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0091A -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20091A CN109020091A CN201811062516.3A CN201811062516A CN109020091A CN 109020091 A CN109020091 A CN 109020091A CN 201811062516 A CN201811062516 A CN 201811062516A CN 109020091 A CN109020091 A CN 109020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ter
- water inlet
- ecological
- wetl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8—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生态调节沉淀池、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多层介质潜流湿地、折流式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生态人工湖及其连通管路和配水渠道;本发明通过双向横流过滤单元、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及折流式潜流湿地的组合,为微生物脱氮创造硝化‑反硝化的环境,确保了处理系统实现良好的脱氮效果;本发明中污水经过一次提升后完全依靠重力配水的方式进行,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任何能量消耗。同时,湿地填料采用建筑废弃块,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并降低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含有大量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不断进入地表水体,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目前各大城市建设的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厂虽然对总氮有一定的去除,然而去除效果有限,出水仅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处理水质(TN<15mg/L),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TN<2mg/L);另外,常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往往投资大,运营管理复杂。因此,亟需一种生态高效的污水氮、磷深度处理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地表河湖水体及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建设投资小,运营管理方便,不需投加任何药物,且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效果;以解决污水中悬浮物、氮磷及有机物深度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生态调节沉淀池、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多层介质潜流湿地、折流式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生态人工湖;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的一端设置正向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反向进水口;正向进水口与反向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正向进水隔墙、第一穿孔花墙、填料、第二穿孔花墙、反向进水隔墙;正向进水隔墙和反向进水隔墙高度一致,并且正向进水隔墙和反向进水隔墙顶端均设置有可升降堰板,用来控制进水水头。反向出水口位于正向进水隔墙上部;正向出水口位于反向进水隔墙上部,且正向出水口和反向出水口位置固定,仅通过调节正反向进水口堰板高度实现池体正反向进出水位差,从而使池体中水流产生水平横向流动的效果。生态调节沉淀池用于调节水量和稳定水质;生态调节沉淀池的出水口包括第一出路和第二出路,第一出路与正向进水口连接,第二出路与反向进水口连接;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的反向出水口、正向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多层介质潜流湿地。
进一步的,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的填料包括上部填料层和底部承托层,上部填料层采用粒径为15-30mm的碎砖;底部承托层采用粒径为40-50mm的混凝土砌块;填料层底部为水平面。
进一步的,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包括填料层,填料层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部填料层、上层空气层、中部填料层、下层空气层及底部承托层;上部填料层采用粒径15-25mm的碎石,中部填料层采用粒径25-40mm的碎砌块,下部填料层采用粒径40-60mm的碎砖,上层空气层和下层空气层均采用将砌块设置为梅花状架空层;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层内还设置有竖向通气管,竖向通气管最上端穿过上层填料层与空气相通;竖向通气孔最上端开口向下设置弯头。
进一步的,多层介质潜流湿地还包括布水管道,布水管道设置在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的顶部,布水管道的截面下端设置若干出水孔;上层空气层、下层空气层中设置有水平通气管,水平通气管横截面上均匀开设若干通气孔,水平通气管与竖向通气管联通。
