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0392A - 无缝呼叫切换 - Google Patents

无缝呼叫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0392A
CN105580392A CN201480046237.1A CN201480046237A CN105580392A CN 105580392 A CN105580392 A CN 105580392A CN 201480046237 A CN201480046237 A CN 201480046237A CN 105580392 A CN105580392 A CN 105580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calling
type
application
use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0392B (zh
Inventor
S·M·加弗瑞
K·D·伍西
C·德沃莱克
T·何
P·贝格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ublication of CN105580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0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0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5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by manual user inte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36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 H04M3/42153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by subscriber
    • H04M3/42161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by subscriber via compute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可实现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呼叫之间无缝切换的各种用户界面和其它技术。各技术可被实现以给出单个呼叫被从一个呼叫类型升级成另一呼叫类型的印象。新应用可注册使得适当的用户界面控件出现供在无缝呼叫切换可能时激活。因此可支持切换到第三方应用。可支持跨平台实现。

Description

无缝呼叫切换
背景
移动电话现在具有提供各种各样通信模式的功能和应用。例如,单个设备现在能够支持传统电话呼叫、网际协议语音(VoIP)呼叫、视频呼叫等等。然而,这类功能还没有特别好地整合,并且新用户可能甚至不知道他们可使用这类功能。
由于用户在尝试利用不同通信模式时可能面临障碍,因此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概述
提供本概述是为了以精简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各技术可包括一种至少部分地由通信设备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进行与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一呼叫类型的第一呼叫时,确定是否可能无缝切换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其中确定是否可能无缝切换包括确认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是否在所述通信设备上可用;响应于确定可能无缝切换,呈现用于无缝切换的用户界面选项;以及响应于激活所述用户界面选项,无缝切换到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
各技术可包括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执行音频呼叫应用、可执行视频呼叫应用、以及指示所述可执行视频呼叫应用是否支持无缝切换的应用注册信息;以及呼叫控制器,所述呼救控制器被配置成将呼叫从所述音频呼叫应用无缝切换到所述视频呼叫应用。
各技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编码在其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致使计算系统执行一种方法,方法包括:
在与远程设备的音频呼叫期间,确定网络条件是否支持视频呼叫,确认支持无缝切换到视频呼叫的通信应用是否注册在本地通信设备上,并且验证远程设备支持来自视频呼叫应用的视频呼叫;响应于确定网络条件将支持视频呼叫、支持无缝切换到视频呼叫的通信应用注册在本地通信设备上、以及远程设备支持与视频呼叫应用的视频呼叫,经由该视频呼叫应用发起与远程设备的视频呼叫;抑制所述视频呼叫的音频;响应于验证所述视频呼叫的连通性,将所述音频呼叫无缝切换到所述视频呼叫,其中无缝切换包括:i)不抑制所述视频呼叫的音频;ii)显示所述视频呼叫的视频;以及iii)挂断所述音频呼叫。
如此处所述的,各种其它特征和优点可按照需要被结合到所述技术中。
附图简述
图1是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
图2是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被配置成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的示例性系统的框图。
图4是用于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呼叫进展用户界面的线框。
图6是用于切换呼叫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注册通信应用以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存储优选通信应用的表格的框图。
图9是用于为呼叫类型选择优选应用的示例性设置用户界面的线框。
图10是其中可实现所描述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计算系统的示图。
图11是可以被用于在此所述的技术的示例性移动设备。
图12是可以结合在此所述的技术来使用的示例性云支持环境。
详细描述
示例1——示例性概览
此处描述的技术可被用于各种无缝呼叫切换的场景,且所述技术的采用可提供用于经由不同呼叫类型来通信的经改进的技术。用户界面可更好地促进无缝呼叫切换。此处描述的其它特征可被实现以根据用户偏好定制呼叫体验。可得到具有在各呼叫类型之间更平滑的切换的总的优越的用户体验。
此外,各技术可支持各种通信应用并且实现跨平台的无缝呼叫切换。
各种其它特征可被实现并如此处所述地组合。
示例2——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系统
图1是实现此处描述的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系统100的框图。
出于上下文的目的,图1示出了通信设备110正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180进行与另一(例如,远程的)通信设备190的通信。
在该示例中,通信设备110包括呼叫控制器120以及联系人数据库125。切换配置数据130可包括要用于特定的呼叫类型的优选应用。呼叫切换状态137可追踪此处所描述的呼叫切换的状态。
通信设备110可支持与另一通信设备190的不同呼叫类型的两个同时呼叫172、174。如所示出的,呼叫可由两个不同应用主持,即与对应应用140B通信的电话呼叫应用140A以及与对应应用145B通信的另一(例如非电话呼叫)通信应用145A。不同应用140A、145B可以是不同的应用类型。如此处所描述的,可支持跨平台操作。呼叫可穿过一个或多个网络180。例如,呼叫172、174可在相同或不同网络180上作出。呼叫可穿过不同的物理或逻辑通信信道。
