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6237A -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26237A CN105726237A CN201610058981.4A CN201610058981A CN105726237A CN 105726237 A CN105726237 A CN 105726237A CN 201610058981 A CN201610058981 A CN 201610058981A CN 105726237 A CN105726237 A CN 1057262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headrest
- arc
- side shield
- guid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08—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tiltable around longitudinal axis, e.g. for roll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Abstract
本发明应用于日常生活保健及医疗器械方面,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床。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床架包括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导轨支架,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包括相同的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在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轨连接横梁;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的两端分别设有轨道防脱出部件;立式弧形旋转导轨使床面左右横向旋转均超过90度,实现了仰卧及左右侧卧;复式侧挡板将躯干与手臂隔离开,使在床体旋转时人体相对于床板横向移动幅度小,躯干与手臂隔离而不互相压迫,躯干和四肢还可以在各自空间自由活动。实现了正常人在熟睡状态中缓慢翻身,不影响睡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日常生活保健及医疗器械方面,尤其涉及一种翻身床。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的翻身床,很多采用纵向并列三块床板,通过连杆结构,使中间床板左右翻转一定角度,达到翻身目的。申请号:CN201510483717.0公开了一种床体能整体翻转或摇摆的翻身床,实现了半圆形床体的旋转和摇摆,但其半圆床体以及其上安装凸凹槽道和驱动蜗弧,则复杂和笨重,并且功能简单。传统的翻身床翻转角度较小,翻身到侧卧状态时,人体相对于床板横向移动幅度大,躯干容易压迫手臂;头枕在侧卧状态时其高度不能调整,或与头部配合不协调,不舒适,翻身动作对人睡眠的干扰大,整体效果欠佳;有些床板或床体在旋转过程中与床的支撑架有脱出的部分,容易夹撵床上物品甚至身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翻身床存在的上述问题,整体旋转翻身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睡眠翻身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立式弧形旋转导轨使床面左右横向旋转均超过90度,实现了仰卧及左右侧卧;复式侧挡板将躯干与手臂隔离开,使在床体旋转时人体相对于床板横向移动幅度小,躯干与手臂隔离而不互相压迫,躯干和四肢还可以在各自空间自由活动,而且实现了正常人在熟睡状态中缓慢翻身,不影响睡眠,还可以根据个人睡眠习惯,事先设定科学睡眠翻身计划,自动调整睡眠姿态,使身体时刻处于舒适状态,消除人体由于长时间单一姿势睡眠使身体局部受压迫进而产生翻身意念而进行的翻身行为,提高睡眠质量。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床架、复式侧挡板和旋转头枕。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床架包括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导轨支架,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包括相同的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所述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其弧的几何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其弧的所在平面彼此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弧的开口方向相同;在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之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轨连接横梁,将两个弧形子导轨平行固定在一起;弧形子导轨a和弧形子导轨b的两端分别设有轨道防脱出部件。
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放置并限定在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提供对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旋转支撑,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在导轨支架上左右旋转,从而使固定其上的床板左右翻转。
所述床板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固定在一起,床板优选地固定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根导轨连接横梁两端的固定组件上,或固定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根床板固定梁两端的固定组件上,床板的长度方向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个弧形子导轨的几何中心轴线平行,床面朝向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个弧形子导轨的开口方向相同;床板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中的高度位置确定方法,优选地以人体仰卧在床板上,人体的纵向中心线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子导轨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时床板的位置为好,此时,驱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旋转的力量较小,整个床体有恢复水平位置的趋势。