进一步的,折流式潜流湿地内设置有若干竖向导流墙,导流墙的上部或底部设置预留开口,预留开口采用穿孔花墙;折流式潜流湿地内的填料粒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折流式潜流湿地内的填料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及第三填料层;第一填料层为粒径20-30mm的碎砖块;第二填料层为粒径30-40mm的建筑碎砌块;第三填料层为粒径40-60mm的混凝土砌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表流湿地,表流湿地与折流式潜流湿地连接;表流湿地底部采用素土夯实后铺设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表流湿地内填料包括上层填料、下层填料,上层填料采用粗砂,下层填料采用细土。
进一步的,还包括生态人工湖,生态人工湖通过配水渠道与表流湿地连接;生态人工湖湖底采用素土夯实,并采用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防渗土工膜上部铺设有细土;生态人工湖湖底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底部设置排水管;生态人工湖中栽种有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升泵,提升泵通过管道与生态调节沉淀池连接;提升泵采用潜污泵,提升泵进水口前端还设置有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均采用直插式格栅,第一格栅为粗格栅,第二格栅为细格栅。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待处理污水首先进入生态沉淀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漂浮物或泥沙;
步骤2:预处理后的污水正向或反向进入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实现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和反硝化脱氮;
步骤3:经过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处理的水向下流入多层介质潜流湿地,污水在非饱和条件下,强化有机物去除、磷的吸附以及深度硝化;
步骤4:经过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处理的水向下流入折流式潜流湿地,污水在基质填料中连续均匀折流,使污染物与填料充分接触,在饱和流营造缺氧环境,实现反硝化脱氮;
步骤5:经过折流式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的水向下流入表流湿地,实现有机物和氮的深度去除;
步骤6:处理后的水最后进入生态人工湖,进一步水质保障和生态景观营造,最终出水依据相应水质标准进行再生水回用或生态河湖补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双向横流过滤单元、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及折流式潜流湿地的组合,为微生物脱氮创造硝化-反硝化的环境,确保了处理系统实现良好的脱氮效果;本发明中污水经过一次提升之后完全依靠重力配水的方式进行,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任何能量消耗;本发明建设投资小,运营管理方便,运行过程不需投加任何药物,对水体中总氮及水体透明度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进一步的,采用双向横流过滤单元,营造理想的推移流条件,利用待处理污水中的溶解氧,在前段过滤单元中实现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填料颗粒表面形成生物膜,随着溶解氧浓度沿污水流向降低,在后段滤层中营造缺氧或厌氧条件;横流过滤单元通过水位调节实现双向进出水,当前段过滤单元中生物膜成熟后,倒换水流方向,使生物膜位于过滤单元后段,为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过滤提供“内生碳源”;过滤运行期间,根据生物膜形成情况定期倒换水流方向,在过滤廊道中持续保持“好氧生物过滤+内生碳源利用反硝化过滤”的运行状态,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同步实现有机物氧化和反硝化脱氮;通过内生碳源利用实现滤层的自我再生,有效防止生物膜老化与脱落造成的滤层堵塞,省去了滤池反冲洗的操作环节。
进一步的,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设置三层填料层和两层空气层,保证了填料层内部的氧气含量,实现了污水在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中形成非饱和流的条件,强化有机物去除、磷的吸附以及深度硝化。
进一步的,采用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实现了污水在填料层中连续均匀折流,污水始终在填料内部流动,竖向折流强化了污染物与填料介质的接触时间,同时饱和流营造缺氧环境,实现反硝化脱氮。
进一步的,本发明处理系统中,填料材料为粒径范围为15-60mm不同级配的碎石、碎砖及建筑砌块等,填料均采用廉价的建筑废料,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建设投资低。
进一步的,与常规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相比,本发明首先是采用一次提升后完全依靠重力配水的方式进行,后端不产生任何的能量消耗;其次,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用多种高效湿地处理技术组合,通过多种国内外新型先进技术的优化组合,而不是采用简单传统的单一型湿地处理技术,确保系统实现良好的脱氮效果;另外,该湿地系统单元中填料均采用廉价的建筑废料,采用“以废治废”思路进行实施。填料包括粒径范围为15-60mm不同级配的碎石、碎砖及建筑砌块等;最后,该湿地系统中的双向横流过滤单元、以及非饱和多层竖向流和饱和流折流式潜流湿地处理单元的组合,为微生物脱氮创造硝化-反硝化的环境,确保该湿地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脱氮效果。
