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6409A -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6409A
CN105636409A CN201510952017.1A CN201510952017A CN105636409A CN 105636409 A CN105636409 A CN 105636409A CN 201510952017 A CN201510952017 A CN 201510952017A CN 105636409 A CN105636409 A CN 105636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air inlet
plug
mobile terminal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20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6409B (zh
Inventor
王志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20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6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6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6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充电器,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机体,安装在机壳中,且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一端口与进气口连通,导热管的另一端口与排气口连通,以使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导热管中,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该技术方案中,当有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导热管中时,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会从出风口排出,进而实现了机体内部快速降温,并且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发热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手机在散热方面仅是把手机内部发热严重供的器件的热量扩散到周围的其它部件上,并由手机表面自然散热,这种散热方式效果较差,并且在充电等恶劣条件下,手机的发热问题会非常严重,降低了用户的。
因此,如何提高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及如何实现移动终端在充电过程中高效快速的降温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机体内部快速降温,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机体,安装在所述机壳中,且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所述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该导热管的两端口分别于机壳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以使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其中,当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导气管中的高温气体就会通过排气口排出,由于外部气流的温度低于机体内部的温度,当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可以降低导气管中的温度,从而降低机体内部的温度,以及降低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的温度。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外部气流不断的从进气口进入到导热管中,以使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不断的从排气口排出,实现了机体内部快速降温,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管为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与所述机体内的发热元件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导热管为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金属管,由于金属管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阻燃系数,使用金属管作为导热管可以有效提高导热管的导热效率,并且还可以避免由于机体内的温度过高导致导热管损坏的问题出现,提高的移动终端的使用安全性,其中,将该金属管与机体内的发热元件贴合,可以更好的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导到金属管上,并且由于金属管的两端口分别与外部大气连通,外部气温较低的气流不断的将金属管内的高温气体从金属管中挤出,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金属管内的温度,进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内的发热元件的温度,提高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该导热管可以为U型金属管,也可以为蛇形金属管,这样有效地增加导热管与发热元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防灰罩。
其中,该防灰罩可从排气口处拆卸下来,也可固定在该排气口处,具体地,该防灰罩可以为格栅结构和/或过滤网,用于防止灰尘进入该导热管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管中设置有吸风组件,所述吸风组件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其中,所述吸风组件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风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进风口处的导热管中,当吸风组件工作时,将外部的低温气流吸入到该导热管中,使得该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排出,从而为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导热管中增加吸风组件可以加快外部气流进入导热管中的速度,并且提高外部气流与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交换,进而快速为机体内部进行降温,提高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该吸风组件与移动终端的机体内部的主控板电连接,并且该机体内部还设置有与主控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体内部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发送给主控板,当主控板判断该温度值大于预设的温度时,主控板控制吸风组件工作,以实现对机体内部的快速降温,当该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温度时,主控板控制吸风组件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主体和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散热风机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所述主体与所述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用于为安装在所述机壳中的所述机体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充电器不仅可以为机体充电,还可以在进行充电的同时为机体的内部进行散热,具体地,该充电器包括主体和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固定在主体上,该主体用于为机体充电,该散热风机与进气口连接,并使外部的低温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该导热管中,以使该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排出,从而为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主体上设置散热风机可以使得机体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风机为机体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并且由于散热风机可以加快外部气流进入导热管中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外部气流与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交换,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中框和背壳,所述背壳安装在所述机体的背部,所述中框包裹在所述机体的四周,其中,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排气口及所述USB接口,所述USB接口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进气口、排气口和USB(英文全称:UniversalSerialBus;中文名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设置在中框上,方便用户操作,其中,将USB接口靠近进气口设置,充电器为该机体充电和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充电插头和传输部,所述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主体电连接,所述风机组件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于使所述壳体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所述出风部和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时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机中的风机组件与主体电连接,该风机组件在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