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7736B -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7736B
CN105637736B CN201380080233.0A CN201380080233A CN105637736B CN 105637736 B CN105637736 B CN 105637736B CN 201380080233 A CN201380080233 A CN 201380080233A CN 105637736 B CN105637736 B CN 105637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resin
bracket
yoke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2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7736A (zh
Inventor
麻生洋树
浦边优人
坂乃边和宪
山本峰雄
石井博幸
尾屋隼郎
尾屋隼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3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2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包括:轭铁(4),其呈圆筒状;树脂磁体部(5),其由树脂磁体一体地形成在轭铁(4)的外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其配置在树脂磁体部(5)的轴向的一端部侧;托座(34),其在轭铁(4)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多个,分别具有一对凸出部(34a)和在凸出部(34a)之间形成的开口部(34b);以及托座连结部(33),其上表面上形成多个托座(34),其中,以开口部(34b)为供给路径地将树脂磁体供给到树脂磁体部(5)的肋状流道(35)的非切除部分(35a),填埋开口部(34b)而与托座(34)一起形成用于载置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托座部(50),并且从托座(34)起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而与树脂磁体部(5)连成一体。

Description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包括:轭铁;树脂磁体部,其一体地形成于轭铁的外周;位置检测用磁体,其设置在树脂磁体部的轴向一端部;以及托座,其形成在轭铁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的轴向端部,具有一对凸出部和在一对凸出部之间形成的开口部,其中,树脂磁体部通过从环状流道和肋状流道被供给树脂磁体而成型,该环状流道从轭铁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的轴向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且位于轭铁的内侧,该肋状流道从环状流道呈放射状地向径向外侧延伸,肋状流道是以托座的开口部为供给树脂磁体的路径,并且肋状流道与托座一体化而形成托座部。还记载了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设置有位置检测用磁体的托座部和保持位置检测用磁体的外周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的质量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1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机的转子中,在树脂磁体部与位置检测用磁体之间的轴向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形成于轭铁的托座较长,托座成型困难,并且由于托座的开口部增大,所以树脂磁体的所需量增加,成本提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能够容易地形成托座而提高转子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树脂磁体的所需量,实现低成本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包括:轭铁,其呈圆筒状;树脂磁体部,其由树脂磁体一体地形成在该轭铁的外周;位置检测用磁体,其配置在该树脂磁体部的轴向的一端部侧;托座,其在上述轭铁的上述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的轴向端面上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分别具有一对凸出部和在该一对凸出部之间形成的开口部,上述位置检测用磁体载置在上述一对凸出部上;以及托座连结部,其以预先设定的高度形成在上述轴向端面上,多个上述托座形成在其上表面,并且连结多个上述托座,其中,经由上述开口部将上述树脂磁体供给到上述树脂磁体部的流道的非除去部分,设置在上述开口部而与上述托座一起形成用于载置上述位置检测用磁体的托座部,并且从所述托座起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而与所述树脂磁体部连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其能够容易地形成托座而提高转子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树脂磁体的所需量,实现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轭铁的结构的图,图3(a)是从与位置检测用磁体相反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3(b)是图3(a)的B-B截面图,图3(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有环状流道的转子磁体的结构的图,图4(a)是从与位置检测用磁体相反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C-C截面图,图4(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去除环状流道后的转子磁体的结构的图,图5(a)是从与位置检测用磁体相反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D-D截面图,图5(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轴;2滚花网纹;3转子磁体;4轭铁;5树脂磁体部;6凹部;6a浇口处理痕迹;11位置检测用磁体;17热塑性树脂;18肋部;19面;31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2浇口凸部;32a浇口处理痕迹;33托座连结部;34托座;34a凸出部;34b开口部;35肋状流道;35a非去除部分;35b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6环状流道;36a树脂注入部痕迹;37轭铁内周圆筒树脂部;38、46合模面痕迹;44直线部;45倾斜部;47凹部;48凸部;50托座部;80中空部;100转子;300定子;341传感器基板;341a霍尔元件;350模制定子;400a、400b模制电动机;400电动机;410轴承;420防水盖;439托架;500空调机;542室内机;543室外机;544风扇;545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结构的侧视图,详细而言,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此外,图1是图2的A-A截面图。