如此处所描述的,两个呼叫172、174之间的切换可无缝地执行,以给出仅涉及单个呼叫的印象(例如,呼叫或通信未被中断)。诸如在后台发起第二呼叫、维持第一呼叫、抑制第二呼叫的音频、禁止将第二呼叫描绘成第二呼叫、以及最终切换到第二呼叫之类的各种技术可被应用以实现无缝呼叫切换。
虽然各个组件被显示在分开的框中,但是在实践中,组件边界可以改变。例如,各组件可作为电话操作系统、呼叫控制器等的一部分被提供。其它布置是可能的,同时仍能实现所述技术。
在实践中,此处示出的系统(诸如系统100)可以更复杂、具有其它功能性、更多通信应用等。
系统100和此处描述的其它系统中的任何系统可结合此处描述的硬件组件中的任何组件来实现,诸如下面描述的计算系统或移动设备(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等)。在此处描述的任何示例中,输入、输出、偏好、以及应用可被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此处描述的技术可通用于操作系统或硬件的细节,并且可在任何各种环境中应用以利用所述特征。
示例3——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方法
图2是实现无缝呼叫切换并且可在例如图1中所示的系统中实现的示例性方法200的流程图。
方法200通常在(例如,采用电话呼叫应用)第一呼叫已被建立之后执行。在实践中,在进行第一呼叫期间,显示呼叫进展用户界面。
在210,确定到(例如,与第一呼叫不同的)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的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这一确定可在进行第一呼叫类型的第一呼叫期间作出。如此处所描述的,这一确定可基于另一通信设备的能力、网络条件等。此时,第二呼叫不需要被建立。
在220,响应于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可能的,在通信设备的用户界面中呈现发起无缝呼叫切换的选项。如此处所描述的,这一选项可采用图形按钮的形式,该按钮可在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可能的之际被启用。该选项可被呈现作为呼叫进展用户界面的一部分(例如,在进行第一呼叫时)。
虽然未示出,但是该方法可包括获得从如此处所描述的另一通信设备处获得同意。
在230,响应于激活该用户界面选项,第一呼叫类型的第一呼叫被无缝切换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第二呼叫可在维持第一呼叫的同时被建立(例如,作为切换过程的一部分或事先建立)。因此,对于通信设备的用户而言,两个呼叫看上去像是一个(例如未中断的)呼叫。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将电话呼叫切换但VoIP呼叫(例如,带有或不带有视频的),但是如此处描述的,其它切换也是可能的。
在无缝切换期间,可同时地维护与同一(例如,另一)通信设备的两个呼叫。
在无缝切换期间可使用各种技术。例如,第二呼叫可被发起,音频被抑制,以及连通性被确认。随后,音频可不被抑制,并且第一呼叫可被挂断。
在切换到第二呼叫之际,对于第二类型的呼叫可用的任何特征可变得可用。如此处所描述的,这类特征可包括视频、屏幕分享、或由协调该第二呼叫的通信应用所提供的其它功能。相应地,用户界面可被升级以提供或指示这类特征。
方法200的典型应用示例是将呼叫从传统(例如,电路交换、蜂窝等)电话呼叫上的电话呼叫切换到互联网协议语音(VoIP)呼叫。VoIP呼叫可根据需要支持视频和其它特征。然而,各技术可支持在其它呼叫类型之间的切换,或者在另一方向上的切换。
方法200和此处所述的其它方法中的任何方法可由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或其它有形介质)或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执行。
示例4——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通信设备
图3是示出被配置成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的示例性系统300的框图。在该示例中,通信设备305(例如图1的通信设备110)包括电话呼叫应用340A、一个或多个通信应用345A-349A、联系人数据库325、以及网络状态指示符355。
可使用各种技术来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可支持各种不同呼叫类型,并且可针对不同呼叫类型单独地作出确定(例如,无缝切换到视频呼叫可能不可能,但是无缝切换到不带有视频的VoIP可能是可能的)。
如此处所描述的,到特定呼叫类型的无缝呼叫切换是可能的确定可取决于网络状态指示符355,其指示网络380上的条件是否将支持该呼叫类型。针对应用注册信息360的检查也可被执行以确定是否注册了支持无缝切换的应用。如此处所描述的,可为不同呼叫类型注册不同应用。信息360可指示特定应用支持无缝切换(例如,根据呼叫类型)。
该确定还可取决于另一通信设备390的能力。用于确定另一通信设备390的能力的一种技术是本地地(例如,与联系人数据库325相关联地)存储信息。例如,如果已知设备具有视频能力,则数据库中的条目(例如,基于电话号码或其它地址)可被标注以指示该设备具有视频能力。通信设备305可通过与应用服务385通信来周期性地更新本地存储(例如,以确定联系人数据库387中的联系人是否与本地数据库325中的那些联系人相匹配)。
然而,对于特定通信服务,用户可能具有使用同一地址或用户名的多个设备。因此,可通过与另一通信设备390上的对应通信应用345B进行通信来确定能力。或者,应用服务385可主动地更新被追踪的设备的状态(例如,它们是否被连接,它们具有什么版本的软件等)。
在一些情况下,不存在任何通信应用345A-349A。或者,可能不存在特定类型的通信应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无缝呼叫切换不是立即可能的,但是可在当前用户界面中呈现一个选项,通过该选项可获得如此处所描述的适当的通信应用。因此,无缝切换可随后是可能的。因此,用户可被有助地告知切换功能在他们的设备上是一种可能。
类似地,如果应用存在但是未被配置或未被激活,则可在当前用户界面中呈现一个选项,通过该选项可配置或激活该通信应用。同样,用户可被有助地告知切换功能在他们的设备上是一种可能。
示例5——实现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方法
图4是用于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并且可在例如图3中所示的系统中实现的示例性方法400的流程图。虽然其它安排是可能的,但是在实践中,方法400通常在经由第一呼叫类型的呼叫与另一设备的通信期间被调用。方法可被实现以保留呼叫切换的无缝性质。例如,当无缝切换可能时,可在呼叫期间呈现简单的用户界面选项,而不是导航到特殊的或分开的用户界面。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例如,在方法400开始之前、在方法400期间等),可确定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是否在本地通信设备处可用(例如,已安装、已注册、已被配置成激活等)。如此处所描述的,如果支持特定呼叫类型的多个通信应用可用,则可为该呼叫类型存储最受欢迎的或者偏好的应用。偏好的应用可随后在整个无缝切换过程中被使用。确定还可包括确定应用是否支持无缝切换(例如,对特定呼叫类型的无缝切换)。
如果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不可用,则可如此处所描述的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一个选项,用于获得该应用、激活该应用、配置该应用等。否则,响应于确定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可用,方法可继续。因此,确认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在本地通信设备处可用。
