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746A -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 Google Patents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1746A
CN105711746A CN201410738243.5A CN201410738243A CN105711746A CN 105711746 A CN105711746 A CN 105711746A CN 201410738243 A CN201410738243 A CN 201410738243A CN 105711746 A CN105711746 A CN 105711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towboat
traction
task
task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82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1746B (zh
Inventor
钟广军
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382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1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1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1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在任务船通过比较狭窄的过道坞时使用主拖船及副拖船通过绑拖方式拖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船体方向,保护好船体,另一方面通过多点拖带可以减轻船体每个铝质带缆桩承受的拉力;本发明的拖带方法顺序得当,易于操作,便于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船体结构不受损害和应对高海况下的紧急拖带;本发明的拖带工装安全可靠,可确保不同拖带方式下拖带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体建造工艺领域,涉及一种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背景技术
采用全铝合金焊接结构的船舶船体一般刚性较差,且船体四周与底部安装有垫升橡胶围裙,容易受损。在试验试航期间,船体需频繁拖带进出坞至试验区域,如拖带时在风大、有一定浪高、海况较差的情况下,船体横摇频率与拖船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船体周边结构、围裙与拖船碰撞而损坏;且船体浮态时由于围裙在水下阻力大,而船体带缆桩为铝质构件,不能承受很大载荷,拖带时很容易受损。
铝合金船体四周与底部安装有橡胶围裙,围裙是由橡胶涂覆织物(通称胶布)制成的柔性曲面部件,船从港池(码头)通过狭窄过道牵引至试验试航区域时,基本以浮态进行,此时由于围裙在水下阻力很大,以一艘拖船牵引时很难控制直线方向,在受到过道坞壁或外部其它硬物的碰撞、挤压、磨擦等情况下易破损。
在高海况试验时海况极差,风大浪高,船舶一旦发生故障,此时按预定的拖带方法拖桩和十字缆桩可能承受不住如此大载荷,情况将非常危险,所以还必须考虑船在特殊风险情况下的保障措施,需要研究设计、制作、配备安全可靠的拖带工装,确保船和人员安全。
为了达到安全拖带以有效保护船体的目的,结合船体及围裙结构的特点,本发明尝试提供一种实用的适合于带有围裙结构铝合金船舶拖带的工艺方法及设计一种可靠的拖带用工装,制订合理的拖带方案与程序,确保拖带过程安全、顺利进行,进一步确保试验试航正常运行,从而圆满完成试验、试航任务。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一艘拖船拖带船体时很难控制直线方向,在经过过道坞时容易对船体及围裙造成损伤的问题,以及由于围裙在水下阻力大,而船体带缆桩为铝质构件,不能承受很大载荷,拖带时很容易受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拖带方法,船舶拖带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主拖船、副拖船及任务船,所述主拖船、副拖船及任务船均位于港池内;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自港池驶出过道坞;其中,所述绑拖方式具体为: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分别通过缆绳捆绑于所述任务船的两侧,且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与所述任务船之间均设有浮式充气橡胶靠球;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固定于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的侧舷,或固定于所述任务船的侧舷;
2)所述任务船由所述主拖船及所述副拖船绑拖驶出过道坞至宽阔水域后,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其中,所述首拖方式具体为:仅使用所述主拖船在所述任务船前方拖带所述任务船向前移动,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通过牵引索具相连接;
3)所述主拖船以首托方式将所述任务船拖带至第一指定区域;
4)所述任务船启动主机慢车;慢车工况完成后,所述主拖船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解套所述牵引索具;所述主拖船加速离开;
5)所述任务船按指令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航行。
优选地,在步骤2)中,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的具体方法为:使用牵引索具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解开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的缆绳;所述主拖船加速移动至所述任务船的前方,使所述牵引索具慢慢拉紧;解开所述副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的缆绳,所述副拖船加速驶离所述任务船。
优选地,使用牵引索具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之前,还包括在所述主拖船尾部安装拉力磅及测试电脑的步骤,所述牵引索具通过卸扣与所述拉力磅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任务船在指定区域航行结束后,还需将所述任务船按原路拖回;将所述任务船按原路拖回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主拖船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按原路返回;
b)所述主拖船将所述任务船拖带至过道坞附近,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
