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8600B - 线材接合工具 - Google Patents

线材接合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8600B
CN105728600B CN201410749449.8A CN201410749449A CN105728600B CN 105728600 B CN105728600 B CN 105728600B CN 201410749449 A CN201410749449 A CN 201410749449A CN 105728600 B CN105728600 B CN 105728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overflow launder
connecting groove
overflow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94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8600A (zh
Inventor
李洋得
李权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po Electronics Inc
Cal Comp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Co Ltd
XYZ Print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Kinpo Electronics Inc
Cal Comp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Co Ltd
XYZ Print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po Electronics Inc, Cal Comp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Co Ltd, XYZ Printing Inc filed Critical Kinpo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7494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8600B/zh
Priority to US14/604,752 priority patent/US948154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728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8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8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86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8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welding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接合工具,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导热件、第二本体及第二导热件。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配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线槽。第一导热件设置在第一表面并具有第一衔接槽及第一溢流槽。第一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一线槽且其轴侧连通第一溢流槽。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表面及配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线槽。第二导热件设置在第二表面并具有第二衔接槽及第二溢流槽,第二衔接槽的相对两端衔接第二线槽且其轴侧连通第二溢流槽。第二本体枢接第一本体以相对第一本体旋转至与第一本体接触,使第二导热件接触第一导热件。

Description

线材接合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工具,且特别涉及一种线材接合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的进步,制造业发展了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能很迅速的将设计原始构想制造出来。立体打印即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立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建造材料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立体物体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熔融沉积法(Fused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意味着“立体打印”这项技术的普及。
目前的立体打印装置通常是利用由建造材料所构成的固态线材经过加热后,使建造材料呈现熔融状态,再通过立体打印装置的打印头挤出,以将熔融的建造材料逐层由下往上堆叠于立体打印装置的基座上而形成立体物体。然而,若在立体打印的过程中,固态线材使用完毕,则会造成打印的终止,而须换上新的固态线材再重新打印。因此,目前的立体打印设备在使用上仍旧十分地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材接合工具,其可将线材与另一线材进行熔接以形成新的接合线材。
本发明的线材接合工具用以接合独立的两线材。线材接合工具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导热件、第二本体及第二导热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配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线槽。第一导热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一导热件具有第一衔接槽及第一溢流槽。第一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一线槽,且第一衔接槽的轴侧连通第一溢流槽。两线材适于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于第一衔接槽内。第二本体具有第二表面以及配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线槽。第二本体枢接第一本体以相对第一本体旋转。第二导热件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第二导热件具有第二衔接槽及第二溢流槽。第二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二线槽,且第二衔接槽的轴侧连通第二溢流槽。第二溢流槽对应第一溢流槽而设置于第二导热件上。第二本体适于旋转至与第一本体接触,以使第二导热件接触第一导热件。加热单元配置于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并接触对应的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以加热熔接两线材而熔接成接合线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溢流槽以及第二溢流槽的数量皆为多个。