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8573A -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8573A
CN105638573A CN201511025116.1A CN201511025116A CN105638573A CN 105638573 A CN105638573 A CN 105638573A CN 201511025116 A CN201511025116 A CN 201511025116A CN 105638573 A CN105638573 A CN 105638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e
pipe
vicina roger
polyhachis vicina
centimet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5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8573B (zh
Inventor
王加真
张宝成
王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uny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10251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8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8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8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8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8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养殖穴、茶树、藿香草、土壤,所述茶树与藿香草穿插栽植在土壤内,所述养殖穴设置在相邻茶树之间并掩埋在土壤内。其养殖方法为,在拟黑多刺蚁能够活动的季节,在相邻两棵茶树之间安装好养殖穴后,后在穴体上方周围种植藿香草,当藿香草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在藿香草上引养蚜虫,然后在每个穴体放置拟黑多刺蚁后每周从进料管向穴体添加2-3克食物。利用拟黑多刺蚁喜食蜂蜜等甜味食物的习性,人工模拟拟黑多刺蚁自然生长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保持蚁穴内干燥、食物充足、省时省力,进而快速饲养拟黑多刺蚁的目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末受污染,土质肥沃。
拟黑多刺蚁是一种蚂蚁,不同种类的蚂蚁体型大小非常悬殊,一般体长几毫米,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同巢中世代重叠,同时间内三品蚁后、有翅生殖蚁、工蚁都有。在一般地理及气候条件下无明显的休眠或滞育现象。拟黑多刺蚁适应能力强,极易繁殖,周期短。拟黑多刺蚁属于杂食的昆虫。拟黑多刺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蚁卵含有42-69%的优质蛋白质,28种游离氨基酸,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钙、铁、硒、锰等;维生素A、B1、B2、B5、B6、B12、C、D、E等,以及三萜类化合物。蚁酸、草体蚁醛、三磷酸腺苷等共计70多种滋养成分。拟黑多刺蚁的营养成分最全面、最丰富、最均衡、最具有生物活性、最天然,吸收率最高,效果最快。拟黑多刺蚁能激活细胞、活化细胞、再生细胞,提高细胞的分裂增长,延缓细胞老化,延年益寿。能抗风湿、类风湿。
当前人工饲养方法有床式池养殖法、缸式养殖法、室内放养法、箱式立体养殖法等四种。这几种饲养方法均需完全依靠人工来完成,费时费力。因此如何研究出一种在有机茶园能够快速并省时省力饲养拟黑多刺蚁的方法和装置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利用拟黑多刺蚁喜食蜂蜜等甜味食物的习性,人工模拟拟黑多刺蚁自然生长环境条件,将养殖穴埋在土壤中,从进料管辅助添加拟黑多刺蚁生长所需食物,借助进出管、吸气头和吸气管通风,模拟拟黑多刺蚁在土壤中生活的习性和环境,构建养殖穴,发明一种能够保持蚁穴内干燥、食物充足、省时省力,进而快速饲养拟黑多刺蚁的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方法和装置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穴、茶树、藿香草、土壤,所述茶树与藿香草穿插栽植在土壤内,所述养殖穴设置在相邻茶树之间并掩埋在土壤内。
所述养殖穴包括穴体,穴体一侧面下方的进出管口上安装有进出管,进出管上端设置有喇叭口,穴体另一侧上部的吸气管口还安装有吸气管,穴体顶部中部安装有进料管,进料管上端设置有进料管盖。
所述吸气管末端设置有封口,封口的两侧安装有吸气头,吸气头包括吸力管、导气管,吸力管通过导气管连接在吸气管上端两侧。
所述吸力管长度为10-30厘米。吸力管进口直径为5-15厘米,吸力管出口直径为3-5厘米,从吸力吸力管体从管进口到吸力管出口方向的直径依次递减,吸力管体纵剖面边缘线条平滑曲线状;所述的吸气管为塑料质,壁厚0-2-2毫米,长度为30-100厘米。
所述的进出管上的喇叭口向进出管口方向直径逐渐从5-10厘米递减至1-5厘米。
