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2743A - 拉链用拉头以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拉头以及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2743A
CN105592743A CN201380080048.1A CN201380080048A CN105592743A CN 105592743 A CN105592743 A CN 105592743A CN 201380080048 A CN201380080048 A CN 201380080048A CN 105592743 A CN105592743 A CN 105592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fastener
slider
inclined plane
wing plate
coupl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0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2743B (zh
Inventor
槻庆一
小泽贵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92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2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2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having specific contour or arrangement of converging channel, separator island, or wing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拉链用拉头(100)具备拉头主体(105),该拉头主体(105)的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经由连结柱(130)在前侧连结。在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设置有下降倾斜面(115),该下降倾斜面(115)随着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下翼板(120)侧下降。在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设置有上升倾斜面(125),该上升倾斜面(125)随着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上翼板(110)侧上升。上翼板(110)的下降倾斜面(115)与下翼板(120)的上升倾斜面(125)相比倾斜度大。

Description

拉链用拉头以及拉链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的上下间隔因上升倾斜面和下降倾斜面而在前口侧变窄的拉链用拉头,另外,涉及具备该拉链用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如该文献的图2和图3所公开那样,使上板11和下板12的端缘与连结柱13的中心20相比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该突出部分的内面上设置有倾斜面23、24。在该文献中,进行了以下说明: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避免由于使用该文献的图1示出的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情况下的问题,即能够避免拉链链牙的滚转而导致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与上板碰撞从而阻碍拉头的移动这一情况,由此促进拉头的移动变得容易。关于该文献的图1的拉链用拉头,如图所示,连结柱3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其左右的上板和下板的端缘后退而设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拉链用拉头,如该文献的图1和图2所公开那样,该拉链用拉头的各上板和下板具有以该文献的图1和图2的方式设置的倾斜面20、20’。在该文献的第二栏的45行以后进行了一些说明:倾斜面20、20’在连结柱15侧倾斜度大,朝向凸缘13侧而倾斜度减小。另外,进行了以下说明:通过像这样地形成拉头的倾斜面,使链牙旋转而适当地进行配置,从而能够使其顺利地进入于各开口而确保独立简单的啮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3-335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2,568,16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有时要求顺利地闭合如下的拉链,该拉链因拉链带的缝合方式而并非处于左右拉链链牙在同一平面内相邻从而拉链链牙的前端面彼此平行地面对的平行面对状态,而是处于左右拉链链牙从该平行面对状态向上下相同侧且左右相反侧仅转动规定的角度并导致拉链链牙的前端面彼此变得不平行的非平行状态。非限定性且例示性地,在对比正常编织的拉链带更低柔软性的规定厚度的皮革缝合拉链带的情况下,具有拉链链牙按照缝合了拉链带的皮革部分的取向而定向的趋势,拉链链牙列与皮革的左右方向之间的间隔越窄则该趋势越显著。这是由于,拉链链牙列与皮革之间的间隔越窄则越无法享有拉链带的柔软性的优点。此外,具有通过拉链链牙列与皮革之间的间隔减小而使拉链带的露出减少这种外观设计上的效果。