c)所述主拖船及所述副拖船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进入过道坞至港池。
优选地,在步骤a)中,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实现首拖方式拖带的具体方法为:所述任务船航行至所述主拖船所在的区域,所述主拖船靠近移至所述任务船前方;使用所述牵引索具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
优选地,在步骤b)中,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的具体方法为:所述副拖船从一侧靠近所述任务船,到位后将所述副拖船与所述任务船通过缆绳相连接;所述主拖船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解套所述牵引索具;所述主拖船从另一侧靠近所述任务船,到位后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通过缆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牵引索具为人字缆,材料为可浮高强度纤维丙纶,包括两根短缆及一根长缆,所述两根短缆的一端与所述长缆的同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短缆的长度为20m,所述长缆的长度为60m。
优选地,所述主拖船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时,所述长缆与所述主拖船的尾部相连接,所述两根短缆分别套在所述任务船首部左右两根拖桩上。
优选地,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为橡胶网格式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其直径为1.2m~1.5m,长度为1.5m~2.0m,初始内压为0.08MPa。
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任务船慢车的时间为10分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舶拖带工装,所述船舶拖带工装适于拖船拖带任务船,所述任务船的尾部设有系留穴,所述拖带工装至少包括:牵引索具,所述牵引索具为人字缆,所述牵引索具包括两根短缆及一根长缆,所述两根短缆的一端与所述长缆的同一端相连接;所述两根短缆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所述长缆与所述拖船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牵引索具的材料为可浮高强度纤维丙纶,所述短缆的长度为20m,所述长缆的长度为60m。
优选地,所述拖带工装还包括浮式充气橡胶靠球,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固定于所述拖船或任务船的船舷。
优选地,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为橡胶网格式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其直径为1.2m~1.5m,长度为1.5m~2.0m,初始内压为0.08MPa。
优选地,所述拖带工装还包括应急牵引眼板及拉力牵引索,所述应急牵引眼板固定于所述任务船尾部,所述拉力牵引索的一端与所述应急牵引眼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应急牵引眼板包括:底板、眼板、加强板及肘板;所述底板的形状近似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底板的三个顶角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系留穴上,且所述底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任务船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所述眼板及肘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眼板的长度方向亦与所述任务船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所述肘板为两个,所述两个肘板相互平行地分布于所述眼板的同一侧,且所述两个肘板与所述眼板相垂直;所述加强板垂直镶嵌在两所述肘板之间的所述眼板上。
优选地,所述应急牵引眼板还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三个顶角处。
优选地,所述船舶拖带工装还包括卸扣,所述应急牵引眼板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拉力牵引索相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任务船通过比较狭窄的过道坞时使用主拖船及副拖船通过绑拖方式拖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船体方向,保护好船体,另一方面通过多点拖带可以减轻船体每个铝质带缆桩承受的拉力;本发明的拖带方法顺序得当,易于操作,便于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船体结构不受损害和应对高海况下的紧急拖带;本发明的拖带工装安全可靠,可确保不同拖带方式下拖带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船舶拖带方法中绑拖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沿A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船舶拖带方法中绑拖方式换首拖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船舶拖带方法中首拖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牵引索具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浮式充气橡胶靠球的示意图。
图7显示为图6沿B方向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应急牵引眼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显示为图8沿C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图8沿D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发明的应急牵引眼板的布置俯视示意图。
图12显示为图11沿E方向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主拖船
11拉力磅
2副拖船
3任务船
31首部拖桩
32系留穴
33甲板
34纵向中心线
4过道坞
41过道坞壁
5缆绳
6浮式充气橡胶靠球
7牵引索具
71长缆
72短缆
73套圈
8应急牵引眼板
81底板
811安装孔
82眼板
83加强板
84肘板
85底座板
9拉力牵引索
91卸扣
92套环
L1长缆的长度
L2短缆的长度
