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0384A - 导线端子套 - Google Patents

导线端子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0384A
CN105720384A CN201610232169.9A CN201610232169A CN105720384A CN 105720384 A CN105720384 A CN 105720384A CN 201610232169 A CN201610232169 A CN 201610232169A CN 105720384 A CN105720384 A CN 105720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ire end
conductor wire
end sub
ga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21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0384B (zh
Inventor
马杰
马廉
董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321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0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0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0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0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0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2End caps, i.e. of insulating or conductive material for covering or maintaining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entering the cap from the same e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线端子安全防护工具,公开了一种导线端子套,该导线端子套包括中空的壳体(10),该壳体(10)由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导电层(20),且所述壳体(10)上分别开设有导线端子插入口(13)和测量口(14),该测量口(14)的内壁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导电层(20)相连。由于本发明的导线端子套的外壁由绝缘材料构成,从而对导线端子的测量操作在绝缘环境下进行,能够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等事故,并且由于测量用的表笔不与导线端子直接接触,不会直接损坏导线端子的芯线,因此,本发明中的导线端子套还能够保障导线测量中的导线设备的安全。

Description

导线端子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线端子安全防护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对导线端子进行绝缘或者能够安全地对导线端子进行测量的导线端子套。
背景技术
电路出现故障而需要维修或者对导线线路进行调试时,需要把导线端子从线路中解离并进行绝缘,之后再进行调试或者测量。
传统的绝缘方法主要是采用电气绝缘胶带缠绕包裹住单线束或者多线束的导线端子。但这种方法具有很多问题:首先,导线一般包括多股芯线,当多股芯线的头部位置错乱或者具有金属毛刺时,电气绝缘胶带在高温干燥环境下可能会干裂松脱,从而很容易造成线路短路或者人体触电;其次,当导线处于油污环境时,电气绝缘胶带的粘胶层很容易变质,从而粘在导线端子的金属裸露部分,容易导致导线端子阻抗增大、线路断路;并且,绝缘胶带不能重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对导线线路进行测量时,将万用表表笔接触在导线端头上,之后用电器绝缘胶带缠绕,此时,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问题,而且万用表表笔的锯齿很容易损坏导线内部的金属芯线,造成恢复电路后,产生线路导通不良或者短路等问题。
因此,需要解决传统的绝缘操作所带来的设备和人身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端子套,该导线端子套能够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等事故,并且能够保障导线测量中的导线设备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线端子套,其中,该导线端子套包括中空的壳体,该壳体由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导电层,且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导线端子插入口和测量口,该测量口的内壁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导电层相连。
优选地,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能够使所述导线端子套固定在所述导线端子上的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插入孔,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第一插入孔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固定杆的末端能够挤压导线端子以将所述导线端子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头和杆体,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杆体上,所述杆体穿过所述第一插入孔延伸,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头和所述壳体的外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防脱块,该防脱块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固定杆的延伸到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杆体的部分配合连接,且所述防脱块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插入孔的孔径尺寸。