本发明一种高负荷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多级组合工艺,实现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总氮、总磷的深度处理。特别是对于总氮,双向横流滤池作为第一级处理单元;然后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和折流式潜流湿地分别作为非饱和流和饱和流湿地,可营造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环境,实现氮的进一步去除;然后表流湿地和生态人工湖进一步实现总氮的深度削减。该专利的核心技术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减总氮,同时兼顾系统造价(采用建筑碎砌块作为填料,即实现资源回收同时可降低成本)和方便管理运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流式潜流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表流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提升泵;2生态调节沉淀池;3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1正向进水口;32正向进水隔墙;34填料;331第一穿孔花墙;332第二穿孔花墙;341上部填料层;342底部承托层;35反向进水隔墙;36反向进水口;37正向出水口;38反向出水口;4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41上部填料层;42中部填料层;43底部填料层;441上层空气层;442下层空气层;443竖向通气管;45布水管道;46底部排水渠;5折流式潜流湿地;51第一填料层;52第二填料层;53第三填料层;54导流墙;6表流湿地;61上层填料;62下层填料;7生态人工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污水处理过程对本发明来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采用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工艺,依次由以下6部分处理单元组合而成。首先待处理污水通过水泵一次提升进入高位水池,即生态调节沉淀池,该沉淀池由3个沉淀单元串联而成,水位依次降低,并在第1个沉淀池中设置排泥井;然后出水经过布水管道进入第2个处理单元,即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该单元根据场地形状及面积可布设多套处理单元并联使用,单元池体中填充均匀粒径级配的碎石填料,并能通过水位调节实现双向进出水;接着出水进入第三个处理单元,即非饱和流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单元,该部分由不同粒径级配的碎石填料填充,并且里面布设有空气充氧层,污水由上部进水管均匀喷射进入,流经填料层和空气层后由底部排水渠排出;之后出水进入饱和流折流式潜流湿地单元,污水依次上下翻越三级导流墙,与填料进行充分接触过滤,实现污染物净化效果;然后出水进入植物生态净化床表流湿地处理单元,进行污水的深度处理;最后进入生态人工湖,即出水水质保障和水质展示区,该单元可搭配挺水及浮叶植物等实现生态景观效果;之后出水排入目标水体。
该发明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生态型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水泵的一次提升,进行生态沉淀池的高位配水后,依次通过重力流进入其他的5个处理单元,中间不会产生其他的能量消耗。整套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水力条件,各单元布水均匀、无短流、无死区。确保经过一次水力提升后,污水可通过重力流依次流经其他处理单元。另外,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技术特征在于使用不同级配的建筑废弃物作为介质填料,充分体现出“以废治废”的设计理念。
参见附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提升泵1及由高到低依次设置的生态调节沉淀池2、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折流式潜流湿地5、表流湿地6以及生态人工湖7。
待处理污水经提升泵1被输送至生态调节沉淀池2,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污水在生态调节沉淀池2内调节水量和稳定水质。
提升泵1采用潜污泵,提升泵1进水口前端设置有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泥沙等;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均采用直插式格栅,第一格栅为粗格栅,网格间距为5cm;第二格栅为细格栅,网格间距为1cm。提升泵1设置在泵房内,泵房设置在取水口前端,配电室在泵房边上,便于管理控制。
生态调节沉淀池2的底部及四周封闭而上部敞口,底部设置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防止污水渗漏;生态调节沉淀池四周采用砖混池壁结构,护岸采用自然石。生态调节沉淀池2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及第三沉淀池,第一、第二及第三沉淀池以梯度向下的形式串联,形成两级跌水,有助于水体充氧,相邻两个沉淀池之间的水位差为30cm;第一级沉淀池内设有排泥井,外部设置有储泥池;生态调节沉淀池2的出水口包括第一出路和第二出路。
经过生态调节沉淀池2预处理的污水通过管路进入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的底部及四周封闭而上部敞口,底部采用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防止污水渗漏;四周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的一端上部设置正向进水口31,另一端上部设置反向进水口36,正向进水口31与生态调节沉淀池2出水口的第一出路连接,反向进水口36与生态调节沉淀池2出水口的第二出路连接;正向进水口31与反向进水口36之间依次设置有正向进水隔墙、第一穿孔花墙、填料、第二穿孔花墙、反向进水隔墙;正向进水隔墙和反向进水隔墙高度一致,并且正向进水隔墙和反向进水隔墙顶端均设置有可升降堰板,用来控制进水水头。反向出水口位于正向进水隔墙上部;正向出水口位于反向进水隔墙上部,且正向出水口和反向出水口位置固定,仅通过调节正反向进水口堰板高度实现池体正反向进出水水位差,从而使池体中水流产生水平横向流动的效果。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中正向出水口37、反向出水口38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填料34包括上部填料层341和底部承托层342,上部填料层341高度为3m,采用粒径为15-30mm的碎砖;底部承托层342高度为0.3m,采用粒径为40-50mm的混凝土砌块;上部填料层341的底部为水平面。
