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4928B - 便携式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4928B
CN105624928B CN201610196059.1A CN201610196059A CN105624928B CN 105624928 B CN105624928 B CN 105624928B CN 201610196059 A CN201610196059 A CN 201610196059A CN 105624928 B CN105624928 B CN 105624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driving wheel
gear
rotary shaft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60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4928A (zh
Inventor
栗方宇
王雪松
李政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1960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49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4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4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9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02Mechanical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缝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缝纫机,包括上臂、中臂、下臂、接针组件以及拉线组件;中臂设置夹布的缝隙以及穿针孔,上对应穿针孔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接针组件;两个接针组件能够通过按压操作,交错释放或夹紧缝纫针;拉线组件包括换向单元及两套拉拽单元,每套拉拽单元均包括齿轮盒、拉绳、拉钩以及拉钩复位弹簧;通过换向单元使两套拉拽单元交错拉动拉钩。本发明将缝纫过程分解为穿针、接针和勾线三个动作的配合重复,模拟了手工缝纫的步骤,改进传统缝纫机缝纫中的缺陷,增大缝纫机的适用范围,简化了缝纫过程,方便了日常生活中的缝纫需求,而且缝合处牢固。

Description

便携式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缝纫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缝纫机体积大,而且功能有限,所以很多缝纫还需要手工完成。另外,现有的缝纫机均是采用两根线结扣的方式缝合布料,一旦发生缝合线断裂或脱扣的情况,便会沿着线头蔓延,造成一大段线脱扣的问题。
正常的手工缝纫过程划可以分为穿针、引线和勾线三个动作的配合重复,缝合线呈波浪形,即使缝合线断裂,也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缝合效果,能够很好的避免大面积脱扣的问题。但是,手工缝纫较为繁琐,缝合速度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缝纫机,能够模仿手工缝纫的方式,提高缝合处的牢固度。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缝纫机,包括上臂、中臂、下臂、接针组件以及拉线组件;
所述上臂包括上横向部与中空的上竖直部,所述下臂包括下横向部与中空的下竖直部;
所述中臂包括连接套、上拉线轨道及下拉线轨道;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均与所述连接套垂直设置并连通;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之间留有供布料通过的缝隙,并在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的前端分别设置位置相对的穿针孔;
所述上竖直部与所述下竖直部均插接于所述连接套内,并设置多个复位弹簧,使上臂和下臂能够在外力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中臂;
所述上横向部与所述下横向部对应所述穿针孔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接针组件;所述接针组件能够通过按压操作,释放或夹紧缝纫针,且两个所述接针组件的释放与夹紧交错进行;
所述拉线组件包括换向单元及两套拉拽单元,每套拉拽单元均包括齿轮盒、拉绳、拉钩以及拉钩复位弹簧;两套拉拽单元的拉钩及拉钩复位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内,两根所述拉绳分别将两个所述拉钩与所述拉拽单元连接;所述拉钩位于所述穿针孔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在上臂与下臂向中臂方向运动时,所述拉线组件不动作;在上臂与下臂第奇数次向远离中臂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换向单元驱动其中一套拉拽单元对拉钩做出回缩的动作,在上臂与下臂第偶数次向远离中臂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换向单元驱动另一套拉拽单元对拉钩做出回缩的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单元为一旋转轴,并在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设置一根棘齿齿条;所述拉拽单元为齿轮盒,包括驱动轮、传动轮以及转筒,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