为了使更简单地理解而例示性地进行说明,假设以下情况:并非在配置于同一第一平面内的两个皮革之间设置拉链,而是在配置于与第一平面垂直地交叉且相互分离的第二和第三平面的两个皮革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拉链。在理解为第一平面沿横向存在而第二和第三平面沿纵向存在的情况下,与皮革的纵取向相应地拉链链牙同样地成为纵取向。在使用以往的拉链用拉头闭合拉链时,拉链用拉头的上翼板会与该纵取向的拉链链牙碰撞,从而无法顺利地闭合拉链。这一点在使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拉链用拉头的情况下也相同。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提供允许各种拉链带的缝合方式的拉链用拉头这种新课题。此外,在此所说的“各种拉链带的缝合方式”例如包含如上所述拉链链牙列与皮革之间的间隔窄的缝合方式,但是还包含除此以外的各种缝合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拉链用拉头具备拉头主体(105),该拉头主体(105)的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经由连结柱(130)在前侧连结,通过上述连结柱(130)而分支的一对拉链链牙(230)用通路被设置于上述上翼板(110)与上述下翼板(120)之间,在该拉链用拉头(100)中,在上述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在上述连结柱(1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下降倾斜面(115),该下降倾斜面(115)随着从上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上述下翼板(120)侧下降,在上述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在上述连结柱(1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升倾斜面(125),该上升倾斜面(125)随着从上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上述上翼板(110)侧上升,在左右两侧,上述上翼板(110)的上述下降倾斜面(115)与上述下翼板(120)的上述上升倾斜面(125)相比倾斜度大。
优选的是,在将上述下降倾斜面(115)相对于与上述拉头主体(105)的上述通路的内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1、并将上述上升倾斜面(125)相对于与上述通路的内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2时,满足1.5≤θ1/θ2≤2。
优选的是,沿上述上翼板(110)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下降倾斜面(11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15)大于沿上述下翼板(120)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上升倾斜面(12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25)。
优选的是,上述下降倾斜面(115)的下降长度比上述上升倾斜面(125)的上升长度长。
优选的是,在上述上翼板(110)上设置有一对上部凸缘部(118),该一对上部凸缘部(118)从上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向后口(107)侧延伸并从左右限制上述拉链链牙(230),各下降倾斜面(115)设置于跨越上述连结柱(130)与上述上部凸缘部(118)之间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在上述下翼板(120)上设置有一对下部凸缘部(128),该一对下部凸缘部(128)从上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向后口(107)侧延伸并从左右限制上述拉链链牙(230),各上升倾斜面(125)至少设置于跨越上述连结柱(130)与上述下部凸缘部(128)之间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拉链具备:上述的拉链用拉头(100);以及一对拉链牙链带(200),其由上述拉链用拉头(100)开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允许各种拉链带的缝合方式的拉链用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拉链的概要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概要右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概要前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右侧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右侧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性地示出拉链链牙被引导的过程。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前侧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性地示出拉链链牙被引导的过程。
图7是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上翼板的内面的概要示意图,以截面表示连结柱,用虚线表示倾斜面与平坦面的边界,并且为了参考而用双点划线表示拉链链牙。
图8是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的下翼板的内面的概要示意图,以截面表示连结柱,用虚线表示倾斜面与平坦面的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分别独立的,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说明,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还能够理解由该组合产生的协同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以发明的说明为主要目的,适当地简化。
