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5201A - 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5201A
CN105615201A CN201410610724.8A CN201410610724A CN105615201A CN 105615201 A CN105615201 A CN 105615201A CN 201410610724 A CN201410610724 A CN 201410610724A CN 105615201 A CN105615201 A CN 105615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usion
lid
band
bag
releas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07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润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5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5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4Stays or supports for holding lids or covers op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0Straps;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3/00Flexible luggage; Handbag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包括:包体,其形成有能够收放内容物的收容空间,且上面开放;以及盖子,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且开闭包体的开放的上面。尤其是,所述盖子内侧面具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下侧部分从后方至前方贯通所述包体的后面,之后与上侧部分可装卸地结合。从而不仅具有能够可轻易地装卸盖子的效果,还可具有能够适应多种氛围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该包能从包体轻易装卸盖子和手把等。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包是在外出或旅行时,内部收放随身物品,从而使使用者容易携带随身物品的物品,因此对现代人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物品。
使用者适当选择并购买具有能够与参加聚会的性质、季节或者穿着相协调的颜色及图案的包。
这些包存在一经购买后,无法适应流行的变化,而只能继续以原来的形状和外观设计使用的问题。并且根据每次参加的聚会的氛围不同应有适合不同氛围的包,但这就存在需要购买的包的数量会增多,而导致花费的费用也会增加的问题。
此外,这样购买的包还存在当在使用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发生破损,而其它部分完全没有破损时,需要重新购买一个新包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申请号:10-2004-0071313(公开号:10-2004-0082369,发明名称:盖子装卸式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该包不仅可根据使用者的周边状况、氛围及穿着等,能够轻易地装卸盖子,还可与其它盖子进行互换。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包括:包体,其形成有能够收放内容物的收容空间,且上面开放;以及盖子,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且开闭包体的开放的上面。其中,所述盖子内侧面具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下侧部分从后方至前方贯通所述包体的后面,之后与上侧部分可装卸地结合。
并且,手把通过结合带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盖子的外侧面,而连接环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手把的两端。所述结合带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的外侧面;而结合带的另一端在通过所述连接环后贯通盖子,并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的内侧面。
其中,附有连接带的手把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的前面与后面,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把上,而另一端在贯通所述包体的前面与后面后,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的前面与后面的内侧面。
此外,所述包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沿高度方向向收容空间的内侧弯曲,为了维持此包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的沿高度方向的弯曲状态而配置有第一收尾带和第二收尾带。
在此,所述第一收尾带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的后面的左侧,而另一端在贯通包体的后面和左侧面以及前面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的前面的中央,所述第二收尾带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的后面的右侧,而另一端贯通包体的后面和右侧面以及前面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的前面的中间。
并且,所述第一收尾带与第二收尾带的另一端在所述包体的前面的中央发生重叠,重叠的第一收尾带与第二收尾带被突出形成于所述包体的前面,并且用于贯通盖子的锁定按钮所贯通。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不仅能轻易地装卸盖子和手把及收尾带,还可轻易地根据使用者的情绪或者周边状况等,装卸适合于不同氛围和具有不同外观设计的盖子、手把及收尾带,因此具有能够适应不同氛围的优点。
并且,当包的一部分,即盖子、手把或者收尾带等发生破损而需要替换时,无需购买整个包,而是仅仅替换一部分即可,因此具有能够节省费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包的手把配置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包的第一收尾带和第二收尾带配置关系的图。
