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7457A - 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37457A CN105637457A CN201480056117.XA CN201480056117A CN105637457A CN 105637457 A CN105637457 A CN 105637457A CN 201480056117 A CN201480056117 A CN 201480056117A CN 105637457 A CN105637457 A CN 1056374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framework
- guiding mechanism
- light source
- ejec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4/00—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 F21V14/02—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by movement of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F21V15/012—Housings with variable shape or dimensions, e.g. by means of elastically deformable materials or by movement of parts forming telescopic extensions of the hous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调整光的射出方向的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光射出装置具备:朝沿着预定的平面的区域内射出光的光源部(6(6R));供光源部(6(6R))设置的框架(5);以及对相对于上述预定的平面的从光源部(6(6R))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7)。这样,对相对于预定的平面的从光源部(6(6R))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7)设置于框架(5),因此能够对该框架(5)相对于上述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从光源部(6(6R))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在预先设定的坐标输入区域内操作的指示工具(例如,笔等)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坐标输入装置。作为这样的坐标输入装置,已知有在显示图像的显示面上形成沿着该显示面的光(红外光)的层,在利用上述指示工具指示显示面内的预定的位置时,对由该指示工具反射的光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对上述指示工具所指示的指示位置进行检测的坐标输入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坐标输入装置具备: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坐标输入有效区域;具有形成沿着该坐标输入区域的上述光的层的投光部以及受光部的多个传感器单元;配置于坐标输入有效区域的外侧3边而使所入射的光反射的循环反射部;以及控制/运算单元。并且,在该坐标输入装置中,利用多个传感器单元对坐标输入有效区域内的通过指示工具的动作而产生的光量分布的变化范围进行检测,控制/运算单元基于该变化范围的数量以及指示工具的下笔数,计算坐标输入有效区域内的坐标值。
在这样的坐标输入装置中,上述传感器单元的投光部具备产生红外光的红外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以及将该红外光在大致90°的范围内投光的投光透镜,该投光部被固定于上遮光罩。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57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此处,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坐标输入装置中,如上所述,需要在显示图像的坐标输入有效区域上形成沿着该坐标输入有效区域的光的层。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坐标输入装置中,无法对从投光部投射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
因此,存在因安装上述投光部的壁的凹凸和/或部件交叉等,而在输入面(例如,屏幕等)与光的投射角度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存在无法适当地形成上述光的层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考虑高精度地固定上述传感器单元,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该传感器单元的安装复杂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光的射出方向的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光射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朝向沿着预定的平面的区域内射出光;框架,供所述光源部设置;以及调整机构,对来自所述光源部的所述光相对于所述预定的平面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第1方式,对从光源部射出的光相对于预定的平面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设置于框架,因此能够对该框架相对于上述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相对于预定的平面调整从设置于框架的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框架具有支点部,所述调整机构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对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由此对所述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第1方式,框架具有支点部,因此,调整机构能够以支点部为中心可靠地调整框架相对于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预定的平面可靠地调整从设置于框架的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支点部相对于所述调整机构位于与所述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光的射出方向侧,具有第1调整机构以及第2调整机构,从与所述预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第1调整机构以及所述第2调整机构在所述光的射出方向侧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根据上述第1方式,支点部相对于调整机构位于与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因此,利用位于框架中的上述交叉的方向的一端侧的第1调整机构、以及位于另一端侧的第2调整机构,能够分别以位于与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的支点部为中心调整框架相对于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上述预定的平面细微地调整从设置于框架的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第1调整机构以及所述第2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固定部件,沿着所述框架的所述光的射出方向侧的端部配置,且以与所述框架独立的方式被固定;轴部件,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以及移动部件,与所述轴部件接合,沿着所述轴部件的中心轴移动而使所述框架沿着所述中心轴移动。
