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9098A - 抬头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抬头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9098A
CN105739098A CN201610237292.XA CN201610237292A CN105739098A CN 105739098 A CN105739098 A CN 105739098A CN 201610237292 A CN201610237292 A CN 201610237292A CN 105739098 A CN105739098 A CN 105739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lead
drive
connecting shaf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72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9098B (zh
Inventor
卢盘
骆名灯
朱妙贤
廖德知
杨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you Multi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ryou Multi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you Multi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you Multi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72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9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9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9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抬头显示器,包括底座、光路机构、旋转驱动器、盖体组件、可透光的隔挡膜、开闭传动装置、显示屏及伸缩传动装置,盖体组件包含第一、第二上盖及前盖,第一上盖的后端枢接于底座后端,第二上盖的后端枢接于第一上盖前端,第二上盖的前端可枢转的滑动设于底座前端,第一与第二上盖具有一展开位置及一收折位置,前盖呈可开闭于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隔挡膜密封住第一上盖上的通光孔;开闭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第一上盖及前盖之间,显示屏活动的设于底座上并具有一收缩位置及一伸出位置;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与显示屏之间,以传动驱使显示屏伸缩作动;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

Description

抬头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抬头显示器。
背景技术
抬头显示器(全称:HeadsUpDisplay,简称HUD)是将驾驶需要的车速、油量、导航、驾驶安全辅助等行车信息投射成像于驾驶员前方的适宜位置上供驾驶员观看,从而使驾驶员始终保持抬头的姿态,避免了因低头观看仪表、导航仪或其他驾驶辅助设备上显示信息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引起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以增加行车安全。
众所周知,抬头显示器是通过其底座内的光路机构发出光线,并投射到位于外部的显示屏上来显示各种行车信息,以供驾驶员方便的观看。其中,往往需要把底座的顶部的盖体组件设计成开口状的敞开结构,以避让光路机构发出的光线通过并顺利的投射到显示屏上。但是,上述的敞开结构会使得底座的内部与外界处于连通的状态,使得底座内的光路机构等内部的元器件暴露于外界,使用过程中,外界的灰尘、液体等异物很容易进入到底座内,对座内的光路机构等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伤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使得抬头显示器很容易出现故障,导致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再者,为了在不使用时能够更好的保护显示屏,显示屏大多都是活动设于抬头显示器的底座上的,即显示屏可收缩隐藏于底座内或向上伸出于底座的外部。因此,需要对应的将底座顶部的盖体组件设计成可开闭活动的,以使得盖体组件能够活动打开,以避让显示屏向上伸出于底座的外部;并且在显示屏收缩隐藏于底座内时,盖体组件能够活动至遮蔽住显示屏,起到更好保护显示屏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抬头显示器中的盖体组件的结构极为复杂,而且盖体组件及显示屏的作动过程需要不同的驱动机构来提供动力,其存在作动过程繁琐复杂缺点,而且使得抬头显示器的结构更为复杂化,很容易出现故障,会进一步的导致使用寿命的缩短。
因此,急需要一种抬头显示器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出现故障及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底座内的抬头显示器,而且该抬头显示器的盖体组件与显示屏的作动过程具有简单灵活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器,具有一关闭状态及一使用状态,所述抬头显示器包括:
底座,
用于成像的光路机构,所述光路机构设于所述底座内;
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驱动器设于所述底座内;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含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及前盖,所述第一上盖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第二上盖的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端,所述第二上盖的前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设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且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共同遮蔽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具有一相互展开至一第一预设夹角的展开位置及一相互收折至一第二预设夹角的收折位置;所述前盖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且所述前盖呈可打开或闭合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
可透光的隔挡膜,所述第一上盖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光路机构发出光线通过的通光孔,所述隔挡膜密封住所述通光孔;
开闭传动装置,所述开闭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第一上盖及前盖之间,以传动驱使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所述前盖开闭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同步进行;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活动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显示屏具有一收缩于底座内的收缩位置及一从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开口向上伸出于所述底座的伸出位置;以及
伸缩传动装置,所述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显示屏之间,以传动驱使所述显示屏在所述收缩位置与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伸缩作动;
其中,所述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所述开闭传动装置及所述伸缩传动装置作动,以通过所述开闭传动装置驱使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所述前盖开闭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所述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所述显示屏伸缩作动;所述抬头显示器处所述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展开位置,所述前盖闭合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所述抬头显示器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收折位置,所述前盖打开远离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所述隔挡膜朝向所述显示屏。
较佳地,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呈间隙开的设置,所述第一上盖的前端或所述第二上盖的后端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导流通槽,所述导流通槽沿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正对的位于所述导流通槽的上方,所述导流通槽之开口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较佳地,所述导流通槽形成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后端,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可卡合入所述导流通槽内。
