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5709B - 渗透块元件、渗透块以及传送单元 - Google Patents

渗透块元件、渗透块以及传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5709B
CN105705709B CN201480059624.9A CN201480059624A CN105705709B CN 105705709 B CN105705709 B CN 105705709B CN 201480059624 A CN201480059624 A CN 201480059624A CN 105705709 B CN105705709 B CN 105705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infiltration block
block element
bottom wall
in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96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5709A (zh
Inventor
O·P·格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ta Graf Kunststofferzeugniss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Otta Graf Kunststofferzeugniss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ta Graf Kunststofferzeugnisse GmbH filed Critical Otta Graf Kunststofferzeugniss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70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5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03F1/005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via box-shaped elem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连接了中空柱状物(3、28、36、37、38、39、43、47、50、51、52)的底壁(2、31、42、46)的渗透块元件(1、26、41、45)。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第一柱状物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第二柱状物,并且能够形成同向排列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的堆叠。当渗透块元件绕旋转对称轴(A1、A2、A4、A5)旋转时,其具有180°或更小角度的轴对称性。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垂直于底壁的旋转轴(A、A3、A4、A5)相对于彼此旋转90°或更小角度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29、32、33、34、35、49、53、54、55)中,并能够在第一底壁的第一下侧和第二底壁的上侧之间形成工作距离(D1)。渗透块(16)包括具有用于柱状物尖端的容纳件(7)的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和底板(6、27)。运输单元包括多个同向排列的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和运输板(10)或底板。

Description

渗透块元件、渗透块以及传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渗透块元件、根据权利要求13的前序部分的渗透块和根据权利要求16的前序部分的传送单元。
背景技术
为了地表水(诸如来自屋顶和/或密封地面的雨水等)的地下中间储存,可将多个储水箱或排水沟单元布置为水池。该水池至少部分具有水通道,使得储存的地表水能够逐渐排放到周围的地表土壤。
专利EP2107172A1公开了具有矩形底面的储水箱,其中两个同向排列的相同的储水箱能够彼此内置堆叠。为构成储水池,两个相同的储水箱绕中心轴相对于彼此旋转180°并且上下布置。一个储水箱的脚件在那里与另一个储水箱的容纳件啮合。脚件和接纳其的容纳件的布置导致施加在两个叠覆的储水箱的负荷失衡。在储水箱的边缘处,交替设置上部和下部支撑平台,其随着叠覆的储水箱相互结合。
专利DE102011086016A1公开了排水沟子单元,其中两个同向排列的相同的排水沟子单元能够彼此内置堆叠。为构成排水沟单元,两个相同的排水沟子单元彼此方向相反使得柱形物的尖端面对面并且啮合在由其底部以及其上侧的中间板包围的凹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基于提供渗透块元件的目的,所述渗透块元件除了有利于运输的可堆叠性还提供了用于地下安装和操作的稳定的承重布置。
解决方案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渗透块元件、根据权利要求13的渗透块和根据权利要求16的传送单元达到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优选实施方式。
渗透块元件包括具有连接了多个中空柱状物的底面的底壁。柱状物的设计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第一柱状物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第二柱状物并且能够形成同向排列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的堆叠。底壁包括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其被配置以接纳柱状物尖端。当渗透块元件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延伸的旋转对称轴旋转时,其具有180°或更小角度的轴对称性。进一步,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的配置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或更小角度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中并在第一底壁的第一下侧和第二底壁的上侧之间能够形成工作距离。
底壁的边缘长度可以是800±200mm并且其厚度可以是40±20mm。
两个或更多渗透块元件的堆叠能通过将一个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引入布置在其下的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来实现渗透块元件的节省空间的布置。例如,在通过卡车从生产工厂和/或仓库到施工场地的运输期间,以这种方式将渗透块元件彼此内置堆叠的布置是有用的,因为能够因此优化卡车的空间效率。
当两个渗透块元件彼此内置堆叠时,即当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第一柱状物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第二柱状物时,在第一底壁的第一下侧和第二底壁的上侧之间可存在距离。这种所谓的堆叠距离可达20±20mm,即堆叠距离还可以是0mm,使得两个渗透块元件的上侧和下侧相对于彼此停止移动。
术语工作距离指的是,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或更小角度的状态下,当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时,第一底壁的第一下侧和第二底壁的上侧之间的距离。这种布置对应于用于作为地下水池工作的布置。工作距离可以是354±20mm。