所述穴体长度为0-2-0-5米,宽度为0-15-0-3米,高度为0-15-0-3米;穴体的顶壁和侧壁由穴壁围成下端敞开,穴壁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穴壁基层、穴壁泥层和穴壁蜜层,穴壁厚度为0-2-20毫米,穴壁基层位于穴体的最外层,厚度为0-2-5毫米的塑料质;穴壁泥层厚度为0-4-10毫米的泥块;穴壁蜜层为2:1质量配比的蜂蜜与水制成的蜜块。
所述从进料管直径为3-5厘米,长度为20-50厘米。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养殖方法为:
a、在拟黑多刺蚁能够活动的季节,先将相邻两棵茶树之间的土壤挖开,将穴体埋在挖开的坑内,露出吸气头、进出管喇叭口和进料管,并使进出管喇叭口和吸气头朝向两行茶树形成的畦间方向;
b、然后在穴体上方周围种植藿香草,当藿香草长到厘米以上的高度时,从周围地区找到生长在这些草上的蚜虫并引到种植的藿香草;
c、在每个穴体放入10-50只欲饲养的拟黑多刺蚁,每周从进料管向穴体添加2-3克食物,即可开始对拟黑多刺蚁进行饲养。
所述步骤c中的食物为糠、豆粉、动物碎骨、饭粒、小昆虫、小果粒、蚕蛹、蜜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利用拟黑多刺蚁喜食蜂蜜等甜味食物的习性,人工模拟拟黑多刺蚁自然生长环境条件,将养殖穴埋在土壤中,从进料管辅助添加拟黑多刺蚁生长所需食物,借助进出管、吸气头和吸气管通风,从而达到保持蚁穴内干燥、食物充足、省时省力,进而快速饲养拟黑多刺蚁的目的。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方法和装置所用装置制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养殖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吸气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养殖穴穴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穴,2-茶树,3-藿香草,4-土壤,5-吸气头,6-穴体,7-进出管,8-进出管喇叭口,9-进料管,10-吸气管,11-吸气管口,12-进出管口,13-进料管盖,14-吸力管出口,15-吸力管进口,16-吸气管封口,17-吸力管体,18-导气管,19-穴壁基层,20-穴壁泥层,21-穴壁蜜层,22-吸力管,23-穴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所述藿香草3是藿香等蚜虫常常密集生活在其地上部分上的植物,由于拟黑多刺蚁喜欢与蚜虫共栖,当养殖拟黑多刺蚁的茶园生活着大量的蚜虫时,蚜虫、植物和拟黑多刺蚁能够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从而使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更加容易养殖成功,同时,藿香等植物还是药材,在养殖拟黑多刺蚁还能增加收入。是用于饲养拟黑多刺蚁的主要部件。
所述茶树2是养殖拟黑多刺蚁具体地区适宜生长的茶树树种。土壤4是茶园中的土壤,能够为茶树2、藿香草3、拟黑多刺蚁的生长和生活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所述穴体6上的吸气头5连接通过导气管18连接吸气管10,吸力管22位于吸气管10端部两侧,通过导气管18连接吸气管10端部,将吸气管10的气体增力排出的部件。吸力管22相对排放在吸气管封口16的两侧,在茶园畦间气流流动时,空气从吸力管进口15进入,从吸力管出口14排出,能够为吸气管10内的空气排出提供加速动力。
所述穴体6底壁空出,以便拟黑多刺蚁在养殖穴1下方继续深挖扩展其巢的空间,同时,在放置后,穴体6下方由于空出被罩住的土壤还能够为拟黑多刺蚁安家提供自然的环境。穴体6的顶壁和侧壁为穴壁23,穴壁23从外到内分为3层,即穴壁基层19、穴壁泥层20和穴壁蜜层21;穴壁基层19位于穴体6的最外层,塑料质,厚度为0.2-5毫米;穴壁泥层20是用饲养地就地去土,与水混合成泥巴,糊在穴壁基层19内表面,厚度为0.4-10毫米;穴壁蜜层21是穴壁泥层20干燥后用喷壶将蜂蜜水喷撒在穴壁泥层20内表面;蜂蜜水的配制比例为:蜂蜜:水=2:1,水的作用是稀释蜂蜜,使黏稠的蜂蜜容易被喷洒;蜂蜜附着在穴壁泥层20内表面则是用于引诱拟黑多刺蚁。进出管7是拟黑多刺蚁进出穴体6和空气进入穴体6的管道,最外端为进出管喇叭口8,朝向两垄之间的畦间方向,以便两行茶树2之间的畦间流动的气流吹进进出管喇叭口8;最内端为进出管口12,从进出管喇叭口8到进出管口12的纵截面的边缘为平滑曲线,即进出管7的直径渐次递减,这样能够为穴体6提供较大的风力,以保持埋在土壤4中的穴体6中干燥并具有充足的氧气。进料管9是下端开口在穴体6顶壁正中的圆管。
实施例1:
如图所在拟黑多刺蚁能够活动的季节,先将相邻两棵茶树2之间的土壤挖开一个米的坑,将米穴体6埋在挖开的坑内,露出吸气头5、进出管喇叭口8和进料管9,由于进料管9是直立在穴体6上的,为防止雨水等灌入,进料管9上端设置进料管盖13,进料管盖13与进料管9的结构同公知的矿泉水瓶盖与瓶口之间的连接结构,平时晴天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进料管盖13旋下,以便穴体6内的水汽排出。并使进出管喇叭口8和吸气头5朝向两行茶树2形成的畦间方向,以便空气更好地流入和排出,然后,在穴体6上方周围种植藿香草3,当藿香草3长到10厘米以上的高度时,从周围地区找到生长在这些草上的蚜虫并引到种植的藿香草3,这时每个穴体6放入10只欲饲养的拟黑多刺蚁,每周添加2-3克糠,即可开始对拟黑多刺蚁进行饲养。
实施例2:
如图所在拟黑多刺蚁能够活动的季节,先将相邻两棵茶树2之间的土壤挖开一个的坑,将穴体6埋在挖开的坑内,露出吸气头5、进出管喇叭口8和进料管9,由于进料管9是直立在穴体6上的,为防止雨水等灌入,进料管9上端设置进料管盖13,进料管盖13与进料管9的结构同公知的矿泉水瓶盖与瓶口之间的连接结构,平时晴天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进料管盖13旋下,以便穴体6内的水汽排出。并使进出管喇叭口8和吸气头5朝向两行茶树2形成的畦间方向,以便空气更好地流入和排出,然后,在穴体6上方周围种植藿香草3,当藿香草3长到10厘米以上的高度时,从周围地区找到生长在这些草上的蚜虫并引到种植的藿香草3,这时每个穴体6放入30只欲饲养的拟黑多刺蚁,每周添加2.5克豆粉、动物碎骨、饭粒、小昆虫混合后的食物,即可开始对拟黑多刺蚁进行饲养。
实施例3:
如图所在拟黑多刺蚁能够活动的季节,先将相邻两棵茶树2之间的土壤挖开一个的坑,将穴体6埋在挖开的坑内,露出吸气头5、进出管喇叭口8和进料管9,由于进料管9是直立在穴体6上的,为防止雨水等灌入,进料管9上端设置进料管盖13,进料管盖13与进料管9的结构同公知的矿泉水瓶盖与瓶口之间的连接结构,平时晴天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进料管盖13旋下,以便穴体6内的水汽排出。并使进出管喇叭口8和吸气头5朝向两行茶树2形成的畦间方向,以便空气更好地流入和排出,然后,在穴体6上方周围种植藿香草3,当藿香草3长到10厘米以上的高度时,从周围地区找到生长在这些草上的蚜虫并引到种植的藿香草3,这时每个穴体6放入50只欲饲养的拟黑多刺蚁,每周添加3克糠、豆粉和蜜糖混合后的食物,即可开始对拟黑多刺蚁进行饲养。

Claims (9)

1.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穴(1)、茶树(2)、藿香草(3)、土壤(4),所述茶树(2)与藿香草(3)穿插栽植在土壤(4)内,所述养殖穴(1)设置在相邻茶树(2)之间并掩埋在土壤(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穴(1)包括穴体(6),穴体(6)一侧面下方的进出管口(12)上安装有进出管(7),进出管(7)上端设置有喇叭口(8),穴体(6)另一侧上部的吸气管口(11)还安装有吸气管(10),穴体(6)顶部中部安装有进料管(9),进料管(9)上端设置有进料管盖(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0)末端设置有封口(16),封口(16)的两侧安装有吸气头(5),吸气头(5)包括吸力管(22)、导气管(18),吸力管(22)通过导气管(18)连接在吸气管(10)上端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管(22)长度为10-30厘米。吸力管进口(15)直径为5-15厘米,吸力管出口(14)直径为3-5厘米,从吸力吸力管体(17)从管进口(15)到吸力管出口(14)方向的直径依次递减,吸力管体(17)纵剖面边缘线条平滑曲线状;所述的吸气管(10)为塑料质,壁厚0-2-2毫米,长度为30-10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出管(7)上的喇叭口(8)向进出管口(12)方向直径逐渐从5-10厘米递减至1-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体(6)长度为0-2-0-5米,宽度为0-15-0-3米,高度为0-15-0-3米;穴体(6)的顶壁和侧壁由穴壁(23)围成下端敞开,穴壁(23)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穴壁基层(19)、穴壁泥层(20)和穴壁蜜层(21),穴壁(23)厚度为0-2-20毫米,穴壁基层(19)位于穴体6的最外层,厚度为0-2-5毫米的塑料质;穴壁泥层(20)厚度为0-4-10毫米的泥块;穴壁蜜层(21)为2:1质量配比的蜂蜜与水制成的蜜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进料管(9)直径为3-5厘米,长度为20-50厘米。
8.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养殖方法为:
a、在拟黑多刺蚁能够活动的季节,先将相邻两棵茶树(2)之间的土壤挖开,将穴体(6)埋在挖开的坑内,露出吸气头(5)、进出管喇叭口(8)和进料管(9),并使进出管喇叭口(8)和吸气头(5)朝向两行茶树(2)形成的畦间方向;
b、然后在穴体(6)上方周围种植藿香草(3),当藿香草(3)长到(10)厘米以上的高度时,从周围地区找到生长在这些草上的蚜虫并引到种植的藿香草(3);
c、在每个穴体(6)放入10-50只欲饲养的拟黑多刺蚁,每周从进料管(9)向穴体(6)添加2-3克食物,即可开始对拟黑多刺蚁进行饲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食物为糠、豆粉、动物碎骨、饭粒、小昆虫、小果粒、蚕蛹、蜜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CN201511025116.1A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05638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5116.1A CN105638573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5116.1A CN105638573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8573A true CN105638573A (zh) 2016-06-08
CN105638573B CN105638573B (zh) 2019-02-26

Family