较佳地,所述开闭传动装置括传动凸轮及连动件,所述凸轮上形成有一第一轨迹导引部,所述传动凸轮枢接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传动凸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上盖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上,所述连动件的后端枢接于所述传动凸轮上,所述连动件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盖上;枢转的所述传动凸轮带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连动件驱使所述前盖开闭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
较佳地,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相互平行的底侧壁,所述底侧壁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相互收折作动的避让凹槽;所述第一上盖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有相互平行第一安装壁,所述第二上盖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有相互平行第二安装壁,所述前盖左右两侧均延伸有相互平行的第三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后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一枢接轴枢接于对应侧的所述底侧壁后端,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前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二枢接轴枢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后端,所述底侧壁的前端开设有长形孔,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前端设有一水平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壁的一端呈可枢转的滑动穿置于对应侧的所述长形孔内,所述第三安装壁通过一水平的第三枢接轴枢接于所述底侧壁的前端。
较佳地,所述传动凸轮通过一水平的第四枢接轴枢接于所述底侧壁上,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底部设有一水平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壁的一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上;所述连动件的后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五枢接轴枢接于所述传动凸轮上,所述连动件的前端通过一水平的第六枢接轴枢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壁上,且所述第三枢接轴位于第三安装壁的前端与所述第六枢接轴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包含沿顺时针方向顺次相切地连通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一过渡段、第二直线段、第二过渡段及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及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四枢接轴的枢转轴心线上,且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半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过渡段呈朝远离所述传动凸轮的枢转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过渡段呈朝靠近所述传动凸轮的枢转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五枢接轴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枢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向柱移动至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端部位置,所述第五枢接轴移动至第四枢接轴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段内时,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所述收折位置,所述第五枢接轴移动至第四枢接轴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柱移动至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连接处时,所述第五枢接轴、第四枢接轴及第六枢接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前盖打开至最远离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传动凸轮远离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第四枢接轴的圆周方向分布的啮合齿,所述开闭传动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且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于所述啮合齿上。
较佳地,所述抬头显示器还包括滑动支架,所述显示屏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支架上,左右两侧的所述底侧壁相面对的一侧均形成有相面对的第二轨迹导引部,所述底座上还向上延伸有平行于所述底侧壁的第四安装壁,所述第四安装壁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下侧的第三轨迹导引部,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均呈向下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沿竖直方向的距离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所述滑动支架的左右两侧均具有沿水平方向外凸的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上,所述滑动支架上还设有一平行于所述第三导向柱的第四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柱的下侧,所述第四导向柱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所述第三导向柱与所述第四导向柱之间的间距恒大于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沿竖直方向的间距,且所述第三导向柱恒位于所述第四导向柱的前侧,所述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支架与所述旋转驱动器之间,所述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所述滑动支架沿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及所述第四轨迹部往复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的盖体组件的第一上盖的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第二上盖的后端枢接于第一上盖的前端,第二上盖的前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设于底座的前端,且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共同遮蔽于底座的顶部,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具有一相互展开至一第一预设夹角的展开位置及一相互收折至一第二预设夹角的收折位置;前盖枢接于底座的前端,且前盖呈可打开或闭合于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使得盖体组件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第一上盖上开设有一供光路机构发出光线通过的通光孔,隔挡膜密封住通光孔;开闭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第一上盖及前盖之间,以传动驱使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开闭于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同步进行;显示屏活动的设于底座上,显示屏具有一收缩于底座内的收缩位置及一从前盖与第二上盖之间的开口向上伸出于底座的伸出位置;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与显示屏之间,以传动驱使显示屏在所述收缩位置与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伸缩作动;其中,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以通过开闭传动装置驱使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开闭于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显示屏伸缩作动;抬头显示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处于展开位置,前盖闭合于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显示屏位于收缩位置;抬头显示器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处于收折位置,前盖打开远离于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显示屏位于伸出位置,隔挡膜朝向显示屏。