在本申请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如图2和图3所示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与将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连结的连结柱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且还与平行地配置的上翼板与下翼板的并排的方向一致。左右方向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连结柱的左右设有两个前口。前后方向是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前方向与闭合拉链的拉链用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后方向与打开拉链的拉链用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此外,上翼板、下翼板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还有时将拉链用拉头称为拉头。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包含拉链用拉头的拉链的概要主视图。图2是拉链用拉头的概要右侧面示意图。图3是拉链用拉头的概要前侧面示意图。图4是拉链用拉头的右侧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拉链用拉头的右侧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性地示出拉链链牙被引导的过程。图6是拉链用拉头的前侧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性地示出拉链链牙被引导的过程。图7是观察拉链用拉头的上翼板的内面的概要示意图,以截面表示连结柱,用虚线表示倾斜面与平坦面的边界,并且为了参考用双点划线表示拉链链牙。上翼板的内面是指与下翼板相面对的面。图8是观察拉链用拉头的下翼板的内面的概要示意图,以截面表示连结柱,用虚线表示倾斜面与平坦面的边界。下翼板的内面是指与上翼板相面对的面。上翼板的内面与下翼板的内面构成拉头主体的拉链链牙用的通路,因此还能够将这些内面称为通路的内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500具备:一对拉链牙链带200,其沿前后延伸并且沿左右平行地排列;以及拉头100,其沿着一对拉链牙链带200的相对的左右侧缘部沿前后移动。而且,当使拉头100向前方移动时,一对拉链牙链带200闭合,当使拉头100向后方移动时,一对拉链牙链带200打开。此外,图1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也与图2、图3一致。也就是说,前侧是图1中的上侧,后侧是图1中的下侧,上侧是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下侧是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内侧。右侧是图1中的右侧,左侧是图1中的左侧。
如图1所例示,本公开的拉头100供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200的各拉链链牙230穿插,被组入于拉链500。此外,拉链500的种类是任意的,如图1所示的拉链链牙并不限于金属制的拉链链牙,也可以采用对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的拉链链牙,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以采用将单丝成形为线圈状而成的线圈状拉链链牙。此外,关于金属制拉链链牙、树脂制拉链链牙,很多拉链链牙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随着拉链带或缝合了该拉链带的部件、例如皮革的取向,各链牙取得独立的取向。另一方面,线圈链牙呈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线圈状,缝合于拉链带的相对侧缘,随着拉链带或缝合了该拉链带的部件、例如皮革的取向,线圈链牙的取向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在任意方式中本申请发明的拉链用拉头100均有效,但是在与金属制拉链链牙进行组合时,能够起到更进一步的效果。这是由于,金属制拉链链牙与树脂制拉链链牙、线圈状拉链链牙相比材质硬,并且具有容易成为障碍的形状。关于金属制拉链链牙,未充分地对该拉链链牙的相对端缘进行倒角,因此容易与拉头的上翼板的前表面碰撞。
拉头100典型地且优选为金属制,通过压铸成形而大量生产,但是,除此以外,例如作为树脂制也可以通过注射成形而大量生产。
如图1所示,拉链500包括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200。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200包括左右一对的拉链带210。拉链带210为前后长且左右具有固定宽度的扁平的纺织品、编织品,其前后端由加强用树脂制膜进行加强。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210的相对侧缘上分别设置有芯线220。芯线220是在拉链带210的相对侧缘鼓出的剖视下圆形状的部分。在左右的拉链带的各芯线220上设置有拉链链牙230,构成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230。拉链链牙230包括安装于芯线220的端部即基部231以及处于该基部231的相反侧的自由端上的头部232。如图所示,拉链链牙230具有以固定的前后宽度沿左右延伸且头部232向前方的突出的形状。
在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230上穿插有拉头100的状态下通过使拉头100向前方向移动,分离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230啮合,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200被闭合,通过使拉头100向后方向移动,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230分离,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200被打开。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在前侧具有凸部,在其相反侧的后侧具有凹部。通过拉链用拉头100向前方向的移动,一侧的拉链牙链带200的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被插入到另一侧的拉链牙链带200的两个拉链链牙230之间而被夹持,在该状态下与前侧的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的凹部卡合,并且与后侧的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的凸部卡合。通过该现象,向前方向连续地实现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230彼此的啮合。通过拉头100向后方向的移动,左右的拉链链牙230的间隔扩大而其啮合被解除。
