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7794A -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7794A
CN105717794A CN201610219655.7A CN201610219655A CN105717794A CN 105717794 A CN105717794 A CN 105717794A CN 201610219655 A CN201610219655 A CN 201610219655A CN 105717794 A CN105717794 A CN 105717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leration
control method
signal
feedback
engine 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19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7794B (zh
Inventor
郭荣
周圣奇
位小康
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2196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7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7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7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7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7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该主动悬置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发动机转速的参考信号估计方法,以及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其中,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主动悬置电压到力次级通道估计及LMS自适应滤波器。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以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变特性为参考,将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从力推广至加速度,使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代替传递至车身的力作为控制器的误差信号,实现了控制方法的加速度反馈。该主动悬置控制方法以发动机转速及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为输入,经控制系统处理后输出合适的电压控制信号,电压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主动悬置内部的作动器作动,抵消来自发动机的振动。

Description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属于汽车动力总成主动悬置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NVH(Noise,VibrationandHarshness)特性已经成为衡量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考虑到改善燃油经济性的需求,现在汽车正向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整车质量的降低会给汽车的NVH特性带来不利影响。同样也是出于提高燃油经济性的目的,如奥迪S8等高级轿车采用了发动机闭缸技术,而闭缸技术在增加振动阶次多样性的同时,加剧了发动机受力不均匀的振动问题。此外,近年来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其急加速工况下发动机瞬时介入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严重影响了乘坐舒适性。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于解决上述这些振动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主动悬置相比于被动悬置,半主动悬置,能更好地满足悬置低频大刚度、高频小刚度的理想特性。并且可以有效对发动机所有频率下的振动进行有效隔离,在消除瞬态振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目前,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包括FxLMS自适应控制、鲁邦控制、模糊PID控制、最优控制及滑模控制等等。其中FxLMS自适应控制为最常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考虑了车辆系统参数的时变性,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参数变化来调节控制策略。但是在现有的对该主动悬置控制方法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均以传递至车身的力作为控制的反馈误差信号,根据力信号对控制方法进行调试。但是考虑到成本以及测量方便等原因,比起力传感器,主动悬置更适合装载加速度传感器以测量车身侧的振动情况。因而开发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以发动机转速及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为输入,经控制系统处理后输出合适的电压控制信号,电压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主动悬置内部的作动器作动,抵消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包括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发动机转速的参考信号估计方法,以及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
所述的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主动悬置电压到力次级通道估计和LMS自适应滤波器,参考信号经FIR滤波器形式的主动悬置次级通道估计模型滤波后取共轭与误差信号一起输入LMS自适应滤波器,LMS自适应滤波器由此产生一组权值,将该权值与参考信号相乘取实部之后得到主动悬置控制电压信号。
所述的基于发动机转速的参考信号估计方法,根据转速计算出与发动机某阶次振动同频率的复数谐波信号,即,其中为发动机一阶振动频率,n为希望消除振动的阶次。
所述的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以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变特性为参考,将主动悬置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从电压到力推广至电压到加速度,使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代替传递至车身的力作为控制器的误差信号,实现控制方法的加速度反馈。次级通道估计模型具体变为如下形式:
1)当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在90°以内时,控制方法中使用的次级通道估计模型无需从力扩展至加速度,即此时采用的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依然为原有的主动悬置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
2)当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大于90°时,那么次级通道估计模型需要在原有的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的基础上由力扩展至加速度。扩展方法为在原有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以及与其相连的共轭模块后,嵌入悬置车身连接点加速度导纳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在以力信号为误差信号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将误差信号由传递至车身的力扩展至悬置被动侧的加速度信号。考虑到成本以及测量方便等原因,比起力传感器,主动悬置更适合装载加速度传感器以测量车身侧的振动情况。因而以加速度信号为误差信号的该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相比于以力信号为误差信号的传统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更具有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主动悬置工作框图;
