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8801A -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8801A
CN105668801A CN201610205869.9A CN201610205869A CN105668801A CN 105668801 A CN105668801 A CN 105668801A CN 201610205869 A CN201610205869 A CN 201610205869A CN 105668801 A CN105668801 A CN 105668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layer
black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58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8801B (zh
Inventor
游建军
钟儒波
胡志鑫
唐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58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68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68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8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在待处理的河道中设置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将河道分成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在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附近构建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所述上游河道中的部分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处理后进入下流河道,另一部分水被泵出后依次通过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处理后汇入下流河道中。该方法可以达到消除黑臭现象;提高透明度,改善水质;生态堤岸建设;改善生态景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治理领域,进一步是指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河道治理中,比较早的是采用工程治河,主要以提高防洪排涝、蓄水航运能力为主,利用防洪工程、排污工程等措施控制污染并改善水质。这个初级阶段使用的河道整治技术主要有河道截弯取直、底泥疏浚、河岸带重建等,其中护岸结构以直立式挡墙为主。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城镇河道沟渠化、硬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对提高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城镇生态环境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
随后,城镇河道治理进入了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阶段。这个阶段以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针为标志,开展了混合污水截流管道的修建和优化,兴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等为城市河流污染截污控源,开展底泥疏浚、引清调水、河岸带衬砌等河道整治,在实现城市河流的景观效应、旅游和休闲功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问题仍然不少。
上述两个阶段的城镇河道治理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去除有机物与生态的角度来看,仍存在明显不足。现阶段的城镇河道治理应在截污控源,底泥生物修复的基础上,以强化水质修复、生态护岸、河道生态景观重建为目的,达到“岸青、水美”的水明如镜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以达到消除黑臭现象;提高透明度,改善水质;生态堤岸建设;改善生态景观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在待处理的河道中设置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将河道分成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在上游河道和下游河道附近构建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所述上游河道中的部分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处理后进入下流河道,另一部分水被泵出后依次通过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处理后汇入下流河道中;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以及底部坝基础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所述滤板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页岩滤料层、粗石英砂滤料层、上层双向滤头盖板、顶层细格栅和顶层粗格栅;
所述生态填料床包括进口布水区、出口布水区以及位于进口布水区和出口布水区之间的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所述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防渗层,空气管承托层,页岩填料层,混合填料层,不饱和炭填料层,细砂保护层,改良营养土层以及挺水植物层,所述空气管承托层内设有空气管;所述混合填料层选用粒径为~mm的粗砾石和铁矿石作为混合填料;
