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4264B - 外翻边履带轮 - Google Patents

外翻边履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4264B
CN105644264B CN201610033230.7A CN201610033230A CN105644264B CN 105644264 B CN105644264 B CN 105644264B CN 201610033230 A CN201610033230 A CN 201610033230A CN 105644264 B CN105644264 B CN 105644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spoke
flanging
athey wheel
taken tu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32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4264A (zh
Inventor
郑地多
王正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ENGCHI 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ENGCHI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ENGCHI 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ENGCHI 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332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4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4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4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4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B60B19/02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convertible, e.g. from road wheel to rail wheel; Wheel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lternative use on road and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30Increase in
    • B60B2900/351Increase in versatility, e.g. usable for different purposes or differen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履带轮。一种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半轮和内侧半轮,所述外侧半轮从外侧向内侧依次设有外侧内翻边、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所述外侧半轮辐设有外侧半中心孔和外侧半安装孔,所述内侧半轮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有内侧内翻边、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所述内侧半轮辐设有内侧半中心孔和内侧半安装孔,所述外侧半安装孔和内侧半安装孔对齐构成安装孔,所述外侧半中心孔和内侧半中心孔对齐构成中心孔,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半轮辐叠接并固定在一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的外翻边履带轮,解决了现有的履带轮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外翻边履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轮,尤其涉及一种外翻边履带轮。
背景技术
车轮按照同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件的不同有车胎结构的车轮和履带轮,车胎结构的车轮由轮辋、轮辐和轮胎组成,履带轮右履带支撑筒、轮辐和履带构成,二者出车胎和履带外,其余部分的结构基板相同。在中国专利号为2009200218307、授权公开日为2010年2月17日、名称为“轻量化高强度轮辋”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车胎结构的车轮的去除车胎后的结构。
现有的履带轮在以下不足:结构强度差;不能够既当作车胎结构的车轮用又当作履带轮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的外翻边履带轮,解决了现有的履带轮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旨在第一个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既可当作车胎结构的车轮用又可当作履带轮用的外翻边履带轮,解决了现有的履带轮仅能够当作履带轮用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半轮和内侧半轮,所述外侧半轮从外侧向内侧依次设有外侧内翻边、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所述外侧半轮辐设有外侧半中心孔和外侧半安装孔,所述内侧半轮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有内侧内翻边、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所述内侧半轮辐设有内侧半中心孔和内侧半安装孔,所述外侧半安装孔和内侧半安装孔对齐构成安装孔,所述外侧半中心孔和内侧半中心孔对齐构成中心孔,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半轮辐叠接并固定在一起。本技术方案轮辐为夹层结构,因此结构强度好,设置外翻边、能够进一步通过结构强度。使用时,通过中心孔配合相关部件同轮轴连接在一起来实现钢圈同轮轴的连接。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同轮毂的连接,两个半轮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内侧”是指使用状态时朝向车子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面的一侧,“外侧”是指使用状态时远离车子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面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板轮辐焊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板轮辐通过沿外侧半轮周向延伸的环形焊缝焊接在一起。能够提高两个半轮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之间设有外侧倒角面,所述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之间设有内侧倒角面,所述外侧倒角面和内侧倒角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焊缝位于所述环形槽内。能够方便地通过改变焊缝的横截面大小来改变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焊缝的宽度为6-10毫米。
