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6060A -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6060A
CN105716060A CN201510933347.6A CN201510933347A CN105716060A CN 105716060 A CN105716060 A CN 105716060A CN 201510933347 A CN201510933347 A CN 201510933347A CN 105716060 A CN105716060 A CN 105716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generator
water inlet
partition wall
inner cavity
exoco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333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6060B (zh
Inventor
张冀喆
张辉
明乐乐
张朝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333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6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6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6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6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6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通过分隔壁限定出两彼此间隔开的外腔室和内腔室,外腔室和内腔室之间限定出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和内腔室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进水口与外腔室连通,蒸汽出口与内腔室连通;加热元件,加热元件设置在分隔壁上;阻隔壁,阻隔壁设在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中以阻隔流体的流向,阻隔壁邻近连通槽设置;进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口连通,进水管从阻隔壁的靠近连通槽的一侧环绕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阻隔壁的另一侧。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同时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预热时间。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中,流入蒸汽发生器内的水与加热元件的接触面积小,造成等待蒸汽的预热时间长,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低,同时造成局部加热管表面温度过高,使得加热管的寿命大幅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有利于减少预热时间,提高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避免加热元件出现局部过热,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分隔壁限定出两彼此间隔开的外腔室和内腔室,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之间限定出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且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内腔室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通槽彼此连通,所述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腔室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内腔室连通;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上;阻隔壁,所述阻隔壁设在至少一条所述流体通道中以阻隔流体的流向,所述阻隔壁邻近所述连通槽设置;及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从所述阻隔壁的靠近所述连通槽的一侧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阻隔壁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通过使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通,且使进水管从阻隔壁的靠近连通槽的一侧环绕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阻隔壁的另一侧,因此从进水管进入到外腔室内的水在加热元件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至少部分水蒸汽需要绕分隔壁的周向方向的至少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进入到内腔室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加热元件的换热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加热元件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预热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出水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的远离所述进水端的一端敞开以形成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包括C形管段和垂直于所述C形管段且与所述进水口连接的垂直管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环绕在所述分隔壁的上部外壁面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通槽位于所述分隔壁的上部且邻近所述壳体顶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周壁面相切以形成在所述外腔室内的水蒸汽切向地进入所述内腔室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敞开;盖体,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底座以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分隔壁限定出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汽出口均设在所述盖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分隔壁内、所述分隔壁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元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并设在所述分隔壁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汽发生器,提高了加热元件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的预热时间,避免了加热元件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延长了加热元件和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从而间接延长了蒸汽发生器系统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有利于延长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家用电器为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或微波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所示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图7所示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图9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图11所示的网状格栅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图13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图13所示的盖体取下后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