图3是表示轭铁的结构的图,图3(a)是从与位置检测用磁体相反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3(b)是图3(a)的B-B截面图,图3(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有环状流道的转子磁体的结构的图,图4(a)是从与位置检测用磁体相反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C-C截面图,图4(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去除环状流道后的转子磁体的结构的图,图5(a)是从与位置检测用磁体相反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D-D截面图,图5(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结构的纵截面图。下面,参照图1~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和电动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100是将树脂磁体部5一体成型在轭铁4的外周而形成的转子,该轭铁4通过将含有软磁体或铁氧体的热塑性树脂成型而得到。
转子100是将轴(shaft)1、转子磁体3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1固定在树脂成型用模具中,并向树脂成型用模具中注入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17来成型的。
成型后,将轴承410(参照图6,例如滚动轴承)安装在转子磁体3的两侧。下面,以转子100的磁极数量是10极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磁极数量并不限定于10极,可以是任意偶数极。例如将转子100与后述的定子300组合,构成无刷直流(DC)电动机。
轴承410与对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进行止挡的面19抵接,该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呈圆筒状,由热塑性树脂17形成在轴1的外周。在轴1的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内接的部分加工有滚花网纹2。滚花网纹2也可简称为滚花。滚花网纹2主要被施加于圆形物(这里是轴1)的外周,呈锯齿形槽状,起到防滑结构的功能。滚花网纹2例如在目视不到的部分,主要通过提高压入(嵌入)部件的连接部分的摩擦系数或者使该锯齿纹咬住内周面而被用作防脱结构、止动结构。
后文将详细说明转子磁体3、位置检测用磁体11。这里,首先说明转子100通过PBT等热塑性树脂17来成型的情况。
从轭铁4的具备凹部6的一侧的轴向端面(与安装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轴向端面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将转子磁体3插入到设置在立式成型机(未图示)中的模具下模(未图示),从而将转子磁体3装入模具下模中。
模具下模具备凸部(未图示),该凸部与在轭铁4的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设置的锥形的切口7嵌合。在紧固模具时,模具下模(芯部)的凸部被压向切口7,由此确保树脂磁体部5的外周与轴1为同轴。
切口7与磁极对应(相向)地设置。因此,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10个切口7。与磁极对应(相向)地设置切口7是为了使轭铁4的相对于各磁极的磁路大致相同。
与切口7嵌合的模具下模的凸部在此例中为5个。该5个凸部与10个切口7中的5个(其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嵌合。在从轭铁4具备凹部6的一侧的轴向端面将转子磁体3插入到模具下模来将转子磁体3装入模具下模中时,轭铁4的10个切口7中的任意5个与下模的5个凸部嵌合即可,因此还具有作业性比切口7为5个的情况更好的效果。
进而,在填充热塑性树脂17进行成型时,将加工有作为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的止动结构滚花网纹2的轴1固定在下模的转子磁体3的中央。
进而,在将位置检测用磁体11设置于转子磁体3的托座部50之后,封闭模具并注射PBT等热塑性树脂17进行成型。
此外,后文将详细说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不过,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具有台阶部,在厚度方向上对称。通过这种结构,在将位置检测用磁体11安装于转子磁体3时,将PBT等热塑性树脂17填充到转子磁体3的轴向端部侧(外侧)的台阶部,具有阻止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轴向上脱落的效果。
通过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设置台阶部,在将位置检测用磁体11安装于转子磁体3时,不用考虑正反就能够进行安装。不过,也可以仅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台阶部,并且使台阶部侧成为转子磁体3的轴向端部侧(外侧)。
此外,位置检测用磁体11,其台阶部通过热塑性树脂17被填埋后,就具有作为止动结构的肋部(未图示)。
此外,设想将位置检测用磁体11固定在转子磁体3的托座部50上的状态。由于从轭铁4的具备凹部6的一侧的轴向端面将转子磁体3插入到模具下模而将转子磁体3装入模具下模中,所以转子磁体3的、轭铁4具备凹部6的一侧的轴向端面成为下表面,其相反侧即安装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一侧的轴向端面成为上表面。
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托座部50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的内侧,配置在托座34和肋状流道(作为制品残留的部分)的上表面(大致水平的状态)。
此时,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外周面与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预先设定好间距的间隙。这里并不详述,不过设置在转台上的下模在成型时会例如以预先设定的转速旋转180°。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树脂成型时载置于托座部50上的状态下,如果例如以预先设定的转速旋转180°,则离心力作用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然而,由于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周围存在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所以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可防止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径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因此其从转子磁体3脱落的可能性较小。由此,生产率得以提高。
