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9350B - 按键 - Google Patents

按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9350B
CN105609350B CN201610108979.3A CN201610108979A CN105609350B CN 105609350 B CN105609350 B CN 105609350B CN 201610108979 A CN201610108979 A CN 201610108979A CN 105609350 B CN105609350 B CN 105609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liding part
button
sliding
press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89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9350A (zh
Inventor
陈基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089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9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9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9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46Actuators bistable
    • H01H2221/048Actuators bistable magnetic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其包含底座、滑动件及连接于该底座与该滑动件之间的升降机构,该滑动件经由该升降机构以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随着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该滑动件于该底座上的投影偏移。该按键还包含滑动设置于该滑动件上的按压件,并利用定位机构导引该按压件,以使当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时,该按压件于该底座上的投影能保持不动。所以,即使该滑动件会相对于该底座水平偏移,该按键仍能透过该按压件提供使用者手指稳定的触碰回馈。

Description

按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涉及一种键帽斜向作动的按键。
背景技术
一般按键的键帽多采取垂直上下作动,以配合使用者手指按压键帽的移动方式,所以使用者手指原则上仅受到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但在键帽斜向作动的按键中,当使用者按压键帽时,键帽相对于底座除了作垂直移动外,也作水平移动,这使得使用者手指于按压键帽时也有横向位置,或是因键帽相对于手指水平移动而感受到横向拉扯的力量(即两者间的摩擦力),均会增加不适感。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不适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使用滑动连接机构,使得供使用者手指按压的部分能与升降机构相对滑动,进而保持实质相同的水平位置。藉此,使用者手指在按压按键时,将原则上仅受到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
底座,包含第一定位结构;
滑动件,设置于该底座之上;
升降机构,设置于该滑动件与该底座之间,以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按压位置比该未按压位置更接近该底座,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在该底座上的投影之间具有距离;以及
按压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动件上,该按压件包含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当该滑动件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该按压件在该底座上的投影保持不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之一为导槽,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之另一为导柱,该导柱可在该导槽中相对地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底板,该第一定位结构自该底板朝向该按压件弯折延伸,该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滑动件包含第一滑动衔接结构,该按压件包含第二滑动衔接结构,该按压件经由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与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滑动衔接以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动件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及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其中之一为滑槽,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及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其中之另一为卡勾,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与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经由该卡勾勾持该滑槽并滑动于该滑槽中而滑动衔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旋转支架及第二旋转支架,该第一旋转支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枢接,该第二旋转支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枢接,该第一旋转支架及该第二旋转支架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相对设置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上,该第一滑动支架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二滑动支架具有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滑动接触,该第一滑动支架及该第二滑动支架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按键还包括回复力产生机构,该回复力产生机构设置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该回复力产生机构产生回复力,用以驱使该滑动件移动至该未按压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回复力产生机构包含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滑动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间产生磁吸力,作为该回复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座包含底板,该底板的材质为顺磁性材质,该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二磁性件为磁铁,该第一磁性件自该底板朝向该滑动件弯折延伸。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按键利用滑动设置于该滑动件上的按压件,并利用定位机构导引该按压件,以使当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时,该按压件在该底座上的投影能保持不动。