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7770A - 收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7770A
CN105637770A CN201480056897.8A CN201480056897A CN105637770A CN 105637770 A CN105637770 A CN 105637770A CN 201480056897 A CN201480056897 A CN 201480056897A CN 105637770 A CN105637770 A CN 105637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ircuit
amplitude
adjustment portion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6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7770B (zh
Inventor
带屋秀典
沟口真也
人见伸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37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7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44Control loops for 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46Open loops
    • H04L2027/0051Harmonic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收发装置(10)包括天线共用器(12)、天线(ANT)以及第一、第二收发电路(131、132)。在第一收发电路(131)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连接有分波器(141),在第二收发电路(132)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连接有合波器(142)。在分波器(141)与合波器(142)之间,连接有信号调整部(15)。对被天线(ANT)所反射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检测,信号调整部(15)基于检测结果对经分波器(141)分波后的三次谐波信号进行振幅相位调整,并输出取消信号(Stx13c)。合波器(142)将被天线(ANT)反射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与取消信号(Stx13c)进行合成,从而进行抵消。

Description

收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持用多个通信频带同时进行收发的载波聚合的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要求提高通信速度,设计了各种支持载波聚合的通信装置。例如记载有如下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信装置中,包括多个天线,利用各天线同时在互不相同的通信频带中进行收发。
然而,有时因通信装置的小型化等原因而无法具备多个天线。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用一个天线同时在多个通信频带中进行收发,利用分波器等在多个通信频带中用一个天线同时进行收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311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利用共用的天线同时进行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和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的情况下,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有可能会串扰至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电路而使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的S/N劣化。
特别是在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第一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频带与不同于第一通信频带的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信号)的频带相接近或相重合的情况下,容易使S/N进一步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执行载波聚合时抑制接收信号的S/N劣化的收发电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收发装置包括:第一RF电路;第二RF电路;天线;以及天线共用器。第一RF电路至少包括发送电路,该发送电路发送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第二RF电路至少包括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接收不同于第一通信频带的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天线向外部发送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并从外部接收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天线共用器连接在第一RF电路和第二RF电路与天线之间,将来自第一RF电路的发送信号传送至天线,将来自天线的接收信号传送至第二RF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收发装置包括:分波器;感测部;控制部;信号调整部;以及合波部。分波器对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分波。感测部对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检测。控制部基于感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调整系数。信号调整部基于调整系数来对经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合波部连接在天线共用器与第二RF电路之间,将经信号调整部调整后的发送信号、与从天线共用器传送至第二RF电路的信号进行合波。
在该结构中,即使从第一RF电路输出的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串扰至第二RF电路侧,也会被经分波器分波并由信号调整部进行振幅、相位调整后的高次谐波信号所抵消。
另外,在本发明的收发装置中,感测部优选连接在天线与天线共用器之间。
在该结构中,能更精确地对被天线所反射的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检测。由此,能更精确地对调整系数进行设定,能实现更精确的信号抵消。
另外,本发明的收发装置优选具有下述结构。感测部对被天线所反射的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以及传送至天线的发送信号的基波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检测。控制部根据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的检测结果来决定第一调整系数,并根据基波信号的振幅、相位的检测结果来决定第二调整系数。信号调整部包括第一信号调整部和第二信号调整部。第一信号调整部基于第一调整系数来对被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调整。第二信号调整部基于第二调整系数来对被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调整。
在该结构中,利用经分波器分波并由信号调整部对振幅、相位进行了调整而得到的高次谐波信号来更精确地对被天线所反射的高次谐波信号、以及从第一RF电路侧经由天线共用器而泄漏至第二RF电路侧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抵消。
另外,在本发明的收发装置中,优选为设有多个信号调整部。