基于树脂成型,在将热塑性树脂17在轴1的外周呈圆筒状地填充而成的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的外周,从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的外周呈放射状地形成用于注入热塑性树脂17的浇口凸部32。
从浇口凸部32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注入热塑性树脂17。因此,在浇口凸部32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残留有浇口处理痕迹32a。浇口凸部32例如形成磁极数量一半的数量(这里为10极的一半即5个)。
浇口凸部32从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沿着径向以预先设定的长度延伸。而且,轭铁内周圆筒树脂部37的内周面与浇口凸部32的径向前端之间,间隔有预先设定的距离。浇口凸部32沿着径向延伸的方向是树脂磁体部5的大致磁极中心方向。
浇口凸部32的一个轴向端面(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以预先设定的尺寸(例如1mm左右)位于转子磁体3的设置有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轴向端面的内侧。浇口凸部32的另一个轴向端面,位于树脂成型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合模面痕迹38处。因此,浇口凸部32的轴向长度是转子磁体3的轴向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
对浇口凸部32的一个轴向端面(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以预先设定的尺寸位于转子磁体3的设置有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轴向端面的内侧的理由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从浇口凸部32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注入热塑性树脂17,而在浇口凸部32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残留有浇口处理痕迹32a。
存在浇口处理痕迹32a从浇口凸部32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向外侧突出一定长度的情况。在具有与浇口处理痕迹32a的突起发生干扰的结构的情况下,浇口处理痕迹32a的突起优选收容在转子磁体3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轴向端面的内侧。
在例如轴承410(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径小于轭铁内周圆筒树脂部37的内径的情况下,存在浇口处理痕迹32a的突起与模制定子350的模制件发生干扰的可能性。
因此,浇口凸部32的一个轴向端面(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与转子磁体3的设置有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轴向端面相比以预先设定的尺寸位于其内侧,以使浇口处理痕迹32a不会突出到轴向端面的外侧。这样,能够容许浇口处理痕迹32a的范围最大为上述尺寸,而且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在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与轭铁内周圆筒树脂部37之间,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肋部18。如图中所示,在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与轭铁内周圆筒树脂部37之间,呈放射状且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5个肋部18(图2)。肋部18朝向树脂磁体部5的极间的方向延伸。
热塑性树脂17经由肋部18到达树脂磁体部5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1。由此,转子磁体3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体化。此外,将热塑性树脂17从浇口凸部32直接注射到轴外周的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因此能够首先充填此处。因此,能够实现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的熔接强度的提高。
而与此相对的,以往是将热塑性树脂17注射到轭铁内周圆筒树脂部37中,经由肋部18将热塑性树脂17填充到轴外周圆筒树脂部31中。
也可以在具有能承受基于电动机的产生转矩和断续运转而发生的反复应力的强度的范围内,使肋部18的根数、厚度(周向)、长度(轴向、径向)尽可能地少、薄、短,由此实现成本的减少。
此外,通过改变肋部18的根数、厚度(周向)、长度(轴向、径向)来调整圆周方向的刚性,能够调整从树脂磁体部5朝向轴1的传递激振力,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的低噪音化,提高制品的质量。
在使用热塑性树脂17对电动机的转子100进行成型时,用模具按压树脂磁体部5的外周附近的两轴向端面来填充热塑性树脂17,由此能够防止在树脂磁体部5的外周产生毛边,无需进行去毛边作业,所以能够实现生产率、质量的提高。
此外,将热塑性树脂17以填埋的方式填充到轭铁4的切口7的一部分(这里为不与模具下模的凸部嵌合的5个切口7)、轭铁4的作为浇口的凹部6(10个)和托座部50中,从而在旋转方向上成为用于转矩传递的止动结构。
使用热塑性树脂17将轭铁4的凹部6和托座部50完全填埋,这样在热塑性树脂17向内径方向成型收缩时,热塑性树脂17留挂在轭铁4的凹部6和托座部50的外周面,而能够防止热塑性树脂17与转子磁体3之间产生间隙,防止结合力下降。
也就是说,通过利用用于使浇口处理痕迹6a的突起不会从轭铁4的轴向端面突出的凹部6、以及用于对位置检测用磁体11进行定位的托座部50,而不需要附加用于防止结合力下降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低噪音化。
接着,详细说明构成转子磁体3的轭铁4。
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内侧的轭铁4是通过将含有软磁体或铁氧体的热塑性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得到的。
在使轭铁4成型时,通过在模具的形成轭铁4的外周的部分的外侧配置强力的磁体来设置取向磁场,由此轭铁4中含有的软磁体或铁氧体相对于磁极方向各向异性地取向。通过这样的取向磁场,使轭铁4相对于磁极方向各向异性地取向。
轭铁4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轭铁4的外周交替配置有凹部47和凸部48。这里,凹部47、凸部48各自的数量分别是10个。
凹部47与树脂磁体部5的磁极对应(相向)。此外,凸部48与树脂磁体部5的极间对应(相向)。另外,也能够采用凹部47与树脂磁体部5的极间对应(相向)、凸部48与树脂磁体部5的磁极对应(相向)的结构。