在410,确定另一通信设备是否支持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如此处所描述的,这一确定可以各种方法来作出。
确定另一设备是否支持呼叫可通过查询关于另一通信设备的本地信息来实现。例如,本地联系人数据库(例如地址簿)可被检查以查看另一通信设备(例如,其号码可经由呼叫者id找到或者曾被拨打)或与该另一通信设备相关联的用户(例如该用户被存储在本地联系人中作为与当前呼叫的号码相关联)是否拥有针对支持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的服务提供者的帐户。如果是,则可假设该另一设备支持这类呼叫。地址簿可被增强或补充以指示无缝切换是否可能。诸如平台类型、平台版本、应用类型、应用版本等之类的信息可被存储、参考、或既存储又参考以确定另一设备是否实现无缝切换。
其它技术包括直接检查(例如,询问)另一通信设备。这一检查可通过本地应用和支持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的远程应用(或应用的后台版本)之间的握手来进行。例如,如果针对特定呼叫类型指示了优选应用,则可作出询问以查看另一设备是否具有替代该应用的示例或后台监听器。或者,呼叫控制器或其它应用可存储该信息以避免不得不调用该应用。
另一技术是查询应用服务(例如,与支持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相关联的服务器)以查看(例如,与另一设备相关联的)号码或联系人是否被识别。识别可包括该号码或联系人是否被注册、激活、或两者。
为了促进该确定,可为通信应用定义应用编程接口调用,通过该调用,可查询本地通信应用以提供关于另一设备是否具有适当能力的回答。输入可包括呼叫类型、用户标识符(例如,号码、地址等)、或两者。
在420,确定当前网络是否能够支持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例如,如果到某种类型的网络的连通性不可用或不稳定,则该呼叫类型不会是可能的。通信设备可存储一个或多个网络状态指示符或网络连通性条件指示符以指示相应网络的状态。这类网络可包括由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无线数据连接(例如,3G、4G、4GLTE、WiMAX等)、Wi-Fi连接等。可为不同网络存储不同的状态指示符。因此,确定是否可能无缝切换可包括确定网络连通性条件指示符是否指示第二呼叫类型是可能的。
如果两个确定都指示到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的无缝切换是可能的(例如,另一设备具有能力并且网络将支持第二呼叫类型),则如此处所描述的,可提供用于发起切换的选项。其它条件可被合并到确定中。
示例6——示例性呼叫类型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各技术可支持多个不同呼叫类型。一种在当代通信设备中几乎无所不在的呼叫类型是标准(移动)电话呼叫(例如,经由移动运营商基础设施交换或管理的),这中呼叫类型有时被称为“蜂窝电话”,尽管底层的技术可能不是蜂窝的。其它呼叫类型包括VoIP呼叫,在一些实现中,这可被进一步划分成仅语音VoIP呼叫、视频VoIP呼叫等。也可支持RCS或RCS-e呼叫类型。
各技术可支持用于指定呼叫类型的各种方式。例如,共享某些特征的由不同通信应用所协调的呼叫可被视为相同的呼叫类型(例如,Skype呼叫和Viber呼叫被视为是视频呼叫类型)。或者,这类呼叫可被实现为不同呼叫类型(例如,一个呼叫类型用于Skype呼叫,而另一呼叫类型用于Viber呼叫)。
在实践中,不同呼叫类型可通过不同信道或在不同网络上实现。然而,一些或所有分支可共享相同的网络基础设施。
示例7——示例性通信应用类型
除了支持标准电话呼叫的通信应用(“应用”),在任何此处的示例中,还可在单个设备上支持各种各样的其它通信应用类型(例如,非电话呼叫应用)。在实践中,这个通信应用可通过不同方(例如第三方)来提供(例如,由除了提供和维护电话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实体、呼叫控制器、电话呼叫应用等以外的实体来提供和维护)。可被支持的示例性应用类型包括视频应用、VoIP应用(例如,可支持视频的)等。
在实践中,这类应用类型可与发布用于实现通信的软件并且维护促成连接或其它功能的服务器的服务提供者相关联。例如,微软公司提供的SkypeTM应用、ViberMediaInc.提供的Viber应用、TangoME,Inc.提供的TangoTM应用、以及其它的应用都是可被支持的可用应用。还可支持移动运营商提供的各种RCS和RCS-e应用。
此外,在特定服务内,对于不同平台或硬件版本可存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例如,SkypeTM应用可实现在各种操作系统上。因此,单个服务提供者可发布用于跨不同平台(例如操作系统)实现的通信应用。例如,SkypeTM通信应用可被提供在来自微软公司的各种操作系统、来自AppleInc.的iOS和MacOS操作系统、来自GoogleInc.的AndroidTM操作系统等上。出于简便的目的,这类应用的集合有时被称为与通信服务相关联的“应用家族”。
因此,另一设备上的对应应用不需要是相同的实际应用。可使用针对不同平台的对应应用来建立通信。此处的技术可分辨不同版本和平台以确定无缝呼叫切换是否可能并且随后相应地实现无缝呼叫切换。
应用可用作为呼叫的端点。因此,无缝切换可从一组端点(例如,电话呼叫应用)切换到另一组端点(例如,与通信服务相关联的应用家族中的应用)。
示例8——针对能力的示例性自动检测
对另一通信设备的已安装的支持无缝呼叫切换的通信应用的自动检测可被实现以确定是否存在与本地设备的应用的任何交集。因此,如果两个设备具有支持到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的无缝呼叫切换的共同的应用,则该共享应用可被指定为要被使用的那个应用。如果多个应用被共享,则可参照用户偏好。在一些情况下,应用是否支持无缝切换可取决于应用的平台或版本。
因此可确定第一呼叫中所涉及的各方是否都订阅了同一服务。随后可实现到该服务所支持的呼叫类型的无缝升级。
示例9-示例性实现:到视频呼叫的升级
此处描述的技术可被实现以将语音电话呼叫升级成视频呼叫。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呼叫类型是电话呼叫(例如,不带有视频的音频),而第二呼叫类型是视频呼叫(例如,通常是经由VoIP的视频和音频)。指示视频的语言和图标可被用在整个用户界面中以指示可使用此处所描述的无缝呼叫切换技术将呼叫升级成视频。因此,无缝切换从音频呼叫升级成视频呼叫。
因此,例如,当双方正作为蜂窝呼叫的一部分进行交谈时,他们可通过将呼叫无缝切换到视频呼叫类型来将蜂窝电话升级成视频呼叫。
这一实现可通过包括可执行音频呼叫应用和可执行视频呼叫应用的系统来完成。呼叫控制器可被配置成将呼叫从音频呼叫应用无缝切换到视频呼叫应用。
示例10-示例性实现:升级成VoIP
此处描述的技术可被实现以将蜂窝电话呼叫升级成VoIP呼叫。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呼叫类型是蜂窝呼叫(例如,不带有视频的音频),而第二呼叫类型是VoIP呼叫。指示VoIP的语言和图标可被用在整个用户界面中以指示可使用此处所描述的无缝呼叫切换技术将呼叫升级成VoIP。因此,无缝切换从蜂窝呼叫升级成VoIP呼叫。
因此,例如,当双方正作为蜂窝呼叫的一部分进行交谈时,他们可通过将呼叫无缝切换到VoIP呼叫类型来将蜂窝电话升级成VoIP呼叫。
这一实现可通过包括可执行电话呼叫应用和可执行VoIP呼叫应用的系统来完成。呼叫控制器可被配置成将呼叫从电话呼叫应用无缝切换成VoIP呼叫应用。
示例11——用于调用无缝呼叫切换的示例性用户界面选项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可呈现一个用户界面选项,通过该选项可调用无缝呼叫切换。如此处所描述的,这一选项可被有条件地、基于这一呼叫切换是否可能来呈现。
图5是示例性呼叫进展用户界面500的线框,并且包括用于发起切换的可激活用户界面元素535。在实践中,用户界面元素535可被描绘为在不可用时被禁用(例如,变灰、黯淡等),而在可用时被启用。例如,在网络条件不支持第二呼叫类型时,用户界面元素可被描绘为被禁用。
用户界面元素535可包含描述、文本、标志、图形、或指示涉及(例如,第二呼叫的)哪个应用或呼叫类型的其它信息。例如,对于到视频呼叫类型的切换,可显示视频相机或类似图标。