在该结构中,能更精确地对被天线所反射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抵消。
另外,在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中,优选为信号调整部包括延迟电路,该延迟电路使经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延迟。
在该结构中,能根据泄漏至第二RF电路侧的高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的长度来使经分波器分波并由信号调整部进行振幅、相位调整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延迟。由此,能实现更精确的信号抵消。
另外,在本发明的收发装置中,优选为信号调整部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与分波器相连接,使发送信号衰减,并使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通过。
在该结构中,能将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输入至信号调整部,并将其传送至天线,而不使发送信号的基波信号输入至信号调整部。由此,能实现发送信号的传送特性优异的收发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在执行载波聚合时抑制接收信号的S/N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2是表示振幅调整系数CA和相位调整系数CD的设定表格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表示振幅调整系数CA1、CA2和相位调整系数CD1、CD2的设定表格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收发装置10包括控制部11、天线共用器12、第一、第二收发电路131、132、分波器141、合波器142、信号调整部15、检测电路16、天线匹配电路17、相位振幅检测部18以及天线ANT。第一收发电路13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RF电路,第二收发电路13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RF电路,由检测电路16和相位振幅检测部18所构成的电路相当于本发明的感测部。
第一收发电路131、第二收发电路132和天线ANT与天线共用器12相连接。第一收发电路131进行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处理、接收信号的接收处理。此外,第一收发电路131只要至少具有进行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处理的功能即可。第二收发电路132进行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处理、接收信号的接收处理。此外,第二收发电路132只要至少具有进行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处理的功能即可。第一通信频带与第二通信频带所利用的频带不同。例如,第一通信频带为Band17,第二通信频带为Band4。
第一收发电路131与第二收发电路132通过同时进行收发的载波聚合来进行收发。作为更具体的方式,同时进行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发送和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信号)Srx2的接收。
天线共用器12在第一收发电路131与天线ANT之间低损耗地对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第一发送信号)Stx1和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传送。天线共用器12在第二收发电路132与天线ANT之间低损耗地对第二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第二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信号)Srx2进行传送。
分波器141连接在第一收发电路131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合波器142连接在第二收发电路132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信号调整部15连接在分波器141与合波器142之间。信号调整部15包括振幅调整器151和可变相位器152。这些振幅调整器151和可变相位器152串联连接在分波器141与合波器142之间。
检测电路16和天线匹配电路17串联连接在天线共用器12与天线ANT之间。此时,检测电路16与天线匹配电路17串联连接,使得检测电路16位于天线共用器12侧,天线匹配电路17位于天线ANT侧。
检测电路16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以及由天线ANT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进行反射后的反射信号进行检测。该检测电路16例如由双向耦合器构成,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和反射信号进行分离,并独立地进行输出。检测电路16将在天线ANT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进行传送的高次谐波信号所对应的检波信号输出至相位振幅检测部18。
相位振幅检测部18对从检测电路16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与反射信号之间的振幅差进行检测,并对从检测电路16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与反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行检测。
天线匹配电路17在天线ANT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进行阻抗匹配。天线匹配电路17优选为是阻抗可变型阻抗匹配电路。
相位振幅检测部18与控制部11相连接。控制部11与信号调整部15相连接。
由这样的电路结构所构成的收发装置10在进行第一通信频带和第二通信频带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同时进行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即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发送、以及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即第二接收信号Srx2的接收的情况下,起到如下所示的作用。
此外,以下对利用Band17来作为第一通信频带、利用Band4来作为第二通信频带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在其它频带下的载波聚合,即使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一收发电路131生成第一发送信号Stx1,并将其输出至天线共用器12侧。分波器141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分波,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Band17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进行分波。将分波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输入信号调整部15。
天线共用器12将第一发送信号Stx1传送至天线ANT侧。将从天线共用器12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经由检测电路16、天线匹配电路17而提供给天线ANT。此时,利用天线匹配电路17来进行阻抗匹配,因此,若天线ANT上不存在由外部原因所引起的负载变动,则第一发送信号Stx1几乎不会被天线ANT所反射,而是从天线ANT发送至外部。
然而,若天线ANT上产生负载变动,则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一部分被天线ANT所反射,从而向天线共用器12侧进行传送。此时,因反射而产生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也会被传送至天线共用器12侧。此外,即使天线ANT上未发生负载变动,也有可能会产生三次谐波信号Srt13,因该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会被传送至天线共用器12侧。