优选地,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限位杆,所述固定杆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且相邻地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限位杆能够插入所述凹槽中或与所述凹槽相分离,当所述限位杆插入在所述凹槽中时,所述固定杆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凹槽相分离时,所述固定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入孔连通的滑道,所述限位杆设置在该滑道中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孔的轴线与所述滑道的轴线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包括连接部和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的延伸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相邻地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插入孔和滑孔,该滑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均与所述滑道连通,所述锁止件的所述连接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插入孔插入至所述滑道内并在所述滑道内与所述限位杆配合,所述连接部能够沿所述滑道运动,所述延伸部能够相应地在所述第二插入孔和所述滑孔之间滑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插入孔的端部抵接有限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滑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螺钉,该螺钉包括螺头和光杆,所述限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光杆上,且所述限位弹簧抵接在所述限位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插入孔的端部和所述螺头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导线端子通过导线端子插入口插入壳体内部,并将导线端子的金属芯线与导电层接触,其次,将测量用的表笔通过测量口插入壳体内部至接触导电层,此时,表笔能够以具有导电性能的导电层作为媒介对导线进行测量。由于本发明的导线端子套的外壁由绝缘材料构成,从而对导线端子的测量操作在绝缘环境下进行,能够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等事故,并且由于测量用的表笔不与导线端子直接接触,不会直接损坏导线端子的芯线,因此,本发明中的导线端子套还能够保障导线测量中的导线设备的安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导线端子套装配后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导线端子套的剖视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壳体的剖视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导线端子套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3导线端子插入口14测量口
15第一插入孔16第二插入孔17滑道18滑孔
20导电层21倒刺30固定杆
31固定头32杆体33凹槽
34凸起40复位弹簧50防脱块
51配合孔52凸牙60限位杆
61插杆62限位头70锁止件
71延伸部72连接部73帽体
80限位弹簧90螺钉91螺头92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将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导线端子套。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导线端子套包括中空的壳体10,该壳体10由如塑料等具有一定硬度的绝缘材料构成,另外,壳体10的形状为大致圆柱形,但也可以是长方体、椎体等任意的形状,本发明对壳体10的形状不做特殊限制。壳体10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导电层20,当然也可以在壳体10的整个内壁上设置导电层20,导电层20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还可以形成有如图2所示的多个倒刺21,以防止壳体10与导电层20相互滑动。另外,导电层20的材料可以采用公知的导电材料即可,例如,金、银、铜等金属,或者银铜、镉铜、铬铜等合金等,本发明中采用铜作为导电层20的材料。另外,壳体10上分别开设有导线端子插入口13和测量口14,该测量口14的内壁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导电层20相连。导线端子插入口13用于插入导线端子,测量口14用于插入如万用表表笔等测量工具,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将导线端子插入口13的大小设置成相对较大,测量口14的大小设置成相对较小。
在此,参照图2,将说明本发明的导线端子套的使用方法。当需要对导线线路进行测量时,首先、将导线端子通过导线端子插入口13插入壳体10内部,并使导线端子的金属芯线与导电层20接触,其次、将测量工具通过测量口14插入壳体内部至接触导电层20,此时,万用表的表笔能够以具有导电性能的导电层20作为媒介对导线进行测量。由于本发明的导线端子套的外壁由绝缘材料构成,从而对导线端子的测量操作在绝缘环境下进行,能够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等事故,并且由于测量用的表笔不与导线端子直接接触,不会直接损坏导线端子的芯线,因此,本发明中的导线端子套还能够保障导线测量中的导线设备的安全。
进一步地,为了在导线线路的测量过程中使导线端子不移动而使导线端子的芯线与导电层20保持良好的接触,导线端子套还包括能够使导线端子套固定在导线端子上的固定装置。这种固定装置可以是设置在导电层20内壁上的两个夹子以夹住导线端子,本发明不限定固定装置的具体形式,以下给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固定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4,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30,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插入孔15,上述固定杆30通过第一插入孔15延伸到壳体10的内部,固定杆30能够相对于壳体10运动且能够相对于壳体10固定,固定杆30的末端能够挤压导线端子以将导线端子固定在壳体10内。也就是说,固定杆30从第一插入孔15插入壳体10的内部之后,相对于本发明的圆柱形的壳体10的径向方向运动,直至固定杆30的末端挤压导线端子。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固定杆30应当设计成:当固定杆30的末端挤压导线端子时,固定杆30的一部分突出于壳体10的外部,由此限制固定杆30不掉入壳体10的内部。另外,固定杆30将导线端子固定在壳体10内的功能可以采用皮套等工具来实现,具体地,采用皮套套住固定杆30的端面和壳体10的外表面,但是本发明不限定将固定杆30相对于壳体10固定的结构,在下面将会说明本发明提供优选方式。