将柱状物尖端布置在柱状物的背对底壁的末端处。柱状物尖端优选具有比柱状物更小的横截面并且以刚性配合(positive-fit)的方式由底壁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接纳或夹住。从而,用于工作的渗透块元件的布置能使两个渗透块元件在没有额外支持的情况下可靠并稳定地连接。柱状物尖端可具有20±10mm的长度。
优选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遍布在底壁上,使得水能够穿过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中空柱状物和柱状物和/或柱状物尖端中的开口。
如果渗透块元件的底面形成的是正方形,那么当渗透块元件绕旋转对称轴旋转时,其可具有180°的轴对称性。当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而布置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时,可在该两个渗透块元件之间形成工作距离。在渗透块元件具有正方形底的情况下,旋转对称轴和旋转轴是相同的。旋转对称轴或旋转轴分别穿过底壁的底面的两个45°对角线的交叉点并垂直于底面延伸。
如果渗透块元件的底面形成的是矩形,那么当渗透块元件绕旋转对称轴旋转时,其可具有180°的轴对称性,其中旋转对称轴垂直于底面延伸并可穿过底面的两个对角线的交叉点。具有矩形底面的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和柱状物的配置和布置可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即上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即下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中以使第一底壁的第一下侧和第二底壁的上侧之间能够形成工作距离。根据柱状物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的布置,旋转对称轴和旋转轴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如果渗透块元件的底面形成的是六边形,那么当渗透块元件绕旋转对称轴旋转时,其可具有180°、120°或60°的轴对称性。根据柱状物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的布置,当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60°时,可在具有六边形底面的两个渗透块元件之间得到工作距离。当渗透块元件具有六边形底面时,旋转对称轴和旋转轴通常是相同的。
如果渗透块元件的底面形成的是八边形,那么当渗透块元件绕旋转对称轴旋转时,其可具有180°、135°、90°或45°的轴对称性。根据柱状物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的布置,当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或45°时,可在具有八边形底面的两个渗透块元件之间得到工作距离。对于具有八边形底面的渗透块元件,旋转对称轴和旋转轴通常是相同的。
柱状物可形成为大致上的锥形。这大致上指的是柱状物的外部形状。由于柱状物是中空的,所以考虑壁厚度(例如3±1mm)时,内部形状可对应于外部形状。然而,还可配置成互相不对应的柱状物的内部形状和外部形状。锥体或近似锥体能够以柱状物的尖端的区域为结尾(即截锥体或近似截锥体),使得柱状物的尖端从截锥体突出。当柱状物的横截面分别比截锥体或近似截锥体的横截面小时,形成阶状部。该锥体或近似锥体的形状提供了良好的稳定性并允许渗透块元件彼此内置堆叠。
柱状物可配置成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柱状物还可配置成具有波状边缘的横截面。
每个柱状物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能使水穿过这个至少一个开口和中空柱状物,柱状物尖端位于中空柱状物的一端处。从而,水能够穿过该至少一个开口流到置于其下的渗透块元件和/或地基土壤中。在,可将该至少一个开口置于柱状物的阶状部和/或柱状物尖端中的侧面。
底壁能够包括肋状物结构。当将该肋状物结构埋在地下时,其能使水通过的同时还提供渗透块元件所需的稳定性。
柱状物尖端可具有比柱状物更小的横截面,使得分别在柱状物的下侧形成阶状部。底壁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和/或底板的容纳件和/或运输板的凹处可分别形成为与柱状物尖端和阶状部的形状相反,使得在各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或更小角度的状态下,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能够以刚性配合的方式与柱状物尖端容纳件或底板的容纳件或运输板的凹处啮合。柱状物尖端的形状还可影响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中的中心对准。
柱状物的内侧能够分别包括突出物,该突出物的配置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阶状部以刚性配合的方式引入突出物。当运输彼此内置堆叠的几个渗透块元件时,能够在运输期间避免单个渗透块元件相对于彼此移动并避免损伤和/或磨损发生。此外,能够避免渗透块元件相互楔入。
可通过至少一个塑性铸造形成渗透块元件。可使用再生塑料。因此,渗透块元件组合了相对低重量和高稳定性的优点。
柱状物可一体地连接至底壁。这具有能够通过一个铸造工艺生产底壁和柱状物并无需将单个柱状物随后组装在底壁上的优点。
柱状物还可配置成可拆卸地连接至底壁。分别在柱状物和底壁之间优选配置刚性配合的连接方式,其中还可额外地配置压入配合(force-fit)的连接方式。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配置成将一些柱状物一体地连接至底壁并将其他的柱状物可拆卸地连接至底壁。
底壁的底面可以是矩形、六边形或八边形。底壁的底面还可配置成由多个相同的矩形、六边形或八边形底面形成。
底壁的底面可以是正方形。
具有正方形底面的柱状物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可布置成使得它们各自相对于底壁的两个中心线呈镜面对称并使得它们各自相对于底壁的两个45°对角线不呈镜面对称。在各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或更小角度的状态下,这能够实现负荷的对称性施加,使得可以在地下上下布置多个渗透块元件,而此布置的稳定性没有通过作用于它们的力而受到破坏。
当在底壁的两个45°对角线处映射时,优选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可落在柱状物的位置处并柱状物可落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的位置处。
在正方形底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奇数或偶数个柱状物可布置在底壁的相对的边缘处以使相对于中心线呈镜面对称,其中各自的偶数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或各自的奇数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位于柱状物之间并邻近于柱状物。在底壁的中心区域,三个或两个柱状物进一步分别相对地布置成分别相对于中心线呈镜面对称,其中两个或三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位于柱状物之间和邻近于柱状物。分别邻近于旋转轴或旋转对称轴安置的是两个柱状物,位于其之间的是两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然而,还可以存在更多或更少的柱状物或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只要优选满足柱状物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布置成各自相对于底壁的两个中心线呈镜面对称,它们各自布置成相对于底壁的两个45°对角线不呈镜面对称,并且当在底壁的两个45°对角线处映射时,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可落在柱状物的位置处并且柱状物可落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的位置处即可。