在轭铁4的一个轴向端面上,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磁极数量)凹部6(例如圆形),其轴向深度预先设定。凹部6与轭铁4的外周的凸部48(树脂磁体部5的磁极)对应(相向)。这里,由于电动机的转子为10极,所以凹部6也形成有10个。
将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塑性树脂从各个凹部6注入到轭铁4中。因此,在成型后的轭铁4上残留有用于注入热塑性树脂的浇口的浇口处理痕迹6a。
设置凹部6的一个理由是使浇口处理痕迹6a的突起不会从轭铁4的轴向端面突出。因此,凹部6的轴向深度为使浇口处理痕迹6a的突起不会从轭铁4的轴向端面突出的尺寸。
通过设置磁极数量(这里为10极)的用于注入热塑性树脂的浇口(作为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使得在相对于磁极注入含有软磁体或铁氧体的热塑性树脂时的注入状态均匀化,并且也能够使取向的状态均匀化,实现轭铁4质量的提高。
而且,通过在磁极位置设置浇口(作为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最适于使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塑性树脂取向,从而能够实现质量的提高。
此外,通过使浇口(作为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成为对轭铁4的一个轴向端面以圆形且朝向轴向内侧切掉预先设定的长度而形成的凹部6的中心,从而能够防止在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的毛边从端面露出。因此,由于防止其在制造工序中妨碍定位,还抑制废弃物的产生,所以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轭铁4的中空部80从具备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到轴向的大致中心位置(轭铁4成型时的合模面痕迹46)为倾斜部45。倾斜部45是从具备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向内侧逐渐变窄的锥形。
而且,从合模面痕迹46到托座34一侧的轴向端面,为直径一定的直线部44。
倾斜部45由固定侧的模具形成。直线部44由可动侧的模具形成。通过用固定侧的模具形成倾斜部45,使开模时制品(轭铁4)粘付在固定侧模具上的粘付力降低。而且,通过用可动侧的模具形成直线部44,而在开模时阻止制品(轭铁4)粘付在固定侧模具上,由此固定侧模具与制品(轭铁4)顺利地分离,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在轭铁4的具备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在凹部6之间的磁极位置形成有以预先设定的宽度到达倾斜部45的锥形的切口7。切口7的数量是10个。各个切口7是为了确保与直线部44和轭铁4的外周同轴而形成的。
就切口7而言,在用树脂磁体将树脂磁体部5与轭铁4一体成型时,或者在用热塑性树脂17将转子磁体3与轴1一体成型时,模具以确保了同轴的方式保持切口7,由此能够确保同轴度和相位,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在轭铁4的与具备凹部6的轴向端面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上,隔着托座连结部33设置有托座34。托座34在周向上的位置与磁极对应(相向)。即,托座34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10个。各个托座34由向轴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凸出部34a和在一对凸出部34a之间形成的开口部34b构成。
如后文所述,开口部34b在将树脂磁体部5与轭铁4一体成型时成为供给树脂磁体的路径。开口部34b的宽度与供给树脂磁体的流道宽度(后述的肋状流道35)大致相同。
各个托座34由托座连结部33相互连结,为向托座连结部33之上突出的形状。托座连结部33从轭铁4的与具备凹部6的轴向端面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起以预先设定的高度设置。托座连结部33例如为轴向厚度一定的平板状。各个托座34使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与轭铁4的端面相隔由托座连结部33的高度与自身高度之和决定的距离而设置。
托座连结部33的内径与轭铁4的内径大致一致。即,托座连结部33的内周面是将轭铁4的内周面沿着轴向延长而形成的,与轭铁4的内周面连续。由此,轭铁4的模具容易制作,因此能够实现转子的低成本化。
此外,在托座连结部33中,设置有托座34的部位与连结托座34彼此的部位相比向径向外侧扩张。即,托座连结部33中的有托座34的部位的外周面与托座连结部33中的托座34之间的部位的外周面相比位于径向外侧。而且,托座连结部33中的托座34之间的部位的外周面与托座34的外侧面相比,位于径向内侧。
接着,说明转子磁体3。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磁体3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将轭铁4收纳在设置在立式成型机中的模具下模(未图示)中,在轭铁4的外周,将含有例如稀土类的钐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磁体进行注塑成型,使树脂磁体5与其一体化。
在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时,在模具的形成树脂磁体部5的外周的部分的外侧,配置强力的磁体来设置取向磁场,由此树脂磁体部5中含有的磁粉在磁极方向上各向异性地取向。
在用于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模具的下模(未图示)中,形成被插入到轭铁4的中空部80的芯部。从轭铁4的具备凹部6的轴向端面,将该芯部插入到中空部80中,从而将轭铁4装入到模具中。
在轭铁4装入到模具中的状态下,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下模的芯部的端面为轭铁4的具备托座34的端面位置。
此外,通过将与在轭铁4的凹部6一侧轴向端面具备的切口7嵌合的凸部(未图示)设置在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实现相对于生成取向磁场的磁体的、在圆周方向上位置的定位。
此外,通过确保芯部的嵌合于切口7的凸部与树脂磁体部5的外周同轴,并在紧固模具时将其压向切口7,由此确保树脂磁体部5的外周与轭铁4同轴。
在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端面形成的环状流道36上,设置用于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该树脂注入部的数量是磁极数量的一半(这里为10极的一半5个)。此外,树脂注入部在周向上大致等间距地设置。用于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作为树脂注入部痕迹36a残留在环状流道36。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在相邻的肋状流道35的大致中间,沿着周向每隔1个地形成。
环状流道36以大致为轭铁4的托座34的高度(轴向)从树脂磁体部5或轭铁4的端面向托座34一侧凸出。即,环状流道36配置在轭铁4的内侧,其轴向端面与托座34的上端面为相同的高度。
