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2243B -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 Google Patents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2243B
CN105592243B CN201510918285.1A CN201510918285A CN105592243B CN 105592243 B CN105592243 B CN 105592243B CN 201510918285 A CN201510918285 A CN 201510918285A CN 105592243 B CN105592243 B CN 105592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network
telephone
pairs
core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182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2243A (zh
Inventor
陈继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182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2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2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2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37Channels
    • H02G3/0443Channels formed by wire or analogous n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08ISD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70/00Multiplex communications
    • Y10S370/901Wide area network
    • Y10S370/902Packet switching
    • Y10S370/903Osi compliant network
    • Y10S370/904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在本方案中,可将附加信号(例如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整合到一根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形成整合信号,并通过网线传输整合信号,以使得接收端可通过网线接收整合信号,并根据整合信号获取相应的网络信号和附加信号(例如电源信号和网络信号,或,电话信号和网络信号,或电源信号、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布线方法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网络布线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布线成本。

Description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弱电综合布线领域,尤其涉及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建筑的持续发展,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普及,使得智能建筑所需要的通讯线路、网络线路等越来越多。例如,不光需要传输网络信号,还有电源信号、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信号、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modulator-demodulator,MODEM)信号等。
例如,以电话信号为例,针对办公楼、写字楼、电教室等高密度智能建筑,在其每一个工作位置(工位)都需要配置一台计算机和一部电话,以供该工位上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即,需要向每一个工位提供一个网络信号和一个电话信号。
由于网络信号和电话信号的源端一般都是集中在弱电间的,因此需要将弱电间的网络信号和电话信号拉到相应的工位上。例如,如图1所示,可在弱电间设置相应的网络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对信号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网络信号与电话信号分别拉到每一个工位上。
由图1可知,若需要给一个工位提供网络信号和电话信号,就必须使用两根线分别传输网络信号与电话信号,以将网络信号与电话信号全部拉到工位上。这种布线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在用户密集的环境中,就不可避免的需要铺设很多线路,可能导致吊顶中的弱电槽根本不足以铺设所需线路,这样,施工方只好采用地面走线等方式对线路进行修改,如需要进行底板割槽等破坏性的施工等,这无疑增加了布线的成本和走线的难度,还影响了写字楼中线路的美观,降低了线缆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用以解决现有布线方法中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线设备,包括:
整合模块,用于按照一路除网络信号外的附加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将N路附加信号叠加到一根网线的至少N+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使得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形成整合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所述网线的芯线的对数;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网线传输整合信号。
进一步地,针对需要同时传输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该两对芯线分别连接一个第一隔离变压器;
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将附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与该两对芯线中的第一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并将附加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该两对芯线中的第二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实现将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进一步地,当一路附加信号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以下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信号与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
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一路电源信号、一路累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一电感将电源信号的地端信号叠加到第一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二电感将电源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叠加到第二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并,通过将累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并将所述累加信号的非地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到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一路累加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进一步地,当累加信号为电话信号时,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将累加信号的地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其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进一步地,若一路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话信号时,
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仅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第三电容将电话信号的地端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通过第四电容将电话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其中,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布线设备还包括:
振铃信号检测模块,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检测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之间的电压,并根据检测到的电压,判断是否接收到振铃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检测到振铃信号时,生成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并按照一路振铃通知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振铃通知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振铃通知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摘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挂机负载切换为摘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摘机状态的电流;和/或,
