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8146B -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8146B
CN105758146B CN201610237607.0A CN201610237607A CN105758146B CN 105758146 B CN105758146 B CN 105758146B CN 201610237607 A CN201610237607 A CN 201610237607A CN 105758146 B CN105758146 B CN 105758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ly connected
framework
r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76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8146A (zh
Inventor
陈银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old Group Stone Lake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银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银芳 filed Critical 陈银芳
Priority to CN2016102376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8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8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the whole or part of a circle
    • F26B15/08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the whole or part of a circle in a vertical pla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2Applications of driving mechanism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8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entrifugal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包括底板、支架装置、框体、升降装置、旋转装置及气缸装置,底板上设有回收箱,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斜杆、第一横杆、第一弯曲杆及第二斜杆,框体上设有盖环、加热框、第一过滤网、散热框、加热棒、第一管道、第一风机、第二支架、倒料环及收集环,升降装置包括第三支架、第一竖杆、第一支撑杆、第一锯齿、第一定位块、第四支架、第一滚轮、第二锯齿及第三斜杆,旋转装置包括电机、转轴、转盘、第一挡环、固定块及横板,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二挡环、第三支撑杆、弹簧、气缸、推动杆、收集斗及定位杆,本发明能够对铝净矿进行彻底的烘干,烘干的较为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石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出来的铝净矿常常由于含水量超标影响到后续的加工冶炼,造成冶炼成本增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烘干以便进行后期处理,现有的烘干方式一般采用烘干滚筒,采用的一般为热风式加热,然而使用该种方式进行烘干时,烘干效率较低,并且烘干的不均匀,影响整个铝矿加工生产的效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所述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之间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升降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旋转装置及位于所述旋转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弯曲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斜杆,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内部的盖环、加热框、位于所述加热框下方的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加热框内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加热框上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左侧的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倒料环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收集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右表面的第一锯齿、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左表面的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二锯齿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三斜杆,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转盘、位于所述电机周围的第一挡环、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横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周围的第二挡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三支撑杆、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内的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右两侧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收集斗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定位杆。
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回收箱呈环状,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盖环呈环状,所述盖环水平放置,所述盖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盖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加热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加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散热框与所述加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倒料环呈环状,所述倒料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倒料环的内表面呈倾斜状,所述倒料环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收集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收集环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位于所述框体的上方,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盖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贯穿所述第三支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锯齿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锯齿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二锯齿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二锯齿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水平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倒料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挡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环的上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挡环及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呈圆柱体,所述横板水平放置,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挡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弹簧呈竖直状,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挡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杆呈V字形,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收集斗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铝净矿进行彻底的烘干,烘干的较为均匀,并且可以大大提高烘干的效率,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降低整个铝净矿生产的成本,提高其生产的效率,并且可以方便的对烘干后的铝净矿进行回收,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之间的框体3、位于所述框体3上方的升降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3下方的旋转装置5及位于所述旋转装置5下方的气缸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11,所述回收箱11呈环状,所述回收箱1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上的第一斜杆22、位于所述第一斜杆22下方的第一横杆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3下方的第一弯曲杆24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上方的第二斜杆25。所述第一支架21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2的上端与所述框体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4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4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1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斜杆25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25的上端与所述框体3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框体3竖直放置,所述框体3上设有位于其内部的盖环31、加热框32、位于所述加热框32下方的第一过滤网33、收容于所述加热框32内的散热框34、收容于所述散热框34内的加热棒35、位于所述加热框32上方的第一管道36、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36上的第一风机37、位于所述第一风机37左侧的第二支架38、收容于所述框体3内的倒料环39及位于所述框体3下方的收集环30。所述盖环31呈环状,所述盖环31水平放置,所述盖环31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盖环31的内表面与所述加热框3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32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加热框3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加热框3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3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通孔321呈圆形且与所述加热框3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3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33竖直放置。所述散热框34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散热框34与所述加热框3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34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加热棒35收容于所述散热框34内,所述加热棒35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管道3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36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321且与所述加热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36的内部与所述加热框32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风机37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到第一管道36内。