图4及图5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包的盖子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从如图1所示的包的包体中分离盖子的形态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如图7所示的包的手把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如图7所示的包的第一收尾带和第二收尾带及手把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0及图11是表示如图7所示的包的盖子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从如图7所示的包的包体中分离盖子的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所附的图1至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包的手把配置关系的图;图3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包的第一收尾带和第二收尾带配置关系的图;图4及图5是表示如图1所示的包的盖子的配置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从如图1所示的包的包体中分离盖子的形态的图。
图1至图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构成为包括:包体100;盖子2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手把3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盖子200;以及第一收尾带400及第二收尾带5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
所述包体100的内部形成有能够收放各种内容物的收容空间100a,且上面开放。
这样的包体100的前面110沿左右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前方孔110a,同时后面120也沿左右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后方孔120a,而左侧面130沿前后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左侧孔130a,同时右侧面140也沿前后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右侧孔140a。
并且,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具有将所述盖子200锁定于包体100或者对其进行解锁的锁定按钮111(LockButton);而后面120的上侧间隔形成有2个贯通孔120b。
此外,所述包体100的左侧面130和右侧面140沿高度方向向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内侧平缓弯曲。这样左侧面130与右侧面140沿高度方向弯曲后,在左侧面130形成的2个左侧孔130a彼此相对,且在右侧面140形成的2个右侧孔140a也彼此相对。并且,由于包体100的左、右侧面130、140沿高度方向弯曲,使得从侧面观察时,包的包体100呈底部宽上部窄的形状。
所述盖子200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同时还可转动地连接于包体100的后面120上端上,从而开闭包体100的开放的上面。如果所述盖子200在包体100上的配置方式可以是能自由结合与分离的任何方式。即可以是在包体100的后面120的上部配置母按扣(或者公按扣),在盖子200的后方配置公按扣(或者母按扣),从而使这些按扣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在包体100的后面120的上部配置母魔术贴(或者公魔术贴),在盖子200的后方配置公魔术贴(或者母魔术贴),从而使这些魔术贴结合的方式。在本发明中各构成部分的装卸方式可采用包括这些按扣方式或者魔术贴方式等的多种方式,因此以后将省略对装卸方式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的盖子200的内侧面上间隔地配置有2个连接带210和2个D型环220。
所述连接带210的中间部分嵌入于制备成两层以上的盖子200的内部,因此从外部看不到中间部分,只有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露出于盖子200的外部。其中,下侧部分从后方至前方侧,对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进行贯通之后,与上侧部分可装卸地结合。再详细地说,所述连接带210的下侧部分从外侧向内侧通过所述包体100的贯通孔120b后向上弯曲,这弯曲的连接带210的下侧部分与连接带210的上侧部分可装卸的连接。所述D型环220起到将所述连接带210的上侧部分向所述包体100侧弯曲的作用。
并且,所述盖子200的前方形成有插入孔200a。此插入孔200a是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的锁定按钮111所插入的部分。锁定按钮111插入于所述插入孔200a之后,将锁定按钮111的尾部旋转90°,从而使盖子200不会从锁定按钮111中脱离。
并且,所述盖子200的外侧面上配置有2个D型环的同时,还间隔形成有2个通过孔200b。如前所述,配置于盖子200的内侧面的D型环220是设置连接带210的部分,但是配置于盖子200的外侧面的D型环230与通过孔200b则是有助于将所述手把300可装卸地配置。对于此部分将在后面继续拧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所述盖子200为了强化对于包体100的结合力,并且为了防止因盖子200的后端部分向上撑开而影响美观,将盖子200的后方中央及两端部分和包体100的后面120上侧中央及两端部分利用按扣等紧固手段进行紧固。
所述手把300通过结合带310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盖子200的外侧面。这样的手把300的两端上可旋转地配置有连接环320。所述结合带31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200的外侧面,而结合带31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环后贯通盖子200,并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200的内侧面上。
再详细的说,所述结合带310的一端在所述盖子200的外侧面上以按扣等方式可装卸地配置,另一端在通过配置于盖子200的外侧面的D型环230之后,通过所述连接环320。接下来,结合带310的另一端向下侧弯曲后将通过形成于盖子200的通过孔200b。之后,结合带310的另一端以按扣等方式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200的内侧面。
在此,所述结合带310的一端,即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200的外侧面的部分宽度大于形成在盖子200的外侧面的D型环230的内径。并且,抓住结合带310的另一端拉拽时,结合带310的一端会被D型环230卡住。
