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7895A - 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7895A
CN105637895A CN201580002220.0A CN201580002220A CN105637895A CN 105637895 A CN105637895 A CN 105637895A CN 201580002220 A CN201580002220 A CN 201580002220A CN 105637895 A CN105637895 A CN 10563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ike
recording device
main body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2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7895B (zh
Inventor
牛尾真梨子
川口胜久
伊藤雄一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3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7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26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for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05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combining the signals of two or more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G10L2015/223Execution procedure of a spoken comm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具有:第1麦克风(5),其设置在主体的前表面(2)上,具有规定的指向性;第2麦克风(8),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前表面对置的背面(3)上,具有比所述第1麦克风窄的指向性;以及录音处理部(30),其根据所述主体的状态,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Description

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够切换立体声录音和单声道录音的IC记录器等录音装置广泛普及。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98610号公报中还公开了根据姿势而自动切换立体声录音和单声道录音的录音装置。
录音装置的小型化发展。因此,例如在录音装置上设置夹钳(clip)等的情况下,假设使用者在衣服的口袋上固定录音装置并进行使用等。但是,在现有的录音装置中,没有假设录音装置固定在口袋上的情况等。因此,在现有的录音装置中,存在无法进行适合于录音装置平放在桌子上的情况和固定在口袋上的情况的各个情况的控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与录音装置的状态对应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的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具有:第1麦克风,其设置在主体的前表面上,具有规定的指向性;第2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前表面对置的背面上,具有比所述第1麦克风窄的指向性;以及录音处理部,其根据所述主体的状态,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使用与录音装置的状态对应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的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使用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的动作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录音装置100的外观的例子。并且,图3示出录音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例子。录音装置100将由麦克风取得的声音保存在存储介质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录音装置100具有主体1。并且,主体1具有前表面2、背面3和侧面4。另外,主体1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前表面2和背面3的结构即可,可以是任意形状。
在主体1的前表面2设置有第1麦克风5、显示面板6和录音开关7等。主体1的背面3是设置在前表面2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3是与前表面2对置的面,形成为与前表面2构成正反面。在背面3设置有第2麦克风8和夹钳9等。主体1的侧面4是设置在前表面2与背面3之间的面。侧面4具有2个长侧面和2个短侧面。2个长侧面设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并且,2个短侧面设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在侧面4设置有扬声器10、耳机塞孔11、电源开关12、再现开关13、停止开关14、前进开关15、后退开关16、删除开关17、音量开关18和指示器19等。
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是分别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麦克风。各麦克风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显示面板6例如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等,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具有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对该液晶面板进行照明的背景灯。显示面板6显示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状态、设定、能够再现的录音数据的列表等显示信息。并且,显示面板6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将发出光的有机EL元件排列成矩阵状的有机EL显示器等。并且,显示面板6只要是能够显示上述显示信息的结构即可,可以是任意结构。
录音开关7是用于使录音装置100执行录音处理的开关。在按压了录音开关7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开始通过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进行录音。并且,录音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在正在执行录音处理的状态下操作了录音开关7的情况下,使录音处理停止、或者使录音处理暂时中断。
夹钳9是用于固定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构造体。夹钳9通过夹入板或布等薄部件(被夹持部件),能够将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固定在被夹持部件上。另外,被夹持部件只要能够由夹钳9夹入而固定主体1即可,可以是任意部件。
扬声器10是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例如,扬声器10能够再现并输出由录音装置100录音的录音数据。
耳机塞孔11是连接耳机、头戴式耳机等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的接口。录音装置100在耳机塞孔11中连接了声音输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从与耳机塞孔11连接的声音输出装置再现并输出录音数据。
电源开关12是用于在接通和断开之间切换录音装置100的电源状态的开关。
再现开关13是用于使录音装置100执行由录音装置100保存的录音数据的再现处理的开关。
停止开关14是用于使录音装置100停止由录音装置100执行的录音处理或再现处理的开关。
前进开关15是用于使录音装置100快进再现正在由录音装置100再现的录音数据的开关。
后退开关16是用于使录音装置100倒退再现正在由录音装置100再现的录音数据的开关。
删除开关17是用于使录音装置100删除由录音装置100保存的录音数据的开关。
音量开关18是用于变更录音装置100输出的声音的强度(音量)的开关。
并且,录音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菜单开关和保持开关等开关。录音装置100在操作了菜单开关的情况下,进行与麦克风灵敏度(高/低)、录音模式(标准/冗长)和报警(接通/断开)等功能选择相关联的显示。进而,在录音装置100具有钟表功能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开关的操作而使显示面板6显示当前日期时间。
指示器19是表示录音装置100的状态的模块。例如,指示器19具有LED元件等发光元件。指示器19在录音装置100正在执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使发光元件发光。由此,指示器19能够使用户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正在执行录音处理。
并且,如图3所示,录音装置100具有与第1麦克风5连接的放大器(AMP)21、低通滤波器(LPF)22和模拟数字转换器(ADC)23、以及与第2麦克风8连接的放大器(AMP)24、低通滤波器(LPF)25和模拟数字转换器(ADC)26。进而,录音装置100具有控制部30、存储部40、加速度传感器50、显示部60、操作部70和夹钳开关90等。进而,录音装置100具有数字模拟转换器(DAC)81、低通滤波器(LPF)82和放大器(AMP)83。
第1麦克风5是例如边界麦克风等具有可拾音范围较宽(宽指向性)这样的特征的立体声麦克风。第1麦克风5将声音转换为模拟电信号。第1麦克风5将电信号输出到AMP21。
AMP21是对电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AMP21将从第1麦克风5输出的电信号放大成规定的电平,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输出到LPF22。
LPF22是对电信号的规定频率进行截止的滤波器。LPF22对从AMP21输出的电信号的规定频率(高频)进行截止,将电信号输出到ADC23。
ADC23将从LPF22输出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声音信号。即,ADC23对模拟电信号进行量化,将其转换为数字声音信号(量化数据)。ADC23将数字声音信号输出到控制部30。
第2麦克风8是具有可拾音范围比第1麦克风窄这样的特征的立体声麦克风。第2麦克风8将声音转换为模拟电信号。第2麦克风8将电信号输出到AMP2。
AMP24是对电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AMP24将从第2麦克风8输出的电信号放大成规定的电平,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输出到LPF25。
LPF25是对电信号的规定的频率(高频)进行截止的滤波器。LPF25对从AMP24输出的电信号的规定频率进行截止,将电信号输出到ADC26。
ADC26将从LPF25输出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声音信号。即,ADC26对模拟电信号进行量化,将其转换为数字声音信号(量化数据)。ADC26将数字声音信号输出到控制部30。
控制部30具有CPU31、ROM32、RAM33和信号处理部34等。控制部30根据从操作部70供给的操作信号,通过CPU31的工作等进行各种处理。
CPU31具有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运算元件等。CPU31通过执行ROM32等中存储的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
