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9711B -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9711B
CN105619711B CN201610058766.4A CN201610058766A CN105619711B CN 105619711 B CN105619711 B CN 105619711B CN 201610058766 A CN201610058766 A CN 201610058766A CN 105619711 B CN105619711 B CN 105619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mould
mould
stripper
waste materi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87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9711A (zh
Inventor
尤山泉
齐照山
李德奇
余沉
林东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biao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biao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biao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biao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587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9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9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9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9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9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38Cutting-off equipment for sprues or in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B29C2045/0027Gate or gate mark lo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用于固定上模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下模的下固定板;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脱离废料头的脱料装置,脱料装置与上模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上模与上固定板可在开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上模与上固定板闭合时,脱料装置夹设在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且与上模一侧废料头连接;当上模与上固定板打开时,上模相对于脱料装置朝向下模一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上模通过连接件驱动脱料装置将上模一侧废料头从上模中拉出。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解决废料脱落及脱落不净的问题,并且可以使得生产的产品外观光滑,无进胶点痕迹。

Description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机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各类生活、工业用品外观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各类塑料制品外形的要求提高,其外观条件自然成为人们评价产品外观的重要因素,其中制品的浇口位置,浇口痕迹,熔接线,已成为影响人们接受产品的要素之一。
而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高速注入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型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产品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由于注塑成型加工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和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应用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但现有的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采用传统的点进胶方式,注塑成型开模后,废料头无法自行脱落,必须人工或机械手摘除废料头,容易发生脱落不干净,长时间使用造成模具上、下模合模时发生料头压模现象,压模后就不能生产,需要下机修模,给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难题。同时会造成进胶点处在产品外侧表面的中心位置,在产品外观上留下或多或少的注塑痕迹,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度。
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提供一种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结构设计合理,可以解决废料脱落及脱落不净的问题,并且可以使得生产的产品外观光滑,无进胶点痕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注塑模具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解决废料脱落及脱落不净的问题,并且可以使得生产的产品外观光滑,无进胶点痕迹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上模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所述下模的下固定板;
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脱离废料头的脱料装置,所述脱料装置与所述上模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
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可在开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闭合时,所述脱料装置夹设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且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上模相对于所述脱料装置朝向所述下模一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上模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脱料装置将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从上模中拉出。
本技术方案中,在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设置脱料装置,通过脱料装置能够实现注模时产生的废料头直接从上模中脱落。具体的是上模与上固定板打开时,通过上模与脱料装置之间的连接件,将上模的拉力转换后实现废料头与上模的脱离,省去了机械手或者人工抓取废料头的动作。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解决废料脱落及脱落不净的问题,并且能够使得生产的产品外观光滑,无进胶点痕迹,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优选地,所述脱料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废料头的脱料杆,所述脱料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脱料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活动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上模沿所述连接件移动至设定位置,所述连接件拉动所述脱料杆朝向所述上模一侧移动将上固定板一侧所述废料头从所述上固定板中拉出。