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挂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摘机负载切换为挂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挂机状态的电流。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交换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根网线传输的除网络信号之外的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整合后的整合信号;
分离模块,用于从该整合信号中分离出N路附加信号以及Z路网络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网线的芯线的对数,Z的取值为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
进一步地,针对传输附加信号的每两对芯线,该两对芯线分别连接一个第二隔离变压器;
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将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转换为Z路网路信号;并针对网线的同时传输有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一对芯线,从与该两对芯线中第一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以及与第二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至少一路附加信号。
进一步地,当一路附加信号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以下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信号与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
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针对同时传输一路电源信号、一路累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三电感分离出电源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四电感,分离出电源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并,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累加信号的地端信号,并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五电容,分离出累加信号的非地端信号。
进一步地,当所述累加信号为电话信号时,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六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地端信号;其中,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进一步地,若一路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话信号时,
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仅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七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八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其中,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微交换终端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从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
振铃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分离出振铃通知信号时,生成振铃信号并传输给振铃通知信号中的电话终端标识对应的电话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微交换终端还包括:
摘机检测模块,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有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检测从该两对芯线所连接的第二隔离变压器分离出的电话信号之间的电流的大小;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电流的大小,判断与该两对芯线相对应的电话终端是否处于摘机状态;并,确定电话终端处于摘机状态时,生成携带处于摘机状态的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按照一路摘机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摘机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摘机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以将该摘机信号传输给布线设备;或者,
确定电话终端处于挂机状态时,生成携带由摘机状态变为挂机状态的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并按照一路挂机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挂机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摘机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以将该摘机信号传输给布线设备。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在本方案中,可将附加信号(例如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整合到一根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形成整合信号,并通过网线传输整合信号,以使得接收端可通过网线接收整合信号,并根据整合信号获取相应的网络信号和附加信号(例如电源信号和网络信号,或,电话信号和网络信号,或电源信号、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布线方法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网络布线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布线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布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整合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整合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e)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f)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g)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方法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交换机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交换机的一种可能的信号整合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微交换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8(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e)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f)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9(g)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分离信号时,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可能的信号分离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布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的布线方法中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布线设备,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布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整合模块201,用于按照一路除网络信号外的附加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将N路附加信号叠加到一根网线的至少N+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使得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形成整合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所述网线的芯线的对数。
传输模块202,用于通过网线传输整合信号。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一路附加信号可以仅为以下信号中的任一种:电源信号、电话信号、ISDN信号、MODEM信号。其中,为便于描述将电话信号、ISDN信号、MODEM信号统称为累积信号(共有四种累加信号)。那么,一路附加信号还可以包括电源信号以及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大于预设频率差的两种信号(例如电话信号与电源信号)均可以组成一路附加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至少一路附加信号(例如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整合到一根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形成整合信号,并通过该网线传输,从而解决了现有布线方法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网络布线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布线成本。