在该示例中,用户界面元素535被描绘为正在进行第一呼叫时的呼叫进展(例如,进行中的呼叫、呼叫内、或呼叫中)用户界面的一部分。用户界面包括另一方的照片520,以及用于可知当前呼叫的各种其它用户界面元素(例如,扬声器按钮531、静音按钮532、添加呼叫按钮533、保持通话按钮534、以及蓝牙按钮539)。在实践中,可显示其它或更多用户界面元素。
在其中由于没有安装适用的通信应用而导致的无缝呼叫切换不可用的情况下,可能仍然呈现用户界面元素。因此,可确定用于支持第二类型的呼叫的应用未被安装在该通信设备上,并且可呈现用于发起该应用在该通信设备上的安装过程的选项,该选项作为呼叫进展用户界面的一部分。
这一用户界面元素可(经由图标、图形、文本、颜色等)引起对于支持无缝呼叫切换的应用可被安装这一事实的注意。对于用户界面元素的激活可导致显示支持通信应用列表。对于列表中的应用的激活可导致导航到市场页面,其中可获得该应用。或者,对于该用户界面元素的激活可导致直接导航到应用市场或市场页面,其中可购买适当的通信应用。
虽然用户界面元素535可在确定呼叫切换是可能的之际被启用,但是该确定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例如,另一方可能不再订阅相关服务,或者网络条件在那之后变差了。
一种实现可支持多个用于切换的用户界面元素535。例如,可为不同呼叫类型、不同服务、或不同呼叫特征(例如,视频、屏幕分享等)呈现多个元素。或者,单个元素535可支持多个呼叫类型(例如,经由轻扣并按住、学习用户行为等)。
如果需要,可设置偏好,使得切换在可用时自动进行。
示例12——示例性激活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用户界面元素可采取可由用户激活的显示或暗示的用户界面元素的形式。这样的元素可采用作为图形用户界面的一部分被呈现的磁贴、图标、图形按钮、区域、列表中的项、形状、滑块等的形式。该用户界面元素可包括用于指示功能性的文本、图形、或颜色。
(例如,可激活用户界面元素的)激活可采取指示(例如,可激活用户界面元素的)选择的用户输入的形式。例如,在支持触摸的系统中,轻叩、悬停或其它触摸姿势可被接收。其它系统可支持点击、悬停、语音激活、眨眼、使眼色等。
示例13——示例性联系方式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可支持各种号码或地址类型(例如,家庭、移动、工作等)。联系方式可采取与联系人相关联的号码或地址的形式。例如,联系方式可以是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或用户地址,诸如联系人的工作号码、联系人的移动号码、或联系人的家庭号码。
当确定适用另一通信设备的一方的身份时,该另一通信设备的电话号码可被用于搜索具有匹配的联系方式的联系人。联系人条目可随后被使用来寻找用于正协调第二呼叫的通信应用的号码或用户地址。例如,电话号码可被用于确定VoIP呼叫的用户地址。
示例14——示例性同意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可在第二呼叫被激活或发起之前在另一图形设备处提供同意呼叫切换的机会。例如,当切换到支持视频的呼叫类型时,另一方可能不希望他们的设备发送视频。
可显示获得来自用户的同意的用户界面。关于请求方的信息和呼叫的类型可被显示(例如,“Ellen正在请求呼叫现在包括视频。可以吗?”)。响应于接收到同意,切换可继续。
为了获得用户的注意,可在征求同意时播放铃声或其它音频指示。
如果需要,可实现同意,使得呼叫切换仍然进行,同时尊重用户的意愿。例如,呼叫可被升级到VoIP,但是不包括来自未同意一方的视频。或者,可向用户呈现更多选项。例如,可实现针对升级和包括视频的分开的同意。
在一些情况下,同意可能不被支持,因此被呼叫者侧的体验可能不是被呼叫者侧上的无缝切换的体验(例如,传入呼叫看上去是传入呼叫)。
示例15——用于切换呼叫的示例性方法
图6是用于切换呼叫并且可在例如图1中所示的系统中实现的示例性方法600的流程图。如此处描述的,实现该方法的系统还可包括第一呼叫的唯一标识符以及音频抑制逻辑。
在620,发起从本地图形设备到另一图形设备的第二呼叫类型(例如,不同于第一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该呼叫可被置于后台(例如,不作为另一呼叫呈现给用户)。同时,第一(例如,当前)呼叫被保持活跃。例如,如果第二呼叫通常导致第一呼叫被置于保持通话,则可禁止这一功能。如此处所描述的,第二呼叫的音频可被抑制。
虽然第二呼叫可被置于后台,但是可提供对于进展的某些指示而不给出已作出第二呼叫的印象。例如,在等待连接时,可显示指示正准备切换的移动字幕、动画、或其它机制。同时,可禁用发起切换的用户界面元素。
在630,确认第二呼叫的连通性。例如,可确认是否与另一通信设备成功建立了第二呼叫。因此,第二呼叫被建立(例如通过第二信道),同时维持第一呼叫。如果出于某些原因,连通不成功(例如,在n秒后),则过程可失败,而第一呼叫仍然继续。
在640,响应于确认第二呼叫的连通性,可使得第二呼叫变为完全活跃。在一些实现中,第一呼叫可随后被置于保持通话、终止、挂断、或以其它方式变得不活跃。为了促进第一呼叫的去激活,可使用唯一标识符来标识第一呼叫。为了避免第一呼叫的非期望的或未授权的去激活,可避免过于简单的唯一标识符。取而代之的,可使用更复杂的(例如,GUID之类)标识符生成方案来标识呼叫。
作为切换的一部分,音频资源可被切换以更好地促进第二呼叫类型。例如,如果第二呼叫类型是视频,则音频可从设备耳机切换到扬声器以促进相机的使用。如果蓝牙音频被使用,则音频资源不需要被切换。
如所描述的,方法600可实现在维持仅涉及单个呼叫的印象的同时切换应用(例如,在一个应用类型所支持的呼叫和一不同应用类型所支持的呼叫之间切换)。
当切换到包括视频的呼叫类型时,在本地视频变为对另一通信设备可见之前的间隙期间,本地视频可被显示在设备上(例如,以给用户检查外表的机会)。来自第一呼叫的音频在该间隙期间可继续。
在被呼叫者的设备上,可以类似方式实现无缝切换。然而,传入呼叫可被标记为被视为无缝切换的一部分的特殊呼叫。因此,替代将传入呼叫显示为传入呼叫,其可在后台被处理,并且到该传入呼叫的切换可随后被无缝地完成。如此处所描述的,同意可被获得。
在一些情况下,网络条件可能变差,从而提示切换回第一呼叫的呼叫类型。这一切换可如此处所描述的无缝地执行。另一方的同意可能不是可能的或需要的(例如,在从呼叫中移除视频时)。
示例16——示例性音频抑制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第二呼叫的音频可在其变为活跃之前被抑制。这一技术可避免音频重叠、回声等。呼叫抑制可由呼叫控制器或其它组件来控制。
示例17——示例性用户界面顺序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用户界面可在原始用户界面(例如,呼叫进展UI)和支持第二呼叫的通信应用的用户界面之间按序发生。在完成切换之际,用户界面看上去是第一呼叫变形成第二呼叫。第二呼叫类型的功能随后被呈现以供在通信设备处使用。
在另一设备处,可显示对同意的请求,在同意之后,用户界面切换成支持第二呼叫的用户界面。
示例18——示例性呼叫切换状态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呼叫切换状态可被存储以帮助协调切换进程。这一状态可与呼叫状态一起实现或作为呼叫状态的一部分来实现。例如,状态可指示“未实现”、“非活跃”、“发起第二呼叫”、“已完成”等。
类似地,如此处所描述的,网络状态指示符可被存储。
示例19——用于注册通信应用的示例性方法
图7是用于注册通信应用以完成无缝呼叫切换并且可在例如此处所描述的任何通信设备中实现的示例性方法700的流程图。
在720,通信应用被注册到通信设备。例如,操作系统或其它控制软件可接收通信应用正被安装、通信应用支持一个或多个呼叫类型、以及通信应用支持无缝呼叫切换的通知。
在730,响应于注册,通信设备的配置被更新。例如,支持特定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的列表可通过将通信应用添加到列表来更新。还可存储针对特定呼叫类型的优选通信应用。
在740,作为注册的结果,可在通信设备的用户界面中呈现无缝切换到通信应用所支持的类型的第二呼叫的选项。如此处所描述的,这一选项可有条件地呈现或有条件地启用(例如,取决于另一通信设备的能力、网络条件等)。
因此,在安装支持第二呼叫类型的应用期间,应用可被注册为将在经由第二呼叫类型进行无缝切换时使用。随后,指示第二呼叫类型或应用的用户界面元素可响应于注册而被呈现。
示例20——注册通信应用