蒸汽发生器100;
壳体1;外腔室11;内腔室12;进水口13;蒸汽出口14;底座15;盖体16;凸筋162;突出柱161;通道口1611;单向通道1612;凸条163;分隔壁2;凹槽22;连通槽21;加热元件3;电气接线端31;增压开关装置4;密封件41;弹性元件42;阻隔壁5;密封槽51;进水管6;出水孔61;C形管段62;垂直管段63;增益结构7;网状格栅81;条状格栅82;柱状格栅83;延伸条831;第一卡槽84;第二卡槽85;温控器9;熔断器10;
水箱200;水泵300;软化水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100。蒸汽发生器100可以用在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中,并随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一起应用在家用电器例如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或微波炉等中,以用于产生蒸汽。
如图1、图3-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加热元件3、阻隔壁5和进水管6,加热元件3可以设在壳体1内,从而便于加热壳体1内的水。加热元件3的电气接线端31位于壳体1的外侧壁上,以便于接通电源,方便加热元件3的工作。
具体地,如图4、图6、图8-图12以及图14-图15所示,壳体1内通过分隔壁2限定出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例如设置环形的分隔壁2以间隔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并使外腔室11环绕内腔室12。由此一方面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腔室有利于增大壳体1的容积,另一方面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隔壁2还有利于增大壳体1内的表面积,从而便于附着更多的水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水垢过多而导致的蒸汽发生器100的损坏,延长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
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限定出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也就是说,至少一条流体通道设在分隔壁2的外侧且位于外腔室11内。例如,分隔壁2为环形,外腔室11内通过多个环形间隔板(图未示出)限定出多个流体通道,多条流体通道为在分隔壁2的径向方向上分布的环形通道,多条流体通道是连通的。再例如,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设有一个流体通道。可以理解的是,设在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的一个流体通道即为外腔室11所具有的通道。
流体通道和内腔室12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通槽21彼此连通,例如,连通槽21设在分隔壁2上以便于流体通道和内腔室12之间的流体连通。
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进水口13与外腔室11连通,蒸汽出口14与内腔室12连通。由此,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彼此间隔开的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使得进水口13与外腔室11连通,蒸汽出口14与内腔室12连通,在蒸汽发生器100正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进水口13方便地向外腔室11内加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锅炉式蒸汽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加水不方便的问题,而且相比于大体积的锅炉式蒸汽发生器,本发明中的蒸汽发生器100具有较小的体积,当蒸汽发生器100随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安装在家用电器中时,有利于家用电器的小型化。
加热元件3设置在分隔壁2上,由此可以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流通的流体加热。例如,加热元件3可以设在分隔壁2内部、分隔壁2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以便于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加热。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加热元件3还可以设在壳体1的其它位置例如设在内腔室12或外腔室11内。
具体而言,从进水口13进入到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干燥度较小(即湿度较大)的水蒸汽,流经流体通道并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进入到内腔室12内的干燥度较小的水蒸汽在加热元件3的进一步加热下变成干燥度较大的水蒸汽从蒸汽出口14排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过程中,可以持续不断地向外腔室11加入水。
由此,通过使加热元件3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加热,且持续不断地通过进水口13向外腔室11内加入水,不但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可以使蒸汽发生器100持续产生出温度高、干燥度大的蒸汽。
阻隔壁5设在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中以阻隔流体例如水蒸汽的流向。例如,如图6、图9-图12、图15所示,内腔室12和外腔室之间设有一条流体流通,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且位于分隔壁2的外侧。再例如,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设有多条流体流通,阻隔壁设在其中一条流体通道中。
阻隔壁5邻近连通槽21设置。进水管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3连通,进水管6从阻隔壁5的靠近连通槽21的一侧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阻隔壁5的另一侧,由此进水管6所在的流体通道内具有阻隔壁5。例如,进水口13和连通槽21均设在阻隔壁5的同一侧,且进水管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3连通,进水管6从阻隔壁5的靠近连通槽21的一侧在流体通道内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阻隔壁5的另一侧。由此,从进水管6进入到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至少部分水蒸汽在流体通道内需要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的的至少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加热元件3的接触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进水管6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进水管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3连通,进水管6的另一端多次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设置。或者,进水管6的另一端还可以螺旋缠绕在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100,通过使进水管6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3连通,且使进水管6从阻隔壁5的靠近连通槽21的一侧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延伸至阻隔壁5的另一侧,因此从进水管6进入到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至少部分水蒸汽需要绕分隔壁2的外周壁的至少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加热元件3的接触面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