从而通过盖体组件的遮蔽作用,及通过隔挡膜密封的覆盖住通光孔,使得底座的内部能隔离于外界,不但能够保障底座内的光路机构发出光线顺利的透过隔挡膜,而且能够通过盖体组件及隔挡膜有效的阻挡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到底座内,以保障使得底座内部环境的洁净,避免了灰尘、液体等异物对底座内的光路机构等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伤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防止出现故障,使得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盖体组件及显示屏的作动过程由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同步进行传动,以通过开闭传动装置驱使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开闭于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显示屏伸缩作动,实现了盖体组件及显示屏的作动过程由同一旋转驱动器进行来提供动力,结构大大简化,作动过程也更为简单,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防止出现故障,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在第二导向柱移动至第一直线段与第一圆弧段的连接处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第二导向柱移动至第一过渡段与第二直线段的连接处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全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9在第二导向柱移动至第二圆弧段远离于第二直线段的端部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全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的传动凸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8及如10,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具有一如图1至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及一如图8至图10所示的使用状态,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包括底座10、用于成像的光路机构20、旋转驱动器(图中未示)、盖体组件30、可透光的隔挡膜40、开闭传动装置50、显示屏60及伸缩传动装置(图中未示),光路机构20设于底座10内,旋转驱动器设于底座10内,详细而言,旋转驱动器优选为马达,马达固定设于底座10内。
盖体组件30包含第一上盖31、第二上盖32及前盖33,第一上盖31的后端枢接于底座10的后端,第二上盖32的后端枢接于第一上盖31的前端,第二上盖32的前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设于底座10的前端,且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共同遮蔽于底座10的顶部,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具有一相互展开至一第一预设夹角的展开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相互收折至一第二预设夹角的收折位置(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夹角优选为180°(即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展开至相互平行的位置),第二预设夹角优选为142°。而且,当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均向前倾斜,结构布局更为合理。当然,第一预设夹角及第二预设夹角的具体选用角度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前盖33枢接于底座10的前端,且前盖33呈可打开或闭合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使得盖体组件30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第一上盖31上开设有一供光路机构20发出光线通过的通光孔311,隔挡膜40密封住通光孔311。开闭传动装置50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第一上盖31及前盖33之间,以传动驱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同步进行。
显示屏60活动的设于底座10上,显示屏60具有一收缩于底座10内的收缩位置(如图3所示)及一从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向上伸出于底座10的伸出位置(如图10所示)。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与显示屏60之间,以传动驱使显示屏60在收缩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的伸缩作动,结构简单合理。
其中,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50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以通过开闭传动装置50驱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显示屏60伸缩作动。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展开位置,前盖33闭合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显示屏60位于收缩位置。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收折位置,前盖33打开远离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显示屏60位于伸出位置,隔挡膜40朝向显示屏60,使得光路机构20发出光线透过隔挡膜40后能够投射到显示屏60上,即可将驾驶需要的车速、油量、导航、驾驶安全辅助等行车信息投射于显示屏60312上,以供驾驶员方便的观看。从而通过盖体组件30的遮蔽作用,及通过隔挡膜40密封的覆盖住通光孔311,使得底座10的内部能隔离于外界,不但能够保障底座10内的光路机构20发出光线顺利的透过隔挡膜40,而且能够通过盖体组件30及隔挡膜40有效的阻挡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到底座10内,以保障使得底座10内部环境的洁净,避免了灰尘、液体等异物对底座10内的光路机构20等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伤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防止出现故障,使得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盖体组件30及显示屏60的作动过程由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50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同步进行传动,以通过开闭传动装置50驱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显示屏60伸缩作动,实现了盖体组件30及显示屏60的作动过程由同一旋转驱动器进行来提供动力,结构大大简化,作动过程也更为简单,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防止出现故障,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隔挡膜40优选为粘接于通光孔311的侧壁上,即是隔挡膜40与第一上盖31粘接为一体,使得隔挡膜40能够更牢固可靠的固定于第一上盖31上。且,隔挡膜40优选为防炫膜(图中未标注),防眩膜能够改变光线反射的对称中心,使得外界的自然光线经防眩膜反射后的光线在驾驶员眼睛可视范围的上方,而不会进入到驾驶员的眼睛中,以避免造成驾驶员眩晕不适的问题。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防炫膜呈向下弯曲的弧面结构,结构更为合理,能够起到更好的防炫作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呈平面的结构的防炫膜,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4、图10及图11,第二上盖32的后侧边缘与第一上盖31的前侧边缘呈间隙开的设置,第二上盖32的后端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导流通槽32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流通槽321也可选择形成于第一上盖31的前端,在此不再赘述。