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4970A -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4970A
CN105754970A CN201410803360.5A CN201410803360A CN105754970A CN 105754970 A CN105754970 A CN 105754970A CN 201410803360 A CN201410803360 A CN 201410803360A CN 105754970 A CN105754970 A CN 105754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nase
beta
alkaline
seqidno
bacterial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33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4970B (zh
Inventor
马延和
周成
薛燕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8033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4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4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4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4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4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或(b)所示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a)由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b)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酶活性不变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者,在SEQ ID NO:1或SEQ ID NO:3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蛋白质。本发明还公开了能够编码所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含有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菌株以及它们的应用。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和用于降解甘露聚糖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耐热、活性高且稳定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耐热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半纤维素是继纤维素之后自然界最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而甘露聚糖是构成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种子胚乳、植物胶(角豆胶、槐豆胶、瓜尔胶)中,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有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等形式。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甘露聚糖主链的半纤维素水解酶,它以内切的方式降解β-1,4-D-甘露糖苷键,生成甘露寡糖或甘露多糖。β-甘露聚糖酶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造纸、纺织、印染、洗涤、石油开采、精细化工及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酶,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β-甘露聚糖酶来源广泛,许多微生物、植物和低等动物体内都存在β-甘露聚糖酶。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广泛分布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具有宽泛的温度和pH作用范围,催化活力高,活力稳定、提取方便等优势,因而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优势。不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因性质上的差异,其应用范围和价值也不尽相同,例如真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多为酸性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率,而细菌来源的多为中性和碱性酶,可应用于造纸工业中的纸浆漂白工艺、纺织工业中的半纤维素去除工艺以及食品工业中甘露寡糖的生产等。同时工业生产一般需要经过高温过程,所以工业应用的β-甘露聚糖酶需要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目前已有多个来自于细菌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被克隆和表达,但仍然面临着在工业应用的碱性或高温条件下酶活性低和稳定性差、表达量低等问题,还不能很好满足实际工业应用的要求。因此筛选活性高且稳定性强的耐热碱性β-甘露聚糖酶,并构建高产工程菌株是提高碱性β-甘露聚糖酶工业化应用水平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性高稳定性强的耐热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或(b)所示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
(a)由SEQIDNO:1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
(b)SEQIDNO:1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酶活性不变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者,在SEQIDNO:1或SEQIDNO:3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蛋白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编码第一方面所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第二方面所述的基因的重组载体。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第三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的重组菌株。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培养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菌株,诱导编码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的表达;(2)分离提纯所表达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解甘露聚糖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第一方面所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作为活性成分,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含量为10-90重量%。