作为优选,外侧内翻边、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三者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内侧内翻边、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三者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本发明还包括支撑模式切换机构,所述外侧内翻边的外侧设有同所述外侧半轮同轴固定在一起的车胎支撑圈,所述车胎支撑圈上设有充气车胎,所述支撑模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外侧内翻边内侧的储气缸、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外侧半轮的丝杆和螺纹连接在丝杆上的螺纹套,所述储气缸内设有轴线同所述外侧半轮的轴线平行的充气活塞,所述充气活塞将所述储气缸隔离出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同所述充气车胎连通,所述充气活塞通过推杆同所述螺纹套连接在一起,所述外侧半轮还设有阻止所述螺纹套以所述丝杆为轴相对于所述外侧半轮转动的止转结构,使用时通过改变充气车胎和密封腔内的气量占比来使外翻边履带轮通过履带和充气车胎二者中的一者进行支撑。需要通过履带支撑进行行走时,转动丝杆,丝杆带动螺纹套平移,螺纹套通过推杆驱动活塞朝使密封腔增大的方向移动,使得车胎内的气体流入到密封腔中而使得车胎胎压降低。活塞具体运行到的位置为:活塞移动到胎压降低到车胎同地面接触时会瘪到通过履带对车辆进行支撑的位置。当需要通过车胎进行支撑进行行走时,反向转动丝杆,使得螺纹套通过推杆驱动活塞朝使密封腔缩小的地方移动,使得密封腔内的气体被重新冲入到车胎内,胎压升高使得车胎的外径超过履带,从而实现通过车胎进行支撑行走。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止转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外侧半轮的沿轮辋轴向延伸的长条孔,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长条孔。结构简单。
本发明还包括使所述外侧半轮和丝杆之间产生转速差的差速机构,所述丝杆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通过限力器连接在一起,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于所述输出段,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连接于外侧半轮的内侧齿圈、连接于所述输入段的且位于内侧齿圈内侧的外侧齿圈和可拔插地设置于内侧齿圈与外侧齿圈之间的离合齿轮。当要通过丝杆驱动充气活塞移动时,将变速齿轮插入到内齿圈和外齿圈之间而将内外齿圈啮合在一起,变速齿轮固定在车架上而防止随车轮一起转动。此时差数机构能够使得丝杆和螺纹套产生转速差且丝杆的转速高于螺纹套的转速,从而实现螺纹套的平移。能够借助车轮的转动进行车胎充放气,充放气时省力方便。当活塞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丝杆的扭矩会增大,增大到超过限力器所能够传动的量时则输入段和输出段之间产生转动而使得不能够继续驱动活塞移动而实现自动停止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限力器包括连接于所述输入段的第一摩擦片和连接于所述输出段的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抵紧在一起,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通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作用来传递力。结构单独紧凑。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强度好;既能够当作履带轮又能够当作充气车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通过车胎进行支撑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C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外侧半轮1、外侧内翻边11、外侧履带支撑圈12、外侧半轮辐13、外侧倒角面14、外侧半中心孔15、外侧半安装孔16、内侧半轮2、内侧内翻边21、内侧履带支撑圈22、内侧半轮辐23、内侧倒角面24、内侧半中心孔25、内侧半安装孔26、环形槽3、焊缝4、支撑模式切换机构9、车胎支撑圈91、止转结构911、储气缸92、充气活塞921、密封腔922、推杆923、气道924、螺纹套93、丝杆94、输入段941、限力器942、第一摩擦片9421、第二摩擦片9422、锁紧力调节螺栓9423、输出段943、差速机构95、内齿圈951、外齿圈952、离合齿轮953、连接轴954、车架98、充气车胎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外翻边履带轮,包括外侧半轮1和内侧半轮2。
外侧半轮1从外侧向内侧(如果为车子的左车轮则为从左向右,如果为车子的右车轮则为从右向左)依次设有外侧内翻边11、外侧履带支撑圈12和外侧半轮辐13。外侧内翻边11、外侧履带支撑圈12和外侧半轮辐13三者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外侧履带支撑圈12和外侧半轮辐13之间设有外侧倒角面14。外侧半轮辐13设有外侧半中心孔15和外侧半安装孔16。
内侧半轮2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有内侧内翻边21、内侧履带支撑圈22和内侧半轮辐23。内侧内翻边21、内侧履带支撑圈22和内侧半轮辐23三者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内侧履带支撑圈22和内侧半轮辐23之间设有内侧倒角面24。内侧半轮辐23设有内侧半中心孔25和内侧半安装孔26。外侧半安装孔16和内侧半安装孔26对齐构成安装孔。外侧半中心孔15和内侧半中心孔25对齐构成中心孔。外侧半轮辐13和内侧半轮辐23叠接并固定在一起。外侧倒角面14和内侧倒角面24之间形成环形槽3。环形槽3内设有焊接而形成的焊缝4。焊缝4为沿外侧半轮1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外侧半轮辐13和内侧半轮辐23通过焊缝4焊接在一起。焊缝4位于环形槽3内。焊缝4的宽度(即图中左右方向的尺寸)为6-10毫米。
