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0457B -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0457B
CN105700457B CN201610097787.7A CN201610097787A CN105700457B CN 105700457 B CN105700457 B CN 105700457B CN 201610097787 A CN201610097787 A CN 201610097787A CN 105700457 B CN105700457 B CN 105700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tation
terminal
connection
remot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77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0457A (zh
Inventor
李丹妮
方向东
田旭海
武健
方钰
王婷
石欢
蒋莉莉
劳禕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ntilanger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J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J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J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977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0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0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0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68PLD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点是每一收、发信台配置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与其相应的收信机/发信终端或发信机连接,并采用内建通信协议构建一键式连通控制的信息传递网络,实现智能控制收、发信机间的遥控线连通或断开以及显示全网运行状态,其具体步骤包括:创建数据模型、构建通信协议、配置交换控制器和连通控制及自动监测处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发、收信机和遥控线的任意连通,提高了连通控制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强了通信的时效性,实现了全网的多点互控和自动监测,提高抗毁能力,确保通信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嵌入技术的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广泛应用的今天,传统的短波通信不但没被淘汰,而是还在快速地发展,涌现了很多新电台、新装备和新技术。由于短波通信的通信距离远,组网便捷,抗毁能力强,没有地域限制,特别是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抗干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短波固定通信网,主要用于远距离通信(几百~几千公里),通常由不同地域的若干发信台和收信台构成。收信台主要由接收天线、供电设备和若干收信机、发信终端(如:电键、电传机、计算机发信终端等)等组成,且收信机和发信终端一一对应。发信台主要由发射天线、供电设备和若干功率不同的发信机等组成。收信台和发信台之间,通过音频线经公用传输网连接,构成发信终端与发信机的数据通道,进行通信。在短波固定通信网中,出于安全隐蔽、提高抗毁能力和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发信台通常选址于山区,收信台和发信终端则处于距离发信台较远的地点,而遥控线就是发信终端与发信机传递信息的数据通道。对于固定通信台站其对上、对下及对友邻等通信方向较多,因此,收、发信机和发信终端设备较多,需要配置的遥控线也较多,由于发信机的维护保养和发信任务的不同,发信终端和发信机之间的遥控线经常需要调整,以完成不同的通信任务。
现有技术以人工方式调配遥控线,需要两端和沿途通信传输台站的通力合作进行电路选择、测量和连通,特别是遇到大型通信保障任务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电路调整频繁,耗时、费力,维护人员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确保通信指挥的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采用构建控制信息传递网和遥控线路控制网对收、发信机和遥控线实施连通控制,实现收、发信机与遥控线连通的一键式控制,完成遥控线测试和控制信息传递网监测以及全网收、发信机和遥控线连通状态的实时显示,利用嵌入式开发技术,控制交叉连接矩阵,实现收、发信机和遥控线的任意连通,大大提高了连通控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以及短波通信固定台站的维护管控水平,彻底改变了人工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连通操作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强了通信的时效性,有效地提高了通信保障能力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改善了维护操作环境以及维护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但减轻了维护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还提高了短波通信的保障能力和通信台站维护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化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包括由若干收、发信台组成的短波通信网,发信台设有发信机,收信台设有收信机/发信终端,各收信台之间由传输线连接,各发信台与收信台之间由遥控线连接,其特点是每一收、发信台配置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与其相应的收信机/发信终端或发信机连接,且某一收信台为连接网管中心的汇集中心,采用内建通信协议构建一键式连通控制的信息传递网络,实现智能控制收、发信机间的遥控线连通或断开,并将状态数据上传至网管中心,显示短波通信网全网运行状态,其具体步骤如下:
a、创建数据模型
根据各控制终端、系统管理模式以及数据结构和控制目标,创建收、发信机、台站、遥控线链接表以及本地迂回路由表和动态运行的数据模型;所述迂回路由为控制信息传递网中始发站信息经转发站传送至目的站的路由。
b、构建通信协议
根据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控制终端与控制终端的控制过程、信息容量、传输距离,构建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以及各控制终端间的通信协议;所述通信协议采用由报头、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校验和报尾组成的二进制不定长报文格式。
c、配置交换控制器
将收、发信台的交换控制器输入、输出端子分别通过配线架将遥控线与发信机和发信终端连接,并建立档案和录入数据。
d、连通控制和自动监测处理
采用分时操作,由循环扫描各通信端口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指针变化,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并通过收发分离和状态转换控制激活相应的处理进程,完成一键式连通控制、遥控线路自动测试、控制信息传递网线路运行状态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运行状态显示、控制信息传递网迂回路由选择和远程遥控发信机,实现短波通信网的自动监测、数据上报和发信机的远程遥控。
所述交换控制器由可编程处理器、RS232接口芯片电路、译码器、连接控制驱电路、交换矩阵、测试信号发生器、测试信号接收器和遥控命令发送器组成,RS232接口芯片电路接收控制终端命令,并发送给可编程处理器,可编程处理器通过内置程序和内建通信协议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控制命令和节点数据向译码器输出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并通过连接控制驱电路控制交换节点的连通或断开,在控制动作完成后,可编程处理器通过RS232接口芯片电路回送证实命令。
所述信息传递网络由控制信息传递网和遥控线路控制网组成,控制信息传递网由多串口卡和传输线路组成,传递收、发信机的控制信息;遥控线路控制网由交换控制器与遥控线路组成,控制收、发信机遥控线的连通和断开;所述信息传递网络的系统初始化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a、通过连接数据库获取通信端口参数、本站名称、本站属性、拓扑图节点坐标和网络管理界面结构的系统数据。
b、根据获取的通信参数,对各通信端多串口卡进行初始化。
c、根据节点坐标绘制传递网拓扑图。
d、确定台站属性,如本站是发、收信台则生成网络管理界面,如本站是数据汇总中心则获取IP地址和端口号,并建立与网管中心控制终端的连接。
所述一键式连通控制采用域内、外分离的控制方式,通过点击收信台和发信台图标激活连通处理进程,发送控制命令,控制收、发信台的交换控制器连通或断开所选择的遥控线,并在界面上显示遥控线连通状态及上传连通状态数据。