根据上述第1方式,当转动自如地设置于与框架独立地固定的固定部件的轴部件转动时,移动部件沿着轴部件的中心轴移动,框架沿着轴部件的中心轴移动。由此,能够与轴部件的转动相匹配地细微地调整框架相对于上述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此外,只要第1调整机构以及第2调整机构分别具备这样的构成,便能够更加细微地调整框架的倾斜度。因而,能够更加细微地调整上述光的射出方向。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轴部件具有在该轴部件的周面呈沿着所述中心轴的螺旋状地形成、与所述移动部件螺纹接合的螺纹接合部,所述移动部件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与所述框架抵接。
根据上述第1方式,通过轴部件的转动,能够使移动部件在沿着轴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可靠地移动。据此,能够极其细微地调整框架相对于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预定的平面极其细微地调整上述光的射出方向。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光源部具备在内部容纳所述框架以及所述调整机构的壳体,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具有:操作部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由所述壳体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传递部件,具有与所述操作部件同轴的转动轴,与所述轴部件接合,与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一起使所述轴部件转动。
根据上述第1方式,通过使用者使操作部件转动,能够使与传递部件接合的轴部件间接地转动。由此,仅凭借使设置于壳体的外部的操作部件转动,便能够调整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框架的倾斜度。
此处,考虑当使轴部件直接转动时,因施加于轴部件的负载而致使框架、固定部件变形。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第1方式,操作部件经由传递部件使轴部件转动,由此能够抑制该变形的产生。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壳体具备覆盖所述操作部件的罩部件。
根据上述第1方式,例如,在上述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结束之后,利用罩部件覆盖操作部件,由此能够防止操作部件意外地转动而致使上述光的射出方向变更。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操作部件的周围且沿着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方向形成的凹部。
根据上述第1方式,在操作部件所处的壳体的周围沿着操作部件的转动方向形成凹部。据此,能够形成供把持操作部件的手指侵入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沿着设置操作部件的壳体的面使操作部件转动。因此,使用者的力容易朝操作部件传递,能够抑制操作部件相对于该壳体的面倾斜,因此能够减轻对于操作部件、传递部件的负载。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光射出装置具备缓冲部,该缓冲部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框架之间,当该光射出装置落下时与所述框架抵接而抑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光源部与所述壳体的接触。
根据上述第1方式,当光射出装置的落下时缓冲部与框架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壳体与光源部的接触。因而,无需对光源部实施抗冲击对策便能够防止因落下的冲击而导致的光源部的破坏。此外,利用这样的构成,即便在光射出装置落下之后,也能够维持相对于预定的平面调整后的框架的倾斜度。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
作为缓冲部,能够例示相对于框架从光源部侧的壳体内表面突出且位于框架与该壳体内表面之间的销。
根据上述第1方式,缓冲部与壳体一体形成,因此无需另行设置缓冲构件。因而,能够抑制光射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复杂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外,缓冲部的顶端部(与框架的抵接部)可以采用凸形状以及凹形状的任一形状,如果形成为凹形状,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上述冲击。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显示装置,显示所接收的图像;上述光射出装置,向沿着由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面的区域内射出光,形成沿着所述显示面的光的层;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区域内的从所述光射出装置射出的光的反射位置;以及图像生成装置,生成与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相应的图像,并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
根据上述第2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方式所涉及的光射出装置相同的效果。
此外,能够使从光射出装置朝预定范围射出的光适当地沿着上述显示面,因而能够使该光的层与显示面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因此,例如,能够使用使从光射出装置射出的光反射的指示工具,连续地指示在显示面显示的图像中的预定的部位的操作(双击那样的操作)、即相对于该光的层连续地插拔指示工具的操作。因而,能够提高图像显示系统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的构成以及使用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射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射出装置的底面部的图。
图4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卸下罩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上壳体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卸下上壳体后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卸下上壳体后的状态的光射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幕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从底面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幕单元的图。
图10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对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前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将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朝顶面侧调整后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将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部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朝底面侧调整后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部的调整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显示系统的构成]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10的构成以及使用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10具备光射出装置1、投影机PJ、屏幕SC以及图像生成装置GN(省略图示)。在该图像显示系统10中,光射出装置1沿着屏幕SC射出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红外光),形成沿着该屏幕SC的光的层。此外,投影机PJ将从上述图像生成装置GN接收到的图像投射至作为被投射面(显示面)的屏幕SC,以能够视觉辨认的方式显示该图像。此外,投影机PJ具备对包括屏幕SC中的图像显示区域的摄像区域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将由该摄像装置得到的摄像图像发送至图像生成装置GN。此外,图像生成装置GN基于摄像图像对图像显示区域中的从光射出装置1射出并由使用者的手指、指示工具反射的光的反射位置(手指、指示工具等的指示位置)进行解析。并且,图像生成装置GN基于该解析结果生成用点或线表示上述反射位置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发送至投影机PJ。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10中,会将包含屏幕SC上的手指、指示工具的轨迹的图像显示于该屏幕SC。