导流通槽321沿第二上盖32的后侧边缘与第一上盖31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34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第二上盖32的后侧边缘与第一上盖31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34正对的位于导流通槽321的上方,导流通槽321之开口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上盖32的后侧边缘与第一上盖31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34的宽度。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将导流通槽321之开口的宽度选择为等于第二上盖32的后侧边缘与第一上盖31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34的宽度,在此不再赘述。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位于收折位置时,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可卡合入导流通槽321内。从而无论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展开位置还是收折位置,都能使得第一上盖31和第二上盖32上的灰尘、液体等异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第二上盖32的后侧边缘与第一上盖31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34而落入到导流通槽321内,并通过导流通槽321排向左右两侧,既满足了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的相互枢转的使用要求,由能够防止第一上盖31和第二上盖32上的灰尘、液体等异物落入底座10内,结构更为合理。
请参阅图5、图6及图9,开闭传动装置50括传动凸轮51及连动件52,凸轮上形成有一第一轨迹导引部511,传动凸轮51枢接于底座10上,且传动凸轮51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第一上盖31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第一轨迹导引部511上,从而实现传动凸轮51对第一上盖31的传动结构。连动件52的后端枢接于传动凸轮51上,连动件52的前端枢接于前盖33上,从而实现传动凸轮51对前盖33的传动结构。枢转的传动凸轮51带动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时,同步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实现了通过传动凸轮51驱使第一上盖31、第二上盖32及前盖33同步作动,结构简单合理。
请参阅图1及图2,底座10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相互平行的底侧壁11,底侧壁11开设有避让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相互收折作动的避让凹槽111,使得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的枢接处具有足够的空间向下移动,来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相互收折作动,结构更为合理。第一上盖31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有相互平行第一安装壁312,第二上盖32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有相互平行第二安装壁322,前盖33左右两侧均延伸有相互平行的第三安装壁331;第一安装壁312的后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一枢接轴313枢接于对应侧的底侧壁11后端,第一安装壁312的前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二枢接轴314枢接于对应侧的第二安装壁322的后端,底侧壁11的前端开设有长形孔112,且长形孔112较优为呈后端向下倾斜的设置,第二安装壁322的前端设有一水平的第一导向柱323,第一导向柱323远离第二安装壁322的一端呈可枢转的滑动穿置于对应侧的长形孔112内,第三安装壁331通过一水平的第三枢接轴332枢接于底侧壁11的前端。从而实现了第一上盖31的后端枢接于底座10的后端的结构,第二上盖32的后端枢接于第一上盖31的前端的结构,以及第二上盖32的前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设于底座10的前端的结构,且结构更为简单合理。
具体地,传动凸轮51通过一水平的第四枢接轴513枢接于底侧壁11上,第一安装壁312的底部设有一水平的第二导向柱315,第二导向柱315远离第一安装壁312的一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第一轨迹导引部511上,从而实现第一上盖31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第一轨迹导引部511上的结构。连动件52的后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五枢接轴521枢接于传动凸轮51上,连动件52的前端通过一水平的第六枢接轴522枢接于第三安装壁331上,且第三枢接轴332位于第三安装壁331的前端与第六枢接轴522之间,从而实现连动件52在第三安装壁331与传动凸轮51之间的传动连接,结构简单合理。
请参阅图14,第一轨迹导引部511包含沿顺时针方向(图14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顺次相切地连通的第一直线段M1、第一圆弧段M2、第一过渡段M3、第二直线段M4、第二过渡段M5及第二圆弧段M6,第一圆弧段M2及第二圆弧段M6的圆心均位于第四枢接轴513的枢转轴心线上,且第一圆弧段M2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段M6的半径,第一直线段M1与第二直线段M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过渡段M3呈朝远离传动凸轮51的枢转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使得第二导向柱315能够更顺畅的从第一圆弧段M2过渡至第二直线段M4;第二过渡段M5呈朝靠近传动凸轮51的枢转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使得第二导向柱315能够更顺畅的从第二直线段M4过渡至第二圆弧段M6。从而在旋转驱动器驱使传动凸轮51枢转时,使得第二导向柱315能够在顺次连通的第一直线段M1、第一圆弧段M2、第一过渡段M3、第二直线段M4、第二过渡段M5及第二圆弧段M6的限位导引作用下移动,实现了带动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迹导引部511为开设于传动凸轮51上且供第二导向柱315滑动卡合的凹槽结构,且第一轨迹导引部511的开口朝向第一上盖31,以方便第二导向柱315滑动卡合。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轨迹导引部511还可以选择为开设于传动凸轮51上且供第二导向柱315滑动卡合的通孔结构,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线段M1、第一圆弧段M2、第一过渡段M3、第二直线段M4、第二过渡段M5及第二圆弧段M6的具体长度,第一圆弧段M2、第二圆弧段M6、第一过渡段M3及第二过渡段M5的半径,以及第一直线段M1与第二直线段M4之间的具体夹角,均可以根据实际的传动轨迹的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图9及图12,第一直线段M1与第五枢接轴521分别位于第四枢接轴513的两侧,以满足传动的作动需求。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至第一直线段M1远离于第一圆弧段M2的端部位置,第五枢接轴521移动至第四枢接轴513的下方。即,此时,第五枢接轴521向下移动至最前方,连动件52也是向下移动至最前方,前盖33闭合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使得抬头显示器100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如图9所示,第二导向柱315位于第二圆弧段M6内时,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收折位置,第五枢接轴521移动至第四枢接轴513的上方。此时,前盖33打开远离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显示屏60从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向上伸出至伸出位置,抬头显示器100处于使用状态;且由于第二圆弧段M6的圆心位于第四枢接轴513的枢转轴心线上,第二导向柱315在第二圆弧段M6内移动时,第二导向柱315相对底侧壁11静止,使得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维持于收折位置,枢转的传动凸轮51仅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转动,同时旋转驱动器还通过收缩传动装置带动显示屏60在伸出位置处进行向前或向后的倾斜角度的调整(如图9及图12所示),使得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之间的开口大小能够适应对位于伸出位置的显示屏60的倾斜角度的调整需求,结构更为合理。再者,如图6所示,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至第一过渡段M3与第二直线段M4的连接处时,第五枢接轴521、第四枢接轴513及第六枢接轴522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前盖33打开至最远离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的位置。此时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之间的开口最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柱315在第一圆弧段M2及第二圆弧段M6内移动时,第二导向柱315相对底侧壁11静止,则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维持于第二导向柱315进入第一圆弧段M2或第二圆弧段M6时的位置。第二导向柱315在第一直线段M1、第一过渡段M3、第二直线段M4及第二过渡段M5内移动时,第二导向柱315相对底侧壁11移动,则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会相对展收作动。而传动凸轮51枢转时会一直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枢转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的开闭作动,结构简单合理,且能够更好的满足传动需求。