该脱料装置中设置的脱料杆主要是用于与废料头连接,通过连接件对脱料杆的拉动实现将上固定板一侧的废料头从中拉出,能够保证脱料头的两端均能从上模和上固定板中拉出,进一步的提高脱落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至少包括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的侧壁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脱料杆连接;
所述连杆处设有沿所述上模在开模时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滑槽;
所述上模通过限位块与所述滑槽连接,并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滑槽移动。
设置的连接件至少包括一根连杆,设置的连杆实现脱料杆与上模之间的连接,且通过限位块在滑槽内的移动和对移动位置的限定,使上模的移动动力转换成对脱料杆的拉力。由于注塑时废料头与上固定板之间有一定的连接,在拉力作用下可以通过脱料杆将废料头从上固定板上拉离,解决废料头与上固定板之间脱离不净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脱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一侧的第一脱料板和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一侧的第二脱料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脱料板和所述第二脱料板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上模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脱料板与所述上固定板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闭合时,所述脱料杆夹设在所述第一脱料板和所述第二脱料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和所述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第一脱料板沿所述连接杆朝所述下模一侧移动,同时所述上模沿所述连接件朝所述下模一侧移动,所述上模的位移小于所述第一脱料板的位移,且所述上模的位移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所述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的长度之和相等。
本技术方案中,脱料装置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脱料板和第二脱料板,通过两脱料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废料头快速、精准地脱落,且保证废料头靠近上模一侧和靠近上固定板一侧的废料均能脱净。同时通过对上模、第一脱料板的移动位移的限定,满足废料头能够一次从脱料装置中完全脱离,进而实现在重力作用下废料头的自动脱落,有效地避免利用辅助工具去取出废料头。
优选地,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开闭器,所述开闭器与所述上模连接;
开模时,所述下模带动所述上模移动,通过所述开闭器扩大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第二脱料板之间的距离,并使得所述第二脱料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分离。
设置的开闭器是利用塑料的塑性扩大第一脱料板与第二脱料板之间的距离,目的是由第一脱料板带动第二脱料板与上固定板实现分离,能够使得废料头与第二脱料板实现脱离。且可以通过设置的开闭器实现产品和废料头之间有一个先后脱落的顺序,使其达到产品脱落后废料头再脱落,进一步保证废料头的彻底脱净。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的一端上套设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上模连接。
在第一脱料板上套设一弹性元件,在上模与下模开模时,通过弹性元件将第一脱料板与第二脱料板弹开,在弹开的过程中,使得第一脱料板一侧的废料头实现脱落。同时弹性元件也避免第一脱料板与上模之间产生碰撞造成损坏。
优选地,所述废料头下方还设置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废料头导出的导出板和用于检测所述废料头对所述导出板冲击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
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之内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进行合模动作;
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小于预设数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停止合模动作。
设置的控制装置主要是利用废料头的冲击力来判断废料头是否完成脱落,进而通过检测冲击力的数据值,有效地控制合模和开模,使整个装置满足自动化操作。
优选地,还包括一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一用于推出产品的推板,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板发生运动的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设置的推拉机构,通过设计拉杆连接推板的结构,将注塑模具开模的拉力转换为模具对产品的顶出力,取代了传统模具的顶出系统,模具上实现了自动落取产品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脱料板上设有用于连接产品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脱料板朝向所述下模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导向杆和滑块;所述导向杆通过所述滑块与用于制作产品的镶件主体连接。
在第一脱料板上设置连接座,利用连接座上设置的导向杆和滑块实现与制作产品的镶件主体连接,不仅方便产品快速脱落,且可以保证制作的产品表面光滑,在外表面上不会留下进胶点痕迹。进一步的保证产品先脱落,在产品脱落完后废料头再脱落,可以避免产品脱落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头无法脱净。
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于接收产品的接料斗。
设置的接料斗主要是方便收集脱落的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在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设置一脱料装置,通过设置的脱料装置实现注模时产生的废料头能够自行从上模中脱落。且通过上模和上固定板之间的开合状态的切换,将上模的拉力转换后实现上模一侧废料头从上模中脱落,省去了机械手或者人工抓取废料头的动作。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解决废料脱落及脱落不净的问题,并能够使得生产的产品外观光滑,无进胶点痕迹,提高美观度。
2、本发明中,设置的脱料装置包括了脱料杆,通过脱料杆与连接件的连接,在上模拉力作用下,脱料杆将上固定板一侧废料拉离上固定板,保证上固定板中的废料完全脱落。
3、本发明中,通过与脱料头连接的连杆与上模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限位块移动的位移限定,巧妙地将废料头从脱模装置中拉出,且拉出的距离正好是废料头的整体长度,由于废料头自身的重力,在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脱落。
