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1089B -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11089B CN105711089B CN201410729405.9A CN201410729405A CN105711089B CN 105711089 B CN105711089 B CN 105711089B CN 201410729405 A CN201410729405 A CN 201410729405A CN 105711089 B CN105711089 B CN 1057110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od
- guiding piece
- axis
- pedestal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其中导杆组件包括基座、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以及导杆。第一引导件配置于基座并具有沿一轴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二引导件沿轴可动地耦接于第一引导件。导杆沿轴可动地配置于基座并位在第一通道内,且导杆耦接至第二引导件,以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导杆组件与打印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许多利用逐层建构模型等加成式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来建造物理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模型的不同方法已纷纷被提出。一般而言,加成式制造技术是将利用电脑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等软件所建构的3D模型的设计数据转换为连续堆叠的多个薄(准二维)横截面层。于此同时,许多可以形成多个薄横截面层的技术手段也逐渐被提出。举例来说,立体打印装置的打印单元可依3D模型的设计数据所建构的空间座标XYZ在打印平台的上方沿着XY平面移动,从而使建构材料形成正确的横截面层形状,而后驱动打印单元沿着轴Z逐层移动,以使多个横截面层逐渐堆叠而在逐层固化的状态下形成立体物件。
立体打印装置通常会配置有导杆组件,以通过导杆移动而将打印单元中的建构材料挤至打印平台。为使导杆保有足够的移动路径,立体打印装置的外壳需预留导杆移动时的操作空间,因此容易造成外壳的体积过大。换句话说,为了配合作动时的导杆,而使外壳的体积仍须在导杆未作动状态时保持如作动时的尺寸,因而使得导杆在未作动时,外壳的部分空间实质上是处于闲置状态,且此举也造成立体打印装置的外壳仍须保持相当体积的情况下,而不利于输送或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以降低立体打印装置所需的空间。
本发明的导杆组件适用于立体打印装置。导杆组件包括基座、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以及导杆。第一引导件配置于基座并具有沿一轴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二引导件沿轴可动地耦接于第一引导件。导杆沿轴可动地配置于基座并位在第一通道内,且导杆耦接至第二引导件,以驱动第二引导件沿轴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第一通道外。
本发明的立体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平台、导杆组件以及打印单元。导杆组件可动地配置于打印平台的上方,包括基座、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以及导杆。第一引导件配置于基座并具有沿一轴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二引导件沿轴可动地耦接于第一引导件。导杆沿轴可动地配置于基座并位在第一通道内,且导杆耦接至第二引导件,以驱动第二引导件沿轴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第一通道外。打印单元连接至导杆组件,并对应于加压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引导件具有沿轴延伸的第二通道,连通至第一通道,且导杆位于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一引导轨道,沿轴延伸并位在第二通道的相对两侧,而第一引导件的相对两侧具有面向第二引导件的一对第一引导柱。第一引导柱对应嵌入第一引导轨道,使第二引导件耦接至第一引导件,并通过第一引导轨道沿轴相对于第一引导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二引导轨道,沿轴延伸并位在第二通道的相对两侧,而导杆具有一对第二引导柱。第二引导柱对应嵌入第二引导轨道,使导杆耦接至第二引导件,并通过第二引导轨道沿轴相对于基座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引导件包括两板材。两板材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第二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引导件包括两板材。两板材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第一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支撑板与线性马达。线性马达配置于支撑板内,并连接导杆,以驱动导杆相对于基座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杆具有相对的加压端以及引导端。加压端位在基座相对于第二引导件的一侧,且引导端耦接至第二引导件。当导杆相沿轴移动而使加压端远离基座时,导杆以引导端驱动第二引导件沿轴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内。当导杆沿轴移动而使加压端接近基座时,导杆以引导端驱动第二引导件沿轴移动而突出于第一通道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杆的一侧配置有料筒,导杆以加压端对应于料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杆组件还包括检测单元,配置于第一引导件的一侧并邻近第二引导件,以检测导杆的位置。