所述第一收尾带400在维持所述包体100的左侧面130沿高度方向的弯曲状态的同时,为了提高美感而配置于包体100上。这样的第一收尾带40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左侧,而另一端在贯通包体100的后面120和左侧面130以及前面110之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收尾带400的一端以按扣等方式配置在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左侧上,而另一端按顺序通过形成于包体100的后面120左侧的后方孔120a和形成于包体100的左侧面130上的2个左侧孔130a以及形成于包体100的前面110左侧的前方孔110a后,被突出形成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并且用于贯通盖子200的锁定按钮111所贯通。
所述第二收尾带500在维持所述包体100的右侧面140的沿高度方向弯曲的状态的同时,为了提高美感而配置于包体100上。这样的第二收尾带50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右侧,而另一端在贯通包体100的后面120和右侧面140及前面110之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二收尾带400的一端以按扣等方式配置在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右侧上,而另一端按顺序通过形成于包体100的后面120右侧的后方孔120a和形成于包体100的右侧面140上的2个右侧孔140a以及形成于包体100的前面110右侧的前方孔110a后,被突出形成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并且用于贯通盖子200的锁定按钮111所贯通。
更加详细地,所述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的另一端通过形成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前方孔110a后,在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部分发生重叠,此发生重叠的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的另一端部分由所述锁定按钮111所贯通。此后,将锁定按钮111的尾部旋转90°从而使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及盖子200不会发生脱离。
以上参照图1至图6进行了说明,以下将参照图7至图12对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如图7所示的包的手把的配置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如图7所示的包的第一收尾带和第二收尾带及手把的配置关系的图;图10及图11是表示如图7所示的包的盖子的配置关系的图;图12是表示从如图7所示的包的包体中分离盖子的形态的图。
图7至图1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构成为包括:包体100;盖子2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手把3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以及第一收尾带400及第二收尾带5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
所述包体100的内部形成有能够收放各种内容物的收容空间100a,且上面开放。
这样的包体100的前面110沿左右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前方孔110a,同时后面120也沿左右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后方孔120a,而左侧面130沿前后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左侧孔130a,同时右侧面140也沿前后方向间隔形成有2个右侧孔140a。
并且,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具有将所述盖子200锁定于包体100或者对其进行解锁的锁定按钮111(LockButton),同时间隔形成有2个嵌入孔110b,而后面120的上侧间隔形成有2个贯通孔120b,同时还间隔形成有2个嵌入孔120c。
此外,所述包体100的左侧面130和右侧面140沿高度方向向所述收容空间100a的内侧平缓弯曲。这样左侧面130与右侧面140沿高度方向弯曲后,在左侧面130形成的2个左侧孔130a彼此相对,且在右侧面140形成的2个右侧孔140a也彼此相对。并且,由于包体100的左、右侧面130、140沿高度方向弯曲,使得从侧面观察时,包的包体100呈底部宽上部窄的形状。
所述盖子200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同时还可转动地连接于包体100的后面120上端上,从而开闭包体100的开放的上面。这样的盖子200的内侧面间隔地配置有2个连接带210和2个D型环220。
所述连接带210的中间部分嵌入于制备成两层以上的盖子200的内部,因此从外部看不到中间部分,只有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露出于盖子200的外部。其中,下侧部分从后方至前方侧,对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进行贯通之后,与上侧部分可装卸地结合。再详细地说,所述连接带210的下侧部分从外侧向内侧通过所述包体100的贯通孔120b后向上弯曲,这弯曲的连接带210的下侧部分与连接带210的上侧部分可装卸的连接。所述D型环220起到将所述连接带210的上侧部分向所述包体100侧弯曲的作用。
并且,所述盖子200的前方形成有插入孔200a。此插入孔200a是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的锁定按钮111所插入的部分。锁定按钮111插入于所述插入孔200a之后,将锁定按钮111的尾部旋转90°,从而使盖子200不会从锁定按钮111中脱离。
并且,所述盖子200的前方形成有2个手把插入槽200c。所述手把插入槽200c从所述盖子200的前方末端开始向后方侧形成,且所述手把300插入于手把插入槽200c里。即抓住手把300提起本发明的包时,手把300与盖子200将相互发生干涉,而正是为了消除这样的干涉,在盖子200上形成手把插入槽200c。
另一方面,所述盖子200为了强化对于包体100的结合力,并且为了防止因盖子200的后端部分向上撑开而影响美观,将盖子200的后方中央及两端部分和包体100的后面120上侧中央及两端部分利用按扣等紧固手段进行紧固。
所述手把300配置在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和后面120,此手把300附着有连接带330。
所述连接带3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把300上,而另一端在贯通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和后面120后,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和后面120的内侧面。