如果,在具有正方形底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分别将第一或上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引入第二或下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中,并在上部渗透块元件的底壁的下侧和下部渗透块元件的底壁的上侧之间形成工作距离,那么这导致负荷的对称性施加。具体的,将由上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施加的力均匀转移至下部渗透块元件的两个柱状物,因为用于上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位于在下部渗透块元件的两个柱状物之间的区域中的下部渗透块元件的底壁的表面。
当沿垂直面观察上部底壁的第一柱状物的壁的线轮廓时,从第一位置(在此位置第一柱状物和上部底壁的第一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直接毗连)开始到下部底壁的上侧,在这里将第一柱状物的第一柱状物尖端引入下部底壁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并且从那里过渡到下部底壁的第二柱状物的壁的线轮廓,从第二位置(在此位置第二柱状物和上部底壁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直接毗连)开始,可以看出第一柱状物的壁和第二柱状物的此线轮廓彼此合并。能够将线轮廓视为大约齐平排列。
还能够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底壁的底面通过多个相同的正方形底面形成。
具体地,对于包括具有矩形底面(连接了多个中空柱状物)的底壁的渗透块元件,各自具有正方形底的两个或更多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以相同的方向彼此相邻布置。其中,相邻布置可指a)从一个塑性铸造制备用于生产具有矩形底面的底壁的该具有正方形底的两个或更多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或b)分别从一个塑性铸造制备用于生产具有矩形底面的底壁的该具有正方形底的两个或更多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并然后通过连接元件连接一起。
在各自具有正方形底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彼此相邻且同向排列布置)的情况下,配置并布置具有矩形底面的底壁的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第一柱状物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第二柱状物并且能够形成同向排列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的堆叠。底壁包括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其被配置以接纳柱状物尖端。
当渗透块元件绕旋转对称轴旋转时,其具有180°的轴对称,其中在那里的旋转对称轴穿过矩形底面的两个对称线的交叉点并垂直于矩形底面延伸。
进一步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和柱状物的配置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布置成绕垂直于底壁的底面的旋转轴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的一些柱状物尖端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的一些柱状物尖端容纳件中,并能够在第一底壁的第一下侧和第二底壁的上侧之间形成工作距离。垂直旋转轴穿过正方形底面的两个45°对角线的交叉点并垂直于正方形底面延伸。
渗透块包括如上文或较远的下文所述的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和具有为了接纳柱状物尖端而设计的容纳件的底板。底板向底部提供了渗透块元件的末端。容纳件优选以刚性配合的方式接纳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使得渗透块元件和底板可以在没有额外支持的情况下可靠并稳定地连接。
如果将柱状物可拆卸地连接至底板,那么底壁和底板能够同样地形成。
该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能够包括至少一个侧壁,其中该至少一个侧壁优选可拆卸地连接至该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如果在那里没有布置另外的渗透块元件,侧壁向一侧提供渗透块元件的末端。侧壁能够具有肋状件结构使得能使水通过。
能够从至少一个塑性铸造分别形成底板和/或至少一个侧壁。为此,能够使用再生塑料。
运输单元包括如上文或较远的下文所述的同向排列的多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以及运输板或底板,其中,在多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中,柱状物彼此引入,在运输板或底板上布置同向排列的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其中运输板或底板,在其下侧优选包括脚件。例如,该脚件使叉车的叉引至运输板或底板下面。能够将脚件一体地连接至下侧或能够将它们经由刚性配合和/或压入配合的连接方式而连接至下侧。优选将脚件可拆卸地连接至运输板的下侧或底板的下侧。
在上侧,运输板或底板包括能够将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尖端引入的凹处。
能够从至少一个塑性铸造形成运输板或底板。为此,能够使用再生塑料。
附图说明
进一步的优点和实施方式源自附图,其中在附图中:
图1示出两个渗透块元件和底板的斜视图,
图2示出渗透块元件的上侧的平面图,
图3示出渗透块元件的下侧的平面图,
图4示出来自图1的组装元件,
图5示出图4沿B-B的截面图,
图6示出柱状物的壁和受力分布的线轮廓,
图7示出下部渗透块元件的底板和上部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的位置的斜视图,
图8示出堆叠的渗透块元件的侧视图,
图9示出彼此内置堆叠的渗透块元件的柱状物的截面图,
图10示出具有侧壁的来自图4的组装元件,
图11示出具有矩形底面和两个矩形底板的四个渗透块元件的斜视图,
图12示出具有六边形底面的渗透块元件的斜视图,
图13示出各自具有六边形底面的两个渗透块元件的斜视图,
图14示出具有八边形底面的渗透块元件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两个渗透块元件1,各自包括具有正方形底面的底壁2,其连接多个(目前数量34)中空柱状物3,柱状物3成锥形地形成,柱状物3具有椭圆横截面并且各自在背对底壁2的末端处包括柱状物尖端5。当渗透块元件1绕底面的旋转对称轴A1旋转时,其具有180°的旋转对称,其中旋转对称轴A1垂直于底壁2的底面延伸并穿过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l1和Dl2的交叉点。柱状物3的布置使得不将它们相对于底壁2的两个中心线M1和M2以镜面对称安置而相对于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l1和Dl2以镜面对称安置。当在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l1和Dl2处映射时,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落在柱状物3的位置处并柱状物3落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的位置处(还参见图2)。这导致(如在图5和图6中的背景中详细解释的)对各自绕底面的旋转轴A(目前对应于旋转对称轴A1)旋转90°的两个或更多个叠加的渗透块元件的负荷的对称性施加。
