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1136A -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1136A
CN105781136A CN201610056086.9A CN201610056086A CN105781136A CN 105781136 A CN105781136 A CN 105781136A CN 201610056086 A CN201610056086 A CN 201610056086A CN 105781136 A CN105781136 A CN 105781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heath
pushing tow
sheath segment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60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1136B (zh
Inventor
汤跃超
汤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560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1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1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1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1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1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or strengthening existing bridges ;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brid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工用于包裹结构或构件以加固的护套组件;在结构或构件的一端或中部进行组装拼装包裹构件形成护套段,护套段与结构或构件之间留有间隙;将护套段从结构或构件的一端向另一端或者从中部向两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再拼装出新的护套段并与前一个护套段连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组成的护套达到结构或构件加固要求的长度或高度并就位;向护套与构件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操作人员只需站在地面或安全固定的操作平台,避免了安全风险;节约施工用的脚手架、吊篮等,减少建设费用和工期,在不影响正常使用时施工。

Description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类土木结构加固工程领域(电力工程、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业民用建筑、房建工程、矿山工程等),具体涉及等截面或锥形、台形体的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所涉及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包括:电力构支架、桥墩/柱、杆件、立柱、横梁、板体、墙体、坡面、塔体、筒体结构构件等,所采用的加固材料包括采用湿包钢、粘钢加固。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电力构支架不停电加固改造、桥梁桥墩不断流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输时的加固补强,以及其他工业民用建筑结构需要限制高空作业或不能实现或不必要进行高空作业时进行结构加固改造。
背景技术
在能源(如电力、煤炭)、交通、通信、市政、水利等各类工业民用土木结构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中,由于治理“豆腐渣”劣质工程、或因改变工程用途、工程抗灾防灾、工程自然老化腐蚀、工程改变位置、体态、内部空间布置等多方面的需要,往往需要对工程的整体或局部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补强、改造。在提高和改善土木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和构造性能的各类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和工艺中,在其周围粘贴钢板或“湿包钢”的方式进行加固是最常用和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在采用粘钢或“湿包钢”对各类土木结构工程不同部位的柱、梁、板、墙、墩或杆等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时,为了实现工程加固、方便加固施工操作、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必须搭设脚手架,或者悬挂吊篮或者设置云梯。并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安全,诸如高空作业的各类安全措施、电力工程进行停电施工、市政交通工程停止交通运营进行施工等等,这些措施虽保证了加固工程能顺利进行、降低了安全风险、但极大地增加了工程加固成本、降低了施工进度。然而,有些工程采用现有技术和措施根本无法实施或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有些电力工程构支架在加固中无法停电、交通工程加固时无法导流断流等等。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或构造加固改造的方法,能够安全、方便地施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加工用于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以加固的护套组件;
步骤B:使用所述护套组件在所述结构或构件的一端或中部进行组装拼装包裹所述构件形成护套段,所述护套段与所述结构或构件之间留有间隙;
步骤C:将所述护套段从所述结构或构件的一端向另一端或者从中部向两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新的护套组件拼装出新的护套段并与前一个护套段连接;
步骤D:重复步骤B、C直至相邻护套段连接所组成的护套达到结构或构件加固要求的长度或高度并就位;
步骤E:向所述护套与构件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直至填充密实,实现对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所拼装的护套段外侧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设备对其施力;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通过所述受力部件施力顶推、牵引或拖拉的方式带动护套移动,使其达到结构或构件所要加固的部位。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所述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步骤E中,通过所述灌浆嘴向护套与所述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