更详细地说,手把300的连接带33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的嵌入孔110b和形成于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嵌入孔120c后,向上侧弯曲,从而以按扣等紧固方式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内侧面和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内侧面。同时,手把300的两端也以按扣等紧固方式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上和包体100的后面上。
所述第一收尾带400在维持所述包体100的左侧面130的沿高度方向弯曲的状态的同时,为了提高美感而配置于包体100上。这样的第一收尾带40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左侧,而另一端在贯通包体100的后面120和左侧面130以及前面110之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收尾带400的一端以按扣等方式配置在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左侧上,而另一端按顺序通过形成于包体100的后面120左侧的后方孔120a和形成于包体100的左侧面130上的2个左侧孔130a以及形成于包体100的前面110左侧的前方孔110a后,被突出形成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并且用于贯通盖子200的锁定按钮111所贯通。
所述第二收尾带500在维持所述包体100的右侧面140的沿高度方向弯曲的状态的同时,为了提高美感而配置于包体100上。这样的第二收尾带50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右侧,而另一端在贯通包体100的后面120和右侧面140及前面110之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二收尾带400的一端以按扣等方式配置在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右侧上,而另一端按顺序通过形成于包体100的后面120右侧的后方孔120a和形成于包体100的右侧面140上的2个右侧孔140a以及形成于包体100的前面110右侧的前方孔110a后,被突出形成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并且用于贯通盖子200的锁定按钮111所贯通。
更加详细地,所述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的另一端通过形成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前方孔110a后,在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部分发生重叠,此发生重叠的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的另一端部分由所述锁定按钮111所贯通。此后,将锁定按钮111的尾部旋转90°从而使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及盖子200不会发生脱离。
符号说明
100:包体100a:收容空间
110:前面110a:前方孔
110b:嵌入孔111:锁定按钮
120:后面120a:后方孔
120b:贯通孔120c:嵌入孔
130:左侧面130a:左侧孔
140:右侧面140a:右侧孔
200:盖子200a:插入孔
200b:通过孔200c:手把插入槽
210:连接带220:D型环
230:D型环300:手把
310:结合带320:连接环
330:连接带400:第一收尾带
500:第二收尾带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该包构成为包括:
包体(100),其形成有能够收放内容物的收容空间(100a),且上面开放;
盖子(200),其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且开闭包体(100)所开放的上面,
其中,所述盖子(200)内侧面具有连接带(210),所述连接带(210)的下侧部分从后方至前方贯通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之后与上侧部分可装卸地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所述盖子(200)的内侧面配置有将使述连接带(210)的上侧部分向所述包体(100)侧弯曲的D型环(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手把(300)通过结合带(310)可装卸地配置于(200)所述盖子的外侧面,
其中,连接环(320)可旋转地配置于所述手把(300)的两端,所述结合带(31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200)的外侧面,而结合带(310)的另一端在通过所述连接环(320)后贯通盖子(200),并可装卸地配置于盖子(200)的内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所述盖子(200)的外侧面上突出形成有所述结合带(310)通过的D型环(230),
其中,所述结合带(310)的一端的宽度形成为大于所述D型环(230)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附有连接带(330)的手把(300)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与后面(120),所述连接带(3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手把(300)上,而另一端在贯通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与后面(120)后,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与后面(120)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在所述盖子(200)的前方形成有手把插入槽(200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所述包体(100)的左侧面(130)和右侧面(140)沿高度方向向收容空间(100a)的内侧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包体(100)上配置有能够各自维持所述包体(100)的左侧面(130)和右侧面(140)的沿高度方向的弯曲状态的第一收尾带(400)和第二收尾带(5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所述第一收尾带(40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左侧,而另一端在贯通包体(100)的后面(120)和左侧面(130)以及前面(110)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所述第二收尾带(500)的一端可装卸地配置于所述包体(100)的后面(120)的右侧,而另一端贯通包体(100)的后面(120)和右侧面(140)以及前面(110)后,可装卸地配置于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其中,