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中,导杆可动地配置于基座,并耦接至第二引导件。其中,第二引导件可动地耦接于第一引导件,而适于相对于第一引导件移动。如此,当立体打印装置于操作状态时,耦接至第二引导件的导杆可相对于基座移动,并驱动第二引导件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第一通道外。藉此,当立体打印装置于运送状态使导杆组件未作动时,导杆组件的整体高度得以降低,而立体打印装置所采用外壳也无须预留额外的操作空间供导杆组件使用。据此,本发明的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可降低立体打印装置所需的空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打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导杆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立体打印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立体打印装置于另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立体打印装置;
52:打印平台;
54:打印单元;
54a:料筒;
54b:移动架;
56:移动单元;
58:外壳;
100:导杆组件;
110:基座;
112:支撑板;
114:线性马达;
116:固定件;
118:第一限位部;
119:第二限位部;
120:第一引导件;
120a、120b、130a、130b:板材;
122:第一通道;
130:第二引导件;
132:第二通道;
134:第一引导轨道;
136:第二引导轨道;
140:导杆;
142:加压端;
144:引导端;
146:第二引导柱;
150:检测单元;
H1:第一水平高度;
H2:第二水平高度;
X、Y、Z: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打印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立体打印装置50包括打印平台52、打印单元54以及导杆组件100。打印平台52用以放置立体打印装置50所形成的立体物件(未示出),即立体打印装置50在打印平台52上进行打印动作。导杆组件100可动地配置于打印平台52的上方。打印单元54可动地配置于打印平台52的上方,并连接至导杆组件100。其中,打印单元54例如是配置在导杆组件100的下方,而位在导杆组件100与打印平台52之间。打印单元54可随着导杆组件100相对于打印平台52移动。此外,立体打印装置50还包括多个移动单元56a至56c,其例如是轨道以及驱动马达的组合,用以带动导杆组件100与打印单元54相对于打印平台52移动。举例而言,图1示出导杆组件100配置于移动单元56a上,故导杆组件100可通过移动单元56a沿图1示出的轴X移动。类似地,导杆组件100与移动单元56a可进一步配置在移动单元56b与56c上,而通过移动单元56b与56c沿图1示出的轴Y或轴Z移动。藉此,立体打印装置50的打印单元54与导杆组件100可依据需求在打印平台52上方的空间调整其打印位置,进而打印出立体物件。
图2是图1的导杆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立体打印装置的侧视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导杆组件100包括基座110、第一引导件120、第二引导件130以及导杆140。第一引导件120配置于基座110的一侧,例如是配置在基座110的上方,并具有沿一轴(例如是图2所示出的轴Z)延伸的第一通道122。第二引导件130沿轴Z可动地耦接于第一引导件120,例如是耦接至第一引导件120的上方,使第一引导件120位在基座110与第二引导件130之间。导杆140沿轴Z可动地配置于基座110并位在第一通道122内,且导杆140耦接至第二引导件130。如此,导杆140可用以驱动第二引导件130沿轴Z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122内或突出于第一通道122外。
藉此,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运送状态使导杆组件100未作动时,导杆组件100的整体高度得以降低。更进一步地说,立体打印装置还包括外壳58,其例如是通过多个组装框架所构成,而前述的构件配置在外壳58内。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运送状态使导杆组件100未作动时,导杆组件100的导杆140与第二引导件130可隐藏于第一通道122内。换言之,当导杆组件100的导杆140与第二引导件130隐藏于第一通道122内时,立体打印装置50的整体高度为打印平台52至第一引导件120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待立体打印装置50于操作状态时,突出于第一通道122外的第二引导件130与导杆140可依据操作情况从外壳58上的开口往外延伸。如此,立体打印装置50所采用外壳58无须预留额外的操作空间供导杆组件100作动时使用,进而可降低立体打印装置50所需的空间。据此,本发明的导杆组件100与立体打印装置50可降低立体打印装置50所需的空间。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包括支撑板112与线性马达114,支撑板112配置在前述的移动单元56(示出于图1)上,使导杆组件100配置于移动单元56上而可通过移动单元56移动。线性马达114配置于支撑板112上,并连接导杆140,以驱动导杆14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其中,线性马达114还可通过固定件116固定在支撑板112上。线性马达114是用以驱动导杆140沿单一轴来回移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用来驱动导杆140沿轴Z来回移动,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再者,基座110具有第一限位部118与第二限位部119。第一限位部118位于基座110的底部,以限制导杆14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至加压端142接触第一限位部118为止。第二限位部119位于基座110的顶部,以限制导杆14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至引导端144接触第二限位部118为止。