图8是存储优选通信应用并且可被存储作为配置数据(例如,切换配置数据130)的一部分的表格800的框图。表格800可存储指示应用830A以及该应用是否是优选的830B的条目830。表格可被构建并且在通信应用注册时被更新。随后,在呈现针对无缝呼叫切换的用户界面选项时确定是否显示应用或者显示哪个应用时可参照该表格。例如,如果应用3是优选的应用,则应用3可(例如,通过文本、图形、标志等)被指示为在应用界面选项被激活时调用的应用。
其它信息(例如,文本、图标、标志、或其它图形)还可被存储或引用在表格中,并且显示作为用户界面元素的一部分(例如,作为呼叫进展UI的一部分)。表格可显示地指示应用是否支持无缝切换,或者表格可被限制于这类通信应用。出于无缝切换的目的,可设置分开的偏好。因此,如果存储支持特定呼叫类型的多个应用,一个子集可支持无缝切换。如果在子集中存在多个应用,则特定的一个通信应用可被指定为优选的。
虽然该示例显示了针对单个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但是可支持多个呼叫类型。针对不同呼叫类型,不同应用可被指示为优选的。
示例21——示例性通信应用配置
图9是用于为呼叫类型选择优选应用的示例性设置用户界面900的线框。在该示例中,显示了用于选择针对特定呼叫类型(例如视频)的优选通信应用的用户界面。可支持针对其它或更多呼叫类型的用户界面。
在框930中示出了优选应用。如果不止一个通信应用是可用的,则框930可以是一个下拉框,以允许对一不同应用的选择。如此处所描述的偏好可随后被相应更新。
说明性文本940可被显示以描述选取特定应用的结果(例如,所选择的应用将会被显示在呼叫进展UI中)。如果没有应用被安装,则界面可显示文本940,指示获得支持通信应用的结果。例如,文本可描述具有视频、无缝呼叫切换的可能等的好处(例如,“你知道你可以用升级应用将呼叫升级成视频呼叫吗?”)。
用户界面900可显示用户界面元素950,其允许导航到应用市场,如此处所描述的,可从该应用市场中获得支持应用。
一种替代技术可允许应用将其自己设置成针对特定呼叫类型的优选应用。应用不需要具有对于设置的直接访问。例如,在注册期间,应用可访问API(例如,规定呼叫类型、应用标识符等)以将其自己设置成优选应用。为了避免对于配置的暗中改动,可显示一个对话框以确认该改动(例如,“让应用x成为你的优选视频应用吗?是/否”)。应用可查询API以查看其是否已经是优选的。如果是,则不需要任何改动。
示例22—示例性优点
如此处所描述的,用户可容易地利用其设备的能力,而无需非得了解新进程或者甚至是最初地知晓该能力存在。
示例23-示例性计算设备
图10示出了在其中可实现若干所描述的发明的合适的计算系统或环境1000的一般化示例。计算系统1000并不旨对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限制,因为这些创新可以在不同的通用或专用计算系统中实现。如在此所述的通信设备可以采用所述的计算系统1000的形式。
参考图10,计算环境10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1010、1015和存储器1020、1025。在图10中,此基本配置1030被包括在虚线内。处理单元1010、1015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单元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PU)、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的处理器或任意其它类型的处理器。在多处理系统中,多个处理单元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提高处理能力。例如,图10示出中央处理单元1010以及图形处理单元或协处理单元1015。有形存储器1020、1025可以是可由(诸)处理单元存取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寄存器、高速缓存、RAM)、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EPROM、闪存等),或两者的某种组合。存储器1020、1025存储执行此处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发明的以适合于被(诸)处理单元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形式的软件1080。
计算系统可具有附加的特征。例如,计算环境1000包括存储1040、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050、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060以及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070。诸如总线、控制器或网络之类的互连机制(未示出)将计算系统1000的各组件互连。通常,操作系统软件(未示出)为在计算系统1000中执行的其它软件提供操作环境,并协调计算系统1000的各组件的活动。
有形存储1040可以是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并包括磁盘、磁带或磁带盒、CD-ROM、DVD或可用于以非瞬态方式储存信息并可在计算系统1000内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存储1040存储实现此处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发明的软件1080的指令。
(诸)输入设备1050可以是触摸输入设备(诸如键盘、鼠标、笔或跟踪球)、语音输入设备、扫描设备或向计算系统1000提供输入的另一设备。对于视频编码,(诸)输入设备1050可以是相机、显卡、TV调谐卡或接受模拟或数字形式的视频输入的类似设备,或将视频样本读入计算系统1000的CD-ROM或CD-RW。(诸)输出设备1060可以是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CD刻录机或提供来自计算系统1000的输出的另一设备。
通信连接1070允许通过通信介质到另一计算实体的通信。通信介质传达诸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音频或视频输入或输出、或已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之类的信息。已调制数据信号是使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设置或改变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可以使用电的、光学的、RF或其它载体。
各创新可以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是可在计算环境内访问的任何可用有形介质。作为示例而非局限,对于计算系统(1000),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器(1020、1025)、存储(1040)、和以上任意的组合。
各创新可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在(例如最终在硬件中执行的)目标现实或虚拟处理器上在计算系统中执行的那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如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这些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被组合,或者在这些程序模块之间拆分。针对各程序模块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计算系统中执行。
术语“系统”和“设备”在此被互换地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术语并不暗示对计算系统或计算设备的类型的任何限制。一般说来,计算系统或计算设备可以是本地的或分布式的,并且可以包括具有实现此处中描述的功能的软件的专用硬件和/或通用硬件的任意组合。
为了呈现起见,本详细描述使用了如“确定”和“使用”等术语来描述计算系统中的计算机操作。这些术语是对由计算机执行的操作的高级抽象,且不应与人类所执行的动作混淆。对应于这些术语的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取决于实现而不同。