进一步地,待充填材料固化后,拆除灌浆嘴。
作为优选,在步骤D和E之间,增加将护套的其中一端或者两端进行封闭的步骤。
作为优选,所述护套段采用钢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时拼装焊接或粘接压接的方式形成,并进行防腐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结构或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环形、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梯形、T形、I形或“工”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护套由纤维板或高强型材板现场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的方式所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结构或构件为桥墩、杆件、构架、立柱、横梁、板体、墙体、塔体、筒体或输变电构支架。
作为优选,在两个护套段能包围所述结构或构件待加固区域的情形下,省去步骤D中重复步骤B、C的步骤,将形成的护套顶推就位。
为了解决台形体或锥形体结构或构的加固问题,类似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加工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以加固的护套组件;
步骤B:使用所述护套组件在所述结构或构件较小的一端进行组装拼装形成用于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待加固部位较大的一端的护套段;
步骤C:将所述护套段从所述结构或构件较小一端向较大一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护套组件拼装出新的护套段并与前一个护套段连接,每个所述护套段均为圆台形,与其待包裹的一段结构或构件之间留有空隙;
步骤D:重复步骤B、C直至所拼装出的护套段所组成的护套达到结构或构件加固要求的长度或高度并就位;
步骤E:向所述护套与构件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直至填充密实,实现对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所述拼装成的护套段外侧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牵引或拖拉设备或装置对其施力;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或装置通过所述受力部件施力带动所述组装护套移动,使其达到结构或构件欲加固的部位。
作为优选,步骤A中,在所述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步骤E中,通过所述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
作为优选,待充填材料固化后,拆除灌浆嘴。
作为优选,在步骤D和E之间,增加将护套的两端进行封闭的步骤。
作为优选,所述护套段采用钢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时拼装焊接或粘接压接形成,并进行防腐处理。
作为优选,在步骤C中,当所述结构或构件为上小下大的结构时,通过从上往下的下放的方式将护套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到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上;当所述结构或构件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时,通过从下往上顶推的方式将护套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到待加固的结构或构件上。
本发明的提出对于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彻底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各类土木结构工程不同部位的柱、梁、板、墙、墩或杆等结构进行粘钢和“湿包钢”等加固补强施工中,操作人员只需要站在地面或安全固定的操作平台,避免了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高电压区作业、紧邻交通流作业和流动作业中的大部分安全风险;节约了大部分施工用的脚手架、吊篮、云梯、升降机,减少施工平台建设费用和工期。很多重要工程,如电力、交通、市政等工程能够在正常运行使用的条件下(即不影响正常生产)实现工程升级、技术改造;使那些无法停电、“停路”的电力、交通、市政等重要工程也能实现安全加固补强升级、技术改造,因此,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广阔,社会效益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一(加固对象为电杆、构支架或砼柱,操作方式为从下往上顶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二(加固对象为桥墩、墩柱或框架柱,操作方式为从下往上顶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三(加固对象为桥墩或墩柱,操作方式为从下往上顶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四(加固对象为结构梁或板,操作方式为从一端向另一端顶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五(加固对象为结构梁或板,操作方式为从中部向两端顶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六(加固对象为结构梁或板,操作方式为从两端向中部顶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七(加固对象为倾斜的结构梁或板,操作方式为从下端向斜上端顶推)的示意图。
图8(a)-8(h)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加固对象的八种不同截面的形状。
图9(a)、(b)和(c)示出了为本发明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操作过程。其中,图9(a)为包裹第一个护套段时的情形;图9(b)为将第一护套段向上顶推出一段距离,包裹第二个护套段时的情形;图9(c)为将第一护套段和第二护套段一起向上顶推到顶部欲加固位置时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该作业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结构或构件在进行全周长外包粘接的钢板(或其他型材)的结构加固时,在构件的一端或中部包裹构件形成护套段,然后分别将其向另一端或在从中部向两端将护套段采用顶推、推移并就位,而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在外包加固钢板(或其他型材)与被加固构件表面之间充填粘接材料(如高强结构胶),实现对构件结构加固。其中,加固用的护套(护套段)以钢板或湿包钢为例进行说明,根据所要加固的结构或构件的不同,以及对加固要求的不同,其中的护套(护套段)还可以由纤维板或高强型材板等其他材料制成。