L3浮式充气橡胶靠球的长度
L4靠近纵向中心线的安装孔至纵向中心线的距离
L5远离纵向中心线的安装孔至纵向中心线的距离
L6加强板的中心轴至甲板的距离
D1套圈的直径
D2长缆的直径
D3浮式充气橡胶靠球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拖带方法,所述船舶拖带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主拖船1、副拖船2及任务船3,所述主拖船1、副拖船2及任务船3均位于港池内;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自港池驶出过道坞4;其中,所述绑拖方式具体为: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分别通过缆绳5捆绑于所述任务船3的两侧,且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与所述任务船3之间均设有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固定于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的侧舷,或固定于所述任务船3的侧舷;
2)所述任务船3由所述主拖船1及所述副拖船2绑拖驶出过道坞4至宽阔水域后,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其中,所述首拖方式具体为:仅使用所述主拖船1在所述任务船3前方拖带所述任务船3向前移动,所述主拖船1与所述任务船3通过牵引索具7相连接;
3)所述主拖船1以首托方式将所述任务船3拖带至第一指定区域;
4)所述任务船3启动主机慢车;慢车工况完成后,所述主拖船1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7;解套所述牵引索具7;所述主拖船1加速离开;
5)所述任务船3按指令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航行。
在步骤1)中,请参阅图1至图2,提供主拖船1、副拖船2及任务船3,所述主拖船1、副拖船2及任务船3均位于港池内;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自港池驶出过道坞4;其中,所述绑拖方式具体为: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分别通过缆绳5捆绑于所述任务船3的两侧,且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与所述任务船3之间均设有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固定于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的侧舷,或固定于所述任务船3的侧舷。
具体的,在进行拖带之前需要对所有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所述任务船3的铝质带缆桩上包好橡胶布或三防布、任务船3的船体四周结构平台护舷橡胶安装完工、所有工具工装到位。所述主拖船1、副拖船2及任务船3进入所述过道坞4中以后,所述主拖船1与所述副拖船2必须密切配合,两拖船的指挥员通信保持通畅,根据周边情况及时调整航向,并慢速拖航前进;慢速出所述过道坞4后可以适当提高航速,将所述任务船3拖至航道宽阔的水域。
具体的,所述缆绳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尺寸,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缆绳5为直径为32mm~40mm的双股丙纶长丝。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牵引索具7为人字缆,材料为可浮高强度纤维丙纶,包括两根短缆72及一根长缆71,所述两根短缆72的一端与所述长缆71的同一端相连接;所述长缆71及所述短缆72的非连接端均设有套圈73。所述牵引索具7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长缆71的长度L1为60m,所述长缆71横截面的直径D2为56mm;所述短缆72的长度L2为20m,所述短缆72横截面的直径与所述长缆71横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套圈73的圈围直径D1为450mm。
具体的,如图6至图7所示,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可以固定于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的船舷,也可以固定于所述任务船3的船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固定于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的船舷。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为橡胶网格式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其直径D3为1.2m~1.5m,长度L3为1.5m~2.0m,初始内压为0.08MPa。
由于过道坞4比较狭窄,所述任务船3通过所述过道坞4时使用所述主拖船1及副拖船2通过绑拖方式拖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船体方向,防止船体与过道坞壁41相碰撞,保护好船体,另一方面通过多点拖带可以减轻船体每个铝质带缆桩承受的拉力,防止其在拖带过程中损坏。
在步骤2)中,请参阅图3至图4,所述任务船3由所述主拖船1及所述副拖船2绑拖驶出过道坞4至宽阔水域后,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其中,所述首拖方式具体为:仅使用所述主拖船1在所述任务船3前方拖带所述任务船3向前移动,所述主拖船1与所述任务船3通过牵引索具7相连接。
具体的,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的具体方法为:使用所述牵引索具7将所述主拖船1与所述任务船3相连接;解开所述主拖船1与所述任务船3相连接的缆绳5;所述主拖船1加速移动至所述任务船3的前方,使所述牵引索具7慢慢拉紧;解开所述副拖船2与所述任务船3相连接的缆绳5,所述副拖船2加速驶离所述任务船3。
更为具体的,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的过程中,首先在所述主拖船1的尾部安装好拉力磅11及测试电脑,并用卸扣连接好所述牵引索具7的长缆71;观察人员和工作人员到位,将所述牵引索具7的两根所述短缆72通过所述套圈73套在所述任务船左右两个首部拖桩31上,尽量套在所述首部拖桩31的根部,并安全检查确认;根据指挥人员命令,所述主拖船1开始解开所述主拖船1与所述任务船3侧绑的缆绳5,并慢慢加速所述任务船3船首方向移动,此过程中观察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在所述主拖船1向所述任务船3船首方向移动时,工作人员配合将所述牵引索具7随所述主拖船1前移慢慢放入水中;此时所述副拖船2保持原样,以确保所述任务船3保持航向,保证安全。所述主拖船1继续慢慢前行,并移至所述任务船3的前方,使所述牵引索具7慢慢拉紧受力。在所述牵引索具7完全拉紧以后,根据指挥人员命令,所述副拖船2开始解开与所述任务船3侧绑的缆绳5,并慢慢加速驶离所述任务船3。优选地,所述副拖船2驶离所述任务船3以后,移动至第二指定区域待命,以保障安全;其中,所述第二指定区域为所述主拖船1及所述副拖船2停航待命进行安全保障的区域。