此外,与磁极数量相同数量(这里为10个)的肋状流道35从环状流道36的外周呈放射状地延伸。肋状流道35设置与托座34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各环状流道35朝向对应的托座34延伸。肋状流道35形成为与环状流道36大致相同的高度(轴向)。
如上所述,用于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设置在相邻的肋状流道35的大致中间位置。
由于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用上模形成,所以通过采用从芯部(下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使得在开模时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与上模的粘付减小。
而且,对于环状流道36,通过从芯部(下模)的端面以预先设定的深度(轴向)笔直且呈凹状地挖入,在起模时阻止环状流道36粘付在上模,因此上模与环状流道36顺利地分离。
从环状流道36呈放射状延伸的肋状流道35,从使树脂磁体部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轴向端面经过轭铁4的托座34一侧的轴向端面,到达托座34的内周侧的开口部34b。而且,肋状流道35在托座34的外周侧的开口部34b的外侧,在树脂磁体部5的轴向端面上,从轭铁4的外周延伸到预先设定的位置。
将树脂磁体注入到环状流道36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中。树脂磁体在未图示的流道(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到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在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使流动的方向改变90°。即,树脂磁体沿着与轴正交的方向分成两路。然后,分成两路的树脂磁体分别流入最靠近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的肋状流道35,进一步使流动的方向改变90°,流入树脂磁体部5。
此时,能够使改变树脂磁体的流动方向的部分(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即,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并在与轴正交的方向上分成两路的部分)位于模具内。这是由于具有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的环状流道36位于轭铁4的内周的内侧。
例如在轭铁4的轴向端面改变了流动方向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的树脂磁体的注入压力,而造成在轭铁4的端面开孔等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具内存在改变树脂磁体的流动方向的部分(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即,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并在轴正交方向上分成两路的部分),所以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的树脂磁体对轭铁4等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由此,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此外,通过使轭铁4的中空部80的从托座34一侧的端面到合模面痕迹46为止的部分成为其圆形横截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线部44,以及使其与嵌合于直线部44的、用于成型树脂磁体部5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间隙尽可能地小,从而能够抑制树脂磁体泄漏到直线部44与模具的芯部(下模)之间的间隙,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在轭铁4的外周形成稀土类的树脂磁体部5的情况下,由于材料(稀土类树脂磁体)价格较高,所以优选尽可能使树脂磁体部5的壁厚变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对树脂磁体部5直接注入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来说,需要与树脂磁体部5的壁厚相对应地变小。如果树脂注入部变小,则成型压力增大。
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只要由环状流道36和与磁极数量相同的数量的从环状流道36的外周呈放射状地延伸的肋状流道35形成流道,并在环状流道36上设置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就能够任意地设定树脂注入部的浇口直径,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此外,通过将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的数量减少到磁极数量(10极)的一半(5个),与以磁极数量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流道数量相对于制品(树脂磁体部5)的比率。
流道数量是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和未图示的其它流道(轴向流道)的合计数量。
“流道”定义为树脂磁体部5与模具的树脂磁体注入部之间的不会成为制品(树脂磁体部5)的部分,具体而言是指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和未图示的其它流道。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磁体3的情况下,肋状流道35的一部分(从托座34的内周面到径向前端为止的部分)成为制品。即,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从托座34的内周面到径向前端为止的部分除外)、以及未图示的其它流道,在转子磁体3成型结束后被去除。
本实施方式的流道(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从轭铁4的托座34的内周面到径向前端为止的部分除外)、以及未图示的其它流道),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大致30%左右的流道数量。
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但是未图示的其它流道数量相对于全部流道数量的比率与环状流道36及肋状流道35相比较大。因此,如果减少树脂注入部,则全部流道数量也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是5个,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全部流道数量减少。
此外,在对不会成为制品的流道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以磁极数量的一半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结构,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由于流道数量减少而再利用比率也减少,能够抑制树脂磁体的特性(主要是机械强度)的下降,从而能够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