ROM32存储用于控制录音装置100的程序和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等。CPU31根据从操作部70供给的操作信号起动ROM32中存储的程序。由此,控制部30对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RAM33作为CPU31的工作存储器发挥功能。即,RAM33存储CPU31的运算结果、由CPU31读入的数据等。
信号处理部34对数字声音信号实施各种信号处理。例如,信号处理部34根据CPU31的控制将数字声音信号编码成规定方式的数据。并且,信号处理部34根据CPU31的控制对被编码的数字声音信号进行解码。例如,信号处理部34将从ADC23或ADC26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编码成规定方式的数据,生成记录用数字声音信号(录音数据)。
另外,信号处理部34在录音时将上述录音数据暂时存储在未图示的缓存中。信号处理部34在录音时逐次进行上述解码,在缓存中逐次写入录音数据。另外,缓存具有例如FIFO(FirstInFirstOut)这样的构造。信号处理部34按照FIFO的顺序将缓存中写入的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这样,控制部30作为如下的录音处理部发挥功能:对信号处理部34进行控制以使得将由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生成的声音信号转换为录音数据,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部40中。进而,控制部30对第1麦克风5、第2麦克风8和信号处理部34等进行控制,以使得根据录音装置100的状态而在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例如,控制部30根据操作输入或录音装置100的姿势等状态,在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并且,信号处理部34在再现时从存储部40的存储介质中读出上述录音数据,将其写入未图示的缓存中。进而,信号处理部34按照FIFO的顺序从缓存中读出录音数据,将读出的录音数据逐次解码成DAC81能够转换为模拟电信号的方式的数字声音信号。控制部30将被解码的数字声音信号输出到DAC81。
存储部40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保存各种数据。存储部40例如具有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等存储介质。并且,存储部4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与存储卡等存储介质电连接的接口。存储部40能够将从控制部30输出的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
加速度传感器50能够检测录音装置100的加速度。由此,录音装置100能够检测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是否是水平和是否是竖直等的姿势。即,加速度传感器50作为检测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姿势的姿势检测部发挥功能。
显示部60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显示各种信息。显示部60具有显示面板6。进而,显示部60具有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生成显示面板6中显示的画面的显示控制部(未图示)。
操作部70例如具有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而生成操作信号的操作键等。例如,操作部70具有上述录音开关7、电源开关12、再现开关13、停止开关14、前进开关15、后退开关16、删除开关17和音量开关18等。操作部70将操作信号供给到控制部30。并且,操作部70具有生成与操作输入对应的检测信号的触摸传感器70a。操作部70根据由触摸传感器70a生成的检测信号而生成操作信号。触摸传感器70a例如由静电容量式传感器或根据其他方式生成位置信息的器件等构成。触摸传感器70a例如也可以与显示部60的显示面板6一体形成。
DAC81将从控制部30输出的数字声音信号转换为能够由扬声器再现的模拟声音信号(再现信号)。即,DAC81对数字电信号进行逆量化,将其转换为再现信号。DAC81将再现信号输出到LPF82。
LPF82是对电信号的规定的频率(高频)进行截止的滤波器。LPF82对从DAC81输出的再现信号的规定的频率进行截止,将再现信号输出到AMP83。
AMP83是对再现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AMP83将放大后的再现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0。即,AMP83将从LPF82输出的再现信号放大成规定的电平,将放大后的再现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0。
扬声器10能够对从AMP83输出的再现信号进行再现并作为声音进行输出。
夹钳开关90是根据夹钳9的夹持状态而切换接通/断开的开关。夹钳开关90在后面叙述。
图4示出录音装置100的使用例。在录音装置100例如平放在桌子上等的情况下,假设显示面板6朝向上面。并且,假设录音装置100平放的情况下的朝向不定。因此,录音装置100在设置有显示面板6的主体1的前表面2具有宽指向性的第1麦克风5。由此,在录音装置100的平放的朝向不定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也能够高效地对声音进行采集。
并且,在录音装置100未平放的情况下,假设录音装置100朝向人物(或声源)。因此,录音装置100具有第2麦克风8,该第2麦克风8具有比第1麦克风5窄的指向性。由此,在录音装置100朝向人物或声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对声音进行采集。
进而,在录音装置100未平放、且主体1的姿势逐次变化的情况下,假设用手把持录音装置100。该情况下,录音装置100根据操作来切换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并执行录音处理。其结果,录音装置100能够利用适合于状况的麦克风高效地对声音进行采集。
图5示出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第1例。该动作由控制部30控制,CPU31与各部位协作,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动作。关于各步骤所表示的功能,根据需要,有时硬件功能和程序控制协作而好似作为一个功能部进行工作。
在录音装置100的电源被接通而起动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执行图5和图6所示的动作。
首先,录音装置100的控制部30的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是再现模式(步骤S11)。例如,录音装置100在操作了再现开关13的情况下,将录音装置100切换为再现模式。在录音装置100以再现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CPU31使显示面板6显示存储部40的存储介质中保存的录音数据的列表。进而,CPU31执行对列表中的通过操作而选择出的录音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处理(步骤S12),返回步骤S11。
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正在用手把持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步骤S13)。CPU31例如在从加速度传感器5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时间上的变化为规定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用手把持主体1。并且,CPU31在从加速度传感器5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时间上的变化小于规定的情况下,判断为主体1被放置。
进而,在判断为主体1被放置的情况下,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正在以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步骤S14)。例如,CPU31根据操作部70的操作将录音装置100的动作模式切换为自动录音模式。另外,CPU31在录音装置100正在以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通过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执行对声音进行采集且不进行保存的拾音处理。例如,CPU31在拾音处理中检测到规定电平以上的声音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录音处理。
另外,CPU31通过参照由RAM33或存储部40等保持的设定信息,能够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正在以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未正在以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转移到后述步骤S21的处理。
并且,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正在以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检测到规定电平以上的声音(步骤S15)。这里,利用声音开始进行自动录音,但是,由于近年来的感知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使用用户或录音对象的活体认证等。并且,也可以不是单纯地进行规定以上的声音这样的判定,而是利用特定的频率或模式的声音开始进行录音。例如,声音识别的技术在这种用途中是有效的。
在判断为检测到规定电平以上的声音的情况下,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是否水平设置(步骤S16)。例如,CPU31能够根据加速度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主体1是否水平设置。进而,例如,CPU31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加速度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是主体1水平设置、且显示面板6朝向上面设置。
在主体1水平设置的情况下,假设显示面板6朝向上面。该情况下,主体1的前表面2朝向上面。其结果,第1麦克风5露出。因此,CPU31在判断为主体1水平设置的情况下,例如也就是希望以图4这样的场景对多人的对话进行录音的情况下,使用第1麦克风5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17)。第1麦克风的指向性较宽是因为,这样希望收录来自较宽范围的声音。这样的会议室是密闭空间的可能性较高,假设噪音比较少。该指向性还根据麦克风及其配置而变化,但是,可以接近180°,130°左右的指向性大多已经实用化。
并且,在主体1未水平设置的情况下,假设录音装置100朝向人物(或声源)。因此,CPU31在判断为主体1未水平设置的情况下,使用具有比第1麦克风5窄的指向性的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18)。例如,在录音装置100通过夹钳9固定在使用者的衣服口袋等被夹持部件上的情况下,预想从加速度传感器5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时间上的变化小于规定、且主体1的姿势成为非水平状态。但是,通过如步骤S18那样进行处理,CPU31能够通过适当的麦克风使录音装置100执行录音处理。这是因为,当进行较宽范围的录音时,拾取噪音等的可能性较高,很难听到重要的声音。特别地,在这种状况下,还存在路过等、很难期待在非常安静的场所进行拾音的想法。并且,在说话人的嘴的附近进行把持也是困难的状况,所以,这也意味着S/N比容易劣化。当第2麦克风的指向性过窄时,由于麦克风的朝向的偏移,信号量反而降低,所以假设60°左右,但是,根据要选择的部件及其设备上的配置而产生差异,所以不是严格的。
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逐次判断是否结束录音处理(步骤S19)。例如,CPU31在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操作了停止开关14的情况下、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关于这种录音结束,除了单纯的时间判定以外,当然也可以应用声音识别等技术或者利用其他条件。