以下,对布线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由于随着千兆网卡的普及,绝大多数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都已经配置了千兆的网卡,因此,千兆网络信号已经逐步成为了主流需求。因而,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网络信号可为千兆以太网信号。进一步地,由于传输千兆信号的最低要求为CAT5(超5类线)网线(其信号的传输最远距离可为100m),该网线共有8根芯线,两两互绞可传输一对差分信号,因而,当所述网络信号为千兆以太网信号时,所述网线通常可为具备4对芯线的网线,如CAT5(超5类线)网线等。
由此可知,在基于CAT5网线等传输电源信号或者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传输的电源信号或者累加信号的路数至多可为4路。即,一根CAT5网线中至多可传输4路电源信号或者4路累加信号,对此不作赘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路附加信号仅包括一种信号时(例如一路附加信号仅包括电源信号,而另一路附加信号仅包括电话信号)为便于将附加信号整合到网络信号中,针对需要同时传输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该两对芯线分别连接一个第一隔离变压器;
所述整合模块201,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将附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与该两对芯线中的第一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并将附加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该两对芯线中的第二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实现将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例如,图3(a)中为包括第一隔离变压器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在图3(a)中:GND表示地端信号(下同,将不再赘述),SGND表示非地端信号(下同,将不再赘述);编号为1、2的为第一对芯线,该第一对芯线连接的第一隔离变压器如图3(a)中的G1;编号为3、6的为第二对芯线,该第二对芯线连接的第二隔离变压器如图3(a)中的G2,图3(a)示出了将附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G1的中心抽头上,将附加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G2的中心抽头上,这样,实现附加信号的地端信号叠加到编号为1、2的两根芯线中传输;而附加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叠加到编号为3、6的两根芯线中传输。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一路附加信号中还可以包括两种信号,例如当一路附加信号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以下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其中,累加信号即前述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信号与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中的任一种);
所述整合模块201,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一路电源信号、一路累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一电感将电源信号的地端信号叠加到第一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二电感将电源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叠加到第二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并,通过将累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并将所述累加信号的非地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到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一路累加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如图3(b)所示,为将包含一路电源信号和一路累加信号的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编号为1、2、3、6的两对芯线中的电路实现示意图,在图3(b)中:为便于描述,第一对芯线和第二对芯线各自连接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用第一隔离变压器组表示;第一电感如图中L1所示,第二电感如图中L2所示,第一电容如图中C0所示。
其中,通过与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可以隔离累加信号,避免累加信号串入电源信号中;通过第一电容可以隔离电源信号,避免电源信号串入电话信号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若需要在一根网线中传输一路附加信号,则可将所述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该网线的任意两对芯线中。若附加信号包括至少一种信号时,各种附加信号的叠加次序不受限。例如若附加信号包括电源信号以及电话信号时,可先将电源信号叠加到网线中相应的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再将电话信号叠加到这两对芯线对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也可先将电话信号叠加到这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再将电源信号叠加到这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当按照上述叠加方式,分别将电源信号与电话信号叠加在一根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时,对于一根网线来说,其可传输的整合信号中包括电源信号、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但并非每两对芯线的整合信号中均包括电源信号、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例如:
一根网线若有4对芯线(分别编号为第A1对芯线、第A2对芯线、第A3对芯线、第A4对芯线),若将电源信号叠加到第A1对芯线和第A2对芯线中、而将电话信号叠加到第A3对芯线和第A4对芯线中。则第A1对芯线和第A2对芯线中的整合信号均包括电源信号和网络信号。若将电源信号和电话信号均叠加到第A1对芯线和第A2对芯线中;而第A3对芯线和第A4对芯线中均不叠加附加信号,则第A1对芯线和第A2对芯线中的整合信号均包括电源信号、电话信号和网络信号;而,第A3对芯线和第A4对芯线中仅包括网络信号。
依此类推,若一根网线传输的所有附加信号中包括S1路电源信号、S2路电话信号以及S3路ISDN(其中,S1、S2和S3的总和为N)时,则可以:
将S1路电源信号叠加到一根网线的2S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将S2路电话信号叠加到S2+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
将S3路ISDN叠加到除上述S2+1对芯线之外的S3+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其中,S1和S2中可有共同的芯线对、S1和S3中可有共同的芯线对,那么(S1+S2+S3+3-共同的芯线对)不大于一根网线的芯线对。
具体地,继续上面的例子,若S1等于2、S2等于1、S3等于1;则可将1路电源信号和1路电话信号叠加到第A1对芯线和第A2对芯线中;而将另1路电源信号和1路ISDN信号叠加到第A3对芯线和第A4对芯线中。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不影响网络信号的质量,附加信号作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叠加到网络信号中。
下面,以一路附加信号包括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附加信号叠加到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的方法进行说明,包括以下(1)-(5)五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图中第一隔离变压器组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
(1)、若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源信号或仅包括电话信号时,若附加信号有至少两路,则可以根据各路附加信号是否能够共用两对芯线分以下两种叠加方式:
方式一,若不能共用两对芯线,如图4(a)所示,以CAT5线为例,共有编号分别为1、2、3、4、5、6、7、8的8根芯线。其中,若附加信号共有2路,则可以将每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对应的两对芯线中。例如,以电话信号为例,将电话信号1的地端连接到由编号为1、2组成的芯线对的中心抽头上,将电话信号1的非地端连接到由编号为3、6组成的芯线对的中心抽头上。这样,这电话信号1作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通过第一隔离变压器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3、6的四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同理,对于电话信号2,将电话信号2的地端连接到由编号为4、5组成的芯线对的中心抽头上,将电话信号2的非地端连接到由编号为7、8组成的芯线对的中心抽头上。这样,这电话信号2作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通过第一隔离变压器叠加到编号分别为4、5、7、8的四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这种叠加方式的原因是,网络信号是差分信号,电话信号也是差分信号,当将电话信号作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的方式叠加到网络信号中后,对网络信号差分后的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例如编号为1、2的一对芯线差分后得到的网络信号将几乎不受影响),这样能够保证原来传输的网络信号的质量。