检测电路16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和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进行检波,相位振幅检测部18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之间的振幅差和相位差进行检测。相位振幅检测部18将第一发送信号Stx1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之间的振幅差和相位差输出至控制部11。
控制部11基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和相位,来对振幅调整系数CA和相位调整系数CD进行设定。图2是表示振幅调整系数CA和相位调整系数CD的设定表格的图。
振幅调整系数CA是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相对应地决定从信号调整部15输出的取消信号Stx13c的振幅的系数。相位调整系数CD是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相位相对应地决定从信号调整部15输出的取消信号Stx13c的相位的系数。更具体而言,振幅调整系数CA和相位调整系数CD是通过以下方式决定的系数:即,在输入至合波器142的时刻,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与取消信号Stx13c的振幅相同,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相位与取消信号Stx13c的相位为相反相位。
例如,在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为A1、相位为θ1时,对振幅调整系数CA01、CD01进行设定,使得取消信号Stx13c的振幅为Ac1,相位为θc1。另外,在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为A2、相位为θ2时,对振幅调整系数CA02、CD02进行设定,使得取消信号Stx13c的振幅为Ac2,相位为θc2。
控制部11将振幅调整系数CA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的振幅调整器151,将相位调整系数CD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的相位调整器152。
振幅调整器151基于振幅调整系数CA,对分波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的振幅进行调整。相位调整器152基于相位调整系数CD,对完成振幅调整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的相位进行调整。该振幅和相位经调整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成为取消信号Stx13c,将其输出至合波器142。
合波器142将来自天线共用器12的高频信号、即由天线ANT所接收到的第二接收信号Srx2和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所混合而成的高频信号与取消信号Stx13c进行合波,并将其输出至第二收发电路132。
此时,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和取消信号Stx13c振幅相同而相位相反,因此会互相抵消。由此,仅第二接收信号Srx2从合波器142输出至第二收发电路132。
由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抑制被天线ANT所反射的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的三次谐波信号被输入至第二通信频带用的第二收发电路132的情况。由此,即使同时对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通信,也能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和解调,而不使第二接收信号的S/N发生劣化。
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所示,通过将高次谐波信号的检测电路16连接在天线ANT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从而能高精度地对天线ANT所反射的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检测。因此,能高精度地生成取消信号,能更精确地执行所反射的高次谐波信号与取消信号的抵消。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A相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信号调整部15A、15B。另外,将调整系数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A、15B的结构也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不同。因此,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说明。
信号调整部15A、15B并联连接在分波器141与合波器142之间。
信号调整部15A包括振幅调整器151A和相位调整器152A。信号调整部15B包括振幅调整器151B和相位调整器152B。
检测电路16A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以及由天线ANT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进行反射后的反射信号进行检测。该检测电路16A例如由双向耦合器构成,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和反射信号进行分离,并独立地进行输出。检测电路16A将在天线ANT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进行传送的高频信号所对应的检波信号输出至相位振幅检测部18A。
相位振幅检测器18A对从检测电路16A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与反射信号之间的振幅差进行检测,并对从检测电路16A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与反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行检测。
控制部11基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和相位,来对振幅调整系数CA1和相位调整系数CD1进行设定。控制部11基于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和相位,来对振幅调整系数CA2和相位调整系数CD2进行设定。图4是表示振幅调整系数CA1、CA2和相位调整系数CD1、CD2的设定表格的图。
振幅调整系数CA1是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相对应地决定从信号调整部15A输出的取消信号Stx13c1的振幅的系数。相位调整系数CD1是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相位相对应地决定从信号调整部15A输出的取消信号Stx13c1的相位的系数。
更具体而言,振幅调整系数CA1和相位调整系数CD1是通过以下方式决定的系数:即,在被输入至合波器142的时刻,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与取消信号Stx13c1的振幅相同,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相位与取消信号Stx13c1的相位为相反相位。
例如,在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为A1、相位为θ1时,对振幅调整系数CA11、CD11进行设定,使得取消信号Stx13c1的振幅为Ac11,相位为θc11。另外,在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为A2、相位为θ2时,对振幅调整系数CA21、CD21进行设定,使得取消信号Stx13c的振幅为Ac21,相位为θc21。