在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20)。
在将录音数据保存在了存储介质中的情况下、或步骤S14中判断为不是自动录音模式的情况下、或步骤S15中判断为未检测到规定电平以上的声音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步骤S21)。例如,CPU31在操作了电源开关12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
在未输入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循环到步骤S11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结束处理。
并且,在步骤S13中判断为用手把持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图6的步骤S22的处理。CPU31判断是否输入了选择麦克风的操作(步骤S22)。在用手把持的情况下,手指能够自由使用,所以,即使不依赖于自动录音等,也能够进行麦克风的选择、录音开始、结束等各种操作。
另外,CPU31通过参照由RAM33或存储部40等保持的设定信息,能够识别录音装置100在录音处理中使用的麦克风是第1麦克风5还是第2麦克风8。即,设定信息包含表示录音装置100在录音处理中使用的麦克风的信息。
进而,CPU31在判断为输入了选择麦克风的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操作部70的操作,在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之间切换录音装置100在录音处理中使用的麦克风(步骤S23)。具体而言,CPU31根据操作部70的操作,改写设定信息的表示录音装置100在录音处理中使用的麦克风的信息。
进而,CPU31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使录音装置100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操作(录音操作)(步骤S24)。例如,CPU31在操作了录音开关7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录音操作。CPU31在判断为输入了录音操作的情况下,使用由设定信息指定的麦克风,通过录音装置100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25)。
在开始了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逐次判断是否结束录音处理(步骤S26)。例如,CPU31在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操作了停止开关14的情况下、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
在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27)。在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情况下、或步骤S24中判断为未输入录音操作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图5的步骤S21。
根据上述这种结构,录音装置100例如在主体1平放在桌子上等的情况下通过第1麦克风5进行录音处理,在主体1以非平放的状态放置的情况下通过第2麦克风8进行录音处理,在用手把持主体1的情况下通过根据操作而选择出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在用手把持主体1的情况下,能够在嘴附近把持麦克风,有时不用在意指向性。作为初始设定,可以是第1麦克风。这样,本实施例的录音装置100能够根据姿势和录音装置100的状态等而使用具有合适特性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图7示出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第2例。
在录音装置100的电源被接通而起动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执行图7所示的动作。
首先,录音装置100的控制部30的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是再现模式(步骤S31)。在录音装置100以再现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CPU31使显示面板6显示存储部40的存储介质中保存的录音数据的列表。进而,CPU31执行对列表中的通过操作而选择出的录音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处理(步骤S32),返回步骤S31。
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正在用手把持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步骤S33)。CPU31在判断为正在用手把持主体1的情况下,执行图6的步骤S22~步骤S27的处理,转移到图7的后述步骤S42的处理。
在判断为从加速度传感器5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时间变化小于规定、主体1被放置的情况下,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以正在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步骤S34)。
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正在以自动录音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判断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是否水平设置(步骤S35)。
在判断为主体1水平设置的情况下,CPU31通过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执行对声音进行采集并从声音中提取关键字、且不进行保存的拾音处理,判断是否在拾音处理中提取出特定关键字(步骤S36)。CPU31针对拾音处理中取得的声音进行声音识别处理。由此,CPU31能够从声音中提取单词作为关键字。进而,ROM32、RAM33或存储部40具有辞典,该辞典具有多个表示与关键字进行核对的单词的信息。CPU31对提取出的关键字和辞典中的单词进行比较。CPU31在提取出与辞典中的单词一致的关键字的情况下,开始使用第1麦克风5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37),转移到步骤S40的处理。
在上述辞典中存储有多个表示录音开始的关键字。关键字例如是“录音开始”、“开始”等单词。另外,关键字也可以是任意单词。
并且,在步骤S35中判断为主体1以非水平状态放置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检测到特定的振动(步骤S38)。例如,CPU31根据加速度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检测到特定模式的振动。例如,录音装置100将从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的衣服的口袋中拿出笔时的振动模式预先存储在ROM32、RAM33或存储部40等中。CPU31在由加速度传感器50检测到与该振动模式一致的振动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特定的振动。即,加速度传感器50作为检测针对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振动的振动检测部发挥功能。另外,振动的模式可以是铃声或笔与桌子接触的声音等任意的模式。
在判断为检测到特定振动的情况下,CPU31使用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39),转移到步骤S40的处理。
如上所述,CPU31在由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采集的声音信号中包含有特定的振动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并且,CPU31在由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采集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识别处理结果中包含特定关键字的情况下,通过第1麦克风5开始进行录音。即,CPU31在由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采集的声音信号与预先设定的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自动开始进行录音。
另外,在步骤S36中判断为未检测到特定关键字的情况下、或步骤S38中判断为未检测到特定振动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2。
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逐次判断是否结束录音处理(步骤S40)。例如,CPU31在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操作了停止开关14的情况下、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
在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41)。
在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情况下、或步骤S34中判断为不是自动录音模式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步骤S42)。例如,CPU31在操作了电源开关12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
在未输入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循环到步骤S31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结束处理。
通过上述这种结构,录音装置100例如在主体1平放在桌子上等、且检测到特定关键字的情况下,通过第1麦克风5进行录音处理,在主体1以非平放的状态固定、且检测到特定振动的情况下,通过第2麦克风8执行录音。这样,录音装置100能够根据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姿势和录音装置100的周围的状况而使用具有合适特性的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并且,说明了CPU31构成为如步骤S37所示在提取出关键字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录音处理,但是不限于该结构。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提取出多个关键字的组合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录音处理。CPU31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判断是否在检测到第1关键字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到第2关键字,在检测到第1关键字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到第2关键字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录音处理。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录音处理中检测到特定关键字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除此之外,录音的开始、结束以及麦克风的切换也可以进行已经说明的那种变形控制。
图8示出录音装置100的另一个使用例。在录音装置100通过夹钳9固定在例如使用者的胸前口袋等被夹持部件上的情况下,假设设置有夹钳9的主体1的背面3朝向与使用者相面对的人物。因此,录音装置100在通过夹钳9固定录音装置100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主体1的背面3上的第2麦克风8执行录音处理。
图9和图10示出夹钳开关90的结构的例子。
夹钳开关90具有夹钳9、铰链91、驱动体92和感压开关93等。夹钳9是板状的构造体。铰链91是用于以能够转动的状态将夹钳9固定在主体1的背面3上的部件。驱动体92是用于对夹钳9赋予应力的部件。感压开关93是根据有无压力来切换接通/断开的开关。