请参阅图2及图14,传动凸轮51远离于第一轨迹导引部511的一侧形成有沿第四枢接轴513的圆周方向分布的啮合齿512,且啮合齿512分布的圆弧长度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优选为180°,以满足所需的枢转行程,当然啮合齿512分布的圆弧长度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具体度数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而灵活选择,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故,在此不再赘述。开闭传动装置50还包括传动齿轮53,传动齿轮53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底座10上,传动齿轮53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且传动齿轮53啮合传动于啮合齿512上。从而实现通过传动齿轮53啮来带动传动凸轮51的枢转,结构简单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0左右两侧的底侧壁11上均设置有开闭传动装置50,左右两侧的传动齿轮53通过同一转动杆54传动连接于选取驱动器的输出端,结构简单合理,其中,转动杆54枢沿左右方向枢接于左右两侧的底侧壁11上,传动齿轮53固定于转动杆54的端部。
请参阅图3、图7、图10及图13,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还包括滑动支架70,显示屏60的底端固定于滑动支架70上,左右两侧的底侧壁11相面对的一侧均形成有相面对的第二轨迹导引部113,底座10上还向上延伸有平行于底侧壁11的第四安装壁12,第四安装壁12上形成有位于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下侧的第三轨迹导引部121,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与第三轨迹导引部12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均呈向下凹的弧形结构,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与第三轨迹导引部12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滑动支架70的左右两侧均具有沿水平方向外凸的第三导向柱72,第三导向柱72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对应侧的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上,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架70的左右两侧第三导向柱72形成于同一柱体上,也就是滑动支架70的左右两侧第三导向柱72呈一体的结构,结构更为简单。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为开设于底侧壁11上且供第三导向柱72滑动卡合的凹槽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轨迹导引部113还可以选择为开设于底侧壁11上且供第三导向柱72滑动卡合的通孔结构,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滑动支架70上还设有一平行于第三导向柱72的第四导向柱73,第四导向柱73位于第三导向柱72的下侧,第四导向柱73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第三轨迹导引部12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轨迹导引部121为开设于第四安装壁12上且供第四导向柱73滑动卡合的凹槽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轨迹导引部121还可以选择为开设于第四安装壁12上且供第四导向柱73滑动卡合的通孔结构,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第三导向柱72与第四导向柱73之间的间距恒大于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与第三轨迹导引部121沿竖直方向的间距,且第三导向柱72恒位于第四导向柱73的前侧,以保障滑动支架70及显示屏60具有向前滑动的驱使,防止第三导向柱72相对第四导向柱73移动至第四导向柱73的后侧,进而防止滑动支架70及显示屏60由于重力的作用往后倾倒,结构更为合理,保障滑动支架70能够带动显示屏60顺畅的进行伸缩滑动。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滑动支架70与旋转驱动器之间,旋转驱动器带动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滑动支架70沿第三轨迹导引部121及第四轨迹部往复滑动,以实现驱使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在平放的收缩于底座10内的收缩位置与向上伸出的伸出位置之间滑动。其中,伸缩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通过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的牵引件(图中未示)来牵引连接于滑动支架70上,通过牵引件来牵引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在平放的收缩于底座10内的收缩位置与向上伸出的伸出位置之间滑动。当然,伸缩传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而灵活采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结构,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择地,如图3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内的后端还设置有将光路机构20发出的光线L1反射至显示屏60的反射镜80,即,光路机构20发出的光线L1经反射镜80反射后的光线L2即可透过隔挡膜40投射到显示屏60上进行成像。使得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结合附图,对具有本发明抬头显示器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一)将抬头显示器100由图1至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切换至图8至图10所示的使用状态的具体过程为:
旋转驱动器驱使传动齿轮53带动传动凸轮51沿逆时针方向(图2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枢转,第二导向柱315相对第一直线段M1朝第一圆弧段M2移动,第二导向柱315相对底侧壁11向下移动,第一导向柱323沿长形孔112向后下方移动,使得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收折作动,同时,传动凸轮51同步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朝远离第二上盖32的方向枢转,以及旋转驱动器驱器还同步通过收缩传动装置驱使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在第二轨迹导引部113及第三轨迹导引部121的配合限位导引的作用下向前滑动。
当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至第一直线段M1与第一圆弧段M2的连接处(如图5所示),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进入第一圆弧段M2内,第一导向柱323及第二导向柱315均相对底侧壁11静止,则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维持于第二导向柱315进入第一圆弧段M2的位置。而传动凸轮51继续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朝远离第二上盖32的方向枢转,以及旋转驱动器驱器继续同步通过收缩传动装置驱使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向前滑动,而且,由于第二轨迹导引部113与第三轨迹导引部121沿竖直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使得显示屏60的顶端逐渐向上抬起。
