角度。
8.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拍摄单元、移动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所述拍摄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移动时拍摄至少两个第一图像;
所述移动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并生成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移动相关的检测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
所述处理单元合成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输出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移动检测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的步骤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生成的第一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相对于预定位置的位移矢量,判断所述位移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一条件时利用所述位移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的步骤中,
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在所述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利用所述位移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移动检测单元包括陀螺仪,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的步骤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陀螺仪生成的第二检测信息,计算在拍摄特定的第一图像时的角度相对于预定角度的角度变化矢量,判断所述角度变化矢量是否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在满足规定的第二条件时利用所述角度变化矢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由所述移动检测单元生成的检测信息来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图像进行校正,从而生成至少两个第二图像的步骤中,
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所述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在所述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利用所述角度变化矢量中的预定方向分量对该特定的第一图像进行校正。
CN201410828966.4A 2014-12-26 2014-12-26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791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8966.4A CN105791669B (zh) 2014-12-26 2014-12-26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8966.4A CN105791669B (zh) 2014-12-26 2014-12-26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1669A true CN105791669A (zh) 2016-07-20
CN105791669B CN105791669B (zh) 2019-12-24

Family

ID=5638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8966.4A Active CN105791669B (zh) 2014-12-26 2014-12-26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166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180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全景拍照时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9061405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7880Y (zh) * 2004-01-15 2006-05-03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角度自动调整系统
CN101026691A (zh) * 2006-02-23 2007-08-29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电子式抖动校正装置
CN101753813A (zh) * 2008-12-17 2010-06-23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以及程序
WO2010098228A2 (ja) * 2009-02-27 2010-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と撮像方法
CN103176347A (zh) * 2011-12-22 2013-06-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全景图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985103A (zh) * 2013-02-07 2014-08-1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全景图片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7880Y (zh) * 2004-01-15 2006-05-03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角度自动调整系统
CN101026691A (zh) * 2006-02-23 2007-08-29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电子式抖动校正装置
CN101753813A (zh) * 2008-12-17 2010-06-23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以及程序
WO2010098228A2 (ja) * 2009-02-27 2010-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と撮像方法
CN103176347A (zh) * 2011-12-22 2013-06-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全景图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985103A (zh) * 2013-02-07 2014-08-1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全景图片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180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全景拍照时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8019012A1 (zh) * 2016-07-29 2018-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全景拍照时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9061405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
CN111373729A (zh) * 2017-09-30 2020-07-03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
CN111373729B (zh) * 2017-09-30 2022-07-15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1669B (zh) 201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1935B (zh) 提供具有传递稳定的图像序列的视频相机的旋翼无人机
US864891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age stabilization
JP5659305B2 (ja)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AU2012203318B2 (en) Correcting rolling shutter using image stabilization
US1040491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noramic video image stabilization
WO2013069047A1 (ja)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US933842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tereoscopic image
WO2013069049A1 (ja)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WO2013069048A1 (ja)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US9799136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film pre-visualization
JP647665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99917A (ja) 撮像装置
CN110049246A (zh) 电子设备的视频防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843724B1 (en) Stabilization of panoramic video
CN111406401B (zh) 云台的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可移动平台及存储介质
EP33218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anced lens geometry fitting for imaging devices
JP201212979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1093020A (zh) 信息处理方法、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6131529A (zh) 一种视频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91669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2706408B1 (en) Image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handheld devices equipped with pico-projector
TWI513313B (zh) 投影裝置及影像校正方法
JP6563300B2 (ja) 自由視点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および自由視点画像データ再生装置
JP2011103031A (ja) 透視変換パラメータ生成装置、画像補正装置、透視変換パラメータ生成方法、画像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793579B (zh) 同時追蹤可移動物體與可移動相機的六自由度方位之方法與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