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第二方面所述的基因、第三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菌株以及第六方面所述的组合物在降解甘露聚糖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9.5,最适温度高达75℃,在较宽的温度和pH条件下均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稳定性强;对魔芋粉(葡甘露聚糖,Glu:Man=1:1.6-3.5)的最高比活力为1800U/mg,对槐豆胶(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量330±30kDa,Gal:Man=1:4)、瓜尔胶(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量220±20kDa,Gal:Man=1:2)和田箐胶(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量420-1120kDa,Gal:Man=1:2)也有降解活性,活性高。本发明提供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在食品、造纸、纺织、印染、洗涤、石油开采、精细化工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SDS-PAGE电泳图;
图2为本发明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pH曲线;
图3为本发明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pH稳定曲线;
图4为本发明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温度曲线;
图5为本发明碱性β-甘露聚糖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酶活力”的大小即酶含量的多少,用酶活力单位表示,即酶单位(U),本发明中酶单位的定义是:在pH9.5和75℃的条件下,每分钟水解甘露聚糖产生1μmol对应的甘露糖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即1U=1μmol/min;“酶的比活力”代表每单位质量蛋白质的催化能力,能够反应酶活性大小,其值越大,表明酶活性越高,比活力的计算公式为:比活力(U/mg)=总酶活力单位数/mg总蛋白。
本发明提供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为(a)或(b):
(a)由SEQIDNO:1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
(b)SEQIDNO:1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酶活性不变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者,在SEQIDNO:1或SEQIDNO:3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蛋白质。其中,酶活性不变是指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由(a)衍生的蛋白质的酶活力与(a)的酶活力之间的百分比(相对活性)不低于95%(或96%,或97%,或98%,或99%,或100%)。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残基,按照侧链极性可以分成四类:1、非极性的氨基酸: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甲硫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和脯氨酸(Pro);2、极性不带电荷的氨基酸: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天冬氨酸(Asn)、谷氨酰胺(Gln)和酪氨酸(Tyr);3、带正电荷的氨基酸:精氨酸(Arg)、赖氨酸(Lys)和组氨酸(His);4、带负电荷的氨基酸: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参见“生物化学”(第二版)上册,沈同、王镜岩,第82-8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蛋白质中如果发生同属一个类别的氨基酸残基取代,例如由Arg取代Lys或由Leu取代Ile,所述残基在蛋白质结构域中所起的作用(比如提供正电荷或形成疏水囊袋结构的作用)没有改变,因此对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并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仍然可以实现蛋白的功能。所述同属一个类别的氨基酸残基取代可以发生在上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任意一个氨基酸残基位置上。
如前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还可以进行修饰或突变,得到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所述“衍生的蛋白质”指与具有上述氨基酸序列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具有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也可以有不影响序列的修饰形式上的差异,或者兼而有之。这些蛋白包括天然或诱导的遗传变异体。所述诱导变异体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得到,如辐射或诱变剂等产生的随机突变,也可以通过如定点突变法或其他已知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所述“衍生的蛋白质”还包括具有天然L型氨基酸的残基的类似物(如D型氨基酸),以及具有非天然存在的或合成的氨基酸(如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的类似物。
修饰(通常不改变一级结构,即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形式包括:体内或体外的蛋白的化学衍生形式如乙酰化或羧基化。修饰还包括糖基化,如那些在蛋白的合成和加工中或进一步加工步骤中进行糖基化修饰而产生的蛋白。这种修饰可以通过将蛋白暴露于进行糖基化的酶(如哺乳动物的糖基化酶或去糖基化酶)而完成。修饰形式还包括具有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如磷酸酪氨酸,磷酸丝氨酸,磷酸苏氨酸)的序列。还包括被修饰从而提高了其抗蛋白水解性能或优化了溶解性能的蛋白。
为了方便纯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见的标签对(a)进行添加修饰,举例来说,(b)可以通过在(a)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下表1所示的标签(如Poly-Arg、Poly-His、FLAG、Strep-tagⅡ和c-myc中的至少一种)而获得。所述标签不会影响本发明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添加标签。
表1
标签 残基数 氨基酸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SEQ ID NO:5)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SEQ ID NO:6)
FLAG 8 DYKDDDDK(SEQ ID NO:7)