第一溢流槽分别连接第一线槽的相对两侧,且第二溢流槽分别连接第二线槽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溢流槽包括彼此相对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连通第一线槽。第二溢流槽包括彼此相对第三端与第四端。第三端连通第二线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的沟槽深度小于第二端的沟槽深度,且第三端的沟槽深度小于第四端的沟槽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的沟槽深度等于第二端的沟槽深度,且第三端的沟槽深度等于第四端的沟槽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端的沟槽深度大于第二端的沟槽深度,且第三端的沟槽深度大于第四端的沟槽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线材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于第一线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本体旋转至与第一本体接触时,第一线槽及第一溢流槽分别与第二线槽以及第二溢流槽对接而共同定义出彼此连通的线材容置槽以及熔材溢流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线材接合装置还包括一加热控制界面,耦接加热单元,用以控制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的开关切换及温度调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线材接合装置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使第二本体适于相对第一本体旋转,其中,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各具有对应的线槽。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上,并各具有衔接槽及溢流槽,且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线槽,而溢流槽则连通对应的衔接槽。如此,使用者可将待熔接的两线材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于第一本体的衔接槽内,并将第二本体相对第一本体旋转至闭合状态而对两线材的重叠区进行加热熔融,以将两线材熔接成一新的接合线材。
并且,由于两线材是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于衔接槽内再进行熔接,故两线材的接合面积较大,因而使熔接后的接合线材的结合力较强而不易断裂,也因为两线材是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熔接,因此两线材熔接成接合线材后会有多余的熔融线材溢流的情形,故多余的熔融线材即可溢流至熔材溢流槽而固化形成接合线材的溢流毛边部。此溢流毛边部可轻易被剥离。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线材接合工具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不仅可具有较强的接合强度,且也可维持流利的线状外型。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线材接合工具对两线材进行熔接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线材接合工具将两线材熔接成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局部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1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图1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
图16及图17是图14的第一压切面与第二压切面之间维持间距的示意图;
图18及图19是图14的第一压切面与第二压切面彼此接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2:线材;
20:接合线材;
21:溢流毛边部;
22:线材本体;
100、100a、100b:线材接合工具;
110:第一本体;
112:第一线槽;
113:第一压切面;
114:第一溢流槽;
114a:第一端;
114b:第二端;
116:第一表面;
118:第一导热件;
118a:第一衔接槽;
119:承靠部;
120:第二本体;
122:第二线槽;
123:第二压切面;
124:第二溢流槽;
124a:第三端;
124b:第四端;
126:第二表面;
128:第二导热件;
128a:第二衔接槽;
130:加热单元;
140:加热控制界面;
152:线材容置槽;
154:熔材溢流槽;
160:裁切机构;
162:承放平台;
164:裁切平台;
166:弹性连接件(弹性复位件);
168:裁切件;
A1:重叠区;
G1:间距;
R1:枢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并且,在下列各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线材接合工具100可用以接合独立的两线材11、12,以将独立的两线材11、12熔接成一条新的接合线材。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可例如用以熔接立体打印装置的两打印线材,以将正在打印中的打印线材与另一新的打印线材熔接而形成一条新的接合线材。在本实施例中,线材接合工具100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一导热件118、第二本体120及第二导热件128。第一本体110包括第一表面116及配置于第一表面116的第一线槽112。第一导热件118设置于第一表面116上并具有第一衔接槽118a及第一溢流槽114。第一衔接槽118a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一线槽112,且第一衔接槽118a的轴侧连通第一溢流槽114。两线材11、12适于如图2所示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于第一衔接槽118a内,且第一导热件118接触两线材11、12彼此重叠的重叠区A1。
相似的,第二本体120包括第二表面126以及配置于第二表面126的第二线槽122。第二导热件128对应于第一导热件118而设置于第二表面126上,并具有第二衔接槽128a及第二溢流槽124。第二衔接槽128a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第二线槽122,且第二衔接槽128a的轴侧连通第二溢流槽124,其中,第二溢流槽124对应第一溢流槽114而设置。第二本体120枢接第一本体110,以沿枢转方向R1相对第一本体110旋转。
图3是图2的线材接合工具对两线材进行熔接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线材接合工具将两线材熔接成接合线材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以及图4,第二本体120适于旋转至与第一本体110接触,以使第二导热件128接触第一导热件118以及重叠区A1。换句话说,当第二本体120相对第一本体110旋转而旋转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使其第二表面126与第一表面116接触时,第二导热件128接触第一导热件118以及重叠区A1,以加热熔接重叠区A1而将两线材11、12熔接成如图4所示的新的接合线材20。
