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3977A -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3977A
CN105693977A CN201610074434.5A CN201610074434A CN105693977A CN 105693977 A CN105693977 A CN 105693977A CN 201610074434 A CN201610074434 A CN 201610074434A CN 105693977 A CN105693977 A CN 105693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component
nano
polyether polyol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44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3977B (zh
Inventor
晏涛涛
李翠英
李承智
杨佳菲
孙佳铁
胡芳
周彩凤
陈云
晏长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ebo'e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ebo'e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ebo'e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ebo'en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44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3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3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3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3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3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04Two or more polyeth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n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06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的原料为:聚醚多元醇Ⅰ、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的原料为: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Ⅰ。本发明通过同时添加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和改性纳米碳纤维,在低成本、便于生产应用情况下,极大提高了聚醚型聚氨酯缓冲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几乎达到了缓冲材料的极限,大大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缓冲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吸能材料是指密度介于0.25-0.9g/cm3的微发泡聚氨酯材料。其加工简单,且具有质轻、弹性好、耐磨、耐折、耐油性好等多方面的优点,可作为鞋零件、鞋底材料、承重轮胎以及汽车缓冲材料等使用,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按原料的不同,聚氨酯缓冲材料可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种。聚酯型聚氨酯缓冲材料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但是耐水解性较差。而聚醚型聚氨酯缓冲材料耐水解性能突出、低温柔顺性能优异、加工性能良好,但机械强度差,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
目前,添加纳米填料来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机械性能已成为一种被大力推广的方法。纳米填料的加入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但是纳米填料的引入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往往会降低了材料的韧性。因此,要使聚醚型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强度、模量、韧性等多方面的重要机械性能都得到提高,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化,扩展聚醚型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成为工业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同时添加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和改性纳米碳纤维,在低成本、便于生产应用情况下,极大提高了聚醚型聚氨酯缓冲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
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80-12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10-4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5-15重量份的扩链剂、0.5-3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2-8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0.5-3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0.5-5重量份的开孔剂、0.2-2重量份的硅油和0.2-2重量份的催化剂;
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40-6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10-3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40-6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其中,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Ⅰ选自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多元醇和聚四氢吠喃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官能度为2-4;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Ⅱ为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与丙烯睛、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3000-10000、官能度为2-4、接枝率为20-60重量%;
所述的改性纳米海泡石是由纳米海泡石经过含有羟基官能团的插层剂处理得到的第一改性纳米海泡石和纳米海泡石经过八个至十八个烷基构成的长链烷基季铵盐插层剂处理得到的第二改性纳米海泡石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改性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是:将2-5重量份的纳米碳纤维和100重量份的亚硫酰氯加入反应容器中混合,在60-80℃下搅拌反应12-48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得到酰氯化的纳米碳纤维,再加入15-25重量份的乙二醇,在80-120℃下反应12-48h,离心分离,并依次用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洗涤多次,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碳纤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90-11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0-3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8-12重量份的扩链剂、1-2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4-6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1-2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2-3重量份的开孔剂、0.8-1.2重量份的硅油和0.8-1.2重量份的催化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45-55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15-25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45-5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为碳化二亚胺改性的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新戊二醇、甲基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孔剂为聚硅氧烷或高聚氧化乙烯聚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催化剂为胺类催化剂和有机锡催化剂。所述的有机锡催化剂采用辛酸亚锡;所述的胺类催化剂采用三乙烯二胺。
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00-200℃下加热搅拌0.5-1.5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60-90℃下反应2-4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17-26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25-55℃,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0.5-2: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5000-15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30-7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0.8-1.2: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同时添加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和改性纳米碳纤维,在低成本、便于生产应用情况下,极大提高了聚醚型聚氨酯缓冲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均显著提高),几乎达到了缓冲材料的极限,大大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该极限缓冲材料可广泛用于高档汽车座椅和高端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汽车防撞材料、汽车安全气囊表面接触材料、健身防护鞋垫、多种运动项目护具、特殊人群防护材料(老人、小孩、消防队员、军人等)、直升机或小型私人飞机停机坪表面接触材料、电梯安全运行缓冲基座。另外,采用双组分体系,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生产,有利于节能降耗;并且浇注成型工艺简单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8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1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5重量份的扩链剂、0.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2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0.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0.5重量份的开孔剂、0.2重量份的硅油和0.2重量份的催化剂;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4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1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4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00℃下加热搅拌0.5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60℃下反应2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17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25℃,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0.5-2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5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3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12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4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15重量份的扩链剂、3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8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3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5重量份的开孔剂、2重量份的硅油和2重量份的催化剂;