正向进水口31、反向进水口36、正向出水口37及反向出水口38处均设置有启闭阀门,用于控制水流正向或反向流经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正向运行过程为:开启正向进水口31和正向出水口37的启闭阀门,关闭反向进水口36和反向出水口38的启闭阀门;污水通过正向进水口31,然后依次经过正向进水隔墙32、第一穿孔花墙331、填料34、第二穿孔花墙332、及反向进水隔墙35,最后通过正向出水口37,进入下一处理单元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4;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反向运行过程为:开启反向进水口36和反向出水口38的启闭阀门,关闭正向进水口31和正向出水口37的启闭阀门;污水通过反向进水口36,然后依次经过反向进水隔墙35、第二穿孔花墙332、填料单元34、第一穿孔花墙331及正向进水隔墙32,最后通过反向出水口38,进入下一处理单元,从而实现污水反向流动。
污水经过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后,通过配水管道进入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
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四周采用砖混结构、底部设置有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包括配水管道和填料层。
配水管道设置在多层介质潜流湿地的顶部;配水管道包括主管道、二级管道、三级管道及布水管道45;主管道采用DN300的PPR管,二级管道采用DN200的PPR管,三级管道采用DN100的PPR管,布水管道45采用DN50的PPR管。布水管道45的截面下端设置两个直径为8mm的孔,两个出水孔到圆心的夹角为90°,与竖向垂线的夹角均为45°。布水管道45上出水孔孔截面之间的间距为8cm,保障布水的均匀性。
多层介质潜流湿地的填料层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部填料层41、上层空气层441、中部填料层42、下层空气层442及底部填料层43,上部填料层41采用粒径15-25mm的碎石,厚度为21cm;中部填料层42采用粒径25-40mm的碎砌块,厚度为42cm;下部填料层43采用粒径40-60mm的碎砖,厚度为21cm。上层空气层441和下层空气层442均采用将砌块设置为梅花状架空层,高度为8cm。上层空气层441、下层空气层442中布设有水平通气管44,水平通气管采用DN50的PPR管,水平通气管横截面上均匀开四个孔,开孔直径均为8mm,相邻开孔截面之间的距离为8cm。
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的填料层内还设置有竖向通气管443,间距为6m,竖向通气管443与水平通气管联通,竖向通气管443最上端穿过上部填料层41与空气相通,保障填料层内部的氧气含量,实现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的非饱和条件,强化有机物去除、磷的吸附以及深度硝化;竖向通气孔443最上端开口处向下弯头,防止雨天进水。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的填料层底部还设置有底部排水渠46,通过底部排水渠46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下一处理单元。
污水经过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后,通过底部排水渠46进入折流式潜流湿地5。
折流式潜流湿地5四周采用砖混结构,底部采用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折流式潜流湿地5包括填料单元和导流墙54;填料单元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填料层51、第二填料层52及第三填料层53,填料单元从上到下填料粒径依次增大;第一填料层51为粒径20-30mm的碎砖块,厚度为20cm;第二填料层52为粒径30-40mm的建筑碎砌块,厚度为40cm;第三填料层53为粒径40-60mm的混凝土砌块,厚度为20cm。
导流墙54采用砖砌,设置有第一导流墙、第二导流墙及第三导流墙;第一导流墙、第二导流墙及第三导流墙设置于折流式潜流湿地5内部将填料单元分隔开,第二导流墙设置于第一导流墙和第三导流墙之间;水流以上下折流的流态穿过折流式潜流湿地5;其中,第一导流墙和第三导流墙底部设置10cm高的预留开口,第二导流墙上部设置10cm高的预留开口,预留开口均设置为穿孔花墙。
在折流式潜流湿地5中,污水始终在填料内部流动,连续均匀的竖向折流强化了污染物与填料介质的接触时间,同时饱和流营造缺氧环境,实现反硝化脱氮。
污水经过折流式潜流湿地5后,通过配水渠道进入表流湿地6。
所述的表流湿地6为污水的深度净化单元,表流湿地6采用自然边坡,底部采用素土夯实后铺设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表流湿地6中污水从填料的表层流过,设计水深为40cm,表流湿地6内填料包含上层填料61、下层填料62,上层填料为粗砂,厚度为30cm;下层填料为细土,厚度为30cm。
污水经过表流湿地6后,通过配水渠道进入生态人工湖7。
生态人工湖7为自然湖体;生态人工湖7湖底采用素土夯实,湖底设置有坡度,水力坡度系数为0.003,湖底中心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底部设置DN200的PPR排水管,可进行湖体放空。生态人工湖7边坡采用自然护坡,坡度小于20%。对于北方沙土需下设防渗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南方粘土可不用做防渗处理。在生态人工湖7中可栽种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同时可以饲养鱼类,构建自然湖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在生态人工湖7中得到进一步水质保障与净化,同时可以通过生态人工湖7中的鱼类及其他指示性生物来表征出水水质的好坏。
发明原理:
本发明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三大功能区,依次为水质调节区、水质净化区和水质保障区。其中,水质调节区包括生态调节沉淀池2,该功能区作为预处理单元,不仅可以调节水量,同时能够稳定水质,保障后续处理单元的配水稳定性;水质净化区包括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和折流式潜流湿地单元5,该功能区是人工湿地的核心处理单元,具备高效的水质净化能力,是实现水质改善的主要功能单元;水质保障区包括表流湿地6和生态人工湖7,表流湿地作为水质净化的后备保障,利用自身的净化功能,保障水质达标。生态人工湖7可作为景观湖体,兼具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展示功能;同时在湖中搭配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起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生态调节沉淀池(2)、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折流式潜流湿地(5)、表流湿地(6)和生态人工湖(7);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的一端设置正向进水口(31),另一端设置反向进水口(36);正向进水口(31)与反向进水口(36)之间依次设置有正向进水隔墙(32)、第一穿孔花墙(331)、填料(34)、第二穿孔花墙(332)、反向进水隔墙(35);正向进水隔墙(32)和反向进水隔墙(35)高度一致,并且正向进水隔墙(32)和反向进水隔墙(35)顶端均设置有可升降堰板,用来控制进水水头;反向出水口(38)位于正向进水隔墙(32)上部;正向出水口(37)位于反向进水隔墙(35)上部,且正向出水口(37)和反向出水口(38)位置固定,仅通过调节正反向进水口堰板高度实现池体正反向进出水位差,从而使池体中水流产生水平横向流动;
生态调节沉淀池(2)用于调节水量和稳定水质;生态调节沉淀池(2)的出水口包括第一出路和第二出路,第一出路与正向进水口(31)连接,第二出路与反向进水口(36)连接;
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的反向出水口(38)、正向出水口(37)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的填料(34)包括上部填料层(341)和底部承托层(342),上部填料层(341)采用粒径为15-30mm的碎砖;底部承托层(342)采用粒径为40-50mm的混凝土砌块;填料层(34)底部为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包括填料层,填料层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部填料层(41)、上层空气层(441)、中部填料层(42)、下层空气层(442)及底部承托层(43);上部填料层(41)采用粒径15-25mm的碎石,中部填料层(42)采用粒径25-40mm的碎砌块,下部承托层(43)采用粒径40-60mm的碎砖,上层空气层(441)和下层空气层(442)均采用将砌块设置为梅花状架空层;
梅花状架空层的做法包括:首先将同一层的通气管进行水平放置,然后在通气管边上按照梅花状放置砖块,对通气管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同时有利于通气管中空气向周围填料层的扩散;
两层梅花状架空层中穿插有两层通气管道,同时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2)的填料层内还设置有竖向通气管(443),两层通气管道与竖向通气管(443)相互连通,同时竖向通气管(443)最上端穿过上层填料层(41)与空气相通;竖向通气孔(443)最上端开口向下设置弯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介质潜流湿地还包括布水管道(45),布水管道(45)设置在多层介质潜流人工湿地(4)的顶部,布水管道(45)的截面下端设置若干出水孔;上层空气层(441)、下层空气层(442)中设置有水平通气管,水平通气管横截面上均匀开设若干通气孔,水平通气管与竖向通气管(443)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折流式潜流湿地内(5)设置有若干竖向导流墙(54),导流墙(54)的上部或底部设置预留开口,预留开口采用穿孔花墙;折流式潜流湿地(5)内的填料粒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折流式潜流湿地(5)内的填料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填料层(51)、第二填料层(52)及第三填料层(53);第一填料层(51)为粒径20-30mm的碎砖块;第二填料层(52)为粒径30-40mm的建筑碎砌块;第三填料层(53)为粒径40-60mm的混凝土砌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流湿地(6),表流湿地(6)与折流式潜流湿地(5)通过配水渠道连接;表流湿地(6)底部采用素土夯实后铺设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表流湿地内填料包括上层填料(61)、下层填料(62),上层填料(61)采用粗砂,下层填料(62)采用细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态人工湖(7),生态人工湖(7)通过配水渠道与表流湿地(6)连接;生态人工湖(7)湖底采用素土夯实,并采用HDPE防渗土工膜垫层,防渗土工膜上部铺设有细土;生态人工湖湖底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底部设置排水管;生态人工湖中栽种有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泵(1),提升泵(1)通过管道与生态调节沉淀池(2)连接;提升泵(1)采用潜污泵,提升泵(1)进水口前端还设置有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均采用直插式格栅,第一格栅为粗格栅,第二格栅为细格栅。
10.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待处理污水进入生态调节沉淀池(2)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同时作为预处理单元,去除悬浮物、颗粒物或泥沙;
步骤2:预处理后的污水正向或反向进入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实现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和反硝化脱氮;
步骤3:经过双向横流生态过滤单元(3)处理的水向下流入多层介质潜流湿地(4),污水在非饱和条件下,进一步强化有机物去除、磷的吸附以及深度硝化;
步骤4:经过多层介质潜流湿地处理的水向下流入折流式潜流湿地(5),污水在填料介质中连续均匀折流,延长水体污染物与填料介质的接触时间,同时折流式潜流湿地中所营造的缺氧环境,实现反硝化脱氮;