开始工作,即:该风机组件使外部气流通过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并使该壳体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出风部和进气口进入到导热管中为机体散热,具体地,通过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获得220V交流电,并将该220V交流电转换为5V直流电,该5V直流电一部分的去向是通过传输部传输给机体,为该机体进行充电,另一部分传输至风机组件,用于启动风机组件工作,该风机组件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吸入并通过出风部排出至导热管中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进行散热,使得机体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其中,该进气部为进气格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充电器的主体与外部电源连接时,与该主体电连接的电机获得工作电压开始工作,从而带动风扇开始转动,该风扇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吸入并依次通过出风部和机壳上的进气口进入到导气管中,用于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进行散热,使得机体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传输部为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出风部为导风插头,所述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的传输部为USB插头,可以直接与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且该散热风机的出风部为导风插头,也可以直接与机壳上的进气口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包括风力传输管和与所述风力传输管并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部连通,所述风力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传输部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通过传输线缆与机壳上的进气口和USB接口连接,其中,该传输线缆包括风力传输管和电力传输线,该风力传输管用于将充电器的散热风机产生的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送至导气管中,为安装在机壳中的机体内部进行散热,该电力传输线用于将主体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为机体充电。其中,将风力传输管与电力传输线并联连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风部为出风口,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导风插头,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两个导风插头中的一导风插头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所述两个导风插头中的另一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传输部为传输接口,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USB插头,所述电力传输线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一USB插头与所述传输接口连接,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另一USB插头与所述机壳上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部为出风口,传输部为传输接口,风力传输管的两个导风插头分别与进气口和出风口连通,以将散热风机产生的外部气流引导至导气管中为机体散热,电力传输线的两个USB插头分别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连接,用于将主体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为机体充电。其中,该导风插头的形状、大小分别与进气口和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导风插头与进气口和出风口的紧密连接,所述USB插头的形状、大小分别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USB插头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的紧密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器,用于为移动终端充电及散热,其中,所述充电器包括:主体,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散热风机,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机壳上的进气口连通,其中,所述散热风机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机体内的导热管中,且所述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机壳上的排气口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充电器不仅可以为移动终端充电,还可以在进行充电的同时为移动终端的机体内部进行散热,具体地,该充电器包括主体和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固定在主体上,该主体用于为机体充电,该散热风机与进气口连接,并使外部的低温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该导热管中,以使该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排出,从而为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主体上设置散热风机可以使得机体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风机为机体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并且由于散热风机可以加快外部气流进入导热管中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外部气流与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交换,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充电插头和传输部,所述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所述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主体电连接,所述风机组件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于使所述壳体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所述出风部和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时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机中的风机组件与主体电连接,该风机组件在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开始工作,即:该风机组件使外部气流通过进风部进入到壳体内,并使该壳体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出风部和进气口进入到导热管中为机体散热,具体地,通过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获得220V交流电,并将该220V交流电转换为5V直流电,该5V直流电一部分的去向是通过传输部传输给机体,为该机体进行充电,另一部分传输至风机组件,用于启动风机组件工作,该风机组件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吸入并通过出风部排出至导热管中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进行散热,使得机体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其中,该进气部为进气格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充电器的主体与外部电源连接时,与该主体电连接的电机获得工作电压开始工作,从而带动风扇开始转动,该风扇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吸入并依次通过出风部和机壳上的进气口进入到导气管中,用于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进行散热,使得机体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传输部为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出风部为导风插头,所述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的传输部为USB插头,可以直接与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且该散热风机的出风部为导风插头,也可以直接与机壳上的进气口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包括风力传输管和与所述风力传输管并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部连通,所述风力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传输部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通过传输线缆与机壳上的进气口和USB接口连接,其中,该传输线缆包括风力传输管和电力传输线,该风力传输管用于将充电器的散热风机产生的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送至导气管中,为安装在机壳中的机体内部进行散热,该电力传输线用于将主体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为机体充电。