而且,虽然树脂注入部是磁极数量的一半,但是由于肋状流道35与磁极数量相同,所以对于各个磁极,树脂磁体的注入状况相同,取向的状态也能够均匀化,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从托座34的内周面到径向前端为止的部分除外)、以及未图示的其它流道,在转子磁体3成型结束后被去除。肋状流道35中从环状流道36到托座34的内周面为止的部分被去除。
因此,托座部50由托座34的凸出部34a和从凸出部34a之间(开口部34b)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肋状流道35的非去除部分35a构成。详细而言,非去除部分35a的、将开口部34b填埋到凸出部34a的上端为止的树脂磁体向径向外侧延伸,其前端部与树脂磁体部5的上端面连成一体。此外,非去除部分35a在其前端部具备向轴向外侧突出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
如上所述,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托座部50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的内侧,配置在托座34和肋状流道35(作为制品残留的部分)的上表面(大致水平的状态)。而且,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树脂成型之前载置在托座部50上的状态下,如果例如以预先设定的旋转速度旋转180°,则离心力作用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然而,由于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周围存在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所以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防止其在径向上的位置偏移,其从转子磁体3脱落的可能性变小。由此,提高生产率。
此外,将形成在树脂磁体部5上的肋状流道35的、轭铁4外侧的部分作为定位凸起加以利用,该定位凸起在用热塑性树脂17将转子磁体3与轴1一体成型时进行周向上的定位。
例如在仅用树脂磁体形成定位凸起(肋状流道35的、轭铁4外侧的部分)、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和托座34的情况下,在去除了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后,它们仅由通向树脂磁体部5的树脂注入部连结,所以具有强度较弱的缺点。
然而,通过在轭铁4上形成托座34,而且将托座34的中央部分开口而设置开口部34b,并且使肋状流道35与托座34一体化,由此强度得以提高,能够提高制造水准。
此外,在改变电动机的性能时,需要使树脂磁体部5相对于定子的轴向中心位置不变而改变轴向长度,但是存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相对于定子的轴向位置不能改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托座连结部33的高度,能够确保树脂磁体的注入路径,并且不会使树脂磁体的所需量没必要地增加而能够形成转子磁体3,因此能够实现转子100的低成本化。
如上所述,树脂磁体从环状流道36通过肋状流道35被填充到轭铁4的外周,而使轭铁4与树脂磁体部5一体化之后,从托座34的内周侧侧面将内侧的肋状流道35和环状流道36去除,由此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磁体3。
如上所述,作为一个示例,虽然使用了使轭铁4的外周呈凹凸形状并且在外周一体成型有树脂磁体部5的转子磁体3,但是也可以在外周呈圆形且其中一部分设置成凹形或凸形的轭铁4的外周上形成树脂磁体部5来构成转子磁体3。
此外,也可以仅由树脂磁体构成转子磁体3。
此外,也可以将烧结磁体或成型后的树脂磁体与轭铁4粘接来构成转子磁体3。
此外,与轭铁4的外周形状或配置在外周的磁体的材质、固定方法无关地,只要以将用于使设置在轭铁4的一个端面上的浇口处理痕迹6a不会从端面突出的凹部6填埋的方式用通用的热塑性树脂进行成型,并将轴1、转子磁体3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体形成,显然就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位置检测用磁体11进行说明。环状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具有台阶部(未图示),在厚度方向上对称。
位置检测用磁体11设置在电动机的转子100的轴向一端部,通过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的台阶部填充PBT等热塑性树脂,从而成为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轴向上的防脱结构。
由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厚度方向上为对称形状,所以能够不考虑方向地固定在模具中,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率,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不限定于在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具有台阶部,也可以在任一个端部具有台阶部,并且使其位于电动机的转子100的轴向端部侧。
此外,位置检测用磁体11具有在使用热塑性树脂填埋后成为止动结构的肋部(未图示)。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转子100,例如与电动机的定子组合构成无刷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定子可以是利用作为BMC树脂(Bulk Molding Compound,块状模塑料)等热固化性树脂的模制树脂进行模制成型而得到的模制定子。
在图6中示出了模制电动机的结构。如图6所示,电动机400包括轴1、电动机的转子100、轴承410、托架439、防水盖420、将电动机的定子300模制成型而得到的模制定子350、以及传感器基板341。
将与外部连接的传感器基板341组装到电动机的定子300,进行机械接合及电接合之后实施模制成型,构成模制定子350。传感器基板341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的面上具备位置检测用的霍尔元件341a。
接着,将电动机的转子100(安装有轴承410)、托架439等部件组装到模制定子350而构成电动机400。
这样,通过使用电动机的转子100和电动机的定子300,能够得到质量良好的低成本的电动机40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载置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托座34形成在托座连结部33上,用于填埋托座34的开口部34b的肋状流道35的非去除部分35a从凸出部34a之间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树脂磁体部5的轴向端面上连成一体。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树脂磁体部5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之间的轴向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托座连结部33的高度,使得不需要改变托座34的高度,就能够确保树脂磁体的注入路径,并且减少树脂磁体的使用量,从而能够实现转子100的低成本化。