所述远程遥控为发信机根据遥控通信控制协议和在操作界面设置的数据,系统自动生成遥控命令,经传递网、发信台的控制终端和交换控制器,发送至发信机,对发信机的高压通断、频率调整、信道选择、工作类型改变和输出功率调整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信息传递网迂回路由选择为系统自动生成迂回路由控制命令,通过迂回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
所述测试信号发生器设有证实信号发生器,证实信号发生器与测试信号发生器可同时配置,也可根据台站属性进行分别配置。
所述测试信号接收器设有证实信号接收器,证实信号接收器与测试信号接收器可同时配置,也可根据台站属性进行分别配置。
所述域内控制为收信台终端点击收、发信机图标和遥控线,选择连通路径,生成连通控制命令,依据内置通信控制协议封装数据包,发送至交换控制器,交换控制器控制交换节点连通,回送证实数据包,控制终端解析证实数据包,生成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控制终端完成连通控制后,回送证实数据包,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后,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过程,测试通过后,经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连通消息包,并刷新显示界面,完成连通控制过程;所述域外控制为收信台终端点击收信机和共享发信机图标及遥控线,选择连通路径,生成连通控制命令并封装数据包,发送至交换控制器,完成本地连通控制后,生成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控制终端完成连通控制后,回送证实数据包,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后,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过程,测试通过后,向与该发信机有共享关系的收信台终端发送连通通知消息,同时,通过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连通消息包,并刷新显示界面,完成域外连通控制过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发、收信机和遥控线的任意连通,提高了连通控制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工作效率,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强了通信的时效性,对控制信息传递网和遥控线路控制网进行自动监测,并通过可闻、可视方式向维护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式维护管理模式,改善了维护操作环境,提高了维护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根据控制信息传递网运行状态和网络拓扑结构,自动进行迂回路由选择,将控制信息传递到目的节点,有效地提高了通信保障能力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通信组织上,采用域内和域外分别控制,实现了全网的多点互控,提高了抗毁能力,为确保通信顺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网络拓扑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网络及设备配置示意图;
图3为交换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操作流程图;
图5为网络系统初始化流程图;
图6为收信台连通处理流程图;
图7为传递网遥控线连通/测试处理流程图;
图8为遥控线测试处理流程图;
图9为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流程图;
图10为转发站迂回处理流程图;
图11为传递网连通通报处理流程图;
图12为共享收信台通报处理流程图;
图13为传递网上报处理流程图;
图14为数据汇总中心上报处理流程图;
图15为发信台控制处理流程图;
图16为传递网自动检测发起方处理流程图;
图17为传递网自动检测接收方处理流程图;
图18~图19为遥控线自动监测处理流程图;
图20为发信机远程遥控处理流程图;
图21~图22为交换器控制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利用嵌入式开发技术,通过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以及内建通信协议接收控制命令,控制交叉连接矩阵将输入线和输出线连通或断开及进行线路测量;利用多串口通信技术,将各收、发信台控制终端互联,构成控制信息传递网,通过内建通信协议,传送控制信息;利用计算机控制管理和图形显示技术,自动生成收、发信台网络管理界面,显示收、发信机和遥控线状态,实现收、发信机连通一键式控制;通过进程控制管理,实现数据发送、接收、线路监测和显示控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网管中心实时发送连通状态和网络运行信息,显示短波通信网收、发信机工作状态和信息传递网运行状态。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设备构成、网络结构及控制方式
本发明的设备配置主要由各收、发信台的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多串口卡以及汇集中心的控制终端和网管终端构成。每一发信台设有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每一收信台设有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其中汇集中心的收信台与网管中心连接,网管中心配置有网管终端。
网络结构:信息传递网络由控制信息传递网和遥控线路控制网组成,控制信息传递网由多串口卡和传输线路组成,传递控制信息;遥控线路控制网由交换控制器和遥控线路组成,控制收发信机遥控线的连通和断开。
控制方式:由收信台控制终端一键式操作,控制收、发信台智能交换器连通或断开遥控线。
(二)、工作过程
a、交换控制器
当接收到收信台控制终端的发送测试命令时,处理器控制测试信号发生器和证实信号接收器连通到相应的节点,控制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当证实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发信台智能交换控制器的测试证实信号时,输出测试正常信号,处理器控制测试信号发生器停发测试信号,断开节点与发生器和接收器的连接,并向控制终端回送测试数据。
当接收到发信台终端的接收测试命令时,处理器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和测试信号接收器连通到相应的节点,测试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测试信号后,输出收到测试信号,处理器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发送测试证实信号,测试信号接收器检测到测试信号停发后,输出测试信号停发,处理器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停发测试证实信号,断开节点与发生器和接收器的连接,并向控制终端回送接收测试正常证实命令。
当接收到发送遥控命令时,处理器控制遥控命令发送器连通到相应的节点,发送发信机遥控命令,收到命令执行证实数据后,断开节点与遥控命令发送器的连接,并向控制终端回送命令执行证实信息。
b、控制终端
一键式连通控制:在收信台网络管理界面,通过点击收信台和发信台图标激活连通处理进程,发送控制命令,控制收、发信台的交换控制器连通或断开所选择的遥控线,并在界面上显示遥控线连通状态及上传连通状态数据。
遥控线路自动测试:为提高传输质量,保证数据可靠性,在遥控线连通后,连通处理进程激活线路测试过程,对遥控线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是否满足传输要求。
控制信息传递网线路运行状态自动监测:控制信息传递网是系统控制数据流的核心,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使维护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运行状态,系统根据所设定的检测计划,自动启动控制信息传递网测试进程,对网络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运行状态,上传运行状态数据,一旦出现故障可通过可视、可闻告警,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短波通信网遥控线运行状态显示:短波通信网采用地域控制管理模式,在收信台和发信台控制终端的域内网络管理界面,只能对辖区内受控遥控线进行操作和状态显示,而在网管中心控制终端,通过自动创建短波通信网拓扑图和接收分析遥控线运行数据,实时显示全网遥控线运行状态,为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运行状态,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设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控制信息传递网迂回路由选择:控制信息传递网络采用网状结构,当直达线路出现故障时,系统启动迂回路由处理进程,生成迂回路由控制命令,通过迂回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从而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可靠性,保障了通信网的稳定运行。
远程遥控发信机:根据发信机遥控通信控制协议和在操作界面设置的数据,系统自动生成遥控命令,经传递网、发信台控制终端和发信台智能交换控制器,发送至发信机,对发信机的高压通断、频率调整、信道选择、工作类型改变、输出功率调整进行控制,实现了远程遥控发信机的功能。
(三)、通信协议和数据模型
a、控制终端与智能交换控制器
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的通信协议采用二进制不定长报文格式,由报头、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报尾组成。报头、报尾各为一个字节;数据长度为一个字节,表示报文除报头、报尾外的字节个数;序号为报文顺序号,采用循环计数方式,发送命令的序号和回送证实命令的序号是相同的;命令为一个字节,是控制交换器操作的约定代码;参数为不定长字节,对于不同的命令,参数的字节数也会不同。