其中,将风力传输管与电力传输线并联连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风部为出风口,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导风插头,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两个导风插头中的一导风插头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所述两个导风插头中的另一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传输部为传输接口,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USB插头,所述电力传输线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一USB插头与所述传输接口连接,以及所述电力传输线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另一USB插头与所述机壳上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部为出风口,传输部为传输接口,风力传输管的两个导风插头分别与进气口和出风口连通,以将散热风机产生的外部气流引导至导气管中为机体散热,电力传输线的两个USB插头分别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连接,用于将主体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为机体充电。其中,该导风插头的形状、大小分别与进气口和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导风插头与进气口和出风口的紧密连接,所述USB插头的形状、大小分别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USB插头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的紧密连接。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该导热管的两端口分别于机壳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以使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其中,当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导气管中的高温气体就会通过排气口排出,由于外部气流的温度低于机体内部的温度,当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可以降低导气管中的温度,从而降低机体内部的温度,提高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机壳,102进气口,104排气口,106USB接口,20机体,202导热管,2022吸风组件,30充电器,302主体,3022充电插头,3024传输部,304散热风机,3042壳体,30422进气部,30424出风部,3044风机组件,40传输线缆,402风力传输管,4022导风插头404电力传输线,4042USB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壳10,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4;机体20,安装在所述机壳10中,且所述机体20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202,所述导热管202的一端口与所述进气口102连通,所述导热管202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104连通,以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102进入到所述导热管202中,所述导热管202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104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机体20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202,该导热管202的两端口分别于机壳10上的进气口102和排气口104连通,以使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其中,当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102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导气管中的高温气体就会通过排气口104排出,由于外部气流的温度低于机体20内部的温度,当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可以降低导气管中的温度,从而降低机体20内部的温度,以及降低机体20内部的发热元件的温度。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外部气流不断的从进气口102进入到导热管202中,以使导热管202内的高温气体不断的从排气口104排出,实现了机体20内部快速降温,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增加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管202为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与所述机体20内的发热元件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导热管202为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金属管,由于金属管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阻燃系数,使用金属管作为导热管202可以有效提高导热管202的导热效率,并且还可以避免由于机体20内的温度过高导致导热管202损坏的问题出现,提高的移动终端的使用安全性,其中,将该金属管与机体20内的发热元件贴合,可以更好的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导到金属管上,并且由于金属管的两端口分别与外部大气连通,外部气温较低的气流不断的将金属管内的高温气体从金属管中挤出,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金属管内的温度,进而有效的降低了机体20内的发热元件的温度,提高发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该导热管202可以为U型金属管,也可以为蛇形金属管,这样有效地增加导热管202与发热元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气口104处设置有防灰罩。
其中,该防灰罩可从排气口104处拆卸下来,也可固定在该排气口104处,具体地,该防灰罩可以为格栅结构和/或过滤网,用于防止灰尘进入该导热管202中。
如图2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管202中设置有吸风组件2022,所述吸风组件2022靠近所述进气口102设置,其中,所述吸风组件2022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102进入到所述导热管202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吸风组件2022设置在靠近所述进风口处的导热管202中,当吸风组件2022工作时,将外部的低温气流吸入到该导热管202中,使得该导热管202中的高温气体排出,从而为机体20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导热管202中增加吸风组件2022可以加快外部气流进入导热管202中的速度,并且提高外部气流与导热管202中的高温气体交换,进而快速为机体20内部进行降温,提高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该吸风组件2022与移动终端的机体20内部的主控板电连接,并且该机体20内部还设置有与主控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体20内部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发送给主控板,当主控板判断该温度值大于预设的温度时,主控板控制吸风组件2022工作,以实现对机体20内部的快速降温,当该温度值小于预设的温度时,主控板控制吸风组件2022停止工作。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器30,所述充电器30包括主体302和安装在所述主体302上的散热风机304,所述散热风机304与所述进气口102连接,所述散热风机304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102进入到所述导热管202中,所述主体302与所述机壳10上的USB接口106连接,用于为安装在所述机壳10中的所述机体20充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充电器30不仅可以为机体20充电,还可以在进行充电的同时为机体20的内部进行散热,具体地,该充电器30包括主体302和散热风机304,散热风机304固定在主体302上,该主体302用于为机体20充电,该散热风机304与进气口102连接,并使外部的低温气流通过进气口102进入该导热管202中,以使该导热管202中的高温气体排出,从而为机体20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主体302上设置散热风机304可以使得机体20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风机304为机体20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20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并且由于散热风机304可以加快外部气流进入导热管202中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外部气流与导热管202中的高温气体交换,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机壳10包括中框和背壳,所述背壳安装在所述机体20的背部,所述中框包裹在所述机体20的四周,其中,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102、所述排气口104及所述USB接口106,所述USB接口106靠近所述进气口102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进气口102、排气口104和USB接口106设置在中框上,方便用户操作,其中,将USB接口106靠近进气口102设置,充电器30为该机体20充电和散热。