示例24——示例性移动设备
在任何一个此处的示例中,通信设备可采用移动设备的形式。图11是描绘包括各种可选硬件和软件组件(总得示为1102)的示例性移动设备1100的系统示图。该移动设备中的任何组件1102可与任何其他组件通信,但出于容易例示的目的而未示出所有连接。该移动设备可以是各种计算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手持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中的任一个,并且可允许与诸如蜂窝、卫星或其他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移动通信网络1104进行无线双向通信。还支持(例如在WiFi或其他网络上的)IP语音的场景。在此所述的通信设备可以采取所描述的移动设备1100的形式。
所示移动设备1100可包括用于执行如信号编码、数据处理、输入/输出处理、电源控制和/或其他功能等任务的控制器或处理器1110(例如,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ASIC、或其他控制和处理逻辑电路)。操作系统1112可控制对组件1102的分配和使用,并支持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114。应用程序1114可包括公共移动计算应用(例如,电子邮件应用、日历、联系人管理器、web浏览器、消息收发应用)、或任何其他计算应用。用于访问应用存储的功能性1113还可以用于获取和更新应用1114。
所示移动设备1100可包括存储器1120。存储器1120可包括不可移动存储器1122和/或可移动存储器1124。不可移动存储器1122可包括RAM、ROM、闪存、硬盘、或其它众所周知的存储器存储技术。可移动存储器1124可包括闪存或订户身份模块(SIM)卡,SIM卡是GSM通信系统中众所周知的,或者其他众所周知的存储器存储技术,诸如“智能卡”。存储器1120可用于存储数据和/或用于运行操作系统1112和应用1114的代码。示例数据可包括经由一个或多个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给和/或接收自一个或多个网络服务器或其它设备的网页、文本、图像、声音文件、视频数据、或其它数据集。存储器1120可用于存储诸如国际移动订户身份(IMSI)等订户标识符,以及诸如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IMEI)等设备标识符。可将此类标识符传送给网络服务器以标识用户和设备。
移动设备1100可支持诸如触摸屏1130、话筒1132、相机1134、物理键盘1136、和/或跟踪球1138等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140,以及诸如扬声器1150和显示器1152等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154。其他可能的输出设备(未示出)可包括压电或其他触觉输出设备。一些设备可提供一个以上的输入/输出功能。例如,触摸屏1132和显示器1154可被组合在单个输入/输出设备中。
无线调制解调器1160可被耦合到天线(未示出),并可支持处理器1110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如本领域中清楚理解的。调制解调器1160被一般性地示出,并且可以包括用于与移动通信网络1104的蜂窝调制解调器和/或其它基于无线电的调制解调器(例如蓝牙1164或Wi-Fi1162)。无线调制解调器1160通常被配置用于与一个或多个蜂窝网络(诸如,用于在单个蜂窝网络内、蜂窝网络之间、或移动设备与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之间的数据和语音通信的GSM或CDMA网络)进行通信。
移动设备110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输出端口1180、电源1182、诸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之类的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1184、加速度计1186、和/或物理连接器1190,物理连接器可以是USB端口、IEEE1394(火线)端口、和/或RS-232端口。所例示的组件1102不是必需的或包括所有的,因为可删除任何组件并且可添加其他组件。
示例25——示例性支持云的环境
在图12的示例环境1200中,云1210向具有各种屏幕能力的连接的设备1230、1240、1250提供服务。连接的设备1230表示具有计算机屏幕1235(例如,中型尺寸屏幕)的设备。例如,连接的设备123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诸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上网本等。连接的设备1240表示具有移动设备屏幕1245(例如,小型尺寸屏幕)的设备。例如,连接的设备1240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平板计算机等。连接的设备1250表示具有大屏幕1255的设备。例如,连接的设备1250可以是电视机屏幕(例如,智能电视机)或连接到电视机的另一设备(例如,机顶盒或游戏控制台)等。相连接的设备1230、1240、125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包括触摸屏能力。触摸屏可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输入。例如,电容式触摸屏在物体(例如,指尖或指示笔)扭曲或中断流过表面的电流时检测到触摸输入。作为另一示例,触摸屏可使用光学传感器,在来自光学传感器的光束被中断时检测到触摸输入。对于通过某些触摸屏被检测到的输入来说,与屏幕表面的物理接触并不是必需的。不具备屏幕能力的设备也可被用在示例环境1200中。例如,云1210可向没有显示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例如,服务器计算机)提供服务。
可由云1210通过服务提供商1220、或通过其他在线服务的提供商(未描述)来提供服务。例如,云服务可被定制成对应于特定相连接的设备(例如,相连接的设备1230、1240、1250)的屏幕大小、显示能力、和/或触摸屏能力。
在示例环境1200中,云1210至少部分地使用服务提供商1220来向各种连接的设备1230、1240、1250提供此处描述的技术和方案。例如,服务提供商1220可提供用于各种基于云的服务的集中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1220可为用户和/或设备(例如,连接的设备1230、1240、1250和/或其相应的用户)管理服务订阅。
示例26——示例性实现
虽然为方便呈现起见所公开的方法的一些操作是以特定的顺序次序来描述的,但应当理解,这一描述方法涵盖重新安排,除非以下阐明的具体语言需要特定排序。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重新安排或并发执行顺序地描述的操作。此外,为简明起见,附图可能未示出其中所公开的方法可结合其他方法使用的各种方式。
所公开的方法中的任一个可被实现为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一个或多个光学介质盘、易失性存储器组件(诸如DRAM或SRA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组件(诸如硬驱动器))上并且在计算机(例如,任何可购买的计算机,包括智能电话或包含计算硬件的其它移动设备)上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实现所公开的技术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中的任一个以及在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实现期间创建和使用的任何数据可被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是例如经由web浏览器或其他软件应用程序(诸如远程计算应用程序)访问或下载的专用软件应用程序或软件应用程序的部分。此类软件可例如在单个本地计算机(例如,任何合适的商业上可用的计算机)上或在使用一个或多个网络计算机的网络环境中(例如,经由因特网、广域网、局域网、客户机-服务器网络(诸如,云计算网络)或其它此类网络)执行。