需要指出的是,显然在施工之间,需要对结构或构件表面清理、清洗、处理,对加固用的护套组件进行加工以及必要的防腐处理,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施工流程,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等截面构件是指沿构件纵轴方向的任何一个横截面的形状、尺寸都相同的构件;所述结构或构件一般指桥墩、杆件、立柱、横梁、板体、坡面、塔体、筒体等。所述结构或构件可以由各种单一材料或多种材料构成。构件材料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砖混砌体、钢材、木材、石材等各种建筑材料。护套组件包括粘贴钢板、包粘钢板、湿包钢、粘贴纤维板、其他高强型材板等,所谓型材是指在加固前能被加工并保持一定形状的高强材料。
以下的实施例一至七均的加固对象均为等截面的结构或构件,其中的实施例一、二和三均是针对直立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实施例四、五和六针对水平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实施例七针对倾斜设置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实施例八针对圆台体形状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其中的待加固的等截面的结构或构件为电杆、构支架或砼柱,操作方式为从下往上顶推。其中图1以电杆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首先,加工用于包裹电杆100以加固的护套组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套段11和第二护套段12均采用钢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电杆100时拼装焊接或粘接压接的方式形成,并进行防腐处理。
步骤B:使用护套组件在电杆100的下端进行组装拼装包裹电杆100形成第一护套段11,第一护套段11与电杆100之间留有间隙,一般情况下,电杆100的横截面形状为环形或圆形,故第一护套段11的横截面形状应该为环形,包裹在电杆100周围;
步骤C:将护套段11从电杆100的下端向上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新的护套组件拼装出第二护套段12并与前面所加工的第一护套段11连接,第一护套段11与第二护套段12之间可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形成整个护套,图1中示出了通过焊接连接形成的焊缝6,第一护套段11与第二护套段12还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
步骤E:向护套与电杆100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直至填充密实,实现对电杆100的加固。具体的填充办法,可以采用在两个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通过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其中的粘接材料根据护套和构件的材质的不同而进行选择,一般采用高强结构胶,还可以采用高强水泥浆、高强水泥砂浆等。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杆100需要加固的部位需要两个护套段的长度,故在将第一护套段11与第二护套段12连接后,将其整体向上顶推,将其移动至需要加固的部位即可。显然,如果需要加固的部位较长,需要更多的护套段的情形下,可将图1所示的第一护套段11与第二护套段12继续往上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在电杆100下端进行拼装新的护套段,直到所形成的护套的高度(长度)满足加固的要求。
显然,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结构进行粘钢和“湿包钢”等加固补强施工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站在地面即可,避免了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高电压区作业、紧邻交通流作业和流动作业中的大部分安全风险;节约了大部分施工用的脚手架、吊篮、云梯、升降机等,减少施工平台建设费用和工期。很多重要工程,如电力、交通、市政等工程能够在正常运行使用的条件下(即不影响正常生产)实现工程升级、技术改造;使那些无法停电、“停路”的电力、交通、市政等重要工程也能实现安全加固补强升级、技术改造。
其中,虽然图1中未示出,在步骤A中,在所拼装的护套段外侧或底部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设备对其施力F;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通过受力部件施力顶推、牵引或拖拉的方式带动护套移动,使其达到电杆100所要加固的部位。该受力部件,可以为设置于护套段外侧上的板状、环状部件,只要可承受推力或拉力,使护套段以顶推、牵引或拖拉的方式移动即可。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步骤A中,在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步骤E中,通过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其中灌浆嘴,有时又称为灌胶嘴,目的是为了方便地向护套(段)与结构之间的缝隙灌入浆料或高强度胶水。显然从形成的护套的一端往其缝隙处灌入浆料或高强度胶水也是可行的,只是在拼缝处设置灌浆嘴可以更方便地灌入,并能使灌入的浆料或高强度胶水均匀分布。显然,在待充填材料(浆料或高强度胶水)固化后,灌浆嘴即完成其使命,可拆除灌浆嘴。当然不拆除灌浆嘴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够美观,也不利于节约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步骤D和E之间,在护套达到电杆100待加固的部位时,增加将护套的其中一端或者两端进行封闭的步骤。将其一端或者两端封闭后,可以防止其内部的浆料或胶水溢出。