当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进入第一过渡段M3,第二导向柱315又开始相对底侧壁11向下移动,第一导向柱323也又开始沿长形孔112向后下方移动,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继续收折作动。而传动凸轮51继续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朝远离第二上盖32的方向枢转,以及旋转驱动器驱器继续同步通过收缩传动装置驱使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向前滑动,而且显示屏60的顶端继续逐渐向上抬起。
当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至第一过渡段M3与第二直线段M4的连接处(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五枢接轴521、第四枢接轴513及第六枢接轴522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前盖33打开至最远离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的位置,此时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之间的开口最大。此时,显示屏60开始从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向前上方伸出。
当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进入第二直线段M4,在第二导向柱315移动于第二直线段M4及第二过渡段M5内时,第二导向柱315继续相对底侧壁11向下移动,第一导向柱323继续沿长形孔112向后下方移动,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继续收折作动。而传动凸轮51开始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朝靠近第二上盖32的方向枢转(但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仍能够允许显示屏60通过),以及旋转驱动器驱器继续同步通过收缩传动装置驱使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向前滑动,而且显示屏60的顶端继续逐渐向上抬起。
当第二导向柱315移动进入第二圆弧段M6内(如图图8至图10所示),第二导向柱315相对底侧壁11移动至最低的位置,第一导向柱323相对长形孔112移动至最低的位置,则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收折至收折位置,且第一导向柱323及第二导向柱315均开始相对底侧壁11静止,则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维持于收折位置。此时,显示屏60移动伸出至伸出位置,抬头显示器100切换至使用状态,则,通过光路机构20发出光线L1经反射镜80反射后的光线L2即可透过隔挡膜40投射到显示屏60上进行成像,将驾驶需要的车速、油量、导航、驾驶安全辅助等行车信息投射于显示屏60上,以供驾驶员方便的观看。
而且,当第二导向柱315在第二圆弧段M6内移动时,可以通过传动凸轮51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图9箭头B所指的方向)来带动连动件52驱使前盖33朝靠近或远离第二上盖32的方向枢转,来调整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的大小,同时,旋转驱动器驱器也同步通过收缩传动装置驱使滑动支架70带动显示屏60向前或向后滑动来调整显示屏60在伸出位置时的倾斜角度(如图9及图10所示,显示屏60可以调整至向前倾斜;如图12及图13所示,显示屏60可以调整至向后倾斜),使得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的大小能够自动适应显示屏60调整倾斜角度所需的空间,使得前盖33能够更好的适应靠近于显示屏60,尽量减小前盖33与显示屏60之间的空隙,更好的遮挡住底座10的内部空间。
(二)将抬头显示器100由8至图10所示的使用状态切换至图1至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具体过程为:
旋转驱动器驱使传动齿轮53带动传动凸轮51沿顺时针方向(图9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枢转,且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收缩传动装置反向传动,以牵引滑动支架70向后滑动,使得第一导向柱323、第二导向柱315、第一上盖31、第二上盖32、前盖33及显示屏60依上述的作动过程反向移动,使得第二导向柱315由第二圆弧段M6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段M5、第二直线段M4、第一过渡端、第一圆弧段M2及第一直线段M1,到达第一直线段M1远离于第一圆弧段M2的端部位置,第一导向柱323相对长形孔112移动至最高位置,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返回至展开位置,显示屏60返回至平放的收缩于底座10内的收缩位置,前盖33返回至闭合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使得抬头显示器100返回至图1至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
另,本发明所涉及的抬头显示器100的其它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详细的说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的盖体组件30的第一上盖31的后端枢接于底座10的后端,第二上盖32的后端枢接于第一上盖31的前端,第二上盖32的前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设于底座10的前端,且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共同遮蔽于底座10的顶部,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具有一相互展开至一第一预设夹角的展开位置及一相互收折至一第二预设夹角的收折位置;前盖33枢接于底座10的前端,且前盖33呈可打开或闭合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使得盖体组件30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第一上盖31上开设有一供光路机构20发出光线通过的通光孔311,隔挡膜40密封住通光孔311;开闭传动装置50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第一上盖31及前盖33之间,以传动驱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同步进行;显示屏60活动的设于底座10上,显示屏60具有一收缩于底座10内的收缩位置及一从前盖33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开口向上伸出于底座10的伸出位置;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与显示屏60之间,以传动驱使显示屏60在收缩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的伸缩作动;其中,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50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以通过开闭传动装置50驱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显示屏60伸缩作动;抬头显示器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展开位置,前盖33闭合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显示屏60位于收缩位置;抬头显示器1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处于收折位置,前盖33打开远离于第二上盖32的前侧边缘,显示屏60位于伸出位置,隔挡膜40朝向显示屏60。从而通过盖体组件30的遮蔽作用,及通过隔挡膜40密封的覆盖住通光孔311,使得底座10的内部能隔离于外界,不但能够保障底座10内的光路机构20发出光线顺利的透过隔挡膜40,而且能够通过盖体组件30及隔挡膜40有效的阻挡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到底座10内,以保障使得底座10内部环境的洁净,避免了灰尘、液体等异物对底座10内的光路机构20等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伤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防止出现故障,使得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而且,盖体组件30及显示屏60的作动过程由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开闭传动装置50及伸缩传动装置作动同步进行传动,以通过开闭传动装置50驱使第一上盖31与第二上盖32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前盖33开闭于第二上盖32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显示屏60伸缩作动,实现了盖体组件30及显示屏60的作动过程由同一旋转驱动器进行来提供动力,结构大大简化,作动过程也更为简单,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抬头显示器100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能够更好的防止出现故障,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本发明所涉及的抬头显示器100的光路机构20及抬头显示器100内部的其它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抬头显示器,具有一关闭状态及一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用于成像的光路机构,所述光路机构设于所述底座内;