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主体302包括充电插头3022和传输部3024,所述充电插头3022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传输部3024与所述USB接口106连接;所述散热风机304包括壳体3042和位于所述壳体3042内的风机组件3044,所述壳体3042上设置有进气部30422和出风部30424,所述出风部30424与所述机壳10的所述进气口102连通,所述风机组件3044与所述主体302电连接,所述风机组件3044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壳体3042内,所述风机组件3044还用于使所述壳体3042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所述出风部30424和所述进气口102进入到所述导热管202中,其中,所述风机组件3044在所述主体302的所述充电插头3022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时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机304中的风机组件3044与主体302电连接,该风机组件3044在充电插头3022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开始工作,即:该风机组件3044使外部气流通过进风部进入到壳体3042内,并使该壳体3042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出风部30424和进气口102进入到导热管202中为机体20散热,具体地,通过充电插头3022与外部电源连接获得220V交流电,并将该220V交流电转换为5V直流电,该5V直流电一部分的去向是通过传输部3024传输给机体20,为该机体20进行充电,另一部分传输至风机组件3044,用于启动风机组件3044工作,该风机组件3044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30422吸入并通过出风部30424排出至导热管202中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20进行散热,使得机体20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20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其中,该进气部30422为进气格栅。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3044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302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充电器30的主体302与外部电源连接时,与该主体302电连接的电机获得工作电压开始工作,从而带动风扇开始转动,该风扇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30422吸入并依次通过出风部30424和机壳10上的进气口102进入到导气管中,用于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20进行散热,使得机体20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20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传输部3024为USB插头4042,所述USB插头4042与所述USB接口106连接;所述出风部30424为导风插头4022,所述导风插头4022与所述进气口102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302的传输部3024为USB插头4042,可以直接与机壳10上的USB接口106连接,且该散热风机304的出风部30424为导风插头4022,也可以直接与机壳10上的进气口102连接。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传输线缆40,所述传输线缆40包括风力传输管402和与所述风力传输管402并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404,所述风力传输管402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304的出风部30424连通,所述风力传输管402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10的所述进气口102连通,所述电力传输线404的一端与所述主体302的传输部3024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线404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10的所述USB接口106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30通过传输线缆40与机壳10上的进气口102和USB接口106连接,其中,该传输线缆40包括风力传输管402和电力传输线404,该风力传输管402用于将充电器30的散热风机304产生的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102送至导气管中,为安装在机壳10中的机体20内部进行散热,该电力传输线404用于将主体302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20为机体20充电。其中,将风力传输管402与电力传输线404并联连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风部30424为出风口,所述风力传输管40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导风插头4022,所述风力传输管402通过两个导风插头4022中的一导风插头4022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402通过所述两个导风插头4022中的另一导风插头4022与所述进气口102连通;所述传输部3024为传输接口,所述电力传输线404的两端各设置有一USB插头4042,所述电力传输线404通过两个USB插头4042中的一USB插头4042与所述传输接口连接,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402通过两个USB插头4042中的另一USB插头4042与所述机壳10上的所述USB接口106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部30424为出风口,传输部3024为传输接口,风力传输管402的两个导风插头4022分别与进气口102和出风口连通,以将散热风机304产生的外部气流引导至导气管中为机体20散热,电力传输线404的两个USB插头4042分别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106连接,用于将主体302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20为机体20充电。其中,该导风插头4022的形状、大小分别与进气口102和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导风插头4022与进气口102和出风口的紧密连接,所述USB插头4042的形状、大小分别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106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USB插头4042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106的紧密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器30,用于为移动终端充电及散热,其中,所述充电器30包括:主体302,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散热风机304,安装在所述主体302上,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机壳上的进气口连通,其中,所述散热风机304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机体内的导热管中,且所述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机壳上的排气口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充电器30不仅可以为移动终端充电,还可以在进行充电的同时为移动终端的机体内部进行散热,具体地,该充电器30包括主体302和散热风机304,散热风机304固定在主体302上,该主体302用于为机体充电,该散热风机304与进气口连接,并使外部的低温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该导热管中,以使该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排出,从而为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主体302上设置散热风机304可以使得机体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风机304为机体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并且由于散热风机304可以加快外部气流进入导热管中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外部气流与导热管中的高温气体交换,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主体302包括充电插头3022和传输部3024,所述充电插头3022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传输部3024与所述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所述散热风机304包括壳体3042和位于所述壳体3042内的风机组件3044,所述壳体3042上设置有进气部30422和出风部30424,所述出风部30424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3044与所述主体302电连接,所述风机组件3044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壳体3042内,所述风机组件3044还用于使所述壳体3042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所述出风部30424和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其中,所述风机组件3044在所述主体302的所述充电插头3022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时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机304中的风机组件3044与主体302电连接,该风机组件3044在充电插头3022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开始工作,即:该风机组件3044使外部气流通过进风部进入到壳体3042内,并使该壳体3042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出风部30424和进气口进入到导热管中为机体散热,具体地,通过充电插头3022与外部电源连接获得220V交流电,并将该220V交流电转换为5V直流电,该5V直流电一部分的去向是通过传输部3024传输给机体,为该机体进行充电,另一部分传输至风机组件3044,用于启动风机组件3044工作,该风机组件3044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30422吸入并通过出风部30424排出至导热管中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进行散热,使得机体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其中,该进气部30422为进气格栅。