使用时将履带同时安装在外侧履带支撑圈12和内侧履带支撑圈22上来实现对履带的支撑,车子通过履带支撑进行行走。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2,还包括支撑模式切换机构9。外侧内翻边11的外侧设有车胎支撑圈91。车胎支撑圈91同外侧半轮1同轴固定在一起的。车胎支撑圈91和外侧履带支撑圈12沿外侧半轮1的轴向分布。车胎支撑圈91上设有充气车胎99。支撑模式切换机构9包括储气缸92、螺纹套93、丝杆94和差速机构95。外侧半轮1设有止转结构911。止转结构911为设置于外侧半轮91的沿轮辋轴向延伸的长条孔。储气缸92设置于外侧内翻边11内侧。储气缸92为和外侧半轮1同轴的环形缸。储气缸92内设有充气活塞921。充气活塞921的轴线同外侧半轮1的轴线平行。充气活塞921将储气缸92隔离出密封腔922。密封腔922通过气道924同车胎99连通。充气活塞921通过至少两根推杆923同螺纹套93连接在一起。推杆923沿外侧半轮1的周向分布。推杆923一一对应地穿过构成止转结构911的长条孔。丝杆94穿设于外侧半轮1。丝杆94包括输入段941、限力器942和输出段943。输出段943的一端同外侧半轮1转动连接在一起,该端同外侧半轮1之间还沿外侧半轮1轴向卡接在一起即丝杆94不能够沿外侧半轮1的轴向移动。输出段943的另一端通过限力器942同输出段943连接在一起。螺纹套93螺纹套设在输出段943上。差速机构95包括内齿圈951、外齿圈952和离合齿轮953。内齿圈951连接于车胎支撑圈91的内周面上。外齿圈952连接于输入段941。外齿圈952位于内齿圈951内即二者位于同一个平面。离合齿轮953设有连接轴954。
参见图3,限力器942包括第一摩擦片9421和第二摩擦片9422和锁紧力调节螺栓9423。第一摩擦片9421连接于输入段941。第二摩擦片9422连接于输出段943。第一摩擦片9421和第二摩擦片9422在锁紧力调节螺栓9423的顶紧作用下抵紧在一起而通过摩擦作用来传递力。还可以通过转动锁紧力调节螺栓9423来调节第一摩擦片9421和第二摩擦片9422之间的摩擦来来使得能够传动的力的大小。
参见图4,轮辐同车架98的悬挂连接在一起。充气活塞921处于该位置时充气车胎99高于履带(图中没有画出),即车架98通过充气车胎99支撑着进行行走。
当要通过履带支撑进行行走时,将离合齿轮953插入到内齿圈951和外齿圈952之间而使得内齿圈951同外齿圈952通过离合齿轮953啮合在一起。离合齿轮953还通过连接轴954同车架98固定在一起。然后使车轮正转,在差速机构95的作用下丝杆94的转速高于螺纹套93的转速、螺纹套93还相对于丝杆94产生向右的平移,平移的结构为驱动充气活塞921右移使得充气车胎99中的气体流到密封腔922中而使得胎压不够,使得充气车胎内够瘪到通过履带进行支撑而实现行走。
要重新通过充气车胎99进行支撑行走时,使车轮反转,在差速机构95的作用下丝杆94的转速高于螺纹套93的转速、螺纹套93还相对于丝杆94产生向左的平移,密封腔922的气体被压回到充气车胎99中,使得车轮通过充气车胎99胎压升高不会产生瘪到通过履带进行支撑、即通过充气车胎进行支撑行走。当充气活塞921左移到同外侧内翻边11抵接在一起时,丝杆94的扭矩会增大、使得限力器942打滑,从而自动实现转动。
不需要充放气时,将离合齿轮953从第一摩擦片9421和第二摩擦片9422之间拔出。

Claims (9)

1.一种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半轮、内侧半轮和支撑模式切换机构,所述外侧半轮从外侧向内侧依次设有外侧内翻边、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所述外侧半轮辐设有外侧半中心孔和外侧半安装孔,所述内侧半轮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有内侧内翻边、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所述内侧半轮辐设有内侧半中心孔和内侧半安装孔,所述外侧半安装孔和内侧半安装孔对齐构成安装孔,所述外侧半中心孔和内侧半中心孔对齐构成中心孔,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半轮辐叠接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外侧内翻边的外侧设有同所述外侧半轮同轴固定在一起的车胎支撑圈,所述车胎支撑圈上设有充气车胎,所述支撑模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外侧内翻边内侧的储气缸、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外侧半轮的丝杆和螺纹连接在丝杆上的螺纹套,所述储气缸内设有轴线同所述外侧半轮的轴线平行的充气活塞,所述充气活塞将所述储气缸隔离出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同所述充气车胎连通,所述充气活塞通过推杆同所述螺纹套连接在一起,所述外侧半轮还设有阻止所述螺纹套以所述丝杆为轴相对于所述外侧半轮转动的止转结构,使用时通过改变充气车胎和密封腔内的气量占比来使外翻边履带轮通过履带和充气车胎二者中的一者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板轮辐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半轮辐和内侧板轮辐通过沿外侧半轮周向延伸的环形焊缝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之间设有外侧倒角面,所述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之间设有内侧倒角面,所述外侧倒角面和内侧倒角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焊缝位于所述环形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的宽度为6-1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外侧内翻边、外侧履带支撑圈和外侧半轮辐三者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内侧内翻边、内侧履带支撑圈和内侧半轮辐三者一体结构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外侧半轮的沿轮辋轴向延伸的长条孔,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长条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所述外侧半轮和丝杆之间产生转速差的差速机构,所述丝杆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通过限力器连接在一起,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于所述输出段,所述差速机构包括连接于外侧半轮的内侧齿圈、连接于所述输入段的且位于内侧齿圈内侧的外侧齿圈和可拔插地设置于内侧齿圈与外侧齿圈之间的离合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翻边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力器包括连接于所述输入段的第一摩擦片和连接于所述输出段的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抵紧在一起,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通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作用来传递力。