方式二:若能共用两对芯线,例如当同一种附加信号中的多路附加信号的一端可以共用一对芯线时,那么可传输的附加信号的路数将会增加。例如,如图4(b)所示,以电话信号为例,该电话信号的一端为地端,另一端为-48/10V的非地端,则多路电话信号可以共地传输。具体地,可以由编号分别为1、2的一对芯线传输3路电话信号的地端,由编号分别为3、4、5、6、7、8的6根芯线传输3路电话信号的另一端。
从图4(b)中可以看出,3路电话信号中第1路电话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3、6的两对芯线中;第2路电话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4、5的两对芯线中;第2路电话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7、8的两对芯线中。
对于其它附加信号(例如电源信号、ISDN等信号)的叠加方法可参考电话信号,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2)、若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源信号和电话信号这两种信号时,可以在四对芯线中传输这种附加信号。如图4(c)所示,将电源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由编号分别为1、2、3、6的两对芯线的中心抽头上,而将电话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编号分别为4、5、7、8的两对芯线的中心抽头上。这样,电源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3、6的四根芯线的网络信号中。电话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4、5、7、8的四根芯线的网络信号中。
当然,电源信号和电话信号也可以叠加到相同的两对芯线中,如图4(d)所示:将电源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3、6的两对芯线的中心抽头上,同时将电话信号叠加到编号分别为1、2、3、6的两对芯线的中心抽头上。这样,电源信号和电话信号可以共用编号分别为1、2、3、6的两对芯线传输。其中,电容C0的作用还包括:截断电源信号和电话信号的直流分量,防止两边直流分量直接对接短路,造成损坏。
此外,为了能够传输更多的电话信号,如图4(e)所示,电话信号的地端可以共用一对芯线。图4(e)为传输1路电源信号和3路电话信号的示意图。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同时传输4路电源信号和3路电话信号。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个电话终端呼叫另一个电话终端时,需要向被叫电话终端传输振铃信号。因此,电话信号中可能会包括振铃信号,而振铃信号由于幅值较高,且不同交换机实现振铃信号的方式也不同,导致振铃信号的频率、初始相位都可能不同。故此,若直接将振铃信号叠加到网络信号中传输,大振幅的振铃信号即使有一定的衰减,仍会对网络信号有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同振铃信号的初始相位的不同,导致振铃信号在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会有一个电压突变的过程,此时会产生一个频率不定的高频分量,对网络信号的正常传输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故此,为了保证网络信号的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过滤振铃信号。
故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若一路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话信号时,所述整合模块201,具体用于针对需要仅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第三电容将电话信号的地端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通过第四电容将电话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其中,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具体的,如图4(f)所示:电容C0还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电容C1、C2、C3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路附加信号中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累加信号时,当累加信号为电话信号时,所述整合模块201,具体用于将累加信号的地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其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如图4(f)所示:第一电容为电容C0、第二电容如电容C1。
由上可知,当一路附加信号中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累加信号时,为了能够将电源信号和累加信号均叠加到对应的两对芯线传输的网络信号中,电源信号与中心抽头的连接点相比累加信号与中心抽头的连接点,更靠近对应的第一隔离变压器。即第一电容设置在电话信号与中心抽头的连接点与对应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电感之间(即一路电话信号的地端和非地端中的任一端,该端通过一个第一电容连接到该端对应的中心抽头上)。具体的,如图4(f)所示,电源信号与中心抽头的连接点在电容CO的左端(即电话信号的输出端)。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μF数量级的大第一电容搭建高通滤波器以能够将低频的振铃信号有效的过滤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电容的电容值可以根据传输的累加信号不同或功能需求不同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4)、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振铃信号过滤后,为了保证能够正常拨打电话。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使电话终端能够振铃。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布线设备还包括:
振铃信号检测模块203,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检测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之间的电压,并根据检测到的电压,判断是否接收到振铃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204,用于确定检测到振铃信号时,生成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并按照一路振铃通知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振铃通知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振铃通知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例如振铃信号检测模块,可以如图4(g)所示,为在每一路电话信号的两端设置检测电路(如图4(g)中的检测电路1、检测电路2、检测电路3),每个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压。具体实施时,例如检测到预设频率以及电源峰峰值为预设电压值的争先交流电时,则确定为检测到振铃信号。其中,预设频率例如是25Hz,预设电压值例如是200V当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振铃信号的特征,合理设置预设频率和预设电压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如图4(g)所示:由第一控制模块和各检测电路(如图4(g)中的检测电路1、检测电路2以及检测电路3)通信,生成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将振铃通知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编号分别为4、5、7、8的两对芯线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振铃通知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这样,振铃通知信号可以通过编号分别为4、5、7、8的四根芯线传输。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可以是单片机或者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可编程的硬件。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协议,如输出10Hz的方波信号作为振铃通知信号,并通过共模传输将振铃通知信号叠加到网络信号中,可保证不影响到网络信号。而通过电话信号中的的电容(如电容C2和电容C3)的隔离也能保证振铃通知信号不会串到电话信号中,故而振铃通知信号也不会影响到电话信号。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指定的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一电话信号阻断模块(例如图4(g)中的电容L3以及电容L4)阻断电话信号,避免电话信号串入第一控制模块中。
这样,振铃通知信号通过叠加到网络信号中传输给远端(如微交换终端),可以由远端在接收到该振铃通知信号后,生成振铃信号并传输给振铃通知信号中的电话终端标识对应的电话终端,这样便能够使得远端的电话终端振铃。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传输方式,将获取到振铃信号的消息,以及这个消息是对应哪个电话终端的信息通知给远端,例如,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振铃通知信号发送给远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可知,参照如图4(g):第一电容(电容C0)的作用至少包括:阻断电源信号,防止电源信号串入电话信号,并避免电源信号和电话信号的直流分量破坏电路;还可以隔断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第二电容(电容C1)的作用至少包括:隔断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当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对应的两对芯线还用于传输振铃通知信号时,第三电容(电容C2)与第四电容(电容C3)的作用至少包括:隔断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并且避免振铃通知信号串入电话信号中;