所述景观水道包括河底垫层、位于景观水道两侧的护岸生态石笼、位于护岸生态石笼上方的人行道,所述河底垫层的上方设有吸附反应层,所述护岸生态石笼内分为四个填装区,以与水接触的一侧为外侧,由外至内依次为速分生化球填装区、肥料球填装区、石块填装区、土壤球填装区。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由图8可知①将待处理河道用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分隔成上游河道与下游河道;②待处理河道的水体流经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通过坝体内的多种滤料的生物净化、吸附、过滤后,处理后水体流入下游河道;③用潜水泵将上游河道待处理的水体泵入生态填料床,通过接触沉淀、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原水水体交换净化后流入景观水道;④经生态填料床处理后的水在景观水道内进一步接触沉淀、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后补充到下游河道。
本发明中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生态填料床和景观水道分别起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不仅起到自动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可以自动控制治理水系与其它水系的水体交换,同时可以提高治理水系水体的流动性。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的具体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方案,所述滤板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滤板上钻有20mm-25mm的孔,孔间距为50mm-60mm。
优选方案,所述集水室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细格栅和出水口粗格栅。
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口细格栅的间隙为3mm-5mm,所述出水口粗格栅的间隙为8mm-12mm。
优选方案,所述承托层选用粒径为32-64mm的卵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页岩滤料层选用粒径为16~25mm页岩颗粒,厚度为300-400mm;所述粗石英砂滤料层选用粒径为4~8mm的粗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所述上层双向滤头盖板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20mm,钢板上钻有孔,孔间距为150-200mm,孔内紧固双滤头;所述顶层细格栅的间隙为3mm-5mm;所述顶层粗格栅的间隙为10mm-12mm。
优选方案,所述顶层粗格栅与前端坝壁的水平夹角为45°,形成迎水坡面,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所述一种应用于河道治理的水位自动在过滤坝,在运行时,当上游河道最高水位H.W.L高于下游河道最低水位[L.W.L]'进行过滤;当下游河道最高水位[H.W.L]'河道最低水位L.W.L时进行反冲洗。
与传统的坝体相比较的优势为:具有水坝和生物反应器的双重功能。①在过滤和反冲洗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设备,全靠上、下游水位差自控控制。②通过水坝体内滤料的生物净化、过滤、吸附等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所述生态填料床,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人工湿地容易堵塞的缺点,其脱氮除磷效果好。
所述生态填料床的具体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方案,所述进口布水区进水端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口布水区内部设有进口布水区石笼,所述进口布水区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交界处设有进口布水区穿孔板。
优选方案,所述出口布水区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口布水区内部设有出口布水区石笼,所述出口布水区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交界处设有出口布水区穿孔板。
优选方案,所述防渗层厚度为200-300mm,防渗层上铺有聚丙烯防渗土工膜;所述空气管承托层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厚度为300-400mm;所述页岩填料层选用粒径为16~32mm的页岩颗粒,厚度为200-300mm;所述混合填料层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和铁矿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不饱和炭填料层选用粒径为8~16mm的不饱和炭,厚度为300-400mm;所述细砂保护层选用粒径为4~8mm的石英砂,厚度为100-200mm;所述改良营养土层厚度为300-400mm。
所述改良营养土优选是选用粉煤灰占20%,微量元素铜、铁、锌、硼、钼各占2%,当地一般粘土占7%复合而成的营养土。
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包括香蒲、石菖蒲、水葱、千屈菜等。
本发明生态填料床的原理为①接触沉淀作用,即污染河水通过生态填料床时,水中的悬浮污染物颗粒、与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产生沉淀,从而与水体分离;②吸附作用,即河水中污染物与多种填料表面的电荷发生作用,产生物化吸附现象,污染物附着于多种填料表面上;③氧化分解,即由生态填料床中的大量微生物、微小生物、螺蛳等软体动物、挺水植物组成生态系统,将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物强化分解,转变为简单的含C、N、P等的无机物,为生态填料床的生物膜,植物体系吸附、利用。
和传统的人工湿地相比,本发明由于在生态填料床底部设置有空气管进行曝气,解决了堵塞问题;由于多种填料去除污染物的功能明确,且在顶部种植了挺水植物,其去除TP(总磷)、TN(总氮)效果好。
所述景观水道,在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达到与景观的完美结合,且结构更稳定,水体自净能力更强。