振幅调整系数CA2是与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相对应地决定从信号调整部15B输出的取消信号Stx13c2的振幅的系数。相位调整系数CD2是与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相位相对应地决定从信号调整部15B输出的取消信号Stx13c2的相位的系数。
更具体而言,振幅调整系数CA2和相位调整系数CD2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决定的系数:即,在被输入至合波器142的时刻,从天线共用器12的第一收发电路131侧泄漏至第二收发电路132侧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t3L的振幅与取消信号Stx13c2的振幅相同,该三次谐波信号St3L的相位与取消信号Stx13c2的相位为相反相位。此外,传送至天线ANT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和相位与通过天线共用器12而泄漏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t3L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关系能预先通过仿真等来获得。
例如,在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为At1、相位为θt1时,通过天线共用器12而泄漏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t3L的振幅和相位已知,因此,根据该振幅和相位来对振幅调整系数CA12和相位调整系数CD12进行设定,使得取消信号Stx13c2的振幅为Ac12,相位为θc12。另外,在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为At1、相位为θt1时,对振幅调整系数CA22和相位调整系数CD22进行设定,使得取消信号Stx13c2的振幅为Ac22,相位为θc22。
控制部11将振幅调整系数CA1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A的振幅调整器151A,将相位调整系数CD1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A的相位调整器152A。控制部11将振幅调整系数CA2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B的振幅调整器151B,将相位调整系数CD2提供给信号调整部15B的相位调整器152B。
振幅调整器151A基于振幅调整系数CA1,对分波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的振幅进行调整。相位调整器152A基于相位调整系数CD1,对完成振幅调整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的相位进行调整。该振幅和相位经调整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成为取消信号Stx13c1,将其输出至合波器142。
振幅调整器151B基于振幅调整系数CA2,对分波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的振幅进行调整。相位调整器152B基于相位调整系数CD2,对完成振幅调整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的相位进行调整。该振幅和相位经调整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成为取消信号Stx13c2,将其输出至合波器142。
合波器142将来自天线共用器12的高频信号、即由天线ANT所接收到的第二接收信号Srx2、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和通过天线共用器12而泄漏的三次谐波信号St3L所混合而成的高频信号与取消信号Stx13c1、St13c2进行合波,并将其输出至第二收发电路132。
此时,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和取消信号Stx13c1振幅相同而相位相反,因此会互相抵消。另外,通过天线共用器12而泄漏的三次谐波信号St3L和取消信号Stx13c2振幅相同而相位相反,因此会互相抵消。由此,仅第二接收信号Srx2从合波器142输出至第二收发电路132。
由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抑制被天线ANT所反射的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的三次谐波信号被输入至第二通信频带用的第二收发电路132的情况。此外,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抑制通过天线共用器12而泄漏的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的三次谐波信号被输入至第二通信频带用的第二收发电路132的情况。由此,即使同时对第一发送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进行通信,也能进一步对第二接收信号的S/N的劣化进行抑制。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收发装置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B相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信号调整部15’。因此,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说明。
信号调整部15’包括振幅调整器151、相位调整器152和延迟电路153。振幅调整器151、相位调整器15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信号调整部15相同。
延迟电路153对振幅和相位被调整后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进行延迟处理,并输出取消信号Stx13cb。延迟电路153的延迟量根据从分波器141到合波器142为止的三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长度、与从分波器141经由天线ANT的反射而到达合波器142为止的三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长度之差来决定。此外,延迟电路153也可以在分波器141侧进行接地。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在合波器142中更精确地执行反射后的高次谐波信号与取消信号的抵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延迟电路153追加至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状态,但同样也能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A追加延迟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对每个信号调整部15A、15B配置延迟电路。具体而言,配置于信号调整部15A的延迟电路的延迟量根据从分波器141到合波器142为止的三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长度、与从分波器141经由天线ANT的反射而到达合波器142为止的三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长度之差来决定。配置于信号调整部15B的延迟电路的延迟量根据从分波器141到合波器142为止的三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长度、与从分波器141经由天线共用器12而到达合波器142为止的三次谐波信号的传送路径长度之差来决定。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收发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C相对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点在于,包括信号调整部15”。因此,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说明。
信号调整部15”包括振幅调整器151、相位调整器152和滤波器154。振幅调整器151、相位调整器15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信号调整部15相同。