在步骤3)中,所述主拖船1以首托方式将所述任务船3拖带至第一指定区域。
具体的,所述第一指定区域为所述任务船3进行试验试航的区域。
具体的,在拖带的过程中,观测所述拉力磅11的观察人员要与所述主拖船1的指挥人员密切配合,保持通信畅通,为了安全根据所述拉力磅11的拉力数据随时调节航速。
在步骤4)中,所述任务船3启动主机慢车;慢车工况完成后,所述主拖船1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7;解套所述牵引索具7;所述主拖船1加速离开。
具体的,所述任务船3慢车时间为10分钟,在所述任务船3慢车的过程中,所述主拖船1保持拖带方式不变,所述任务船3以垫态形式拖带,确保航向。所述任务船3慢车工况完成后,按指挥命令,所述主拖船1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7,由所述任务船3上的工作人员解套所述牵引索具7,所述主拖船1上的工作人员马上收回所述牵引索具7,并且所述主拖船1加大马力迅速离开,让出航道。优选地,所述主拖船1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区域待命,以保障安全。
在步骤5)中,所述任务船3按指令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航行。所述任务船3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根据试验大纲要求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试验试航。
在所述任务船3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航行结束后,还需要将所述任务船3按原路拖回。将所述任务船3按原路拖回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主拖船1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按原路返回;
b)所述主拖船1将所述任务船3拖带至过道坞4附近,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
c)所述主拖船1及所述副拖船2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进入过道坞4至港池。
在步骤a)中,所述主拖船1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按原路返回。
具体的,在所述任务船3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航行结束后,通过通信联络,所述主拖船1及所述副拖船2驶向指定区域待命。所述任务船3航行至所述主拖船1所在的区域,所述主拖船1慢速靠近,并移至所述任务船3的首部,所述任务船3上的工作人员将所述牵引索具7抛向所述任务船3,将所述牵引索具7的两根短缆72分别套在所述任务船3的所述首部拖桩31上,所述主拖船1加上并调整航向,按原路返回。所述首拖方式可以参阅图4。
在步骤b)中,所述主拖船1将所述任务船3拖带至过道坞4附近,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
具体的,所述主拖船1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航行至所述过道坞4附近时,为了保障进坞安全,需要将所述任务船3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此时,所述主拖船1以首拖方式保持航速,所述副拖船2按命令从一侧慢慢靠近所述任务船3,到位后通过所述缆绳5进行舷侧绑缆,完成后通知所述主拖船1;所述副拖船2稳定航向,所述主拖船1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7,由所述任务船3上工作人员解套所述牵引索具7,所述主拖船1的工作人员马上收回所述牵引索具7;同时,所述主拖船1从另一侧慢慢靠近所述任务船3,到位后通过所述缆绳5进行舷侧绑缆。
在步骤c)中,所述主拖船1及所述副拖船2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进入过道坞4至港池。所述绑拖方式可以参阅图1至图2。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实施例一中的图5至图7,继续参阅图8至图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舶拖带工装,所述船舶拖带工装适于拖船拖带任务船3,所述任务船3的尾部设有系留穴32,所述拖带工装至少包括:牵引索具7,所述牵引索具7为人字缆,所述人字缆包括两根短缆72及一根长缆71,所述两根短缆72的一端与所述长缆71的同一端相连接;所述两根短缆72与所述任务船3相连接,所述长缆71与所述拖船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牵引索具7的材料可以为可浮高强度纤维丙纶,包括两根短缆72及一根长缆71,所述两根短缆72的一端与所述长缆71的同一端相连接;所述长缆71及所述短缆72的非连接端均设有套圈73。所述牵引索具7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长缆71的长度L1为60m,所述长缆71横截面的直径D2为56mm;所述短缆72的长度L2为20m,所述短缆72横截面的直径与所述长缆71横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套圈73的圈围直径D1为450mm。
具体的,所述牵引索具7适于所述拖船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所述首拖方式详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请参阅图6至图7,所述拖带工装还包括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可以固定于所述拖船的船舷,也可以固定于所述任务船3的船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固定于所述拖船的船舷。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为橡胶网格式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其直径D3为1.2m~1.5m,长度L3为1.5m~2.0m,初始内压为0.08MPa。
具体的,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6适于所述拖船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3,所述绑拖方式详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累述。
