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2663U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2663U
TWM552663U TW106212369U TW106212369U TWM552663U TW M552663 U TWM552663 U TW M552663U TW 106212369 U TW106212369 U TW 106212369U TW 106212369 U TW106212369 U TW 106212369U TW M552663 U TWM552663 U TW M5526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ember
magnetic
bottom plate
plate assembly
butt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eh Cheng Tsai
Chun Te Lee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2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2663U/zh
Publication of TWM552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2663U/zh

Links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應用於薄型鍵盤的按鍵結構。
就目前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不論是電腦本身或是其周邊產品,皆朝著輕、薄、短、小的設計理念發展。而鍵盤亦從早期的大型架構,轉變為薄型鍵盤,以適於應用在薄型電子產品。
一般鍵盤的按鍵結構是藉由彈性元件及剪刀式連接件,以作為鍵帽復位的彈力來源。其中,為了保有按壓時的手感,習知的彈性元件具有一定之高度,且剪刀式連接件的高度及體積較大,使鍵帽與底板保有一定的距離,按壓時可產生落差感。
為因應體積輕、薄的薄型鍵盤,目前的作法是將彈性元件及剪刀式連接件的高度降低,或是由其他結構,例如連桿取代剪刀式連接件,以降低按鍵結構的高度。同時,由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的距離亦被縮短,進而改變按壓時的手感,例如缺少前述之落差感,難以為使用者所接受。另外,以連桿取代剪刀式連接件的按鍵結構,鍵帽多是以斜上、斜下的方式運動,與剪刀式連接件可達成之直上、直下的運動方式不同,更難為使用者所接受。因此,如何維持薄型鍵盤之按鍵結構的高度要求,並同時改善按壓時手感的問題,實為產業亟需解決之問題。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按鍵結構,藉由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之間的磁吸力,達到按壓時的落差感,以解決習知的薄型鍵盤缺乏按壓手感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包括一鍵帽、一底板組件、一剪刀式連接件、一第一磁性件、一連桿以及一第二磁性件。剪刀式連接件連接鍵帽及底板組件。第一磁性件設置於鍵帽。連桿的一端樞接於底板組件,另一端樞接於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位於鍵帽與底板組件之間,且相鄰於第一磁性件。當鍵帽接收一施力時,連桿相對於底板組件轉動,並帶動第二磁性件往遠離第一磁性件的方向移動。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當鍵帽未受施力時,第二磁性件與第一磁性件相互磁吸而具有一第一磁吸力,而當第二磁性件往遠離第一磁性件的方向移動,且第二磁性件靠近底板組件,此時,第二磁性件與第一磁性件之間具有一第二磁吸力,第二磁吸力小於第一磁吸力。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第二磁性件具有一頂部及一側壁,側壁位於靠近第一磁性件之一側,連桿樞接於頂部,頂部與側壁呈L型。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按鍵結構更包括一觸動部,設置於底部組件,當鍵帽接收一施力時,第一磁性件抵壓觸動部。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底部組件包括一固定件、一薄膜電路板及一移動件,薄膜電路板固定於移動件,剪刀式連接件設置於固定件,觸動部設置於薄膜電路板,連桿設置於移動件。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移動件沿著一作動方向移動,且作動方向為自第二磁性件朝向第一磁性件的水平方向。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當連桿連同移動件沿著作動方向移動時,連桿帶動第二磁性件朝向底板組件移動,且第二磁性件與第一磁性件相互磁吸,而帶動第一磁性件及鍵帽朝向底板組件移動。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當薄膜電路板連同移動件沿著作動方向移動時,觸動部往遠離第一磁性件的方向移動。
依據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第一磁性件為磁鐵,第二磁性件為金屬件。