在处于左右的拉链链牙230的拉链链牙列的前端设置有前止部240。在该拉链链牙列的后端设置有分离嵌插件250。前止部240典型地构成为能够局部被插入于拉头100内但是无法从拉头100内通过的大小,由此阻止拉头100的脱离。
分离嵌插件250包括插座251、座棒252以及插棒253。座棒252与插座251一体地连结。通过在对位于插座251前方的拉头100的右前口中插入插棒253,座棒252与插棒253排列,从而能够通过拉头100的向前移动使左右的拉链链牙230啮合。
拉头100是在拉头主体10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拉攀安装柱140而成的。拉攀安装柱140并非是必须的,也能够省略。如图2至图4所示,拉头主体105包括上翼板110、下翼板120以及将上翼板110和下翼板120在前侧的左右中央连结的连结柱130,且在前侧以隔着连结柱130的方式具有左右一对的前口106,在该前侧的相反侧的后侧具有一个后口107。拉头主体105在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之间具有通过连结柱130而分支的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用通路。
上翼板110是以使后侧的左右宽度比前侧窄的方式构成的平板状部件,包括:供连结柱130的上端在左右中央连结的前端部111;以及与该前端部为相反侧的后端部112,并且在其左右端部的靠后方的位置包括朝向下翼板120侧呈凸状的左右一对的上部凸缘部118。上翼板110在前端部111与后端部112之间具有平坦的内面113。另外,上翼板110具有上表面119,该上表面119朝向左右中央而从左右两侧起缓慢地起伏,在外周被倒角为R面。
下翼板120也与上翼板110同样地为以使后侧的左右宽度比前侧窄的方式构成的平板状部件,包括:供连结柱130的下端在左右中央连结的前端部111;和与该前端部111为相反侧的后端部112,并且在其左右端部的靠后方的位置包括朝向上翼板110侧呈凸状的左右一对的下部凸缘部128。下翼板120在前端部121与后端部122之间具有平坦的内面123,该内面123面对上翼板110的内面113。下翼板120的内面123与上翼板110的内面113平行地相对配置。在下翼板120的内面123与上翼板110的内面113之间设有拉链链牙230的移动路径,拉链链牙230在下翼板120的内面123上或上翼板110的内面113上滑动。此外,下翼板120具有大致平坦但在外周被倒角为R面的下表面129。
上部凸缘部118和下部凸缘部128构成为上下对称。左右的上部凸缘部118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向后口107侧延伸并从左右限制拉链链牙230的通路。左右的下部凸缘部128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向后口107侧延伸并从左右限制拉链链牙230的通路。根据图2能够理解,上部凸缘部118的前端1181和下部凸缘部128的前端1281与连结柱130相比位于后方,由此在拉头100上在左右设有宽幅的前口106。此外,在拉头100的后口107侧,上部凸缘部118具有后端1182,下部凸缘部128具有后端1282。
以确保拉链链牙230在拉头内顺利的移动的方式将上翼板110的内面113与下翼板120的内面123的上下间隔设定为适当的上下间隔。当上翼板110的内面113与下翼板120的内面123的上下间隔过大时,可预见将拉链链牙230简单地导入到拉头内这一情况,但是无法充分限制拉链链牙230在拉头内向上下方向的位移,有可能无法确保拉链链牙230在拉头内的稳定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以在连结柱130的左右夹持连结柱130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下降倾斜面115,该左右一对的下降倾斜面115随着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下翼板120侧下降。另外,在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以在连结柱130的左右夹持连结柱130的方式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上升倾斜面125,该左右一对的上升倾斜面125随着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上翼板110侧上升。而且,下降倾斜面115与上升倾斜面125的上下间隔随着从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逐渐减小。并且,上翼板110的下降倾斜面115与下翼板120的上升倾斜面125相比倾斜度大。
根据上述结构,如根据图5和图6能够理解那样,将芯线220假设为圆形,从芯线220离开的头部232有可能相对于芯线220的中心向上方向和下方向摆动,特别是当闭合拉链时,当使拉头100向前方向移动时,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成为向上方向摆动的状态,在由倾斜度大的下降倾斜面115导入该头部232时将其较急地压下,另一方面,关于接近芯线220的基部231,在由与下降倾斜面115相比倾斜度小的上升倾斜面125导入该基部231时将其逐渐向上推顶,从而能够顺利地促进拉链链牙230的旋转来修正拉链链牙230,使得拉链链牙230从如图6所示地头部232倾斜的状态变为进入至上翼板110的内面与下翼板120的内面之间的姿势。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随着在下降倾斜面115上下降而被下降倾斜面115逐渐压下,拉链链牙230的基部231随着在上升倾斜面125上上升而被上升倾斜面125逐渐向上方推顶,拉链链牙230整体在图6的虚线箭头所示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的内面上设置有上部倾斜面,在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的内面上设置有下部倾斜面。然而,这些上部倾斜面、下部倾斜面的倾斜度为相同程度,因此在近年来所要求的减少拉链带露出的用途中,有时无法充分地进行拉链链牙230的姿势修正。