以下,对图像显示系统10的各构成进行说明。
光射出装置1具有形成沿着预定的平面的光的层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光射出装置1配置于设置屏幕SC的壁面WS。由此,光射出装置1在沿着作为预定的平面的屏幕SC的区域(相互作用区域LE)内形成光的层。
另外,对于光射出装置1的具体的构成,将在下文中详细叙述。
[投影机的构成]
投影机PJ由固定于上述壁面WS的悬挂件M悬挂,且配置于接近顶棚面RS的位置。该投影机PJ具有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对从设置于内部的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形成与从上述图像生成装置GN接收的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将所形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SC的被投射面SC1上。
此外,投影机PJ具备摄像装置CM,该摄像装置CM对包含向被投射面SC1投射的图像的投射范围(图像显示范围)的摄像区域进行摄像,将由该摄像装置得到的摄像图像发送至图像生成装置GN。该摄像装置CM与图像生成装置GN一起构成本发明的检测装置。
[图像生成装置的构成]
图像生成装置GN例如由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构成,取得从投影机PJ发送的摄像图像,对所取得的摄像图像中的上述光的反射位置进行检测。另外,通过执行校准能够预先掌握摄像图像中的图像显示区域的范围。因此,通过对上述反射位置进行检测,能够取得被投射面SC1中的指示工具等所指示的指示位置的坐标。
此外,图像生成装置GN生成用点、线表示所取得的指示位置的图像。将这样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投影机PJ。
[光射出装置的构成]
以下,对光射出装置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光射出装置1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光射出装置1的底面部的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光射出装置1具备在内部容纳下述的装置主体3的壳体2。
如图2所示,壳体2具有底面部2B、顶面部2A、正面部2C、背面部2D、左侧面部2E以及右侧面部2F。其中,底面部2B当在上述壁面WS(参照图1)设置光射出装置1时与该壁面WS对置。此外,顶面部2A位于与底面部2B相反侧的位置。进而,正面部2C位于从下述的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侧,背面部2D位于与该正面部2C相反侧的位置。并且,当以顶面部2A位于上方的方式与正面部2C正对时,左侧面部2E位于左侧,右侧面部2F位于右侧。
这样的壳体2构成为具备上壳体21、下壳体22以及罩23。
上壳体21构成顶面部2A以及正面部2C、背面部2D、左侧面部2E和右侧面部2F的各自的一部分。下壳体22构成底面部2B以及正面部2C、背面部2D、左侧面部2E和右侧面部2F的各自的一部分。
其中,在下壳体22形成有跨越底面部2B、正面部2C以及左侧面部2E的左侧凹部2G、以及跨越底面部2B、正面部2C以及右侧面部2F的右侧凹部2H。
罩23安装于上壳体21,覆盖作为操作部件设置于该上壳体21的调谐盘211(参照图4以及图5)。
如图3所示,在底面部2B的各角部具有孔部(省略图示),在该各孔部嵌合螺钉S1。这些螺钉S1被插入顶面部2A,由此,下壳体22与上壳体21被螺纹固定。
另外,下述的构成光源部6的第1光源部6L(参照图8以及图9)在左侧凹部2G内露出,不过详细情况将下述。并且,第1光源部6L使光在图3中的以L1方向为中心的点划线的范围内扩散地射出。
下述的构成光源部6的第2光源部6R(参照图6以及图7)在右侧凹部2H内露出。并且,第2光源部6R使光在图3中的以L2方向为中心的点划线的范围内扩散地射出。
由这些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形成的光的层(分别形成在点划线内的光的层)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利用这些光的层,使得被投射面SC1(图1)的整个面由该光的层覆盖。
图4是示出卸下罩23后的状态的光射出装置1的立体图。此外,图5是示出该状态下的光射出装置1的俯视图。
如果将可拆装地设置于上壳体21的罩23卸下,则如图4以及图5所示,位于该上壳体21的表面21A(即,顶面部2A)的两个调谐盘211和两个凹部215露出。
调谐盘211(将位于左侧面部2E侧以及右侧面部2F侧的调谐盘分别设为211L、211R)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部件,由顶面部2A支承为能够转动。如图5所示,各调谐盘211分别具有主体部212、轴部213以及齿轮214。
主体部21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位于壳体2外。该主体部212是当使调谐盘211转动时由使用者把持的部位,在该主体部212的侧面形成有凹凸。
轴部213是螺纹固定于主体部212的大致中央部分的棒状部件,插入到在顶面部2A形成的孔(省略图示)中。
齿轮214位于壳体2内,固定于上述轴部213的与主体部212侧相反侧的位置。该齿轮214与主体部212一起以轴部213作为转动轴而转动。换言之,当使主体部212朝任一方向转动时,经由轴部213与主体部212连接的齿轮214朝与该主体部212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并且,齿轮214与构成下述的调整机构7的齿轮721啮合,使该齿轮721转动。即,齿轮214相当于本发明的传递部件。
凹部215(将位于左侧面部2E侧以及右侧面部2F侧的凹部分别设为215L、215R)位于对应的调谐盘211(主体部212)的周围,沿着该调谐盘211的转动方向形成为圆弧状。这些凹部215例如形成为操作主体部212的使用者的手指的一部分能够插入的程度的深度。
[装置主体的构成]
图6是从顶面侧且正面侧观察卸下上壳体21后的光射出装置1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卸下上壳体21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装置主体3具备光幕单元4和基板8,这些光幕单元4和基板8固定于下壳体22的内表面。
其中,基板8是朝光幕单元4供给电力并且对该光幕单元4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该基板8和光幕单元4通过线缆81电连接。
[光幕单元的构成]
图8是从顶面侧且正面侧观察光幕单元4的立体图。图9是从底面侧观察光幕单元4的图。
光幕单元4具有朝沿着上述被投射面SC1的区域内射出光而形成上述光的层(光的幕)的功能、以及调整该光的射出方向的功能。如图6~图9所示,这样的光幕单元4具备框架5、射出光的光源部6、以及通过调整框架5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的倾斜度来调整光源部6所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机构7。
[框架的构成]
框架5是平板状的金属制部件,支承光源部6以及调整机构7。具体而言,在框架5中,在与下壳体22的底面22A(图6以及图7)对置的面配置有光源部6。此外,在框架5中的正面部2C(图6以及图7)侧的端部的两端附近(左侧面部2E侧以及右侧面部2F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调整机构7。
如图8所示,这样的框架5具有支点部51以及位于该支点部51的周围的孔部53L、53R、孔部54。
支点部51配置于与上壳体21对置的面中的与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即,背面部2D侧)的端部附近。该支点部51的顶端形成为大致半球形状,当通过下述的调整机构7进行框架5的倾斜度(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时,成为该框架5的支点(转动中心)。这样的支点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L1方向的延长线与L2方向的延长线相互交叉的部位(参照图3)。