Strep-tag Ⅱ 8 WSHPQFEK(SEQ ID NO:8)
c-myc 10 EQKLISEEDL(SEQ ID NO:9)
上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也可以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通过生物表达获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能够编码上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相应地,所述基因可以为如下的(1)或(2):
(1)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或SEQIDNO:4所示的DNA分子;
(2)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性不变的DNA分子。其中,所述严格条件可以为:在6×SCC,0.5%SDS的溶液中,在65℃下杂交,然后用2×SCC,0.1%SDS和1×SCC,0.1%SDS各洗膜一次。酶活性不变是指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由(2)编码的蛋白质的酶活力与(1)编码的蛋白质的酶活力之间的百分比(相对活性)不低于95%(或96%,或97%,或98%,或99%,或100%)。
本领域公知,组成蛋白质的20种不同的氨基酸中,除Met(ATG)或Trp(TGG)分别为单一密码子编码外,其他18种氨基酸分别由2-6个密码子编码(Sambrook等,分子克隆,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纽约,美国,第二版,1989,见950页附录D)。即由于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大多不止一个,三联体密码子中第三个核苷酸的置换,往往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组成,因此编码相同蛋白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不同。本领域人员根据公知的密码子表,从本发明公开的氨基酸序列,以及由所述氨基酸序列得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活性不变的氨基酸序列,完全可以推导出能够编码它们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生物学方法(如PCR方法、突变方法)或化学合成方法得到所述核苷酸序列,因此该部分核苷酸序列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相反,利用本文公开的DNA序列,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法,例如Sambrook等的方法(分子克隆,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纽约,美国,第二版,1989)进行,通过修改本发明提供的核酸序列,得到与本发明所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活性一致的氨基酸序列。
优选地,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或SEQIDNO:4所示。
如上所述,相应地,核苷酸序列的5'端和/或3'端还可以连接有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核苷酸序列通常可以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法、重组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很容易得到模板和引物,利用PCR进行扩增获得有关序列。
一旦获得了有关核苷酸序列,就可以用重组法大批量的获得有关氨基酸序列。通常将所得核苷酸序列克隆入载体,再转入基因工程菌中,然后通过常规的方法从增殖后的宿主细胞分离得到有关核苷酸序列。
此外,还可用公知的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合成有关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载体含有本发明提供的基因。
所述重组载体优选为重组质粒pET28a-ManA。重组载体中使用的“载体”可选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载体,如市售的各种质粒、粘粒、噬菌体及反转录病毒等,本发明优选pET28a质粒。重组载体构建可采用能够在载体多克隆位点具有切割位点的各种核酸内切酶(如对于pUC18,可用SalⅠ、BamHⅠ、EcoRⅠ等;对于pET28a,可用NdeⅠ、NheⅠ、EcoRⅠ、BamH、HindⅢ等)进行酶切获得线性质粒,与采用相同核酸内切酶切割的基因片段连接,获得重组质粒。本发明优选采用NdeⅠ和HindⅢ双酶切pET28a及与其连接的基因片段,经连接酶连接,构建得到重组载体pET28a-ManA。
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株含有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载体。
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将所述重组载体转化、转导或者转染到宿主细胞(菌株)中,如氯化钙法化学转化、高压电击转化,优选电击转化。所述宿主细胞可以为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优选为杆状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或酵母菌(如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更优选地,所述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如大肠杆菌BL21(DE3)或大肠杆菌DH5α)。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包括:培养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株,诱导编码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的表达;分离提纯所表达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所述培养条件为常规的培养条件,如使用LB培养基(溶剂为水,溶质及其终浓度分别为:Tryptone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10g/L),在35-37℃下培养至OD600为0.6。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菌株中含有编码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其可以高效地表达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培养后经过分离提纯,即可得到高纯度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如,往培养液中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至终浓度为0.8mM,37℃继续振荡培养5小时后收集菌体,用20mM的pH7.9的Tris-HCl缓冲液悬浮并超声破碎细胞,再经过纯化即可得到碱性β-甘露聚糖酶),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降解甘露聚糖的组合物含有本发明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作为活性成分,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含量为10-90重量%。所述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溶剂(如甘油、糖类和蛋白酶抑制剂等蛋白保护剂)、激动剂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的上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基因、重组载体、重组菌株以及组合物在降解甘露聚糖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中蛋白质含量(ManA酶液浓度)测定所用试剂盒为伯乐蛋白测定试剂盒(QuickStartBradfordProteinAssayKit),产品目录编号为500-0201;所用槐豆胶购自Sigma,Cat.NoG0753;瓜尔胶购自Sigma,Cat.NoG4129;魔芋粉和田箐胶为工业级产品,均购自郑州鸿祥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1