床板可折叠为座椅形式,方便上下床。
所述导轨支架包括固定在支架底座上的轮组a、轮组b、轮组c、轮组d和驱动机构,
所述4组轮组均包括支撑轮、下压轮、侧顶轮,所述支撑轮、下压轮、侧顶轮分别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以滚动形式接触,所述支撑轮和下压轮分别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的径向外则和径向内侧,用于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径向运动,所述侧顶轮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的轴向外则,用于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轴向运动。
所述轮组a、轮组b用于支撑和限定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a;轮组c、轮组d用于支撑和限定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b;轮组a、轮组b的侧顶轮和轮组c、轮组d的侧顶轮相向放置,联合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实现对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轴向限定。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支架底座上,优选地固定在导轨支架的轮组a和轮组b之间,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轮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a径向外沿挤压接触,通过滚动摩擦,驱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旋转。
所述床板包括床板左支撑梁、床板右支撑梁、上体板、中间板、大腿板、小腿板、延长板、上体板驱动机构、小腿板驱动机构;上体板与大腿板分别与中间板两侧铰链、大腿板另一侧与小腿板铰链,小腿板另一侧与延长板铰链;中间板直接固定在床板左支撑梁和床板右支撑梁上;小腿板与延长板之间有限定机构,使延长板与小腿板的活动夹角范围限定在180度到90度之间。
在上体板驱动机构作用下,上体板靠近床头一侧可以绕上体板与中间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翻起。
在小腿板驱动机构作用下,大腿板与小腿板铰链一侧可以绕大腿板与中间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翻起,小腿板与延长板铰链一侧可以绕小腿板与大腿板的铰链轴向下旋转,延长板可以绕与小腿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
延长板靠近床尾一端和与小腿板铰链的一端分别在其两侧下方设置两组滚轮,用于小腿板向下翻转接近地面时,延长板的滚轮沿地面滚动支撑。
延长板跟随小腿板一同向下翻转,当延长板靠近床尾一端接触地面时,小腿板继续向下翻转,延长板绕与小腿板的铰链轴向上从动旋转,延长板靠近床尾一端的两组滚轮接触地面并沿地面滚动;随着小腿板向下翻转,小腿板与延长板铰链的一端接触地面时,小腿板继续向下翻转,延长板与小腿板铰链的一端的两组滚轮接触地面并沿地面滚动,此时大腿板在小腿板的作用下绕大腿板与中间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小腿板翻转至与地面垂直时停止旋转。
小腿板向下翻转,上体板向上翻转,由床变椅,实现翻身床的上下床功能。
延长板用于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体长的人可以将延长板放平;体短的人可以将延长板收起,即将延长板与小腿板保持垂直。
立式弧形旋转导轨还可用于按摩椅上,将按摩椅的底座固定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上,即实现侧旋式按摩椅。
所述上体板由上体板电动推杆、转轴推杆、调节推杆和上体板本体组成连杆机构,完成上体板的升降运动。
小腿板由小腿板电动推杆、转轴推杆、分别固定在小腿板两侧床体上的左、右小腿板“U”型导槽、大腿板共同组成连杆机构;转轴推杆有转轴,转轴两端有与转轴轴线垂直并对称设置的两根长臂,转轴中部有与转轴轴线垂直、与长臂呈一定角度的短臂,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床板的左、右两根支撑横梁上。
所述转轴推杆的短臂与电动推杆连接,转轴推杆的两根长臂通过螺栓轴承分别与小腿板“U”型导槽接触,在小腿板“U”型导槽中运动,小腿板“U”型导槽在靠近大腿板方向的一端为封闭端,同时,所述小腿板“U”型导槽封闭端与小腿板之间有垫块,使小腿板“U”型导槽按一定角度固定在小腿板上;转轴推杆长臂上、下转动使小腿板上、下运动。
转轴推杆长臂向下转动时,小腿板向下旋转降落至与地面垂直,方便上下床;转轴推杆长臂向上转动时,小腿板向上抬起,当小腿板达到水平状态时,转轴推杆长臂的螺栓轴承恰好运动到小腿板“U”型导槽靠近大腿板方向的封闭端,此时,转轴推杆长臂继续向上转动,则由转轴推杆长臂、小腿板“U”型导槽、小腿板、大腿板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开始作用,将大腿板、小腿板按预定角度同时抬起。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复式侧挡板,其特征在于:复式侧挡板包括按一定距离平行固定在一起的内挡板和外挡板、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和外挡板置于床面上方,与床面垂直,优选地沿床板长度方向对称放置在床板的两侧,放置在床板左侧的复式侧挡板为左复式侧挡板,放置在床板右侧的复式侧挡板为右复式侧挡板;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在床内侧,外挡板在床外侧。
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比外挡板略短,用于在侧卧时支撑腋下躯干部分,复式侧挡板的外挡板用于在侧卧时支撑肩部和手臂,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用于放置手臂,手臂在其间可以上下自由活动。