驱动体92设置成从主体1的背面3侧推起夹钳9的一端。由此,夹钳9成为以铰链91为支点、另一端(即与驱动体9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对主体1的背面3施加压力的状态。由此,夹钳9能够夹入存在于夹钳9与主体1的背面之间的被夹持部件P来进行固定。
并且,感压开关93设置在主体1的背面3上、且与夹钳9的另一端接触的位置。即,感压开关93(或夹钳开关90)构成为,在如图9所示未在夹钳9与主体1的背面3之间夹入被夹持部件P的情况下成为接通,在如图10所示在夹钳9与主体1的背面3之间夹入被夹持部件P的情况下成为断开。
录音装置100的CPU31能够根据夹钳开关90的感压开关93的接通/断开来判断是否在夹钳9与主体1的背面3之间夹入被夹持部件P。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夹钳开关90的感压开关93的接通/断开以及录音装置100的姿势,在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进而,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夹钳开关90的感压开关93的接通/断开而自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
图11示出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第3例。在图11的例子中,录音装置100在从使用者的胸前口袋等中取出的情况下执行录音处理。
在录音装置100的电源被接通而起动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执行图11所示的动作。
首先,录音装置100的控制部30的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是再现模式(步骤S51)。在录音装置100以再现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CPU31使显示面板6显示存储部40的存储介质中保存的录音数据的列表。进而,CPU31执行对列表中的通过操作而选择出的录音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处理(步骤S52),返回步骤S51。
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判断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或感压开关93)是否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步骤S53)。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CPU31使用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54),转移到步骤S62的处理。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54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点亮指示器19。由此,CPU31在根据夹钳开关90的动作而自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正在执行录音处理。
并且,在步骤S53中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未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CPU31判断夹钳开关90是否已经接通(步骤S55)。在判断为夹钳开关90断开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步骤S62的处理。
在判断为夹钳开关90接通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是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步骤S56)。在判断为录音处理的执行中的情况下,CPU31判断夹钳开关90是否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步骤S57)。在判断为夹钳开关90未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步骤S62的处理。
在步骤S56中判断为不是录音处理的执行中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输入了录音操作(步骤S58)。CPU31例如在操作了录音开关7等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录音操作。在判断为未输入录音操作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步骤S62的处理。
在判断为输入了录音操作的情况下,CPU31使用第1麦克风5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59)。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59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点亮指示器19。由此,CPU31能够使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正在执行录音处理。
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逐次判断是否结束录音处理(步骤S60)。例如,CPU31在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操作了停止开关14的情况下、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在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61),转移到步骤S62的处理。另外,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54或步骤S59中点亮指示器19的情况下,在步骤S61中熄灭指示器19。由此,CPU31能够使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结束了录音处理。
并且,CPU31在步骤S57中判断为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1的处理,结束录音处理。
CPU31在步骤S62中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步骤S62)。例如,CPU31在操作了电源开关12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
在未输入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循环到步骤S51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结束处理。
例如如上所述,在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假设录音装置100从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取出的场面等。因此,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使用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由此,能够更加简单地使录音装置100开始进行录音处理。并且,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由此,CPU31能够在录音装置100再次插入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内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57中判断为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61中不结束录音处理而将录音数据作为不同文件保存在存储部40中,继续进行录音处理。
图12示出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第4例。在本例中,录音装置100在录音装置100被插入到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内等的情况下执行录音处理。
在录音装置100的电源被接通而起动的情况下,录音装置100执行图12所示的动作。
首先,录音装置100的控制部30的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是否是再现模式(步骤S71)。在录音装置100以再现模式进行动作的情况下,CPU31使显示面板6显示存储部40的存储介质中保存的录音数据的列表。进而,CPU31执行对列表中的通过操作而选择出的录音数据进行再现的再现处理(步骤S72),返回步骤S71。
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不是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判断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或感压开关93)是否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步骤S73)。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是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步骤S74)。CPU31在判断为不是录音处理的执行中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4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录音处理的执行中的情况下,CPU31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75),转移到步骤S84的处理。
并且,在步骤S73中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未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CPU31判断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是否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步骤S76)。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CPU31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是否竖直配置(步骤S77)。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竖直配置的情况下,CPU31使用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78),转移到步骤S84的处理。
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78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点亮指示器19。由此,CPU31在根据夹钳开关90的动作而自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正在执行录音处理。
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78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对预先设定的频带的声音进行录音。例如,在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且主体1竖直配置的情况下,假设录音装置100装配在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内。该情况下,录音装置100可能对基于布偏移等而产生的噪音和会话双方进行录音。但是,通过将要录音的频带限定为例如与人声接近的频带,录音装置100能够更加容易听取地对声音进行录音。进而,根据该结构,录音装置100能够削减录音数据的容量。
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78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且操作部70具有触摸传感器70a的情况下,在录音处理中使触摸传感器70a无效。由此,能够防止在录音装置100放入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内的期间内通过触摸传感器70a对录音装置100进行操作。