如在本文开头的例示中说明那样,在对柔软性比拉链带低的规定厚度的皮革缝合拉链带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美观性有时使拉链链牙列与皮革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存在无法享有拉链带的柔软性的优点,拉链链牙按照缝合了拉链带的皮革部分的取向而被定向的情况。这一点在并非在水平横向放平的取向的两个皮革之间设置拉链而是在垂直纵向竖立的取向的两个皮革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拉链的情况下尤其成为问题,有可能与皮革的纵取向相应地拉链链牙同样地成为纵取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下降倾斜面115积极地压下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而促进拉链链牙230的旋转,在优选方式中上升倾斜面125辅助其旋转,由此,能够提供允许包括上述例示的情况的拉链带的各种缝合方式的拉头。此外,在图6示出的情况下,从芯线220的中心起至头部232的最上点为止的距离L80比从芯线220的中心起至基部231的最下点为止的距离L90长,大约是其2倍。
虽然不一定是必须的,但是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如图4所示,在上翼板110的侧面上残留有第一分模线DL11,在下翼板120的侧面上残留有第二分模线DL12。此外,分模线是在使不同模具进行合模时形成于其边界的线。能够理解为分模线存在于与连结柱130正交的任意的平面之一。
第一分模线DL11存在于与连结柱130正交的任意的平面之一,如图2所示,将下降倾斜面115相对于该平面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1。第二分模线DL12存在于与连结柱130正交的任意的平面之一,如图2所示,将上升倾斜面125相对于该平面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2。此时,满足1.5≤θ1/θ2≤2即可。
在θ1/θ2<1.5的情况下,预料到无法促进下降倾斜面115对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的充分压下。另一方面,在2<θ1/θ2的情况下,预料到上翼板110的厚度会不必要地变厚,拉头100的操作性变差,并且其美观性也变差。当上翼板110的厚度变厚时,拉攀安装柱140的位置也变高,通过拉攀的操作对拉头施加的力矩也发生变动。通过满足上述条件,能够在避免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拉链链牙230的旋转。此外,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与第一分模线DL11平行的平面PL1,示出与第二分模线DL12平行的平面PL2。
此外,第一分模线DL11与第二分模线DL12相互平行地存在,因而,可以将第一分模线DL11换称为第二分模线DL12,相反地也可以将第二分模线DL12换称为第一分模线DL11。还考虑仅存在一个分模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省略第一分模线DL11和第二分模线DL12中的一个或省略两者,而参照其它位置的分模线。
此外,优选为θ1=40°以上且60°以下、θ2=20°以上且40°以下,更优先为θ1=45°以上且55°以下、θ2=25°以上且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θ1=50°、θ2=30°。也可以代替第一分模线DL11、第二分模线DL12所存在的平面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而换称为上翼板110的内面113、下翼板120的内面123所存在的平面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或者,也可以代替地换称为与连结柱13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任意的平面。在任一情况下均能够同样地进行说明。
优选对上述条件追加或代替上述条件而满足以下条件。如图3所示,在左右两侧,沿上翼板110的厚度方向的下降倾斜面11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15大于沿下翼板120的厚度方向的上升倾斜面12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25,满足间隔TH115>间隔TH125。通过与间隔TH125相比使间隔TH115相对地变厚,能够确保前后更长的倾斜度大的下降倾斜面115。
此外,在图3中,示出存在于下降倾斜面115的上端位置的平面PL115a,示出存在于下降倾斜面115的下端位置的平面PL115b。另外,示出存在于上升倾斜面125的上端位置的平面PL125a,示出存在于上升倾斜面125的下端位置的平面PL125b。平面PL115a、PL115b、PL125a以及PL125b是与连结柱130的延伸方向一致的上下方向所垂直地交叉的平面,且相互平行地排列。
下降倾斜面115的上端或其上端位置是下降倾斜面115的上方向的终端或终端位置。如果在下降倾斜面115与比下降倾斜面115靠上的上翼板110的面之间看得到边界线、边界缘,则也可以将该位置理解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上端位置。在图示的情况下,下降倾斜面115的上端位置为将下降倾斜面115和上表面119连接的面与下降倾斜面115本身之间的边界缘的位置。如果边界缘具有上下宽度,则可以将其范围内的任意的点理解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上端位置。也可以将边界缘的上下宽度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位置理解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上端位置。
