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4564A -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4564A
CN105644564A CN201610128620.2A CN201610128620A CN105644564A CN 105644564 A CN105644564 A CN 105644564A CN 201610128620 A CN201610128620 A CN 201610128620A CN 105644564 A CN105644564 A CN 105644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ollision avoidance
vehicle
lateral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86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4564B (zh
Inventor
袁朝春
刘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1286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4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4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4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2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ambient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2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verall vehicle dynamics
    • B60W2520/10Longitudinal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2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verall vehicle dynamics
    • B60W2520/12Lateral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4/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bjects
    • B60W2554/80Spatial relation or speed relative to objects
    • B60W2554/801Lateral 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4/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bjects
    • B60W2554/80Spatial relation or speed relative to objects
    • B60W2554/804Relative longitudinal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车载雷达获得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的纵向距离;通过自车传感器和雷达获得的自车和前方目标车辆的速度;计算自车的横向位移;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避撞完成后会进入到相邻车道,通过车载雷达检测相邻车道空间是否宽裕;通过车载雷达获得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速度;本发明的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判断自车侧向避撞的安全性,在汽车实际纵向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甚至以最大制动减速度也无法避免与前方车辆相撞的情况下,有效的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的一种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道路交通事故愈发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惨案也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是驾驶员、汽车以及道路三个方面,其中,驾驶员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能在事故发生前提醒驾驶员做出相应决策,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证驾驶员安全的主动安全系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主动安全系统中的主动避撞系统。
现在国内外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纵向避撞系统上,通过判断目标车辆与自车的纵向安全距离,进行制动避撞。侧向主动避撞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然而,当实际纵向距离小于其安全距离时,汽车通常会选择以最大制动减速度进行制动,这样会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甚至是无法避免与目标车辆相撞,因此,可以考虑选择转向避撞方式,但是此时的车辆在转向时,既要避免与前方车辆相撞,也要避免与相邻车道上的车辆相撞。所以,必须发明一种能够判断此时侧向主动避撞是否安全的方法,一旦确定侧向主动避撞安全,就可以进行转向避撞,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明一种车辆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功能,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假设避撞过程中,自车的纵向分运动与侧向分运动相对独立;
步骤1,通过车载雷达获得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的纵向距离,前车速度νF,若发现与前车有碰撞危险且纵向距离s1小于临界安全距离,则可以考虑转动方向盘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从而避免与前车相撞,并且进入下一步;
步骤2,通过自车传感器和雷达获得的自车和前方目标车辆的速度分别为νM和νF;理想状况是自车的右前方与目标车辆的左后方不能相撞,由于车辆在避撞过程中,侧向速度先增加后减少,所以自车的侧向加速度采用正弦函数车道变换模型;为尽量提高汽车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充分利用纵向安全距离,根据下式:
v M t 1 - 1 2 a M t 1 2 - V F t 1 + L + W sin θ = s 1
其中,L为车身长度,;W为车身宽度;αM为自车的最大制动减速度;θ为自车的转角,满足下式: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前方车辆左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1
步骤3,计算自车的横向位移yM1其中,H为车道宽度;te为施加横向加速度的时间,可通过下式求得:其中,Rmin为极限转弯半径;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但由于侧向避撞比纵向避撞复杂,其安全性判断不能仅仅考虑与同车道车辆的避撞,还必须考虑车辆在转向后与相邻车道上车辆的避撞情况,因此需要进入下一步判断;