所述第二支架38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8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框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37固定连接。所述倒料环39呈环状,所述倒料环39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倒料环39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倒料环39的内表面呈倾斜状,所述倒料环39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收集环30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收集环30的内部与所述框体3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横杆23与所述收集环30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环30的侧面呈弯曲状。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第三支架4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1上的第一竖杆42、位于所述第一竖杆42右侧的第一支撑杆43、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42右表面的第一锯齿44、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42左表面的第一定位块45、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1上方的第四支架46、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46上的第一滚轮47、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47上的第二锯齿48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1下方的第三斜杆49。所述第三支架41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框体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位于所述框体3的上方。所述第一竖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4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42的下端与所述盖环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2贯穿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竖杆4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4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43的下端与所述框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锯齿44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锯齿44与所述第一竖杆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4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45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杆4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45可以防止所述第一竖杆42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第四支架46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6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一凹槽461,所述第一凹槽46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47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47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61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架46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7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461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47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锯齿48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47上,所述第二锯齿48与所述第一滚轮4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锯齿48与所述第一锯齿44相互齿合在一起。所述第三斜杆49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49的下端与所述框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49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5包括电机51、位于所述电机51上方的转轴52、位于所述转轴52上方的转盘53、位于所述电机51周围的第一挡环54、固定块55及位于所述电机51下方的横板56。所述转轴52呈圆柱体,所述转轴52竖直放置,所述转轴52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51带动所述转轴52旋转,所述转轴52的上端与所述转盘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53呈圆柱体,所述转盘53水平放置,所述转盘53的侧面与所述框体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盘53可以在所述框体3内稳定的旋转,所述倒料环39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5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3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5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环54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挡环5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环54的上表面与所述转盘5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环54包围所述电机51,所述第一挡环54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5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51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55与所述第一挡环54及电机5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所述电机51进行相对固定。所述横板56呈圆柱体,所述横板56水平放置,所述电机51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1与电源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6包括第二支撑杆6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1周围的第二挡环6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1下方的第三支撑杆63、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内的弹簧64、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左右两侧的气缸67、位于所述气缸67上方的推动杆66、位于所述推动杆66上方的收集斗68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上的定位杆65。所述第二支撑杆6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6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上端与所述横板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环62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挡环62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环62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63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631,所述第二凹槽6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31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滑动连接。所述弹簧64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631内,所述弹簧64呈竖直状,所述弹簧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槽63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左右两侧,所述气缸67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6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杆65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65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6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斗68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斗68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挡环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斗68的下端位于所述回收箱11的上方。所述推动杆6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杆66呈V字形,所述推动杆66的一端与所述气缸67连接,使得所述气缸67带动所述推动杆66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66的上端与所述收集斗68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使用时,首先启动与第一滚轮47连接的电机,使得第一滚轮47顺时针旋转,进而通过第二锯齿48及第一锯齿44相互齿合运转,使得所述第一竖杆4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盖环31带动所述加热框32及第一过滤网33向上移动,并且启动电机51,通过转轴52带动所述转盘53旋转。然后将需要烘干的矿石从框体3的上方倒入到框体3内。然后落在转盘53上,由于转盘53旋转,使得转盘53上方的矿石做离心运动,进而使得转盘53上的矿石被甩到四周且经过倒料环39的上表面集中到框体3的内表面上。然后与第一滚轮47连接的电机使得第一滚轮47逆时针旋转,然后带动所述第一竖杆42向下移动,然后使得盖环31、加热框32及第一过滤网33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过滤网33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转盘53的上表面上。然后启动加热棒35,使得加热框32内的温度上升,然后启动第一风机37,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一管道36进入到加热框32内,然后带动所述加热框32内的温度较高的空气进入到第一过滤网33内,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33的侧面过滤后进入到框体3内。由于矿石均匀集中在框体3的内表面及倒料环39上,从而可以使得温度较高的气体可以与矿石进行充分接触,进而使得烘干效率更高。待烘干一段时间后,启动气缸67,通过推动杆66使得第二挡环6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横板56向下移动,所述横板56向下移动时,所述电机51及转盘53向下移动,然后框体3内表面上的矿石下落到转盘53上,然后被旋转的转盘53甩到收集环30的内表面上,然后顺着收集环30的内表面落在收集斗68上,然后顺着收集斗68的上表面进入到回收箱11内。