电感L1、L2、L3、L4的作用至少包括用于隔断电话信号。
(5)、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各电容隔断振铃信号,使得摘挂机的判断机制受到了破坏,故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判断摘挂机,以便于电话终端通信,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04,还用于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摘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挂机负载切换为摘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摘机状态的电流;和/或,
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挂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摘机负载切换为挂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挂机状态的电流。
如图4(g)所示,判断摘挂机可以采取假负载的机制实现。其中,如图4(g)所示,每一路电话信号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假负载(如图4(g)中的假负载1、假负载2、假负载3),每个假负载中均包括一个摘机负载和一个挂机负载,其中,摘机负载的电阻小于挂机负载的电阻。这样,当电话信号的两端连接的是摘机负载时,则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较大,当电话信号的亮度连接的是挂机负载时,则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较小。这样便恢复了摘挂机的判断机制(即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较大时则判定电话终端处于摘机状态,当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较小时则判断电话终端处于挂机状态)。
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一电流阈值,当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则判定电话终端处于摘机状态,当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则判断电话终端处于挂机状态。
具体的,恢复判定摘挂机的机制可包括两点:
第1点,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摘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挂机负载切换为摘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摘机状态的电流。
第2点,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挂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摘机负载切换为挂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挂机状态的电流。
当然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接收上述的摘机信号和/或挂机信号。并针对接收的每个摘机信号、每个挂机信号进行切换负载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上述的摘机信号和/或挂机信号可以与上述的振铃通知信号共用两对芯线传输。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方式传输,例如无线传输。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执行主体一般可为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具体可为ETP(Ethernet&Telephone&Power,以太网&电话&电源)交换机等接入层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ETP交换机通常可设置在包括弱电井(桥架)的弱电间中,具体可包括交换机子模块以及配线架子模块等。其中,所述交换机子模块可通过网线(或者光纤)等上联到汇聚/核心网络,并可通过一根或多跟网络跳线等连接到配线架子模块;所述配线架子模块可与相应的电话接入线、以及电源相连,以将网络信号、以及附加信号整合到一根网线中,并传输至微交换终端侧。也就是说,具体地,配线架子模块可成为布线的一个聚合点,当需要布线时,只需从配线架子模块引出一根网线至微交换终端即可。
进一步地,以将电源信号、电话信号均整合到网线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为例,所述交换机的一种可能的信号整合示意图可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所述交换机可将至少一路电源信号(如图6中所示的1路)、至少一路电话信号(如图6中所示的3路)以及网络信号整合为一路整合信号,并通过一根网线传输所述整合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布线设备,可将附加信号(如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等)整合到一根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形成整合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线传输所述整合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布线方法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网络布线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布线成本。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微交换终端,具体地,如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微交换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一根网线传输的除网络信号之外的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整合后的整合信号;
分离模块702,用于从该整合信号中分离出N路附加信号以及Z路网络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网线的芯线的对数,Z的取值为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微交换终端可为ETP终端等设置在计算机等终端位置处(即,工位附近)的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分离出实施例一种的附加信号,针对传输附加信号的每两对芯线,该两对芯线分别连接一个第二隔离变压器;
所述分离模块702,具体用于根据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将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转换为Z路网路信号;并针对网线的同时传输有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一对芯线,从与该两对芯线中第一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以及与第二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至少一路附加信号。
例如,图8(a)中为包括第二隔离变压器的电路实现结构示意图,在图8(a)中:GND表示地端信号(下同,将不再赘述),SGND表示非地端信号(下同,将不再赘述);编号为1、2的为第一对芯线,该第一对芯线连接的第二隔离变压器如图8(a)中的G3;编号为3、6的为第二对芯线,该第二对芯线连接的第一隔离变压器如图8(a)中的G4,图8(a)示出了从G3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附加信号的地端信号,从G4的中心抽头上分出附加信号的非地端信号,这样,实现附加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编号为1、2的两根芯线中获得;而附加信号的非地端信号通过编号为3、6的两根芯线中获得。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路附加信号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以下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信号与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
所述分离模块702,具体用于针对同时传输一路电源信号、一路累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三电感分离出电源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四电感,分离出电源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并,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累加信号的地端信号,并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五电容,分离出累加信号的非地端信号。
如图8(b)所示,为将包含一路电源信号和一路累加信号的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编号为1、2、3、6的两对芯线中的电路实现示意图,在图8(b)中:为便于描述,第一对芯线和第二对芯线各自连接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用第二隔离变压器组表示;第三电感如图中L5所示,第四电感如图中L6所示,第五电容如图中C4所示。