在有些使用情形下,其中的护套(护套段)可由纤维板现场包裹电杆100的方式形成。护套(护套段)与电杆100之间采用高强度胶水连接。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其中的待加固的等截面的结构或构件为桥墩、墩柱或框架柱,操作方式为从下往上顶推。图2中以桥墩200为例进行说明,桥墩200位于地下的部分为钢混承台20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其中包括三个护套段,分别为第三护套段21、第四护套段22和第五护套段23,在将三个护套段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护套后将其顶推至预加固位置,然后进行灌浆或灌胶处理,填充密实,待其与桥墩200粘结成一体即完成加固处理。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其中的待加固的等截面的结构或构件为桥墩300,桥墩300位于地面之下的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基台301,操作方式为从下往上顶推。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待加固的对象的不同,故其横截面的尺寸不同,桥墩300的横截面远大于电杆100的尺寸,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中同样也是采用两个护套段组成一个护套,分别为第六护套段31和第七护套段32,二者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形成焊缝6。
以上实施例一、二和三均是针对直立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处理,从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均以从结构或构件的下端进行施工比较方便,不必搭设脚手架即可施工。
以下的实施例四、五和六针对水平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其中,加固对象为结构梁或板400,操作方式为从一端向另一端顶推,梁或板400一端为第一支点401,另一端为第二支点402。
如图4所示,步骤A:首先,加工用于包裹梁或板400以加固的护套组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八护套段41和第九护套段42均采用纤维板或高强型材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梁或板400时通过拼装粘接压接的方式形成。
步骤B:使用护套组件在梁或板400的下端进行组装拼装包裹梁或板400形成第八护套段41,第八护套段41与梁或板400之间留有间隙,第八护套段41的横截面形状与其要包括的梁或板400形状相匹配,包裹在梁或板400周围;
步骤C:将护套段11从梁或板400的左端向右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新的护套组件拼装出第九护套段42并与前面所加工的第八护套段41连接。第八护套段41与第九护套段42之间可采用粘结的方法连接形成整个护套,图1中示出了连接用的粘结缝8,第八护套段41与第九护套段42还可以采用压接的方式连接。
步骤E:向护套与梁或板400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直至填充密实,实现对梁或板400的加固。具体的填充办法,可以采用在两个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通过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其中的粘接材料根据护套和构件的材质的不同而进行选择,一般采用高强结构胶,还可以采用_高强水泥浆、高强水泥砂浆、高强混凝土等_。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梁或板400需要加固的部位只示出了两个护套段,在将第八护套段41与第九护套段42连接后,将其整体向右顶推,将其移动至需要加固的部位即可。显然,如果需要加固的部位较长,需要更多的护套段的情形下,可将图4所示的第八护套段41与第九护套段42继续往右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在梁或板400的左端拼装新的护套段,直到所形成的护套的长度满足加固的要求。
显然,如图4所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结构的水平梁或板400进行加固补强施工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在站在梁或板400的一端进行施工即可,避免了大部分安全风险,只需要在梁或板400的一端进行施工,节约了大部分施工用的脚手架、吊篮、云梯、升降机,减少施工平台建设费用和工期。
同样地,虽然图4中未示出,在步骤A中,在所拼装的护套段外侧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设备对其施力F;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通过受力部件施力顶推、牵引或拖拉的方式带动护套移动,使其达到水平的梁或板400所要加固的部位。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步骤A中,在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步骤E中,通过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其中灌浆嘴,有时又称为灌胶嘴,目的是为了方便地向护套(段)与待加固的结构之间的缝隙灌入浆料或高强度胶水。显然,从护套的一端往其缝隙处灌入浆料或高强度胶水也是可行的,只是在拼缝处设置灌浆嘴则更为方便,并能使灌入的浆料或高强度胶水在缝隙中均匀分布。显然,在待充填材料(浆料或高强度胶水)固化后,灌浆嘴即完成其使命,可拆除灌浆嘴。当然,不拆除灌浆嘴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够美观,也不利于节约材料。
其中梁或板400的横截面只要满足等截面的要求即可,其具体形状可如图8所示的环形、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矩形加两个半圆形成的跑道形”、T形或“工”字形。当然,还可以为I形或梯形,其中的I形与“工”字形类似,梯形与矩形的情形类型,故图8中未示出。无论是何种等截面形状,包裹用的护套段与其保持同样的形状即可,二者留出一定的缝隙,以填充粘结用的浆料或者胶水。也就是说,只要是等截面的形状的构件即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梯形和其他多边形形状都是可以的。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五(加固对象为结构梁或板500,操作方式为从中部向两端顶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操作方式为从梁或板500的中部向两端顶推,梁或板500的一端为第三支点501,另一端为第四支点502。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不同在于,在梁或板500的中部进行施工,故只需要在梁或板500的中部架设脚手架等操作设施即可。在完成第十护套段51后,将其向右侧(即第四支点502的方向)顶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然后再拼装第十一护套段53,将第十一护套段53与第十护套段51采用粘结或拼接的方式完成连接后,形成粘结缝8,再将其向右侧顶推至待加固的位置。