所以,即使该滑动件会相对于该底座水平偏移,该按键仍能透过该按压件提供使用者手指稳定的触碰回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按键的滑动件与按压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按键在按压件未被按压时沿线X-X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按键在按压件被按压时沿线X-X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按键的滑动件相对于底板作动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按键在按压件未被按压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按键在按压件被按压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按键的爆炸图,请参阅图1及图2。按键1包含底座10、滑动件12、升降机构14、按压件16及框架18。滑动件12设置于底座10之上,升降机构14设置于滑动件12与底座10之间,使得滑动件12能经由升降机构14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按压件16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件12上,使得按压件16能不受滑动件12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影响,而保持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藉此,使用者在按压按键1时,手指可透过按压件16获得直上、直下的按压手感。框架18设置于底座10上并围绕着滑动件12、升降机构14及按压件16,其中按压件16自框架18形成的窗口182露出。
再请参阅图3至图5,其中图3的视角大致上与图2的视角相反。进一步来说,升降机构14带动滑动件12相对底座10在未按压位置(如图4所示)与按压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其中该按压位置比该未按压位置更接近底座10。底座10包含底板102、电路板104及第一定位结构106,底板102包含第一连接部1022及第二连接部1024,电路板104(例如薄膜电路板)叠置于底板102上,第一定位结构106设置于底板10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06由底板102的部分结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定位结构106自底板102朝向按压件16弯折延伸。第一定位结构106与底板102可一体成形(例如以金属板件冲压成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定位结构106为另一构件,固定设置于底板102上。滑动件12具有第一连接部122及第二连接部124。升降机构14连接于底板102并包含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分别连接至底板102与滑动件12之间。其中,第一旋转支架142的两端部142a、142b分别与底板102的第一连接部1022及滑动件12的第一连接部122枢接,第二旋转支架144的两端部144a、144b分别与底板102的第二连接部1024及滑动件12的第二连接部124枢接。藉此,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在旋转时带动滑动件12相对底座10在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当滑动件12位于按压位置时,滑动件12的突点128触发电路板104的开关1042(图2中带影线的虚线圆圈部分)。
再参阅图6。为便于说明,图6所示的侧视图仅画出底板102、滑动件12、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并且在图6中,实线表示滑动件12处于该按压位置时的状态,虚线表示滑动件12处于该未按压位置时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与底板102及滑动件12均采枢接方式连接,所以在第一旋转支架142及第二旋转支架144带动滑动件12相对底座10移动时,将使得滑动件12沿圆弧路径P1(以虚线双箭头)移动;换句话说,滑动件12不是相对于底板102做垂直移动。以滑动件12自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为例,滑动件12的位移S1将包含垂直位移分量S12及水平位移分量S14(均以虚线箭头表示)。因此,滑动件12处于该未按压位置于底座10上的投影与滑动件12处于该按压位置于底座10上的投影之间具有距离D1。此距离D1即相当于水平位移分量S14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16包含与第一定位结构106匹配的第二定位结构162,第二定位结构162与第一定位结构106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当滑动件12在该未按压位置(如图4所示)与该按压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时,按压件16相对于滑动件12移动且于底座10上的投影保持不动。即,虽然滑动件12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会变化(如水平位移分量S14),但按压件16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可保持不变,使得按压件16仍保持相对于底座10垂直移动。藉此,按键1透过按压件16提供使用者手指直上、直下的按压操作,故使用者在使用按键1时(即按压按压件16时),手指不会有斜向运动的现象或受到横向拉扯,即不会有一般键帽斜向作动的按键带给使用者操作上的不适点,解决现有斜向作动的键帽因水平问题带给使用者操作上不适感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06及第二定位结构162分别为导柱及导槽,其中该导柱可滑动于该导槽中。该导柱为具有延伸长度且能受拘束地滑动于该导槽中的部件,透过该导柱与该导槽的衔接能够维持住按压件16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的功效,所以该导柱不必限于本实施例中类似板状的结构。此外,该导柱也可设置在按压件16上,以作为第二定位结构162,而该导槽则改设置在底板102上,以作为第一定位结构106,该导柱同样能相对滑动于该导槽中。但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例如以相互滑动衔接的滑槽结构(例如均为C形截面的滑槽结构相互嵌合),或以孔、柱配合的机构,只需能够实现上述维持按压件16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的功效即可。
按压件16相对于滑动件12的可滑动设置可透过单纯地将按压件16直接放置于滑动件12上而实现,也可如本实施例所示,透过滑动衔接结构连接两者,以增加两者间结构关系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2包含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按压件16包含与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匹配的第二滑动衔接结构164,按压件16经由第二滑动衔接结构164与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滑动衔接以可滑动地设置在滑动件12上。从图4至图6的视角而言,滑动件12及按压件16均在平行于图面的平面上运动,滑动件12相对于底座10的移动包含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及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其中,该垂直方向与该水平方向即构成该平面)。第二滑动衔接结构164与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的滑动衔接即容许按压件16在水平方向相对于滑动件12移动,所以当滑动件12相对于底座10沿着路径P1移动时,按压件16能受到第一定位结构106与第二定位结构162间相互导引的作用而在水平方向相对于滑动件12移动以保持按压件16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为滑槽,第二滑动衔接结构164为卡勾,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与第二滑动衔接结构164经由该卡勾勾持该滑槽并滑动于该滑槽中而滑动衔接。当然,该卡勾也可改设置于滑动件12,以作为第一滑动衔接结构126,而该滑槽则改设置于按压件16,以作为第二滑动衔接结构164,该卡勾同样能卡持该滑槽并滑动于该滑槽中。