所述第一收尾带(400)与第二收尾带(500)的另一端在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的中央发生重叠,且重叠的第一收尾带(400)与第二收尾带(500)被突出形成于所述包体(100)的前面(110),并且用于贯通盖子(200)的锁定按钮(111)所贯通。
CN201410610724.8A 2014-09-29 2014-11-03 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 Pending CN105615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30309A KR101577005B1 (ko) 2014-09-29 2014-09-29 교체 가능한 덮개가 구비된 가방
KR10-2014-0130309 2014-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5201A true CN105615201A (zh) 2016-06-01

Family

ID=5502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0724.8A Pending CN105615201A (zh) 2014-09-29 2014-11-03 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77005B1 (zh)
CN (1) CN1056152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8188B1 (ko) * 2017-10-11 2019-08-29 송한림 모듈식 서랍 가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1669A (zh) * 1999-07-19 2002-07-31 零重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人机工程学背包
US20060207697A1 (en) * 2005-03-04 2006-09-21 Lori Greiner Configurable travel accessory
CN2896995Y (zh) * 2006-02-07 2007-05-09 田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包结构
CN201426465Y (zh) * 2009-03-14 2010-03-24 唐华兴 可更换外观的包
CN201630439U (zh) * 2010-03-11 2010-11-17 王芳 一种真皮拎包
CN202060161U (zh) * 2011-05-23 2011-12-07 广州市富略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盖头的包具
CN202311683U (zh) * 2011-11-25 2012-07-11 福建保兰德箱包皮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提带长度的提包
CN202354625U (zh) * 2010-11-12 2012-08-01 安德阿默有限公司 一种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5907B2 (ja) * 1995-03-30 2000-07-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油圧ユニット一体型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KR200285136Y1 (ko) 2002-03-04 2002-08-13 박희명 덮개 개량형 가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1669A (zh) * 1999-07-19 2002-07-31 零重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人机工程学背包
US20060207697A1 (en) * 2005-03-04 2006-09-21 Lori Greiner Configurable travel accessory
CN2896995Y (zh) * 2006-02-07 2007-05-09 田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包结构
CN201426465Y (zh) * 2009-03-14 2010-03-24 唐华兴 可更换外观的包
CN201630439U (zh) * 2010-03-11 2010-11-17 王芳 一种真皮拎包
CN202354625U (zh) * 2010-11-12 2012-08-01 安德阿默有限公司 一种包
CN202060161U (zh) * 2011-05-23 2011-12-07 广州市富略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盖头的包具
CN202311683U (zh) * 2011-11-25 2012-07-11 福建保兰德箱包皮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提带长度的提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77005B1 (ko) 2015-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4024B2 (en) Purse having interchangeable inner bags
US1978970A (en) Launderable hand bag
CN103005808A (zh) 行李箱特别是手提箱
CN107072364B (zh) 组合式包系统
WO2014031739A1 (en) Interchangeable pocket system for handbags
KR101273423B1 (ko) 트렌스폼 가방
US20130192942A1 (en) Luggage
USD923939S1 (en) Golf bag dual shoulder strap
CN105615201A (zh) 具有可替换盖子的包
KR101437810B1 (ko) 체인저블 핸드백
EP3417729B1 (en) Garment
CN105263356A (zh) 肩带可变形的包、其使用的肩带组件及旋转连接型设备
US2771112A (en) Shopping and traveling bag purses
US20080289734A1 (en) Purse with removable flap and method
US20220287423A1 (en) Handbag Usable with Interchangeable Cover
US20100200129A1 (en) Article having multiple interchangeable patterns
CN204260017U (zh) 手提包
CN106136511A (zh) 具有可替换的盖体的包
KR20110007570U (ko) 스프링후크를 이용한 탈부착식 가방
CN207532025U (zh) 西服提包
CN206896000U (zh) 眼镜盒
CN203873164U (zh) 可分离行李箱
CN202618618U (zh) 二合一多功能购物包
KR101433880B1 (ko) 트렌스폼 가방
CN210930094U (zh) 多功能便携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