4、本发明中,进一步设置的开闭器可以在开模时,利用塑料的塑性上模在下模的拉动下进一步带动第一脱模板,使得第二脱模板与上固定板之间分开,满足废料头先从第二脱模板中脱落。同时通过设置的开闭器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和废料头的脱落顺序。
5、本发明中在连接上模和第一脱料板之间的连接杆上设置一弹性元件,利用设置的弹性元件在开模时,第一脱料板与第二脱料板之间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分开。同时设置的弹性元件避免各部件之间直接碰触造成损坏,起到对各部件保护的作用。
6、本发明中进一步设置的控制装置,能够使整个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能够直观地判断废料头是否完全脱落干净。
7、本发明通过推拉机构,以及设置在第一脱料板上的连接座,与连接座连接的镶件主体,能够使得进胶点位于产品内侧底部中心位置,能够保证制成的产品表面光滑,提高产品的美观度。且通过推拉机构与连接座上设置的导向杆和滑块的配合,可以在推力和拉力作用下,保证产品的脱落效率。
8、本发明解决现有注塑模具产品的脱模和废料的脱模问题,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优的是均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实现快速的脱落,无需使用机械手等额外工具进行摘除。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中脱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脱料装置中第一脱料板的内部结构;
图4是本发明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中推拉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制成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方向产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上模110;下模120;开闭器121;
上固定板210;下固定板220;立板230;
脱料装置300;脱料杆301;勾料针3010;第一脱料板302;连接座3021;导向杆3022;滑块3023;镶件主体3024;第二脱料板303;凹槽3030;连接杆304;弹性元件305;
连接件400;第一连杆401;第二连杆402;滑槽403;限位块404;
废料头500;
控制装置600;导出板601;压力传感器602;
推板700;拉杆701;
接料斗800;
产品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另外,箭头表示运行方向。
本发明中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用于固定上模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下模的下固定板。实际运用时,上模与上固定板之间可活动连接,而下模与下固定板之间通过一立板实现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1所示,上模110和上固定板210之间设有脱料装置300,且脱料装置300与上模110之间通过连接件400实现活动连接,而设置的脱料装置300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连接件400将废料头500从模具中拉出。
具体的上模110和上固定板210之间可以在开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上模110与上固定板210闭合时,脱料装置300夹设在上模110和上固定板210之间,且与上模一侧废料头500连接;当上模110与上固定板210打开时,上模110相对脱料装置300朝向下模120一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进而在上模110的驱动下通过连接件400带动脱料装置300将上模一侧废料头500从上模110中拉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参看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的改进处在于,其中,设置的脱料装置300进一步包括了一脱料杆301,设置的脱料杆301主要是方便与废料头500连接,而脱料杆301同时又与连接件400连接。具体的将连接件400的一端与脱料杆301连接,另一端与上模110活动连接,这样当上模110和上固定板210打开时,上模110沿连接件400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即从连接件400靠近脱料杆301一侧朝另一侧移动,在一定长度的连接件400的限定下,可达到位置的限定)。可以通过连接件400,将移动的动力转换成对脱料杆301的拉力,进而使得脱料杆301朝向上模110一侧移动,实现将上固定板一侧的废料头500从上固定板210中拉出。
应说明的是,脱料杆301位于上模110废料头500产生的出口处(图中未表示),可以保证注塑模具过程中,废料头500自然而然与脱料杆301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使废料头500更易与脱料杆301连接,可以进一步的在脱料杆301上设置多根勾料针3010,多根勾料针3010均与脱料杆301连接,且每根勾料针3010可连接一废料头500。具体的勾料针3010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在实施例二中,设置的连接件400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连接件400至少包括一根连杆,本申请中为能够保证稳定地拉出废料头500,连杆设置为两根,分别为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具体的将脱料杆301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连接,这样在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同时拉动的作用下,保证脱料杆301被平稳地拉动,进而有效地保证将废料头500完整地拉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再次参看图2所示,与实施例二相比的改进处在于,进一步的在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上均设有沿上模110的开模时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滑槽403(即沿连杆长度方向开设)。同时在上模110上设置限位块404,通过限位块404在滑槽403中移动,进而实现上模110与连杆的滑动连接。
实际运用时,滑槽403与限位块404的配合巧妙之处在于上模110朝下模120移动的过程中,先将上模一侧废料头500从上模110中拉出,当限位块404移动至滑槽403顶端(即远离脱料杆301一侧),在上模110继续朝下模120一侧移动的过程中由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同时将脱料杆301从上固定板201上拉离,进而实现上固定板一侧的废料头500被拉出。当废料头500的两端全部被拉出后,由于废料头500有一定的重量,可以在自身重力下即可脱离脱料杆301。其中,限位块404可以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404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而此距离既是脱料杆301被从上固定板201上拉离的最大距离,同时也是上固定板201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与实施例二、三相比的改进处在于,设置的脱料装置300还包括第一脱料板302和第二脱料板303,以及连接第一脱料板302和第二脱料板303的连接杆304。具体的第一脱料板302位于上模110的一侧,而第二脱料板303位于上固定板201的一侧,将连接杆304一端贯穿第一脱料板302与上模110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脱料板303与上固定板201连接。