见图4,本发明的固定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0,固定杆3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头31和杆体32,其中,固定头31的尺寸大小大于第一插入孔15的尺寸大小。复位弹簧40套设在杆体32上,复位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头31和壳体10的外壁接触。杆体32穿过第一插入孔15延伸至杆体32的末端挤压导线端子。通过上述复位弹簧40的弹性力,能够使固定杆30更好地挤压导线端子,以使导线端子与导电层20接触良好。
另外,见图4,作为防止固定杆30脱离至壳体10的外部的结构,导线端子套还可以包括防脱块50,该防脱块50在壳体10的内部与固定杆30的延伸到壳体内部的杆体32的部分配合连接,且防脱块50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一插入孔15的孔径尺寸。具体地,本发明的防脱块50为立方体形状,防脱块50的第一端面上形成有槽,该槽的侧壁上均形成有配合孔51,同时,在杆体32上形成有凸起34,通过该凸起34和配合孔51之间配合连接,防脱块50安装于杆体32上,其中,凸起34和配合孔5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在本发明中,设计有四个凸起34和四个配合孔51。另外,防脱块50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为与上述第一端面相对的面,用于挤压导线端子)上形成有多个凸牙52,也就是说,防脱块50的第二端面凹凸不平,由于防脱块导线端子一般为多股芯线,因此上述具有凸牙52的第二端面与导线端子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能够更好地挤压固定导线端子。另外,防脱块50的材料优选为橡胶材料,由此避免挤压时损伤导线端子。
另外,对于使固定杆30相对于壳体10固定的这一功能,上面举例说明采用皮套来实现这一功能。但是,本发明提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即,导线端子套还可以包括能够相对于壳体10运动的限位杆60,固定杆30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且相邻地设置有多个凹槽33,限位杆60能够插入凹槽33中或与凹槽33相分离。在此,基于该优选结构,将说明固定杆30相对于壳体10固定的操作过程:将固定杆30从第一插入孔15插入直至设置在固定杆30上的防脱块50接触导线端子之后,在挤压导线端子的状态下,将限位杆60沿滑道17滑动直至插入于设置在固定杆30上的凹槽33中。当然,需要解除对固定杆30的固定时,只需从凹槽33中拔出限位杆60即可。也就是说,当限位杆60插入在凹槽33中时,固定杆30相对于壳体10固定,当限位杆60与凹槽33相分离时,固定杆30能够相对于壳体10运动。
更优选地,见图2,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插入孔15连通的滑道17,限位杆60设置在该滑道17中并能够相对于壳体10滑动,其中,第一插入孔15的轴线与滑道17的轴线相互垂直,基于此,固定杆30的移动方向与限位杆60的滑动方向也会相互垂直。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滑道17设置在壳体10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也就是说,滑道17形成为孔状,滑道17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入孔15连通,滑道17的第二端与壳体10的外部连通,并且限位杆60为光杆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滑道17可以是形成在壳体10的外周面上的槽,该槽从滑道17的第一端观察的横截面为T形,同时限位杆60可以形成为横截面为T形的杆。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控制限位杆60插入固定杆30的凹槽33或者从凹槽33中拔出的结构。即,如图4所示,导线端子套还包括锁止件70,锁止件70包括连接部72和延伸到壳体10外部的延伸部71,又如图3所示,壳体10上还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相邻地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插入孔16和滑孔18,该滑孔18和第二插入孔16均与滑道17连通,锁止件70的连接部72能够通过第二插入孔16插入至滑道17内并在滑道17内与限位杆60配合,连接部72能够沿滑道运动,延伸部71能够相应地在第二插入孔16和滑孔18之间滑动。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第一种优选的锁止件70的结构如下,锁止件70的延伸部71为薄板状,连接部72为管状件,该连接部7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滑道17的轴线平行或者共轴,薄板状的延伸部71的一端沿连接部72的长度方向连接在连接部72的外壁上,并且延伸部71的另一端还连接有帽体73,帽体73的尺寸大小大于第二插入孔16和滑孔18的尺寸大小,也就是说,帽体73位于壳体10的外部,用于操作人员握拿。
针对上述优选的锁止件70的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限位杆60,如图4所示,限位杆60包括插杆61和限位头62,插杆61又包括用于插入凹槽33的压舌板部和杆部,杆部沿限位杆60的长度方向位于压舌板部和限位头62之间。所述插杆61穿过连接部72的中心孔,而限位头62不能穿过连接部72的中心孔。另外,插杆61的杆部上可以形成有外螺纹,连接部72的中心孔的内壁上可以形成有内螺纹,从而插杆61与连接部72可以螺纹连接。
以下,基于上述限位杆60和锁止件70的第一种优选结构,将说明限位杆60和锁止件70之间的装配操作以及使用过程。首先、将锁止件70的连接部72从第二插入孔16插入至滑道17中,其次、从滑道17的第二端插入限位杆60,接着限位杆60的杆部与连接部72螺纹连接直至限位杆60的限位头62抵接在连接部72上。基于上述装配后的结构,通过沿滑道17的延伸方向移动锁止件70的帽体73时,锁止件70的延伸部71插入滑孔18中,限位杆60也随着锁止件70的运动在滑道17内朝向插入与第一插入孔15中的固定杆30滑动,当限位杆60的压舌板部插入与固定杆30的凹槽33中时,由此完成对固定杆30进行固定的操作。当然,需要解除对固定杆30的固定时,将锁止件70的帽体73朝向滑道17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则限位杆60的压舌板部会从固定杆30的凹槽33中拔出。
本发明的又提供第二种限位杆60和锁止件70的优选实施方式,即,限位杆60的插杆61的杆部的外表面为光滑面,且锁止件70的连接部72的中心孔的内壁也是光滑面,并且限位头62和插杆61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槽,至于限位杆60和锁止件70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此外,限位杆60的远离第一插入孔15的端部抵接有限位弹簧80,根据限位弹簧80的弹性恢复力,限位杆60能够更稳定地插入于固定杆30的凹槽33中,以提高限位杆60和固定杆3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另外,滑道17的第二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螺钉90,该螺钉90包括螺头91和光杆92,光杆92能够插入限位杆60上的插槽中,限位弹簧80套设在光杆92上,且限位弹簧80抵接在限位杆60的远离第一插入孔15的端部和螺头91之间。另外,螺钉90的螺头91的端面上形成有旋拧凹槽,该旋拧凹槽优选为一字凹槽,该旋拧凹槽用于插入一字扳手等工具来旋拧螺钉90。长期使用限位杆60时,限位杆60的压舌板部可能会受磨损,通过采用工具来旋拧螺钉90,以补偿限位杆60磨损的长度,提高整体导线端子套的寿命。