b、控制信息传递网
控制信息传递网通信协议用于规范控制终端之间通信的数据格式和流程,协议采用二进制不定长报文格式,由报头、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校验和、报尾组成。报头、报尾各为一个字节;数据长度为一个字节,表示报文除报头、报尾外的字节个数;序号为报文顺序号,采用循环计数方式,发送命令的序号和证实命令的序号是相同的;命令为一个字节,是控制操作的约定代码;参数为不定长字节,对于不同的命令,参数的字节数也会不同;校验和为两个字节,是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各字节数值之和。
c、数据模型
⑴表名:LocalSender(本辖区发信机)
⑵表名:RemoteSener(邻区受控发信机)
⑶表名:LocalReceiver(本辖区收信机)
⑷表名:RemoteSener(邻区收信机)
⑸表名:发信台名称
⑹表名:收信台名称
⑺表名:本站属性
⑻表名:rslink(遥控线链接表)
⑼表名:localcon(本地迂回路由表)
⑽表名:commpar(通信参数表)
(四)、遥控线连通控制
在短波通信中,固定通信网采用区域分级管理方式,每个区域由若干收、发信台组成,在辖区内所有发信机均可由辖区内的收信台控制。由于发信台通常地处山区,通信线路和设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雷电、山洪、地震等,为确保通信顺畅,提高抗毁能力,在通信组织上,将每个区域的部分发信机作为域外共享发信机,可由其它区域收信台来控制,一旦区域内的发信台出现故障或遭到损毁,即可通过域外共享发信机进行通信,从而提高了通信保障能力。为实现一键式连通控制,本发明根据通信组织的特点和数据流控制需求,采用域内控制和域外控制分离,以降低信息处理难度,优化控制流程,使操作更加便捷,界面更加清晰明了。
域内控制:在收信台终端点击收、发信机图标和遥控线,选择连通路径,生成连通控制命令,依据内置通信控制协议封装数据包,发送至交换控制器,交换控制器控制交换节点连通,回送证实数据包,控制终端解析证实数据包,生成控制信息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控制终端完成连通控制后,回送证实数据包;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后,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过程,测试通过后,经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连通消息包,并刷新显示界面,完成连通控制过程。
域外控制:在收信台终端点击收信机和共享发信机图标及遥控线,选择连通路径,生成连通控制命令并封装数据包,发送至交换控制器;完成本地连通控制后,生成控制信息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控制终端完成连通控制后,回送证实数据包;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后,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过程,测试通过后,向与该发信机有共享关系的收信台终端发送连通通知消息,同时,通过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连通消息包,并刷新显示界面,完成域外连通控制过程。
(五)、自动监测、迂回路由和远程遥控
a、遥控线路控制网自动监测
收信台的控制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测试计划,自动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进程,依次对域内和域外的遥控线进行可用性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信台的控制终端首先确认线路是否为空闲,如果空闲,向交换控制器发送测试命令,由控制器完成线路连通、发送测试信号和回送证实数据包的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收到证实后,向发信台控制终端发送遥控线测试命令,发信台控制终端收到命令后,向交换控制器发送接收测试命令,由控制器完成线路连通、接收测试信号、发送测试证实信号和回送证实数据包的控制过程,收信台控制终端收到交换控制器的测试通过数据包后,经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遥控线状态数据包,并刷新列表和显示界面。
b、控制信息传递网自动监测
控制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测试计划,自动启动控制信息传递网线路测试控制进程,依次对与之互连的线路进行测试。测试过程采用握手方式进行,发起测试方首先发送传递网线路测试数据包,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回送证实包,发起方收到证实后,经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传递网线线路状态数据包,并刷新控制信息传递网运行状态显示。
c、迂回路由选择
控制信息的可靠传递是遥控线路控制网稳定运行的基础,是短波通信网通信顺畅的重要保障,也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本发明除了采用对控制信息传递网进行实时监测外,还根据控制信息传递网的拓扑结构,在直达线路出现故障时,通过迂回路由传递控制信息,确保控制信息稳定可靠地传递到目的节点。当确认直达线路故障后,根据迂回路由数据重新生成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转发节点控制终端,转发节点控制终端解析数据包,重新封装并发送至目的节点控制终端,目的节点控制终端解析数据包完成控制操作后,回送证实信息包,转发节点控制终端解析数据包,并重新封装发送至起始节点控制终端,完成迂回传递数据包控制过程。
d、发信机的远程遥控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的发展,使得在收信台通过遥控线直接控制发信机的工作状态和参数成为现实,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发信机控制操作效率,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强了短波通信的时效性。发信机的远程遥控是在遥控线连通后,根据所选择的遥控选项、参数和发信机遥控协议,生成遥控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的控制终端解析数据包,发送再生成的交换控制器命令到控制器,由控制器对发信机状态进行控制或对参数进行调整,操作完成后回送证实消息到收信台,并在收信台终端上进行文字提示,由此完成全部控制过程。
下面以具体操作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阅附图1~附图2,本发明由1~N个收信台和1~K个发信台组成的短波通信网,其中一收信台为连接网管中心的汇集中心。每一收信台配置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多串口卡依次串接控制终端和交换控制器后与发信终端连接,每一收信台配置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多串口卡依次串接控制终端和交换控制器后与发信机连接,多串口卡与传输线路组成传递网,传递收、发信机的控制信息;交换控制器与遥控线路组成遥控线路控制网,控制收、发信机遥控线的连通和断开;所述传递网和遥控线路控制网组成信息传递网络,所述各收信台之间由传输线连接,各发信台与收信台之间由遥控线连接。
参阅附图3,所述交换控制器由RS232接口芯片电路1、可编程处理器2、测试信号发生器3、译码器4、连接控制驱电路5、交换矩阵6、遥控命令发送器7和测试信号接收器8组成。为防止同频干扰,所述测试信号发生器3设有证实信号发生器31;所述测试信号接收器8设有证实信号接收器81;所述证实信号发生器31与测试信号发生器3以及证实信号接收器81与测试信号接收器8可同时配置,也可根据台站属性进行分别配置。
所述RS232接口芯片电路1接收控制终端命令,并发送给可编程处理器2,可编程处理器2通过内置程序和内建通信协议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控制命令和节点数据向译码器4输出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并通过连接控制驱电路5控制交换节点连通或断开,在控制动作完成后,可编程处理器2通过RS232接口芯片电路1回送证实命令。
当RS232接口芯片电路1收到收信台控制终端的发送测试命令时,可编程处理器2控制测试信号发生器3和证实信号接收器连通到相应的节点,控制测试信号发生器3发送测试信号,当证实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发信台交换控制器的测试证实信号时,输出测试正常信号,可编程处理器2控制测试信号发生器3停发测试信号,断开节点与测试信号发生器3和证实信号接收器的连接,并向控制终端回送测试数据。
当RS232接口芯片电路1收到发信台终端的接收测试命令时,可编程处理器2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和测试信号接收器8连通到相应的节点,测试信号接收器8接收到测试信号后,输出收到测试信号,可编程处理器2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发送测试证实信号,测试信号接收器8检测到测试信号停发后,输出测试信号停发,可编程处理器2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停发测试证实信号,断开节点与证实信号发生器和测试信号接收器8的连接,并向控制终端回送接收测试正常证实命令。
当RS232接口芯片电路1收到发送遥控命令时,可编程处理器2控制遥控命令发送器7连通到相应的节点,发送发信机遥控命令,收到命令执行证实数据后,断开节点与遥控命令发送器7的连接,并向控制终端回送命令执行证实信息。