在图1中,上部渗透块元件1相对于下部渗透块元件绕底面的旋转轴A旋转90°。底壁2包括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其被配置以接纳柱状物3的柱状物尖端5。
底板6还包括容纳件7,其适于接纳柱状物3的柱状物尖端5。底板6表示下部渗透块元件1向底部的末端,其中容纳件7优选以刚性配合的方式接纳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尖端5,使得下部渗透块元件1和底板6可以在没有额外支持的情况下可靠并稳定地连接。底板6能够基本上像底壁2一样形成。
图2示出渗透块元件1的上侧2a的平面图。清晰可见允许水通过的底壁2的肋状件结构8。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在柱状物3之间提供的底壁的结构8中。
分别将五个和六个柱状物3分别对于一个中心线M2或另一个中心线M1以镜面对称布置于底壁2的相对安置的边缘处,其中分别将五个和六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各自定位在柱状物3之间和邻近于柱状物3。分别将三个和两个柱状物3对于另一个中心线M1或对于一个中心线M2以镜面对称进一步分别定位在底壁2的中心区域,其中分别将两个和三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定位在这些柱状物3之间和邻近于这些柱状物3。分别将柱状物3对于一个中心线M2以镜面对称邻近两个中心线M1和M2的交叉点布置,其中将两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定位在两个柱状物3之间的一个中心线M2上。
经由图2中对于四个柱状物36、37、38、39和四个柱状物尖端容纳件32、33、34、35所示的实施例,当在底壁2的一个45°对角线Dl2处映射时,柱状物尖端容纳件32、33落在柱状物36、37的位置处,柱状物38、39落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34、35的位置处。其同样适用于在底壁2的另一个45°对角线Dl1处的映射。
图3示出渗透块元件1的下侧2b的平面图,其中具有椭圆横截面的中空柱状物3远离底壁2的下侧2b垂直延伸。柱状物尖端5具有端对端开口9,其允许水穿过此开口9和中空柱状物3。
图2和图3表明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和柱状物3的形成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布置成绕旋转轴A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能够将上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尖端5引入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中,并表明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上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引入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中。
图4示出图1的组装元件,即两个渗透块元件1和底板6。在上部底壁2的下侧2b和下部底壁2的上侧2a之间出现工作距离D1。在下部底壁2的下侧2b和底板6的上侧6a之间出现距离D2,其中D1等于D2。
图5示出图4沿B-B的截面图。具有上部渗透块元件1的开口9的柱状物尖端5啮合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并且具有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开口9的柱状物尖端5啮合底板6的容纳件7。如已在图4中提到的,在上部底壁2的下侧2b和下部底壁2的上侧2a之间出现工作距离D1,并且在下部底壁2的下侧2b和底板6的上侧6a之间出现距离D2,其中D1等于D2。
如已提到的,柱状物3的布置使得,将它们相对于底壁2的两个中心线M1、M2以镜面对称安置而且不将它们相对于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l1、Dl2以镜面对称安置,其中,当在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l1、Dl2处映射时,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落柱状物3的位置处,柱状物3落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的位置处。在相同的渗透块元件2绕旋转轴A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这能够实现负荷的对称性施加。图5中所示的截面图和图6的放大的细节图示出负荷从上部渗透块元件1的一个柱状物3均匀地转移至置于其下的渗透块元件1的两个柱状物3,因为用于上部柱状物3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被布置在置于其下的渗透块元件1的两个柱状物3之间的区域的置于其下的渗透块元件1的底壁2的表面2a上。
图6示出上部底壁2的第一柱状物3的壁18(连续线)沿垂直面的线轮廓,从第一位置(在此位置第一柱状物3和上部底壁2的第一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直接毗连)开始到下部底壁2的上侧2a,在这里将第一柱状物3的第一柱状物尖端5引入下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并且从那里过渡到下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3的壁19(连续线)的线轮廓,从第二位置(在此位置第二柱状物3和上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直接毗连)开始,可以看出第一柱状物3的壁18和第二柱状物3的壁19的线轮廓彼此合并。
因此,第一柱状物3的壁20(虚线)和第二柱状物3的壁21(虚线)彼此合并。沿垂直面示出上部底壁2的第一柱状物3的壁20的线轮廓,从第一位置(在此位置第一柱状物3和上部底壁2的第三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直接毗连)开始到下部底壁2的上侧2a,在这里将第一柱状物3的第一柱状物尖端5引入下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并且从那里过渡到下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3的壁21的线轮廓,从第三位置(在此位置第三柱状物3和上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直接毗连)开始。
从上部底壁2的第一柱状物3作用到下部底壁2的柱状物3的力通过两个箭头22、24表示。因此,由箭头23表示的力22的一个部分转移至下部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3,并且由箭头25表示的力24转移至下部底壁2的第三柱状物3。
图7示出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底板6和为了更清晰地显示上部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相对于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位置而在柱状物3的区域被截断的上部渗透块元件1的斜视图。