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以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的方式实现滑动衔接,又或以相互滑动衔接的滑槽结构实现滑动衔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勾具有卡持效果,故滑动件12与按压件16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有助于提升两者间的结构关系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按键1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1还包含回复力产生机构20,用以产生回复力用以驱使滑动件12移动至该未按压位置。回复力产生机构20设置于底座10及滑动件12并包含第一磁性件202及第二磁性件204,第一磁性件202设置于底座10,第二磁性件204对应第一磁性件202设置于滑动件12,第一磁性件202与第二磁性件204间产生磁吸力F1(图4及图5中以双箭头表示),作为该回复力。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第二磁性件204也随着滑动件12呈圆弧路径移动,使得磁吸力F1的方向会变化,但基于第一磁性件202与第二磁性件204结构大小,第一磁性件202与第二磁性件204大致上可视为呈水平方向设置,故磁吸力F1逻辑上可视为水平力,驱使第一磁性件202及第二磁性件204相互靠近,使得滑动件12沿路径P1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204为磁铁,卡持于滑动件12中,第一磁性件202为顺磁性构件或是能被磁化的构件,固定设置于底座10,所以该磁铁与该顺磁性构件能交互作用以于两者之间产生磁吸力F1;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磁性件202与第二磁性件204均为磁铁,又或第一磁性件202为磁铁,第二磁性件204为顺磁性构件或是能被磁化的构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02为顺磁性材质(例如铁质板件),第一磁性件202由底板102的部分结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即,第一磁性件202自底板102朝向滑动件12弯折延伸。藉此,底板102、第一定位结构106及第一磁性件202由单一板件,一体成形,有助于减少实际零件数量并简化按键1的结构复杂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按键1采用磁吸力F1作为滑动件12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的回复力,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采用弹性构件(例如具有弹性的硅胶圆突)以作为回复力产生机构,例如设置于底座10及滑动件12之间,弹性变形的硅胶圆突能对滑动件12施以向上的力(即可视为垂直力),以驱使滑动件12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回复力(例如磁吸力F1)直接施加于滑动件12(例如经由第二磁性件204),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透过改变第一磁性件202及第二磁性件204的设置位置,以使该磁吸力(即该回复力)施加于第一旋转支架142或第二旋转支架144并驱使第一旋转支架142或第二旋转支架144旋转,进而间接地驱使滑动件12回复至该未按压位置。
如上述说明,供使用者手指按压的按压件16透过第一定位结构106及第二定位结构162间之相互导引的作用,保持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其中,第二定位结构162为按压件16本体之外的一个向下突出的结构,以与第一定位结构106可滑动地连接;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不使用特别形成的结构(如上述以导柱作为第一定位结构106及以导槽作为第二定位结构162),改以其它构件相互间的配合实现保持按压件16相对于底座10水平位置的目的。例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框架18’中间窗口182的尺寸大致与按压件16本体的轮廓吻合,所以在此实施例中,框架18’逻辑上可视为底座10的部件,其内缘作为第一定位结构106’,按压件16本体的周围作为第二定位结构162’。透过第二定位结构162’在第一定位结构106’内的滑动设置,按压件16仅能相对于底座10垂直移动,使得按压件16相对于底座10的水平位置也是能保持不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4为与底座10及滑动件12枢接的旋转支架142、144,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8至图10,其中图9及图10的剖面位置相当于图1中线Y-Y所示的位置。按键3包含底座30、滑动件32、升降机构34、按压件36、框架38及回复力产生机构40。滑动件32设置于底座30之上,升降机构34设置于滑动件32与底座30之间,按压件36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件32上,框架38设置于底座30上并围绕着滑动件32、升降机构34及按压件36,其中按压件36自框架38形成的窗口382露出。进一步来说,升降机构34带动滑动件32相对底座30在未按压位置(如图9所示)与按压位置(如图10所示)之间移动,其中该按压位置比该未按压位置更接近底座30。底座30包含底板302、电路板304及第一定位结构306,电路板304(例如薄膜电路板)叠置于底板302上,第一定位结构306设置于底板302。按压件36包含与第一定位结构306匹配的第二定位结构362,第二定位结构362与第一定位结构306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当滑动件32在该未按压位置(如图9所示者)与该按压位置(如图10所示者)之间移动时,按压件36相对于滑动件32移动且于底座30上的投影保持不动。回复力产生机构40设置于底座30及滑动件32并包含第一磁性件402及第二磁性件404,第一磁性件402设置于底座30,第二磁性件404对应第一磁性件402设置于滑动件32,第一磁性件402与第二磁性件404间产生磁吸力F3(图9中以双箭头表示),作为用以驱使滑动件32移动至该未按压位置的回复力。当滑动件32位于按压位置时,滑动件32的突点328触发电路板304的开关3042(图8中以带影线的虚线圆圈表示)。除了升降机构34之外,按键3与按键1的作动逻辑大致相同,故关于按键3各组件的其它说明,请参阅按键1中相同命名组件的相关说明(包含变化的应用),不另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3的升降机构34包含四个第一滑动支架342及四个第二滑动支架344,相对设置于底座30及滑动件32上,第一滑动支架342具有第一斜面342a,第二滑动支架344具有第二斜面344a,第一斜面342a与对应的第二斜面344a滑动接触。藉此,第一滑动支架342及第二滑动支架344在第一斜面342a与对应的第二斜面344a相对滑动时带动滑动件32相对底座30在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此外,虽然升降机构34驱使滑动件32沿斜线路径移动,使得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于该底座上的投影之间会具有一距离,但是按压件36在底座30上的投影仍可透过第一定位结构306及第二定位结构362而保持不动,故按键3也能提供使用者手指直上、直下的按压操作,解决现有斜向作动的键帽因水平问题带给使用者操作上不适感的问题。关于滑动件32相对于底座30偏移的其它说明,可参阅上述滑动件12相对于底座10偏移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4采用四组滑动支架(一组滑动支架包含一个第一滑动支架342及一个第二滑动支架344),分散设置,以与其它部件撘配设置,使得按键3中各部件均能正常作动;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滑动支架设置的数量及滑动支架本身的结构尺寸均可视实际按键结构而设定,所以单一组结构尺寸适合的滑动支架,设置于适当位置也能发挥带动滑动件相对底座运动的效果,不待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键利用滑动设置于该滑动件上的按压件,并利用定位机构导引该按压件,以使当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底座上下移动时,该按压件在该底座上的投影能保持不动。所以,即使该滑动件会相对于该底座水平偏移,该按键仍能透过该按压件提供使用者手指稳定的触碰回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括:
底座,包含第一定位结构;
滑动件,设置于该底座之上;