所述景观水道包括河底垫层、位于景观水道两侧的护岸生态石笼、位于护岸生态石笼上方的人行道、以及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护岸植物、人行道旁侧植物;所述河底垫层的上方设有吸附反应层,所述护岸生态石笼内分为四个填装区,以与水接触的一侧为外侧,由外至内依次为速分生化球填装区、肥料球填装区、石块填装区、土壤球填装区。这种结构和填装方式可以使得河岸结构更稳定,且更加适合各种植物和生物的生存,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所述景观水道的具体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方案,所述河底垫层为16~32mm的卵石,厚度为150-200mm。
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反应层为1~2mm的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
优选方案,所述护岸生态石笼是用镀锌、喷塑铁丝网或用竹子编制的竹笼。护岸生态石笼高度为240mm,宽度为480mm,长度为1200~1600mm。垒成台阶状护岸,并结合植物、碎石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态性。
优选方案,所述速分生化球填装区内的速分生化球填粒径为100-120mm、所述肥料球填装区内的肥料球粒径为80~100mm、所述石块填装区内石块粒径为60-80mm、所述土壤球填装区土壤球粒径为60-100mm。
优选方案,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草、黄丝草间种;所述浮叶植物为睡莲、泽泻间种;所述护岸植物为茭草、芦苇间种。所述的人行道旁侧植物为美人蕉。
所述景观水道以“生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景观水道设计,可恢复水体的生物物种景观多样化,且结构更稳定,水体自净能力更强。以创建一个“景美可赏、水清可渔”的生态环境,适合人们休闲、居住、观赏的景观水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总体的优势在于:
①以“流动→净化→修复”为治理与修复理念,通过促进水体流动,净化改善水质与修复生态系统治理思路来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
②以原水水体净化技术与河流生态景观技术相结合,改善了河道水体水质,又达到了美化环境的目的。
③创建了具有水坝和生物反应器双重功能的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的区域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生态填料床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生态填料床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景观水道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景观水道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
图8是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由图1、图2、图3可知,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在待处理的河道中设置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将河道分成上游河道5和下游河道6,在上游河道5和下游河道6附近构建生态填料床2和景观水道3;所述上游河道5中的部分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处理后进入下流河道6,另一部分水被泵出后依次通过生态填料床2和景观水道3处理后汇入下流河道6中。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包括由前端坝壁1-1,后端坝壁1-2以及底部坝基础1-3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1-6,所述滤板1-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1-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1-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1-61、页岩滤料层1-62、粗石英砂滤料层1-63、上层双向滤头盖板1-64、顶层细格栅1-7和顶层粗格栅1-8;
所述集水室1-4底部为坝基础1-3,上面设置钢制滤板1-6,钢制滤板1-6厚度为8mm。滤板上钻有20mm孔,孔间距为60mm。集水室1-4出水口设置有集水室出口细格栅1-41和集水室出口粗格栅1-42。细格栅间隙为3mm,粗格栅间隙为10mm。集水室1-4上面设置的钢制滤板1-6和坝腔内的2块分隔竖立钢板1-5焊接组成过滤室。竖立钢板的厚度为10mm。
所述过滤室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
承托层1-61,选用粒径为32~64mm的卵石,厚度为300mm。承托层主要功能是支撑上面的滤料层。
页岩滤料层1-62,选用粒径为16~25mm的页岩颗粒,厚度为400mm。页岩滤料层的主要功能是去除被污染河道中的氮(N)和磷(P)及有机物(COD、BOD)。
粗石英砂滤料层1-63,选用粒径为4~8mm的粗石英砂,厚度为400mm。粗石英砂的主要功能是截除悬浮颗粒,起过滤和生物反应作用。
上层双向滤头盖板1-64,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mm,钢板上钻33mm孔,孔间距为150mm。孔内紧固双向滤头,双向滤头规格为×H=80×140mm。上层双向滤头盖板的主要功能为过滤和反冲洗时防止滤料流失。
顶层细格栅1-7,间隙为3mm。
顶层粗格栅1-8,间隙为10mm。