参阅附图4,所述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201:根据各控制终端和系统管理模式及数据结构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创建了收发信机、台站、遥控线链接表、本地迂回路由表和动态运行的数据模型,所述迂回路由为控制信息传递网中始发站信息经转发站传送至目的站的路由;
步骤202:为规范和优化通信控制流及数据传输格式,根据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控制终端与控制终端的控制过程、信息容量和传输距离,构建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和控制终端与控制终端间的通信协议,所述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的通信协议采用二进制不定长报文格式,由报头、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报尾组成。报头、报尾各为一个字节;数据长度为一个字节,表示报文除报头、报尾外的字节个数;序号为报文顺序号,采用循环计数方式,发送命令的序号和回送证实命令的序号是相同的;命令为一个字节,是控制交换器操作的约定代码;参数为不定长字节,对于不同的命令,参数的字节数也会不同;所述控制终端与控制终端间的通信协议采用二进制不定长报文格式,由报头、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校验和、报尾组成。报头、报尾各为一个字节;数据长度为一个字节,表示报文除报头、报尾外的字节个数;序号为报文顺序号,采用循环计数方式,发送命令的序号和证实命令的序号是相同的;命令为一个字节,是控制操作的约定代码;参数为不定长字节,对于不同的命令,参数的字节数也会不同;校验和为两个字节,是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各字节数值之和。
步骤203:将发信台或收信台交换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子分别通过配线架与发信机和遥控线连接或收信机发信终端和遥控线连接,并建立档案和录入数据。
步骤204:采用分时操作,通过循环扫描各通信端口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指针变化,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通过收发分离和状态转换控制激活相应的处理进程,完成一键式连通控制、网络监测、数据上报和发信机遥控。
参阅附图5,所述信息传递网络的系统初始化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301:通过连接数据库获取通信端口参数、本站名称、本站属性、拓扑图节点坐标、网络管理界面结构等数据。
步骤302:根据获取的通信参数,对各通信端口进行初始化,并打开端口,为实施通信做准备。
步骤303:根据节点坐标,绘制传递网拓扑图。
步骤304:根据本站属性确定本站是发信台还是收信台。
步骤305:如果本站是发信台,绘制网络管理界面,如果是收信台分别绘制域内和域外网络管理界面。
步骤306:如果本站是数据汇总中心,执行步骤307,否则,跳转至步骤308。
步骤307:获取IP地址和端口号,初始化套接字接口,建立与网管中心控制终端的连接。
步骤308:结束系统初始化。
参阅附图6,所述收信台连通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401:连通:在网络管理界面,通过依次点击收信机图标、遥控线图标和发信机图标,选择连通路径,执行步骤402。
释放:在网络管理界面,右击已建立连接的收信机图标、或发信机图标,选择已连通路径,通过弹出的菜单选择释放操作项,执行步骤402。
步骤402:根据所选的收信机图标序号和遥控线图标序号,生成交换控制器连通或释放命令包,并将其写入交换控制器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通信端口,发送到智能交换控制器,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执行智能交换控制器控制处理。
步骤405:如果收到交换控制器证实包,跳转至步骤408,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407,否则,跳转至步骤405,继续等待接收交换控制器证实包。
步骤407: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跳转至步骤416,否则,跳转至步骤403。
步骤408:执行传递网遥控线连通或释放处理(以下控制信息传递网均简称为传递网),处理完成后,执行步骤409。
步骤409:连通:如果传递网遥控线连通处理执行正常,执行步骤410,否则,跳转至步骤416。
释放:如果传递网遥控线释放处理执行正常,执行步骤412,否则,跳转至步骤416。
步骤410:执行遥控线测试处理完成后,执行步骤411。
步骤411:如果遥控线测试处理执行正常,执行步骤412,否则,跳转至步骤416。
步骤412:执行传递网遥控线测试处理,处理完成后,执行步骤413。
步骤413:如果传递网遥控线测试处理执行正常,执行步骤414,否则,跳转至步骤416。
步骤414:执行传递网连通通报处理,处理完成后,执行步骤415。
步骤415:执行传递网连通上报处理,处理完成后,跳转至步骤417。
步骤416:根据错误类型发出可视、可闻和提示信息,执行步骤417。
步骤417:根据遥控线连通/释放、测试情况和通报信息,更新网络管理界面显示,根据传递网测试情况,更新传递网运行状态显示,执行步骤418。
步骤418:操作结束。
参阅附图7,所述遥控线连通/测试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419:如果操作选择为遥控线连通,执行步骤420,否则,跳转至步骤422。
步骤420:遥控线连通处理,执行步骤421。
步骤421:根据所选的发信机图标序号和遥控线图标序号,生成并封装传递网遥控线连通或释放命令包,并将其写入目的发信台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修改队列写指针,跳转至步骤424。
步骤422:遥控线测试处理,执行步骤423。
步骤423:根据遥控线序号,封装并生成传递网遥控线测试命令包,并将其写入目的发信台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修改队列写指针,跳转至步骤424。
步骤424:如果至目的发信台传递网的直达线路故障,跳转至步骤430,否则,执行步骤425。
步骤425: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目的发信台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426。
步骤426:发信台终端控制处理,执行步骤427。
步骤427:如果收到发信台终端的证实信息,进行数据包解析,并且通过了数据合理性检验时,传递网遥控线连通处理正常,跳转至步骤431,否则,执行步骤428。
步骤428: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429,否则,跳转至步骤427,继续等待接收发信台终端证实包。
步骤429: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430,否则,跳转至步骤425。
步骤430: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执行步骤431。
步骤431: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8,所述遥控线测试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432:根据遥控线序号,生成交换控制器测试命令包,并将其写入交换控制器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433。
步骤433: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通信端口,发送到智能交换控制器,执行步骤434。
步骤434:智能交换控制器控制处理,执行步骤435。
步骤435:如果收到交换控制器证实包,跳转至步骤439,否则,执行步骤436。
步骤436: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437,否则,跳转至步骤435,继续等待接收交换控制器证实包。
步骤437: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438,否则,跳转至步骤433。
步骤438:处理结果赋值为异常,跳转至步骤440。
步骤439:处理结果赋值为正常,执行步骤440。
步骤440:处理结束,返回处理结果。
参阅附图9,所述传递网迂回路由选择为直达线路出现故障时,系统启动迂回路由处理进程,生成迂回路由控制命令,通过迂回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从而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可靠性,保障了通信网的稳定运行,其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501:根据传递网拓扑结构,如果是第一次迂回,选择最佳迂回路径,如果是第二次迂回,再重新选择路径,并获取路由数据,执行步骤502。
步骤502:如果迂回路由线路故障,跳转至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03。
步骤503:将原命令包拆封,加入迂回路由数据重新封装,生成传递网迂回命令包,并将其写入转发站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504。
步骤504: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转发站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505。
步骤505:转发站迂回处理,执行步骤506。
步骤506:如果收到转发站证实包,跳转至步骤511,否则,执行步骤507。
步骤507: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508,否则,跳转至步骤506,继续等待转发站证实包。
步骤508: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509,否则,跳转至步骤504。