下降倾斜面115的下端或其下端位置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下方向的终端或终端位置。如果在下降倾斜面115与比该下降倾斜面115靠下的上翼板110的面之间看得到边界线、边界缘,则也可以将该位置理解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下端位置。在图示的情况下,下降倾斜面115的下端位置为下降倾斜面115与内面113之间的边界缘的位置。如果边界缘具有上下宽度,则可以将其范围内的任意的点理解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下端位置。也可以将边界缘的上下宽度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位置理解为下降倾斜面115的下端位置。
上升倾斜面125的上端或其上端位置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上方向的终端或终端位置。如果在上升倾斜面125与比该上升倾斜面125靠上的下翼板120的面之间看得到边界线、边界缘,则也可以将该位置理解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上端位置。在图示的情况下,上升倾斜面125的上端位置为上升倾斜面125与内面123之间的边界缘的位置。如果边界缘具有上下宽度,则可以将其范围内的任意的点理解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上端位置。也可以将边界缘的上下宽度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位置理解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上端位置。
上升倾斜面125的下端或其下端位置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下方向的终端或终端位置。如果在上升倾斜面125与比该上升倾斜面125靠下的下翼板120的面之间看得到边界线、边界缘,则也可以将该位置理解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下端位置。在图示的情况下,上升倾斜面125的下端位置为将下表面129和上升倾斜面125连接的面与上升倾斜面125本身之间的边界缘的位置。如果边界缘具有上下宽度,则可以将其范围内的任意的点理解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下端位置。也可以将边界缘的上下宽度的最上侧或最下侧的位置理解为上升倾斜面125的下端位置。
虽然不必是这样的限定,但是在满足间隔TH115>间隔TH125的情况下,优选间隔TH115为1.0mm以上2.0mm以下,间隔TH125为0.5mm以上1.0mm以下。
此外,在优选图示方式中,为上翼板110中的最大厚度TH110>下翼板120中的最大厚度TH120。通过增加上翼板110的厚度,能够确保下降倾斜面115的大的倾斜度和充分的下降长度。
按照惯例,一般的拉头100使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的各厚度相等。因而,实际上,调整上翼板110、下翼板120的厚度这一情况,甚至对本申请的发明人来说也没有成为选项。然而,为了确保上述下降倾斜面115对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的压下,优选使下降倾斜面115的倾斜度大,并且,为了确保该倾斜度大的下降倾斜面115的一定程度的长度,增加上翼板110的厚度是有效的,因而,如上所述设为上翼板110的最大厚度TH110>下翼板120的最大厚度TH120。
此外,还考虑通过对上翼板110、下翼板120施加附加的结构来有意地变更它们的最大厚度。根据上述观点,更本质的是满足以下条件,即沿上翼板110的厚度方向的下降倾斜面11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15>沿下翼板120的厚度方向的上升倾斜面12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25。
更优选对上述各种条件追加或代替上述各种条件而满足以下条件。即,最好使下降倾斜面115的下降长度比上升倾斜面125的上升长度长。下降倾斜面115的下降长度为下降方向上的下降倾斜面115的长度。上升倾斜面125的上升长度为上升方向上的上升倾斜面125的长度。能够期待通过前后更长的倾斜度大的下降倾斜面115将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更充分地压下。
参照图4补充说明这一点。如图4所示,认定相对于第一分模线DL11和第二分模线DL12垂直且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一组平面PL21、PL22。通过一组平面PL21、PL22截取出下降倾斜面115的一部分115m,并截取出上升倾斜面125的一部分125m。下降倾斜面115的一部分115m的长度L115比上升倾斜面125的一部分125m的长度L125长。由此印证了下降倾斜面115的下降长度比上升倾斜面125的上升长度长。
此外,在优选图示方式中,如图7中清楚地所示那样,左右一对的下降倾斜面115分别至少在跨越连结柱130与上部凸缘部118之间的范围内以固定倾斜度和下降方向上的固定长度而设置。能够期待对取得相对于拉头100的前口106发生变动的姿势的拉链链牙230提供更均匀的姿势控制。下翼板120也相同,如图8中清楚地所示那样,左右一对的上升倾斜面125分别至少在跨越连结柱130与下部凸缘部128之间的范围内以固定倾斜度和上升方向上的固定长度而设置,能够期待相同的效果。
如图7所示,左右一对的下降倾斜面115呈由连结柱130分割的U字状,左侧的下降倾斜面115与右侧的下降倾斜面115主视观察时从连结柱130的左右朝向上部凸缘部118呈弧状地延伸,且隔着连结柱130对称地配置。上升倾斜面125也相同,如图8所示,左右一对的上升倾斜面125呈由连结柱130分割的U字状,左侧的上升倾斜面125与右侧的上升倾斜面125主视观察时从连结柱130的左右朝向上部凸缘部118呈弧状地延伸,且隔着连结柱130对称地配置。根据图7和图8的对比可理解,U字状的上升倾斜面125的主视观察形状与U字状的下降倾斜面115的主视观察形状迭合。这样,由于下降倾斜面115和上升倾斜面125呈弧状地延伸,因此在拉链链牙230进入到拉头主体105的通路时,拉链链牙230的头部232比基部231先接触下降倾斜面115而促使姿势的修正,并且在拉链链牙230要进入时,基部231与上升倾斜面125接触,由此进一步促使姿势的修正,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姿势的修正。