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驱动器设于所述底座内;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含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及前盖,所述第一上盖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第二上盖的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端,所述第二上盖的前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设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且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共同遮蔽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具有一相互展开至一第一预设夹角的展开位置及一相互收折至一第二预设夹角的收折位置;所述前盖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前端,且所述前盖呈可打开或闭合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
可透光的隔挡膜,所述第一上盖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光路机构发出光线通过的通光孔,所述隔挡膜密封住所述通光孔;
开闭传动装置,所述开闭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第一上盖及前盖之间,以传动驱使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所述前盖开闭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同步进行;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活动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显示屏具有一收缩于底座内的收缩位置及一从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开口向上伸出于所述底座的伸出位置;以及
伸缩传动装置,所述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与所述显示屏之间,以传动驱使所述显示屏在所述收缩位置与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伸缩作动;
其中,所述旋转驱动器同步驱使所述开闭传动装置及所述伸缩传动装置作动,以通过所述开闭传动装置驱使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及驱使所述前盖开闭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时,同步通过所述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所述显示屏伸缩作动;所述抬头显示器处所述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展开位置,所述前盖闭合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收缩位置;所述抬头显示器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收折位置,所述前盖打开远离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所述隔挡膜朝向所述显示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呈间隙开的设置,所述第一上盖的前端或所述第二上盖的后端形成有开口朝上的导流通槽,所述导流通槽沿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正对的位于所述导流通槽的上方,所述导流通槽之开口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后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上盖的前侧边缘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槽形成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后端,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位于所述收折位置时,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可卡合入所述导流通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传动装置括传动凸轮及连动件,所述凸轮上形成有一第一轨迹导引部,所述传动凸轮枢接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传动凸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上盖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上,所述连动件的后端枢接于所述传动凸轮上,所述连动件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盖上;枢转的所述传动凸轮带动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之间的展收作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连动件驱使所述前盖开闭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开闭作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延伸有相互平行的底侧壁,所述底侧壁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相互收折作动的避让凹槽;所述第一上盖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有相互平行第一安装壁,所述第二上盖的左右两侧均向下延伸有相互平行第二安装壁,所述前盖左右两侧均延伸有相互平行的第三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后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一枢接轴枢接于对应侧的所述底侧壁后端,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前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二枢接轴枢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后端,所述底侧壁的前端开设有长形孔,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前端设有一水平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壁的一端呈可枢转的滑动穿置于对应侧的所述长形孔内,所述第三安装壁通过一水平的第三枢接轴枢接于所述底侧壁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凸轮通过一水平的第四枢接轴枢接于所述底侧壁上,所述第一安装壁的底部设有一水平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壁的一端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上;所述连动件的后端通过一水平的第五枢接轴枢接于所述传动凸轮上,所述连动件的前端通过一水平的第六枢接轴枢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壁上,且所述第三枢接轴位于第三安装壁的前端与所述第六枢接轴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包含沿顺时针方向顺次相切地连通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一过渡段、第二直线段、第二过渡段及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及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第四枢接轴的枢转轴心线上,且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半径,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过渡段呈朝远离所述传动凸轮的枢转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过渡段呈朝靠近所述传动凸轮的枢转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五枢接轴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枢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导向柱移动至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端部位置,所述第五枢接轴移动至第四枢接轴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段内时,所述第一上盖与所述第二上盖处于所述收折位置,所述第五枢接轴移动至第四枢接轴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柱移动至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连接处时,所述第五枢接轴、第四枢接轴及第六枢接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前盖打开至最远离于所述第二上盖的前侧边缘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凸轮远离于所述第一轨迹导引部的一侧形成有沿所述第四枢接轴的圆周方向分布的啮合齿,所述开闭传动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绕一水平的轴心线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且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于所述啮合齿上。