步骤4,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避撞完成后会进入到相邻车道,通过车载雷达检测相邻车道空间是否宽裕,若检测到相邻车道车辆较少,可以轻松换道,则侧向避撞可行,主控单元发出指令,预警执行机构不会发出侧向避撞预警;若检测到相邻车道空间并不充裕且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5,通过车载雷达获得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速度νB,该车相对于自车所在的横向位置为:yB=αH;其中α为目标车辆与自车的横向位移与道路宽度的比值,取值在1到1.5之间;通过雷达测得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初始纵向距离s2,根据下式:
v M t 2 - 1 2 a M t 2 2 - v B t 2 + L + Wsinθ 2 = s 2
其中,θ2为自车的转角,满足下式: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目标车辆右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2,然后计算此时自车M的横向位移:
y M 2 = H t e t 2 - H 2 π sin ( 2 π t e t 2 )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是可行的,因此此时汽车可以立即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从汽车应具有的制动能力来说,紧急制动时,汽车的最大减速度一般为7.5-8m/s2;普通制动时,汽车的平均减速度应为3-4m/s2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极限转弯半径Rmin=8m。
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目标车辆与自车的横向位移与道路宽度的比值α=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实时的通过自车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车载雷达采集到的汽车速度、加速度以及距离信息输送到系统主控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并对侧向避撞的安全性加以判断,然后输出相应预警指令;
2)在汽车实际纵向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甚至以最大制动减速度也无法避免与前方车辆相撞时,自动检测侧向主动避撞的安全性,若判断侧向主动避撞安全,则汽车可以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本发明的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判断自车侧向避撞的安全性,在汽车实际纵向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甚至以最大制动减速度也无法避免与前方车辆相撞的情况下,有效的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避撞过程中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3为避撞过程中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用于判断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的方法的计算步骤包括:首先通过车载雷达获得周围车辆与自车之间的距离,如果发现前方车辆有潜在的碰撞危险且实际纵向距离小于临界安全距离,则可以根据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自车与目标车辆的速度及加速度,判断侧向避撞是否可行。
假设避撞过程中,自车的纵向分运动与侧向分运动相对独立;
步骤1,通过车载雷达获得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的纵向距离,前车速度νF,若发现与前车有碰撞危险且纵向距离s1小于临界安全距离,则可以考虑转动方向盘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从而避免与前车相撞,并且进入下一步计算;
步骤2,通过自车传感器和雷达获得的自车和前方目标车辆的速度分别为νM和νF。理想状况是自车的右前方与目标车辆的左后方不能相撞。由于车辆在避撞过程中,侧向速度先增加后减少,所以自车的侧向加速度采用正弦函数车道变换模型。为尽量提高汽车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充分利用纵向安全距离,根据下式:
v M t 1 - 1 2 a M t 1 2 - V F t 1 + L + W sin θ = s 1
其中,L为车身长度,本发明专利取的是4m(一般小轿车的尺寸);W为车身宽度,本发明专利取的是2m(一般小轿车的尺寸);αM为自车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从汽车应具有的制动能力来说,紧急制动时,汽车的最大减速度一般为7.5-8m/s2;普通制动时,汽车的平均减速度应为3-4m/s2。由于本发明要考虑的是汽车采取最大制动减速度也无法实现避撞而必须采取侧向避撞的情形,同时也要保障乘客的安全,不致发生危险,因此本发明取的是7.5m/s2;θ为自车的转角,满足下式:
t a n θ = V M y V M x = H t e ( 1 - c o s ( 2 π t e t 1 ) ) v M - a M t 1
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前方车辆左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1
步骤3,计算自车的横向位移yM1
y M 1 = H t e t 1 - H 2 π s i n ( 2 π t e t 1 )
其中,H为车道宽度,由于国家对公路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是有标准的,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m,因此本发明专利中取的是3m;te为施加横向加速度的时间,可通过下式求得:
v M t e - 1 2 a M t e 2 = 4 R min ( H + W ) - H 2 ,
Rmin为极限转弯半径,根据城市道路标准,轻型车最小转弯半径6.5-8m,该值越大,汽车在转向时的轨迹越平缓,则汽车转向越平顺,从而使得侧向避撞越安全,因此本发明专利中取Rmin=8m;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但由于侧向避撞比纵向避撞复杂,其安全性判断不能仅仅考虑与同车道车辆的避撞,还必须考虑车辆在转向后与相邻车道上车辆的避撞情况,因此需要进入下一步判断;
步骤4,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避撞完成后会进入到相邻车道,通过车载雷达检测相邻车道空间是否宽裕,若检测到相邻车道车辆较少,可以轻松换道,则侧向避撞可行,主控单元发出指令,预警执行机构不会发出侧向避撞预警;若检测到相邻车道空间并不充裕且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5,通过车载雷达获得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速度νB(匀速行驶),该车相对于自车所在的横向位置为:
yB=αH
其中α为目标车辆与自车的横向位移与道路宽度的比值,取值在1到1.5之间,为了计算和研究方便,同时使本发明提出的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更趋一般性,本发明专利取α=1;
在进入相邻车道时,除了可能会与该车道的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危险外,还可能会由于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多使车辆出现撞栏或打滑危险。所以,为了保证自车顺利从原车道进入相邻车道且不会因转向不足冲出车道,则需使其侧向位移小于理论计算值。
通过雷达测得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初始纵向距离s2,根据下式:
v M t 2 - 1 2 a M t 2 2 - v B t 2 + L + Wsinθ 2 = s 2
θ2为自车的转角,满足下式:
tanθ 2 = V M y V M x = H t e ( 1 - c o s ( 2 π t e t 2 ) ) v M - a M t 2
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目标车辆右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2,然后计算此时自车M的横向位移:
y M 2 = H t e t 2 - H 2 π s i n ( 2 π t e t 2 )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是可行的,因此此时汽车可以立即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结合图1所示的流程图,首先通过所获取的位移信息比较实际纵向距离与临界安全距离大小关系,如果实际纵向距离小于临界安全距离,则进入下一步。
如图2所示,通过传感器所获取的自车M与前方目标车辆F的速度分别为νM和νF,自车与目标车辆纵向距离为s1,此时,自车M纵向以αM进行匀减速制动,侧向其加速度采用正弦函数车道变换模型,F车匀速行驶,为尽量提高汽车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充分利用纵向安全距离,根据下式:
v M t 1 - 1 2 a M t 1 2 - V F t 1 + L + W sinθ 1 = s 1 tanθ 1 = V M y V M x = H t e ( 1 - cos ( 2 π t e t 1 ) ) v M - a M t 1
计算得到自车M右前方与前方车辆F左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1,然后计算自车M的横向位移:
y M 1 = H t e t 1 - H 2 π sin ( 2 π t e t 1 )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1≥Wcosθ,则进入下一步,检测相邻车道空间是否宽裕,若检测到相邻车道车辆较少,可以轻松换道,则侧向避撞可行,否则如图3所示,会与相邻车道车辆有碰撞危险,需要进一步判断安全性。
通过车载雷达获得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初始纵向距离s2以及相邻车道目标车辆B的速度νB(匀速行驶),B车相对于M车所在的横向位置为:
yB=αH
根据下式:
v M t 2 - 1 2 a M t 2 2 - V F t 2 + L + W sinθ 2 = s 2 tanθ 2 = V M y V M x = H t e ( 1 - cos ( 2 π t e t 2 ) ) v M - a M t 2
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目标车辆右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2,然后计算此时自车M的横向位移:
y M 2 = H t e t 2 - H 2 π sin ( 2 π t e t 2 )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最大横向位移的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最大横向位移的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是可行的,因此此时汽车可以立即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专利发明的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判断自车侧向避撞的安全性,在汽车实际纵向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甚至以最大制动减速度也无法避免与前方车辆相撞的情况下,有效的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假设避撞过程中,所述自车的纵向分运动与侧向分运动相对独立;
步骤1,通过车载雷达获得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的纵向距离,前车速度vF,若发现与前车有碰撞危险且纵向距离s1小于临界安全距离,则可以考虑转动方向盘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从而避免与前车相撞,并且进入下一步;
步骤2,通过自车传感器和雷达获得的自车和前方目标车辆的速度分别为vM和vF;理想状况是自车的右前方与目标车辆的左后方不能相撞,由于车辆在避撞过程中,侧向速度先增加后减少,所以自车的侧向加速度采用正弦函数车道变换模型;为尽量提高汽车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充分利用纵向安全距离,根据下式:
v M t 1 - 1 2 a M t 1 2 - V F t 1 + L + W sin θ = s 1
其中,L为车身长度,;W为车身宽度;αM为自车的最大制动减速度;θ为自车的转角,满足下式: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前方车辆左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1
步骤3,计算自车的横向位移yM1其中,H为车道宽度;tθ为施加横向加速度的时间,可通过下式求得:其中,Rmin为极限转弯半径;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1≥Wcosθ,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自车与前方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但由于侧向避撞比纵向避撞复杂,其安全性判断不能仅仅考虑与同车道车辆的避撞,还必须考虑车辆在转向后与相邻车道上车辆的避撞情况,因此需要进入下一步判断;
步骤4,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避撞完成后会进入到相邻车道,通过车载雷达检测相邻车道空间是否宽裕,若检测到相邻车道车辆较少,可以轻松换道,则侧向避撞可行,主控单元发出指令,预警执行机构不会发出侧向避撞预警;若检测到相邻车道空间并不充裕且有发生碰撞的危险,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5,通过车载雷达获得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速度vB,该车相对于自车所在的横向位置为:yB=αH;其中α为目标车辆与自车的横向位移与道路宽度的比值,取值在1到1.5之间;通过雷达测得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初始纵向距离s2,根据下式:
v M t 2 - 1 2 a M t 2 2 - v B t 2 + L + Wsinθ 2 = s 2
其中,θ2为自车的转角,满足下式:计算得到自车右前方与目标车辆右后方碰撞的临界时间t2,然后计算此时自车M的横向位移:
y M 2 = H t s t 2 - H 2 π s i n ( 2 π t s t 2 )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大于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的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将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不可行,因此系统主控单元将发出指令,使预警执行机构发出侧向避撞预警;
若yM2≤yB-W,说明自车M的横向位移不大于自车与相邻车道目标车辆最大横向位移理论值,则自车不会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从而可以得出判断该情形下汽车采取侧向避撞的方式是可行的,因此此时汽车可以立即采取侧向避撞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从汽车应具有的制动能力来说,紧急制动时,汽车的最大减速度一般为7.5-8m/s2;普通制动时,汽车的平均减速度应为3-4m/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极限转弯半径Rmin=8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向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目标车辆与自车的横向位移与道路宽度的比值α=1。