实际运用时,当上模110与上固定板201闭合时(即上模110和下模120合模时),此时脱料杆301夹设在第一脱料板302和第二脱料板303之间,且分别与上模一侧废料头500和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500连接;当上模110与上固定板201打开时(即上模110和下模120开模时),第一脱料板302沿连接杆304朝远离第二脱料板303一侧(即下模120一侧)移动,同时上模110沿连接件400(即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上的滑槽403)朝下模120一侧移动。为保证上模一侧废料头500和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500能够完全从第一脱料板302和第二脱料板303中脱落,进一步的将上模110的位移(即上模110在滑槽403中的移动位移)设置成小于第一脱料板302的位移(第一脱料板302与第二脱料板303之间的距离),且上模110的位移与上模一侧废料头500、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500的长度之和相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模110的位移可以大于上模一侧废料头500、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500的长度之和,只需保证废料头500两侧能够完全脱落即可。同时合模时,为保证脱料杆301与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500连接稳定,可以在第二脱料板303朝向脱料杆301的一侧上设置用于卡设脱料杆301的凹槽3030,因为只有在两者连接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将上模一侧废料头500先拉出。
上述设定第一脱料板302的位移大于上模110的位移,主要是利用塑胶的塑性实现的。具体的在下模120朝向上模110一侧表面上设置开闭器121,且开闭器121与上模110连接。当开模时,在开闭器121的作用下下模120会带动上模110继续移动(朝下模120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脱料板302和第二脱料板303之间的距离扩大,而扩大的目的使第二脱料板303与上固定板220实现分离。只有在第二脱料板303与上固定板220分离,才能保证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500全部脱净。应说明的是开闭器121的数量为多个,优选为四个,且分设在下模120朝向上模110的表面四个角上,可以保证上模110受力的均匀性,提高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见图3所示,而第一脱料板302的移动是在连接杆304贯穿第一脱料板302的一端上套设的弹性元件305实现。具体的将弹性元件305贯穿第一脱料板302与上模110连接,这样开模时上模110和下模120分开,完成产品900的脱落后,在弹性元件305的作用下将第一脱料板302弹开,进而完成后期的废料头500的脱落。应说明的是,其他弹性元件305为弹簧或优力胶弹棒等弹性元件均匀可,优力胶弹棒具有抗张强度、高弹性、耐高压荷重、耐磨耗强度高、吸震性强、耐撕裂,耐辐射,高强度,高承载和减震缓冲等良好性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四的相比改进之处在于,可实现自动化合模和开模的操作。具体的在废料头500下方设置一控制装置600,为该控制装置600包括了用于将废料头500导出的导出板601和用于检测废料头500对导出板601冲击力的压力传感器602,以及起到控制整体装置运行的控制器(图中未表示)。
实际运用时,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在预设数值(根据废料头500的质量计算冲击力大小的数值)范围之内时,压力传感器602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上模110和下模120进行合模动作;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小于预设数值时,压力传感器602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上模110和下模120停止合模动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中,参看图4所示,与实施例五相比改进之处在于,进一步还包括一推拉机构,该推拉机构包括一用于推出产品900的推板700,以及用于推动推板700发生运动的拉杆701。具体的将拉杆701一端与推板700连接,另一端与下模120活动连接。实际运用时,注塑成的产品900位于推板700靠近下模120的一侧,在拉杆701与下模120活动连接的过程中实现对产品900的拉出,进而使得产品900在重力作用下实现自动脱落。
产品900在被推板700拉出的同时,需保证产品900与镶件主体3024(用于制作,快速脱落,进而避免产品边缘受损。依此,见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第一脱料板302上设置用于连接产品900的连接座3021,连接座3021位于第一脱料板302朝向下模120一侧的表面上,且连接座3021上设有导向杆3022和滑块3023,而导向杆3022通过滑块3023实现与镶件主体3024连接。实际运用上,开模时,上模110朝向远离下模120一侧移动,同时通过第一脱料板302由镶件主体3024将产品900推出,这样产品900在推和拉的同时作用下,能够避免边缘受损,提高产品900的成功率。
见图1~6所示,实际运用时,塑胶从上固定板210一侧注入,而用于制作产品900的镶件主体3024位于上模110一侧,这样成型的产品900位于推板700靠近下模120一侧,在拉杆701拉动推板700的作用下,以及第一脱料板302上设置的连接座的作用下,对镶件主体3024产生一个拉力,使得产品900与镶件主体3024快速脱落,同时保证进胶点在产品900的内部,而外形较光滑美观。
应说明的是,设置在第一脱料板302上用于连接产品900的连接座302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上模110上,而设置在第一脱料板302上可以使得产品900和废料头500在脱落的过程中有一个先后顺序,可以确保废料头500完全被脱落后才进行下一次的产品900制作,避免影响产品900的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在产品900的下方设置一用于接产品900的接料斗800。需说明的是,接料斗800接料口的口径大小与上模110和下模120开模时两者打开的最大距离一致,有效保证产品900能够精准地掉落接料头800中。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上模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所述下模的下固定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设有用于脱离废料头的脱料装置,所述脱料装置与所述上模通过一连接件活动连接;
所述脱料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废料头的脱料杆,所述脱料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脱料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活动连接;
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可在开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闭合时,所述脱料装置夹设在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且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上模相对于所述脱料装置朝向所述下模一侧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上模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脱料装置将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从上模中拉出;所述上模沿所述连接件移动至设定位置,所述连接件拉动所述脱料杆朝向所述上模一侧移动将上固定板一侧所述废料头从所述上固定板中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至少包括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模的侧壁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脱料杆连接;
所述连杆处设有沿所述上模在开模时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滑槽;