请参阅图8至图12,所述拖带工装还包括应急牵引眼板8及拉力牵引索9,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固定于所述任务船3尾部,所述拉力牵引索9的一端与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相连接;其中,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包括:底板81、眼板82、加强板83及肘板84;所述底板81的形状近似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底板81的三个顶角处设有安装孔811,所述底板81通过所述安装孔811固定在所述系留穴32上,且所述底板81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任务船3的纵向中心线34平行;所述眼板82及肘板84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81上,且所述眼板82的长度方向亦与所述任务船83的纵向中心线34平行;所述肘板84为两个,所述两个肘板84相互平行地分布于所述眼板82的同一侧,且所述两个肘板84与所述眼板82相垂直;所述加强板83垂直镶嵌在两所述肘板84之间的所述眼板82上。
具体的,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还包括底座板85,所述底座板85位于所述底板8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板81的三个顶角处。
请参阅图11至图12,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位于所述任务船3的纵向中心线34的一侧,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中靠近所述任务船3的纵向中心线34的所述安装孔811至所述纵向中心线34的距离L4约为1400mm,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中远离所述任务船3的纵向中心线34的所述安装孔811距离所述纵向中心线34的距离L5约为1860mm;所述加强板83至所述甲板34的距离L6约为210mm。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应为偶数个,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对称地分布在所述任务船3的纵向中心线34的两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数量为两个,相应地,所述拉力牵引索9的设计可以参阅图1中的牵引索具7,此处不再累述。
具体的,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的纵向最大工作载荷不允许超过147kN(千牛),横向最大工作载荷不超过29.4kN。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系留穴32上,所述螺栓的屈服强度不小于870MPa。
具体的,所述船舶拖带工装还包括卸扣91,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通过所述卸扣91与所述拉力牵引索9相连接。所述卸扣91的型号为D1-156.8(GB559-87),所述拉力牵引索9的最大许可载荷为8t(吨),破断负荷为30t。所述拉力牵引索9与所述卸扣91的连接处配有套环92,所述套环92的型号为WT36(GB560-87)。
所述应急牵引眼板8是为了保障所述任务船3在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所设计。如图11所示,当所述任务船3发生故障或出现危险情况时(如拖桩和缆桩损坏等),所述拖船(此处以实施例一中的副拖船2为例)航行至所述任务船3的尾部,所述副拖船2通过所述拉力牵引索9与所述任务船3上的应急牵引眼板8相连接,将所述任务船3倒拖。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在任务船通过比较狭窄的过道坞时使用主拖船及副拖船通过绑拖方式拖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船体方向,保护好船体,另一方面通过多点拖带可以减轻船体每个铝质带缆桩承受的拉力;本发明的拖带方法顺序得当,易于操作,便于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船体结构不受损害和应对高海况下的紧急拖带;本发明的拖带工装安全可靠,可确保不同拖带方式下拖带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8)

1.一种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主拖船、副拖船及任务船,所述主拖船、副拖船及任务船均位于港池内;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自港池驶出过道坞;其中,所述绑拖方式具体为: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分别通过缆绳捆绑于所述任务船的两侧,且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与所述任务船之间均设有浮式充气橡胶靠球;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固定于所述主拖船及副拖船的侧舷,或固定于所述任务船的侧舷;
2)所述任务船由所述主拖船及所述副拖船绑拖驶出过道坞至宽阔水域后,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其中,所述首拖方式具体为:仅使用所述主拖船在所述任务船前方拖带所述任务船向前移动,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通过牵引索具相连接;
3)所述主拖船以首托方式将所述任务船拖带至第一指定区域;
4)所述任务船启动主机慢车;慢车工况完成后,所述主拖船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解套所述牵引索具;所述主拖船加速离开;
5)所述任务船按指令在所述第一指定区域航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绑拖改为首拖的具体方法为:使用牵引索具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解开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的缆绳;所述主拖船加速移动至所述任务船的前方,使所述牵引索具慢慢拉紧;解开所述副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的缆绳,所述副拖船加速驶离所述任务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牵引索具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之前,还包括在所述主拖船尾部安装拉力磅及测试电脑的步骤,所述牵引索具通过卸扣与所述拉力磅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船在指定区域航行结束后,还需所述任务船按原路拖回;将所述任务船按原路拖回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主拖船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按原路返回;
b)所述主拖船将所述任务船拖带至过道坞附近,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