在上臂与下臂向中臂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棘齿齿条与所述齿轮盒的驱动轮不啮合;在所述上臂与下臂向远离中臂的方向单次运动过程中,所述旋转轴旋转180°,使所述棘齿齿条与两个所述驱动轮切换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棘齿齿条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旋转轴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两个向上布置的旋转轴斜面,所述旋转轴的底部设置旋转轴弹簧和至少两个转向滑块;
所述旋转轴的正下方设置固定的轴套,所述轴套内壁上部设置与所述旋转轴斜面相配合的两个轴套内斜面,所述轴套内底部设置至少两个与所述转向滑块相配合的斜面滑块;
所述旋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轴套内,从而使所述旋转轴竖直向下运动到底部时,通过所述转向滑块与斜面滑块的配合发生细微的转动,在所述旋转轴向上运动时,通过所述旋转轴斜面与轴套内斜面的配合,实现所述旋转轴的单向单程180°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固接的挡块,并设置穿过所述旋转轴并搭接于所述挡块上的挡板,所述上臂向中臂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齿轮盒向下运动,从而通过所述挡板和挡块带动所述旋转轴向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盒包括三个平行的齿轮轴;在第一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在第二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第二传动轮与第三传动轮,在第三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以及转筒;
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轮同时与所述第五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个齿轮轴包括断开的两个分齿轮轴,第一个分齿轮轴的一端为所述驱动轮,另一端为大棘齿轮;另一个分齿轮轴上设置第一传动轮,并在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表面设置与所述大棘齿轮啮合的棘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的传动比为3:1;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比为3:1;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五传动轮的传动比为1:3。
进一步的,所述的便携式缝纫机还包括两根限位绳;两根所述限位绳的上端均与所述上臂固定连接,两根所述限位绳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盒连接;在自由状态时,所述限位绳使所述齿轮盒与所述挡板之间保持一段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接针组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接针组件外壳、棘齿管以及小棘齿轮;所述小棘齿轮的底端与所述接针组件外壳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棘轮弹簧,所述小棘齿轮的前端设置有多个可开合的夹片;
所述接针组件外壳的内底面沿周向设置外壳棘齿,所述棘齿管的一端面设置端面棘齿,并在所述棘齿管的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滑槽;所述小棘齿轮的底端沿周向设置多个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与所述端面棘齿及所述外壳棘齿配合的棘轮齿。
进一步的,所述接针组件外壳与所述棘齿管固定连接,所述小棘齿轮的棘轮齿位于所述外壳棘齿与所述端面棘齿之间,且所述棘轮齿沿所述小棘齿轮轴向的两个端面均为棘齿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将缝纫过程分解为穿针、接针和勾线三个动作的配合重复,模拟了手工缝纫的步骤,改进传统缝纫机缝纫中的缺陷,增大缝纫机的适用范围,简化了缝纫过程,方便了日常生活中的缝纫需求。
采用本发明缝纫机进行缝纫作业,只需要一根缝合线,且缝合线呈波浪形将待缝合物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脱扣的现象,避免了因缝合线断裂或脱扣而造成缝合物大面积开裂的问题,提高了缝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按压时的轴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按压时的透视图;