所述上模通过限位块与所述滑槽连接,并通过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滑槽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一侧的第一脱料板和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一侧的第二脱料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脱料板和所述第二脱料板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上模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脱料板与所述上固定板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闭合时,所述脱料杆夹设在所述第一脱料板和所述第二脱料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和所述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连接;
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上固定板打开时,所述第一脱料板沿所述连接杆朝所述下模一侧移动,同时所述上模沿所述连接件朝所述下模一侧移动,所述上模的位移小于所述第一脱料板的位移,且所述上模的位移与所述上模一侧废料头、所述上固定板一侧废料头的长度之和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朝向所述上模一侧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开闭器,所述开闭器与所述上模连接;
开模时,所述下模带动所述上模移动,通过所述开闭器扩大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第二脱料板之间的距离,并使得所述第二脱料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实现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的一端上套设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贯穿所述第一脱料板与所述上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料头下方还设置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废料头导出的导出板和用于检测所述废料头对所述导出板冲击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
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之内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进行合模动作;
当检测到的冲击力数据小于预设数值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停止合模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一用于推出产品的推板,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板发生运动的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脱料板上设有用于连接产品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脱料板朝向所述下模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导向杆和滑块;所述导向杆通过所述滑块与用于制作产品的镶件主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脱料板冷流道点进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用于接收产品的接料斗。
CN201610058766.4A 2016-01-28 2016-01-28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Active CN105619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766.4A CN105619711B (zh) 2016-01-28 2016-01-28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766.4A CN105619711B (zh) 2016-01-28 2016-01-28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9711A CN105619711A (zh) 2016-06-01
CN105619711B true CN105619711B (zh) 2018-01-12

Family

ID=56035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8766.4A Active CN105619711B (zh) 2016-01-28 2016-01-28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97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8030Y (zh) * 2006-01-09 2007-03-14 李岳桥 冷料脱落器
CN204585721U (zh) * 2015-04-20 2015-08-26 上海漾铭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塑料件的注塑模
CN205394996U (zh) * 2016-01-28 2016-07-27 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8030Y (zh) * 2006-01-09 2007-03-14 李岳桥 冷料脱落器
CN204585721U (zh) * 2015-04-20 2015-08-26 上海漾铭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塑料件的注塑模
CN205394996U (zh) * 2016-01-28 2016-07-27 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9711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5228A (zh) 顶出机构及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3737856B (zh) 打印机面板被动顺序式合模精密模具
CN102358018B (zh) 一种注塑机的产品识别分类装置
CN105269776B (zh) 一种用于精确行程控制的外扣机机构
CN103341955B (zh) 一种汽车车灯灯体模具分离式斜抽芯机构
CN103158235A (zh) 母模顶出机构
CN201872293U (zh) 可移动的吹气装置
CN201713110U (zh) 铆钉输送机
CN105619711B (zh)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CN104690914A (zh) 一种模具三向抽芯脱模机构
CN205394996U (zh) 双脱料板点进胶冷流道注塑模具
CN105235152B (zh) 顶出行位机构
CN203210633U (zh) 一种侧浇口模内自动剪切装置
CN106827420B (zh) Led车灯导光条气辅柔性分级脱模机构的脱模方法
CN106426673A (zh) 顶出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2572814U (zh) 注塑模具
CN201761038U (zh) 顶出机构及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5097476U (zh) 顶出行位机构
CN205614939U (zh) 注塑模具
CN209320217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的三级顶出机构
CN205130297U (zh) 一种滑块差动式脱模机构
CN209224479U (zh) 简易行位二次抽芯机构
CN208343357U (zh) 一种前模行位无顶出注塑模具
CN207669708U (zh) 一种医疗塑料模具
CN205467143U (zh) 单臂机械手全自动成形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