同样地,在中部先完成第十二护套段52后,将其向左侧(即第三支点501的方向)顶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然后再拼装第十三护套段54,将第十二护套段52与第十三护套段54采用粘结或拼接的方式完成连接后,形成粘结缝8,再将其向左侧顶推至待加固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在梁或板500的中部架设脚手架等操作设施即可,特别适合于梁或板500的其他部位不便或不能架设脚手架的情形,并且省去架设更多脚手架的时间和费用。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六的示意图。其中,加固对象为结构梁或板600,梁或板600的左端为第五支点601,右端为第六支点602,操作方式为从两端向中部顶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分别在梁或板600的左端和右端拼装护套段,其中在梁或板600左端拼装第十四护套段61,在完成第十四护套段61的拼装后,将其往中部(即第六支点602的方向)顶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然后再拼装第十五护套段62,将第十五护套段62与第十四护套段61采用粘结或拼接的方式完成连接后形成粘结缝8,再将其向中部顶推至待加固的位置。同样地,在梁或板600右端拼装第十六护套段63,在完成第十六护套段63的拼装后,将其往中部(即第五支点601的方向)顶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然后再拼装出第十七护套段64,将第十七护套段64与第十六护套段63采用粘结或拼接的方式完成连接后,再将其向中部顶推至待加固的位置。
在实施例六中,只需要在梁或板500的两端架设脚手架等操作设施即可,特别适合于梁或板500的中部不便或不能架设脚手架的情形,并且省去架设更多脚手架的时间和费用。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发明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实施例七(加固对象为倾斜的结构梁或板,操作方式为从下端向斜上端顶推)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要加固的对象为倾斜的结构梁或板700,其左下端为第七支点701,右上端为第八支点702,操作方式为从下端向斜上端顶推。如图7所示,首先在梁或板700的左下端即靠近第七支点701的一端拼装第十八护套段71,然后将其向斜上方顶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然后再在左下端拼装第十九护套段72,将第十九护套段72与第十八护套段71采用粘结或拼接的方式完成连接后形成粘结缝8,再将其向右上端的方向顶推至待加固的位置。
在实施例七中,只需要在梁或板700的左下端进行施工即可,在有的情形下,施工人员可站立地面进行施工,不必架设脚手架等施工设施。即使需要架设脚手架,由于只需要在左下端进行施工,假设的脚手架的工作量较少,省去架设更多脚手架的时间和费用。
显然,如图7所示,在左下端不便于施工或假设脚手架的情形下,还可以从右上端或者中部进行施工,拼装护套段,从而通过顶推、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方式将护套段所组成的护套移动至所要加固的位置。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中的等截面结构加固的顶推施工法在进行室内外垂直、水平和斜向布置的高长立柱、构架、单梁、桥墩、塔体、筒体等进行加固时,施工人员只需要在这些结构或构件的地面、中部或一端(优先采用地面或下端)实施操作,不用在结构或构件周围建搭施工脚手架、不用采用施工云梯/升降机/吊篮等操作平台,就能安全、高效、优质地进行这些结构或构件的加固施工。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在一处进行拼装护套段,然后将其移动至所要加固的位置,所述顶推施工法也可称为推移施工法、滑移施工法、逆作施工法、牵引施工法或者穿裤施工法。穿裤施工法是形象的说法,类似于人穿裤子的过程。
实施例八
图9(a)、(b)和(c)示出了为本发明的圆锥体或圆台体的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的操作过程。其中,图9(a)为包裹第一个护套段时的情形;图9(b)为将第一护套段向上顶推出一段距离,包裹第二个护套段时的情形;图9(c)为将第一护套段和第二护套段一起向上顶推到顶部欲加固位置时的情形。
如图9所示,实施例八中,以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为圆台体900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且此圆台体900为下小上大的结构。如图9(a)、(b)和(c)所示,步骤A:加工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以加固的护套组件。
步骤B:使用所述护套组件在所述结构或构件的圆台体900较小的一端进行组装拼装形成用于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待加固部位较大的一端的第二十护套段91,此第二十护套段91较大,稍大于待加固部位,与之留有缝隙,显然,与圆台体900较小的一端之间的缝隙更大。
步骤C:将第二十护套段91从圆台体900较小一端向较大一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护套组件拼装出新的第二十一护套段92并与第二十护套段91连接,第二十一护套段92与第二十护套段91均为圆台形,与其待包裹的一段结构或构件之间留有空隙。
步骤D:将第二十一护套段92与第二十护套段91所组成的护套通过推顶的方式达到圆台体900加固要求的高度并就位;在两个护套段不够的情况下,重复步骤B、C直至所组成的护套的高度达到要求。
步骤E:向护套与圆台体900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至密实,实现对圆台体形状的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为了顶推护套段,在步骤A中,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在拼装成的护套段外侧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牵引或拖拉设备或装置对其施力;在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或装置通过受力部件施力带动组装护套移动,使其达到结构或构件欲加固的部位。该受力部件,可以为设置于护套段外侧上的板状、环状部件或为一托环部件,只要可承受推力或拉力,使护套段以顶推、牵引或拖拉的方式移动即可。
同样地,为了便于灌浆,步骤A中,在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步骤E中,通过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灌浆嘴也可为灌胶嘴,其作用是往缝隙内填充粘结材料,例如水泥砂浆、高强度胶水等,根据护套的材质进行选择。显然,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待充填材料固化后,拆除灌浆嘴。不拆除灌浆嘴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够美观,也不利于节约材料。