根据图7和图8的对比可理解,设有使下降倾斜面115与上升倾斜面125上下重复地设置的拉链链牙230的姿势修正区域。下降倾斜面115与内面113之间的边界线116和上升倾斜面125与内面123之间的边界线126为上下对称,以这些边界线为边界来划分前侧的拉链链牙姿势修正区域和其后侧的拉链链牙引导区域。拉链链牙引导区域还可以被称为拉链链牙用通路。
下降倾斜面115和上升倾斜面125为金属平坦面,是接收来自光源例如太阳、荧光灯的光并将其反射的反射面。下降倾斜面115相对于内面113具有不同角度,上升倾斜面125也相对于内面123具有不同角度,因而,这些倾斜面作为反射面而能够清晰可见。此外,反射面包含进行了镜面处理的镜面和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粗糙面。
下降倾斜面115为大倾斜度,另一方面,上升倾斜面125为小倾斜度。因而,在某一照明条件下,下降倾斜面115与内面113之间的缘部也许会比上升倾斜面125与内面123之间的缘部更容易被观察辨认。此外,下降倾斜面115与内面113之间的缘部设置于边界线116的位置。上升倾斜面125与内面123之间的缘部设置于边界线126的位置。
根据上述提示,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权利要求书中追加的附图标记仅为便于参考而追加的,不应该以限定地解释权利要求的目的来参照。
附图标记说明
100拉链用拉头
105拉头主体
106前口
107后口
110上翼板
120下翼板
130连结柱
115下降倾斜面
125上升倾斜面

Claims (7)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具备拉头主体(105),该拉头主体(105)的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经由连结柱(130)在前侧连结,通过所述连结柱(130)而分支的一对拉链链牙(230)用通路被设置于所述上翼板(110)与所述下翼板(120)之间,该拉链用拉头(100)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在所述连结柱(1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下降倾斜面(115),该下降倾斜面(115)随着从所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所述下翼板(120)侧下降,
在所述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在所述连结柱(1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上升倾斜面(125),该上升倾斜面(125)随着从所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朝向后口(107)侧而向所述上翼板(110)侧上升,
在左右两侧,所述上翼板(110)的所述下降倾斜面(115)与所述下翼板(120)的所述上升倾斜面(125)相比倾斜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下降倾斜面(115)相对于与所述拉头主体(105)的所述通路的内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1、并将所述上升倾斜面(125)相对于与所述通路的内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θ2时,满足1.5≤θ1/θ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翼板(110)的厚度方向的所述下降倾斜面(11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15)大于沿所述下翼板(120)的厚度方向的所述上升倾斜面(125)的上下端位置的间隔(TH1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倾斜面(115)的下降长度比所述上升倾斜面(125)的上升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翼板(110)上设置有一对上部凸缘部(118),该一对上部凸缘部(118)从所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向后口(107)侧延伸并从左右限制所述拉链链牙(230),
各下降倾斜面(115)设置于跨越所述连结柱(130)与所述上部凸缘部(118)之间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翼板(120)上设置有一对下部凸缘部(128),该一对下部凸缘部(128)从所述拉头主体(105)的前口(106)侧向后口(107)侧延伸并从左右限制所述拉链链牙(230),
各上升倾斜面(125)至少设置于跨越所述连结柱(130)与所述下部凸缘部(128)之间的范围内。
7.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100);以及
一对拉链牙链带(200),其由所述拉链用拉头(100)开闭。
CN201380080048.1A 2013-12-25 2013-12-25 拉链用拉头以及拉链 Active CN105592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4738 WO2015097793A1 (ja) 2013-12-25 2013-12-25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743A true CN105592743A (zh) 2016-05-18
CN105592743B CN105592743B (zh) 2018-07-06

Family

ID=5347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048.1A Active CN105592743B (zh) 2013-12-25 2013-12-25 拉链用拉头以及拉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50313B2 (zh)
JP (1) JP6240222B2 (zh)
CN (1) CN105592743B (zh)
DE (1) DE112013007729B4 (zh)
TW (1) TWI544881B (zh)