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下壳体22内配置有对配置在该下壳体22内的框架5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4。具体而言,按压部件24设置于与支点部51相应的位置,支点部51的顶端部与该按压部件24中的与框架5对置的面抵接。这样的按压部件24借助插通该按压部件24及上述孔部53L的螺钉S2、以及插通按压部件24及孔部53R的螺钉S2固定于下壳体22。
[光源部的构成]
如上所述,光源部6安装于框架5中的下壳体22侧。该光源部6具有位于框架5中的左侧面部2E侧的第1光源部6L、以及位于右侧面部2F侧的第2光源部6R。
这些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分别向沿着作为预定的平面的被投射面SC1的区域内射出光。具体而言,第1光源部6L形成以上述L1方向(参照图3)为中心的预定角度的大致均匀的光的层,第2光源部6R形成以上述L2方向(参照图3)为中心的预定角度的大致均匀的光的层。这样的由第1光源部6L形成的光的层与由第2光源部6R形成的光的层在被投射面SC1的中央相互重叠,利用各光的层覆盖被投射面SC1整体。利用这些光的层形成上述相互作用区域LE。
如图9所示,这样的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分别具备固体光源61、光学装置62、支承部件63以及散热器64。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体光源61是射出红外光的LD(LaserDiode;激光二极管),由前述的基板8控制点亮。
光学装置62使从固体光源61射出的光沿着被投射面SC1扩散地射出。该光学装置62具有平行化透镜以及鲍威尔棱镜(powelllens),不过对此省略图示。其中,鲍威尔棱镜使从固体光源61射出并由平行化透镜平行化后的光在沿着被投射面SC1的预定范围内均匀地扩散而射出。
支承部件63支承上述光学装置62,且被固定于框架5。
散热器64配置于与上述固体光源61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该散热器64以能够热传导的方式与该固体光源61连接,对从该固体光源61传导的热进行散热,由此,冷却固体光源61。
此处,对下壳体22中的光源部6的位置进行说明。
图10是从顶面侧且正面侧观察下壳体22的立体图。即,图10是示出从图6的状态卸下装置主体3后的状态的下壳体22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下壳体22具有开口部221。
开口部221与上述光源部6的形状相应地形成于下壳体22的底面。并且,当光幕单元4安装于下壳体22时,光源部6经由该开口部221在底面部2B侧露出。在该状态下,第1光源部6L位于左侧凹部2G内,第2光源部6R位于右侧凹部2H内,各光源部6L、6R如上所述沿着被投射面SC1射出光。
此外,下壳体22具有突起222、定位销223以及凸台224L、224R、225L、225R、226、销227。
突起222突出设置于下壳体22的底面22A,在该突起222嵌入作为赋能部件的弹簧部件228(参照图11)。该弹簧部件228与底面22A抵接,并且与框架5的底面部2B侧的面抵接,将该框架5朝按压部件24侧赋能,详细情况将下述。
定位销223插通上述孔部54,相对于下壳体22定位光幕单元4(框架5)。
凸台224L、224R具有供固定上述按压部件24的螺钉S2螺纹接合的螺纹孔,由此,按压部件24以夹着框架5的方式固定于下壳体22。
凸台226分别突出设置于底面22A的四角,上述螺钉S1从底面部2B侧插入。该螺钉S1如上所述与上壳体21螺纹接合。
在开口部221的正面部2C侧附近的位置,以从底面22A朝顶面部2A侧分别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多个销227。具体而言,在大致L字状的开口部221的正面部2C侧的端缘中的、一方的边缘的正面部2C侧的两端附近分别各配置一个销227,在另一方的边缘的正面部2C侧的两端附近分别各配置一个销227,合计配置有四个销227。这些销227在将光幕单元4容纳在壳体2内时位于底面22A与框架5之间,在光射出装置1落下时与框架5(详细来说,框架5中的光源部6的配置侧的面)抵接,作为抑制上述光源部6与底面22A的接触的本发明的缓冲部发挥功能。这样的销227与下壳体22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注塑成形等形成下壳体22时同时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销227的顶端面(上壳体21侧的面)形成为平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半球面状等凸形状或凹形状。
[调整机构的构成]
如图6~9所示,调整机构7配置于框架5中的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侧(正面部2C侧),对该框架5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的倾斜度进行调整。该调整机构7具有:沿着框架5的正面部2C侧的端部(光源部6所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侧的端部)配置的固定部件71;位于该端部的左侧面部2E侧的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位于右侧面部2F侧的第2调整机构72R。即,调整机构7具有在从与被投射面SC1正交的方向观察框架5的情况下在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扩散的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配置的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第2调整机构72R。
[固定部件的构成]
固定部件71以一部分覆盖框架5的上述正面部2C侧的端部的方式固定于下壳体22。在该固定部件71的左侧面部2E侧以及右侧面部2F侧形成有多个孔部711。在这些孔部711嵌入固定于下壳体22的上述凸台225L、225R的螺钉S3(参照图6),由此,固定部件71被螺纹固定于下壳体22。即,固定部件71以与框架5独立的方式固定于下壳体22。
[第1调整机构以及第2调整机构的构成]
图11是示出下壳体22以及第2调整机构72R的纵剖视图。换言之,图11是图7的XI-XI线剖视图。
如图8、图9以及图11所示,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第2调整机构72R分别具备齿轮721、轴部件722(图9以及图11)、以及移动部件723(图9以及图11)。
齿轮721配置于上述固定部件71的上壳体21侧的面71A,被安装为以轴部件722作为中心轴而转动自如。并且,第1调整机构72L的齿轮721与调谐盘211L的齿轮214啮合,第2调整机构72R的齿轮721与调谐盘211R的齿轮214啮合。
轴部件722沿着该齿轮721的中心轴螺纹固定于齿轮721的大致中央部分。并且,该轴部件722的与齿轮721相反侧的端部贯通固定部件71以及框架5。
移动部件723设置于轴部件722的贯通框架5的端部。即,移动部件723相对于框架5位于下壳体22侧(底面部2B侧)。当齿轮721转动时,该移动部件723沿着轴部件722的中心轴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轴部件722在其周面具有形成为沿着该轴部件722的中心轴的螺旋状的螺纹接合部7221,上述移动部件723借助在位于该移动部件723的中央的孔部的内表面形成的螺纹槽7231与该螺纹接合部7221螺纹接合。此外,移动部件723与形成于框架5的嵌合部52嵌合,由此,该移动部件723在以轴部件72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抵接于框架5。由此,当上述调谐盘211转动而与该调谐盘211的齿轮214啮合的齿轮721绕任一方向转动时,轴部件722与该齿轮721的转动相应地转动。伴随着该轴部件722的转动,移动部件723沿着顶面部2A侧或者底面部2B侧即轴部件722移动。
另外,在这样的轴部件722的顶端部(底面部2B侧的端部)附近安装有防止移动部件723从轴部件722脱离的脱离防止部件724。
此外,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725以使得中心轴与轴部件722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轴部件722的周围。该弹簧部件725的一端与固定部件71抵接,另一端与框架5抵接。因此,弹簧部件725将框架5朝移动部件723按压赋能,能够与移动部件723的移动相匹配地使框架5沿着轴部件722的中心轴可靠地移动。
[调整机构所进行的射出方向调整]
以下,对上述调整机构7所进行的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操作调谐盘211R的情况进行说明,操作调谐盘211L(参照图4以及图5)时的射出方向调整与操作调谐盘211R(参照图4以及图5)的情况大致相同。