通过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和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作用,复式侧挡板可以沿床板宽度方向平行于床面往复移动,使左、右两个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与躯干接触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向床板内侧方向弯曲,以更好地与躯干贴合;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靠近床头一侧与床板垂直的边上有内凹弧形,用于腋下躯体贴合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和外挡板在贴近床板的一侧连接起来,构成“U”型槽状结构;复式侧挡板包括复式侧挡板基板、复式侧挡板滑板,所述复式侧挡板基板和复式侧挡板滑板形状相同,复式侧挡板滑板套装在复式侧挡板基板内,重叠放置,复式侧挡板滑板可以相对于复式侧挡板基板沿槽道方向移动,以增长或缩短复式侧挡板的整体长度,用于不同身高的人调节使用。
进一步地,大腿板复式侧挡板与上述复式侧挡板的基板相同,呈“U”型槽状结构,左右平行放置在大腿板板面上方的两侧,大腿复式挡板的“U”型槽的方向与床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大腿复式挡板内测面板用于支持人体臀部及大腿侧,所述大腿复式挡板的“U”型槽用于放置手臂。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旋转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头枕板、左头枕板、右头枕板、头枕旋转组件;所述左头枕板和右头枕板分别在所述中间头枕板的左、右两侧与中间头枕板铰链,中间头枕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床板上方;当床身向左侧(或右侧)翻转一定角度时,在头枕旋转组件作用下,同侧的左头枕板(或右头枕板)向床身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或指定的角度。
所述头枕旋转组件包括头枕旋转支架、头枕旋转驱动机构。
所述头枕旋转支架包括旋转轴和与旋转轴轴线垂直并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左、右支撑驱动臂,左、右支撑驱动臂固定在旋转轴两侧,呈“W”形状,左、右支撑驱动臂分别与所述左、右头枕板对应;头枕旋转支架固定在床板的下方,位置与中间头枕板对应,头枕旋转支架的旋转轴方向与床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头枕旋转支架的左、右支撑驱动臂末端分别安装有减震辊轮;头枕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床板下方,优选地与头枕旋转支架的旋转轴连接。
头枕旋转支架的左、右支撑驱动臂分别与左、右头枕板作用,实现左、右头枕板相对于中间头枕板的旋转运动。
所述中间头枕板固定机构可以沿床体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使头枕适应不同高度人体的差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支撑床体旋转,采用4组轮组支撑并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结构简练,床身稳固、旋转角度大;采用复式侧挡板提供对身体的侧向支撑,侧向翻身时躯干不压迫下面的手臂,上面的手臂不压迫躯干;腿部也实现了内侧、外侧的支撑,翻身时互不压迫;左右复式侧挡板之间的宽度可以适当调整为身体宽度,减少翻身时躯干的侧向移动,从而减弱了因翻身对睡眠的影响;头枕可以随床板的旋转而同步反向旋转,使头枕表面在床旋转过程中始终对头部提供舒适支撑;五折床的床板结构,既方便上下床,又可将床变沙发。
综合上述特点,本发明实现的缓动翻身睡眠模式,最大限度减少翻身对睡眠的干扰,通过合理设置翻身频度、时间、速度,可以使人从潜意识中消除翻身的意念,将翻身行为逐步或完全地由翻身床通过程序控制辅助完成,给人的睡眠以全新体验。
附图说明
图1平卧状态轴侧示意图。
图2起身状态轴侧示意图。
图3侧卧状态轴侧示意图。
图4立式弧形导旋转轨轴侧示意图。
图5复式侧挡板轴侧示意图。
图6旋转头枕轴侧示意图。
其中: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弧形子导轨a2、弧形子导轨b3、导轨连接横梁4、轨道防脱出挡板5、导轨支架6、支架底座7、轮组a8、轮组b9、轮组c10、轮组d11、导轨驱动机构12、支撑轮13、下压轮14、侧顶轮15、床板16、床板固定梁17、固定板18、床板左支撑梁19、床板右支撑梁20、上体板21、上体板电动推杆22、转轴推杆23、调节推杆24、中间板25、大腿板26、小腿板27、小腿板电动推杆28、小腿板转轴推杆29、左小腿板“U”型导槽30、右小腿板“U”型导槽31、左“U”型导槽垫块32、右“U”型导槽垫块33、延长板34、延长板滚轮35、上体板驱动机构36、小腿板驱动机构37、复式侧挡板支架38、侧挡板电动滑台39、大腿侧挡板电动滑台40、复式侧挡板41、内挡板42、外挡板43、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44、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45、复式侧挡板基板46、复式侧挡板滑板47、臀部及大腿复式侧挡板48、旋转头枕51、中间头枕板52、中间头枕板固定机构53、左头枕板54、右头枕板55、头枕旋转组件56、头枕旋转支架57、头枕旋转驱动机构58、支撑驱动臂59、左右支撑驱动臂60、减震辊轮61、驱动轮62、小腿“U”型侧挡板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该实施例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在本发明宗旨和原则内,还有很多实现形式,这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公开的整体旋转翻身床实施例,包括: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导轨支架6、五段式床板16、旋转头枕51、上体复式侧挡板41、臀部及大腿复式侧挡板48、小腿挡板27等。
本实施例中,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包括相同的弧形子导轨a2和弧形子导轨b3,所述弧形子导轨a2和弧形子导轨b3其弧的几何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其弧的所在平面彼此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弧的开口方向相同;在弧形子导轨a2和弧形子导轨b3之间有三根相互平行的导轨连接横梁4,将两个弧形子导轨平行固定在一起;弧形子导轨a2和弧形子导轨b3的两端分别设有轨道防脱出挡板5-a、5-b、5-c、5-d。