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支架,所述显示屏的底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支架上,左右两侧的所述底侧壁相面对的一侧均形成有相面对的第二轨迹导引部,所述底座上还向上延伸有平行于所述底侧壁的第四安装壁,所述第四安装壁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下侧的第三轨迹导引部,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均呈向下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沿竖直方向的距离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所述滑动支架的左右两侧均具有沿水平方向外凸的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上,所述滑动支架上还设有一平行于所述第三导向柱的第四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柱的下侧,所述第四导向柱呈可枢转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所述第三导向柱与所述第四导向柱之间的间距恒大于所述第二轨迹导引部与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沿竖直方向的间距,且所述第三导向柱恒位于所述第四导向柱的前侧,所述伸缩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支架与所述旋转驱动器之间,所述旋转驱动器带动所述伸缩传动装置驱使所述滑动支架沿所述第三轨迹导引部及所述第四轨迹部往复滑动。
CN201610237292.XA 2016-04-14 2016-04-14 抬头显示器 Active CN105739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7292.XA CN105739098B (zh) 2016-04-14 2016-04-14 抬头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7292.XA CN105739098B (zh) 2016-04-14 2016-04-14 抬头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9098A true CN105739098A (zh) 2016-07-06
CN105739098B CN105739098B (zh) 2018-07-10

Family

ID=5625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7292.XA Active CN105739098B (zh) 2016-04-14 2016-04-14 抬头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90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990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CN108107575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装置
CN113165973A (zh) * 2018-12-05 2021-07-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汽车用夹层玻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4708A (ja) * 2011-06-08 2012-12-27 Nippo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3076844A (zh) * 2011-10-26 2013-05-0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式电子装置
CN203688914U (zh) * 2014-01-28 2014-07-02 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US20150070771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Hyundai Motor Company Head up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hicle
CN205910413U (zh) * 2016-04-14 2017-01-25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4708A (ja) * 2011-06-08 2012-12-27 Nippo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3076844A (zh) * 2011-10-26 2013-05-0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滑盖式电子装置
US20150070771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Hyundai Motor Company Head up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hicle
CN203688914U (zh) * 2014-01-28 2014-07-02 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CN205910413U (zh) * 2016-04-14 2017-01-25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990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CN108107575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装置
CN113165973A (zh) * 2018-12-05 2021-07-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汽车用夹层玻璃
US11964544B2 (en) 2018-12-05 2024-04-23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Automobile laminated gl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9098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0156B2 (en)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KR101585881B1 (ko) 차량용 헤드 업 디스플레이
JP6114380B2 (ja) 表示システム
JP5020252B2 (ja) 格納式の自動車用表示装置と、前記装置を装着する車
JP5878712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05182531B (zh) 具有驱动机构以移动合成器的平视显示系统
CN105739098A (zh) 抬头显示器
US20140320382A1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combiner
US20130194518A1 (en) Adjustable head-up display device
JP2005289327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WO2012039021A1 (ja) 表示装置
KR102552715B1 (ko) 차량용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JP5145373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US20170227769A1 (en)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CN105301772B (zh) 具有移动盖体以保护合成器的驱动机构的平视显示系统
CN105739097A (zh) 防护遮挡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抬头显示器
JP4263375B2 (ja) 車両表示装置用表示源ユニット
JP3974839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205910413U (zh) 抬头显示器
JPH10312024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0385990B (zh) 车辆抬头显示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323698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205890743U (zh) 开闭传动装置
CN105751987A (zh) 开闭传动装置
JP6845917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