其中,第三电感以及第四电感实现通低频,阻高频的效果,可分离出电源信号;通过第五电容实现通高频阻低频的效果,可分离出电话信号。此外,通过与第三电感和第四电感可以隔离累加信号,避免累加信号串入电源信号中;通过第五电容可以隔离电源信号,避免电源信号串入电话信号中。
下面,以附加信号包括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附加信号叠加到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的方法进行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图中第二隔离变压器组包括至少两个隔离变压器:
(1)、如图9(a)所示,为对应图4(a)的分离附加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图9(a)可以看出,电话信号1的GND端信号通过编号分别为1、2的两根芯线传输进来,通过第二隔离变压器后,1、2两根芯线中的两路GND信号合并;同理,电话信号非地端信号通过编号分别为3、6的两根芯线传输进来,通过第二隔离变压器后,3、6两根芯线中的两路非地端信号合并,这样通过将合并后的地端信号和非地端信号可以得到电话信号1。而对于电话信号2是相同的分离原理,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网络信号,由于电话信号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1、2芯线对通过差分便可以获得网络信号。
(2)、如图9(b)所示,为对应图4(b)的分离附加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图9(b)可以看出,电话信号1、电话信号2以及电话信号3的GND端信号均通过编号分别为1、2的两根芯线传输进来,通过第二隔离变压器后,1、2两根芯线中的两路GND信号合并;同理,电话信号1非地端信号通过编号分别为3、6的两根芯线传输进来,通过第二隔离变压器后,3、6两根芯线中的两路非地端信号合并,这样通过将合并后的地端信号和非地端信号便可以得到电话信号1。对于电话信号2和电话信号3的分离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而对于网络信号,由于电话信号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1、2芯线对通过差分便可以获得网络信号,同理其它芯线对通过差分便可以获得相应的网络信号,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通过共用一对芯线传输附加信号中能够共同传输的一端信号,可以增加传输的附附加信号的路数。
(3)、如图9(c)所示,为对应图4(c)的附加信号分离示意图。该图中附加信号分离的原理同图9(a),在此不再赘述。
(4)、如图9(d)所示,为对应图4(d)的附加信号分离示意图。该图中附加信号分离的原理同图8(b),在此不再赘述。
(5)、如图9(e)所示,为对应图4(e)的附加信号分离示意图。
该图中附加信号分离的原理同图9(b)与图9(d),在此不再赘述。
(6)、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虽然实施例一中通过电容过滤振铃信号,但振铃信号还可能有残留,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过滤振铃信号,当一路附加信号中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累加信号时,若所述累加信号为电话信号时,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六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地端信号;其中,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若一路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话信号时,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仅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七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八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其中,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例如,如图9(f)所示为添加过滤振铃信号的电路实现示意图,其也为对应图4(f)的附加信号分离示意图。
该图中附加信号分离的原理同图9(e),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图9(f)中各中心抽头上连接的各电容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a、电容C4、C5、C6、C7、进一步阻断振铃信号,防止高压的振铃信号影响网络信号,同时通过电话信号。
b、电容C3的作用还包括隔断电源信号,防止其传输到电话信号端。
(7)、如图9(g)所示,为对应图4(g)的附加信号分离示意图。
该图中附加信号分离的原理同图9(e),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实施例一所述,为了便于交换机能够确定电话终端的摘挂机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微交换终端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703,用于从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
振铃信号产生模块704,用于分离出振铃通知信号时,生成振铃信号并传输给振铃通知信号中的电话终端标识对应的电话终端。
如图9(g)所示,与实施例一对应,指定的两对芯线为编号为4、5、7、8的四根芯线,第二控制模块从这两对芯线中获得振铃通知信号。
其中,在一个示例中,可通过第电感(即图9(g)中的L7、L8),传输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信号。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指定的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二电话信号阻断模块(例如图9(g)中的电容L7以及电容L8)阻断电话信号,避免电话信号串入第一控制模块中。
当具有第二控制模块时,指定的两对芯线上的电容(例如图9(g)中电容C6、C7)的作用还包括隔断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信号,防止其传输到电信号。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可以是单片机或者FPGA等可编程的硬件。
此外,如图9(g)所示振铃信号产生模块还可以从分离出的电源信号中获得电能。
这样,与电话终端连接的微交换终端可以根据振铃通知信号恢复出振铃信号并发送给电话终端,使得电话终端得以振铃。
当然,需要说明是,如实施例一中所述,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获得振铃通知信号,本发明对如何获取振铃通知信号的方法不做限定。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实施例一种的布线设备具备判断电话终端的摘挂机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微交换终端还包括:
摘机检测模块705,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有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检测从该两对芯线所连接的第二隔离变压器分离出的电话信号之间的电流的大小;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703,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电流的大小,判断与该两对芯线相对应的电话终端是否处于摘机状态;并,确定电话终端处于摘机状态时,生成携带处于摘机状态的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按照一路摘机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摘机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摘机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以将该摘机信号传输给布线设备;或者,
确定电话终端处于挂机状态时,生成携带由摘机状态变为挂机状态的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并按照一路挂机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挂机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摘机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以将该摘机信号传输给布线设备。
例如,可以设置电流阈值,当检测到的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则确定对应的电话终端处于摘机状态;当检测到的电流小于电流阈值时,则确定对应的电话终端处于挂机状态。
如图9(g)所示,摘机检测模块,可以由检测电路4、检测电路5以及检测电路6构成。其中,检测电路4用于检测电话信号1两端的电流,检测电路5用于检测电话信号2两端的电流,检测电路6用于检测电话信号3两端的电流。各检测电路可以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二控制模块,由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判定电话终端的摘挂机状态。并由第二控制模块执行后续操作。
当然,为了避免不间断的向交换机发送摘机信号或挂机信号,第二控制模块可以存储各电话终端的预设时长内的摘挂机状态,以便于根据上一次的摘挂机状态和当前确定的摘挂机状态进行比对,以确定出电话终端的状态是否变化,并在变化时才向交换机发送摘机信号或挂机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其他附加信号例如ISDN、MODEL等信号的处理方法可参考电话信号和/或电源信号,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离出的电源信号可用于为电话终端或者其他终端供电,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进行附加信号的分离时,可在当所述网线中的每一对芯线所传输的电源信号均被分离出来之后,将所述整合信号中剩余的信号作为一路网络信号,并根据所述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具体可为微交换机终端内的多口交换机的下联网口数),将所述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转换为Z路网路信号(如4路等),以便于Z个工位(如Z台PC等)使用。