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6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3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6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200℃下加热搅拌1.5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90℃下反应4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26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55℃,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2: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15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7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
实施例3
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
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10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10重量份的扩链剂、1.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5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1.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2.5重量份的开孔剂、1重量份的硅油和1重量份的催化剂;
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5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2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5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搅拌1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5℃下反应3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20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40℃,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1: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10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5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
对比例1
一种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10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10重量份的扩链剂、2.5重量份的开孔剂、1重量份的硅油和1重量份的催化剂;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5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2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5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搅拌1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5℃下反应3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20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40℃,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1: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10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5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
对比例2
一种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10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10重量份的扩链剂、1.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2.5重量份的开孔剂、1重量份的硅油和1重量份的催化剂;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5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2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5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海泡石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搅拌1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5℃下反应3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20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40℃,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1: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10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5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
对比例3
一种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10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10重量份的扩链剂、5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2.5重量份的开孔剂、1重量份的硅油和1重量份的催化剂;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5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2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5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高硅氧玻璃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搅拌1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5℃下反应3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20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40℃,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1: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10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5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
对比例4
一种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10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10重量份的扩链剂、1.5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2.5重量份的开孔剂、1重量份的硅油和1重量份的催化剂;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5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2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5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50℃下加热搅拌1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75℃下反应3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20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40℃,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1: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10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5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
实施例1-3为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对比例1-4为普通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通过对他们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测试结果如表1。
表1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4机械性能测试结果
根据表1可知:
(1)将对比例2与对比例1对比可知:对比例2虽然在抗拉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吸能等方面获得了一定提高;但是在断裂伸长率方面有所降低。
(2)将对比例3和4与对比例1对比可知:对比例3和4在断裂伸长率方面获得了一定提高;在抗拉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吸能方面基本保持不变。
(3)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4对比可知:实施例1-3在抗拉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吸能方面获得了显著提高;可见本发明中添加的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之间不仅进行了互补,而且还取得了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几乎达到了缓冲材料的极限,该极限缓冲材料可广泛用于高档汽车座椅和高端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汽车防撞材料、汽车安全气囊表面接触材料、健身防护鞋垫、多种运动项目护具、特殊人群防护材料(老人、小孩、消防队员、军人等)、直升机或小型私人飞机停机坪表面接触材料、电梯安全运行缓冲基座。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由多元醇A组分和预聚物B组分反应得到;
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80-12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10-4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5-15重量份的扩链剂、0.5-3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2-8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0.5-3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0.5-5重量份的开孔剂、0.2-2重量份的硅油和0.2-2重量份的催化剂;
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40-60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10-30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40-6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其中,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Ⅰ选自聚氧化丙烯多元醇、聚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共聚醚多元醇和聚四氢吠喃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官能度为2-4;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Ⅱ为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与丙烯睛、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3000-10000、官能度为2-4、接枝率为20-60重量%;