ID=5649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5116.1A Active CN105638573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857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3617A (zh) * 2017-09-06 2018-01-19 广西南宁臻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野生拟黑多刺蚁的饲养方法
CN112931428A (zh) * 2021-05-06 2021-06-11 遵义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豌豆蚜饲养的方法
CN113079928A (zh) * 2021-04-20 2021-07-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黑翅土蚂蚁降低茶树害虫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4673A2 (en) * 2004-10-15 2006-04-27 Hones William G Ant sculptures
CN201004913Y (zh) * 2007-03-22 2008-01-16 罗江 可组合式人工蚁巢装置
KR20120105899A (ko) * 2011-03-17 2012-09-26 황윤택 개미사육장치
CN202799909U (zh) * 2012-07-18 2013-03-20 张慧旗 可无限拼接式人工蚂蚁巢
CN203353479U (zh) * 2013-07-26 2013-12-25 朱立勇 一种蚂蚁养殖装置
CN104255297A (zh) * 2014-09-25 2015-01-07 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4673A2 (en) * 2004-10-15 2006-04-27 Hones William G Ant sculptures
CN201004913Y (zh) * 2007-03-22 2008-01-16 罗江 可组合式人工蚁巢装置
KR20120105899A (ko) * 2011-03-17 2012-09-26 황윤택 개미사육장치
CN202799909U (zh) * 2012-07-18 2013-03-20 张慧旗 可无限拼接式人工蚂蚁巢
CN203353479U (zh) * 2013-07-26 2013-12-25 朱立勇 一种蚂蚁养殖装置
CN104255297A (zh) * 2014-09-25 2015-01-07 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3617A (zh) * 2017-09-06 2018-01-19 广西南宁臻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野生拟黑多刺蚁的饲养方法
CN113079928A (zh) * 2021-04-20 2021-07-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黑翅土蚂蚁降低茶树害虫的方法
CN112931428A (zh) * 2021-05-06 2021-06-11 遵义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豌豆蚜饲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8573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0918B (zh)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8812040A (zh) 葡萄园套草养鸡生态种养技术
CN102715127A (zh) 南方山地高效生态养鹅方法
CN104982383A (zh) 竹鼠生态养殖方法
CN105028077A (zh) 一种新型稻田立体种植方法
CN106070029B (zh) 一种白鹅高效生态养殖系统
CN105638573B (zh) 一种有机茶园拟黑多刺蚁的养殖装置及其方法
CN104396682A (zh) 一种葡萄园中养殖蚯蚓并套种玉簪的方法
CN104686156B (zh) 一种富硒茶叶的套种方法
CN105613376A (zh) 一种养鸡场附带养殖鳝鱼的方法
CN106922545A (zh) 一种大别山黑山羊的养殖系统
CN113273414A (zh) 山区丘陵低碳温泉小镇生态产业化模式构建方法
CN106359257A (zh) 一种土鸡的仿野生有机养殖方法
CN105075977A (zh) 一种桑园地养鸡的饲养方法
CN111296158A (zh) 一种果园种植与家禽养殖相结合的方法
CN113875727B (zh) 甘蔗白蚁的诱杀方法
CN212324827U (zh) 一种生态环保可循环利用资源的桃子种植园
CN205389849U (zh) 地下授粉箱
CN108432620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及种植棚
CN104521662B (zh) 一种猕猴桃园中养殖蚯蚓并套种玉簪的方法
CN107182734B (zh) 一种铁皮石斛与棘胸蛙套养方法
CN104686153B (zh) 一种改良坡地种植富硒蔬菜和水果的方法
CN110663496A (zh) 一种橡胶林与白莲鹅种养结合的健康养殖方法
CN105145084B (zh) 藓状景天引种驯化及栽培繁育方法
CN113598061B (zh) 一种沙漠稻田生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