顶层粗格栅1-8与前端坝壁1-1的水平夹角为45°形成迎水坡面,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顶层粗、细格栅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河面上的大、小悬浮物。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在运行时,当上游河道最高水位H.W.L高于下游河道最低水位[L.W.L]'时进行过滤;当下游河道最高水位[H.W.L]'高于上游河道最低水位L.W.L时进行反冲洗。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和传统的坝体相比较的优势为:具有水坝和生物反应器的双重功能。①在过滤和反冲洗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设备,全靠上、下游水位差自动控制。②通过水坝体内滤料的生物净化、过滤、吸附等功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2)在构建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附近的岸边建造生态填料床。
由图1、图4、图5可知,所述生态填料床2还包括位于进口布水区2-1和出口布水区2-2之间的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所述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防渗层2-31,空气管承托层2-32,页岩填料层2-34,混合填料层2-35,不饱和炭填料层2-36,细砂保护层2-37,改良营养土层2-38以及挺水植物层2-39,所述空气管承托层2-32内设有空气管2-33。
所述进口布水区2-1进水端顶部设有进水管2-11,所述进口布水区2-1内部设有进口布水区进水口布水区石笼2-12,所述进口布水区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交界处设有进口布水区穿孔板2-13。
所述出口布水区2-2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管2-21,所述出口布水区2-2内部设有出口布水区出水口布水区石笼2-12,所述出口布水区2-2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交界处设有出口布水区穿孔板2-23。
下面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进口布水区2-1的首端池壁和进口布水区穿孔板2-13组成池腔,池腔内满填进水口布水区石笼2-12(金属网内置80~100mm的石块),顶部进水口布水区石笼2-12内设置进水管1-1。进口布水区穿孔板2-13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mm,采用环氧富锌防腐。钢板穿孔孔径为50mm,孔间距为100mm。
所述出口布水区2-2的末端池壁和出口布水区穿孔板2-23组成池腔,池腔内满填出水口布水区石笼2-12(金属网内置60~80mm的石块),底部出水口布水区石笼2-12内设置出水管2-21。出口布水区穿孔板2-23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mm,采用环氧富锌防腐。钢板穿孔孔径为50mm,孔间距为100mm。
进口布水区2-1和出口布水区2-2之间设置的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
所述防渗层2-31由粘土和膨润土按体积比6:4混合而成,厚度为200mm,上面紧铺250g/㎡的聚丙烯防渗土工膜。
所述空气管承托层2-32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厚度为400mm。
所述空气管2-33设置在空气管承托层2-32之中,空气管主管管径为DN150mm,各支管管径为DN50mm,管间距为200mm,支管下部沿中心线两边45°角开有小孔,孔径为5mm,孔间距为200mm。
所述页岩填料层2-34选用粒径为16~32mm的页岩颗粒,厚度为200mm,页岩填料的主要功能是去除TP(总磷)。
所述混合填料层2-35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和铁矿石,厚度为200mm,粗砾石占80%,铁矿石占20%。混合填料的主要功能是去除TN(总氮)。
所述不饱和炭填料层2-36选用粒径为8~16mm的木炭,厚度为300mm。不饱和炭填料的主要功能是去除CODcr、BOD5(有机物)。
所述细砂保护层2-37选用粒径为4~8mm的石英砂,厚度为100mm。
所述改良营养土层2-38选用粉煤灰占20%,微量元素铜、铁、锌、硼、钼各占2%,当地一般粘土占7%复合而成,规格为100目,厚度为300mm。
所述挺水植物层2-39种植香蒲、石菖蒲、水葱、千屈菜4种。
(3)在生态填料床的出口方向与下游主河道相连处建造景观水道。
由图1、图6、图7可知,所述景观水道3包括河底垫层3-1、位于景观水道两侧的护岸生态石笼3-3、位于护岸生态石笼3-3上方的人行道3-4,所述河底垫层3-1的上方设有吸附反应层3-2,所述护岸生态石笼3-3内分为四个填装区,以与水接触的一侧为外侧,由外至内依次为速分生化球填装区、肥料球填装区、石块填装区、土壤球填装区。
所述河底垫层3-1为16~32mm的卵石,厚度为150mm。主要功能为隔离污染底泥与水体,防止底泥污染物向水体迁移。
所述吸附反应层3-2为1~2mm的石英砂,厚度为300mm。主要功能为安全覆盖,对水流产生接触沉淀、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以改善水质、修复水体生态环境。
所述护岸生态石笼3-3是用镀锌、喷塑钢塑铁丝网或用竹子编制的竹笼(笼内所装的速分生化球规格为120mm、肥料球规格80~100mm、石块规格为60mm、浓缩土壤球规格为60mm)。护岸生态笼高度为240mm,宽度为480mm,长度为1200~1600mm,叠成台阶护岸,并结合植物、碎石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态性。主要功能为抗冲刷和为水生植物、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间。
所述人行道3-4为普通铺砌人行道。
所述沉水植物3-5为金鱼草、黄丝草间种。主要功能为增加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增加水体空间的层次。
所述浮叶植物3-6为睡莲、泽泻间种。主要功能为适应工程区水体生境,开花植物,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所述护岸植物3-7为茭草、芦苇间种。主要功能为突出自然生态情趣,弱化堤岸硬质效果。
所述的人行道旁侧植物3-8为美人蕉。主要功能为景观水道,增加美感。
所述提水景观曝气机3-9选用OBAO-2008C,功率HP/kw为1.5/1.2,转速为2800rpm,增氧能力为3.2~4.0kgO2/h,循环通量为200m3/h。主要功能为强力曝气充氧,以改善水质;又可造景,美化水体。
景观水道3长度约为200~1000m,设计水深0.5~1.0m,水道顶宽1.5~3.0m,底宽0.5~1.0m。