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框架5与下壳体22的底面22A平行地配置。在该状态下,框架5被上述弹簧部件228朝顶面部2A侧赋能,支点部51的顶端部抵接于按压部件24的底面部2B侧的面。另一方面,突起222不与框架5直接抵接。因此,框架5以在突起222与按压部件24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的方式配置在下壳体22内,因此,能够利用调整机构7使得该框架5以支点部51为中心倾斜。
图12是从图11所示的状态将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朝底面部2B侧调整后的光射出装置1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2中省略上壳体21等光射出装置1的构成的一部分。以下的图13也是同样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当使用者使安装于顶面部2A的调谐盘211R朝图5所示的箭头A1方向中的一方(从顶面部2A侧观察时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齿轮214也以轴部213作为中心轴朝相同方向转动。此处,如上所述,齿轮214与齿轮721啮合。因此,当齿轮214转动时,齿轮721朝与该齿轮214相反的方向转动。伴随着该齿轮721的转动,轴部件722也朝相同方向转动,但与该轴部件722螺纹接合的移动部件723嵌合于框架5。因此,移动部件723朝底面部2B侧移动,由弹簧部件725朝向该移动部件723赋能的框架5如图12所示那样将上述支点部51作为倾倒的中心(转动中心)朝底面部2B侧倾斜。
当像这样框架5朝底面部2B侧倾斜时,安装于该框架5的光源部6也同样朝底面部2B侧倾斜,从第2光源部6R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也朝底面部2B侧倾斜。由此,对朝沿着被投射面SC1的预定的区域内射出的光的层(相互作用区域LE)与被投射面SC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图13是从图11所示的状态将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朝顶面部2A侧调整后的光射出装置1的剖视图。
另一方面,在图11所示的光射出装置1的状态下,当使用者使调谐盘211R朝上述A1方向中的另一方转动时,经由齿轮214使齿轮721朝与该调谐盘211R相反的方向转动。伴随着该齿轮721的转动,轴部件722也朝相同方向转动,但如上所述,移动部件723不朝与齿轮721相同的方向转动。因此,移动部件723伴随着轴部件722的转动而沿着该轴部件722的中心轴朝与图12所示的情况相反侧、即顶面部2A侧移动。由此,被相对于移动部件723赋能的框架5如图13所示那样将上述支点部51作为倾倒的中心与移动部件723的移动相匹配地朝顶面部2A侧倾斜。然后,该框架5倾斜,据此从上述第2光源部6R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也朝顶面部2A侧倾斜。由此,对朝沿着被投射面SC1的预定的区域内射出的光的层(相互作用区域LE)与被投射面SC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如上所述,对于框架5,利用弹簧部件228将框架5朝按压部件24侧赋能。因此,例如在光射出装置1的落下时等、对壳体2施加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框架5沿着推回来自弹簧部件228的赋能的方向(底面部2B侧)移动。由此,认为光源部6(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与下壳体22(底面22A)发生碰撞而破损。
与此相对,在对壳体2施加上述冲击而框架5欲朝底面部2B侧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作为缓冲部的上述多个销227的顶端部与框架5抵接,抑制框架5朝底面部2B侧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安装于该框架5的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分别与下壳体22(底面22A)接触。因而,通过多个销227作为缓冲部发挥功能,能够防止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的破损。
[相对于被投射面的光的射出方向调整]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方法的图。
光射出装置1的调整方法例如如图14所示那样进行。
在屏幕SC的被投射面SC1的左下端部设置呈突状延伸的第1销P1。同样地,在被投射面SC1的右下端部设置呈突状延伸的第2销P2。这些第1销P1以及第2销P2的被投射面SC1侧的端部相比于与该被投射面SC1相反侧的端部形成为粗径,不过省略详细的图示。
另一方面,在上述光射出装置1中,以构成第1调整机构72L的轴部件722的中心轴位于连结设置于框架5的支点部51与第1销P1的直线T1上、构成第2调整机构72R的轴部件722的中心轴位于连结支点部51与第2销P2的直线T2上的方式,将光射出装置1安装于上述壁面WS(参照图1)。
在这样的状态下,首先,以第1销P1为基准调整从第1光源部6L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具体而言,使调谐盘211L转动,在上述被投射面SC1的左下端部,将由第1光源部6L形成的光的层(相互作用区域LE)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尺寸调整为例如约1mm左右。当进行该调整时,由于支点部51、轴部件722、第2销P2位于直线T2上,所以能够以直线T2为轴进行调整。基于由上述投影机PJ所具有的摄像装置摄像得到的摄像图像进行这样的调整。即,上述第1销P1形成为随着从被投射面SC1侧的端部趋向与该被投射面SC1相反侧的端部而变细,因此,当上述光的层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在摄像图像中所检测的红外光的反射位置在上述直线T1上变化。因此,基于该反射位置使调谐盘211L转动,对从第1光源部6L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由此对上述光的层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尺寸适当进行调整。
之后,使调谐盘211R转动,在上述被投射面SC1的右下端部,将由第2光源部6R形成的光的层(相互作用区域LE)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尺寸调整为例如约1mm左右。另外,通过与对从第1光源部6L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调整。当进行该调整时,由于支点部51、轴部件722、第1销P1位于直线T1上,因此能够以直线T1为轴进行调整。
通过这样的调整,能够将第1销P1侧的调整以直线T2为轴进行调整,第2销P2侧的调整以直线T1为轴分别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将由从各光源部6L、6R射出的光形成的光的层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尺寸以较少的调整次数容易地设定为适当的值。即,由于支点部51、轴部件722以及第1销P1位于直线T1上,支点部51、轴部件722以及第2销P2位于直线T2上,因此,能够将从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分别射出的光的层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尺寸分开或者独立地适当进行调整。
另外,在上述中,先调整从第1光源部6L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而后调整从第2光源部6R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颠倒调整的顺序。
根据具备以上说明的光射出装置1的图像显示系统10,具有以下的效果。
调整相对于预定的平面(被投射面SC1)的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机构7设置于框架5,因此,能够相对于被投射面SC1调整该框架5的光的射出方向侧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被投射面SC1调整从设置于框架5的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此外,能够使从光射出装置1朝预定范围射出的光适当地沿着被投射面SC1(显示面),因此,能够使该光的层(相互作用区域LE)与被投射面SC1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因此,例如,能够使用使从光射出装置1射出的光反射的指示工具,容易地进行连续地指示在被投射面SC1显示的图像中的预定的部位的操作(双击那样的操作)、即、相对于相互作用区域LE连续地插拔指示工具的操作。因而,能够提高图像显示系统10的操作性。