c)所述主拖船及所述副拖船以绑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进入过道坞至港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实现首拖方式拖带的具体方法为:所述任务船航行至所述主拖船所在的区域,所述主拖船靠近移至所述任务船前方;使用所述牵引索具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将所述任务船的拖带方式由首拖改为绑拖的具体方法为:所述副拖船从一侧靠近所述任务船,到位后将所述副拖船与所述任务船通过缆绳相连接;所述主拖船慢车放松所述牵引索具,解套所述牵引索具;所述主拖船从另一侧靠近所述任务船,到位后将所述主拖船与所述任务船通过缆绳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具为人字缆,材料为可浮高强度纤维丙纶,包括两根短缆及一根长缆,所述两根短缆的一端与所述长缆的同一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缆的长度为20m,所述长缆的长度为60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拖船以首拖方式拖带所述任务船时,所述长缆与所述主拖船的尾部相连接,所述两根短缆分别套在所述任务船首部左右两根拖桩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为橡胶网格式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其直径为1.2m~1.5m,长度为1.5m~2.0m,初始内压为0.08MP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拖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任务船慢车的时间为10分钟。
12.一种船舶拖带工装,适于拖船拖带任务船,所述任务船的尾部设有系留穴,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拖带工装至少包括:牵引索具,所述牵引索具为人字缆,所述牵引索具包括两根短缆及一根长缆,所述两根短缆的一端与所述长缆的同一端相连接;所述两根短缆与所述任务船相连接,所述长缆与所述拖船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船舶拖带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具的材料为可浮高强度纤维丙纶,所述短缆的长度为20m,所述长缆的长度为60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船舶拖带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式充气橡胶靠球,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固定于所述拖船或任务船的船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船舶拖带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充气橡胶靠球为橡胶网格式浮式充气橡胶靠球,其直径为1.2m~1.5m,长度为1.5m~2.0m,初始内压为0.08MPa。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船舶拖带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急牵引眼板及拉力牵引索,所述应急牵引眼板固定于所述任务船尾部,所述拉力牵引索的一端与所述应急牵引眼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应急牵引眼板包括:底板、眼板、加强板及肘板;所述底板的形状近似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底板的三个顶角处设有安装孔,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系留穴上,且所述底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任务船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所述眼板及肘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眼板的长度方向亦与所述任务船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所述肘板为两个,所述两个肘板相互平行地分布于所述眼板的同一侧,且所述两个肘板与所述眼板相垂直;所述加强板垂直镶嵌在两所述肘板之间的所述眼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船舶拖带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牵引眼板还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三个顶角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船舶拖带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拖带工装还包括卸扣,所述应急牵引眼板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拉力牵引索相连接。
CN201410738243.5A 2014-12-05 2014-12-05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Active CN105711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8243.5A CN105711746B (zh) 2014-12-05 2014-12-05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8243.5A CN105711746B (zh) 2014-12-05 2014-12-05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746A true CN105711746A (zh) 2016-06-29
CN105711746B CN105711746B (zh) 2017-12-05

Family

ID=56144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8243.5A Active CN105711746B (zh) 2014-12-05 2014-12-05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174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4318A (zh) * 2016-07-20 2016-11-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系柱拉力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0239675A (zh) * 2019-05-13 2019-09-17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低速、恒速拖带作业的科学考察船