CN201610128620.2A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Active CN105644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8620.2A CN105644564B (zh)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8620.2A CN105644564B (zh)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4564A true CN105644564A (zh) 2016-06-08
CN105644564B CN105644564B (zh) 2018-04-24

Family

ID=56493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8620.2A Active CN105644564B (zh) 2016-03-09 2016-03-09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4564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9316A (zh) * 2016-09-06 2017-02-08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主动避撞模式切换方法
CN107264527A (zh) * 2017-06-08 2017-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车防别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380162A (zh) * 2017-06-08 2017-11-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功能分配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协同避撞方法
CN108197420A (zh) * 2017-12-25 2018-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一种基于ut变换的空间目标碰撞预警距离计算方法
CN109360445A (zh) * 2018-07-09 2019-02-19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横向与纵向运动学特征分布的高速换道风险检测方法
CN109720315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株式会社万都 用于执行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及方法
CN11032089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行驶控制方法
CN111108031A (zh) * 2017-08-30 2020-05-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行驶控制装置、车辆以及行驶控制方法
CN111645677A (zh) * 2020-05-20 2020-09-11 吉林大学 一种车辆制动转向协调控制紧急防碰撞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26759A (zh) * 2020-09-12 2020-12-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多模式切换的电动智能汽车避撞装置及方法
CN112116829A (zh) * 2020-09-22 2020-12-2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行车防碰撞预警系统与方法
CN112606838A (zh) * 2020-12-15 2021-04-0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变道防碰撞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30084A (zh) * 2021-10-29 2021-12-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车道车辆主动避撞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4038196A (zh) * 2021-11-18 2022-02-11 成都车晓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前向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2002A1 (de) * 2009-10-08 2011-04-14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r querführ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3407342A (zh) * 2013-08-26 2013-11-27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横向动力学模糊混沌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96366A (zh) * 2013-09-09 2014-01-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车车协同的主动换道避撞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494550A (zh) * 2014-12-15 2015-04-08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主动避撞装置及避撞距离的计算方法
CN105667515A (zh) * 2016-03-02 2016-06-15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车道偏离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42002A1 (de) * 2009-10-08 2011-04-14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fahren zur querführ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3407342A (zh) * 2013-08-26 2013-11-27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横向动力学模糊混沌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96366A (zh) * 2013-09-09 2014-01-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车车协同的主动换道避撞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494550A (zh) * 2014-12-15 2015-04-08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主动避撞装置及避撞距离的计算方法
CN105667515A (zh) * 2016-03-02 2016-06-15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车道偏离预警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9316B (zh) * 2016-09-06 2018-08-21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主动避撞模式切换方法