框架5具有相对于调整机构7位于与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的支点部51,因此,调整机构7能够以支点部51为中心可靠地调整框架5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被投射面SC1可靠地调整从设置于框架5的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能够利用位于框架中的从与被投射面SC1正交的方向观察位于与光的射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端侧(左侧面部2E侧)的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位于另一端侧(右侧面部2F侧)的第2调整机构72R,分别调整框架5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细微地调整从设置于框架5的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当转动自如地设置于与框架5独立地固定的固定部件71的轴部件722转动时,移动部件723沿着轴部件722的中心轴移动,框架5沿着轴部件722的中心轴移动。由此,能够与轴部件722的转动相匹配地细微地调整框架5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的倾斜度。此外,只要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第2调整机构72R分别具备这样的结构,便能够更加细微地调整框架5的倾斜度。因而,能够更加细微地调整上述光的射出方向。
通过轴部件722的转动,能够使移动部件723在沿着轴部件722的中心轴的方向可靠地移动。据此,能够极其细微地调整框架5相对于被投射面SC1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相对于被投射面SC1极其细微地调整上述光的射出方向。
通过使用者转动操作部件(调谐盘211),能够使与传递部件(齿轮214)接合的轴部213间接地转动。由此,仅凭借使设置于壳体2的外部的主体部212转动,便能够调整容纳于壳体2的内部的框架5的倾斜度。
此处,考虑当使轴部件722直接转动时,因施加于轴部件722的负载致使框架5和/或固定部件71变形。与此相对,根据光射出装置1,调谐盘211经由齿轮214使轴部件722转动,由此能够抑制该变形的产生。
例如,在上述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结束后,利用罩部件(罩23)覆盖调谐盘211,由此能够防止意外地转动调谐盘211而致使上述光的射出方向变更。
在调谐盘211的主体部212所处的壳体2的周围沿着该调谐盘211的转动方向形成有凹部215。据此,能够形成供把持主体部212的手指侵入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沿着设置主体部212的壳体2的面(顶面部2A)使主体部212转动。因此,使用者的力容易朝主体部212传递,抑制调谐盘211相对于该壳体2的顶面部2A倾斜,因此能够减轻对于调谐盘211的负载。
在框架5与壳体2之间(具体而言,框架5同与该框架5的光源部6侧的面对置的底面22A之间)配置作为缓冲部的多个销227。据此,当光射出装置1落下时等、上述冲击施加于壳体2时,该多个销227的顶端部抵接于框架5,因此能够抑制光源部6与壳体2碰撞。因此,即便在光射出装置1落下之后,也能够维持相对于被投射面SC1调整后的框架5的倾斜度。因而,能够维持从调整后的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此外,作为缓冲件的销227与壳体2(下壳体22)一体形成。据此,无需另外设置缓冲构件,因此,能够抑制光射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复杂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射出装置1具备第1光源部6L以及第2光源部6R。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光源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同样地,上述光射出装置1具备具有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第2调整机构72R的调整机构7,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具备第1调整机构72L以及第2调整机构72R中的一方。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变更该调整机构的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射出装置1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区域LE(即,一个光的层)。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形成相互重合的多个光的层。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改变形成各个层的光的波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掌握指示工具插入至哪个层,能够检测相对于被投射面的指示工具等的高度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射出装置1的壳体2具备罩2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在调整从光射出装置1的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之后,能够防止意外地操作调谐盘211,就可以形成为任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固定调谐盘211的锁定功能。即,也可以不设置罩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调谐盘211的齿轮214与齿轮721啮合,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齿轮721与齿轮214之间还设置一个齿轮。由此,能够使得使用者操作各个调谐盘211时转动的方向与轴部件722转动的方向一致,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从光源部6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调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个轴部件722设置弹簧部件725,在下壳体22的突起222设置弹簧部件228。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是具有赋能力的结构便可以以任意的部件构成,并不限定于螺旋弹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利用调整机构7调整框架5的倾斜度时作为支点的支点部51配置于该框架5。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支点部51设置于壳体2(例如上壳体21)。
此外,也可以在按压部件24中的与框架5对置的面设置半球形状的支点部,框架5抵接于该支点部。
进而,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将突起222的顶端部形成为半球形状,由赋能单元赋能的按压部件按压该框架5,以使得框架5抵接于该顶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缓冲部的销227在开口部221的正面部2C侧设置有多个。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能够适当地设定销227的数量。例如,可以不分别设置于第1光源部6L侧以及第2光源部6R侧,也可以为一个。也可以适当地变更销227的配置位置。
此外,作为缓冲件的多个销227的顶端部(与框架5的抵接面)为平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该顶端部可以为凹形状以及凸形状的任一个。另外,只要该顶端部为凹形状,便能够减薄与框架5接触而变形的顶端部的壁厚。由此,与凸形状相比能够使顶端部容易变形,因此能够借助该顶端部的变形容易地吸收冲击。此外,能够增大顶端部的面积。因而,能够进一步吸收因光射出装置1的落下等而施加于壳体2的冲击。