优选地,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限定出一条流体通道。也就是说,一条流体通道位于分隔壁2的外侧,且为外腔室11所具有的通道,由此,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以阻隔外腔室11内的流体的流向,进水管6从阻隔壁5的靠近连通槽21的一侧环绕分隔壁2延伸至阻隔壁5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水管6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出水孔61。例如,在分隔壁的周向方向上,进水管上分布有多个出水孔61。由此,一方面从多个出水孔61流出的水可喷射在分隔壁2的侧壁上,从而在分隔壁的侧壁上形成水流或水膜,且水流或水膜沿流分隔壁的侧壁向下流动,从而有利于提高液态水与加热元件3之间的传热面积以便于与加热元件3充分换热,另一方面从出水管6的远离连通槽21的方向上的出水孔61喷出的水产生的水蒸汽需要绕分隔壁2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进入到内腔室内。由此,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减少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延长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多个出水孔61均匀间隔地设在进水管6的靠近分隔壁2的一侧,从而便于进水孔流出的水尽可能多地喷射在分隔壁2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当进水管6上的多个出水孔61非常小且喷射出雾状小水滴时,可使上述优点进一步得到优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进水管6的远离进水端的一端敞开以形成开口,由此,进水管6的出水端与连通槽21分别位于阻隔壁5的两侧,从进水管6的出水端进入到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水蒸汽后,需要绕分隔壁2的外周壁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和/或水蒸汽与分隔壁2内外表面及壳体1内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和图9所示,进水管6包括C形管段62和垂直于C形管段62且与进水口13连接的垂直管段63,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水管6环绕在分隔壁2的上部外壁面的外侧,由此,从进水管6排出的至少一部分水可喷洒在分隔壁2的上部外壁面的外侧,并沿着分隔壁2向下流动,从而有利于与加热元件3充分接触并换热,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进水管6还可以环绕分隔壁2高度方向上的其它位置,例如进水管6环绕在分隔壁2的中部外壁面的外侧或下部外壁面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4、图5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底座15和盖体16。其中,底座15的顶部敞开,盖体16封闭底座15以与底座15和分隔壁2限定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其中进水口13和蒸汽出口14均设在盖体16上,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壳体1内相关结构例如分隔壁2和加热元件3等的设置。可选地,盖体16与底座15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密封连接。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所示,盖体16的底壁上设有凸筋162,分隔壁2的顶壁上设有凹槽22,当盖体16盖在底座15上时,凸筋162与凹槽22配合,同时盖体16和底座15进一步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盖体16与底座15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可选地,当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之间设有一条流体通道时,阻隔壁5可以与底座15的侧壁和分隔壁2一体成型,例如,底座15的侧壁的一部分朝向底座15的中心凹入以限定出阻隔壁5。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阻隔壁5还可焊接在壳体1内。
阻隔壁5设在外腔室11内以阻隔外腔室11内水蒸汽的流向。具体而言,阻隔壁5包括第一端壁、第二端壁、第三端壁和第四端壁,其中,第一端壁与底座15的内底壁一体连接,第二端壁与底座15的内侧壁一体连接,第三端壁与分隔壁2的外侧壁一体连接,第四端壁为阻隔壁5的顶壁,第四端壁上形成有与分隔壁2顶部的凹槽22连通的密封槽51,盖体16上形成有与凸筋162连接的凸条163,当盖体16盖住底座15时,凸筋162配合在凹槽22内,凸条13嵌入在密封槽51内,从而使得阻隔壁5阻隔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的流向,以使得进水管6的出水端和连通槽21之间的流体通道加长,从而有利于外腔室11内的部分水蒸气绕分隔壁2的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
具体地,加热元件3的电气接线端31嵌入阻隔壁5中且通过与阻隔壁5对应的底座15的侧壁上开设的穿孔外露。
可选地,壳体1、阻隔壁5与分隔壁2为铸铝件。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的顶壁为盖体16,壳体1的侧壁为底座15的侧壁,壳体1的底壁为底座15的底壁。
进一步地,蒸汽出口14处设有增压开关装置4以使壳体1的水蒸汽从蒸汽出口14单向排出。例如,设置在蒸汽出口14处的增压开关装置4可以使底座15内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匀速高压排出。具体而言,当加热元件3加热时,外腔室11内的液态水不断地汽化成水蒸汽,并在加热元件3的进一步加热下,变成干燥度较大的水蒸汽,在此过程中,壳体1内压力不断地增大,当壳体1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增压开关装置4打开以便于干燥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高压迅速地排出,当壳体1内的压力减小至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增压开关装置4关闭直至壳体1内的压力再一次达到设定值时,增压开关装置4才打开。由此,设置在蒸汽出口14处的增压开关装置4可使得壳体1内始终保持一定压力,这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壳体1内水蒸汽的饱和温度,以提高蒸汽出口14处的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蒸汽的排出速度,保证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持续排出,避免了蒸汽出口14处蒸汽持续衰减的现象。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1内的压力设定值与增压开关装置4的重量有关,因此,可通过调整增压开关装置4的重量以调节壳体11内的压力设定值。
更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盖体16向下延伸出突出柱161,突出柱161内限定出底部具有通道口1611的单向通道1612,单向通道1612的上端与蒸汽出口14连通,增压开关装置4设在单向通道1612内,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盖体16向下延伸出的突出柱161增大了内腔室12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水垢附着在突出柱161的外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水垢过多而导致的蒸汽发生器100的损坏,延长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盖体16上也可以不设置突出柱161。