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3044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302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充电器30的主体302与外部电源连接时,与该主体302电连接的电机获得工作电压开始工作,从而带动风扇开始转动,该风扇会将外部气流从进气部30422吸入并依次通过出风部30424和机壳上的进气口进入到导气管中,用于为正在进行充电的机体进行散热,使得机体即使在充电过程中,也能进行快速降温,避免机体在充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提高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传输部3024为USB插头4042,所述USB插头4042与所述USB接口连接;所述出风部30424为导风插头4022,所述导风插头4022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体302的传输部3024为USB插头4042,可以直接与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且该散热风机304的出风部30424为导风插头4022,也可以直接与机壳上的进气口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传输线缆40,所述传输线缆40包括风力传输管402和与所述风力传输管402并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404,所述风力传输管402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304的出风部30424连通,所述风力传输管402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力传输线404的一端与所述主体302的传输部3024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线404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30通过传输线缆40与机壳上的进气口和USB接口连接,其中,该传输线缆40包括风力传输管402和电力传输线404,该风力传输管402用于将充电器30的散热风机304产生的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送至导气管中,为安装在机壳中的机体内部进行散热,该电力传输线404用于将主体302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为机体充电。其中,将风力传输管402与电力传输线404并联连接,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风部30424为出风口,所述风力传输管40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导风插头4022,所述风力传输管402通过两个导风插头4022中的一导风插头4022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402通过所述两个导风插头4022中的另一导风插头4022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传输部3024为传输接口,所述电力传输线404的两端各设置有一USB插头4042,所述电力传输线404通过两个USB插头4042中的一USB插头4042与所述传输接口连接,以及所述电力传输线404通过两个USB插头4042中的另一USB插头4042与所述机壳上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部30424为出风口,传输部3024为传输接口,风力传输管402的两个导风插头4022分别与进气口和出风口连通,以将散热风机304产生的外部气流引导至导气管中为机体散热,电力传输线404的两个USB插头4042分别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连接,用于将主体302中的电压传输给机体为机体充电。其中,该导风插头4022的形状、大小分别与进气口和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导风插头4022与进气口和出风口的紧密连接,所述USB插头4042的形状、大小分别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确保USB插头4042与传输接口和USB接口的紧密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该导热管的两端口分别于机壳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以使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其中,当外部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导气管中的高温气体就会通过排气口排出,由于外部气流的温度低于机体内部的温度,当外部气流进入到导气管中时,可以降低导气管中的温度,从而降低机体内部的温度,提高机体内部的发热元件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
机体,安装在所述机壳中,且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以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所述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管为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与所述机体内的发热元件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防灰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管中设置有吸风组件,所述吸风组件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其中,所述吸风组件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主体和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散热风机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所述主体与所述机壳上的USB接口连接,用于为安装在所述机壳中的所述机体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包括中框和背壳,所述背壳安装在所述机体的背部,所述中框包裹在所述机体的四周,其中,
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所述排气口及所述USB接口,所述USB接口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充电插头和传输部,所述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所述USB接口连接;
所述散热风机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主体电连接,所述风机组件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于使所述壳体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所述出风部和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时启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部为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接口连接;
所述出风部为导风插头,所述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包括风力传输管和与所述风力传输管并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部连通,所述风力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传输部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为出风口,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导风插头,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两个导风插头中的一导风插头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所述两个导风插头中的另一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所述传输部为传输接口,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USB插头,所述电力传输线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一USB插头与所述传输接口连接,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另一USB插头与所述机壳上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12.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用于为移动终端充电及散热,其中,所述充电器包括:
主体,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散热风机,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机壳上的进气口连通,其中,所述散热风机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机体内的导热管中,且所述导热管内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机壳上的排气口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充电插头和传输部,所述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USB接口连接;