基于使用例如定子300和传感器基板341的位置关系相同的模制定子350(图6)的结构,在改变电动机400的性能时,需要改变树脂磁体部5的轴向长度。然而,存在树脂磁体部5的相对定子300的轴向中心位置不能改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树脂磁体部5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之间的轴向距离会较远。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托座连结部33的高度而使托座34的高度不变,也能够构成所期望的性能的电动机,并且能够减少树脂磁体的所需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使用定子300和传感器基板341的位置关系相同的模制定子350(图6)的结构,能够使用树脂磁体部5的轴向长度不同的转子100,能够使模制定子模具加速摊销,从而实现电动机400的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托座34的成型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转子100的质量。即,即使在树脂磁体部5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之间的轴向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托座连结部33的高度,使得不需要增加托座34的高度,因此托座34的成型较为容易。
此外,在用热塑性树脂17将转子100一体成型时,热塑性树脂17把持托座连结部33的外径侧,由此通过轭铁4牢固地保持树脂磁体部5,能够提高转子100的质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托座连结部33的内径与轭铁4的内径相等,托座连结部33在延长了轭铁4的内径侧的位置上形成,因此轭铁4的成型模具的加工变得容易,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托座连结部33中的设置有托座34的部位的外周面,相比托座连结部33中的相邻的托座34之间的部位的外周面位于径向外侧。由此,在用热塑性树脂17将转子100一体成型时,托座连结部33的外周面成为树脂磁体部5的止动结构,从而可靠地传递磁体的转矩,由此能够提高转子100的质量。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低成本且质量良好的电动机的转子100,能够提高电动机400的质量。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500包括室内机542、以及与室内机542连接的室外机543。室外机543具备送风机,该鼓风机具有模制电动机400b和风扇544。此外,室内机542也具备鼓风机,该鼓风机具有模制电动机400a。模制电动机400a、400b是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电动机。此外,室外机543具备压缩机545。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低成本且质量良好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用作作为空调机500的主要部件的送风机用电动机,由此能够实现空调机500的质量的提高。
此外,通过将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应用于压缩机545,能够实现空调机500的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适合于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Claims (5)

1.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轭铁,其呈圆筒状;
树脂磁体部,其由树脂磁体一体地形成在该轭铁的外周;
位置检测用磁体,其配置在该树脂磁体部的轴向的一端部侧;
托座,其在所述轭铁的所述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的轴向端面上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分别具有一对凸出部和在该一对凸出部之间形成的开口部,所述位置检测用磁体载置在所述一对凸出部上;以及
托座连结部,其以预先设定的高度形成在所述轴向端面上,多个所述托座形成在其上表面,并且连结多个所述托座,其中,
经由所述开口部将所述树脂磁体供给到所述树脂磁体部的流道的非除去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部而与所述托座一起形成用于载置所述位置检测用磁体的托座部,并且从所述托座起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而与所述树脂磁体部连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座连结部的内径与所述轭铁的内径相等,
所述托座连结部的内周面是所述轭铁的内周面沿着轴向延长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座连结部中的设置有所述托座的部位的外周面,与所述托座连结部中的相邻的托座之间的部位的外周面相比位于径向外侧。
4.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
5.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鼓风机,其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
CN201380080233.0A 2013-10-18 2013-10-18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Active CN105637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8330 WO2015056344A1 (ja) 2013-10-18 2013-10-18 電動機の回転子、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7736A CN105637736A (zh) 2016-06-01
CN105637736B true CN105637736B (zh) 2018-01-05

Family

ID=5277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233.0A Active CN105637736B (zh) 2013-10-18 2013-10-18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CN201420603766.4U Active CN204243932U (zh) 2013-10-18 2014-10-17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03766.4U Active CN204243932U (zh) 2013-10-18 2014-10-17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66821B2 (zh)
EP (1) EP3059835B1 (zh)