CN110254676A (zh) * 2019-05-13 2019-09-2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利用dp协助科考船实现低速拖带作业的控制系统
CN110304214A (zh) * 2019-05-31 2019-10-08 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型船舶进坞拖带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23511Y (zh) * 2006-07-15 2007-07-18 李振国 引航船与驳船的连接装置
CN201334105Y (zh) * 2008-11-27 2009-10-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上装置系泊定位与牵拉的设备
CN201538418U (zh) * 2009-12-11 2010-08-0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浅吃水风车安装维护平台浅水域的拖移组件
CN102963509A (zh) * 2012-11-30 2013-03-13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
CN104002926A (zh) * 2014-04-23 2014-08-27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US20140318434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Martin Operating Partnership L.P. Versatile transport-delivery vesse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23511Y (zh) * 2006-07-15 2007-07-18 李振国 引航船与驳船的连接装置
CN201334105Y (zh) * 2008-11-27 2009-10-2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上装置系泊定位与牵拉的设备
CN201538418U (zh) * 2009-12-11 2010-08-0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浅吃水风车安装维护平台浅水域的拖移组件
CN102963509A (zh) * 2012-11-30 2013-03-13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
US20140318434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Martin Operating Partnership L.P. Versatile transport-delivery vessel system
CN104002926A (zh) * 2014-04-23 2014-08-27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4318A (zh) * 2016-07-20 2016-11-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系柱拉力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10239675A (zh) * 2019-05-13 2019-09-17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低速、恒速拖带作业的科学考察船
CN110254676A (zh) * 2019-05-13 2019-09-2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利用dp协助科考船实现低速拖带作业的控制系统
CN110254676B (zh) * 2019-05-13 2021-06-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利用dp协助科考船实现低速拖带作业的控制系统
CN110239675B (zh) * 2019-05-13 2021-06-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低速、恒速拖带作业的科学考察船
CN110304214A (zh) * 2019-05-31 2019-10-08 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型船舶进坞拖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1746B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6254B (zh) 装于船只上的停泊结构
CN105711746A (zh)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CN107719580B (zh) 一种10万吨级船舶上水平船台方法
US6044787A (en) Ship and a method adapted to generate tensile stresses in a pull line extended between the ships and an object to which a pull is to be applied
CN105216965A (zh) 船岸拖带试验方法
CN104828219A (zh) 一种船对船驳载作业使用的活动橡胶护舷装置
JP2016067249A (ja) 浮魚礁の回収装置及び回収方法
KR101339184B1 (ko) 선박의 무어링 시스템 모델링 및 최적 배치 방법
CN106005269B (zh) 一种船舶
CN205819487U (zh) 一种船舶
CN103661831B (zh) 艏部具有双锚绞机的全回转拖船
CN111056469A (zh) 拖曳绞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403883U (zh) 一种用于海洋平台船舶的临时锚回收系统
CN102963509B (zh) 30万干船坞并联建造船只出坞的牵引方法
CN110254642A (zh) 基于深远海条件的半潜船搭载货物的方法
CN204659966U (zh) 一种船用缆索保护装置
CN215205256U (zh) 组合功能船用拖曳装置
CN211496705U (zh) 拖曳绞车系统
CN110304214A (zh) 一种超大型船舶进坞拖带方法
CN203714157U (zh) 艏部具有双锚绞机的全回转拖船
JP6949690B2 (ja) 浮体係留方法および浮体
CN104787254A (zh) 一种船舶海上补给万向导绳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04828210A (zh) 一种船用缆索保护装置
CN103661813B (zh) 全回转拖船艏部双锚绞机的布置方法
CN111125881B (zh) 一种船舶靠离泊过程中系缆作业仿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