图2FxLMS控制方法基本原理图;
图3加速度与传递力间传递函数辨识拟合原理图;
图4悬置车身连接点加速度导纳图1;
图5控制前后车身侧加速度对比图1;
图6控制前后悬置隔振率对比图1;
图7悬置车身连接点加速度导纳图2;
图8扩展后的FxLMS控制方法原理图;
图9嵌入加速度导纳幅频、相频特性原理图;
图10控制前后车身侧加速度对比图2;
图11控制前后悬置隔振率对比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力反馈的FxLMS(Filter-xLeastMeanSquare,滤波x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发动机转速的参考信号估计方法,以及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如图1所示,该主动悬置控制方法以发动机转速及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为输入,经控制系统处理后输出合适的电压控制信号,电压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主动悬置内部的作动器作动,抵消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搭建主动悬置模型,模型中的输入量是发动机振动位移和控制电压信号,输出量是传递至车身的力。为了对该主动悬置控制的宽频隔振效果和瞬态隔振效果进行研究,在本实施例中用扫频信号模拟发动机振动位移信号。
步骤二:根据如图2所示的FxLMS控制方法基本原理搭建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方法控制器。控制方法的输入参考信号是与发动机某阶次振动同频率的复数谐波信号,即,其中为发动机一阶振动频率,可根据发动机转速求得,n为希望消除振动的阶次。在本实施例中研究的是四缸发动机的振动问题,其2阶振动最为激烈,因而此处取n=2。使用LMS方法对主动悬置电压到力的次级通道进行辨识,辨识所得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为FIR滤波器形式。参考信号经次级通道估计模型滤波后取共轭与误差信号一起输入LMS自适应滤波器,由此产生一组权值,该权值与参考信号相乘取实部后得到主动悬置控制电压信号,将控制电压信号接入主动悬置模型。由于在先前搭建的主动悬置模型中,最终输出的信号为力信号,所以在此步骤中先不将误差信号接入控制器。而为了获取加速度信号作为误差信号,下面需要将原有主动悬置模型中的传递力扩展至车身加速度。
步骤三:为了获取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与传递至车身的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以进行主动悬置模型力至加速度的扩展,需要进行力锤试验,敲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所得试验数据共三列,第一列是频率,第二列是频率所对应的导纳的相位角,第三列为导纳幅值。
步骤四:对测得的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进行辨识拟合,使其可以运用于搭建的主动悬置模型中,完成力至加速度的扩展,其原理如图3所示。由于传递函数的实质是对原有信号进行幅值和相位的变化,因而将传递力扩展至加速度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根据所测得的加速度导纳相位角数据改变原有力信号的相位,然后再改变其幅值。改变相位是通过可变延时环节来实现的。具体的延时时间获取方式如下:将加速度导纳相位角数据除以360°,再乘以对应的振动周期T,即频率f的倒数,就可以得到某一相位改变所对应的延时时间。可变延时环节再根据此延时时间对传递过来的力信号进行延时运算,从而改变其相位。力信号在经过相位变化后再乘以对应的加速度导纳幅值数据就可以获得最终的加速度信号,从而完成主动悬置模型从力至加速度的扩展。此时可将主动悬置模型中最终输出的加速度信号接入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的误差信号接口。
步骤五:在完成对原有主动悬置模型的扩展之后,需要对控制方法进行从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的扩展。通过分析先前敲得的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来判断是否需要对主动悬置次级通道估计模型进行扩展,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在90°以内
如果测得的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如图4所示,相位角的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在90°以内,那么控制方法中使用的次级通道估计模型无需从力扩展至加速度,即此时采用的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依然为原有的主动悬置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此时,调节LMS自适应滤波器内的收敛因子步长和滤波器长度这两个参数,以获取合适的主动悬置控制电压,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图5、图6分别为扫频激励下,采取主动控制前后车身侧加速度对比,悬置隔振率对比。可以看到,控制车身加速度明显大幅衰减,并且悬置隔振率整体提升了15~25dB。这说明在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域特性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即使控制模块以加速度作为误差信号,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依然无需从力扩展至加速度,此时控制方法可以自适应误差信号由力转变为加速度所带来的变化。
情况二: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角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大于90°
如果测得的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如图7所示,相角频域特性变化大于90°,那么次级通道估计模型需要在原有的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的基础上由力扩展至加速度。
对次级通道估计模型做扩展的方式是在原有的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以及与其相连的共轭模块后,嵌入悬置车身连接点加速度导纳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此时FxLMS控制方法变为如图8所示的形式。嵌入加速度导纳幅频特性的方法原理如图9所示,具体方法如下:由于输入给次级通道估计模型的参考信号为,因而嵌入的加速度导纳幅频特性也需为类似的复数形式即,其中A为导纳幅值,为导纳相位角。根据当前时刻的振动频率,在试验得到的加速度导纳相位数据中查找同频率下对应的相位数据,进行角度制及弧度制转换后,代入模块。然后根据当前时刻的振动频率,在试验得到的加速度导纳幅值数据中查找同频率下对应的幅值数据A。最后将幅值A与相角特性模块相乘就可得到复数形式的加速度导纳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嵌入控制模块中。调节LMS自适应滤波器内的收敛因子步长和滤波器长度这两个参数,以获取合适的主动悬置控制电压,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图10、图11分别为扫频激励下,采取主动控制前后车身侧加速度对比,悬置隔振率对比。可以看到,控制车身加速度明显大幅衰减,并且悬置隔振率也得到提升,这证明扩展后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Claims (4)