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D和E之间,增加将护套的两端进行封闭的步骤。将其一端或者两端封闭后,可以防止其内部的浆料或胶水溢出。
本实施例的护套段可采用钢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时拼装焊接或粘接压接形成,并进行防腐处理,护套(护套段)还可由纤维板现场包裹圆台体900所形成,所采用的粘结材料为高强度胶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a)-9(c)所示,当圆台体900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时,通过从下往上顶推的方式将护套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到待加固的圆台体900上。显然,反过来,当结构或构件为上小下大的结构时,可以通过从上往下的下放的方式将护套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到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上。当然,此时需要设置相应的脚手架或高空的操作篮以拼接护套段,好处是只需要在其上端施工,施工人员不必上下,施工方便简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圆锥体可以看作为较小的一端缩小为一个点的特殊圆台体,故针对圆台体的施工方案也适合于圆锥体,所不同的仅仅是,最后包裹圆锥体顶端的护套段为可能为一个小的圆锥体形状,也可能设置为圆台体的形状。
当此圆台体水平放置时,从其较小的一端开始拼接用于包裹较大段的护套段,然后向较大的一端推顶使其移动。
显然,本发明不但适用于圆锥体或圆台体也适用于棱台体或棱锥体的构件,即适用于各种锥形、台形体,只要求护套(段)的形状与其匹配即可。
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加工用于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以加固的护套组件;
步骤B:使用所述护套组件在所述结构或构件的一端或中部进行组装拼装、包裹所述构件形成护套段,所述护套段与所述结构或构件之间留有间隙;
步骤C:将所述护套段从所述结构或构件的一端向另一端或者从中部向两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新的护套组件拼装出新的护套段并与前一个护套段连接;
步骤D:重复步骤B、C直至相邻护套段连接所组成的护套达到结构或构件加固要求的长度或高度并就位;
步骤E:向所述护套与构件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直至填充密实,实现对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所拼装的护套段外侧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设备对其施力;
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通过所述受力部件施力顶推、牵引或拖拉的方式带动护套移动,使其达到结构或构件所要加固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所述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
步骤E中,通过所述灌浆嘴向护套与所述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充填材料固化后,拆除灌浆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D和E之间,增加将护套的其中一端或者两端进行封闭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段采用钢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时拼装焊接或粘接压接的方式形成,并进行防腐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或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为环形、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梯形、T形、I形或“工”字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由纤维板或高强型材板现场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的方式所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或构件为桥墩、杆件、构架、立柱、横梁、板体、墙体、塔体、筒体或输变电构支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截面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护套段能包围所述结构或构件待加固区域的情形下,省去步骤D中重复步骤B、C的步骤,将形成的护套顶推就位。
11.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加工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以加固的护套组件;
步骤B:使用所述护套组件在所述结构或构件较小的一端进行组装拼装形成用于包裹所述结构或构件待加固部位较大的一端的护套段;
步骤C:将所述护套段从所述结构或构件较小一端向较大一端的方向移动一个护套段的长度后,采用护套组件拼装出新的护套段并与前一个护套段连接,每个所述护套段均为圆台形,与其待包裹的一段结构或构件之间留有空隙;
步骤D:重复步骤B、C直至所拼装出的护套段所组成的护套达到结构或构件加固要求的长度或高度并就位;
步骤E:向所述护套与构件之间的空隙填充粘接材料,直至填充密实,实现对结构或构件的加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所述拼装成的护套段外侧设置供顶推、推移、牵引或拖拉的受力部件,供顶推、牵引或拖拉设备或装置对其施力;
步骤C中,顶推、牵引或拖拉的设备或装置通过所述受力部件施力带动所述组装护套移动,使其达到结构或构件欲加固的部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所述护套段之间的组装拼缝处设置灌浆嘴;
步骤E中,通过所述灌浆嘴向护套与结构或构件之间充填粘接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充填材料固化后,拆除灌浆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D和E之间,增加将护套的两端进行封闭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段采用钢板在现场包裹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时拼装焊接或粘接压接形成,并进行防腐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当所述结构或构件为上小下大的结构时,通过从上往下的下放的方式将护套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到被加固的结构或构件上;当所述结构或构件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时,通过从下往上顶推的方式将护套段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装到待加固的结构或构件上。