滤波器154连接在分波器141与振幅调整器151之间。换言之,滤波器154与分波器141相连接而不夹有其它电路元件。对滤波器154进行设定,使得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基波信号切断,仅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tx13通过。由此,将三次谐波信号Stx13获取至信号调整部15”,同时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基波信号被传送至天线共用器12而不会泄漏至信号调整部15”。即,能将从第一收发电路131输出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基波信号以较低的损耗传送至天线共用器12。
另外,能防止第一发送信号Stx1经由分波器141、信号调整部15”、以及合波器142而泄漏至第二收发电路1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滤波器154追加至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状态,但同样也能对实施方式2、3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A、10B追加滤波器154。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收发装置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D相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A的不同点在于检测电路16D的配置位置。因此,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说明。
收发装置10D在分波器141与天线共用器12之间连接有检测电路16D。检测电路16D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进行检波,相位振幅检测部18D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检测。相位振幅检测部18D将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和相位输出至控制部11。
这里,输入至天线共用器12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和相位与通过天线共用器12而泄漏的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三次谐波信号St3L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因反射而产生的三次谐波信号Srt13的振幅和相位之间的关系能预先通过仿真等来获得。
控制部11基于第一发送信号Stx1的振幅和相位,来对振幅调整系数CA1、CA2和相位调整系数CD1、CD2进行设定。
由此,即使对检测电路的配置进行变换,也能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发送信号所包含的三次谐波信号的频率分量进行压制的示例,但也能通过使用上述各实施方式来压制发送信号的其它频率分量。即,能对串扰至第二收发电路的第一发送信号中所包含的各分量进行压制。另外,通过对系数进行调整,也能对发送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进行压制。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收发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收发装置的电路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E相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A的不同点在于,包括多个信号调整部15A1-15An。因此,以下仅对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发装置10A的不同之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信号调整部的个数设为n个的状态,但也可以对该个数n进行恰当设定。
信号调整部15A1包括振幅调整器151A1和可变相位器152A1。振幅调整器151A和可变相位器152A1串联连接在分波器141与合波器142之间。振幅调整器151A1中设定有振幅调整系数CA1,相位调整器152A1中设定有相位调整系数CD1。
信号调整部15An包括振幅调整器151An和可变相位器152An。振幅调整器151An和可变相位器152An串联连接在分波器141与合波器142之间。
利用控制部11来对提供给多个信号调整部151A1-151An的振幅调整系数和相位调整系数进行设定。利用由天线ANT对第一发送信号Stx1进行反射后所形成的反射信号来对这些振幅调整系数和相位调整系数进行设定。
由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对由多个信号调整部所生成的多个取消信号进行合成,以用于一种反射信号(高次谐波信号)的抵消,因此,能更可靠地用取消信号来抵消反射信号。
标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收发装置
11:控制部
12:天线共用器
131:第一收发电路
132:第二收发电路
141:分波器
142:合波器
15、15A、15A1、15An、15B:信号调整部
151、151A、151A1、151An、151B:振幅调整器
152、152A、152A1、152An、152B:相位调整器
16、16A、16D:检测电路
17:天线匹配电路
18、18A、18D:相位振幅检测部
ANT:天线

Claims (6)

1.一种收发装置,包括:
第一RF电路,该第一RF电路至少包括发送电路,所述发送电路发送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
第二RF电路,该第二RF电路至少包括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接收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
天线,该天线向外部发送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并从外部接收所述第二通信频带的接收信号;以及
天线共用器,该天线共用器连接在所述第一RF电路和所述第二RF电路与所述天线之间,将来自所述第一RF电路的所述发送信号传送至所述天线,将来自所述天线的所述接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二RF电路,
在至少部分重合的时间段内执行所述第一通信频带和所述第二通信频带的通信,所述收发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分波器,该分波器对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分波;
感测部,该感测部对所述第一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进行检测;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感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调整系数;
信号调整部,该信号调整部基于所述调整系数来对经所述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及
合波部,该合波部连接在所述天线共用器与所述第二RF电路之间,将经所述信号调整部调整后的发送信号与从所述天线共用器传送至所述第二RF电路的信号进行合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测部连接在所述天线与所述天线共用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测部
对被所述天线所反射的所述发送信号的所述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以及传送至所述天线的所述发送信号的基波信号的振幅、相位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高次谐波信号的振幅、相位的检测结果来决定第一调整系数,并根据所述基波信号的振幅、相位的检测结果来决定第二调整系数,
所述信号调整部包括第一信号调整部和第二信号调整部,