进而,录音装置100也可以具有未图示的振动器。例如,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78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不点亮指示器19,而使未图示的振动器振动。由此,录音装置100能够容易地使使用者识别录音装置100开始进行录音处理。
并且,在步骤S76中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未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CPU31判断夹钳开关90是否已经接通(步骤S79)。在判断为夹钳开关90未接通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步骤S84的处理。
并且,在步骤S77中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未竖直配置的情况下、或步骤S79中判断为夹钳开关90未接通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输入了录音操作(步骤S80)。CPU31例如在操作了录音开关7等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录音操作。在判断为未输入录音操作的情况下,CPU31转移到步骤S84的处理。
在判断为输入了录音操作的情况下,CPU31使用第1麦克风5开始进行录音处理(步骤S81)。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81中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点亮指示器19。由此,CPU31能够使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正在执行录音处理。
在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逐次判断是否结束录音处理(步骤S82)。例如,CPU31在录音处理的执行中操作了停止开关14的情况下、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在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83),转移到步骤S84的处理。另外,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步骤S78或步骤S81中点亮指示器19的情况下,在步骤S83中熄灭指示器19。由此,CPU31能够使录音装置100的使用者在视觉上识别录音装置100结束了录音处理。
CPU31在步骤S84中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步骤S84)。例如,CPU31在操作了电源开关12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
在未输入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循环到步骤S71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CPU31结束处理。
例如如上所述,在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且主体1竖直配置的情况下,假设录音装置100装配在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内进行使用的场面等。因此,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且主体1竖直配置的情况下,使用第2麦克风8开始进行录音处理。由此,CPU31能够更加简单地使录音装置100开始进行录音处理。并且,CPU31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的夹钳开关90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由此,CPU31能够在录音装置100从使用者的胸前口袋内取出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CPU31构成为根据夹钳开关90的接通/断开来判断是否执行录音处理和是否结束录音处理,但是不限于该结构。CPU31也可以构成为,检测夹钳9的振动、夹钳9转动时的声音,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执行录音处理和是否结束录音处理。因此,录音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具有用于检测夹钳9的振动的检测器和用于检测夹钳9的转动音的检测器等。该情况下,录音装置100能够根据这些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识别夹钳9是否是夹入被夹持部件的状态。
进而,在构成为检测夹钳9的转动音来结束录音处理的情况下,CPU31也可以构成为截除录音数据的最后数秒并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部40中。另外,要截除的秒数可以预先任意设定。
进而,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分别构成为立体声麦克风。因此,CPU31能够根据由各麦克风取得的录音数据来识别发出声音的声源的朝向。由此,例如,CPU31也可以在录音处理中使显示面板6显示声源存在的方向。进而,CPU31也可以构成为在录音数据中附加表示声源存在的方向的信息。
图13示出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前表面2朝向上部放置的例子。夹钳9设置成,在这样放置的情况下,主体1相对于接地面P倾斜。根据这种结构,设置在前表面2上的第1麦克风5能够使取得声音的范围倾斜。根据这种结构,录音装置100能够以使主体1的前表面2朝向人物倾斜的状态进行设置。其结果,录音装置100能够更加容易地取得人物的声音。
(第2实施方式)
图14示出录音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例。另外,对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参照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在图3的例子和图14的例子中,不同之处在于录音装置100还具有声波输出部80,控制部30具有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
声波输出部80是输出声音或振动等声波的结构。声波输出部80例如输出声纳等所使用的声波。如图15所示,声波输出部80设置在录音装置100的背面3上、且设置在第2麦克风8的附近。
声音成分提取部36从由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采集的声音中提取人声。由于单词、音节或说话人的感情表现等因素,与环境音等噪音相比,人声的频率特性容易变化。与此相对,噪音具有频率特性的变化较小、且音量(振幅)容易变化的倾向。这样,人声和环境音等噪音的特征不同。声音成分提取部36通过检测这种特征的差异,从由第1麦克风5或第2麦克风8采集的声音中提取作为人声的声音成分。
例如,声音成分提取部36提取所输入的声音中的特定频率的声音。由此,声音成分提取部36能够从声音中提取噪音的成分。进而,声音成分提取部36生成噪音成分的振幅的变动预测。由此,声音成分提取部36逐次预测噪音成分的变化。声音成分提取部36通过从所输入的声音中减去噪音成分的变动预测,能够消除声音的噪音。其结果,声音成分提取部36能够从所输入的声音中提取消除了噪音成分的声音成分。
例如,如图15所示,在录音装置100放入胸前口袋内等的情况下,与设置有夹钳9的背面3对置的前表面2和衣服C接触。因此,设置在前表面2上的第1麦克风5与第2麦克风8相比,噪音更多。因此,例如,声音成分提取部36对由第1麦克风5采集的声音(第1声音)与从第1声音中提取出的声音成分(第1声音成分)的差分(第1差分)以及由第2麦克风8采集的声音(第2声音)与从第2声音中提取出的声音成分(第2声音成分)的差分(第2差分)进行比较。并且,例如,声音成分提取部36也可以构成为对第1声音成分和第2声音成分进行比较。第1差分相当于第1声音所包含的噪音,第2差分相当于第2声音所包含的噪音。
控制部30根据声音成分提取部36的比较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控制部30根据声音成分提取部36对第1差分和第2差分的比较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声音成分提取部36对第1声音成分和第2声音成分的比较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由此,控制部30能够在录音处理中使用噪音更小的麦克风。
进而,如图15的例子那样在录音装置100插入胸前口袋内等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前表面2与衣服C接触。因此,在设置在前表面2上的显示面板6上设置有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可能进行非用户意图的触摸操作。
触摸检测部37根据由操作部70的触摸传感器70a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进行了非用户意图的触摸操作。例如,针对触摸传感器70a的触摸操作一般例如是触摸、轻击(flick)、滑动(swipe)、捏合等。因此,通过这些一般的触摸操作中的任意一种来进行用户意图的操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用户有意进行触摸操作的情况下,由触摸传感器70a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具有预先规定的规则性(规定模式)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触摸检测部37通过判断由操作部70的触摸传感器70a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是否对应于预先设定的模式,判断是否进行了非用户意图的触摸操作。
控制部30在由触摸检测部37检测到与预先设定的模式不同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录音装置100插入胸前口袋内等进行使用。该情况下,录音装置100的背面3朝向录音装置100的操作者的正面,所以,控制部30选择设置在录音装置100的背面3上的第2麦克风8作为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进而,控制部30使触摸传感器70a无效,以防止操作部70的触摸传感器70a的误操作。
反射音检测部38检测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的声波的反射音。反射音检测部38根据由第1麦克风5采集的第1声音和由第2麦克风8采集的第2声音,检测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的声波的反射音。
例如如图16所示,在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前表面2朝向上部放置的情况下,背面3和接地面P对置。通过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声波,在空气中产生声波W1。声波W1在接地面P处进行反射,从接地面P反射有反射音W2。并且,通过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声波,在主体1内产生从声波输出部80向第1麦克风5传递的壳体内振动W3。进而,通过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声波,在主体1内产生从声波输出部80向第2麦克风8传递的壳体内振动W4。
在录音装置100的主体1的前表面2朝向上部放置在接地面P上的状态下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声波的情况下,第1麦克风5检测图17所示的壳体内振动W3。并且,第2麦克风8检测图17所示的反射音W2和壳体内振动W4。图17的上方的曲线图示出由第2麦克风8检测到的波形。图17的下方的曲线图示出由第1麦克风5检测到的波形。另外,图17的上方的曲线图的纵轴表示振幅,横轴表示时间。
与壳体内振动W4相比,反射音W2的传播路径较长,所以相位延迟。反射音检测部38通过对由第1麦克风5采集的第1声音和由第2麦克风8采集的第2声音的波形进行解析,能够检测相对于壳体内振动W3和壳体内振动W4延迟的反射音W2。另外,反射音检测部38也可以构成为,检测相对于壳体内振动W3和壳体内振动W4双方延迟的波形作为反射音W2,还可以构成为,检测相对于壳体内振动W3和壳体内振动W4中的任意一方延迟的波形作为反射音W2。