(4)所述潜水泵4选用型号为NL-200-10,流量Q=200m3/h,扬程H=10m,功率N=30kw,转速1450r/min。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由图8可知①将待处理河道用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分隔成上游河道5与下游河道6;②待处理河道5的水体流经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通过坝体内的多种滤料的生物净化、吸附、过滤后,处理后水体流入下游河道6;③用潜水泵4将上游河道5待处理的水体泵入生态填料床2,通过接触沉淀、吸附、氧化分解等作用,原水水体交换净化后流入景观水道3;④经生态填料床2处理后的水在景观水道3内进一步接触沉淀、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后补充到下游河道5.
实施例2
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对某城市的河道进行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中,上游河道的水质指标DO<0.575mg/L,COD≤151.0mg/L,BOD≤11.1mg/L,NH3-N≤14.495mg/L,TP≤1.736mg/L,TN≤15.59mg/L,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经过处理过的下游河道的水质指标:COD≤40mg/L,BOD≤10mg/L,NH3-N≤2.0mg/L,TP≤0.4mg/L,TN≤2.0mg/L,水质达到《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国家标准;下游河道水体夏季透明度普遍提高至48cm,冬季达到67cm。消除了河流黑臭现象,实现了堤岸生态化,水体景观优美。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在待处理的河道中设置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将河道分成上游河道(5)和下游河道(6),在上游河道(5)和下游河道(6)附近构建生态填料床(2)和景观水道(3);所述上游河道(5)中的部分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处理后进入下流河道(6),另一部分水被泵出后依次通过生态填料床(2)和景观水道(3)处理后汇入下流河道(6)中;
所述水位自动控制过滤坝(1)包括由前端坝壁(1-1),后端坝壁(1-2)以及底部坝基础(1-3)所组成的坝腔,所述坝腔内水平方向设有滤板(1-6),所述滤板(1-6)将坝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坝腔下部分为集水室(1-4),坝腔上部分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块隔板(1-5),使得坝腔上部分分隔为多个过滤室;所述任意一个过滤室内从下往上均依次设置有承托层(1-61)、页岩滤料层(1-62)、粗石英砂滤料层(1-63)、上层双向滤头盖板(1-64)、顶层细格栅(1-7)和顶层粗格栅(1-8);
所述生态填料床(2)包括进口布水区(1)、出口布水区(2)以及位于进口布水区(2-1)和出口布水区(2-2)之间的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所述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从下往上依次设有防渗层(2-31),空气管承托层(2-32),页岩填料层(2-34),混合填料层(2-35),不饱和炭填料层(2-36),细砂保护层(2-37),改良营养土层(2-38)以及挺水植物层(2-39),所述空气管承托层(2-32)内设有空气管(2-33);所述混合填料层(2-35)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和铁矿石作为混合填料;
所述景观水道(3)包括河底垫层(3-1)、位于景观水道两侧的护岸生态石笼(3-3)、位于护岸生态石笼(3-3)上方的人行道(3-4),所述河底垫层(3-1)的上方设有吸附反应层(3-2),所述护岸生态石笼(3-3)内分为四个填装区,以与水接触的一侧为外侧,由外至内依次为速分生化球填装区、肥料球填装区、石块填装区、土壤球填装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滤板(1-6)的厚度为8mm-12mm,所述滤板(1-6)上钻有20mm-25mm的孔,孔间距为50mm-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集水室(1-4)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口细格栅(1-41)和出水口粗格栅(1-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细格栅(1-41)的间隙为3mm-5mm,所述出水口粗格栅(1-42)的间隙为8mm-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承托层(1-61)选用粒径为32-64mm的卵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页岩滤料层(1-62)选用粒径为16~25mm页岩颗粒,厚度为300-400mm;所述粗石英砂滤料层(1-63)选用粒径为4~8mm的粗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所述上层双向滤头盖板(1-64)材质为钢板,厚度为10-20mm,钢板上钻有孔,孔间距为150-200mm,孔内紧固双滤头;所述顶层细格栅(7)的间隙为3mm-5mm;所述顶层粗格栅(8)的间隙为10mm-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顶层粗格栅(8)与前端坝壁(1-1)的水平夹角为45°,形成迎水坡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进口布水区(2-1)进水端顶部设有进水管(2-11),所述进口布水区(2-1)内部设有进口布水区石笼(2-12),所述进口布水区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交界处设有进口布水区穿孔板(2-13);所述出口布水区(2-2)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管(2-21),所述出口布水区(2-2)内部设有出口布水区石笼(2-22),所述出口布水区(2-2)与生态填料床主体部分(2-3)交界处设有出口布水区穿孔板(2-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