JP (1) JP6026000B2 (zh)
CN (2) CN105637736B (zh)
WO (1) WO20150563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3891B1 (ko) * 2014-06-13 2017-0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듀얼 클러치 트랜스미션
JP6537713B2 (ja) * 2016-04-27 2019-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545383B2 (ja) * 2016-07-01 2019-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117526607A (zh) 2017-08-04 2024-0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WO2020026406A1 (ja) * 2018-08-02 2020-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モータ、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179569B2 (ja) * 2018-10-05 2022-11-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園芸工具
JP7033054B2 (ja) * 2018-12-17 2022-03-09 Kyb株式会社 スプリングガイド及び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9402A (zh) * 2011-01-18 2013-09-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转子、模制电动机、空调机及模制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1746A (ja) 1994-08-05 1996-02-20 Sanwa Chem Kk モールドモーター
JP3555377B2 (ja) * 1997-03-12 2004-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4394079B2 (ja) * 2006-02-15 2010-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0063285A (ja) * 2008-09-04 2010-03-18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61936A (ja) 2009-09-08 2011-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4942802B2 (ja) * 2009-09-08 2012-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5159734B2 (ja) 2009-09-08 2013-03-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4942806B2 (ja) * 2009-12-01 2012-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9402A (zh) * 2011-01-18 2013-09-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转子、模制电动机、空调机及模制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9835A1 (en) 2016-08-24
US20160233747A1 (en) 2016-08-11
EP3059835A4 (en) 2017-08-02
WO2015056344A1 (ja) 2015-04-23
CN204243932U (zh) 2015-04-01
US9966821B2 (en) 2018-05-08
JPWO2015056344A1 (ja) 2017-03-09
CN105637736A (zh) 2016-06-01
JP6026000B2 (ja) 2016-11-16
EP3059835B1 (en)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736B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CN202940656U (zh) 马达
KR101711136B1 (ko) 스포크 영구 자석 로터
CN205583875U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CN101682243B (zh) 电动机
JP5180907B2 (ja) ポンプ
WO2007055775A3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6464047A (zh) 电动机的转子、模制电动机以及空调机
CN103580326A (zh) 转子以及马达
EP1746704A3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wheelchair mounted with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60344274A1 (en) Pole to pole variation in shape of injection molded magnets of internal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CN104011977A (zh) 电动鼓风机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5501660B2 (ja) 電動モータ及びそのロータ
EP2568579A3 (en) Motor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US20180019630A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with distributed permanent magnets
US20060131975A1 (en) Longitudinally-fluted multi-pole permanent-magnet rotor
CN103683601A (zh) 电动马达及电动泵
CN105745822A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JP2011120335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107171463A (zh) 永磁电机用定子冲片、电机定子及注塑模具
CN207490633U (zh) 电动机以及空调机
JP2017169318A (ja) ロータ
JP2011120334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KR101303009B1 (ko) Bldc 모터용 마그넷 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1061937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Chiyoda

Applicant before: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