详细而言,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的材料可为金属等具高导热系数的导热材。在本实施例中,线材接合工具100还可包括加热单元130以及加热控制界面140,其中,加热单元130分别配置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20上,以加热对应的第一导热件118及第二导热件128。当然,上述的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单元130也可仅配置于第一本体110或第二本体120上,以加热对应的第一导热件118或第二导热件128,并在如图3所示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20呈现闭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的彼此接触及其高导热的特性,将热能传导至另一导热件118/128。此外,如图3所示的加热控制界面140可耦接加热单元130,以控制加热单元130进行加热的开关切换及温度的调整。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5以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流槽114以及第二溢流槽124的数量皆为多个(附图中示出两个)。第一溢流槽114可如图5所示分别连接第一线槽112的相对两侧,而第二溢流槽124则分别连接第二线槽122的相对两侧。
当第二本体120如图3所示的旋转至与第一本体110接触时,第一衔接槽118a及第一溢流槽114可分别与第二衔接槽128a以及对应的第二溢流槽124对接,以如图6所示的共同定义出彼此连通的线材容置槽152以及熔材溢流槽154。线材容置槽152可用以容置熔接后的接合线材20并对其进行塑型。在本实施例中,两线材11、12是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于第一衔接槽118a内再进行熔接,故两线材11、12的接合面积较大,因而使熔接后的接合线材20的结合力较强而不易于接合处断裂,也因为两线材11、12是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熔接,因此两线材11、12熔接成接合线材20后会有多余的熔融线材溢流的情形,而多余的熔融线材即可溢流至熔材溢流槽154。基此,使用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20具有对应于线材容置槽152的线材本体22以及对应于熔材溢流槽154的溢流毛边部21,并且,此溢流毛边部21可轻易被剥离。因此,使用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20不仅可具有较强的接合强度,且也可维持流利的线状外型。
举例而言,第一溢流槽114可如图6所示包括彼此相对第一端114a与第二端114b,其中,第一端114a连通第一衔接槽118a。相似的,第二溢流槽124包括彼此相对第三端124a与第四端124b,其中,第三端124a连通第二衔接槽128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4a的沟槽深度如图6所示的小于第二端114b的沟槽深度,而第三端124a的沟槽深度也小于第四端124b的沟槽深度。进一步而言,第一溢流槽114的沟槽深度是由第一端114a往第二端114b逐渐增大,第二溢流槽124的沟槽深度是由第一端114a往第二端114b逐渐增大。如此,据此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与主线材连接的部分的厚度较薄,并如图7所示地逐渐往远离主线材的端部增厚,因而使溢流毛边部21易于自主线材剥离。当然,如图5以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而非用以限制第一溢流槽114以及第二溢流槽124的形式。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图9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与图5以及图6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以下将针对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与图5以及图6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的差异做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8以及图9,相似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一溢流槽114也包括彼此相对第一端114a与第二端114b,而第二溢流槽124也包括彼此相对第三端124a与第四端124b,其中,第一端114a连通第一衔接槽118a,而第三端124a连通第二衔接槽128a。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4a的沟槽深度如图8所示的等于第二端114b的沟槽深度,而第三端124a的沟槽深度也小于第四端124b的沟槽深度。进一步而言,第一溢流槽114由第一端114a至第二端114b的沟槽深度均等,且第二溢流槽124由第三端124a至第四端124b的沟槽深度也均等。据此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也如图9所示的厚度均等。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彼此接触的示意图。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合线材的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与图5以及图6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以下将针对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与图5以及图6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的差异做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0以及图11,相似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一溢流槽114也包括彼此相对第一端114a与第二端114b,而第二溢流槽124也包括彼此相对第三端124a与第四端124b,其中,第一端114a连通第一衔接槽118a,而第三端124a连通第二衔接槽128a。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4a的沟槽深度如图10所示的大于第二端114b的沟槽深度,而第三端124a的沟槽深度也大于第四端124b的沟槽深度。进一步而言,第一溢流槽114的沟槽深度由第一端114a往第二端114b逐渐减小,且第二溢流槽124的沟槽深度由第三端124a往第四端124b逐渐减小。据此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与主线材连接的部分的厚度较厚,并如图11所示地逐渐往远离主线材的端部减薄,因而使多余的熔融线材可顺利的由衔接槽118a、128a流至溢流槽114、124,并轻易且迅速地填满溢流槽114、124。