承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按鍵結構,其包括一鍵帽、一底板組件、一剪刀式連接件、一第一磁性件、一連桿以及一第二磁性件。其中,第一磁性件設置於鍵帽,連桿的一端樞接於底板組件,另一端樞接於第二磁性件。藉由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之間的磁吸力,達到按壓鍵帽時可產生落差感,以解決習知的薄型鍵盤缺乏按壓手感的問題。又,藉由剪刀式連接件連接鍵帽及底板組件,達成鍵帽之直上、直下的運動方式,更貼近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為能讓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圖1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底板組件、剪刀式連接件、連桿及第二磁性件的分解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係應用於薄型鍵盤,而按鍵結構1包括一鍵帽10、一底板組件20、一剪刀式連接件30、一第一磁性件40、一連桿50以及一第二磁性件60。其中,剪刀式連接件30連接鍵帽10及底板組件20,且分別樞接於鍵帽10及底板組件20,使鍵帽10可垂直地上下運動,此乃習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底部組件20包括一固定件21、一薄膜電路板22及一移動件23,固定件21即為鍵盤結構中的底板(或稱為鐵件),一般係由鈑金件以沖壓製程所製成。剪刀式連接件30的其中一端連接於底板組件20的固定件21,另一端連接於鍵帽10。
本實施例之第一磁性件40設置於鍵帽10,第一磁性件40可以例如但不限於黏合或卡合的方式固定於鍵帽10的內表面,即鍵帽10對應於底板組件20的該側表面,且第一磁性件40凸出於鍵帽10的內表面。又,按鍵結構1更包括一觸動部70,設置於底部組件20,其設置位置對應於第一磁性件40。具體而言,固定件21具有一鏤空部211,其對應於鍵帽10處,而觸動部70設置於薄膜電路板22,並可自鏤空部211露出。當鍵帽10接收一施力時,亦即,當鍵帽10被按壓時,第一磁性件40可抵壓觸動部70(可先參考圖3B所示),以輸入對應之字元。
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具有可與第一磁性件40相互吸引的第二磁性件60,其位於鍵帽10與底板組件20之間,且相鄰於第一磁性件40。本實施例係藉由連桿50使第二磁性件60靠近或遠離底板組件20及第一磁性件40。圖3A為圖1所示之按鍵結構組合後並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及圖3A所示。具體而言,連桿50的一端樞接於底板組件20,另一端樞接於第二磁性件60,且靠近於第一磁性件40的一端樞接於底板組件20。較佳的,連桿50的相對二端分別具有第一軸部51及第二軸部52,而第一軸部51位於靠近第一磁性件40(或觸動部70)的一端,第二軸部52則位於遠離第一磁性件40的一端。相對應的,底板組件20的移動件23具有第一卡扣部231,而第二磁性件60具有第二卡扣部61,並將第一軸部51樞接於第一卡扣部231,而第二軸部52樞接於第二卡扣部61。由於第二磁性件60僅以第二卡扣部61與連桿50相互連接,故可於鍵帽10及底板組件20之間作動。
又,第二磁性件60相鄰於第一磁性件40,且於鍵帽10未受施力時,如圖3A,第二磁性件60與第一磁性件40相互磁吸。第一磁性件40及第二磁性件60兩者互為可產生磁吸力的磁鐵或金屬片,較佳的,第一磁性件40為磁鐵,而第二磁性件60為金屬件,且金屬件的第二磁性件60可製成剖面為L狀的構型。詳細而言,第二磁性件60較佳具有一頂部62及一側壁63,側壁63自頂部62靠近的一側延伸而成,且頂部62與側壁63呈L型,側壁63位於靠近第一磁性件40之一側。又,第二卡扣部61位於頂部62,進而使連桿50樞接於頂部62。
當鍵帽10未受施力時,即未被按壓時,第二磁性件60的側壁63接近第一磁性件40,而可相互磁吸並具有一第一磁吸力。當鍵帽10被按壓而接收一施力時,由於底板組件20為固定的元件結構,連桿50可相對於底板組件20轉動,即第一軸部51相對於第一卡扣部231轉動,同時,第二軸部52可帶動第二磁性件60往遠離第一磁性件40的方向移動,如圖3B所示,圖3B為圖3A所示之鍵帽按壓後的示意圖。第二磁性件60往遠離第一磁性件40的方向移動的同時,第二磁性件60亦靠近於底板組件20,此時,由於第二磁性件60與第一磁性件40之間的距離變大,進而使第二磁性件60與第一磁性件40之間具有第二磁吸力,且第二磁吸力小於第一磁吸力。而在較大(強)的第一磁吸力轉變為較小(微弱)的第二磁吸力時,即可產生落差的手感,以達到按壓時的落差感,貼近習知鍵盤(非薄型)的按壓手感。又,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藉由剪刀式連接件30達到鍵帽10的上、下運動,符合習知鍵盤(非薄型)的直上、直下的按壓手感。
鍵帽10被按壓的同時,位於鍵帽10內表面的第一磁性件40往底板組件20的方向移動,並抵壓觸動部70,以輸入對應的字元。由於使用者仍持續按壓帽10,即便第一磁性件40與第二磁性件60之間具有較微弱的磁吸力(第二磁吸力),仍可保持其分離狀態(如圖3B)。當使用者停止按壓鍵帽10時,即可藉由第一磁性件40與第二磁性件60之間的磁吸力(自第二磁吸力回復為第一磁吸力),以提供鍵帽10及連桿50回復原位的力量,進而使鍵帽10回復至按壓前之原位。
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更可進一步應用在可升降的薄型鍵盤,常見於具有觸控輸入的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在使用觸控輸入而未使用鍵盤的輸入功能的狀態下,可將所有的鍵帽一併下降至與鍵盤的框體同平面,以避免誤觸的情形。然而,當鍵帽下降時,會持續地抵壓彈性元件,如中華民國第M484179號新型專利案之按鍵結構的觸動部,進而造成鍵盤的使用壽命下降。而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的第一磁性件40、連桿50及第二磁性件60可避免此種情形。
在本實施例之按鍵結構1應用於薄型鍵盤時,可於薄型鍵盤設置撥桿或其他連動機構,並連接於底板組件20的移動件23。關於連動機構可參考中華民國第M484179號新型專利案的鍵盤及支撐部,而以下係以結構較簡單的撥桿連接於本實施例之移動件23為例說明。