步骤509:如果是第二次迂回,执行步骤510,否则,跳转至步骤501。
步骤510:处理结果赋值为迂回失败,跳转至步骤512。
步骤511:处理结果赋值为证实结果代码,执行步骤512。
步骤512:处理结束,返回处理结果。
参阅附图10,所述转发站迂回路由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513:转发站终端收到命令数据包后,进行数据包解析和数据合理性检验,执行步骤514。
步骤514:如果检验通过,执行步骤515,否则,跳转至步骤523。
步骤515:通过命令数据包,获取目的节点数据,执行步骤516。
步骤516:检查至目的节点传递网线路运行状态,如果故障,设置错误代码,跳转至步骤523,否则,执行步骤517。
步骤517:将原命令数据包拆封,获取目的节点命令数据,重新封装,生成传递网命令包,并将其写入目的节点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518。
步骤518: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目的节点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519。
步骤519:目的节点控制处理,执行步骤520。
步骤520:如果收到目的节点证实包,获取证实结果代码,跳转至步骤524,否则,执行步骤521。
步骤521: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522,否则,跳转至步骤520,继续等待发信台证实包。
步骤522: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523,否则,跳转至步骤518。
步骤523:处理结果赋值为错误代码,跳转至步骤525。
步骤524:处理结果赋值为证实结果代码,执行步骤525。
步骤525:将处理结果和其它数据封装,生成证实命令包,并将其写入至消息源节点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526。
步骤526: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消息源节点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527。
步骤527: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1,所述传递网连通通报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601: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命令数据包后,进行数据包解析和数据合理性检验,如果检验通过,执行步骤602,否则,跳转至步骤612。
步骤602:获取原命令报文,执行步骤603。
步骤603:如果所连接发信机有共享使用的台站,执行步骤604,否则,跳转至步骤612。
步骤604:将原命令报文和其它数据封装,生成连通通报命令包,并将其写入共享台站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605。
步骤605:检查至共享台站传递网线路运行状态,如果故障,跳转至步骤611,否则,执行步骤606。
步骤606: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共享台站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607。
步骤607:共享收信台通报处理,执行步骤608。
步骤608:如果收到共享收信台证实包,获取证实结果代码,跳转至步骤612,否则,执行步骤609。
步骤609: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610,否则,跳转至步骤608,继续等待共享收信台证实包。
步骤610: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611,否则,跳转至步骤606。
步骤611: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执行步骤612。
步骤612: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2,所述共享收信台通报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613:共享收信台终端收到通报命令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执行步骤614。
步骤614:进行数据合理性检验,执行步骤615。
步骤615:如果检验通过,执行步骤616,否则,跳转至步骤619。
步骤616:更新网络管理界面显示,执行步骤617。
步骤617:生成证实命令包,并将其写入消息源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618。
步骤618: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消息源台站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619。
步骤619: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3,所述传递网上报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701:根据不同的处理进程,进行操作选择,如果是连通/释放,执行步骤702,如果是遥控线测试,跳转至步骤704,如果是传递网测试,则跳转至步骤706。
步骤702:连通/释放处理,执行步骤703。
步骤703:将连通或释放信息封装,生成连通或释放上报命令包,跳转至步骤708。
步骤704:遥控线自动监测处理,执行步骤705。
步骤705:将遥控线监测结果信息封装,生成遥控线自动监测上报命令包,跳转至步骤708。
步骤706:传递网自动监测处理,执行步骤707。
步骤707:将传递网监测结果信息封装,生成传递网自动监测上报命令包,执行步骤708。
步骤708:如果本站是数据汇总中心,执行步骤709,否则,跳转至步骤710。
步骤709:将上报命令包发送至网管中心终端,跳转至步骤717。
步骤710:获取数据汇总中心数据,将上报命令包写入数据汇总中心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并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711。
步骤711: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数据汇总中心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712。
步骤712:数据汇总中心上报处理,执行步骤713。
步骤713:如果收到数据汇总中心证实包,跳转至步骤717,否则,执行步骤714。
步骤714: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715,否则,跳转至步骤713,继续等待汇总中心证实包。
步骤715: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716,否则,跳转至步骤711。
步骤716: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执行步骤717。
步骤717: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4,所述数据汇总中心上报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718:数据汇总中心终端收到上报命令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执行步骤719。
步骤719:进行数据合理性检验,执行步骤720。
步骤720:如果检验通过,执行步骤721,否则,跳转至步骤724。
步骤721:重新封装上报命令包,并将命令包发送至网管中心终端,执行步骤722。
步骤722:生成证实命令包,并将其写入消息源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723。
步骤723: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消息源台站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724。
步骤724: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5,所述发信台控制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801:发信台终端收到命令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和数据合理性检验,并提取命令代码,执行步骤802。
步骤802:根据命令代码进行操作选择,如果是连通/释放,执行步骤803,如果是遥控线测试,跳转至步骤805,如果是发信机遥控,则跳转至步骤807。
步骤803:连通/释放处理,执行步骤804。
步骤804:将连通或释放信息封装,生成智能交换控制器连通或释放命令包,并将其写入交换控制器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跳转至步骤809。
步骤805:遥控线测试处理,执行步骤806。
步骤806:将遥控线测试信息封装,生成智能交换控制器接收测试命令包,并将其写入交换控制器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跳转至步骤809。
步骤807:发信机遥控处理,执行步骤808。
步骤808:将发信机遥控信息封装,生成发信机遥控命令包,并将其写入交换控制器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809。
步骤809: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智能交换控制器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810。
步骤810:交换控制器控制处理,执行步骤811。
步骤811:如果收到交换控制器证实包,跳转至步骤815,否则,执行步骤812。