图1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局部构件分解示意图。图1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a与前述的线材接合工具100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以下将针对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a与前述的线材接合工具100的差异做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2以及图13,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装置100a还包括一裁切机构160,而第一本体110还包括承靠部119,突出于第二本体120,也就是说,当第二本体120旋转至与第一本体110接触时,第二本体120会暴露承靠部119。裁切机构160即设置于承靠部119上,以裁切例如图7、图9以及图11所示的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使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与线材本体22分离。
详细而言,裁切机构160可如图12所示包括承放平台162、裁切平台164、弹性连接件166以及裁切件168。承放平台162设置于第一本体110的承靠部119上,熔接完成后的接合线材20则可承放于承放平台162上。裁切平台164连接承放平台162,且裁切平台164适于相对承放平台162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承放平台162。具体而言,弹性连接件166连接于承放平台162与裁切平台164之间,以使裁切平台164适于沿弹性连接件166的轴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承放平台162。裁切件168则设置于裁切平台164,以在裁切平台164往靠近承放平台162的方向移动时裁切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166如图13所示还可包括弹性复位件166,其承靠于承放平台162与裁切平台164之间,当裁切平台164往靠近承放平台162的方向移动时,弹性复位件166受压迫而产生弹性恢复力,并在裁切件168裁切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之后,弹性复位件166利用其弹性恢复力而将裁切平台164上推而回复至初始位置。如此,当使用者利用线材接合装置100a将例如图1所示的线材11、12熔接成接合线材20之后,可再将接合线材20承放于承放平台162,并使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对应裁切件168的位置,再将裁切平台164往靠近承放平台162的方向移动,以通过其裁切件168裁切接合线材20的溢流毛边部21,使溢流毛边部21与线材本体22分离,以使接合后的线材本体22具有平整的表面。
图1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的构件分解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线材接合工具的组装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b与前述的线材接合工具100相似,因此,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以下将针对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b与前述的线材接合工具100的差异做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4以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0还可包括第一压切面113,而第二本体120则还可包括第二压切面123,其中,第一压切面113设置于第一表面116上,并连接于第一衔接槽118a与第一溢流槽114之间,而第二压切面123则设置于第二表面126上,并连接于第二衔接槽128a与第二溢流槽124之间,并且,当第二本体120旋转至与第一本体110接触时,第一压切面113与第二压切面123彼此接触。
图16及图17是图14的第一压切面与第二压切面之间维持间距的示意图。图18及图19是图14的第一压切面与第二压切面彼此接触的示意图。在此须说明的是,为了图面简洁,图16至图19仅示出线材接合工具100b的第一导热件118以及第二导热件128作为示意说明之用。请先参照图18以及图19,当第二本体120旋转至与第一本体110接触时,第一衔接槽118a与第二衔接槽128a对接而共同定义出线材容置槽152,第一溢流槽114则与第二溢流槽124对接而共同定义出熔材溢流槽154,而第一压切面113与第二压切面123则如图18所示位于线材容置槽152与熔材溢流槽154,并彼此接触,以阻隔线材容置槽152与熔材溢流槽154之间的连通关系。
如此配置,当如图1所示的两线材11、12彼此重叠地设置于第一衔接槽118a上时,两线材11、12因彼此重叠而使其重叠区A1突出于第一表面116,因此,当第二本体120朝第一本体110旋转时,重叠区A1会抵靠于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之间而使第一压切面113与第二压切面123之间如图16所示维持间距G1,进而使线材容置槽152与熔材溢流槽154通过此间距G1而彼此连通。如此,当第一导热件118与第二导热件128加热两线材11、12的重叠区A1而使重叠区A1受热熔融时,多余的熔融线材即可通过此间距G1而流至熔材溢流槽154。待多余的熔融线材流至熔材溢流槽154后,第一本体110与第二本体120即可完全闭合而如图18及图19所示地彼此接触,此时,第一压切面113与第二压切面123彼此接触,以阻隔线材容置槽152与熔材溢流槽154之间的连通关系,使熔融的线材不会再流至熔材溢流槽154,且线材容置槽152与熔材溢流槽154彼此分隔。如此,使用本实施例的线材接合工具100b所形成的接合线材的线材本体与溢流毛边部在固化成型后即以彼此分离,使接合线材具有平整的外观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线材接合装置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使第二本体适于相对第一本体旋转,其中,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各具有对应的线槽。第一导热件及第二导热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上,并各具有衔接槽及溢流槽,且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线槽,而溢流槽则连通对应的衔接槽。如此,使用者可将待熔接的两线材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于第一本体的衔接槽内,并将第二本体相对第一本体旋转至闭合状态而对两线材的重叠区进行加热熔融,以将两线材熔接成一新的接合线材。
并且,由于两线材是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于衔接槽内再进行熔接,故两线材的接合面积较大,因而使熔接后的接合线材的结合力较强而不易断裂,也因为两线材是在彼此部分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熔接,因此两线材熔接成接合线材后会有多余的熔融线材溢流的情形,故多余的熔融线材即可溢流至熔材溢流槽而固化形成接合线材的溢流毛边部。此溢流毛边部可轻易被剥离。此外,线材接合装置还可包括裁切机构,用以裁切接合线材的溢流毛边部。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线材接合工具所熔接形成的接合线材不仅可具有较强的接合强度,也可维持流利的线状外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线材接合工具,用以接合独立的两线材,其特征在于,该线材接合工具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配置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一线槽;