可选地,突出柱161的横截面形成为圆环形,且突出柱161在远离盖体16的方向上其横截面积越来越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进一步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增压开关装置4包括密封件41和弹性元件42。其中,密封件41在弹性元件42的弹性形变作用力下密封通道口1611。例如,密封件41位于单向通道1612内且下端封闭通道口1611,弹性元件42止抵在蒸汽出口14和密封件41之间以便于密封件41根据弹性元件42的弹性形变作用力密封通道口1611。由此,当加热元件3加热时,壳体1内的压力不断地增大,当壳体1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壳体1内的蒸汽推动密封件41向上移动以使得弹性元件42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便于水蒸汽通过通道口1611并进一步经过单向通道1612,并最终从蒸汽出口14排出,当壳体1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弹性元件42将密封件41抵压在通道口1611处以封闭通道口1611。
这一方面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壳体1内水蒸汽的饱和温度,以提高蒸汽出口14处的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排出速度,保证水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持续排出,避免了蒸汽持续衰减的现象,另一方面设置弹性元件42和密封件41还可以将水蒸汽中的水垢和液态水阻挡在壳体1内,不但可避免因水垢随水蒸汽排出到与蒸汽出口14相连的管路中而造成的管路的堵塞,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从蒸汽出口14排出的水蒸汽的干燥度。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的压力的设定值与弹性元件42和密封件41的重量、弹性元件42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长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弹性元件42和密封件41的重量、弹性元件42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长度,从而调整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的压力的设定值。
可选地,密封件41可以是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或长方体等形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密封件41还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只要能封闭和打开通道口1611即可。可选地,密封件41可以是活塞。可选地,弹性元件42可以为弹簧,结构简单。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增压开关装置4包括设在蒸汽出口14处的单向阀片,例如,增压开关装置4可以是单向阀片以使得底座15内的蒸汽从蒸汽出口14处单向排出,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图11所示,连通槽21位于分隔壁2的上部且邻近壳体1的顶壁(例如邻近盖体16)。由此,有利于被加热元件3加热后形成的水蒸汽向上移动并从外腔室11进入到与内腔室12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腔室11内的热水水蒸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内腔室12内后形成旋风气流。具体而言,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外腔室11内的干燥度较小的水蒸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并在内腔室12内形成旋风气流,使得干燥度较小的水蒸汽与内腔室12的内壁面接触,同时旋风气流会形成类似旋风分离器的效果,使得水蒸汽中的液态水甩向内腔室12的内壁面并沿其向下流动,且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进一步形成水蒸汽,由此,一方面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腔室12的内壁面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缩短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并提高水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另一方面水蒸汽中的水垢被甩向内腔室12的内壁面,并附着在内腔室12的内壁面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排出可能性。
具体地,连通槽21的延伸方向与内腔室12的内周壁面相切以形成在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切向地进入内腔室12内,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旋风气流的流动强度,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内腔室12的内壁面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以进一步缩短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排出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3可以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加热,也就是说,在加热元件3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加热元件3始终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加热。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加热元件3刚开始工作时,加热元件3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不同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元件3对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同时加热。例如,当加热元件3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时间(例如10S)内,加热元件3首先加热外腔室11,以便于外腔室11内的水可以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尽快地变成水蒸汽进入到内腔室12,一段时间(例如10S)后,加热元件3同时加热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以便于加热元件3继续加热外腔室11内的水以及对进入到内腔室12内的水蒸汽继续加热,从而提高从蒸汽出口14排出的水蒸汽的干燥度。
可选地,进水口13可设在与外腔室11对应的壳体1的顶壁(例如盖体16)的任意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不设置进水管6的情况下,进水口13位于阻隔壁5的背离连通槽21的一侧,例如进水口13和连通槽21分别位于阻隔壁5的两侧。由此,从进水口13流入外腔室11内的水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变成干燥度较小的水蒸汽后需要绕分隔壁2的周向方向的至少一周才能通过连通槽21进入到内腔室12内,在此过程中,增加了水蒸汽与加热元件3的接触面积,避免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还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干燥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增益结构7。增益结构7容纳在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例如增益结构可以只容纳在内腔室12内,或者增益结构7可以只容纳在外腔室11内,或者增益结构7包括多个且分别容纳在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由此,通过在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设置增益结构7,不但有利于增大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增益结构7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利于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增益结构7与分隔壁2接触。例如,当增益结构7设在外腔室11内时,增益结构7可设在靠近分隔壁2的流体通道内,以便于与分隔壁2接触。由此,可便于加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增益结构7,以便于增益结构7与流经增益结构7的水蒸汽之间的换热,从而增大了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加热元件3的热量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加热元件3的工作时间,延长加热元件3的寿命并间接延长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水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