步骤812: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813,否则,跳转至步骤811,继续等待交换控制器证实包。
步骤813: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814,否则,跳转至步骤809。
步骤814:处理结果赋值异常,跳转至步骤816。
步骤815:处理结果赋值正常,执行步骤816。
步骤816:将处理结果信息封装,生成证实命令包,并将其写入消息源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817。
步骤817: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源发信台终端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818。
步骤818: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6,所述传递网自动监测发起方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901:检查传递网自动监测计划,如果检测时间到,执行步骤902,否则,跳转至步骤912。
步骤902:依次生成本控制终端至各控制终端传递网直达线路的测试命令包,并将其写入各自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903。
步骤903:在各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各控制终端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904。
步骤904:传递网自动监测接收方处理,执行步骤905。
步骤905:在与发送进程对应的接收进程中,如果收到证实包,跳转至步骤909,否则,执行步骤906。
步骤906: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907,否则,跳转至步骤905,继续等待自动监测接收方的证实包。
步骤907:将与发送进程对应的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908,否则,跳转至步骤903。
步骤908:测试结果赋值线路故障,跳转至步骤910。
步骤909:测试结果赋值测试正常,执行步骤910。
步骤910:传递网上报处理,执行步骤911。
步骤911:更新传递网运行状态显示,执行步骤912。
步骤912: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7,所述传递网自动监测接收方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913:传递网自动监测接收方收到测试命令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和数据合理性检验,检验通过,执行步骤914。
步骤914:生成证实命令包,并将其写入消息源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915。
步骤915: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消息源台站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916。
步骤916: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18~附图19,所述遥控线自动监测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001:检查遥控线自动监测计划,如果检测时间到,执行步骤1002,否则,跳转至步骤1020。
步骤1002:获取遥控线数据和状态,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3:如果遥控线空闲,执行步骤1004,否则,跳转至步骤1020。
步骤1004:根据遥控线序号,生成交换控制器发送测试命令包,并将其写入交换控制器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5: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通信端口,发送到智能交换控制器,执行步骤1006。
步骤1006:智能交换控制器控制处理,执行步骤1007。
步骤1007:如果收到交换控制器证实包,跳转至步骤1011,否则,执行步骤1008。
步骤1008: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1009,否则,跳转至步骤1007,继续等待交换控制器证实包。
步骤1009: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1010,否则,跳转至步骤1005。
步骤1010:显示提示信息和发出可闻报警信息,跳转至步骤1020。
步骤1011:根据遥控线序号,封装并生成传递网遥控线测试命令包,并将其写入目的发信台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1012。
步骤1012: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通过与目的发信台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命令包,执行步骤1013。
步骤1013:发信台终端控制处理,执行步骤1014。
步骤1014:如果收到发信台终端的证实信息,跳转至步骤1018,否则,执行步骤1015。
步骤1015: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1016,否则,跳转至步骤1014,继续等待接收发信台终端证实包。
步骤1016: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1017,否则,跳转至步骤1012。
步骤1017: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执行步骤1018。
步骤1018:传递网上报处理,执行步骤1019。
步骤1019:更新网络管理界面遥控线状态显示,执行步骤1020。
步骤1020: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20,所述发信机遥控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101:在发信机遥控设置界面数据设置完成后,获取遥控选项、参数和发信机遥控协议数据,执行步骤1102。
步骤1102:根据所选发信机序号和获取的遥控数据,生成传递网遥控命令包,并将其写入目的发信台进程的发送消息队列及修改队列写指针,执行步骤1103。
步骤1103:在发送控制进程中,根据消息队列指针的变化,读取命令包,并与目的发信台连接的通信端口,发送到命令包,执行步骤1104。
步骤1104:发信台控制处理,执行步骤1105。
步骤1105:如果收到发信台终端证实包,跳转至步骤1109,否则,执行步骤1106。
步骤1106:如果接收证实超时,执行步骤1107,否则,跳转至步骤1105,继续等待发信台终端证实包。
步骤1107:将发送计数器与发送次数最大值进行比较,如果发送次数大于最大值,执行步骤1108,否则,跳转至步骤1103。
步骤1108:传递网迂回路由处理,执行步骤1109。
步骤1109:根据处理情况显示提示信息,执行步骤1110。
步骤1110:处理结束。
参阅附图21~附图22,所述交换控制器控制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201:交换控制器通过RS232接口芯片电路接收到命令包后,可编程处理器对数据包进行拆封和数据合法性检验,执行步骤1202。
步骤1202:获取命令代码和节点数据,执行步骤1203。
步骤1203:根据命令代码进行操作选择,如果是连通/释放,执行步骤1204,如果是发送测试,跳转至步骤1207,如果是接收测试,跳转至步骤1218,如果是发送遥控,则跳转至步骤1221。
步骤1204:连通/释放处理,执行步骤1205。
步骤1205:将节点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通过译码器和连接控制驱动电路控制节点连通或释放,执行步骤1206。
步骤1206:将执行结果赋值正常,跳转至步骤1239。
步骤1207:发送测试处理,执行步骤1208。
步骤1208:生成证实命令包并回送,执行步骤1209。
步骤1209:根据节点数据,通过连接控制驱动电路,将测试信号发生器与遥控线连通,执行步骤1210。
步骤1210:根据节点数据,通过连接控制驱动电路,将证实信号接收器与遥控线连通,执行步骤1211。
步骤1211: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执行步骤1212。
步骤1212:如果证实信号接收器收到测试证实信号,跳转至步骤1225,否则,执行步骤1213。
步骤1213:如果接收证实信号超时,执行步骤1214,否则,跳转至步骤1212,继续等待发信台只能交换控制器的证实信号。
步骤1214:将执行结果赋值未收到证实,跳转至步骤1217。
步骤1215:测试信号发生器停发测试信号,执行步骤1216。
步骤1216:将执行结果赋值正常,执行步骤1217。
步骤1217:释放测试信号发生器和证实信号接收器与遥控线的连接,跳转至步骤1239。
步骤1218:接收测试处理,执行步骤1219。
步骤1219:根据节点数据,通过连接控制驱动电路,将证实信号发生器与遥控线连通,执行步骤1220。
步骤1220:根据节点数据,通过连接控制驱动电路,将测试信号接收器与遥控线连通,执行步骤1221。
步骤1221:如果测试信号接收器收到测试信号,跳转至步骤1224,否则,执行步骤1222。
步骤1222:如果接收测试信号超时,执行步骤1223,否则,跳转至步骤1221,继续等待收信台智能交换控制器的测试信号。
步骤1223:将执行结果赋值未收到测试信号,跳转至步骤1230。
步骤1224:证实信号发生器发送证实信号,执行步骤1225。
步骤1225:如果测试信号接收器检测到测试信号停发,跳转至步骤1228,否则,执行步骤1226。
步骤1226:如果检测测试信号停发超时,执行步骤1227,否则,跳转至步骤1225,继续检测测试信号停发。
步骤1227:将执行结果赋值未检测到测试信号停发,跳转至步骤1230。
步骤1228:控制证实信号发生器停发证实信号,执行步骤1229。
步骤1229:将执行结果赋值正常,执行步骤1230。
步骤1230:释放证实信号发生器和测试信号接收器与遥控线的连接,跳转至步骤1239。