进而,形成为从下壳体22的底面22A(平面)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但也可以适当地变更销227的形状,也可以不与下壳体22(壳体2)一体形成。并且,也可以代替销227或者在该销227的基础上设置螺旋弹簧、橡胶等弹性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屏幕SC构成被投射面SC1,但例如也可以是白板。在该情况下,光射出装置1也可以安装于与安装白板的壁面相同的壁面。此外,在白板为独立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光射出装置1直接安装于白板。进而,在不使用屏幕SC而投影机PJ朝壁面投射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壁面作为被投射面(预定的平面)来配置光射出装置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检测装置的摄像装置CM设置于投影机PJ,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投影机与摄像装置也可以分体。
此外,图像生成装置GN基于由该摄像装置摄像得到的摄像图像对使用者借助指示工具等指示的指示位置进行检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摄像装置对投影机PJ的被投射面SC1的指示位置进行检测,解析该被投射面SC1中的图像显示区域内的指示位置的坐标,并将该坐标发送至图像生成装置GN。
进而,在图像显示系统10中,作为显示装置具备投影机PJ,将由该投影机PJ投射图像并显示该图像的屏幕SC的被投射面SC1形成为本发明的预定的平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投影机PJ以及屏幕SC,转而采用液晶、等离子体以及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各种显示器。在该情况下,只要将该显示器的显示面形成为本发明的预定的平面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射出装置;2:壳体;5:框架;6:光源部;7:调整机构;10:图像显示系统;21:上壳体;22:下壳体;23:罩;51:支点部;71:固定部件;72L:第1调整机构;72R:第2调整机构;73:移动部件;211:调谐盘;213:轴部;214、721:齿轮;215:凹部;227:销(缓冲部);722:轴部件;CM:摄像装置(检测装置);GN:图像生成装置(检测装置、图像生成装置);PJ:投影机(显示装置);SC1:被投射面(预定的平面、显示面)。
Claims (11)
1.一种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部,朝向沿着预定的平面的区域内射出光;
框架,供所述光源部设置;以及
调整机构,对来自所述光源部的所述光相对于所述预定的平面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支点部,
所述调整机构以所述支点部为中心对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预定的平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由此对所述光的射出方向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相对于所述调整机构位于与所述光的射出方向相反侧,
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光的射出方向侧,具有第1调整机构以及第2调整机构,从与所述预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第1调整机构以及所述第2调整机构在所述光的射出方向侧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调整机构以及所述第2调整机构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
固定部件,沿着所述框架的所述光的射出方向侧的端部配置,且以与所述框架独立的方式被固定;
轴部件,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以及
移动部件,与所述轴部件接合,沿着所述轴部件的中心轴移动而使所述框架沿着所述中心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件具有在该轴部件的周面呈沿着所述中心轴的螺旋状地形成、与所述移动部件螺纹接合的螺纹接合部,
所述移动部件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与所述框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具备在内部容纳所述框架以及所述调整机构的壳体,
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壳体具有:
操作部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由所述壳体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
传递部件,具有与所述操作部件同轴的转动轴,与所述轴部件接合,与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一起使所述轴部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覆盖所述操作部件的罩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操作部件的周围且沿着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方向形成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缓冲部,该缓冲部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框架之间,当该光射出装置落下时与所述框架抵接而抑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光源部与所述壳体的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
11.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装置,显示所接收的图像;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射出装置,向沿着由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面的区域内射出光,形成沿着所述显示面的光的层;
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区域内的从所述光射出装置射出的光的反射位置;以及
图像生成装置,生成与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相应的图像,并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26820 | 2013-10-31 | ||
JP2013226820A JP6273775B2 (ja) | 2013-10-31 | 2013-10-31 | 光出射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PCT/JP2014/005453 WO2015064091A1 (ja) | 2013-10-31 | 2014-10-28 | 光出射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7457A true CN105637457A (zh) | 2016-06-01 |
CN105637457B CN105637457B (zh) | 2018-08-28 |
Family
ID=53003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6117.XA Active CN105637457B (zh) | 2013-10-31 | 2014-10-28 | 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86140B2 (zh) |
EP (1) | EP3065034B1 (zh) |
JP (1) | JP6273775B2 (zh) |
KR (1) | KR101806237B1 (zh) |
CN (1) | CN105637457B (zh) |
RU (1) | RU2016121167A (zh) |
TW (1) | TWI550475B (zh) |
WO (1) | WO201506409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90600A (ja) | 2000-04-06 | 2001-10-19 | Casio Comput Co Ltd | 座標入力システム |
JP4759189B2 (ja) * | 2001-09-19 | 2011-08-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座標入力装置 |
JP2003263906A (ja) * | 2002-03-07 | 2003-09-19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前照灯 |