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18与第二限部位119可以是由基座110的局部区域所构成。举例而言,基座110的支撑板112上用以让导杆140通过的开口(未示出)的周边即可作为第一限位部118,而用以固定线性马达114的固定件116上用以让导杆140通过的开口(未示出)的周边即可作为第二限位部119。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40具有相对的加压端142以及引导端144,加压端142(示出于图3)位在基座110相对于第二引导件130的一侧,即位在基座110下方,且引导端144耦接至第二引导件130。换言之,导杆140穿过基座110,使其加压端142与引导端144分别位在基座的下方与上方。如此,配置在导杆组件100的下方的打印单元54可对应于导杆140的加压端142,如图3所示。导杆140可通过第一引导件120与第二引导件130的引导而在第一通道122内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移动。举例而言,当导杆140沿轴Z移动而使加压端142远离基座110时,导杆140以引导端142驱动第二引导件130沿轴Z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122内。当导杆140沿轴Z移动而使加压端142接近基座110时,导杆140以引导端144驱动第二引导件130沿轴Z移动而突出于第一通道122外,进而以加压端142接触或远离打印单元54。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件120包括固定在基座110上的两板材120a、120b。两板材120a、120b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第一通道122,而导杆140可隐藏于第一通道122内。类似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引导件130具有沿轴Z延伸的第二通道132,连通至第一通道122,且导杆140位于第一通道122与第二通道132内。其中,第二引导件130也可包括可动地耦接至第一引导件120的两板材130a、130b。两板材130a、130b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第二通道132。更进一步地说,板材130a耦接至板材120a,而板材130b耦接至板材120b,使第一通道122与第二通道132彼此连通。如此,第一引导件120与第二引导件130提供第一通道122与第二通道132作为导杆140的容纳空间与移动路径,使导杆140可在第一通道122与第二通道132内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移动。此外,第二引导件130也可在第一通道122内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移动。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导件130还包括一对第一引导轨道134(图2示出其中一个第一引导轨道134为例)。第一引导轨道134沿轴Z延伸并位在第二通道132的相对两侧,例如分别位在作为第二引导件130的两板材130a、130b上。对应地,第一引导件120的相对两侧具有面向第二引导件130的一对第一引导柱(未示出),其位在作为第一引导件120的两板材120a、120b的内侧而对应于第二引导件130的外侧。如此,未示出的第一引导柱对应嵌入第一引导轨道134,使第二引导件130可动地耦接至第一引导件120,并通过第一引导轨道134沿轴Z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20移动,例如沿轴Z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20移动至第一通道122内。
类似地,本实施例的导杆140也可通过上述手段可动地耦接至第二引导件130。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导件130还包括一对第二引导轨道136(图2示出其中一个第二引导轨道136为例),沿轴Z延伸并位在第二通道132的相对两侧,例如分别位在作为第二引导件130的两板材130a、130b上。对应地,导杆140具有位在引导端144的相对两侧的一对第二引导柱146(图2示出其中一个第二引导柱146为例)。如此,第二引导柱146对应嵌入第二引导轨道136,使导杆140以引导端144耦接至第二引导件130,并通过第二引导轨道136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移动。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件120固定于基座110上,第二引导件130可通过第一引导轨道134与第一引导柱的嵌合关系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20与基座110沿轴Z移动,而导杆140可通过第二引导柱146与第二引导轨道136的嵌合关系相对于第二引导件130、第一引导件120与基座110沿轴Z移动。当导杆14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时,导杆140的引导端144通过第二引导件130与第一引导件120的引导沿轴Z移动,而导杆140的加压端142远离或接近基座110的底部,而对应接近或远离位在导杆组件110下方的打印单元54。
图4是图3的立体打印装置于另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单元54包括料筒54a以及承载料筒54a的移动架54b,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其中,料筒54a装载有未示出的打印材料,并配置在移动架54b上,且导杆140以加压端142对应于料筒54a。移动架54b固定于导杆组件100的基座110,并可带动料筒54a随着导杆组件100相对于打印平台52(示出于图1)移动。如此,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初始状态或者于更换料管54a时,导杆组件100的导杆140的加压端142位在基座110的底部并远离打印单元54,使加压端142与移动架54b之间存在适当距离以利于将料管54a配置于移动架54b上。此时,耦接导杆140的引导端144的第二引导件130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20往上展开,使导杆140位在第一通道122与第二通道132内,而导杆140的加压端144与第二引导件130的顶部位于第一水平高度H1。