所述第一信号调整部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来对被所述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调整,
所述第二信号调整部基于所述第二调整系数来对被所述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个所述信号调整部。
5.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调整部包括延迟电路,该延迟电路使经所述分波器分波后的高次谐波信号延迟。
6.如权利要求2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调整部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与所述分波器相连接,使所述发送信号衰减,并使所述发送信号的高次谐波信号通过。
CN201480056897.8A 2013-10-16 2014-10-15 收发装置 Active CN105637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5146 2013-10-16
JP2013-215146 2013-10-16
PCT/JP2014/077374 WO2015056685A1 (ja) 2013-10-16 2014-10-15 送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7770A true CN105637770A (zh) 2016-06-01
CN105637770B CN105637770B (zh) 2018-07-10

Family

ID=5282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6897.8A Active CN105637770B (zh) 2013-10-16 2014-10-15 收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8392B2 (zh)
CN (1) CN105637770B (zh)
WO (1) WO201505668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5506A (zh) * 2019-06-27 2019-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492589A (zh) * 2018-09-12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辐射杂散信号的对消方法和装置
WO2020259184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67636A (zh) * 2019-03-26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信系统中天线的调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616758A (zh) * 2019-11-08 2022-06-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载用无线系统
CN115298963A (zh) * 2020-04-06 2022-11-04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1745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送受信装置および反射信号抑制方法
US11082015B2 (en) * 2018-11-05 2021-08-03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flection measurements
KR20210145551A (ko) 2020-05-25 2021-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rf 송신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3770A (zh) * 2003-01-31 2004-08-25 ��ʽ����Ntt����Ħ 无线电通信终端
JP2010062997A (ja) * 2008-09-05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971492A (zh) * 2008-03-13 2011-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分波器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02111358A (zh) * 2009-12-07 2011-06-29 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模块和使用它的移动通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8831A (en) * 1993-01-08 1995-06-27 American Nucleonics Corporation Signal path length correlator and method and 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H09312587A (ja) * 1996-05-22 1997-12-0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6865276B1 (en) * 1999-11-03 2005-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ise suppre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ignal
US6960956B2 (en) * 2001-01-12 2005-11-01 Telefonatiebolaget L.M. Ericsson Telefonpla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power amplifier linearity using detected fundamental and harmonic components
JP4242397B2 (ja) 2006-05-29 2009-03-25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0171724A (ja) * 2009-01-22 2010-08-05 Sharp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34128B2 (ja) * 2009-10-15 2012-09-26 Necシステ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タグリーダライタ
JP2013031135A (ja) 2011-07-29 2013-02-0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機器
CN104025462B (zh) * 2011-12-27 2016-11-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分波电路及rf电路模块
GB2502045B (en) * 2012-04-03 2015-03-25 Nvidia Corp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874769C (en) * 2012-06-05 2016-10-11 Rivada Network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iverse multiple carrier aggregation
US9297885B2 (en) * 2012-07-27 2016-03-2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system compensation to reduce the effects of self interference in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altimeter systems
DE102012108030B4 (de) * 2012-08-30 2018-05-09 Snaptrack, Inc. Multiplexer mit verringerten Intermodulationsprodukten