图8示出彼此内置堆叠的二十个渗透块元件1的侧视图。这种堆叠可能性来源于以下事实: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的配置和布置使得,在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上置的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引入下置的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中。在上置的底壁2的下侧2b和下置的底壁2的上侧2a之间出现堆叠距离D3。
例如,将彼此内置堆叠的渗透块元件1布置在运输板10(其包括在其下侧10b上的脚件11)上,使得能够将叉车的叉引至运输板10下面。在上侧10a上,运输板10包括能够将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尖端5引入的凹处12。在底壁2的下侧2b和运输板10的上侧10a之间出现距离D4,其中D4一般等于D1并等于D2。图8中对布置在运输板10上的彼此内置堆叠的多个渗透块元件1所示的布置能够适用于作为运输单元。
图9示出彼此内置堆叠的渗透块元件1并且特别是彼此内置堆叠的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的截面图。柱状物尖端5具有比柱状物3小的横截面,使得在柱状物3的下侧形成阶状部13,能够在两个渗透块元件1彼此内置堆叠的情况下,在中空柱状物3的内部将其以刚性配合的方式引入突出14。柱状物的外侧15的形成通常是光滑的。
图10示出产生了具有侧壁17的渗透块16的图4的组装元件。侧壁17向侧面提供了上部和下部渗透块元件1的末端,在末端处不再布置另外的渗透块元件。各侧壁具有网状结构使得水能够穿过侧壁17。
图11示出具有矩形底面和两个矩形底板27的四个渗透块元件26的斜视图。具有矩形底的底壁31的渗透块元件26由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组成,其各自具有正方形底面的底壁1,如例如图1中所示(其同向相邻排列)。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已从用于生产矩形底面的底壁31的具有正方形底面的各个塑性铸造制备。矩形底板27由两个相同的底板6组成,其各自具有正方形底,如例如图1所示(图中的该两个正方形底板6用于生产由塑性铸造制备的矩形底板27)。
具有矩形底面的底壁31的渗透块元件26的柱状物28的设计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26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26的第一柱状物28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26的第二柱状物28并且能够形成同向排列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26的堆叠。底壁31包括柱状物尖端容纳件29,其被配置以接纳柱状物尖端30。
当渗透块元件26绕矩形底面的旋转对称轴A2旋转时,其具有180°的轴对称性,其中旋转对称轴A2穿过矩形底面的两个对角线Dl3、Dl4的交叉点并垂直于底壁31的矩形底面延伸。
为了更好地表示旋转对称轴A2、矩形底面的两个对角线Dl3、Dl4、正方形底面的旋转轴A3和两个45°对角线Dl5、Dl6的轮廓,在具有矩形底面的渗透块元件26中未示出底壁31的肋状物结构。组成具有矩形底的底壁31的渗透块元件26的所述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各自具有正方形底面的底壁)由点线40表示。
为了对齐四个渗透块元件26使得能够将它们组装用于工作,绕垂直于正方形底面的旋转轴A3相对于彼此旋转90°而布置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使得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26的一些柱状物尖端30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26的一些柱状物尖端容纳件29,并且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渗透块元件26之间形成工作距离。旋转轴A3还穿过具有正方形底面的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l5、Dl6的交叉点。
图12示出图示了具有六边形底面(连接了中空柱状物43)的底壁42的渗透块元件41的斜视图。将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9布置在柱状物43之间和邻近于柱状物43的底壁42中并适于接纳柱状物43的柱状物尖端。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旋转对称轴A4和旋转轴A4是相同的;它们垂直于底壁42的底面延伸并穿过以虚线表示的六边形的三角线44的交叉点。当渗透块元件41绕旋转对称轴A4旋转时,其具有180°的轴对称性。
图13示出各自具有六边形底面的两个渗透块元件41的斜视图,如图12所示,绕旋转轴A4相对于彼此旋转60°而布置的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41,使得能够将上部渗透块元件41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9引入下部渗透块元件41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9,由此能够在上部底壁42的下侧和下部底壁42的上侧之间形成工作距离。例如,能够将上部渗透块元件41的柱状物50的柱状物尖端引入下部渗透块元件41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53;其同样适用于柱状物51的柱状物尖端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54以及柱状物52的柱状物尖端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55。
图14示出图示了具有八边形底面的底壁46的渗透块元件45的斜视图。多个中空柱状物47连接至八边形底面,其中未示出安置在柱状物47之间和邻近于柱状物47的底壁46中安置的柱状物尖端容纳件。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旋转对称轴A5和旋转轴A5是相同的;它们垂直于底壁46的底面延伸并穿过以虚线表示的八边形的三角线48的交叉点。当渗透块元件45绕旋转对称轴A5旋转时,其具有180°的轴对称性。

Claims (18)

1.一种渗透块元件(1),其包括具有连接了多个中空柱状物(3)的正方形底面的底壁(2),
其中,所述柱状物(3)的配置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渗透块元件(1)的称为第一柱状物(3)的所述柱状物(3)引入第二渗透块元件(1)的称为第二柱状物(3)的所述柱状物(3、28、36、37、38、39、43、47),并且能够形成同向排列的所述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的堆叠,并且
其中所述底壁(2)包括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其适于接纳柱状物尖端(5),
当所述渗透块元件(1)绕垂直于所述底壁(2)的所述底面延伸的旋转对称轴(A1)旋转时,其具有180°的轴对称性,