本实施例中,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放置并限定在导轨支架6上,导轨支架6提供对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旋转支撑,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在导轨支架6上左右旋转,从而使固定其上的床板16左右翻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支架6包括固定在支架底座7上的轮组a8、轮组b9、轮组c10、轮组d11和导轨驱动机构12,所述4组轮组均包括支撑轮13、下压轮14、侧顶轮15,所述支撑轮13、下压轮14、侧顶轮15分别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弧形子导轨以滚动形式接触,所述支撑轮13和下压轮14分别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弧形子导轨的径向外则和径向内侧,用于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径向运动,所述侧顶轮15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弧形子导轨的轴向外则,用于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轴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轮组a8、轮组b9用于支撑和限定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弧形子导轨a2;轮组c10、轮组d11用于支撑和限定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弧形子导轨b3;轮组a8、轮组b9的侧顶轮15和轮组c10、轮组d11的侧顶轮15相向放置,联合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实现对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轴向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导轨驱动机构12固定在支架底座7上,优选地固定在导轨支架6的轮组a8和轮组b9之间,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轮62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弧形子导轨a2径向外沿挤压接触,通过滚动摩擦,驱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板16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固定在一起,床板16固定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两根床板固定梁17两端的固定板18上,床板16的长度方向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两个弧形子导轨的几何中心轴线平行,床面朝向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两个弧形子导轨的开口方向相同;床板16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中的高度位置确定方法,优选地以人体仰卧在床板16上,人体的纵向中心线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的子导轨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时床板16的位置为好,此时,驱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1旋转的力量较小,整个床体有恢复水平位置的趋势。
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板16包括床板左支撑梁19、床板右支撑梁20、上体板21、中间板25、大腿板26、小腿板27、延长板34、上体板驱动机构36、小腿板驱动机构37;上体板21与大腿板26分别与中间板25两侧铰链、大腿板26另一侧与小腿板27铰链,小腿板27另一侧与延长板34铰链;中间板25直接固定在床板左支撑梁19和床板右支撑梁20上;小腿板27与延长板34之间有限定机构,使延长板34与小腿板27的活动夹角范围限定在180度到90度之间。
本实施例中,床板16可折叠为座椅形式,方便上下床。
在上体板驱动机构36作用下,上体板21靠近床头一侧可以绕上体板21与中间板25的铰链轴向上旋转翻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体板21由上体板电动推杆22、转轴推杆23、调节推杆24和上体板21本体组成连杆机构,完成上体板21的升降运动。
在小腿板驱动机构37作用下,大腿板26与小腿板27铰链一侧可以绕大腿板26与中间板25的铰链轴向上旋转翻起,小腿板27与延长板34铰链一侧可以绕小腿板27与大腿板26的铰链轴向下旋转,延长板34可以绕与小腿板27的铰链轴向上旋转。
本实施例中,延长板34靠近床尾一端和与小腿板27铰链的一端分别在其两侧下方设置两组延长板滚轮35,用于小腿板27向下翻转接近地面时,延长板滚轮35沿地面滚动支撑;延长板34跟随小腿板27一同向下翻转,当延长板34靠近床尾一端接触地面时,小腿板27继续向下翻转,延长板34绕与小腿板27的铰链轴向上从动旋转,延长板34靠近床尾一端的两组滚轮接触地面并沿地面滚动;随着小腿板27向下翻转,小腿板27与延长板34铰链的一端接触地面时,小腿板27继续向下翻转,延长板34与小腿板27铰链的一端的两组滚轮接触地面并沿地面滚动,此时大腿板26在小腿板27的作用下绕大腿板26与中间板25的铰链轴向上旋转,小腿板27翻转至与地面垂直时停止旋转。
本实施例中,小腿板27向下翻转,上体板21向上翻转,由床变椅,实现翻身床的上下床功能;延长板34用于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体长的人可以将延长板34放平;体短的人可以将延长板34收起,即将延长板34与小腿板27保持垂直。