另外,例如,如果第2麦克风8和接地面P分开1cm,则反射音检测部38能够检测相对于壳体内振动W3或壳体内振动W4延迟的反射音W2。关于能够检测反射音W2的第2麦克风8和接地面P的距离,只要是使反射音W2延迟反射音检测部38能够区分壳体内振动W3或壳体内振动W4和反射音W2的程度的距离即可,可以是任意距离。
控制部30在检测到反射音W2的情况下,识别为录音装置100载置在接地面P上。在录音装置100载置在接地面P上的情况下,前表面2朝向上部。控制部30在录音装置100载置在接地面P上的情况下,选择设置在前表面2上的第1麦克风5作为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由此,控制部30在录音装置100载置在接地面P上的状态下,能够使用指向性比第2麦克风8宽的第1麦克风5执行录音处理。
控制部30适当选择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的处理结果中的任意一方,根据选择出的处理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另外,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的多个处理结果进行统合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的各处理结果,计算表示使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中的哪个麦克风优先的评分,根据计算出的评分的合计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图18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例子。
控制部30判断是否开始录音(步骤S91)。控制部30例如在输入了开始录音的操作的情况下、或满足开始录音的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开始录音。例如如上所述,控制部30在操作了录音开关7的情况下判断为开始录音。并且,例如如上所述,控制部30根据夹钳开关90的接通/断开、录音装置100的姿势、声音的检测、特定关键字的检测、特定振动的检测等,判断是否开始录音。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开始录音。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到特定关键字的情况下判断为开始录音。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到特定振动的情况下判断为开始录音。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夹钳开关90的接通/断开和录音装置100的姿势判断为开始录音。
控制部30在判断为开始录音之前执行步骤S91的处理。控制部30在判断为开始录音的情况下(步骤S91:是),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步骤S92)。
控制部30对各部进行控制,以使得使用选择出的麦克风开始进行录音(步骤S93)。
控制部30判断是否结束录音(步骤S94)。控制部30例如在输入了结束录音的操作的情况下、或满足录音的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录音处理的执行中在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未检测到声音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处理。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夹钳开关90的接通/断开和录音装置100的姿势判断为结束录音。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到特定关键字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并且,例如,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到特定振动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录音。进而,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根据预先设定的其他条件判断为结束录音。
控制部30执行步骤S94的处理,直到判断为结束录音。控制部30在判断为结束录音的情况下(步骤S94:是),将录音数据输出到存储部40,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步骤S95)。
在将录音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步骤S96)。例如,控制部30在操作了电源开关12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
在未输入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91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输入了用于结束录音装置100的动作的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30结束处理。
图19~图22示出控制部30的相当于图18的步骤S92的处理的例子。图19和图20示出根据声音成分提取部36的处理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的控制部30的处理的例子。图21示出根据触摸检测部37的处理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的控制部30的处理的例子。图22示出根据反射音检测部38的处理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的控制部30的处理的例子。
首先,对图19的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部30对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对第1声音和第2声音进行采集(步骤S101)。
控制部30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声音成分提取部36从第1声音中提取第1声音成分,从第2声音中提取第2声音成分(步骤S102)。
控制部30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声音成分提取部36计算第1声音成分与第1声音的第1差分以及第2声音成分与第2声音的第2差分(步骤S103)。
控制部30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声音成分提取部36对第1差分和第2差分进行比较(步骤S104)。
控制部30判断第1差分是否小于第2差分(步骤S105)。控制部30在判断为第1差分小于第2差分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选择第1麦克风5(步骤S106),结束处理。并且,控制部30在判断为第1差分不小于第2差分的情况下(步骤S105:否),选择第2麦克风8(步骤S107),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控制部30能够根据第1差分和第2差分中的哪个差分较大,在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通过这样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控制部30能够选择噪音更小的麦克风。另外,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差分和第2差分相等的情况下,选择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中的任意一方。
接着,对图20的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部30对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对第1声音和第2声音进行采集(步骤S111)。
控制部30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声音成分提取部36从第1声音中提取第1声音成分,从第2声音中提取第2声音成分(步骤S112)。
控制部30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声音成分提取部36对第1声音成分和第2声音成分进行比较(步骤S113)。
控制部30判断第2声音成分是否小于第1声音成分(步骤S114)。控制部30在判断为第2声音成分小于第1声音成分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选择第1麦克风5(步骤S115),结束处理。并且,控制部30在判断为第2声音成分不小于第1声音成分的情况下(步骤S114:否),选择第2麦克风8(步骤S116)。
如上所述,控制部30根据第1声音成分和第2声音成分中的哪个差分较大,在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通过这样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控制部30能够选择噪音更小的麦克风。另外,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第2声音成分和第1声音成分相等的情况下,选择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中的任意一方。
接着,对图21的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部30对触摸检测部37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触摸检测部37对触摸传感器70a的检测信号进行解析(步骤S121)。
控制部30对触摸检测部37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触摸检测部37判断触摸传感器70a的检测信号是否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步骤S122)。
在判断为触摸传感器70a的检测信号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22:是),控制部30选择第1麦克风(步骤S123),结束处理。
并且,在判断为触摸传感器70a的检测信号不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22:是),控制部30选择第2麦克风(步骤S124)。进而,控制部30使触摸传感器70a无效(步骤S125),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这种处理,控制部30使触摸检测部37判断由触摸传感器70a生成的检测信号是否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信号。在由触摸传感器70a生成的检测信号不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切换为第2麦克风8。由此,控制部30能够在录音装置100插入胸前口袋内等进行使用的情况下,选择不与衣服C接触的第2麦克风8作为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由此,控制部30能够选择噪音更小的麦克风。并且,控制部30通过在录音装置100插入胸前口袋内等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使触摸传感器70a无效,能够防止非用户意图的触摸操作。
接着,对图22的例子进行说明。
控制部30对声波输出部80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声波输出部80输出声波(步骤S131)。
控制部30对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对第1声音和第2声音进行采集(步骤S132)。
控制部30对反射音检测部38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反射音检测部38对第1声音或第2声音进行解析(步骤S133)。由此,反射音检测部38能够在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的声波的反射音包含在第1声音或第2声音中的情况下检测反射音。另外,反射音检测部38也可以构成为,对由与设置有声波输出部80的面相同的面上设置的麦克风采集的声音进行解析,不对由另一个面上设置的麦克风采集的声音进行解析。例如,在本例中,由于声波输出部80设置在背面3上,所以,反射音检测部38也可以构成为,仅对由背面3上设置的第2麦克风8采集的第2声音进行解析。