所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和柱状物(3)的配置和布置进一步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布置成绕垂直于所述底壁(2)的所述底面的旋转轴(A)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第一渗透块元件(1)的所述柱状物尖端(5)引入所述第二渗透块元件(1)的所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中,并能够在第一底壁(2)的第一下侧(2b)和第二底壁(2)的上侧(2a)之间形成工作距离(D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物(3)和所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布置成使得各自相对于所述底壁(2)的两个中心线(M1、M2)呈镜面对称而各自相对于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I1、DI2)不呈镜面对称,其中当在所述底壁(2)的两个45°对角线(DI1、DI2)处映射时,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落在柱状物(3)的位置处,柱状物(3)落在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的位置处,
其中,当沿垂直面观察时,所述第一底壁(2)的第一柱状物(3)的壁的线轮廓从第一位置开始到所述第二底壁(2)的上侧,并过渡到所述第二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3)的壁的线轮廓并彼此合并,其中,所述第一柱状物(3)和所述第一底壁(2)的第一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在所述第一位置直接毗连,所述第一柱状物(3)的第一柱状物尖端(5)在所述第二底壁(2)的上侧引入所述第二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所述第二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3)的壁的线轮廓从第二位置开始,所述第二柱状物(3)和所述第二底壁(2)的第二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在所述第二位置直接毗连,其中,所述线轮廓齐平排列,
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2)分别布置成绕旋转轴(A)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状态下,由于用于所述第一渗透块元件(1)的所述柱状物(3)的所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5)位于在所述第二渗透块元件(1)的两个柱状物(3)之间的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渗透块元件(1)的所述底壁(2)的表面(2a),因此由所述第一渗透块元件(1)的柱状物(3)施加的力均匀转移至所述第二渗透块元件(1)的两个柱状物(3),因而实现负荷的对称性施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柱状物(3)可形成为大致上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柱状物(3)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开口(9)。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底壁(2)包括肋状物结构(8)。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柱状物尖端(5)具有比所述柱状物(3)更小的横截面,使得分别在所述柱状物(3)的下侧形成阶状部(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柱状物(3)的内侧各自包括突出物(14),其配置和布置使得,在两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同向排列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阶状部(13)以刚性配合的方式引入所述突出物(1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渗透块元件(1)由至少一个塑性铸造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柱状物(3)一体地连接至所述底壁(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所述柱状物(3)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壁(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渗透块元件(1),其中分别在所述柱状物(3)和所述底壁(2)之间配置刚性配合的连接方式。
11.一种渗透块(16),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块(16)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1)以及底板(6),其中,所述底板(6)具有适于接纳柱状物尖端(5)的容纳件(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渗透块,其中所述底板(6)从至少一个塑性铸造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渗透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1)包括至少一个侧壁(1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渗透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17)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渗透块元件(1)。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渗透块,其中,所述底板(6)的所述容纳件(7)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底壁(2)的所述柱状物尖端容纳件(4)的位置。
16.一种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同向排列的多个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以及运输板(10)或底板(6),其中,在所述渗透块元件(1)中,所述柱状物(3)被彼此引入,在所述运输板(10)或所述底板(6)上布置所述同向排列的相同的渗透块元件(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运输板(10)或所述底板(6)在其下侧(10b、6b)包括脚件(1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脚件(11)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运输板(10)或所述底板(6)的所述下侧(10b、6b)。
CN201480059624.9A 2014-08-01 2014-10-21 渗透块元件、渗透块以及传送单元 Active CN105705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79427.1 2014-08-01
EP14179427.1A EP2980328B1 (de) 2014-08-01 2014-08-01 Sickerblockelement, Sickerblock und Transporteinheit
PCT/EP2014/072546 WO2016015786A1 (de) 2014-08-01 2014-10-21 Sickerblockelement, sickerblock und transport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5709A CN105705709A (zh) 2016-06-22