其中,所述微交换机终端内的多口交换机除了可具备Z个下联网口(如千兆下联网口)以向Z个工位提供相应的以太网信号之外,还可具备1个上联网口(如千兆上联网口),以接收交换机侧传输的网络信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交换机终端(具体可为所述微交换机终端内的多口交换机)的供电电源除了可为从相应的芯线对所传输的信号中分离出的用于向所述微交换终端供电的电源信号之外,还可为其他任意的外接电源,此处不再赘述。
再有,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微交换机终端(具体可为所述微交换机终端内的多口交换机)的供电电源为从相应的芯线对所传输的信号中分离出的用于向所述微交换终端供电的电源信号时,为所述微交换机终端提供电源信号的芯线对通常可为一对即可,当然,也可为多对,此处也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话终端可为传统的有线电话,电话终端具有将终端的音波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电话线传送到远距离的对方,同时将对方传送来的电子信号再生为语音(音波),实现与远距离对方的通话功能,另外,其还可从多个对方中选择相应的信号(拨号脉冲),利用呼叫音等功能通知对方,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接收到的整合信号为电源信号、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整合后的信号为例,所述微交换终端的一种可能的信号分离示意图可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所述微交换终端可将一根网线传输的整合信号,分离为至少一路电源信号(如图10中所示的3路)、至少一路电话信号(如图10中所示的3路)以及至少一路网络信号(如图10中所示的3路),并连接到相应的工位上,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微交换终端,微交换终端可接收交换机通过一根网线传输的整合信号,并将所述整合信号分离为相应的附加信号和网络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布线方法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网络布线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布线成本。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线系统,如图11所示,具体地,所述布线系统可包括:
布线设备1101,可用于按照一路除网络信号外的附加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将N路附加信号叠加到一根网线的至少N+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使得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形成整合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所述网线的芯线的对数;通过网线传输整合信号给微交换终端1102;
微交换终端1102,可用于接收一根网线传输的除网络信号之外的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整合后的整合信号;从该整合信号中分离出N路附加信号以及Z路网络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网线的芯线的对数,Z的取值为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线系统,包括布线设备以及微交换终端,所述布线设备可将电源信号和/或电话信号整合到一根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形成整合信号,并通过所述网线传输所述整合信号,以使得所述微交换终端可接收所述整合信号,并根据所述整合信号获取相应的电源信号和网络信号,或,电话信号和网络信号,或电源信号、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布线系统存在的布线线路过多、难度较大以及成本较高等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网络布线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布线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合模块,用于按照一路除网络信号外的附加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将N路附加信号叠加到一根网线的至少N+1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使得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形成整合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所述网线的芯线的对数;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网线传输整合信号;
其中,附加信号作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叠加到网络信号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该两对芯线分别连接一个第一隔离变压器;
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将附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与该两对芯线中的第一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并将附加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该两对芯线中的第二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实现将一路附加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一路附加信号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以下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信号与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
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一路电源信号、一路累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一电感将电源信号的地端信号叠加到第一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二电感将电源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叠加到第二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并,通过将累加信号的地端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并将所述累加信号的非地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到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一路累加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累加信号为电话信号时,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将累加信号的地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其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若一路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话信号时,
所述整合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仅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第三电容将电话信号的地端连接到第一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通过第四电容将电话信号的非地端连接到第二对芯线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其中,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设备还包括:
振铃信号检测模块,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检测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之间的电压,并根据检测到的电压,判断是否接收到振铃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检测到振铃信号时,生成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并按照一路振铃通知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振铃通知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一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振铃通知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线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摘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挂机负载切换为摘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摘机状态的电流;和/或,
接收微交换终端发送的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并,针对需要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当确定挂机信号包括的电话终端标识为该两对芯线对应的电话终端时,将该两对芯线连接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阻从摘机负载切换为挂机负载,以使对应的电话信号两端的电流为处于挂机状态的电流。