步骤5:经过折流式人工潜流湿地(5)处理的水向下流入表流湿地(6),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去除;
步骤6:处理后的水最后进入生态人工湖(7),进一步水质保障和生态景观营造,最终出水依据相应水质标准进行再生水回用或生态河湖补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2516.3A CN109020091A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2516.3A CN109020091A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20091A true CN109020091A (zh) | 2018-12-18 |
Family
ID=6462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62516.3A Pending CN109020091A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20091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09560A (zh) * | 2019-07-15 | 2019-11-05 |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水源热泵的人工取水系统 |
CN110790392A (zh) * | 2019-12-13 | 2020-02-14 | 赵鸿奕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CN111573981A (zh) * | 2020-05-22 | 2020-08-25 | 广州地理研究所 | 一种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
CN112142188A (zh) * | 2020-10-09 | 2020-12-29 |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 砾间接触氧化装置 |
CN112723544A (zh) * | 2020-12-17 | 2021-04-30 | 张彦波 | 一种基于水利调配的流域水生态修复系统 |
CN112919622A (zh) * | 2021-01-29 | 2021-06-0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CN112919637A (zh) * | 2021-01-29 | 2021-06-0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
CN113373870A (zh) * | 2021-06-29 | 2021-09-10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高水位差岸滩的生态护滩方法 |
CN114057298A (zh) * | 2021-08-27 | 2022-02-1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简易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114772743A (zh) * | 2022-05-26 | 2022-07-22 | 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水力负荷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3957A (ja) * | 1996-07-29 | 1998-02-10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濾過処理方法及び濾過装置 |
CN203866102U (zh) * | 2014-03-27 | 2014-10-08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一种一体化湿地-生态塘复合系统 |
CN104743668A (zh) * | 2015-03-19 | 2015-07-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针对地表水的横流式生物滤池及滤池系统 |
CN105859041A (zh) * | 2016-05-18 | 2016-08-17 | 无锡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多级生态单元组合系统 |
CN107840546A (zh) * | 2017-12-01 | 2018-03-27 | 国合环境研究有限公司 | 复合垂直不饱和流与竖向折流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CN207619223U (zh) * | 2017-12-01 | 2018-07-17 | 国合环境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横流生态过滤水质改善装置 |
-
2018
- 2018-09-12 CN CN201811062516.3A patent/CN1090200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3957A (ja) * | 1996-07-29 | 1998-02-10 | Asahi Chem Ind Co Ltd | 濾過処理方法及び濾過装置 |
CN203866102U (zh) * | 2014-03-27 | 2014-10-08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一种一体化湿地-生态塘复合系统 |
CN104743668A (zh) * | 2015-03-19 | 2015-07-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针对地表水的横流式生物滤池及滤池系统 |
CN105859041A (zh) * | 2016-05-18 | 2016-08-17 | 无锡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多级生态单元组合系统 |