至此,本发明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之间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升降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旋转装置及位于所述旋转装置下方的气缸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弯曲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斜杆,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内部的盖环、加热框、位于所述加热框下方的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加热框内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加热框上方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左侧的第二支架、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倒料环及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收集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右表面的第一锯齿、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左表面的第一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第二锯齿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三斜杆,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转盘、位于所述电机周围的第一挡环、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横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周围的第二挡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三支撑杆、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内的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右两侧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收集斗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定位杆;所述底板呈长方体,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所述回收箱呈环状,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回收箱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盖环呈环状,所述盖环水平放置,所述盖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盖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加热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加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散热框与所述加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倒料环呈环状,所述倒料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倒料环的内表面呈倾斜状,所述倒料环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收集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收集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位于所述框体的上方,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盖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贯穿所述第三支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锯齿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锯齿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二锯齿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二锯齿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水平放置,所述转盘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倒料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挡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环的上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挡环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挡环及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呈圆柱体,所述横板水平放置,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二挡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环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弹簧呈竖直状,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挡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杆呈V字形,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收集斗固定连接;所述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使用时,首先启动与第一滚轮连接的电机,使得第一滚轮顺时针旋转,进而通过第二锯齿及第一锯齿相互齿合运转,使得所述第一竖杆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盖环带动所述加热框及第一过滤网向上移动,并且启动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所述转盘旋转,然后将需要烘干的矿石从框体的上方倒入到框体内,然后落在转盘上,由于转盘旋转,使得转盘上方的矿石做离心运动,进而使得转盘上的矿石被甩到四周且经过倒料环的上表面集中到框体的内表面上,然后与第一滚轮连接的电机使得第一滚轮逆时针旋转,然后带动所述第一竖杆向下移动,然后使得盖环、加热框及第一过滤网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转盘的上表面上,然后启动加热棒,使得加热框内的温度上升,然后启动第一风机,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第一管道进入到加热框内,然后带动所述加热框内的温度较高的空气进入到第一过滤网内,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的侧面过滤后进入到框体内,由于矿石均匀集中在框体的内表面及倒料环上,从而可以使得温度较高的气体可以与矿石进行充分接触,进而使得烘干效率更高,待烘干一段时间后,启动气缸,通过推动杆使得第二挡环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横板向下移动,所述横板向下移动时,所述电机及转盘向下移动,然后框体内表面上的矿石下落到转盘上,然后被旋转的转盘甩到收集环的内表面上,然后顺着收集环的内表面落在收集斗上,然后顺着收集斗的上表面进入到回收箱内。
CN201610237607.0A 2016-04-15 2016-04-15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Active CN105758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7607.0A CN105758146B (zh) 2016-04-15 2016-04-15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7607.0A CN105758146B (zh) 2016-04-15 2016-04-15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146A CN105758146A (zh) 2016-07-13
CN105758146B true CN105758146B (zh) 2017-12-15

Family

ID=5633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7607.0A Active CN105758146B (zh) 2016-04-15 2016-04-15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8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5910B (zh) * 2016-12-07 2020-11-10 丹江口市圣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加工用高效的清洗烘干设备
CN106989585B (zh) * 2017-03-31 2019-03-08 深圳东方逸尚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的用于服装面料的预处理设备
CN106931738B (zh) * 2017-04-28 2019-04-26 重庆金渡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玄参的高效烘干房
EP3480542A1 (de) * 2017-11-03 2019-05-08 Nordson Corporation Trennvorrichtung zum trennen eines gemisches aus einem festen stoff und einem fluid
CN109668410A (zh) * 2019-01-22 2019-04-23 刘海忠 一种西药片集中收集烘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0480Y (zh) * 2004-12-08 2006-02-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铁矿石、焦炭自动干燥装置
CN204255023U (zh) * 2014-10-30 2015-04-08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石烘干装置
CN105413800A (zh) * 2015-12-26 2016-03-23 刘汉佑 一种建筑废弃物破碎装置
CN105475528A (zh) * 2015-12-26 2016-04-13 刘汉佑 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CN205505632U (zh) * 2016-04-15 2016-08-24 陈银芳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0480Y (zh) * 2004-12-08 2006-02-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铁矿石、焦炭自动干燥装置
CN204255023U (zh) * 2014-10-30 2015-04-08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矿石烘干装置
CN105413800A (zh) * 2015-12-26 2016-03-23 刘汉佑 一种建筑废弃物破碎装置
CN105475528A (zh) * 2015-12-26 2016-04-13 刘汉佑 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CN205505632U (zh) * 2016-04-15 2016-08-24 陈银芳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146A (zh)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8146B (zh)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CN205455767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高效炒茶机
CN106786300B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冰雪清除装置
CN205196705U (zh) 一种用于蜂蜜加工的自动过滤式电动不锈钢摇蜜机
CN106643035A (zh) 一种自动化制药机械的药物烘干设备
CN106091608B (zh) 一种逆流引风饲料干燥机
CN108339744A (zh) 一种建筑物料的减振型升降抖动式筛选装置
CN208911580U (zh) 一种清洗混凝土构件模具废水的再利用装置
CN105750015B (zh) 一种粮食碾磨装置
CN205718360U (zh) 一种高效的矿石粉烘干装置
CN105728327B (zh) 一种用于粮食收购的筛选装置
CN105289819B (zh) 一种用于农业的有机胶质块料破碎机
CN205505632U (zh) 一种高效的矿石烘干装置
CN209481730U (zh) 一种铝合金热处理炉中的均匀加热装置
CN207076716U (zh) 一种炒籽专用冷却扬烟机
CN207682050U (zh) 一种倾倒式切削液中铁屑分离设备
CN205966193U (zh) 一种高效的离心机
CN207461348U (zh) 一种节能高效茶叶烘干筛选装置
CN105249510B (zh) 一种饲料搅拌装置
CN204634956U (zh) 一种茶叶萎凋机
CN106861818A (zh) 一种用于农业机械加工的玉米粉碎装置
CN106353151A (zh) 一种环保废水净化的火力发电锅炉
CN204404785U (zh) 一种高温回转八管炉
CN105783479B (zh) 一种高效的矿石粉烘干装置
CN219090264U (zh) 一种滚筒式燃气炒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5

Address after: 050500 Longmen village, Chen Zhuang Town, Lingshou County, Shijiazhuang, Hebei

Patentee after: China Gold Group Stone Lake Mi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5300 1 police lane, Dali Town, Wencheng County, Wen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Chen Yin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