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等的获得
(1)碱性β-甘露聚糖酶(ManA)编码基因的克隆
取分离自内蒙古碱性热泉样品的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clausii)S10,利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克劳氏芽孢杆菌S10的总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纯度结果为:A260/A280=1.88,A260/A230=2.13。取总DNA溶液10μl(约50μgDNA),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进行部分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2-8kb的DNA片段。然后进行连接反应,4℃连接反应16小时,连接体系如下(20μl):
用连接反应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然后涂于含60μg/ml氨苄青霉素(Amp)、20μg/mlIPTG、40μg/ml半乳糖苷(X-gal)以及0.5%魔芋粉的pH8.0的固体LB培养基上,37℃培养16-18小时,再在50℃下培养1小时,然后小心倾倒经高温灭菌的0.1%刚果红溶液显色,菌落周围有透明圈的即为阳性克隆。小心吸干刚果红溶液,用无菌牙签挑出阳性克隆菌落,划线固体LB平板(含60μg/ml的Amp)37℃培养过夜,挑取划线过夜培养阳性克隆的单菌落,在Amp-LB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6小时后,经活性测试确定具有碱性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阳性单克隆。
对阳性克隆中的重组质粒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在pUC118DNA骨架中插入了一个DNA片段,该DNA片段含有一个长954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其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4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将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的蛋白质命名为ManA-S。
通过信号肽在线预测软件SignalP4.1Server分析得出:SEQIDNO:3中第1至28位为信号肽序列,因此成熟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共289个氨基酸,命名为Ma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2)ManA的表达载体和重组菌株的构建
根据SEQID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对如下:
正向引物:5’-CTAGCTAGCCAAAGCGGCTTTCACGTAAAAG-3’(SEQIDNO:10),下划线部分为Nhe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5’-CCCAAGCTTTTAATCACGTTTGAGCCCATTTTC-3’(SEQIDNO:11),下划线部分为HindIII酶切位点。
以克劳氏芽孢杆菌S10的总DNA为模板,用设计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如下(50μl):
PCR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产量和特异性,并用DNA纯化试剂盒(超薄离心柱型,天根公司生产)纯化。将纯化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检测是否为SEQIDNO:2所示的基因片段。将测序正确的PCR产物和质粒pET28a(购自Novogen)均经NheI和HindIII双酶切并经琼脂糖电泳回收,然后将两个酶切产物进行连接反应,得到重组质粒,连接条件为4℃下16小时,连接反应体系如下(10μl):
将测序验证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T28a-ManA,并用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涂布于含有50μg/ml卡那霉素的LB固体平板上,37℃过夜培养得到含有pET28a-ManA的重组工程菌。
(3)ManA的制备和纯化
将得到的重组工程菌接种于含有50μg/ml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过夜培养活化得到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按1%的量接种于100ml新鲜的LB培养基中(含50μg/ml卡那霉素),37℃培养约3小时至OD600=0.6,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8mM,37℃继续诱导培养5小时。将培养液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悬浮于10ml溶液A(20mMTris-HCl,pH7.9,0.5MNaCl,5mM咪唑)中,于冰浴中超声破碎(60w,15min;超声3s,停止3s),之后12000g离心5min除去细胞碎片。然后于60℃水浴热处理10min,之后再15000g离心10min去除热不稳定的杂蛋白,上清过Ni-IDAHis·BindSuperflow纯化柱(Novogen),用5ml溶液A洗涤,再用10ml溶液B(20mMTris-HCl,pH7.9,0.5MNaCl,60mM咪唑)漂洗,然后用2ml溶液C(20mMTris-HCl,pH7.9,0.5MNaCl,1M咪唑)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用脱盐缓冲液(20mMTris-HCl,pH7.9)在AKTAFPLC(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上进行脱盐,获得纯化的ManA。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的ManA的分子量约为35kDa(见图1,其中M道为Marker,1道为重组工程菌诱导表达并细胞破碎后的上清,2道为热处理后的上清,3道为纯化后的ManA),基本符合理论值(34kDa,含His-tag纯化标签)。
(4)ManA-S的制备和纯化
根据SEQID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参照与步骤(2)和(3)相同的方法获得ManA-S。
实施例2
碱性β-甘露聚糖酶(ManA)的酶学性质的检测
(1)标准酶活力测定方法
取10μl实施例1获得的ManA酶液(稀释至1.5μg/ml)与190μL含0.4%槐豆胶的pH值为9.5的甘氨酸-NaOH缓冲液混匀后,在75℃下反应10min,加入200μL二硝基水杨酸溶液(DNS)终止反应(张龙翔等主编,《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然后于沸水浴中反应5min后测定在540nm处的吸光值。