防渗层(2-31)由粘土和膨润土按体积比(4-6):(4-6)混合而成,厚度为200-300mm,防渗层上铺有聚丙烯防渗土工膜;所述空气管承托层(2-31)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厚度为300-400mm;所述页岩填料层(2-34)选用粒径为16~32mm的页岩颗粒,厚度为200-300mm;所述混合填料层(2-35)选用粒径为16~32mm的粗砾石和铁矿石,厚度为200-300mm;所述不饱和炭填料层(2-36)选用粒径为8~16mm的不饱和炭,厚度为300-400mm;所述细砂保护层(2-37)选用粒径为4~8mm的石英砂,厚度为100-200mm;所述改良营养土层(2-38)厚度为300-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河底垫层(3-1)为16~32mm的卵石,厚度为150-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吸附反应层(3-2)为1~2mm的石英砂,厚度为300-40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速分生化球填装区内的速分生化球填粒径为100-120mm、所述肥料球填装区内的肥料球粒径为80~100mm、所述石块填装区内石块粒径为60-80mm、所述土壤球填装区土壤球粒径为60-1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景观水道还种植有沉水植物(3-5)、浮叶植物(3-6)、护岸植物(3-7)、人行道旁侧植物(3-8)。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沉水植物(3-5)为金鱼草、黄丝草间种;所述浮叶植物(3-6)为睡莲、泽泻间种;所述护岸植物(3-7)为茭草、芦苇间种;所述的人行道旁侧植物(3-8)为美人蕉。
CN201610205869.9A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Active CN105668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5869.9A CN105668801B (zh)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5869.9A CN105668801B (zh)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8801A true CN105668801A (zh) 2016-06-15
CN105668801B CN105668801B (zh) 2018-07-20

Family

ID=56308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5869.9A Active CN105668801B (zh) 2016-04-05 2016-04-05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6880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3624A (zh) * 2018-05-03 2018-09-04 浙江甲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冲击水产养殖治理系统
CN109577284A (zh) * 2019-01-07 2019-04-05 郑州大学 一种潜流式反冲洗多功能生态滤坝
CN109653159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防渗毯及其生产工艺
CN109740791A (zh) * 2018-11-29 2019-05-10 河海大学 一种化工用地改造为滨江游乐场涉水区域的方法
CN109867322A (zh) * 2019-04-02 2019-06-11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整治中的生态过滤坝
CN111005345A (zh) * 2019-12-03 2020-04-14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
CN111749197A (zh) * 2020-05-20 2020-10-0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84999A (zh) * 2021-05-13 2021-07-30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湖泊底质斑块化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5297A (zh) * 2010-08-13 2011-01-26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US20140042064A1 (en) * 2012-06-19 2014-02-13 Chanwoo Byeon Ecological Biotop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Multi-Cell and Multi-Lane Structure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Sedimentation Pond
CN204151144U (zh) * 2014-07-25 2015-02-11 河南众英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4418433A (zh) * 2013-08-20 2015-03-18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5297A (zh) * 2010-08-13 2011-01-26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US20140042064A1 (en) * 2012-06-19 2014-02-13 Chanwoo Byeon Ecological Biotope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Multi-Cell and Multi-Lane Structure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Sedimentation Pond