之后,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操作状态时,导杆组件100的导杆140受到基座100的线性马达114(示出于图2)的驱动而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往下移动,使其加压端142远离基座110的底部并接触打印单元54,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立体打印装置50于操作状态,即立体打印装置50通过打印单元54打印所需的立体物件。此时,导杆组件100的导杆140如前述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往下移动,使其加压端142接触打印单元54,并进一步伸入料筒54a内(如图4所示),使料筒54a的打印材料被加压端142往外挤出而在打印平台52上逐层堆叠出立体物件。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当导杆140在前述状态中相对于基座110沿轴Z移动而使加压端144远离基座110时,导杆140实际上通过第二引导件130以及第一引导件120的引导而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其中,导杆140的引导端144首先通过前述的第二引导柱146与第二引导轨道136的嵌合关系相对于第二引导件130沿轴Z往下移动。在导杆140的引导端144移动至第二引导件130的底部之后,导杆140带动第二引导件130通过前述的第一引导轨道134与第一引导柱的嵌合关系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10沿轴Z往下移动,使导杆140可持续沿轴Z往下相对于基座110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引导件130与引导端144沿轴Z持续朝向第一引导件120往下移动,进而隐藏于第一引导件120的第一通道122内。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引导件130也可在导杆140的引导端144移动至第二引导件130的中间时即受到导杆140的带动而朝向第一引导件120移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由此可知,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操作状态时,立体打印装置50所采用的导杆组件100依据前述的作动方式驱使打印单元54进行打印动作,如图4所示,而其第二引导件130与引导端144隐藏于第一引导件120的第一通道122内。此时,导杆140的加压端144与第二引导件130的顶部位于第二水平高度H2。藉此,导杆组件100的整体高度得以降低。更进一步地说,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操作状态时,前述第一水平高度H1至第二水平高度H2之间的空间可加以省略。此时,前述的外壳58(示出于图1)的高度大致上等于第二水平高度H2,而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初始状态或者于更换料管54b时,导杆140的引导端144与第二引导件130可从外壳58上的往外延伸。也即,立体打印装置50的整体高度不需制作至第一水平高度H1。藉此,当立体打印装置50于运送状态时,导杆140与第二引导件130也可隐藏于第一通道122内而降低导杆组件100与立体打印装置50的高度。据此,本实施例的导杆组件100与立体打印装置50采用伸缩式的第一引导件120与第二引导件130取代以往的单件式引导件,进而降低导杆组件100与立体打印装置50在轴Z方向所需的空间。
类似地,当立体打印装置50需更换料管54a时,导杆组件100的导杆140可沿轴Z相对于基座110往上移动,使导杆140的加压端142远离打印单元54而回到基座110的底部,使加压端142与移动架54b之间存在适当距离以利于从移动架54b上取出料管54a并将另一料管54b配置于移动架54b上。此时,导杆140的引导端144远离基座110的顶部而沿轴Z往上移动。当引导端144移动至第一引导件120的顶部时,第二引导件130也沿轴Z相对于第一引导件120往上移动而延伸至第一通道122外,如图4至图3所示。藉此,在实施例中,导杆组件100还包括检测单元150,配置于第一引导件120的一侧并邻近第二引导件130,以检测导杆140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制检测单元150的位置以及配置与否,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中,导杆可动地配置于基座上,并耦接至第二引导件。其中,第二引导件可动地耦接于第一引导件,而适于相对于第一引导件移动。如此,当立体打印装置于操作状态时,耦接至第二引导件的导杆可相对于基座移动,并驱动第二引导件移动而隐藏于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第一通道外。藉此,当立体打印装置于运送状态使导杆组件未作动时,导杆组件的整体高度得以降低,而立体打印装置所采用外壳也无须预留额外的操作空间供导杆组件使用。换言之,导杆组件采用伸缩式的两引导件取代以往的单件式引导件,进而降低导杆组件所需的空间。据此,本发明的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可降低立体打印装置所需的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导杆组件,适用于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杆组件包括:
基座;
第一引导件,配置于该基座并具有沿一轴延伸的第一通道;
第二引导件,沿该轴可动地耦接于该第一引导件;以及