图4为中臂的俯视图;
图5为拉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拉线组件中的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拉线组件中的轴套的纵剖图;
图8为拉线组件中的齿轮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接针组件的纵剖图;
图10为接针组件中的棘齿轴的示意图;
图11为接针组件中的夹针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臂; 101-上横向部;
102-上竖直部;
2-下臂; 201-下横向部;
202-下竖直部;
3-中臂; 301-连接套;
302-上拉线轨道; 303-下拉线轨道;
304-缝隙; 305-穿针孔;
306-压板; 307-滑槽;
401-第一复位弹簧; 402-第二复位弹簧;
501-挡板; 502-旋转轴;
503-轴套; 504-第一齿轮盒;
5041-齿轮盒面板; 5042-驱动轮;
5043-大棘齿轮; 5044-第一传动轮;
5045-第二传动轮; 5046-第三传动轮;
5047-第四传动轮; 5048-第五传动轮;
5049-转筒;
505-第二齿轮盒; 506-棘齿齿条;
507-挡块; 508-旋转轴斜面;
509-转向滑块; 510-拉钩复位弹簧;
511-轴套内斜面; 512-限位绳;
513-拉绳; 514-拉钩;
515-旋转轴弹簧; 516-斜面滑块;
6-接针组件; 601-接针组件外壳;
6011-外壳棘齿; 602-棘齿管;
6021-端面棘齿; 6022-滑槽;
603-小棘齿轮; 604-棘轮弹簧;
605-棘轮齿; 606-夹片;
7-缝纫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按压时的轴侧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按压时的透视图;图4为中臂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该便携式缝纫机主要包括上臂1、中臂3、下臂2、接针组件6以及拉线组件。
上臂1与下臂2均为“L”形结构:上臂1包括相互垂直的上横向部101与中空的上竖直部102,下臂2包括相互垂直的下横向部201与中空的下竖直部202。
中臂3包括连接套301、上拉线轨道302及下拉线轨道303;上拉线轨道302及下拉线轨道303均与连接套301垂直设置并连通;上拉线轨道302及下拉线轨道303之间留有供布料通过的缝隙304,并在上拉线轨道302及下拉线轨道303的前端分别设置位置相对的穿针孔305。
上竖直部102与下竖直部202均插接于连接套301内,并在连接套301外设置两个压板306。在下横向部201与压板306之间设置并设置两个第二复位弹簧402,在上横向部101与下横向部201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复位弹簧401,使上臂1和下臂2能够在外力和两个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中臂3。
在上竖直部102、下竖直部202、连接套301、上拉线轨道302及下拉线轨道303内设置拉线组件。
图5为拉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拉线组件包括换向单元及两套拉拽单元,每套拉拽单元均包括齿轮盒(第一齿轮盒504及第二齿轮盒505)、拉绳513、拉钩514以及拉钩复位弹簧510;两套拉拽单元的拉钩514及拉钩复位弹簧510分别设置于上拉线轨道302及下拉线轨道303内,两根拉绳513分别将两个拉钩514与第一齿轮盒504或第二齿轮盒505连接;拉钩514位于穿针孔305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能够将穿针孔305中的缝纫线向连接套301的方向拉动。
换向单元具体为一旋转轴,如图6和图7所示。
旋转轴502的表面设置一根沿轴向延伸的棘齿齿条506;旋转轴502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两个向上布置的旋转轴斜面508,旋转轴502的底部设置旋转轴弹簧515和两个对称的转向滑块509;旋转轴502的正下方设置固定于下横向部201上的轴套503,轴套503的内壁上部设置与旋转轴斜面508相配合的两个轴套内斜面511,轴套503内底部设置两个与转向滑块509相配合的斜面滑块516。
旋转轴502的下端伸入轴套503内,从而使旋转轴502竖直向下运动到底部时,通过转向滑块509与斜面滑块516的配合发生细微的转动,在旋转轴502向上运动时,通过旋转轴斜面508与轴套内斜面511的配合,实现旋转轴502的单向单程180°旋转。
旋转轴502上设置有两个固接的挡块507,并设置穿过旋转轴502并搭接于挡块507上的挡板501。
图8为拉线组件中的齿轮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第一齿轮盒504为例,第一齿轮盒504包括三个平行的齿轮轴;其中,第一个齿轮轴包括断开的两个分齿轮轴,第一个分齿轮轴的一端为驱动轮5042,另一端为大棘齿轮5043;另一个分齿轮轴上设置第一传动轮5044,并在第一传动轮5044的表面设置与大棘齿轮5043啮合的棘齿。
在第二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第二传动轮5045与第三传动轮5046,在第三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第四传动轮5047、第五传动轮5048以及转筒5049。拉绳513一端固定在转筒5049上。