JP4757144B2 (ja) | 2006-08-22 | 2011-08-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TWI337717B (en) * | 2007-04-12 | 2011-02-21 | Tpo Displays Corp | An image display system with a optical touch panel |
JP5445321B2 (ja) * | 2010-05-13 | 2014-03-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学式検出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5451538B2 (ja) * | 2010-06-15 | 2014-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座標入力装置 |
CN102331884A (zh) * | 2010-07-13 | 2012-01-25 | 华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可触控投影画面的投影系统 |
JP5466609B2 (ja) * | 2010-09-24 | 2014-04-09 |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光学式位置検出装置及び再帰性反射板ユニット |
TW201239706A (en) * | 2011-03-17 | 2012-10-01 | Sunplus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c | Optical touch system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
JP5796733B2 (ja) * | 2011-03-23 | 2015-10-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信号出力装置、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信号処理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8890848B2 (en) * | 2011-06-02 | 2014-11-18 | Uc-Logic Technology Corp. | Optical touch device |
JP2014170136A (ja) * | 2013-03-04 | 2014-09-1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TWI533179B (zh) * | 2013-10-25 | 2016-05-11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觸控系統、觸控偵測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
-
2013
- 2013-10-31 JP JP2013226820A patent/JP62737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10-28 CN CN201480056117.XA patent/CN105637457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8 US US15/027,075 patent/US98861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28 TW TW103137264A patent/TWI550475B/zh active
- 2014-10-28 RU RU2016121167A patent/RU2016121167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10-28 EP EP14857663.0A patent/EP3065034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0-28 KR KR1020167014330A patent/KR10180623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0-28 WO PCT/JP2014/005453 patent/WO20150640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60078476A (ko) | 2016-07-04 |
TW201523397A (zh) | 2015-06-16 |
RU2016121167A (ru) | 2017-12-05 |
EP3065034A4 (en) | 2017-06-07 |
KR101806237B1 (ko) | 2017-12-07 |
JP2015088013A (ja) | 2015-05-07 |
WO2015064091A1 (ja) | 2015-05-07 |
EP3065034A1 (en) | 2016-09-07 |
WO2015064091A9 (ja) | 2016-04-28 |
US9886140B2 (en) | 2018-02-06 |
TWI550475B (zh) | 2016-09-21 |
US20160246448A1 (en) | 2016-08-25 |
JP6273775B2 (ja) | 2018-02-07 |
CN105637457B (zh) | 2018-08-28 |
EP3065034B1 (en) | 2019-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20149B2 (en) | Integrated depth camera | |
US9874943B2 (en) | Optical navigation device with enhanced tracking speed | |
US20160344951A1 (en) | Multi Functional Camera With Beam Splitter | |
CN111357008B (zh) | 生物计量成像系统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方法 | |
US20170370702A1 (en) | Multi Functional Camera With Multiple Reflection Beam Splitter | |
KR102211153B1 (ko) | 카메라 모듈형 센서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 |
US8462138B2 (en) | Optical touch module capable of increasing light emitting angle of light emitting unit | |
CN105637457A (zh) | 光射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 |
US11920919B2 (en) | Projecting a structured light pattern from an apparatus having an OLED display screen | |
US10609365B2 (en) | Light ray based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9300928B2 (en) | Light out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output apparatus | |
US9367175B2 (en) | Camera module for optical touchscreen | |
TWI484388B (zh) | 具有亮度補償的光學觸控系統及其亮度補償方法 | |
US20200329561A1 (en) | Spacer for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US20150292939A1 (en) | Light-guid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8482012B2 (en) | Chip module package structure | |
WO2014168765A1 (en) | Optimized hemi-ellipsoidal led shell | |
KR100654194B1 (ko) | 일반 적외선 리모콘 통신 기능을 겸비한 이미지센서 이용방식 원격 포인팅 장치용 원격제어기 | |
US9223078B2 (en) | Positioning signal transmitt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product with cursor-controllable fun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