导杆,是单一构件,沿该轴可动地配置于该基座并位在该第一通道内,且该导杆耦接至该第二引导件,当该导杆沿该轴移动而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时,该导杆同时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使该导杆与该第二引导件同时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或同时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具有沿该轴延伸的第二通道,连通至该第一通道,且该导杆位于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一引导轨道,沿该轴延伸并位在该第二通道的相对两侧,而该第一引导件的相对两侧具有面向该第二引导件的一对第一引导柱,该对第一引导柱对应嵌入该对第一引导轨道,使该第二引导件耦接至该第一引导件,并通过该对第一引导轨道沿该轴相对于该第一引导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二引导轨道,沿该轴延伸并位在该第二通道的相对两侧,而该导杆具有一对第二引导柱,该对第二引导柱对应嵌入该对第二引导轨道,使该导杆耦接至该第二引导件,并通过该对第二引导轨道沿该轴相对于该基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包括两板材,该两板材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该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引导件包括两板材,该两板材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该第一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支撑板与线性马达,该线性马达配置于该支撑板内,并连接该导杆,以驱动该导杆相对于该基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杆具有相对的加压端以及引导端,该加压端位在该基座相对于该第二引导件的一侧,且该引导端耦接至该第二引导件,当该导杆沿该轴移动而使该加压端远离该基座时,该导杆以该引导端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当该导杆沿该轴移动而使该加压端接近该基座时,该导杆以该引导端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杆的一侧配置有料筒,该导杆以该加压端对应于该料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单元,配置于该第一引导件的一侧并邻近该第二引导件,以检测该导杆的位置。
11.一种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印平台;
导杆组件,可动地配置于该打印平台的上方,包括:
基座;
第一引导件,配置于该基座并具有沿一轴延伸的第一通道;
第二引导件,沿该轴可动地耦接于该第一引导件;以及
导杆,是单一构件,沿该轴可动地配置于该基座并位在该第一通道内,且该导杆耦接至该第二引导件,当该导杆沿该轴移动而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时,该导杆同时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使该导杆与该第二引导件同时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或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以及
打印单元,连接至该导杆组件,并对应于该导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具有沿该轴延伸的第二通道,连通至该第一通道,且该导杆位于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二通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一引导轨道,沿该轴延伸并位在该第二通道的相对两侧,而该第一引导件的相对两侧具有面向该第二引导件的一对第一引导柱,该对第一引导柱对应嵌入该对第一引导轨道,使该第二引导件耦接至该第一引导件,并通过该对第一引导轨道沿该轴相对于该第一引导件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二引导轨道,沿该轴延伸并位在该第二通道的相对两侧,而该导杆具有一对第二引导柱,该对第二引导柱对应嵌入该对第二引导轨道,使该导杆耦接至该第二引导件,并通过该对第二引导轨道沿该轴相对于该基座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导件包括两板材,该两板材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该第二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引导件包括两板材,该两板材对向设置,并相隔一间距,以构成该第一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支撑板与线性马达,该线性马达配置于该支撑板内,并连接该导杆,以驱动该导杆相对于该基座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杆具有相对的加压端以及引导端,该加压端位在该基座相对于该第二引导件的一侧,且该引导端耦接至该第二引导件,当该导杆相沿该轴移动而使该加压端远离该基座时,该导杆以该引导端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隐藏于该第一通道内,当该导杆沿该轴移动而使该加压端接近该基座时,该导杆以该引导端驱动该第二引导件沿该轴移动而突出于该第一通道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杆的一侧配置有料筒,该导杆以该加压端对应于该料筒。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杆组件还包括:
检测单元,配置于该第一引导件的一侧并邻近该第二引导件,以检测该导杆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29405.9A CN105711089B (zh) | 2014-12-04 | 2014-12-04 |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
US14/599,536 US9849662B2 (en) | 2014-12-04 | 2015-01-18 | Lead screw guide assembly and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29405.9A CN105711089B (zh) | 2014-12-04 | 2014-12-04 |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11089A CN105711089A (zh) | 2016-06-29 |
CN105711089B true CN105711089B (zh) | 2018-10-02 |
Family