1.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以发动机转速及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为输入,经控制系统处理后输出合适的电压控制信号,电压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驱动主动悬置内部的作动器作动,抵消来自发动机的振动,包括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基于发动机转速的参考信号估计方法,以及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力反馈的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主动悬置电压到力次级通道估计和LMS自适应滤波器,参考信号经FIR滤波器形式的主动悬置次级通道估计模型滤波后取共轭与误差信号一起输入LMS自适应滤波器,LMS自适应滤波器由此产生一组权值,将该权值与参考信号相乘取实部之后得到主动悬置控制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发动机转速的参考信号估计方法,根据转速计算出与发动机某阶次振动同频率的复数谐波信号,即,其中为发动机一阶振动频率,n为希望消除振动的阶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力反馈至加速度反馈扩展方法,以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变特性为参考,将主动悬置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从电压到力推广至电压到加速度,使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代替传递至车身的力作为控制器的误差信号,实现控制方法的加速度反馈。次级通道估计模型具体变为如下形式:
1)当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在90°以内时,控制方法中使用的次级通道估计模型无需从力扩展至加速度,即此时采用的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依然为原有的主动悬置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
2)当悬置车身加速度导纳相位角频域特性变化幅度大于90°时,那么次级通道估计模型需要在原有的控制电压与传递力之间的传递函数估计模型的基础上由力扩展至加速度。扩展方法为在原有次级通道估计模型以及与其相连的共轭模块后,嵌入悬置车身连接点加速度导纳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CN201610219655.7A 2016-04-11 2016-04-11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7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9655.7A CN105717794B (zh) 2016-04-11 2016-04-11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9655.7A CN105717794B (zh) 2016-04-11 2016-04-11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7794A true CN105717794A (zh) 2016-06-29
CN105717794B CN105717794B (zh) 2018-07-03

Family

ID=56159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965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7794B (zh) 2016-04-11 2016-04-11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7794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2658A (zh) * 2017-02-24 2017-08-29 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次级通道的辨识方法及装置
CN108254145A (zh) * 2017-12-29 2018-07-06 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振动台同步振动的控制方法
WO2018133809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主动悬置控制系统和汽车主动减震控制方法
CN108520103A (zh) * 2018-03-15 2018-09-11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主动悬置的音圈电机选取方法
CN108717257A (zh) * 2018-03-12 2018-10-3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id主动悬置控制方法
CN109932906A (zh) * 2019-03-14 2019-06-2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拓展次级通道的FxLMS主动悬置控制方法
CN110262243A (zh) * 2019-07-02 2019-09-20 上海大学 一种混合并联自适应结构微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0851910A (zh) * 2018-07-24 2020-02-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
CN111890908A (zh) * 2020-08-12 2020-11-06 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 车辆减振系统、车辆和车辆减振方法
CN112346343A (zh) * 2020-11-16 2021-02-0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辨识模型的汽车动力总成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060151A (zh) * 2021-03-16 2021-07-02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发动机主动减振方法及设备
CN113639006A (zh) * 2021-07-26 2021-11-12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主被动相结合自适应振动控制悬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954617A (zh) * 2021-11-15 2022-01-2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前馈结合反馈的汽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5370503A (zh) * 2022-08-30 2022-11-22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转速预测的发动机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9202A (zh) * 2011-01-31 2011-12-21 上海大学 控制通道在线实时辨识的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204576295U (zh) * 2014-12-17 2015-08-19 成都创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维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9202A (zh) * 2011-01-31 2011-12-21 上海大学 控制通道在线实时辨识的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204576295U (zh) * 2014-12-17 2015-08-19 成都创客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维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ONG GUO 等: "Extended filtered-x-least-mean-squares algorithm for an active control engine mount based on acceleration error signal", 《ADVANCE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范威: "主动隔振器及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黄修长: "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7506B (zh) * 2017-01-20 2019-11-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的主动悬置控制系统
WO2018133809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主动悬置控制系统和汽车主动减震控制方法
CN108327506A (zh) * 2017-01-20 2018-07-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的主动悬置控制系统