8.一种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根网线传输的除网络信号之外的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整合后的整合信号;
分离模块,用于从该整合信号中分离出N路附加信号以及Z路网络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的取值小于网线的芯线的对数,Z的取值为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
其中,附加信号作为网络信号的共模信号叠加到网络信号中,使得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形成整合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
针对传输附加信号的每两对芯线,该两对芯线分别连接一个第二隔离变压器;
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微交换终端的下联网口数,将网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转换为Z路网路信号;并针对网线的同时传输有附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一对芯线,从与该两对芯线中第一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以及与第二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至少一路附加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当一路附加信号包括一路电源信号以及一路以下累加信号中的任一种时:电话信号、综合业务数字网信号与传真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
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针对同时传输一路电源信号、一路累加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三电感分离出电源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四电感,分离出电源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并,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累加信号的地端信号,并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五电容,分离出累加信号的非地端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累加信号为电话信号时,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六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地端信号;其中,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若一路附加信号中仅包括电话信号时,
所述分离模块,具体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仅传输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通过与第一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七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地端信号;通过与第二对芯线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连接的第八电容,分离出电话信号的非地端信号;其中,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均用于过滤电话信号中的振铃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交换终端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从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分离出携带电话终端标识的振铃通知信号;
振铃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分离出振铃通知信号时,生成振铃信号并传输给振铃通知信号中的电话终端标识对应的电话终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交换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交换终端还包括:
摘机检测模块,用于针对需要同时传输有电话信号以及网络信号的每两对芯线,检测从该两对芯线所连接的第二隔离变压器分离出的电话信号之间的电流的大小;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电流的大小,判断与该两对芯线相对应的电话终端是否处于摘机状态;并,确定电话终端处于摘机状态时,生成携带处于摘机状态的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标识的摘机信号,并按照一路摘机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摘机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摘机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以将该摘机信号传输给布线设备;或者,
确定电话终端处于挂机状态时,生成携带由摘机状态变为挂机状态的电话终端的电话终端标识的挂机信号,并按照一路挂机信号对两对芯线的关系,通过将挂机信号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指定的两对芯线相连的第二隔离变压器的中心抽头上,将该摘机信号叠加到该两对芯线所传输的网络信号中,以将该摘机信号传输给布线设备。
CN201510918285.1A 2015-12-10 2015-12-10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Active CN105592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8285.1A CN105592243B (zh) 2015-12-10 2015-12-10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8285.1A CN105592243B (zh) 2015-12-10 2015-12-10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243A CN105592243A (zh) 2016-05-18
CN105592243B true CN105592243B (zh) 2019-01-29

Family

ID=5593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8285.1A Active CN105592243B (zh) 2015-12-10 2015-12-10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224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8684B2 (en) * 2005-07-05 2008-12-23 Era Digital Media Co., Ltd. Content integration platform with format and protocol conversion
CN101060450A (zh) * 2006-04-18 2007-10-24 皇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机与计算机及保全整合系统
CN201114307Y (zh) * 2007-07-26 2008-09-10 东泰升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电话集成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243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cNamara Technical 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EP2643965B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and data services
CN105592243B (zh) 布线设备及微交换终端
CN101969516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681521U (zh) 一种可与电脑连接的电话录音装置
JP2011160260A (ja) 電話主装置および電話機
RU2261530C2 (ru)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внутрикорабельной связи
US83457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analog communication over a data cable
Evans The EIA consumer electronic bus twisted pair network
RU151436U1 (ru) Гибкий мультиплексор
CN108174312A (zh) 一种vdf智能交叉装置及其交叉方法
CN105576572B (zh) 一种布线方法及相关设备
PT691796E (pt) Dispositivo terminal de rede
CN210578541U (zh) 一种通话系统和电梯通话系统
CN104022946A (zh) 多媒介互联网关装置
KR101349668B1 (ko) 통신 분배 장치 및 방법
JPS62160899A (ja) トランク選択方式
JPS6322119B2 (zh)
CN1290100A (zh) 线路桥接普通电话业务/数字用户线滤波器/分离器
CN101227535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端口转换设备
CN100502446C (zh) 一种传输设备的公务互联装置
JPH09116633A (ja) 集線装置
RU1471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паривания спаренных абонентских линий
JPS5950157B2 (ja) ボタン電話装置
JPS61284137A (ja) 通信回線の多重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tar-Net Ruijie Network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