升降机构,设置于该滑动件与该底座之间,以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按压位置比该未按压位置更接近该底座,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在该底座上的投影之间具有距离;以及
按压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动件上,该按压件包含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当该滑动件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该按压件在该底座上的投影保持不动;
其中,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之一为导槽,该第一定位结构及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之另一为导柱,该导柱可在该导槽中相对地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底板,该第一定位结构自该底板朝向该按压件弯折延伸,该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包含第一滑动衔接结构,该按压件包含第二滑动衔接结构,该按压件经由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与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滑动衔接以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动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及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其中之一为滑槽,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及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其中之另一为卡勾,该第一滑动衔接结构与该第二滑动衔接结构经由该卡勾勾持该滑槽并滑动于该滑槽中而滑动衔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旋转支架及第二旋转支架,该第一旋转支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枢接,该第二旋转支架的两端部分别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枢接,该第一旋转支架及该第二旋转支架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滑动支架及第二滑动支架,相对设置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上,该第一滑动支架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二滑动支架具有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滑动接触,该第一滑动支架及该第二滑动支架带动该滑动件相对该底座于该未按压位置与该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按键还包括回复力产生机构,该回复力产生机构设置于该底座及该滑动件,该回复力产生机构产生回复力,用以驱使该滑动件移动至该未按压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回复力产生机构包含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座,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滑动件,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间产生磁吸力,作为该回复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含底板,该底板的材质为顺磁性材质,该升降机构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二磁性件为磁铁,该第一磁性件自该底板朝向该滑动件弯折延伸。
CN201610108979.3A 2016-02-25 2016-02-25 按键 Active CN105609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8979.3A CN105609350B (zh) 2016-02-25 2016-02-25 按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8979.3A CN105609350B (zh) 2016-02-25 2016-02-25 按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9350A CN105609350A (zh) 2016-05-25
CN105609350B true CN105609350B (zh) 2018-04-17

Family

ID=5598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8979.3A Active CN105609350B (zh) 2016-02-25 2016-02-25 按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9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6112B (zh) * 2016-12-16 2021-04-20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2256B (zh) * 2013-09-26 2015-07-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結構
TWI550667B (zh) * 2013-10-11 2016-09-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鍵及其鍵盤
CN104319142B (zh) * 2014-10-21 2016-09-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9350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6204B2 (en) Keyswitch with magnetic restoration mechanism
TWI476801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791137B (zh) 電子裝置
US20180019078A1 (en) Keyswitch
US20220044886A1 (en) Key switch having collapsible balancing stand
TW201608586A (zh) 按鍵結構
CN103545125A (zh) 触控板的按键控制装置
CN106057536B (zh) 按键结构
CN103632872B (zh) 按键结构
TWM552663U (zh) 按鍵結構
CN105609350B (zh) 按键
TWI226570B (en) Two-direction input device and operating device using combination of two-direction input device and coordinate input member
TWI619135B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4332339A (zh) 按键结构
TW201437863A (zh) 測試治具
CN104701054A (zh) 键盘
TW201703083A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M408728U (en) Input device with swing operation
CN209374313U (zh) 一种可收合平衡架的按键开关及含该按键开关的智能设备
EP2413576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409261A (zh) 键盘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TWI597750B (zh) 按鍵
CN105788900A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M607575U (zh) 一種鍵盤按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