CN104418433A (zh) * 2013-08-20 2015-03-18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CN204151144U (zh) * 2014-07-25 2015-02-11 河南众英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3624A (zh) * 2018-05-03 2018-09-04 浙江甲基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冲击水产养殖治理系统
CN109740791A (zh) * 2018-11-29 2019-05-10 河海大学 一种化工用地改造为滨江游乐场涉水区域的方法
CN109653159A (zh) * 2019-01-02 2019-04-19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防渗毯及其生产工艺
CN109577284A (zh) * 2019-01-07 2019-04-05 郑州大学 一种潜流式反冲洗多功能生态滤坝
CN109577284B (zh) * 2019-01-07 2024-01-23 郑州大学 一种潜流式反冲洗多功能生态滤坝
CN109867322A (zh) * 2019-04-02 2019-06-11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整治中的生态过滤坝
CN111005345A (zh) * 2019-12-03 2020-04-14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
CN111749197A (zh) * 2020-05-20 2020-10-0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84999A (zh) * 2021-05-13 2021-07-30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湖泊底质斑块化系统
CN113184999B (zh) * 2021-05-13 2024-01-23 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浅水湖泊底质斑块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8801B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8801A (zh)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CN204151144U (zh) 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1012643B (zh) 一种高效快速去除面源污染的生态岸坡构建方法
CN102351376B (zh) 一种河滩坡岸多塘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0398465C (zh) 北方低温地区复合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6698825A (zh)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导流原位净化处理方法和系统
WO2016119298A1 (zh) 平原地区灌排耦合生态型灌区水循环利用的节水减污方法
CN205222816U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组合坝系统
CN208949095U (zh) 一种人工湖水体的导流净化系统
CN107244739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尾水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1921042A (zh) 交替式组合湿地系统及高效去除城市尾水中氮磷的方法
CN105217798B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方法
CN101955297A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CN101007674A (zh) 城市沟渠污水原位生态净化处理装置
CN109020091A (zh)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5401552A (zh) 一种将盐碱滩地改造成低污染水湿地深度处理系统的方法
CN101412564A (zh)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的湿地工艺
CN105461075A (zh)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CN102505665A (zh) 一种砂滤坝
CN104563266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高埂稻田灌溉调控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01941777B (zh) 一种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205710288U (zh) 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设施
CN108265580B (zh) 一种基于淤泥资源化的截污-护坡-净水的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CN207525045U (zh) 一种具有水体修复功能的河岸式渗滤装置
CN105540859B (zh) 一种异位原位耦合砾石床水生态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000 2030 unit of oak garden, 8 Lu Tian Road,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hina. 5

Applicant after: Hunan Aibulu environment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410000, 20 floor, Fan Y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36, Wanjia Li Zhong Road, Changsha, Hunan.

Applicant before: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