ID=5609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2940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11089B (zh) | 2014-12-04 | 2014-12-04 |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49662B2 (zh) |
CN (1) | CN1057110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121648A1 (de) | 2016-11-11 | 2018-05-17 | Cl Schutzrechtsverwaltungs Gmbh | Vorrichtung zur additiven Herstellung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14940B2 (en) * | 2002-05-23 | 2006-10-03 | Demag Ergotech Gmbh | Electromotive adjustment drive for an injection un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67573B2 (ja) * | 1989-01-31 | 1994-08-31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加硫機のグリーンタイヤ挿入方法及び装置 |
WO1998056563A1 (en) * | 1997-06-11 | 1998-12-17 | Vertech Systems, Llc |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with integrated carriage assembly |
US6572362B2 (en) * | 2001-08-01 | 2003-06-0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in alternate planes |
EP1658168A4 (en) * | 2003-03-17 | 2011-01-12 | Vmi Holland Bv | ROTARY INJECTION DEVICE AND USE METHOD |
DE102004056209B4 (de) * | 2004-11-22 | 2011-06-01 | Siemens Ag | Linear verschiebbarer Rotationsantrieb für eine Kunststoffspritzmaschine |
JP4612096B2 (ja) * | 2009-03-11 | 2011-01-12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2つのチャンバーを備えた直線駆動装置とそのガイド構造 |
US8986767B2 (en) * | 2011-03-30 | 2015-03-24 | Stratsys, Inc. |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interchangeable cartridges for printing customized chocolate confections |
-
2014
- 2014-12-04 CN CN201410729405.9A patent/CN1057110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1-18 US US14/599,536 patent/US984966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14940B2 (en) * | 2002-05-23 | 2006-10-03 | Demag Ergotech Gmbh | Electromotive adjustment drive for an injection un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11089A (zh) | 2016-06-29 |
US20160159008A1 (en) | 2016-06-09 |
US9849662B2 (en) | 2017-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22533U (zh) | 一种3d打印机 | |
CN105799164A (zh) | 打印头组件 | |
CN201242869Y (zh) | 微调位移工作台装置 | |
CN103587118A (zh) | 一种基于螺旋扫描、柔性界面的光固化3d打印机 | |
US9211676B2 (en) |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 |
CN103552571B (zh) | 综合检测车的轨道检测系统 | |
CN105711089B (zh) | 导杆组件与立体打印装置 | |
CN102941478B (zh) | 一种全自动数控眼镜镜框加工机的夹具组件 | |
CN203973940U (zh) | 一种带有全周内螺纹的产品的成型模具 | |
CN204021046U (zh) | 白车身柔性雪橇机构 | |
CN207480440U (zh) | 玻璃柔性定位设备 | |
CN104908445A (zh) | 键盘激光自动打标机的键盘翻转移载机构 | |
JP2016124286A (ja) | 三次元プリント装置 | |
CN204869692U (zh) | 一种内置耗材的3d打印机 | |
CN204368954U (zh) | 传送系统 | |
CN209159175U (zh) | 一种打印机的维护装置 | |
CN103906628A (zh) | 打印笔罩盖设备 | |
CN203358947U (zh) | 设有往复送盒机构的自动装盒机 | |
CN209035746U (zh) | 一种镭射打标机的出料推杆机构 | |
CN105269746A (zh) | 一种箱发泡模横梁气缸驱动斜槽脱模机构 | |
US20080206387A1 (en) | Mold-conveying device for plastic blow-molding machine | |
CN207207467U (zh) | 一种用于玻璃的移动打码机构 | |
CN101954799B (zh) | 成像设备 | |
CN104555314B (zh) | 传送系统 | |
CN103921549A (zh) | 连续扫描喷墨打印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