本實施例之薄膜電路板22固定於移動件23,使用者無需使用鍵盤輸入功能時,可藉由推動撥桿使移動件23及薄膜電路板22相對於固定件21移動,如圖4A至圖4B所示。圖4A為圖1所示之按鍵結構組合後並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圖4B為圖4A所示之薄膜電路板及移動件沿作動方向移動後的示意圖。需說明的是,圖4A與圖3A相同,為清楚說明,圖4A與圖4B並列以說明移動件23及薄膜電路板22移動時,其他元件的作動關係,請同時參考圖4A及圖4B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移動件23係沿著一作動方向(如圖4B的箭頭符號所示)移動,而作動方向係配合連桿50的轉動方向。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係設計當鍵帽10下降(靠近底板組件20)時,連桿50係帶動第二磁性件60往遠離第一磁性件40的方向移動,故作動方向對應為自第二磁性件60朝向第一磁性件40的水平方向。當使用者撥動撥桿,使移動件23係沿著作動方向移動時,由於連桿50設置於移動件23,觸動部70設置於薄膜電路板22,故連桿50及觸動部70可連動地往作動方向移動。此時,連桿50亦相對於底板組件20轉動,並帶動第二磁性件60朝向底板組件20移動。又,由於第二磁性件60與第一磁性件40相互磁吸,其之間保持前述之第一磁吸力(如圖4A及圖4B,第二磁性件60與第一磁性件40之間的距離不變),以帶動第一磁性件40及鍵帽10朝向底板組件20移動,並達到使鍵帽10下降及避免誤觸之目的。
由於剪刀式連接件30係設置於固定件21,故鍵帽10可以原本的位置並垂直於底板組件20而下降。又,薄膜電路板22連同移動件23沿著作動方向移動時,觸動部70往遠離第一磁性件40的方向移動,故與鍵帽10一同下降的第一磁性件40不會抵壓觸動部70。相較於習知可升降的薄型鍵盤,更可避免觸動部70(或彈性元件)被持續性的按壓,而容易壞損的情形。
綜上所述,依據本創作之按鍵結構,其包括一鍵帽、一底板組件、一剪刀式連接件、一第一磁性件、一連桿以及一第二磁性件。其中,第一磁性件設置於鍵帽,連桿的一端樞接於底板組件,另一端樞接於第二磁性件。藉由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之間的磁吸力,達到按壓鍵帽時可產生落差感,以解決習知的薄型鍵盤缺乏按壓手感的問題。又,藉由剪刀式連接件連接鍵帽及底板組件,達成鍵帽之直上、直下的運動方式,更貼近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需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本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按鍵結構
10‧‧‧鍵帽
20‧‧‧底板組件
21‧‧‧固定件
211‧‧‧鏤空部
22‧‧‧薄膜電路板
23‧‧‧移動件
231‧‧‧第一卡扣部
30‧‧‧剪刀式連接件
40‧‧‧第一磁性件
50‧‧‧連桿
51‧‧‧第一軸部
52‧‧‧第二軸部
60‧‧‧第二磁性件
61‧‧‧第二卡扣部
62‧‧‧頂部
63‧‧‧側壁
70‧‧‧觸動部
圖1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底板組件、剪刀式連接件、連桿及第二磁性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3A為圖1所示之按鍵結構組合後並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B為圖3A所示之鍵帽按壓後的示意圖。 圖4A為圖1所示之按鍵結構組合後並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4B為圖4A所示之薄膜電路板及移動件沿作動方向移動後的示意圖。
1‧‧‧按鍵結構
10‧‧‧鍵帽
20‧‧‧底板組件
21‧‧‧固定件
22‧‧‧薄膜電路板
23‧‧‧移動件
30‧‧‧剪刀式連接件
40‧‧‧第一磁性件
60‧‧‧第二磁性件

Claims (9)

  1.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 一鍵帽; 一底板組件; 一剪刀式連接件,連接該鍵帽及該底板組件; 一第一磁性件,設置於該鍵帽; 一連桿,其一端樞接於該底板組件;以及 一第二磁性件,位於該鍵帽與該底板組件之間,且相鄰於該第一磁性件,該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該第二磁性件,當該鍵帽接收一施力時,該連桿相對於該底板組件轉動,並帶動該第二磁性件往遠離該第一磁性件的方向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鍵帽未受施力時,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相互磁吸而具有一第一磁吸力,而當該第二磁性件往遠離該第一磁性件的方向移動,且該第二磁性件靠近該底板組件,此時,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之間具有一第二磁吸力,該第二磁吸力小於該第一磁吸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二磁性件具有一頂部及一側壁,該側壁位於靠近該第一磁性件之一側,該連桿樞接於該頂部,該頂部與該側壁呈L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括: 一觸動部,設置於該底部組件,當該鍵帽接收一施力時,該第一磁性件抵壓該觸動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底部組件包括一固定件、一薄膜電路板及一移動件,該薄膜電路板固定於該移動件,該剪刀式連接件設置於該固定件,該觸動部設置於該薄膜電路板,該連桿設置於該移動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移動件沿著一作動方向移動,且該作動方向為自該第二磁性件朝向該第一磁性件的水平方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連桿連同該移動件沿著該作動方向移動時,該連桿帶動該第二磁性件朝向該底板組件移動,且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相互磁吸,而帶動該第一磁性件及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組件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薄膜電路板連同該移動件沿著該作動方向移動時,該觸動部往遠離該第一磁性件的方向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磁性件為磁鐵,該第二磁性件為金屬件。