进一步地,增益结构连接在分隔壁2上,例如增益结构与分隔壁2为一体成型件,结构简单。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增益结构7还可设在壳体1的顶壁(例如盖体16)上,且增益结构7向下伸入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并与分隔壁2接触。
具体地,增益结构7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间隔开,从而便于壳体1的底部(例如盖体16的底部)的水的流通以及水垢的流动,避免因增益结构7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壁接触而使得水垢积聚在该位置处。可选地,增益结构7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十”字形状,且增益结构7的横截面积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增益结构7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上下延伸的板状。
可选地,增益结构7包括多个,且多个增益结构7绕分隔壁2的周向设置。具体地,多个增益结构7绕分隔壁2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增益结构7包括四个,四个增益结构7容纳在外腔室11内并在分隔壁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增益结构7之间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容垢结构,容垢结构设置在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例如,容垢结构只设在内腔室12内、或容垢结构只设在外腔室11内、或容垢结构为多个且分别设在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内。由此,通过设置容垢结构,不但有利于增大内腔室12和/或外腔室1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容垢结构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利于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可以理解的是,当容垢结构设在外腔室11内时,可以是设在外腔室11的流体通道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8-图11以及图14-图15所示,容垢结构为网状格栅81、条状格栅82、和柱状格栅83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如图11所示,容垢结构为网状格栅81,由此不但有利于增大壳体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网状格栅81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网状格栅81上的网孔还可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同时网状格栅81的设置还避免了蒸汽出口14处过滤网的设置,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在蒸汽出口14处设置过滤网而使得水垢附着在过滤网上造成的蒸汽出口14堵塞以及因过滤网上的水垢在水蒸汽的冲击下流动到与蒸汽出口14连通的外部管路上而造成的管路的堵塞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网状格栅81的网孔可以形成为圆形孔、或六边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网状格栅81上的多个网孔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当然也可以是不同的。可选地,网状格栅81上的网孔的大小可调。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水质和工况的不同,调节网状格栅81上的网孔的大小。
可选地,网状格栅81可以包括多个,且多个网状格栅81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1所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设有一个流体通道,三个网状格栅81间隔设在外腔室11内,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垢的附着面积,而且还可以更大程度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例如,如图14-图15所示,容垢结构为条状格栅82,由此不但有利于增大壳体1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条状格栅82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同时条状格栅82的设置还避免了蒸汽出口14处过滤网的设置,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在蒸汽出口14处设置过滤网而使得水垢附着在过滤网上造成的蒸汽出口14堵塞以及因过滤网上的水垢在水蒸汽的冲击下流动到与蒸汽出口14连通的外部管路上而造成的管路的堵塞等问题。另外,由于条状格栅82的每个格栅孔在条状格栅82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当条状格栅82阻挡住水垢后,水垢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积在条状格栅82的底部,从而减少条状格栅82被水垢堵塞的概率,保证条状格栅82上水蒸汽的过流面积,进而使得水蒸汽在流经条状格栅82时,其流速不至于过大,避免水垢随水蒸汽一起冲出蒸汽出口14。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条状格栅82上格栅孔的大小和数目可调,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水质和工况的不同,调节格栅孔的大小。
可选地,条状格栅82可以包括多个,且多个条状格栅82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5所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设有一个流体通道,三个条状格栅82间隔设在外腔室11内,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垢的可附着面积,而且还可以更大程度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2所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设有一个流体通道,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设在外腔室11内,网状格栅81的两端和/或条状格栅82的两端均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连接。例如,当外腔室11内只设置网状格栅81时,网状格栅81的两端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相连,当外腔室11内只设置条状格栅82时,条状格栅82的两端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相连,当外腔室11内同时设有条状格栅82和网状格栅81时,条状格栅82和网状格栅81各自的两端均分别与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连接。由此,可使得流经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必须经过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才能继续向前流动,从而可靠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