CN105705709B true CN105705709B (zh) 2018-07-20

Family

ID=5126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9624.9A Active CN105705709B (zh) 2014-08-01 2014-10-21 渗透块元件、渗透块以及传送单元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896832B2 (zh)
EP (1) EP2980328B1 (zh)
CN (1) CN105705709B (zh)
AU (1) AU2014401974B2 (zh)
CA (1) CA2927945C (zh)
DK (1) DK2980328T3 (zh)
ES (1) ES2776181T3 (zh)
MY (1) MY183037A (zh)
NZ (1) NZ719565A (zh)
PL (1) PL2980328T3 (zh)
PT (1) PT2980328T (zh)
WO (1) WO20160157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97175A1 (en) * 2013-03-26 2016-04-07 Alton F. Parker Aggregate replacement
GB2537291A (en) * 2013-12-10 2016-10-12 Hisses Blocks (Pty) Ltd Embankment support
NL1040956B1 (en) * 2014-09-19 2016-09-29 Wavin Bv A plastic infiltration unit, a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lastic infiltration units,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jection molded plastic pillar for an infiltration unit, a plastic base plate for use with a plastic infiltration unit, and a plastic infiltration system for deployment underground comprising a plastic infiltration unit and a plastic base plate.
US11220815B2 (en) 2016-04-21 2022-01-11 Bio Clea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c. Underground storage system with V shaped support legs
US10151096B2 (en) 2016-04-21 2018-12-11 Bio Clea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c. Tessellation square module and underground storage system
US10151083B2 (en) 2016-04-21 2018-12-11 Bio Clea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c. Honeycomb module and underground storage system
US9732508B1 (en) 2016-04-21 2017-08-15 Bio Clea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c. Hexagonal module and assembly for storage of water underground
US11952767B2 (en) * 2016-09-13 2024-04-09 Bio Clea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c. Underground storage system with V shaped support legs
CN108204036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张淮 注有钢筋的蓄水模块与斜池壁场地的组合
DE202016107114U1 (de) * 2016-12-19 2018-03-21 Rehau Ag + Co Rigolenhalbelement
DE202016107113U1 (de) * 2016-12-19 2018-03-21 Rehau Ag + Co Rigolenhalbelement
DE102017105002A1 (de) * 2017-03-09 2018-09-13 ACO Severin Ahlmann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Rigoleneinheit, Rigolenkörper und Einsatzstück
DE102017105011A1 (de) * 2017-03-09 2018-09-13 ACO Severin Ahlmann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Rigolenkörper und Mittelplatte
EP3543168A1 (de) 2018-03-23 2019-09-25 Otto Graf GmbH Kunststofferzeugnisse Verfahren zum transportfertigen stapeln von sickerblockelementen auf einer seecontainertauglichen palette
USD888192S1 (en) * 2018-05-18 2020-06-23 Pre-Con Products Cell for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NL2021404B1 (en) 2018-07-27 2020-01-31 Wavin Bv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building a road
JP7161382B2 (ja) * 2018-11-21 2022-10-26 エバタ株式会社 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仕切板及び側板、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用構造体並びに雨水等貯留浸透施設
CN111663633A (zh) * 2019-03-08 2020-09-15 天昇电器工业株式会社 雨水蓄存及入渗设施
US11041297B2 (en) * 2019-11-15 2021-06-22 Pre-Con Products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NL2024531B1 (en) 2019-12-20 2021-09-08 Wavin Bv A plastic infiltration unit
US11980835B2 (en) * 2020-07-27 2024-05-14 Foley Products Company, Llc Double-filter basket for stormwater retention system drain
WO2022133512A1 (en) * 2020-12-22 2022-06-30 Astral Property Pty Ltd A plastics geocellular structural module, which are light,
DE202021106956U1 (de) 2021-12-21 2023-03-22 REHAU Industries SE & Co. KG Rigolenanordn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18319U1 (de) * 2004-11-25 2005-04-28 Heitker Gmbh Sicker- und Drainagekörper aus einzelnen Systemelementen