TW106212369U 2017-08-21 2017-08-21 按鍵結構 TWM552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369U TWM552663U (zh) 2017-08-21 2017-08-21 按鍵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369U TWM552663U (zh) 2017-08-21 2017-08-21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2663U true TWM552663U (zh) 2017-12-01

Family

ID=61228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369U TWM552663U (zh) 2017-08-21 2017-08-21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266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773B (zh) * 2019-03-27 2019-09-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及其按鍵
TWI674607B (zh) * 2018-07-25 2019-10-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N110571081A (zh) * 2019-06-04 2019-12-1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US10804049B1 (en) 2019-06-03 2020-10-1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107644B2 (en) 2019-12-12 2021-08-3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device
US11328879B2 (en) 2019-06-03 2022-05-1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4607B (zh) * 2018-07-25 2019-10-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TWI671773B (zh) * 2019-03-27 2019-09-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及其按鍵
US10804049B1 (en) 2019-06-03 2020-10-1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328879B2 (en) 2019-06-03 2022-05-1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0571081A (zh) * 2019-06-04 2019-12-1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US11107644B2 (en) 2019-12-12 2021-08-3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52663U (zh) 按鍵結構
TWI473134B (zh) 按鍵
TWI550667B (zh) 磁吸式按鍵及其鍵盤
TWM484179U (zh) 按鍵結構
TWI523057B (zh) 按鍵結構
TW201434064A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9236204B2 (en) Keyswitch with magnetic restoration mechanism
TWI416564B (zh) 按鍵結構
TWI523055B (zh) 按鍵
TW201804493A (zh) 按鍵、鍵盤及其按鍵製造方法
TW201740412A (zh) 按鍵
TWI681430B (zh) 按鍵結構
TWI476799B (zh) 按鍵
TW201801118A (zh) 按鍵
TW202008414A (zh) 按鍵
US11189442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TWI550666B (zh) 按鍵
TW201703083A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TWI578353B (zh) 磁吸按鍵及其磁吸按鍵製造方法
US11328879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TWI543025B (zh) 鍵盤
TWI601176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49774B (zh) 按鍵製造方法及其按鍵
TWI545602B (zh) 按鍵及其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