CN107102658A (zh) * 2017-02-24 2017-08-29 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线次级通道的辨识方法及装置
CN108254145A (zh) * 2017-12-29 2018-07-06 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振动台同步振动的控制方法
CN108254145B (zh) * 2017-12-29 2020-06-26 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振动台同步振动的控制方法
CN108717257A (zh) * 2018-03-12 2018-10-3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id主动悬置控制方法
CN108520103A (zh) * 2018-03-15 2018-09-11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主动悬置的音圈电机选取方法
CN110851910A (zh) * 2018-07-24 2020-02-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
CN110851910B (zh) * 2018-07-24 2023-03-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
CN109932906A (zh) * 2019-03-14 2019-06-2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拓展次级通道的FxLMS主动悬置控制方法
CN109932906B (zh) * 2019-03-14 2021-12-31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拓展次级通道的FxLMS主动悬置控制方法
CN110262243B (zh) * 2019-07-02 2022-12-23 上海大学 一种混合并联自适应结构微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0262243A (zh) * 2019-07-02 2019-09-20 上海大学 一种混合并联自适应结构微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1890908A (zh) * 2020-08-12 2020-11-06 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 车辆减振系统、车辆和车辆减振方法
CN112346343A (zh) * 2020-11-16 2021-02-0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辨识模型的汽车动力总成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060151A (zh) * 2021-03-16 2021-07-02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发动机主动减振方法及设备
CN113639006A (zh) * 2021-07-26 2021-11-12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主被动相结合自适应振动控制悬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639006B (zh) * 2021-07-26 2023-09-15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主被动相结合自适应振动控制悬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954617A (zh) * 2021-11-15 2022-01-2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前馈结合反馈的汽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5370503A (zh) * 2022-08-30 2022-11-22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转速预测的发动机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
CN115370503B (zh) * 2022-08-30 2024-01-23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转速预测的发动机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7794B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7794A (zh) 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主动悬置FxLMS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7600063B (zh) 用于混合电动车辆的主动减振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Nakaji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control engine mount system
US8626388B2 (en) Sprung mass damping control system of vehicl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id system
CN102610226B (zh) 有源振动噪音控制装置
JP2004068702A (ja) 内燃機関の出力制御装置
KR102038614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제어 장치 및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제어 방법
CN104039622A (zh) 用于减小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统的转动不均匀性的装置和方法
US10017185B2 (en) Method for damping electromechanical oscillations in a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and oscillation damping system for employing such method
CN102979636B (zh) 一种降低怠速工况下动力总成系统振动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038334A1 (en) Two-scale command shaping for reducing vehicle vibration during engine start or restart
JP4992671B2 (ja) 車両の制振制御を行う駆動制御装置
JPWO2011042928A1 (ja) 車両制振制御装置
US8666636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supercharger
CN111512134A (zh) 用于估计扭矩发生器的内部有效扭矩的方法
CN111959218B (zh) 一种基于阻尼力闭环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天棚阻尼控制方法
Njeh et al. ℋ∞ control strategy of motor torque ripple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Hazra Study of dynamics stiffness and shape factor of rubber mounts to address high-frequency resonance issue in electric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CN105844049A (zh) 主动悬置被动侧加速度主阶次振动信号实时提取方法
JP4793304B2 (ja) 車両の制振制御を行う駆動制御装置
Kang et al. Active booming noise control for hybrid vehicles
CN112977394A (zh) 一种抑制发动机扭矩脉动的方法和混合动力系统
CN116052628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主动降噪方法
Riley et al. An adaptive strategy for vehicle vibration and noise cancellation
Zhang et al.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Robot Gear System Based on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