以下,基于上述限位杆60和锁止件70的第二种优选结构,将说明限位杆60和锁止件70之间的装配操作以及使用过程。首先、将锁止件70的连接部72从第二插入孔16插入至滑道17中,其次、从滑道17的第二端插入限位杆60,接着限位杆60的插杆61穿过连接部72的中心孔直至限位杆60的限位头62抵接在连接部72上,之后从滑道17的第二端插入限位弹簧80,并再螺旋旋入螺钉90,此时,限位弹簧80抵接在螺钉90的螺头91和限位杆60的限位头62之间。基于上述装配后的结构,通过沿滑道17的延伸方向移动锁止件70的帽体73时,锁止件70的延伸部71插入滑孔18中,限位杆60也随着锁止件70的运动在滑道17内朝向插入与第一插入孔15中的固定杆30滑动,当限位杆60的压舌板部插入与固定杆30的凹槽33中时,由此完成对固定杆30进行固定的操作。另外,当没有挤压好导线端子而需要解除对固定杆30的固定以调节固定杆30的插入深度时,将锁止件70的帽体73朝向滑道17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则限位杆60的压舌板部会从固定杆30的凹槽33中拔出,调节固定杆30的插入深度之后,顺着限位弹簧80的弹性恢复力松开锁止件70的帽体73时,限位杆60将会重新插入固定杆30的凹槽33中,锁止件70的延伸部71也会移动至滑孔18中。
另外,在测量口14处可以设置防尘胶塞等,在不进行测量操作时,能够防止内部污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该导线端子套包括中空的壳体(10),该壳体(10)由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导电层(20),且所述壳体(10)上分别开设有导线端子插入口(13)和测量口(14),该测量口(14)的内壁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导电层(2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能够使所述导线端子套固定在所述导线端子上的固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30),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插入孔(15),所述固定杆(30)通过所述第一插入孔(15)延伸到所述壳体(10)的内部,所述固定杆(30)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运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固定,所述固定杆(30)的末端能够挤压导线端子以将所述导线端子固定在所述壳体(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0),所述固定杆(3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头(31)和杆体(32),所述复位弹簧(40)套设在所述杆体(32)上,所述杆体(32)穿过所述第一插入孔(15)延伸,所述复位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头(31)和所述壳体(10)的外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防脱块(50),该防脱块(50)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与所述固定杆(30)的延伸到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杆体(32)的部分配合连接,且所述防脱块(50)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插入孔(15)的孔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运动的限位杆(60),所述固定杆(30)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且相邻地设置有多个凹槽(33),所述限位杆(60)能够插入所述凹槽(33)中或与所述凹槽(33)相分离,
当所述限位杆(60)插入在所述凹槽(33)中时,所述固定杆(30)相对于所述壳体(10)固定,当所述限位杆(60)与所述凹槽(33)相分离时,所述固定杆(30)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入孔(15)连通的滑道(17),所述限位杆(60)设置在该滑道(17)中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孔(15)的轴线与所述滑道(17)的轴线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端子套还包括锁止件(70),所述锁止件(70)包括连接部(72)和延伸到所述壳体(10)外部的延伸部(71),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相邻地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插入孔(16)和滑孔(18),该滑孔(18)和所述第二插入孔(16)均与所述滑道(17)连通,所述锁止件(70)的所述连接部(72)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插入孔(16)插入至所述滑道(17)内并在所述滑道(17)内与所述限位杆(60)配合,所述连接部(72)能够沿所述滑道运动,所述延伸部(71)能够相应地在所述第二插入孔(16)和所述滑孔(18)之间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0)的远离所述第一插入孔(15)的端部抵接有限位弹簧(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线端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7)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螺钉(90),该螺钉(90)包括螺头(91)和光杆(92),所述限位弹簧(80)套设在所述光杆(92)上,且所述限位弹簧(80)抵接在所述限位杆(60)的远离所述第一插入孔(15)的端部和所述螺头(91)之间。
CN201610232169.9A 2016-04-14 2016-04-14 导线端子套 Active CN105720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2169.9A CN105720384B (zh) 2016-04-14 2016-04-14 导线端子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32169.9A CN105720384B (zh) 2016-04-14 2016-04-14 导线端子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0384A true CN105720384A (zh) 2016-06-29
CN105720384B CN105720384B (zh) 2018-12-25

Family