具体地,参照图12,外腔室11的内侧壁和分隔壁2的外侧壁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84和第二卡槽85,网状格栅81的两端和/或条状格栅82的两端均分别卡设在第一卡槽84和第二卡槽85内,由此,可将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可靠地固定在外腔室11内,避免因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固定不牢而导致的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在外腔室11内移动或晃动以影响网状格栅81和/或条状格栅82的使用效果。
例如,在图12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槽85均在壳体1的高度方向(即底座15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从而将条状格栅82和/或网状格栅81可靠地固定在外腔室11和分隔壁2之间。具体地,第一卡槽84是由两个凸出外腔室11的内侧壁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筋限定出。第二卡槽85是由两个凸出分隔壁2的外侧壁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筋限定出,结构简单可靠。可选地,第二突出筋与分隔壁2之间以及第一突出筋与壳体1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发明的更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之间设有一个流体通道,柱状格栅83位于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且柱状格栅83包括大体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延伸条831。由此不但有利于增大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的表面积,以便于更多的水垢附着在延伸条831上,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延伸条831的设置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减少水垢从蒸汽出口14流出的可能性。
具体地,柱状格栅83包括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分布的多圈延伸条831,每圈延伸条831中包括沿周向分布(例如,沿分隔壁2的周向分布)的多个,从而可以更大程度体增加外腔室11和/或内腔室12内的表面积,以便于容纳更多的水垢,同时还有利于较大程度地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圈延伸条831在高度方向上彼此交错开,例如,在壳体1高度方向(例如底座15的高度方向)上分布的多圈延伸条831彼此错开。由此,在水垢随水蒸汽流动时,可更大程度地增加水垢碰到延伸条831的概率,从而阻挡水垢随水蒸汽的流动,以进一步避免水垢随水蒸汽冲出蒸汽出口14而导致的蒸汽出口14堵塞或与蒸汽出口14相连的管路的堵塞,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延伸条831从分隔壁2的外侧壁和/或内侧壁上延伸出,例如,当柱状格栅83设在内腔室12内时,延伸条831则从分隔壁2的内侧壁向内腔室12内延伸,当柱状格栅83设在外腔室11内时,延伸条831则从分隔壁2的外侧壁向外腔室11内延伸,当柱状格栅83同时设在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内时,多个延伸条831从分隔壁2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向外腔室11内延伸和向内腔室12内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热元件3呈螺旋状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并设在分隔壁2内。例如,加热元件3为一个且呈螺旋状环绕分隔壁2的周向并设在分隔壁2内,从而增加加热元件3与分隔壁2的接触面积,以使得加热元件3通过分隔壁2更多地向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内辐射热量,从而缩短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提高水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加热元件3还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加热元件3在分隔壁2的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温控器9,温控器9根据壳体1的温度控制加热元件3的工作和断开。
如图1-图2、图11所示,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例如,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顶壁(即盖体16的外顶壁)、壳体1的外底壁(即底座15的外底壁)或壳体1的外侧壁面(即底座15的外侧壁)上。由此,通过将温控器9设置壳体1的外表面上,不但方便了对温控器9的安装、维修以及更换,而且优化了温控器9的工作环境,温控器9无需在苛刻环境下工作,从而扩大了温控器9的可选择范围例如选择低成本的温控器9,有利于降低蒸汽发生器100的成本。
可选地,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温控器9为电子式温控器,且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1的温度,温控器9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以控制加热元件3的工作和断开。例如,当温控器9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高于预定的最高温度值时,温控器9控制加热元件3停止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最低温度值时,温控器9控制加热元件3加热,从而保证加热元件3使用的可靠性,提高蒸汽发生器100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因加热元件3持续加热使得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蒸汽发生器100被烧坏及其他安全隐患。
可选地,温控器9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温控器9之间并联连接,多个温控器9可以分别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处以检测壳体1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例如,当其中一个温控器9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温控器9所在的壳体1的对应位置处的温度高于预定的最高温度值时,该温控器9即可控制加热元件3停止加热,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若另一个温控器9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温控器9所处的壳体1的对应位置处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最低温度值时,该温控器9即控制加热元件3开始加热。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温控器9为机械式温控器且设在壳体1上,该温控器9可以根据壳体1的温度断开或复位,从而控制加热元件3的工作和断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熔断器10,熔断器10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例如,熔断器10设在壳体1的外顶壁(即盖体16的外顶壁)、壳体1的外底壁(即底座15的外底壁)或壳体1的外侧壁面(即底座15的外侧壁)上。从而方便了对熔断器10的安装、维修和更换。
每个熔断器10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熔断器10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以使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1的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高于预定值时,熔断器10控制加热元件3断电。具体而言,当熔断器10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的温度异常高(例如在蒸汽发生器100异常工作且温控器9失效时)且高于预定值时,熔断器10熔断以使加热元件3断电以停止加热元件3加热,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100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熔断器1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熔断器10之间并联连接,且多个熔断器10可设在壳体1外表面的不同位置处。