CN107840546A (zh) * | 2017-12-01 | 2018-03-27 | 国合环境研究有限公司 | 复合垂直不饱和流与竖向折流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CN207619223U (zh) * | 2017-12-01 | 2018-07-17 | 国合环境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横流生态过滤水质改善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09560A (zh) * | 2019-07-15 | 2019-11-05 |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水源热泵的人工取水系统 |
CN110790392A (zh) * | 2019-12-13 | 2020-02-14 | 赵鸿奕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CN111573981A (zh) * | 2020-05-22 | 2020-08-25 | 广州地理研究所 | 一种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
CN112142188A (zh) * | 2020-10-09 | 2020-12-29 |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 砾间接触氧化装置 |
CN112723544A (zh) * | 2020-12-17 | 2021-04-30 | 张彦波 | 一种基于水利调配的流域水生态修复系统 |
CN112919622A (zh) * | 2021-01-29 | 2021-06-0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CN112919637A (zh) * | 2021-01-29 | 2021-06-0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
CN113373870A (zh) * | 2021-06-29 | 2021-09-10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高水位差岸滩的生态护滩方法 |
CN114057298A (zh) * | 2021-08-27 | 2022-02-1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简易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114772743A (zh) * | 2022-05-26 | 2022-07-22 | 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水力负荷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CN114772743B (zh) * | 2022-05-26 | 2022-10-25 | 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水力负荷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20091A (zh) | 一种复合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1955297B (zh) |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及应用 | |
CN102120677B (zh) |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1412564B (zh) |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的湿地工艺 | |
CN106830545A (zh) | 一种组合湿地跌水曝气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7713502U (zh) | 一种污水再生工艺系统 | |
CN103058463B (zh) | 湾畔水质持续净化系统处理方法与应用 | |
CN101880105A (zh) |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 | |
CN200974793Y (zh) | 污水复合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 |
CN100418904C (zh) | 垂直流与水平流一体化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 |
CN112158958B (zh) | 一种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 |
CN105040636B (zh) | 一种砾石床结构及其构成的河道水原位净化系统 | |
CN105217893B (zh) | 一种斜底式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 | |
CN207774906U (zh) | 适于含沙河水净化的生态景观水处理系统 | |
CN109734254A (zh) |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 |
CN105174468B (zh) | 一种分隔式复合立体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1770585U (zh) |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 |
CN207525045U (zh) | 一种具有水体修复功能的河岸式渗滤装置 | |
CN105152487B (zh) | 水域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105601043B (zh) |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 |
CN110127959A (zh) | 一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方法 | |
CN202063793U (zh) |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 |
CN107651751A (zh) | 一种具有水体修复功能的河岸式渗滤系统和方法 | |
CN206033519U (zh) | 一种太阳能农村生活污水滴滤处理系统 | |
CN101863596B (zh) | 二级厌氧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污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