本实施例中,小腿板27由小腿板电动推杆28、小腿板转轴推杆、分别固定在小腿板27两侧床体上的左、右小腿板“U”型导槽31、大腿板26共同组成连杆机构;小腿板转轴推杆29有转轴,转轴两端有与转轴轴线垂直并对称设置的两根长臂,转轴中部有与转轴轴线垂直、与长臂呈一定角度的短臂,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床板16的左、右两根支撑横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腿板转轴推杆29的短臂与小腿板电动推杆28连接,小腿板转轴推杆29的左、右两根长臂通过螺栓轴承分别与小腿板左、右“U”型导槽接触,在小腿板左、右“U”型导槽中运动,小腿板左、右“U”型导槽在靠近大腿板26方向的一端为封闭端,同时,所述小腿板左、右“U”型导槽封闭端与小腿板27之间各有一个左、右“U”型导槽垫块33,使小腿板左、右“U”型导槽按一定角度固定在小腿板27上;小腿板转轴推杆29左、右长臂上、下转动使小腿板27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小腿板转轴推杆29长臂向下转动时,小腿板27向下旋转降落至与地面垂直,方便上下床;小腿板转轴推杆29长臂向上转动时,小腿板27向上抬起,当小腿板27达到水平状态时,小腿板转轴推杆29长臂的螺栓轴承恰好运动到小腿板左、右“U”型导槽靠近大腿板26方向的封闭端,此时,小腿板转轴推杆29长臂继续向上转动,则由小腿板转轴推杆29长臂、小腿板“U”型导槽、小腿板27、大腿板26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开始作用,将大腿板26、小腿板27按预定角度同时抬起。
本实施例中,复式侧挡板41包括按一定距离平行固定在一起的内挡板42和外挡板43、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44、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45;复式侧挡板41的内挡板42和外挡板43置于床面上方,与床面垂直,优选地沿床板16长度方向对称放置在床板16的两侧,放置在床板16左侧的复式侧挡板为左复式侧挡板,放置在床板16右侧的复式侧挡板为右复式侧挡板;复式侧挡板41的内挡板42在床内侧,外挡板43在床外侧。
本实施例中,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42比外挡板43略短,外挡板43比内挡板42在床头方向长出200mm左右,用于在侧卧时支撑肩部和手臂,内挡板42用于在侧卧时支撑腋下躯干部分,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42与外挡板43之间用于放置手臂,手臂在其间可以上下自由活动;通过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44和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45作用,复式侧挡板41可以沿床板16宽度方向平行于床面往复移动,使左、右两个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42与躯干接触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42向床板16内侧方向弯曲,以更好地与躯干贴合;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42靠近床头一侧与床板16垂直的边上有内凹弧形,用于腋下躯体贴合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42和外挡板43在贴近床板16的一侧连接起来,构成槽状的“U”型复式侧挡板;“U”型复式侧挡板包括复式侧挡板基板46、复式侧挡板滑板47,所述复式侧挡板基板46和复式侧挡板滑板47形状相同,复式侧挡板滑板47的“U”形槽宽度略小于复式侧挡板基板46的槽宽度,复式侧挡板滑板47套装在复式侧挡板基板46内,二者重叠放置,复式侧挡板滑板47可以相对于复式侧挡板基板46沿槽道方向移动,以增长或缩短复式侧挡板的整体长度,用于不同身高的人调节使用。
本实施例中,左、右大腿板复式侧挡板48、49呈“U”型槽状结构,左、右平行放置在大腿板26板面上方的两侧,左、右大腿复式侧挡板48、49的“U”型槽的方向与床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左、右大腿复式侧挡板48、49的内测面板用于支持人体臀部及大腿侧,所述左、右大腿复式侧挡板48、49的“U”型槽用于放置手臂;小腿“U”型侧挡板63和延长板34用于支撑人体小腿部分。
本实施例中,“U”型复式侧挡板41通过固定在上体板21板平面下方的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的复式侧挡板支架38固定在复式侧挡板电动滑台39上;左、右大腿复式侧挡板48、49通过固定在大腿板26板面下方的侧挡板驱动机构的复式侧挡板支架38固定在大腿侧挡板电动滑台40上。
本实施例中,侧挡板驱动机构分别固定在上体板21板面下方和大腿板26板面下方,用于复式侧挡板的驱动和大腿复式侧挡板的驱动;侧挡板驱动机构包括复式侧挡板支架、侧挡板电动滑台。
本实施例中,整体旋转翻身床的旋转头枕51,包括中间头枕板52、左头枕板54、右头枕板55、头枕旋转组件56;所述左头枕板54和右头枕板55分别在所述中间头枕板52的左右两侧与中间头枕板52铰链,中间头枕板52通过固定机构53固定在床板16上方;当床身向左侧(或右侧)翻转一定角度时,在头枕旋转组件56作用下,同侧的左头枕板54(或右头枕板55)向床身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或指定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枕旋转组件56包括头枕旋转支架57、头枕旋转驱动机构58。
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枕旋转支架57包括旋转轴59和与旋转轴59轴线垂直并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左、右支撑驱动臂60,左、右支撑驱动臂60固定在旋转轴59两侧,呈“W”形状,左、右支撑驱动臂60分别与所述左、右头枕板54、55对应;头枕旋转支架57固定在床板16的下方,位置与中间头枕板52对应,头枕旋转支架57的旋转轴方向与床板16的长度方向平行;头枕旋转支架57的左、右支撑驱动臂60末端分别安装有减震辊轮61;头枕旋转驱动机构58固定在床板16下方,优选地与头枕旋转支架57的旋转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头枕旋转支架57的左、右支撑驱动臂60分别与左、右头枕板55作用,实现左、右头枕板55相对于中间头枕板52的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头枕板52固定机构53可以沿床体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使头枕适应不同高度人体的差异。
Claims (9)
1.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包括床架,床板,侧挡板,头枕,其特征在于:
床架包括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导轨支架,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包括两个相同的弧形子导轨1和弧形子导轨2,所述弧形子导轨1和弧形子导轨2其弧的几何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其弧的所在平面彼此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弧的开口方向相同;在弧形子导轨1和弧形子导轨2之间有两个以上导轨连接横梁,将两个弧形子导轨平行固定在一起;弧形子导轨1和弧形子导轨2的两端分别设有轨道防脱出部件;
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放置并限定在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提供对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旋转支撑,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在导轨支架上左右旋转,从而使固定其上的床板左右翻转;
所述床板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固定在一起,床板优选地固定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根导轨连接横梁两端的固定组件上,床板的长度方向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个弧形子导轨的几何中心轴线平行,床面朝向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两个弧形子导轨的开口方向相同;床板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中的高度位置确定方法,优选地以人体仰卧在床板上,人体的纵向中心线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子导轨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时床板的位置为好,此时,驱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旋转的力量较小,整个床体有恢复水平位置的趋势;
床板可折叠为座椅形式,方便上下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架包括固定在支架底座上的轮组1、轮组2、轮组3、轮组4和驱动机构,所述4组轮组均包括支撑轮、下压轮、侧顶轮,所述支撑轮、下压轮、侧顶轮分别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以滚动形式接触,所述支撑轮和下压轮分别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的径向外则和径向内侧,用于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径向运动,所述侧顶轮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的轴向外则,用于限定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轴向运动;
所述轮组1、轮组2用于支撑和限定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1;轮组3、轮组4用于支撑和限定所述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2;轮组1、轮组2的侧顶轮和轮组3、轮组4的侧顶轮相向放置,联合作用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实现对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轴向限定;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支架底座上,优选地固定在导轨支架的轮组1和轮组2之间,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轮与立式弧形旋转导轨的弧形子导轨1径向外沿挤压接触,通过滚动摩擦,驱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床板左支撑梁、床板右支撑梁、上体板、中间板、大腿板、小腿板、延长板、上体板驱动机构、小腿板驱动机构;上体板与大腿板分别与中间板两侧铰链、大腿板另一侧与小腿板铰链,小腿板另一侧与延长板铰链;中间板直接固定在床板左支撑梁和床板右支撑梁上;小腿板与延长板之间有限定机构,使延长板与小腿板的活动夹角范围限定在180度到90度之间;
在上体板驱动机构作用下,上体板靠近床头一侧可以绕上体板与中间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翻起;
在小腿板板驱动机构作用下,大腿板与小腿板铰链一侧可以绕大腿板与中间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翻起,小腿板与延长板铰链一侧可以绕小腿板与大腿板的铰链轴向下旋转,延长板可以绕与小腿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
延长板靠近床尾一端和与小腿板铰链的一端分别在其两侧下方设置有滚轮,用于小腿板向下翻转接近地面时,延长板的滚轮沿地面滚动支撑;
延长板跟随小腿板一同向下翻转,当延长板靠近床尾一端接触地面时,小腿板继续向下翻转,延长板绕与小腿板的铰链轴向上被动旋转(可在说明书中描述),延长板靠近床尾一端的两组滚轮接触地面并沿地面滚动;随着小腿板向下翻转,小腿板与延长板铰链的一端接触地面时,小腿板继续向下翻转,延长板与小腿板铰链的一端的两组滚轮接触地面并沿地面滚动,此时大腿板在小腿板的作用下绕大腿板与中间板的铰链轴向上旋转,小腿板翻转至于地面垂直时停止旋转;
延长板用于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体长的人可以将延长板放平;体短的人可以将延长板收起,即将延长板与小腿板保持垂直
小腿板向下翻转,上体板向上翻转,由床变椅,实现翻身床的上下床功能;
将按摩椅的底座固定在立式弧形旋转导轨上,即实现侧旋式按摩椅。
4.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复式侧挡板,其特征在于:复式侧挡板包括按一定距离平行固定在一起的内挡板和外挡板、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和外挡板置于床面上方,与床面垂直,优选地沿床板长度方向对称放置在床板的两侧,放置在床板左侧的复式侧挡板为左复式侧挡板,放置在床板右侧的复式侧挡板为右复式侧挡板;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在床内侧,外挡板在床外侧;