控制部30根据反射音检测部38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检测到反射音(步骤S134)。
控制部30在判断为检测到反射音的情况下(步骤S134:是),选择第1麦克风(步骤S135),结束处理。
并且,控制部30在判断为未检测到反射音的情况下(步骤S134:否),选择第2麦克风8(步骤S136),结束处理。另外,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在判断为未检测到反射音的情况下(步骤S134:否),选择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中预先设定的一方作为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根据上述这种处理,控制部30能够根据是否检测到从声波输出部80输出的声波的反射音来识别录音装置100是否载置在接地面P上。进而,控制部30在判断为录音装置100载置在接地面P上的情况下,选择朝向上部的前表面2上设置的第1麦克风5作为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由此,控制部30在录音装置100载置在接地面P上的状态下,能够使用指向性比第2麦克风8宽的第1麦克风5执行录音处理。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控制部30构成为适当选择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的处理结果中的任意一方,并根据选择出的处理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但是不限于该结构。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适当选择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的处理结果、手动操作的结果、夹钳开关90的接通/断开状态和姿势的检测结果中的任意一方,根据选择出的结果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进而,控制部30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对声音成分提取部36、触摸检测部37和反射音检测部38的处理结果、手动操作的结果、夹钳开关90的接通/断开状态和姿势的检测结果等进行评价,计算表示使第1麦克风5和第2麦克风8中的哪个麦克风优先的评分,根据计算出的评分的合计来选择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时,以录音装置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录音装置100只要构成为具有多个麦克风即可,也可以是数字照相机、摄像机、便携电话、PDA(便携信息终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等便携电子设备等。并且,各实施例中补充记载的事项针对其他实施例也能够进行同样的补充,各实施例中利用的技术可以与其他实施例进行适当组合。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不限于使用硬件构成,也可以使用软件使计算机读入记载了各功能的程序来实现。并且,各功能可以适当选择软件和硬件中的任意一方来构成。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并且,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若干个结构要素。进而,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

Claims (16)

1.一种录音装置,其具有:
装置主体,其具有成为正反的前表面和背面;
第1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上,具有规定的指向性;
第2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与所述前表面对置的背面上,具有比所述第1麦克风窄的指向性;以及
录音处理部,其根据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执行所述录音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姿势检测部,该姿势检测部检测所述装置主体是被设置成水平还是被设置成竖直,
所述录音处理部根据所述装置主体是否是水平,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所述装置主体被设置成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1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在所述装置主体未被设置成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2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处理部进行从通过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中的任意一方得到的声音中提取关键字的拾音处理,在拾音处理的结果为提取出特定的关键字、且所述装置主体被设置成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1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检测所述装置主体的振动的振动检测部,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通过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到特定的振动、且所述装置主体未被设置成水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2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
夹钳,其夹入被夹持部件而将所述装置主体固定在所述被夹持部件上;以及
夹钳开关,其在所述夹钳夹入所述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成为断开,在所述夹钳未夹入所述被夹持部件的情况下成为接通,
所述录音处理部根据所述夹钳开关的接通和断开的状态对录音处理的开始和结束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所述夹钳开关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2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在录音处理过程中所述夹钳开关从接通切换为断开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姿势检测部,该姿势检测部检测所述装置主体是被设置成水平还是被设置成竖直,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所述夹钳开关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且所述装置主体被配置成竖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2麦克风执行录音处理,在录音处理过程中所述夹钳开关从断开切换为接通的情况下结束录音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所述夹钳开关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且所述装置主体被配置成竖直的情况下,针对预先设定的频带的声音执行录音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
显示部,其显示信息;
操作部,其具有与所述显示部一体形成的触摸传感器;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夹钳开关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且所述装置主体被配置成竖直的情况下使所述录音处理部执行录音处理,并且使所述触摸传感器无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声音成分提取部,该声音成分提取部从由所述第1麦克风采集的第1声音中提取第1声音成分,从由所述第2麦克风采集的第2声音中提取第2声音成分,计算所述第1声音成分与所述第1声音之间的第1差分,计算所述第2声音成分与所述第2声音之间的第2差分,
所述录音处理部根据所述第1差分和所述第2差分中的哪个差分较大,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声音成分提取部,该声音成分提取部从由所述第1麦克风采集的第1声音中提取第1声音成分,从由所述第2麦克风采集的第2声音中提取第2声音成分,
所述录音处理部根据所述第1声音成分和所述第2声音成分中的哪个声音成分较大,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
显示部,其显示信息;
触摸传感器,其与所述显示部一体形成,根据操作输入而生成检测信号;以及
触摸检测部,其判断由触摸传感器生成的检测信号是否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信号,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由触摸传感器生成的检测信号不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切换为所述第2麦克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由触摸传感器生成的检测信号不具有预先设定的模式的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触摸传感器无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录音装置,其中,
所述录音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背面上且输出声波的声波输出部,
所述录音处理部在通过所述第2麦克风检测到从所述声波输出部输出的声波的反射音的情况下,将所述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切换为所述第1麦克风。
16.一种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录音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其具有成为正反的前表面和背面;第1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上,具有规定的指向性;以及第2麦克风,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与所述前表面对置的背面上,具有比所述第1麦克风窄的指向性,
根据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在所述第1麦克风和所述第2麦克风之间切换录音处理所使用的麦克风,执行所述录音处理。
CN201580002220.0A 2014-07-10 2015-06-22 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637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2632 2014-07-10
JP2014-142632 2014-07-10
PCT/JP2015/067895 WO2016006424A1 (ja) 2014-07-10 2015-06-22 録音装置、及び録音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7895A true CN105637895A (zh) 2016-06-01
CN105637895B CN105637895B (zh) 2019-03-26

Family

ID=5506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220.0A Active CN105637895B (zh) 2014-07-10 2015-06-22 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61439B2 (zh)
JP (1) JP6129343B2 (zh)
CN (1) CN105637895B (zh)