ID=56160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2169.9A Active CN105720384B (zh) 2016-04-14 2016-04-14 导线端子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03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0162A (zh) * 2019-04-1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984A (zh) * 1998-03-04 1999-09-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线束接头的支承结构
JP2000135296A (ja) * 1998-10-30 2000-05-16 D D K Ltd 消防ホース用コネクタ
CN1310870A (zh) * 1999-09-14 2001-08-29 Smk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
CN2595002Y (zh) * 2003-01-09 2003-12-24 毛孝明 接线端子
KR20070034771A (ko) * 2005-09-26 2007-03-29 (주)우선제어 교육용 리드선의 연결장치
CN201466223U (zh) * 2009-06-01 2010-05-12 丽水电业局 导线接头安全防护装置
CN201498840U (zh) * 2009-09-30 2010-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便于矫正的插针测量连接器
CN205646181U (zh) * 2016-04-14 2016-10-1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导线端子套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984A (zh) * 1998-03-04 1999-09-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线束接头的支承结构
JP2000135296A (ja) * 1998-10-30 2000-05-16 D D K Ltd 消防ホース用コネクタ
CN1310870A (zh) * 1999-09-14 2001-08-29 Smk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
CN2595002Y (zh) * 2003-01-09 2003-12-24 毛孝明 接线端子
KR20070034771A (ko) * 2005-09-26 2007-03-29 (주)우선제어 교육용 리드선의 연결장치
CN201466223U (zh) * 2009-06-01 2010-05-12 丽水电业局 导线接头安全防护装置
CN201498840U (zh) * 2009-09-30 2010-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便于矫正的插针测量连接器
CN205646181U (zh) * 2016-04-14 2016-10-1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导线端子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0162A (zh) * 2019-04-1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890162B (zh) * 2019-04-12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0384B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97756B1 (ko) 엘보우 캐니스터 퓨즈홀더
KR101806008B1 (ko) 분리가능한 커넥터들을 위한 멀티피스 자켓
US3193792A (en) Connector-contact adapter
US589092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crew-on or twist-on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9244748A (zh) 插座和连接器
CN205646181U (zh) 导线端子套
CN106785625B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圆形屏蔽连接器系统
CN105514656B (zh) 一种屏蔽无磁高密度探针阵列连接器
CN105720384A (zh) 导线端子套
ES260608U (es) Estructura de fijacion de los conductores para clavijas y enchufes electricos
CN112051516A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接工具
CN102509918B (zh) 一种活塞内用短接电连接器
DE60302953D1 (de) Verbinder für zwei elecktrische Energiekabel und Verbindung mit einem solchen Verbinder
US20140370736A1 (en) High voltage plug in and unplugged type gas immersed cable termination with locking system
JP2002231361A (ja) 電気連結器用接触片組立体
CN109975584A (zh) 电流探针
US3024438A (en) Test connector
US2515897A (en) Spark plug cable
US1953593A (en) Circuit continuing device
JP6385737B2 (ja) 変圧器の絶縁測定用工具
CN218334390U (zh) 一种插拔式电缆终端及其连接装置
CN211150825U (zh) 可伸缩电缆器及电缆组件
CN108879139B (zh) 屏蔽电缆的内导体与屏蔽层间试样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14207952B (zh) 检查用探针装置和连接器检查方法
CN207459249U (zh) 一种高压连接组合工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2, diazepam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National energy investment Refco Group Ltd

Applicant after: Shenhua Guoneng Energy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Applicant after: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henhua Group LLC

Applicant before: Shenhua Guoneng Energy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Applicant before: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