(2)ManA最适pH值和pH稳定性的测定
在75℃下,将ManA酶液在不同pH值(pH5.5-11.5)的缓冲液中进行酶促反应以测定其最适pH值,其余条件同(1),所用缓冲液为pH5.5-7.5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pH7.5-8.5的50mM的Tris-HCl缓冲液、pH8.5-10.5的50mM甘氨酸-NaOH缓冲液和pH10.5-11.5的KCl-NaOH缓冲液。结果如图2所示,ManA的最适pH值为9.5。
将酶液在不同pH(pH4.5-12.0)的缓冲液中于30℃下处理6小时,再测定酶活性以研究酶的pH稳定性,其他具体条件同(1),所用缓冲液为pH4.5-7.5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pH7.5-8.5的50mM的Tris-HCl缓冲液、pH8.5-10.5的50mM甘氨酸-NaOH缓冲液和pH10.5-12.0的KCl-NaOH缓冲液。结果如图3所示,ManA在pH7.5-12.0间很稳定,保持了70%以上的酶活力。
(3)ManA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的测定
在pH9.5的50mM甘氨酸-NaOH缓冲液体系(含0.4%槐豆胶)及不同的温度(40-90℃)下进行酶促反应以测定ManA的最适温度,其余条件同(1)。酶最适温度测定结果(见图4)显示,ManA的最适温度为75℃。
将ManA用pH9.0的50mM的甘氨酸-NaOH缓冲液稀释至1μg/ml的浓度,然后在不同温度(50℃、60℃、70℃和80℃)下保温不同时间后测定残余的酶活力,其他具体测定条件同(1),绘制酶的热稳定性曲线。结果(见图5)显示,在pH9.0的碱性条件下,ManA在50℃和60℃处理180分钟后仍有90%的酶活力,在70℃处理60分钟仍有80%的酶活力,因此ManA具有较好的热碱稳定性。
(4)ManA对不同甘露聚糖的酶活性
在最适的反应条件下(75℃,pH9.5),以槐豆胶、魔芋粉、瓜尔胶和田箐胶为底物,其余条件同(1),ManA的比活力分别为1600U/mg、1800U/mg、330U/mg和470U/mg。
同时ManA对C3-6的甘露寡糖也具有水解活性,而对其它聚糖如纤维素、木聚糖、几丁质、可溶性淀粉、果胶、葡聚糖等没有水解活性。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检测ManA-S的酶学性质,结果显示,ManA-S与ManA的酶学性质基本相同。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耐高温)。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为(a)或(b):
(a)由SEQIDNO:1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
(b)SEQIDNO:1或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酶活性不变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者,在SEQIDNO:1或SEQIDNO:3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蛋白质。
2.一种能够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其中,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或SEQIDNO:4所示。
4.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载体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因。
5.一种重组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株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菌株,其中,所述菌株为杆状菌或酵母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重组菌株,其中,所述菌株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8.一种制备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组菌株,诱导编码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的表达;
(2)分离提纯所表达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
9.一种用于降解甘露聚糖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作为活性成分,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含量为10-90重量%。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因、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组菌株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物在降解甘露聚糖中的应用。
CN201410803360.5A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Active CN105754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3360.5A CN105754970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3360.5A CN105754970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4970A true CN105754970A (zh) 2016-07-13
CN105754970B CN105754970B (zh) 2019-07-12

Family

ID=5634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3360.5A Active CN105754970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49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3617A (zh) * 2017-04-05 2019-12-13 生化酶股份有限公司 细菌甘露聚糖酶
EP3760714A1 (en) * 2019-07-02 2021-01-06 AB Enzymes Oy Improved mannanase variants
US11952559B2 (en) 2017-04-05 2024-04-09 Ab Enzymes Oy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mannanas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1169A (zh) * 2000-10-26 2002-05-2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重组酶的制备
CN102181416A (zh) * 2011-03-11 2011-09-14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一种耐碱β-甘露聚糖酶Man5A及其基因和应用
CN102433267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制备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及专用菌株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1169A (zh) * 2000-10-26 2002-05-2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重组酶的制备