为清楚起见,只描述了基于软件的各实现的某些所选择的方面。省略了本领域公知的其他细节。例如,应当理解,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任何特定计算机语言、或程序。例如,所公开的技术可由用C++、Java、Perl、JavaScript、AdobeFlash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来实现。同样,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任何特定计算机或硬件类型。合适计算机和硬件的某些细节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无需在本公开中进行详细阐述。
此外,基于软件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包括例如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所公开的方法中的任一种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通过合适的通信手段来上传、下载、或远程访问。这些合适的通信手段包括,例如,因特网、万维网、内联网、软件应用、电缆(包括光缆)、磁通信手段、电磁通信手段(包括RF、微波和红外通信)、电子通信手段或其他这样的通信手段。
所公开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不应当被认为是以任何方式构成限制。相反,本公开针对各种公开的实施例(单独和彼此的各种组合和子组合)的所有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特征和方面。所公开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不限于任何具体方面或特征或其组合,所公开的实施例也不要求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具体优点或解决各个问题。
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此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瞬态的(例如,存储器、磁性存储、光学存储等等)。
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存储
此处描述的存储动作中的任一个可通过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其他有形介质)中来实现。
被描述为被存储的事物中的任一个可被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其他有形介质)中。
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方法
此处描述的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其他有形介质)中(例如,在其上编码)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这样的指令可以使得计算机执行该方法。此处描述的技术可用各种编程语言来实现。
在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中的方法
此处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一个可由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例如,存储器、磁性存储、光学存储等等)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这样的指令可以使得计算机执行该方法。
示例性组合
可以支持各种组合。例如,传入呼叫用户界面可以与(例如在接受传入呼叫之后的)呼叫进行中用户界面相组合。呼叫进行中用户界面可以与(例如如果呼叫转移到背景)背景呼叫进行中用户界面相组合。
呼叫进行中用户界面可以与(例如如果在呼叫期间发生了到主用户界面的导航)主用户界面相组合。在这样的情况中,也可显示背景呼叫进行中用户界面。
发起通信的用户界面也可以与任何其他用户界面相组合。
替换方案
来自任何示例的技术可以与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其他示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相组合。在此使用了单词“示例性”,它旨在指示一个示例而非理想的实施例。鉴于可应用所公开的本技术的原理的许多可能的实施例,应当认识到,所示实施例仅是所公开的技术的示例,并且不应被用作是对所公开的技术的范围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技术的范围由后续的权利要求来覆盖。我们要求作为我们的发明保护落入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和精神内的所有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至少部分地由通信设备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进行与所述通信设备的第一呼叫类型的第一呼叫时,确定是否可能无缝切换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其中确定是否可能无缝切换包括确认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是否在所述通信设备上可用;
响应于确定可能无缝切换,呈现用于无缝切换的用户界面选项;以及
响应于激活所述用户界面选项,无缝切换到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呈现用于无缝切换的用户界面选项包括:
在进行所述第一呼叫的同时在呼叫进展用户界面中呈现图形按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按钮指示所述第二呼叫类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网络条件不支持所述第二呼叫类型时,将所述按钮描绘为被禁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安装支持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通信应用期间,将所述通信应用注册为将在经由所述第二呼叫类型进行无缝切换时使用;以及
响应于所述注册,呈现所述图形按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缝切换到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包括:
发起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
抑制所述第二呼叫的音频;以及
确认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的连通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呼叫类型包括不具有视频的音频;以及
所述第二呼叫类型包括具有视频的音频;
由此所述无缝切换从音频呼叫升级成视频呼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确定用于支持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的通信应用没有被安装在所述通信设备上;以及
呈现用于发起所述通信应用在所述通信设备上的安装过程的选项,所述选项作为呼叫进展用户界面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呼叫是与另一通信设备进行的;并且