具体啮合关系为:大棘齿轮5043与第一传动轮5044的棘齿啮合,第一传动轮5044与第三传动轮5046啮合,第三传动轮5046同时与第五传动轮5048啮合;第二传动轮5045与第四传动轮5047啮合。这样,驱动轮5042只能驱动转筒5049单向转动。
上述齿轮中,只有驱动轮5042位于齿轮盒面板5041外部,其余齿轮均位于第一齿轮盒504内。
具体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轮5044与第三传动轮5046的传动比为3:1;第二传动轮5045与第四传动轮5047的传动比为3:1;第三传动轮5046与第五传动轮5048的传动比为1:3。
两根限位绳512的上端均与上横向部101固定连接,两根限位绳512的下端分别与第一齿轮盒504、第二齿轮盒505连接;在自由状态时,限位绳512能够使两个齿轮盒与挡板501之间保持一段距离。
上臂1向中臂3方向运动时,上横向部101带动两个齿轮盒向下运动,从而通过推动挡板501,并通过挡块507带动旋转轴502向下运动。
可以在连接套301内设置两组与缝隙304垂直的滑槽307,为两个齿轮盒提供导向功能。
在上臂1向中臂3方向运动过程中,棘齿齿条506与两个齿轮盒的驱动轮均不啮合;
上臂1向远离中臂3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旋转轴502先转向,并在转动过程中,棘齿齿条506与两个驱动轮中的一个啮合,带动相应的转筒转动,从而带动相应的拉钩从穿针孔的位置回缩,实现勾线的动作。在下一次的上臂1向中臂3方向运动过程末段,旋转轴502实现偏转,从而使下一次的上臂1向远离中臂3的方向运动过程中,旋转轴502转向,棘齿齿条506与另一个驱动轮啮合,带动另一个拉钩实现勾线动作,同时前一个拉钩在拉钩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上横向部101与下横向部201对应穿针孔305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接针组件6。
图9为接针组件的纵剖图;图10为接针组件中的棘齿轴的示意图;图11为接针组件中的夹针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9~图11所示,接针组件6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接针组件外壳601、棘齿管602以及小棘齿轮603;小棘齿轮603的底端与接针组件外壳601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棘轮弹簧604,小棘齿轮603的前端设置有三个可开合的夹片606。
接针组件外壳601的内底面沿周向设置外壳棘齿6011;接针组件外壳601与棘齿管602固定连接,棘齿管602靠近外壳棘齿6011的端面设置端面棘齿6021,并在棘齿管602的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4个滑槽6022;小棘齿轮603的底端沿周向设置4个能够沿滑槽6022滑动并与端面棘齿6021及外壳棘齿6011配合的棘轮齿605。小棘齿轮603的棘轮齿605位于外壳棘齿6011与端面棘齿6021之间,且棘轮齿605沿小棘齿轮603轴向的两个端面均为棘齿面。
小棘齿轮603的前端面为圆锥面,缝纫针7夹在3个夹片606之间。
将缝纫针7向接针组件外壳601的底面方向推动,可以使小棘齿轮603沿着棘齿管602的端面棘齿6021及滑槽6022做单向转动及轴向直线运动,从而使夹片606夹紧或释放缝纫针7。小棘齿轮603每旋转90°,切换一次夹片606的夹紧或释放状态。
在安装两个接针组件6时,使两个接针组件6分别处于夹紧和释放的状态。这样,在缝纫过程中,两个接针组件6的状态始终相反,即一个夹针,另一个放针。
缝纫针7两端均为尖头,穿线孔可以设置在缝纫针7的中部,以方便两个接针组件6的夹持。
缝纫时,将待缝合的布料穿过缝隙304,待缝合处位于穿针孔305的位置,缝纫针7夹持在上臂的接针组件6上,下臂的接针组件6处于张开的状态,并在缝纫针7上穿入双股的缝纫线。
按压上横向部101,上臂1第一次向中臂3的方向运动,使缝纫针7穿过穿针孔305,并顶入下臂的接针组件的小棘齿轮,从而使上下两个接针组件同时进行状态切换,下臂的接针组件夹紧缝纫针7,上臂的接针组件释放缝纫针7。此过程中,拉线组件不工作。
在上臂1第一次向远离中臂3的方向运动时,棘齿齿条506驱动第一齿轮盒504工作,使下拉线轨道303内的拉钩做出回缩的动作并保持。
稍微拉动待缝合的布料并按压上横向部101,上臂1第二次向中臂3的方向运动,两个接针组件切换状态,缝纫针7回到上臂的接针组件中。
在上臂1第二次向远离中臂3的方向运动时,棘齿齿条506驱动第二齿轮盒505工作,使上拉线轨道302内的拉钩做出回缩的动作并保持,下拉线轨道303内的拉钩复位。
重复上面的动作,即可实现通过一根缝合线,呈波浪形的将待缝合物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将缝纫过程分解为穿针、接针和勾线三个动作的配合重复,模拟了手工缝纫的步骤,改进传统缝纫机缝纫中的缺陷,增大缝纫机的适用范围,简化了缝纫过程,方便了日常生活中的缝纫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中臂、下臂、接针组件以及拉线组件;
所述上臂包括上横向部与中空的上竖直部,所述下臂包括下横向部与中空的下竖直部;
所述中臂包括连接套、上拉线轨道及下拉线轨道;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均与所述连接套垂直设置并连通;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之间留有供布料通过的缝隙,并在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的前端分别设置位置相对的穿针孔;