所述的改性纳米海泡石是由纳米海泡石经过含有羟基官能团的插层剂处理得到的第一改性纳米海泡石和纳米海泡石经过八个至十八个烷基构成的长链烷基季铵盐插层剂处理得到的第二改性纳米海泡石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改性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是:将2-5重量份的纳米碳纤维和100重量份的亚硫酰氯加入反应容器中混合,在60-80℃下搅拌反应12-48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亚硫酰氯,得到酰氯化的纳米碳纤维,再加入15-25重量份的乙二醇,在80-120℃下反应12-48h,离心分离,并依次用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洗涤多次,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醇A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90-11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20-3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Ⅱ、8-12重量份的扩链剂、1-2重量份的改性纳米海泡石、4-6重量份的高硅氧玻璃纤维、1-2重量份的改性纳米碳纤维、2-3重量份的开孔剂、0.8-1.2重量份的硅油和0.8-1.2重量份的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聚物B组分按照重量份的原料为:45-55重量份的二异氰酸酯、15-25重量份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和45-55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Ⅰ。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为碳化二亚胺改性的液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新戊二醇、甲基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剂为聚硅氧烷或高聚氧化乙烯聚醚。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胺类催化剂和有机锡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锡催化剂采用辛酸亚锡;所述的胺类催化剂采用三乙烯二胺。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多元醇A组分制备:将聚醚多元醇Ⅰ、改性纳米海泡石、高硅氧玻璃纤维、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反应釜中,在100-200℃下加热搅拌0.5-1.5小时;随后加入聚醚多元醇Ⅱ、扩链剂、开孔剂、硅油和催化剂,充分搅拌混合,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2)预聚物B组分制备:将二异氰酸酯、碳化二亚胺改性的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Ⅰ加入到反应釜中,在60-90℃下反应2-4小时,充分搅拌混合,制成NCO%=17-26重量%的预聚物,冷却后密封保存备用;
(3)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调节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使A组分和B组分的温度均控制在25-55℃,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0.5-2: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同时以5000-15000转/分的速度混合均匀,随后注入到30-70℃的模具中,成型后脱模,熟化,即得到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浇注机分别将A组分和B组分按0.8-1.2:1的重量比注入混合腔。
CN201610074434.5A 2016-02-02 2016-02-02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93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4434.5A CN105693977B (zh) 2016-02-02 2016-02-02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4434.5A CN105693977B (zh) 2016-02-02 2016-02-02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3977A true CN105693977A (zh) 2016-06-22
CN105693977B CN105693977B (zh) 2018-09-25

Family

ID=5622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4434.5A Active CN105693977B (zh) 2016-02-02 2016-02-02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397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3566A (zh) * 2021-08-26 2021-11-02 青岛费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洞库用高模量快速修复加固材料
CN113788930A (zh) * 2021-09-15 2021-12-14 安徽誉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洗地机轮的环保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工艺
CN114426669A (zh) * 2020-09-28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海泡石纤维及其接枝共聚物、四丙氟橡胶胶料和密封胶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535605A (zh) * 2023-05-17 2023-08-04 广东盛天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的低膨胀收缩率预制型跑道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6675830A (zh) * 2023-04-24 2023-09-01 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吸能材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6834A (zh) * 2008-12-30 2009-07-22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纳米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179A (zh) * 2010-11-02 2011-02-16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高导电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7974A (zh) * 2013-09-06 2013-12-25 重庆杰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6834A (zh) * 2008-12-30 2009-07-22 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纳米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179A (zh) * 2010-11-02 2011-02-16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高导电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7974A (zh) * 2013-09-06 2013-12-25 重庆杰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6669A (zh) * 2020-09-28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海泡石纤维及其接枝共聚物、四丙氟橡胶胶料和密封胶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669B (zh) * 2020-09-28 2023-08-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海泡石纤维及其接枝共聚物、四丙氟橡胶胶料和密封胶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83566A (zh) * 2021-08-26 2021-11-02 青岛费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洞库用高模量快速修复加固材料
CN113788930A (zh) * 2021-09-15 2021-12-14 安徽誉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洗地机轮的环保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工艺
CN116675830A (zh) * 2023-04-24 2023-09-01 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吸能材料
CN116535605A (zh) * 2023-05-17 2023-08-04 广东盛天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的低膨胀收缩率预制型跑道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3977B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3977A (zh)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吸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6834B (zh) 一种高性能纳米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3968A (zh) 基于纳米填料的高性能聚氨酯缓冲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G193457A1 (en) Auto-crusting microporous elastomer composition foruse in polyurethane foam-filled tire
CN103467974A (zh) 一种增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525B (zh) 一种耐湿热老化ndi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JP6705601B2 (ja)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10698627A (zh) 高透气型聚氨酯片材鞋垫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0031A (zh) 一种高撕裂性能耐切割耐屈挠的轮胎胎面材料及制备方法
US20230311397A1 (en) Creep-resistant fib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607843A (zh) 一种酸酐改性的皮芯型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499933A (zh) 低生热耐刺扎工程子午胎胎基橡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35873A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高回弹聚氨酯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316A (zh) 一种低密度交联的树状枝化阳离子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3248676B (zh) 一种高流动性和高耐磨性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485A (zh)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用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3836A (zh) 一种轻质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0052A (zh) 一种抗撕裂轻质聚氨酯鞋材及制备方法
CN106008898A (zh) 一种高防潮且耐寒热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27624B (zh) 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54666B (zh) 一种耐低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9324A (zh) 用于登山靴的耐低温耐磨tpu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1485A (zh) 再生涤纶毛条的制备方法
CN112409562A (zh) 一种软质篮球革专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9742B (zh) 一种超薄裸氨面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