进一步地,温控器9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面上,例如温控器9设在底座15的外侧壁面上。可选地,熔断器10和温控器9同时设在壳体1的外侧壁面(例如底座15的外侧壁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壳体1形成为大体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结构简单。进一步地,分隔壁2形成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形状,即分隔壁2的横截面形成为圆环形或方环形形状,从而间隔出外腔室11和内腔室12。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分隔壁2的横截面还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椭圆形。
可选地,蒸汽出口14与内腔室12的中心对应设置。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蒸汽出口14还可设在与内腔室12对应的壳体1的顶壁(即盖体16)的其他位置处,只要便于内腔室12内的水蒸汽排出即可。
可选地,分隔壁2与壳体1的中心线同线,也就是说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的中心线同线,由此,不但便于水蒸汽顺畅地流过外腔室11,而且还可以便于加热元件3均匀加热外腔室11内的水蒸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内腔室12和外腔室11的中心线也可以不同线。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100、水箱200、水泵300和软化水装置400。可选地,水泵300为容积泵或叶片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汽发生器100,提高了加热元件3的加热效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蒸汽发生器100的预热时间,避免了加热元件3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延长了加热元件3和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寿命,从而间接延长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6所示,水泵300连接在水箱200和进水口13之间,且当蒸汽发生器100工作时,水泵300持续将水箱200内的水泵300入壳体1内,且加热元件3持续加热以将蒸汽发生器100的壳体1内的水持续变成水蒸汽并从蒸汽出口14排出。具体地,水箱200、水泵300和蒸汽发生器100的进水口13连通以形成进水管路,从而便于向蒸汽发生器100内泵入水。
软化水装置400串连在进水管路中。由此,通过将软化水装置400串连在进水管路中以软化进水管路中的水,使得进入到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水为软化水,从而在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过程中,可大幅度地减少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水垢,同时也无需对蒸汽发生器100进行除垢处理,这不但节约了成本,同时还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16所示,软化水装置400设在水箱200内,从而软化水箱200内的水。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软化水装置400还可以串连在进水管路中的其它位置处例如水泵300和蒸汽发生器100之间。
可选地,软化水装置400为软化树脂或反渗透膜。从而提高对进水管路中的水的软化效果较大程度地去除水中的水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1000,有利于延长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家用电器为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或微波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分隔壁限定出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外腔室和内腔室,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之间限定出至少一条流体通道,且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内腔室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通槽彼此连通,所述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外腔室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内腔室连通;
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上;
阻隔壁,所述阻隔壁设在至少一条所述流体通道中以阻隔流体的流向,所述阻隔壁邻近所述连通槽设置;及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从所述阻隔壁的靠近所述连通槽的一侧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方向延伸至所述阻隔壁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出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远离所述进水端的一端敞开以形成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包括C形管段和垂直于所述C形管段且与所述进水口连接的垂直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环绕在所述分隔壁的上部外壁面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位于所述分隔壁的上部且邻近所述壳体顶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周壁面相切以形成在所述外腔室内的水蒸汽切向地进入所述内腔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顶部敞开;
盖体,所述盖体封闭所述底座以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分隔壁限定出所述外腔室和所述内腔室,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蒸汽出口均设在所述盖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设在所述分隔壁内、所述分隔壁的内壁面或外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呈螺旋状环绕所述分隔壁的周向并设在所述分隔壁内。
11.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12.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为吸尘器、挂烫机、油烟机、咖啡机、洗衣机、空调或微波炉。
CN201510933347.6A 2015-12-14 2015-12-14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105716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3347.6A CN105716060B (zh) 2015-12-14 2015-12-14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33347.6A CN105716060B (zh) 2015-12-14 2015-12-14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6060A true CN105716060A (zh) 2016-06-29
CN105716060B CN105716060B (zh) 2017-04-05

Family

ID=5614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33347.6A Active CN105716060B (zh) 2015-12-14 2015-12-14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606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0502A (zh) * 2016-11-03 2017-03-29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体、加热组件、加热设备、加热装置及导热体