CN102433267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制备β-甘露聚糖酶的方法及专用菌株
CN102181416A (zh) * 2011-03-11 2011-09-14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一种耐碱β-甘露聚糖酶Man5A及其基因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 ZHOU,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secreted expression in Bacillus subtilis of a thermoalkaline β-mannanase from an alkaliphilic Bacillus clausii strain S1O",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
HAKAMADA,Y,ET AL.: "ACCESSION NO.BAD62862.1", 《GENBANK》 *
杨清香 等: "嗜碱细菌NTT33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3617A (zh) * 2017-04-05 2019-12-13 生化酶股份有限公司 细菌甘露聚糖酶
US11952559B2 (en) 2017-04-05 2024-04-09 Ab Enzymes Oy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mannanases
EP3760714A1 (en) * 2019-07-02 2021-01-06 AB Enzymes Oy Improved mannanase variants
EP3994259A4 (en) * 2019-07-02 2023-04-12 AB Enzymes Oy IMPROVED MANNANASE VARIA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4970B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7490B1 (en) Novel Mannanase Variants
Lee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Overexpression, and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16${\beta} $-Agarase from Marine Bacterium Saccharophagus sp. AG21 in Escherichia coli
Bakke et al.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cloning of a novel hyaluronidase, a member of 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16, from Penicillium spp.
Jeon et al. A celluloytic complex from Clostridium cellulovorans consisting of mannanase B and endoglucanase E has synergistic effects on galactomannan degradation
Vaikuntapu et al. Applicability of endochitinase of 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 with transglycosylation activity in generating long-chain chitooligosaccharides
CN101392241B (zh) β-甘露聚糖酶及基因和制备方法以及载体和宿主细胞
Liu et al. Cloning of a rumen fungal xylanase gene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enzyme via artificial oil bodies
CN102021157A (zh) 一种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
CN105754970A (zh) 一种碱性β-甘露聚糖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AU754791B2 (en) Phenolic acid esterases, coding sequences and methods
US11459554B2 (en) Enzyme complex comprising beta-agarase, kappa-carrageenase and anhydro-galactosidase, and use thereof
CN105754981A (zh) 一种碱性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Kiyohara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β-1, 3-xylanase possessing two putative 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 from a marine bacterium Vibrio sp. strain AX-4
Liu et al. The catalytic domain of a Piromyces rhizinflata cellulase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was stabilized by the linker peptide of the enzyme
AU4743597A (en) Fungal lichenase and coding sequences
Morales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rabinofuranosidase from Bacillus polymyxa expressed in Bacillus subtilis
CN106148307B (zh) 一种碱性蛋白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CN105754980A (zh) 一种碱性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KR101718908B1 (ko) 신규 만난아제 및 이의 용도
CN101392242B (zh) α-葡萄糖苷酶及其基因和制备方法以及载体和宿主细胞
Mesta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chimeric xylanase using multidomain enzymes from Neocallimastix frontalis
CN110004127A (zh) 木聚糖酶基因、重组质粒、重组菌株、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CN111484988A (zh) 一种具有木聚糖酶和阿魏酸酯酶活性的双功能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EP3974526A1 (en) Xylanase enzyme with extreme thermostability and alkaline stability
Li et al. A new type of β-N-acetylglucosaminidase from hydrogen-producing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M-2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