所述上竖直部与所述下竖直部均插接于所述连接套内,并设置多个复位弹簧,使上臂和下臂能够在外力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中臂;
所述上横向部与所述下横向部对应所述穿针孔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接针组件;所述接针组件能够通过按压操作,释放或夹紧缝纫针,且两个所述接针组件的释放与夹紧交错进行;
所述拉线组件包括换向单元及两套拉拽单元,每套拉拽单元均包括齿轮盒、拉绳、拉钩以及拉钩复位弹簧;两套拉拽单元的拉钩及拉钩复位弹簧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拉线轨道及所述下拉线轨道内,两根所述拉绳分别将两个所述拉钩与所述齿轮盒连接;所述拉钩位于所述穿针孔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在上臂向中臂方向运动时,所述拉线组件不动作;在上臂第奇数次向远离中臂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换向单元驱动其中一套拉拽单元对拉钩做出回缩的动作,在上臂第偶数次向远离中臂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换向单元驱动另一套拉拽单元对拉钩做出回缩的动作;
所述换向单元为一旋转轴,并在所述旋转轴的表面设置一根棘齿齿条;所述拉拽单元为齿轮盒,包括驱动轮、传动轮以及转筒,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转筒固定连接;
在上臂与下臂向中臂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棘齿齿条与所述齿轮盒的驱动轮不啮合;在所述上臂与下臂向远离中臂的方向单次运动过程中,所述旋转轴旋转180°,使所述棘齿齿条与两个所述驱动轮切换啮合;
所述棘齿齿条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旋转轴的下部沿圆周方向设置两个向上布置的旋转轴斜面,所述旋转轴的底部设置旋转轴弹簧和至少两个转向滑块;
所述旋转轴的正下方设置固定的轴套,所述轴套内壁上部设置与所述旋转轴斜面相配合的两个轴套内斜面,所述轴套内底部设置至少两个与所述转向滑块相配合的斜面滑块;
所述旋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轴套内,从而使所述旋转轴竖直向下运动到底部时,通过所述转向滑块与斜面滑块的配合发生细微的转动,在所述旋转轴向上运动时,通过所述旋转轴斜面与轴套内斜面的配合,实现所述旋转轴的单向单程180°旋转;
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固接的挡块,并设置穿过所述旋转轴并搭接于所述挡块上的挡板,所述上臂向中臂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齿轮盒向下运动,从而通过所述挡板和挡块带动所述旋转轴向下运动;
所述齿轮盒包括三个平行的齿轮轴;在第一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在第二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第二传动轮与第三传动轮,在第三个齿轮轴上设置同轴的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以及转筒;
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轮同时与所述第五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齿轮轴包括断开的两个分齿轮轴,第一个分齿轮轴的一端为所述驱动轮,另一端为大棘齿轮;另一个分齿轮轴上设置第一传动轮,并在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表面设置与所述大棘齿轮啮合的棘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传动轮的传动比为3:1;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四传动轮的传动比为3:1;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五传动轮的传动比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限位绳;两根所述限位绳的上端均与所述上臂固定连接,两根所述限位绳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盒连接;在自由状态时,所述限位绳使所述齿轮盒与所述挡板之间保持一段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针组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接针组件外壳、棘齿管以及小棘齿轮;所述小棘齿轮的底端与所述接针组件外壳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棘轮弹簧,所述小棘齿轮的前端设置有多个可开合的夹片;