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比外挡板略短,用于在侧卧时支撑腋下躯干部分,复式侧挡板的外挡板用于在侧卧时支撑肩部和手臂,内挡板与外挡板之间用于放置手臂,手臂在其间可以上下自由活动;
通过复式侧挡板链接机构和复式侧挡板驱动机构作用,复式侧挡板可以沿床板宽度方向平行于床面往复移动,使左、右两个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与躯干接触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复式侧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向床板内侧方向弯曲,以更好地与躯干贴合;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靠近床头一侧与床板垂直的边上有内凹弧形,用于腋下躯体贴合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复式侧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式侧挡板的内挡板和外挡板在贴近床板的一侧连接起来,构成槽状的“U”型复式侧挡板;“U”型复式侧挡板有两种形式:复式侧挡板基板、复式侧挡板滑板,所述复式侧挡板基板和复式侧挡板滑板形状相同,复式侧挡板滑板的“U”形槽宽度略小于复式侧挡板基板的槽宽度,复式侧挡板滑板套装在复式侧挡板基板内,重叠放置,复式侧挡板滑板可以相对于复式侧挡板基板沿槽道方向移动,以增长或缩短复式侧挡板的整体长度,用于不同身高的人调节使用。
7.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旋转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头枕板、左头枕板、右头枕板、头枕旋转组件;所述左头枕板和右头枕板分别在所述中间头枕板的左右两侧与中间头枕板铰链,中间头枕板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床板上方;当床身向左侧(或右侧)翻转一定角度时,在头枕旋转组件作用下,同侧的左头枕板(或右头枕板)向床身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或指定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旋转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旋转组件包括头枕旋转支架、头枕旋转驱动机构;
所述头枕旋转支架包括旋转轴和与旋转轴轴线垂直并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左、右支撑臂,左、右支撑臂固定在旋转轴两侧,左、右支撑臂分别与所述左、右头枕板对应;头枕旋转支架固定在床板的下方,位置与中间头枕板对应,头枕旋转支架的旋转轴方向与床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头枕旋转支架的左、右支撑臂末端分别安装有减震辊轮;头枕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在床板下方,优选地与头枕旋转支架的旋转轴连接;
头枕旋转支架的左、右支撑臂分别与左、右头枕板作用,实现左、右头枕板相对于中间头枕板的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的旋转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头枕板固定机构可以沿床体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使头枕适应不同高度人体的差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8981.4A CN105726237B (zh) | 2016-01-28 | 2016-01-28 |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8981.4A CN105726237B (zh) | 2016-01-28 | 2016-01-28 |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6237A true CN105726237A (zh) | 2016-07-06 |
CN105726237B CN105726237B (zh) | 2018-03-27 |
Family
ID=5624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58981.4A Active CN105726237B (zh) | 2016-01-28 | 2016-01-28 |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2623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3563A (zh) * | 2016-09-21 | 2017-01-04 |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 民用飞机a320雷达罩的维修工装及维修工艺 |
CN106419254A (zh) * | 2016-10-18 | 2017-02-22 | 张慧馨 | 养生卧具 |
CN107693246A (zh) * | 2017-11-03 | 2018-02-16 | 李秀荣 | 一种病床 |
CN107789135A (zh) * | 2017-10-26 | 2018-03-13 | 李秀荣 | 一种骨科医用病床 |
CN107802433A (zh) * | 2017-11-03 | 2018-03-16 | 李秀荣 | 一种医用病床 |
CN108635168A (zh) * | 2018-05-30 | 2018-10-12 |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护理科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22323A1 (en) * | 1995-12-18 | 1997-06-26 | Alliance Investments Limited | A therapeutic device |
IE990459A1 (en) * | 1998-06-03 | 2001-03-21 | Alliance Invest Ltd | A therapeutic bed |
DE19946001A1 (de) * | 1999-09-26 | 2001-03-29 | Hans Spethmann | Wandelbare Möbeleinheit mit kontinuierlicher Verstellung |