JP2008031774A (ja) * 2006-07-31 2008-02-14 Mikuni Plast Kk 地下貯水システム用充填部材
AU2009101081A4 (en) * 2008-10-28 2009-11-26 Ghee Lee, Alan Sian Water storage retention/drainage tank or channel
WO2013151020A1 (ja) * 2012-04-05 2013-10-10 積水テクノ成型株式会社 雨水貯留積層構造体に用いる構造部材
CN103882910A (zh) * 2014-03-15 2014-06-25 江苏劲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雨水储存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3946465A (zh) * 2012-03-14 2014-07-23 积水技术成型株式会社 用于雨水储存层积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29630B1 (fr) 2008-04-02 2011-11-25 Aliaxis Participations Bac de retention d'eau permettant de constituer par assemblage de bacs un dispositif de retention d'eau enfoui dans le sol
CA2771231C (en) * 2009-08-14 2017-03-07 Gooden, Rebecca A modulated structural cell for supporting a tree root network
JP5661392B2 (ja) * 2010-09-16 2015-01-28 株式会社ダイクレ 貯水施設の施工法及び貯水ユニット
DE102011086016A1 (de) 2011-11-09 2013-05-16 Fränkische Rohrwerke Gebr. Kirchner Gmbh & Co. Kg Rigoleneinheit und aus derartigen Rigoleneinheiten gebildete Transport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18319U1 (de) * 2004-11-25 2005-04-28 Heitker Gmbh Sicker- und Drainagekörper aus einzelnen Systemelementen
JP2008031774A (ja) * 2006-07-31 2008-02-14 Mikuni Plast Kk 地下貯水システム用充填部材
AU2009101081A4 (en) * 2008-10-28 2009-11-26 Ghee Lee, Alan Sian Water storage retention/drainage tank or channel
CN103946465A (zh) * 2012-03-14 2014-07-23 积水技术成型株式会社 用于雨水储存层积结构体的结构部件
WO2013151020A1 (ja) * 2012-04-05 2013-10-10 積水テクノ成型株式会社 雨水貯留積層構造体に用いる構造部材
CN103882910A (zh) * 2014-03-15 2014-06-25 江苏劲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雨水储存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Z719565A (en) 2018-01-26
WO2016015786A1 (de) 2016-02-04
CA2927945C (en) 2018-05-01
AU2014401974B2 (en) 2017-08-31
DK2980328T3 (da) 2020-04-06
MY183037A (en) 2021-02-08
ES2776181T3 (es) 2020-07-29
US20160265209A1 (en) 2016-09-15
CA2927945A1 (en) 2016-02-04
AU2014401974A1 (en) 2016-05-19
PT2980328T (pt) 2020-02-25
EP2980328A1 (de) 2016-02-03
US9896832B2 (en) 2018-02-20
PL2980328T3 (pl) 2020-09-21
EP2980328B1 (de) 2020-01-08
CN105705709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5709B (zh) 渗透块元件、渗透块以及传送单元
EP2592194B1 (de) Rigoleneinheit und aus derartigen Rigoleneinheiten gebildete Transporteinheit
CN102905767B (zh) 构件块及构件块紧固件
US20090277087A1 (en) The vegetation block frame and the vegetation block
RU2673160C2 (ru) Пластиковый блок инфильтрации, система, содержащая множество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блоков инфильтрации
EP2463449B1 (de) Strukturkörper für ein Rigolensystem und Rigolensystem
US20120255624A1 (en) Drainage body
US9957686B2 (en) Modular foun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S2533339T3 (es) Módulos de encofrar, ensamblables y desechables, para construir encofrados modulares para hacer cimientos de hormigón
EP2495373A2 (de) Entwässerungssystem,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Bauelemente hierfür
US20080295440A1 (en) Building component
HUE035371T2 (en) Building block for wall structure
US20170268226A1 (en) Modular interlocking blocks
EP0170840B1 (de) Trockenmauer-System
US8642150B2 (en) Shim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US20150239658A1 (en) Modular storage structures
CN102220790B (zh) 伞式一柱倒锥体方圆防震建筑结构
US3486282A (en) Silo construction
US11105095B2 (en) Construct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090301020A1 (en) Unit for block walls and walls incorporating the unit
US378838A (en) El wood e
ZA200402759B (en) Lite mine roof support crib and method
CN109563710A (zh) 改进的模板组件
CN212926257U (zh) 多流道混合式蓄水模块
RU2572398C1 (ru) Хранилище для сыпуч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