CN201610033230.7A 2016-01-19 2016-01-19 外翻边履带轮 Active CN105644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3230.7A CN105644264B (zh) 2016-01-19 2016-01-19 外翻边履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3230.7A CN105644264B (zh) 2016-01-19 2016-01-19 外翻边履带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4264A CN105644264A (zh) 2016-06-08
CN105644264B true CN105644264B (zh) 2018-02-02

Family

ID=5648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3230.7A Active CN105644264B (zh) 2016-01-19 2016-01-19 外翻边履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4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4730A (zh) * 2016-04-26 2016-08-31 杭州研智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机送料泵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657A (en) * 1985-04-08 1991-02-05 Center Line Tool Co., Inc. Modular vehicle wheel
CN202130245U (zh) * 2011-08-02 2012-02-01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微型耕耘机可拆分式轮辋
CN204172598U (zh) * 2014-10-17 2015-02-25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双联轮辋的改进结构
CN204340541U (zh) * 2014-11-19 2015-05-20 漳州双胜钢圈有限公司 组合式轮圈
CN204567126U (zh) * 2015-01-26 2015-08-19 浙江风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用实心胎轮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9657A (en) * 1985-04-08 1991-02-05 Center Line Tool Co., Inc. Modular vehicle wheel
CN202130245U (zh) * 2011-08-02 2012-02-01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微型耕耘机可拆分式轮辋
CN204172598U (zh) * 2014-10-17 2015-02-25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双联轮辋的改进结构
CN204340541U (zh) * 2014-11-19 2015-05-20 漳州双胜钢圈有限公司 组合式轮圈
CN204567126U (zh) * 2015-01-26 2015-08-19 浙江风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用实心胎轮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4264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0538Y (zh) 焊接滚轮架
WO2018018868A1 (zh) 无标题
CN204726507U (zh) 四轮变向行走系统
CN105711336B (zh) 一种带无级变速车轮且宽度可调的电动汽车后桥
CN105644264B (zh) 外翻边履带轮
CN105564155B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电动汽车底盘及其车身安装方法
CN104442374A (zh) 一种农机用转向驱动桥
CN202264027U (zh) 牵引式滚焊机
CN201618915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焊接设备
CN104149598A (zh) 一种具有电动盘式制动器的轮边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27398A (zh) 可全方位运动的全向轮
CN105691100A (zh) 全地形车车轮
CN102649448A (zh) 全液压方向盘行星转向履带拖拉机
CN105643075A (zh) 等离子焊机
CN203766410U (zh) 一种转向驱动桥
CN203995648U (zh) 一种具有电动盘式制动器的轮边驱动系统
CN208248328U (zh) 一种采煤用掘进机涨紧轮
CN103722985B (zh) 带差速锁的拖拉机驱动桥
CN203472825U (zh) 一种湿式制动驱动桥
CN103303063B (zh) 高地隙龙门式驱动桥
CN203958495U (zh) 折叠车的新型折叠机构
CN207750055U (zh) 一种钻杆自动装卸装置
CN103707749B (zh) 一种一体化单纵臂齿轮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01457046U (zh) 运输车变速装置
CN205553828U (zh) 限制两个牵引轮相对转动角度的拖车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Outer flanged track whee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Wenling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FENGCHI MECHAN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267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