第一导热件,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热件具有第一衔接槽及第一溢流槽,该第一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该第一线槽,且该第一衔接槽的轴侧连通该第一溢流槽,该两线材适于彼此部分重叠地设置在该第一衔接槽内;
第二本体,具有第二表面以及配置于该第二表面的第二线槽,该第二本体枢接该第一本体以相对该第一本体旋转;
第二导热件,设置在该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导热件具有第二衔接槽及第二溢流槽,该第二衔接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衔接该第二线槽,且该第二衔接槽的轴侧连通该第二溢流槽,且该第二溢流槽对应该第一溢流槽而设置,该第二本体适于旋转至与该第一本体接触,以使该第二导热件接触该第一导热件;以及
加热单元,配置于该第一本体或该第二本体上,并接触对应的该第一导热件或第二导热件,以加热熔接该两线材而熔接成接合线材;
其中该第一溢流槽包括彼此相对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二溢流槽包括彼此相对第三端与第四端,当该第二本体相对该第一本体旋转至闭合状态时,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与该第一衔接槽彼此连通,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与该第二衔接槽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溢流槽以及该第二溢流槽的数量皆为多个,该些第一溢流槽分别连接该第一衔接槽的相对两侧,且该些第二溢流槽分别连接该第二衔接槽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溢流槽的第一端的深度小于该第一溢流槽的第二端的深度,且该第二溢流槽的第三端的深度小于该第二溢流槽的第四端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溢流槽的第一端的深度等于该第一溢流槽的第二端的深度,且该第二溢流槽的第三端的深度等于该第二溢流槽的第四端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溢流槽的第一端的深度大于该第一溢流槽的第二端的深度,且该第二溢流槽的第三端的深度大于该第二溢流槽的第四端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两线材彼此平行且部分接触地设置在该第一衔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本体旋转至与该第一本体接触时,该第一衔接槽及该第一溢流槽分别与该第二衔接槽以及该第二溢流槽对接而定义出线材容置槽以及熔材溢流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接合线材包括具有对应于线材容置槽的线材本体以及对应于该熔材溢流槽的溢流毛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裁切机构,该第一本体还包括承靠部,突出于第二本体,该裁切机构设置在该承靠部上,以裁切该溢流毛边部,使该溢流毛边部与该线材本体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裁切机构包括承放平台、裁切平台以及裁切件,该承放平台设置在该第一本体,该接合线材适于承放在该承放平台,该裁切平台连接该承放平台并适于相对该承放平台移动以远离或靠近该承放平台,该裁切件设置在该裁切平台,以在该裁切平台往靠近该承放平台的方向移动时裁切该溢流毛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裁切机构还包括弹性连接件,连接于该承放平台与该裁切平台之间,使该裁切平台适于沿该弹性连接件的轴向移动以远离或靠近该承放平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承靠在该承放平台与该裁切平台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接合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控制界面,耦接该加热单元,用以控制该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的开关切换及温度调整。
CN201410749449.8A 2014-12-09 2014-12-09 线材接合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28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9449.8A CN105728600B (zh) 2014-12-09 2014-12-09 线材接合工具
US14/604,752 US9481545B2 (en) 2014-12-09 2015-01-26 Filament fus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9449.8A CN105728600B (zh) 2014-12-09 2014-12-09 线材接合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8600A CN105728600A (zh) 2016-07-06
CN105728600B true CN105728600B (zh) 2018-09-25

Family

ID=5609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944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28600B (zh) 2014-12-09 2014-12-09 线材接合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81545B2 (zh)
CN (1) CN105728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0121A (zh) * 2018-07-02 2018-09-21 衡东县中湖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袋生产线的断丝快速修复装置
CN109440249B (zh) * 2018-12-11 2020-08-21 杭州超峰布艺有限公司 用于整经机断线对接的接头装置
DE102020128485A1 (de) * 2020-10-29 2022-05-05 Filafuse GmbH Filamentverbinder
CN112410954B (zh) * 2020-11-09 2021-11-1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化全自动纱线连接装置
KR20230083569A (ko) * 2021-12-03 2023-06-12 김일열 화섬사 융착 매듭기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8478A (en) * 1980-04-22 1981-11-17 Toyo Seikan Kaisha Ltd Anticorrosive welded can body and its manufacture
US4518445A (en) * 1983-03-07 1985-05-21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ical cables
CN88101847A (zh) * 1987-04-03 1988-11-02 乔治费希尔股份公司 塑料管熔化连接设备及方法