JP2001258956A (ja) * | 2000-03-21 | 2001-09-25 | Yukio Oyama | 万能介護ベッド |
US20020138905A1 (en) * | 2001-03-29 | 2002-10-03 | Kci Licensing, Inc. | Prone positioning therapeutic bed |
CN1401304A (zh) * | 2001-08-15 | 2003-03-12 | 吴全 | 翻身护理床 |
CN202982454U (zh) * | 2012-12-27 | 2013-06-12 | 郭良伟 | 一种医用床 |
CN105167936A (zh) * | 2015-07-29 | 2015-12-23 | 胡炳坤 | 一种床体能整体翻转或摇摆的翻身床 |
-
2016
- 2016-01-28 CN CN201610058981.4A patent/CN1057262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22323A1 (en) * | 1995-12-18 | 1997-06-26 | Alliance Investments Limited | A therapeutic device |
IE990459A1 (en) * | 1998-06-03 | 2001-03-21 | Alliance Invest Ltd | A therapeutic bed |
DE19946001A1 (de) * | 1999-09-26 | 2001-03-29 | Hans Spethmann | Wandelbare Möbeleinheit mit kontinuierlicher Verstellung |
JP2001258956A (ja) * | 2000-03-21 | 2001-09-25 | Yukio Oyama | 万能介護ベッド |
US20020138905A1 (en) * | 2001-03-29 | 2002-10-03 | Kci Licensing, Inc. | Prone positioning therapeutic bed |
CN1401304A (zh) * | 2001-08-15 | 2003-03-12 | 吴全 | 翻身护理床 |
CN202982454U (zh) * | 2012-12-27 | 2013-06-12 | 郭良伟 | 一种医用床 |
CN105167936A (zh) * | 2015-07-29 | 2015-12-23 | 胡炳坤 | 一种床体能整体翻转或摇摆的翻身床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3563A (zh) * | 2016-09-21 | 2017-01-04 |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 民用飞机a320雷达罩的维修工装及维修工艺 |
CN106273563B (zh) * | 2016-09-21 | 2019-12-31 |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 民用飞机a320雷达罩的维修工装及维修工艺 |
CN106419254A (zh) * | 2016-10-18 | 2017-02-22 | 张慧馨 | 养生卧具 |
CN107789135A (zh) * | 2017-10-26 | 2018-03-13 | 李秀荣 | 一种骨科医用病床 |
CN107789135B (zh) * | 2017-10-26 | 2020-02-04 |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 一种骨科医用病床 |
CN107693246A (zh) * | 2017-11-03 | 2018-02-16 | 李秀荣 | 一种病床 |
CN107802433A (zh) * | 2017-11-03 | 2018-03-16 | 李秀荣 | 一种医用病床 |
CN107693246B (zh) * | 2017-11-03 | 2019-11-26 | 路万虹 | 一种病床 |
CN107802433B (zh) * | 2017-11-03 | 2019-12-20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一种医用病床 |
CN108635168A (zh) * | 2018-05-30 | 2018-10-12 |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护理科仰卧位向侧卧位及支撑面调节训练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6237B (zh) | 2018-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26237A (zh) | 一种整体旋转翻身床 | |
CN102824254B (zh) | 一种辅助护理移乘装置 | |
JP4204626B2 (ja) | 治療用ベッド | |
JP5878098B2 (ja) | 摂食・嚥下訓練用車椅子 | |
CN202802005U (zh) | 一种辅助护理移乘装置 | |
CN112190412B (zh) | 一种老年患者麻醉用翻身辅助装置 | |
CN104644374A (zh) | 折叠式全身按摩设备 | |
CN104287939A (zh) | 一种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 |
CN108814847A (zh) | 一种便利型护理床 | |
KR20160149679A (ko) | 상하지 재활운동 기능을 갖는 전동 휠체어 | |
WO2007055051A1 (ja) | 介護用ベッド | |
CN207590930U (zh) | 一种适合于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床 | |
CN110801356A (zh) | 一种具有腿部支撑的多功能病床 | |
CN203861465U (zh) | 一种由护理人员帮助站立的减震助残轮椅 | |
CN202724149U (zh) | 一种轮椅 | |
CN106377380B (zh) | 一种妇科检查床 | |
KR20110131818A (ko) | 접이식 침대 | |
CN201987781U (zh) | 一种助人自然坐姿护理床 | |
KR101332926B1 (ko) | 슬라이드식 안마의자 | |
CN102125490B (zh) | 一种助人自然坐姿护理床 | |
CN106512320B (zh) | 神经康复治疗椅 | |
CN211068923U (zh) | 一种中风偏瘫康复器 | |
CN210842309U (zh) | 一种办公用颈腰保健椅 | |
CN106420249B (zh) | 一种医用女性检查床 | |
CN219680981U (zh) | 一种具有下肢康复功能的病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