所述散热风机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主体电连接,所述风机组件用于使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到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于使所述壳体内的外部气流依次通过所述出风部和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导热管中,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时启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部为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接口连接;
所述出风部为导风插头,所述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输线缆,所述传输线缆包括风力传输管和与所述风力传输管并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部连通,所述风力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传输部连接,所述电力传输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壳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为出风口,所述风力传输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导风插头,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两个导风插头中的一导风插头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所述风力传输管通过所述两个导风插头中的另一导风插头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所述传输部为传输接口,所述电力传输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USB插头,所述电力传输线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一USB插头与所述传输接口连接,以及所述电力传输线通过两个USB插头中的另一USB插头与所述机壳上的所述USB接口连接。
CN201510952017.1A 2015-12-17 2015-12-17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Active CN105636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2017.1A CN105636409B (zh) 2015-12-17 2015-12-17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2017.1A CN105636409B (zh) 2015-12-17 2015-12-17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409A true CN105636409A (zh) 2016-06-01
CN105636409B CN105636409B (zh) 2019-04-12

Family

ID=5605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2017.1A Active CN105636409B (zh) 2015-12-17 2015-12-17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640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5005A (zh) * 2017-09-30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CN110099158A (zh) * 2019-06-20 2019-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10212614A (zh) * 2019-06-28 2019-09-0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0494015A (zh) * 2019-08-02 2019-1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N112672599A (zh) * 2020-12-11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具有其的电子产品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3284B2 (en) * 2003-10-16 2006-11-07 Etasi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without cooling fan
CN102467196A (zh) * 2010-11-10 2012-05-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CN104010471A (zh) * 2013-02-21 2014-08-27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
CN104659834A (zh) * 2013-11-19 2015-05-27 西安树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风扇的手机充电器
CN10473128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3284B2 (en) * 2003-10-16 2006-11-07 Etasi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without cooling fan
CN102467196A (zh) * 2010-11-10 2012-05-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
CN104010471A (zh) * 2013-02-21 2014-08-27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
CN104659834A (zh) * 2013-11-19 2015-05-27 西安树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风扇的手机充电器
CN10473128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5005A (zh) * 2017-09-30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CN110015005B (zh) * 2017-09-30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系统
CN110099158A (zh) * 2019-06-20 2019-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10099158B (zh) * 2019-06-20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10212614A (zh) * 2019-06-28 2019-09-0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0494015A (zh) * 2019-08-02 2019-1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N110494015B (zh) * 2019-08-02 2020-10-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N112672599A (zh) * 2020-12-11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具有其的电子产品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409B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6409A (zh) 移动终端及充电器
CN206320055U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风冷系统
CN107313989A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风冷系统
CN206302446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手机
CN203163112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678151Y (zh) 具散热效果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充电座
CN207895220U (zh) 一种便携投影机充电宝壳体
CN217522636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无线充电器
CN214203792U (zh) 一种自带电池和气泵的车载应急电源散热结构
CN205657548U (zh) 一种高压电动机高效节能装置
CN210749005U (zh) 除螨仪热风系统
CN213069728U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散热装置
CN207884389U (zh) 一种空压机用电机散热结构
CN219458722U (zh) 一种户外电源
CN209330203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手机壳
CN209764918U (zh) 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用试验台
CN217842131U (zh) 一种节能型鼓风机的散热结构
CN211089436U (zh) 一种防潮式开关电源
CN204145552U (zh) 手机冷却装置
CN213907291U (zh) 一种节能型千兆poe电源适配器
CN213071478U (zh) 充电连接器
CN217606648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辅装冷却装置
CN220554217U (zh) 风冷防水散热箱及视频控制装置
TWM575627U (zh) Battery charger
CN210640717U (zh) 一种给手机无线充电并同时具备给手机散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3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21, block a, Kupai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Keyuan Avenue and Baoshen Road, north high tech Zone,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guan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OOLPAD SOFTWARE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