EP2932619A4 (en) * 2012-12-11 2016-08-03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PASSIVE LEAKAGE SUPPRESSION NETWORKS FOR DUPLEX AND COEXISTA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77440B2 (en) * 2013-01-04 201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igital suppression of transmitter intermodulation in receiver
US9252831B2 (en) * 2013-03-01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tap adaptive filter for transmit signal leakage cancellation
EP2992614B1 (en) * 2013-04-30 2017-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9712205B2 (en) * 2013-06-18 2017-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plex unit
EP3011678A1 (en) * 2013-06-18 2016-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eakage cancellatio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ceiver
DE102013114797B4 (de) * 2013-12-23 2021-06-10 Apple Inc. Sendeempfäng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Kompensations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3770A (zh) * 2003-01-31 2004-08-25 ��ʽ����Ntt����Ħ 无线电通信终端
CN101971492A (zh) * 2008-03-13 2011-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分波器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
JP2010062997A (ja) * 2008-09-05 2010-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CN102111358A (zh) * 2009-12-07 2011-06-29 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移动通信终端的模块和使用它的移动通信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2589A (zh) * 2018-09-12 202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辐射杂散信号的对消方法和装置
CN111492589B (zh) * 2018-09-12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辐射杂散信号的对消方法和装置
CN112567636A (zh) * 2019-03-26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信系统中天线的调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567636B (zh) * 2019-03-26 2022-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通信系统中天线的调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445506A (zh) * 2019-06-27 2019-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59183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259184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收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616758A (zh) * 2019-11-08 2022-06-1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车载用无线系统
CN115298963A (zh) * 2020-04-06 2022-11-04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58392B2 (en) 2018-12-18
WO2015056685A1 (ja) 2015-04-23
US20160269072A1 (en) 2016-09-15
CN105637770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770A (zh) 收发装置
CN105099493B (zh) 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US9698861B2 (en) RF module for wireless unit configured for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78947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ple radio signals over a single antenna
FI98259C (fi)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testisilmukan muodostamiseksi radioaseman toiminnan valvontaan
CN101304259B (zh) 泄漏功率降低装置
US200702988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in a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operating on a single antenna
US9100109B2 (en)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impedance matching method
CN104737456A (zh) 收发装置
JP2015504257A (ja) 改善された同調能力を備えた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装置
CN105577257A (zh) 具有阻抗匹配部件的分集接收机前端系统
US7062235B2 (en) Testing of a radio transceiver
KR2013007458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수동 소자를 이용한 고주파 송수신 전치단 장치
CN105323015B (zh) 一种实现无源器件测试的装置
US9112473B2 (en) Branching circuit and RF circuit module
CN104737455A (zh) 收发装置
WO20140322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transceiver
CN109450464A (zh) 一种带发射干扰消除的无线通信系统全双工射频电路
CN105406885A (zh) 采用rf捷变收发器ad9361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配置方法
US9154236B2 (en) System for allowing co-existence of transceivers
US20090111405A1 (en) Signal matching module for single or multiple systems
CN104597429B (zh) 一种多工作模式收发组件
US20170012600A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device
US20070293161A1 (en) Apparatus Connecting at Least One Transmitter Unit to Transceiver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