WO (1) WO201600642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731A (zh) * 2016-10-25 2018-05-01 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音视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513213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声音收集装置、声音收集方法、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拍摄装置
CN109639916A (zh) * 2019-01-28 2019-04-16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话会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23562A (zh) * 2020-07-10 2022-01-11 北京搜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拾音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51786S (zh) * 2015-11-11 2016-06-13
CN107018465B (zh) * 2016-01-27 2019-08-16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安卓系统的无间隙录音方法
JP6954933B2 (ja) * 2017-02-09 2021-10-27 株式会社博報堂 マイク装置
JP6979846B2 (ja) * 2017-10-12 2021-12-15 Om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取得機器、情報取得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取得方法
CN108156556B (zh) * 2017-12-28 2021-10-0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设备外放的智能控制方法及麦克风设备
US10916253B2 (en) * 2018-10-29 2021-02-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poken microagreements with blockchain
CN109922397B (zh) * 2019-03-20 2020-06-16 深圳趣唱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智能处理方法、存储介质、智能终端及智能蓝牙耳机
JP2020149035A (ja) * 2019-07-25 2020-09-17 優 坂西 音声認識装置
US11671734B2 (en) * 2021-02-23 2023-06-06 Freedman Electronics Pty Ltd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 and methods
CN113542975A (zh) * 2021-07-02 2021-10-22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信号切换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9073A (zh) * 2002-10-23 2005-10-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语音来控制设备
US20080152173A1 (en) * 2006-11-20 2008-06-26 Esonic Co., Ltd Voice recorder pen
CN10172796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录音装置
CN102112948A (zh) * 2008-07-31 2011-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便携终端中使用模式识别的用户界面装置和方法
CN102907077A (zh) * 2010-04-08 2013-0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装置的智能音频记录的系统和方法
WO2014087195A1 (en) * 2012-12-05 2014-06-12 Nokia Corporation Orientation Based Microphone Selec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7712B2 (ja) * 1990-07-26 1997-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一体型ビデオカメラ
JP5227736B2 (ja) 2008-10-17 2013-07-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録音装置
US9031256B2 (en) * 2010-10-25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orientation-sensitive recording control
US9525938B2 (en) * 2013-02-06 2016-12-20 Apple Inc. User voice location estimation for adjusting portable device beamforming settings
US9602919B2 (en) * 2013-05-02 2017-03-2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ireless power control system
US9888317B2 (en) * 2013-10-22 2018-02-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Audio capture with multiple microphon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9073A (zh) * 2002-10-23 2005-10-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语音来控制设备
US20080152173A1 (en) * 2006-11-20 2008-06-26 Esonic Co., Ltd Voice recorder pen
CN102112948A (zh) * 2008-07-31 2011-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便携终端中使用模式识别的用户界面装置和方法
CN10172796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录音装置
CN102907077A (zh) * 2010-04-08 2013-0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装置的智能音频记录的系统和方法
WO2014087195A1 (en) * 2012-12-05 2014-06-12 Nokia Corporation Orientation Based Microphone Selection Apparatu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731A (zh) * 2016-10-25 2018-05-01 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音视频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513213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声音收集装置、声音收集方法、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拍摄装置
CN109639916A (zh) * 2019-01-28 2019-04-16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话会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23562A (zh) * 2020-07-10 2022-01-11 北京搜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拾音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29343B2 (ja) 2017-05-17
WO2016006424A1 (ja) 2016-01-14
JPWO2016006424A1 (ja) 2017-04-27
US9961439B2 (en) 2018-05-01
US20160165346A1 (en) 2016-06-09
CN105637895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895A (zh) 录音装置和录音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143635B2 (ja) オーディオ入出力装置および入出力機能切り替え方法
WO2020143566A1 (en) Audio device and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US20110206215A1 (en) Personal listening device having input applied to the housing to provide a desired function and method
WO2019033986A1 (zh) 声音播放器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EP2605498B1 (en) Earphone connection detecting system and mobile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ystem
WO2019062541A1 (zh) 一种实时数字音频信号混音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40077A (zh) 两用硬件缝隙
US20140185834A1 (en) Volume control apparatus
WO2019033987A1 (zh) 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WO2008002074A1 (en) Media file searching based on voice recognition
CN107122161B (zh) 一种音频数据的播放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473097B (zh) 一种智能语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54631B (zh) 音频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4208171A (ja) 無線音響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音声取得方法
KR20060106299A (ko) 이어폰 장착 여부의 감지를 통한 자동 멈춤 및 전원 오프기능을 제공하는 오디오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4360546A (zh) 电子设备及其唤醒方法
CN101605218B (zh) 电视机及其数据更新方法
JP6919710B2 (ja) 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音声出力装置及びそれらの方法
CN106293607B (zh) 自动切换音频输出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11556406B (zh) 音频处理方法、音频处理装置及耳机
CN106534525A (zh) 一种通话录音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418872B2 (en) Recording and playback device
CN113377225B (zh) 一种触发动作识别方法、识别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1120810B2 (en) Recor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