WO (1) WO20150977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5490A (zh) * 2016-09-22 2018-04-03 曹昌文 扩增及改变齿身的成形链齿及与其搭配的滑楔以及拉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77140B1 (en) 2017-09-01 2023-06-21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and slide fasten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8163A (en) * 1946-10-11 1951-09-18 Louis H Morin Slider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JPS59174016U (ja) * 1983-05-07 1984-11-2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スライダ−
US4827580A (en) * 1987-02-02 1989-05-09 Yoshida Kogyo K. K. Lockable slider
CN1171915A (zh) * 1996-07-31 1998-02-04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自锁滑口
TW201221080A (en) * 2010-11-25 2012-06-01 Ykk Corp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0113U (ja) * 1981-11-07 1983-05-12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スライダ−
US20050076481A1 (en) * 2003-10-10 2005-04-14 Lin Yu Pau Zipper with a smooth pull function
JP4307356B2 (ja) 2004-10-07 2009-08-05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5898680B2 (ja) 2011-06-17 2016-04-0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8163A (en) * 1946-10-11 1951-09-18 Louis H Morin Slider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JPS59174016U (ja) * 1983-05-07 1984-11-2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スライダ−
US4827580A (en) * 1987-02-02 1989-05-09 Yoshida Kogyo K. K. Lockable slider
CN1171915A (zh) * 1996-07-31 1998-02-04 Ykk株式会社 用于拉链的自锁滑口
TW201221080A (en) * 2010-11-25 2012-06-01 Ykk Corp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5490A (zh) * 2016-09-22 2018-04-03 曹昌文 扩增及改变齿身的成形链齿及与其搭配的滑楔以及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743B (zh) 2018-07-06
US9750313B2 (en) 2017-09-05
JP6240222B2 (ja) 2017-11-29
DE112013007729T5 (de) 2016-12-15
US20160262502A1 (en) 2016-09-15
JPWO2015097793A1 (ja) 2017-03-23
TW201526823A (zh) 2015-07-16
TWI544881B (zh) 2016-08-11
WO2015097793A1 (ja) 2015-07-02
DE112013007729B4 (de)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2743A (zh) 拉链用拉头以及拉链
CN106195849B (zh) 照明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照明和/或信号指示模块
US20230200501A1 (en) Piercing techniques, earrings theref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CN105266285A (zh) 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
CN102469852A (zh) 拉链
CN102858199A (zh) 隐形拉链
CN103491821A (zh) 拉链用的上下啮合式拉头
JP2014141753A (ja) 全頭カツラのカツラベース
CN109549294A (zh) 拉链中包含的止动件
CA177635S (en) Cassette for a digital slide scanner
CN104799502B (zh) 组装式拉链拉头及其制造方法
US9644293B2 (en) Knitted fabric and garment using the same
CN208129618U (zh) 一种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CN104738905A (zh) 拉链
CN104968232A (zh) 联接元件、拉链链带及拉链
CN205143712U (zh) 一种拉链
CN108348048B (zh) 具有止码的拉链
EP0187302A2 (en) Slide fastener with a pair of intermeshable top end stops
CN208884426U (zh) 公路弯道防撞结构
CN206137386U (zh) 链牙、链带及拉链
CN202830401U (zh) 复合针
JP6989190B1 (ja) ルアーおよびルアーの製造方法
CA177634S (en) Cassette for a digital slide scanner
JP3197094U (ja)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19125544U (zh) 一种滑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