步骤1231:发送遥控信息处理,执行步骤1232。
步骤1232:根据节点数据,通过连接控制驱动电路,将遥控命令发送器与发信机连通,执行步骤1233。
步骤1233:遥控命令发送器发送遥控命令,执行步骤1234。
步骤1234:如果收到发信机证实信号,跳转至步骤1237,否则,执行步骤1235。
步骤1235:如果接收证实信号超时,执行步骤1236,否则,跳转至步骤1234,继续等待发信机证实信号。
步骤1236:将执行结果赋值未收到发信机证实,跳转至步骤1238。
步骤1237:将执行结果赋值正常,执行步骤1238。
步骤1238:释放遥控命令发送器与发信机的连接,执行步骤1239。
步骤1239:将执行结果信息封装,生成证实信息包,执行步骤1240。
步骤1240:通过RS232接口芯片电路,发送证实信息包。
步骤1241:处理结束。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包括由若干收、发信台组成的短波通信网,发信台设有若干发信机,收信台设有若干收信机/发信终端,各收信台之间由传输线连接,各发信台与收信台之间由遥控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收、发信台配置控制终端、交换控制器和多串口卡,并由多串口卡与其相应的收信机/发信终端或发信机连接,且一收信台为连接网管中心的汇集中心,采用内建通信协议构建一键式连通控制的信息传递网络, 实现智能控制收、发信机间的遥控线连通或断开,并将状态数据上传至网管中心,显示短波通信网全网运行状态,其具体步骤如下:
a、创建数据模型
根据各控制终端、系统管理模式以及数据结构和控制目标,创建收、发信机、台站、遥控线链接表以及本地迂回路由表和动态运行的数据模型;所述迂回路由为控制信息传递网中始发站信息经转发站传送至目的站的路由;
b、构建通信协议
根据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控制终端与控制终端的控制过程、信息容量、传输距离,构建控制终端与交换控制器以及各控制终端间的通信协议;所述通信协议采用由报头、数据长度、序号、命令、参数、校验和报尾组成的二进制不定长报文格式;
c、配置交换控制器
将收、发信台的交换控制器输入、输出端子分别通过配线架将遥控线与收信机/发信终端和发信机连接,并建立档案和录入数据;
d、连通控制和自动监测处理
采用分时操作,由循环扫描各通信端口发送队列和接收队列指针变化,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并通过收发分离和状态转换控制激活相应的处理进程,完成一键式连通控制、遥控线路自动测试、控制信息传递网线路运行状态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运行状态显示、控制信息传递网迂回路由选择和远程遥控发信机, 实现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自动监测、数据上报和发信机的远程遥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控制器由可编程处理器、RS232接口芯片电路、译码器、连接控制驱电路、交换矩阵、测试信号发生器、测试信号接收器和遥控命令发送器组成, RS232接口芯片电路接收控制终端命令,并发送给可编程处理器,可编程处理器通过内置程序和内建通信协议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控制命令和节点数据向译码器输出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并通过连接控制驱电路控制交换节点的连通或断开,在控制动作完成后,可编程处理器通过RS232接口芯片电路回送证实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递网络由控制信息传递网和遥控线路控制网组成,控制信息传递网由多串口卡和传输线路组成,传递收信机/发信终端和发信机的控制信息;遥控线路控制网由交换控制器与遥控线路组成,控制收信机/发信终端和发信机的遥控线连通和断开;所述信息传递网络的系统初始化处理流程按下述步骤进行:
a、通过连接数据库获取通信端口参数、本站名称、本站属性、拓扑图节点坐标和网络管理界面结构的系统数据;
b、根据获取的通信参数,对各通信端多串口卡进行初始化;
c、根据节点坐标绘制传递网拓扑图;
d、确定台站属性,如本站是发、收信台则生成网络管理界面,如本站是数据汇总中心则获取IP地址和端口号,并建立与网管中心控制终端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键式连通控制采用域内、外分离的控制方式,通过点击收信台和发信台图标激活连通处理进程,发送控制命令,控制收、发信台的交换控制器连通或断开所选择的遥控线,并在界面上显示遥控线连通状态及上传连通状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信机的远程遥控为系统自动生成遥控命令,经控制信息传递网、发信台的控制终端和交换控制器,发送至发信机,对发信机的高压通断、频率调整、信道选择、工作类型改变和输出功率调整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传递网迂回路由选择为系统自动生成迂回路由控制命令,通过迂回节点向目的节点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器设有证实信号发生器,证实信号发生器与测试信号发生器可同时配置,也可根据台站属性进行分别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接收器设有证实信号接收器,证实信号接收器与测试信号接收器可同时配置,也可根据台站属性进行分别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内控制是在收信机/发信终端上点击收、发信机图标和遥控线图标,选择连通路径,生成连通控制命令,依据内置通信控制协议封装数据包,发送至交换控制器,交换控制器控制交换节点连通,回送证实数据包,控制终端解析证实数据包,生成控制信息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控制终端完成连通控制后,回送证实数据包,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后,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过程,测试通过后,经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连通消息包,并刷新显示界面,完成连通控制过程;所述域外控制是在收信机/发信终端上点击收信机和共享发信机图标及遥控线图标,选择连通路径,生成连通控制命令并封装数据包,发送至交换控制器,完成本地连通控制后,生成控制信息传递网连通命令并封装,发送至发信台控制终端;发信台控制终端完成连通控制后,回送证实数据包,收信台终端收到证实后,启动遥控线测试控制过程,测试通过后,向与该发信机有共享关系的收信台终端发送连通通知消息,同时,通过数据汇总中心向网管中心发送连通消息包,并刷新显示界面,完成域外连通控制过程。
CN201610097787.7A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Active CN105700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7787.7A CN105700457B (zh)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7787.7A CN105700457B (zh)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457A CN105700457A (zh) 2016-06-22
CN105700457B true CN105700457B (zh) 2018-03-30

Family

ID=5622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7787.7A Active CN105700457B (zh) 2016-02-23 2016-02-23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0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2638B (zh) * 2017-08-02 2020-11-03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短波通信设备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02177B (zh) * 2020-12-28 2023-04-2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断网装置及断网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8761B2 (ja) * 1995-07-19 2005-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転送方法及び情報転送装置
CN201467135U (zh) * 2009-09-04 2010-05-12 渤海石油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短波发射机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CN103002486A (zh) * 2012-03-27 2013-03-27 李岳华 基于gprs/gsm网络的中继站远程无线监控系统
CN105091946A (zh) * 2015-09-08 2015-11-25 牟丽 基于ARM的150kW短波发射机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7136C3 (de) * 1975-08-21 1981-01-29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Funktelefoniesystem mit mehreren miteinander korrespondierenden, vorzugsweise als mobile Anlagen ausgebildeten Stationen
SU655079A1 (ru) * 1977-06-01 1979-03-30 Войсковая Часть 25871 Компенсатор межсимвольных искажений