CN201610056086.9A 2016-01-27 2016-01-27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Active CN105781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6086.9A CN105781136B (zh) 2016-01-27 2016-01-27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6086.9A CN105781136B (zh) 2016-01-27 2016-01-27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1136A true CN105781136A (zh) 2016-07-20
CN105781136B CN105781136B (zh) 2017-11-17

Family

ID=56402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6086.9A Active CN105781136B (zh) 2016-01-27 2016-01-27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11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617A (zh) * 2020-04-26 2021-10-26 山西同新复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固结构、加固杆及其加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8822A (ja) * 1996-09-17 1998-04-07 Sato Kogyo Co Ltd 既存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耐震補強工法及び耐震補強構造
CN103334592A (zh) * 2013-06-25 2013-10-02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耸建筑物外凸构筑物步进式滑升安装施工方法
CN104195948A (zh) * 2014-08-12 2014-12-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桥梁悬吊管道顶推安装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8822A (ja) * 1996-09-17 1998-04-07 Sato Kogyo Co Ltd 既存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耐震補強工法及び耐震補強構造
CN103334592A (zh) * 2013-06-25 2013-10-02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耸建筑物外凸构筑物步进式滑升安装施工方法
CN104195948A (zh) * 2014-08-12 2014-12-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桥梁悬吊管道顶推安装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617A (zh) * 2020-04-26 2021-10-26 山西同新复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固结构、加固杆及其加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1136B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3629B (zh) 一种大悬臂盖梁预制拼装方法
CN103850363B (zh) 预制通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CN104695337B (zh) 自提升滑翻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6088327B (zh) 基于3d打印的装配式框架柱的制作方法
CN103669900B (zh) 烟囱外筒壁整体加固施工方法
CN105863046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工艺
CN110230366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及其建筑施工方法
CN102733637A (zh) 组装套架结构的方法
CN103669224A (zh) 斜置拱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拱塔施工方法及钢管支架
CN105040829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主次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912996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体系
CN105442839A (zh) 一种悬挑结构模板排架的搭设方法
CN102154988A (zh) 大跨度钢箱叠拱桥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法
CN205775852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
CN102433888A (zh) 装配式钢套箱
CN105064202A (zh) 型钢与钢筋混凝土板装配式轻型组合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67616A (zh) 一种预制外包钢混凝土拼接柱及施工工艺
CN102337782A (zh) 一种高大空间顶部施工桁架平台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35702A (zh) 一种带肋的装配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954552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高空施工安全防护体系
CN108824189A (zh) 一种钢板连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侧边防撞护栏
CN113668370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CN105781136A (zh) 等截面、锥形、台形体结构或构件加固的顶推作业方法
CN205369229U (zh) 适用于人工挖孔桩钢筋笼安放的可行走式提升架
CN107761764A (zh) 一种可自由组合的预制管廊体系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