所述接针组件外壳的内底面沿周向设置外壳棘齿,所述棘齿管的一端面设置端面棘齿,并在所述棘齿管的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滑槽;所述小棘齿轮的底端沿周向设置多个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与所述端面棘齿及所述外壳棘齿配合的棘轮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针组件外壳与所述棘齿管固定连接,所述小棘齿轮的棘轮齿位于所述外壳棘齿与所述端面棘齿之间,且所述棘轮齿沿所述小棘齿轮轴向的两个端面均为棘齿面。
CN201610196059.1A 2016-03-30 2016-03-30 便携式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24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6059.1A CN105624928B (zh) 2016-03-30 2016-03-30 便携式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6059.1A CN105624928B (zh) 2016-03-30 2016-03-30 便携式缝纫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928A CN105624928A (zh) 2016-06-01
CN105624928B true CN105624928B (zh) 2019-05-21

Family

ID=56040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60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24928B (zh) 2016-03-30 2016-03-30 便携式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4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0863A (zh) * 2020-08-07 2020-12-15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视觉系统的全自动缝合工装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296A (zh) * 1999-05-07 2000-11-15 弗里茨·格高夫股份公司伯尔尼纳-缝纫机厂 缝纫机摆梭的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7903Y (zh) * 2001-10-24 2003-11-26 雷成焱 手持式电动表面钩缝机
US7228808B1 (en) * 2005-01-07 2007-06-12 National Carpet Equipment, Inc. Battery-operated sewing machine
CN103510306B (zh) * 2013-09-13 2015-04-01 吴进明 十字绣仿真机
CN203890633U (zh) * 2014-06-06 2014-10-22 天津市帅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厚料缝合缝纫机
CN205576476U (zh) * 2016-03-30 2016-09-14 王雪松 便携式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296A (zh) * 1999-05-07 2000-11-15 弗里茨·格高夫股份公司伯尔尼纳-缝纫机厂 缝纫机摆梭的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928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4928B (zh) 便携式缝纫机
CN108887745A (zh) 发热丝绕线装置
CN103510306B (zh) 十字绣仿真机
CN104057760A (zh) 窗帘吊坠自动串珠打结机
CN205576476U (zh) 便携式缝纫机
CN107902421B (zh) 一种耐火材料磁悬输送装置的导向系统
CN209274190U (zh) 一种线装式装订机的自动打结装置
CN107258572B (zh) 一种养殖用饲料投喂装置
CN205381036U (zh) 线式全智能装订机的送线机构
CN110387732A (zh) 一种纺织布套翻面设备
CN109371582A (zh) 一种pps基布用卷边缝接装置
CN205443614U (zh) 一种缝纫机后拖轮装置
CN204199000U (zh) 多功能缝边机
CN207418999U (zh) 可调节的绗缝机
CN209426189U (zh) 一种聚丙烯过滤袋卷边装置
CN208957011U (zh) 发热丝绕线装置
CN206824937U (zh) 一种可伸缩式多螺栓投退装置
CN207276853U (zh) 分综丝机
CN100446692C (zh) 束发捆绑设备
CN205973319U (zh) 用于自动回收限速排序绕管、线器的即拉即停装置
CN112962231A (zh) 一种手持式轮廓绣自动绣花设备
CN108950884A (zh) 一种工业用缝纫机
CN203783424U (zh) 一种拉杆式百叶垂帘
CN107397566A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缝合打结器
CN209652539U (zh) 一种大圆机的牵拉卷取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