CN106379316A (zh) * 2016-09-06 2017-02-08 江苏大学 一种车辆主动避撞模式切换方法
CN107264527A (zh) * 2017-06-08 2017-10-2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车防别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380162A (zh) * 2017-06-08 2017-11-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功能分配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协同避撞方法
CN107380162B (zh) * 2017-06-08 2019-05-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功能分配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协同避撞方法
CN111108031B (zh) * 2017-08-30 2023-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行驶控制装置、车辆以及行驶控制方法
CN111108031A (zh) * 2017-08-30 2020-05-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行驶控制装置、车辆以及行驶控制方法
CN109720315B (zh) * 2017-10-27 2022-07-01 万都移动系统股份公司 用于执行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及方法
CN109720315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株式会社万都 用于执行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及方法
CN108197420A (zh) * 2017-12-25 2018-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一种基于ut变换的空间目标碰撞预警距离计算方法
CN11032089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行驶控制方法
CN110320899B (zh) * 2018-03-30 2021-08-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行驶控制方法
CN109360445A (zh) * 2018-07-09 2019-02-19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横向与纵向运动学特征分布的高速换道风险检测方法
CN111645677A (zh) * 2020-05-20 2020-09-11 吉林大学 一种车辆制动转向协调控制紧急防碰撞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26759A (zh) * 2020-09-12 2020-12-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多模式切换的电动智能汽车避撞装置及方法
CN112116829A (zh) * 2020-09-22 2020-12-2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行车防碰撞预警系统与方法
CN112606838A (zh) * 2020-12-15 2021-04-0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变道防碰撞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30084A (zh) * 2021-10-29 2021-12-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车道车辆主动避撞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4038196A (zh) * 2021-11-18 2022-02-11 成都车晓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前向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4564B (zh) 201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4564A (zh)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
CN106891890B (zh) 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
CN106364486B (zh) 一种基于危害分析的智能车辆变道控制方法
CN104192144B (zh) 一种汽车主动防撞弯道虚警消除方法
CN106427998A (zh) 一种高速状态下车辆紧急变道避撞的控制方法
CN105172791A (zh) 一种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
CN104670191A (zh) 自动紧急制动方法与装置
CN109131312A (zh) 一种智能电动汽车acc/esc集成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3587524A (zh) 一种横向主动避撞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371015B1 (en) A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comprising an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CN104527638A (zh) 汽车主动防撞弯道虚警消除方法及虚警消除装置
CN104751677A (zh) 车辆碰撞报警方法和系统
CN113071482B (zh) 一种基于通行时间区间的智能车辆防碰撞方法
CN105015546A (zh) 预防车辆追尾的主动紧急转向系统及方法
CN104925042A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主动预制动方法
CN108064207B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08437987A (zh) 一种防止车道偏离的方法及系统
CN204472677U (zh)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驾驶辅助系统
CN106530827A (zh) 弯道行车预警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3273920A (zh) 防前碰的汽车爆胎安全控制系统
US11577729B2 (en) Method for driving on an opposite lane in a controlled manner
CN109774709B (zh) 一种紧急变道工况下车辆线控制动辅助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61947B (zh) 一种乘用车自动制动方法、装置及系统
Mocsári Analysis of the overtaking behaviour of motor vehicle drivers
Yu et al.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control based on inevitable collision state for multiple collision scenarios at inters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