CN107246600A (zh) * 2016-12-30 2017-10-13 袁芳革 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
CN108273794A (zh) * 2018-03-23 2018-07-13 浙江达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汽化效率更高的蒸汽清洗装置
CN110145729A (zh) * 2019-05-30 2019-08-20 浙江帅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12377886A (zh) * 2020-10-30 2021-02-1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CN114305269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拖把
CN11432186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拖把
CN110145729B (zh) * 2019-05-30 2024-05-31 浙江帅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2262A (ja) * 2006-07-26 2008-02-14 Sharp Corp 蒸気発生装置および加熱調理器
CN201121277Y (zh) * 2007-09-29 2008-09-24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熨斗
CN202132923U (zh) * 2011-06-28 2012-02-01 梁楚亮 一种蒸汽拖把用的蒸汽发生器
CN205279034U (zh) * 2015-12-14 2016-06-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2262A (ja) * 2006-07-26 2008-02-14 Sharp Corp 蒸気発生装置および加熱調理器
CN201121277Y (zh) * 2007-09-29 2008-09-24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熨斗
CN202132923U (zh) * 2011-06-28 2012-02-01 梁楚亮 一种蒸汽拖把用的蒸汽发生器
CN205279034U (zh) * 2015-12-14 2016-06-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0502A (zh) * 2016-11-03 2017-03-29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体、加热组件、加热设备、加热装置及导热体
CN106550502B (zh) * 2016-11-03 2020-06-30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加热体、加热组件、加热设备、加热装置及导热体
CN107246600A (zh) * 2016-12-30 2017-10-13 袁芳革 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
CN107246600B (zh) * 2016-12-30 2019-04-09 袁芳革 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
CN108273794A (zh) * 2018-03-23 2018-07-13 浙江达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汽化效率更高的蒸汽清洗装置
CN110145729A (zh) * 2019-05-30 2019-08-20 浙江帅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10145729B (zh) * 2019-05-30 2024-05-31 浙江帅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14305269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拖把
CN114321860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拖把
CN114321860B (zh) * 2020-09-30 2024-04-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拖把
CN112377886A (zh) * 2020-10-30 2021-02-1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CN112377886B (zh) * 2020-10-30 2021-11-2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6060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6060A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716061A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737125A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716059A (zh)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控制方法、家用电器
US20200224870A1 (en) Steam generator, steam generator system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KR101495550B1 (ko) 순간 온수기
CN205279035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351267U (zh)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279034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372497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716057A (zh)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6136920B (zh) 用于咖啡机的供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咖啡机
CN105716058A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US20180038585A1 (en) Steam generator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CN20442766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锁压阀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5279037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351269U (zh) 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KR101087063B1 (ko) 무압력식 온수기
CN205279033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5716056A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351268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279036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家用电器
CN103162415A (zh) 蒸汽回收热水器
CN104120597A (zh) 一种双锅式快速高压蒸汽锅
CN216644174U (zh) 加热器和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2

Address after: 528311 4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industrial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EIDI WHIT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6-28, B District, Mei headquarters building, 6 Mei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