US5201450A (en) * 1991-07-15 1993-04-13 Goldstar Electron Co., Ltd. Heat block of wire bonding machine
WO1997037834A1 (en) * 1996-04-05 1997-10-16 Ball Ronald H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thermoplastic articles
CN2282981Y (zh) * 1996-09-27 1998-06-03 黄德祥 色带接合再生装置
CN101987509A (zh) * 2009-07-30 2011-03-23 小林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部件熔接装置和熔接树脂部件的方法
CN201960793U (zh) * 2010-11-04 2011-09-07 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压合设备
CN203109129U (zh) * 2013-04-01 2013-08-07 宁波奥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线材自动对焊装置
CN203599434U (zh) * 2013-12-05 2014-05-21 淄博宏泰防腐有限公司 Φ1.2镁焊丝的对接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14184A (en) * 1946-06-20 1950-07-04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Method of splicing thermoplastic monofilaments
US2514197A (en) * 1946-06-20 1950-07-04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Splicing thermoplastic monofilaments
US3070947A (en) * 1959-10-05 1963-01-01 Owens Corning Fiberglas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yarns
US3055786A (en) * 1960-07-19 1962-09-25 Du Pont Filament handl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3160547A (en) * 1963-02-12 1964-12-08 Willie V Williams Apparatus for splicing thermoplastic synthetic yarns
DE1710460C3 (de) * 1968-02-24 1978-04-06 Enka Ag, 5600 Wupperta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chweißen der Enden von Garnen und Fäden aus thermoplastischen Kunststoffen
US4255222A (en) * 1979-12-17 1981-03-10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Apparatus for splicing thermoplastic yarn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8478A (en) * 1980-04-22 1981-11-17 Toyo Seikan Kaisha Ltd Anticorrosive welded can body and its manufacture
US4518445A (en) * 1983-03-07 1985-05-21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ical cables
CN88101847A (zh) * 1987-04-03 1988-11-02 乔治费希尔股份公司 塑料管熔化连接设备及方法
US5201450A (en) * 1991-07-15 1993-04-13 Goldstar Electron Co., Ltd. Heat block of wire bonding machine
WO1997037834A1 (en) * 1996-04-05 1997-10-16 Ball Ronald H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thermoplastic articles
CN2282981Y (zh) * 1996-09-27 1998-06-03 黄德祥 色带接合再生装置
CN101987509A (zh) * 2009-07-30 2011-03-23 小林工业株式会社 树脂部件熔接装置和熔接树脂部件的方法
CN201960793U (zh) * 2010-11-04 2011-09-07 金宝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压合设备
CN203109129U (zh) * 2013-04-01 2013-08-07 宁波奥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线材自动对焊装置
CN203599434U (zh) * 2013-12-05 2014-05-21 淄博宏泰防腐有限公司 Φ1.2镁焊丝的对接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81545B2 (en) 2016-11-01
CN105728600A (zh) 2016-07-06
US20160159608A1 (en)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8600B (zh) 线材接合工具
CN203818580U (zh) 加热平台与立体打印装置
CN105082534B (zh) 打印头模块
US20170017094A1 (en) One Piece Eyewear With Concealed Hinges
CN104708809A (zh) 立体打印装置
CN104507355A (zh) 头发造型装置
CN108656544A (zh) 三维打印喷头结构
US10035215B2 (en) Wire fusing apparatus
JP6468927B2 (ja) センサー一体型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金型
KR102336354B1 (ko) 낮은-프로파일 기계적 유지
JP5274150B2 (ja) 塗布具
JP2015159094A (ja) 接続端子
TW539937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adiator
TWI552814B (zh) 線材熔接裝置
JP5312885B2 (ja) 合成樹脂製中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合成樹脂製中空板
CN208020779U (zh) 一种塑胶热熔铆合机构
JP2019532731A (ja) 単刃レイザ器具
CN106132667B (zh) 树脂成形品的熔接方法
TWI312724B (en) Method of injection, forming a semi-finished product and a housing thereof using the same
TWM507844U (zh) 立體列印熔接手工具
CN214354244U (zh) 一种3d打印耗材断料连接装置
JP2021034307A5 (zh)
CN101314257B (zh) 热熔胶合工具
TWM503322U (zh) 以機械臂引動之三維列印裝置
JP2011051189A (ja) ケーシングの埋め込み成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