CN1023956C (zh) * 1990-08-11 1994-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89800部队司令部 短波收发信电台的合建台方法
CN1060375A (zh) * 1990-09-25 1992-04-15 孙启万 短波/超短波无线通信自动转接方法和多功能设备
WO2003058835A1 (en) * 2002-01-09 2003-07-17 Geir Monsen Vavik Analogue regenerative transponders, including regenerative transponder systems
BG775Y1 (bg) * 2002-12-09 2005-10-31 Цецо ЛУКАРСКИ Автоматизирана система за контрол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на маршрутни транспортни средства
KR100549338B1 (ko) * 2003-04-17 2006-02-02 서울텔엔지니어링(주) 동일채널 단파무선주파수에서의 다중네트웍접속서비스방법, 다중네트웍 이용방법, 다중네트웍처리방법, 다중네트웍 무선통신시스템 및 다중네트웍에접속 가능한 단말장치
CN2738451Y (zh) * 2004-04-30 2005-11-02 河海大学 通信网络环境下遥测传感器及设备供电电源
CN100576285C (zh) * 2008-09-02 2009-12-30 南京厚华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短波通信网络船舶监控定位和应急报警设备及其方法
CN101553047A (zh) * 2009-04-23 2009-10-07 南京大学 Roip无线电台传输终端设备及传输方法
CN101605146B (zh) * 2009-07-03 2012-07-25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天津市总队司令部 无线电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US9407543B2 (en) * 2011-02-22 2016-08-02 Theatrolabs, Inc. Observation platform for using structured communications with cloud computing
CN102185714B (zh) * 2011-05-04 2013-05-29 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消防应急通信智能组网管理平台
CN202197284U (zh) * 2011-08-18 2012-04-18 尹东辉 大范围超短波通信网络转信台检测系统
CN102447488B (zh) * 2011-12-31 2014-04-23 陕西烽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舰船用短信传输系统及其短信传输方法
CN102665174B (zh) * 2012-04-11 2015-10-21 青岛科恩锐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短波电台集群控制系统
CN103166726B (zh) * 2013-02-20 2015-07-01 深圳市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通信的一体化广播预警设备、系统及主机
RU2515715C1 (ru) * 2013-04-25 2014-05-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7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истема контрол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узла связи
CN103338092B (zh) * 2013-06-13 2016-09-21 清华大学 分布式短波电台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5207872A (zh) * 2014-06-04 2015-12-30 深圳市德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链生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8761B2 (ja) * 1995-07-19 2005-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転送方法及び情報転送装置
CN201467135U (zh) * 2009-09-04 2010-05-12 渤海石油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短波发射机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CN103002486A (zh) * 2012-03-27 2013-03-27 李岳华 基于gprs/gsm网络的中继站远程无线监控系统
CN105091946A (zh) * 2015-09-08 2015-11-25 牟丽 基于ARM的150kW短波发射机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50kW-短波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硬件技术方案的实施;乌戈涞;《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1215(第04期);42-44 *
无线电短波监测网的建设和使用;周鸿顺,刘斌,段洪涛;《中国无线电管理》;20030826(第08期);28-3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457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3595B (zh) 一种基于IPv6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方法
JP5249950B2 (ja) ユーティリティ・ネットワーク機能停止検出のため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CN105225447B (zh) 防救灾监测管理和预警系统以及方法
CN103095498B (zh) 话单采集方法和系统
CA2602289A1 (en) Using a fixed network wireles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to improve utility responsiveness to power outages
CN104519500B (zh) 无线通讯设备吞吐量的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10381467A (zh) 一种车联网应急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00554A (zh)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094121A (zh) 非直连设备间以太网链路的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700457B (zh) 一种智能控制和自动监测短波通信网遥控线的方法
CN107819484B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电台访问接入系统
CN205901798U (zh) 甚高频vhf电台工作站
CN110163484A (zh) 基于互联网的盾构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230993A (zh) 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合规性数据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07204666A (zh) 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变电站四遥信息联调方法及系统
CN102594582B (zh) 一种报文环回方法及系统
CN10629722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灌溉安防报警方式
CN103763741B (zh) 一种智能停车场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208571714U (zh)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远程配置系统
CN110690756A (zh) 一种输电线路接地线智能管控系统
CN201044449Y (zh) 光端机及光端机网管系统
CN105356612B (zh)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7547444A (zh) 一种流量统计方法及交换设备
CN111917182B (zh) 一种低压配电网双主站数据直送方法及系统
CN105119759B (zh) 一种针对特定组网实现一键配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4

Address after: Room 8749, 315 Emei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ontilanger system integ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rd floor, No. 1255 Xikang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NGTAILAN JIE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