确定是否可能无缝切换到第二呼叫类型的第二呼叫包括:
确定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是否支持所述第二呼叫类型的呼叫。
1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执行音频呼叫应用、可执行视频呼叫应用、以及指示所述可执行视频呼叫应用是否支持无缝切换的应用注册信息;以及
呼叫控制器,所述呼救控制器被配置成将呼叫从所述音频呼叫应用无缝切换到所述视频呼叫应用。
CN201480046237.1A 2013-08-19 2014-08-18 无缝呼叫切换 Active CN105580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70,504 US9961608B2 (en) 2013-08-19 2013-08-19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US13/970,504 2013-08-19
PCT/US2014/051394 WO2015026676A1 (en) 2013-08-19 2014-08-18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0392A true CN105580392A (zh) 2016-05-11
CN105580392B CN105580392B (zh) 2020-06-16

Family

ID=5149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237.1A Active CN105580392B (zh) 2013-08-19 2014-08-18 无缝呼叫切换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9961608B2 (zh)
EP (1) EP3036921B1 (zh)
JP (1) JP6588017B2 (zh)
KR (1) KR102226782B1 (zh)
CN (1) CN105580392B (zh)
AU (1) AU2014309155B2 (zh)
CA (1) CA2919006C (zh)
MX (1) MX366247B (zh)
RU (1) RU2673697C2 (zh)
WO (1) WO201502667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6495A (zh) * 2016-12-30 2018-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实现主被叫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164956A (zh) * 2017-08-04 2020-05-1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事件通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1095B2 (en) 2013-08-19 2017-06-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with pre-escalation participation confirmation
US9888210B2 (en) 2013-08-19 2018-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with pinpoint call escalation
US9961608B2 (en) 2013-08-19 2018-05-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US9178773B1 (en) * 2014-04-15 2015-11-03 Green Key Technologies Llc Computer-programmed telephone-enabled devices for processing and managing numerous simultaneous voice conversations conducted by an individual over a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puter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thereof
US20160309040A1 (en) * 2015-04-17 2016-10-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nag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US9716796B2 (en) 2015-04-17 2017-07-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anag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CN105100410B (zh) * 2015-05-27 2019-04-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聚合第三方电话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US9445051B1 (en) * 2015-08-14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der side video telephony downgrade
CN106921778A (zh) * 2015-12-25 2017-07-04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终端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KR20170086869A (ko) * 2016-01-19 2017-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음성통화 중 영상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91913A (ko) * 2016-02-02 2017-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10498775B2 (en) * 2017-08-31 2019-12-03 T-Mobile Usa, Inc. Exchanging non-text content in real time text messages
US10313514B1 (en) * 2018-02-21 2019-06-04 Plantronics, Inc. Device registry for mediat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11431767B2 (en) 2018-05-29 2022-08-30 Sorenson Ip Holdings, Llc Chang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11540179B2 (en) * 2021-03-03 2022-12-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ltiple call types for a call ev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8290A (zh) * 2003-01-15 2004-08-04 可扩展通信控件
CN101729555A (zh) * 2009-11-1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智能呼叫业务多方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57791A (zh) * 2010-01-06 2011-11-2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电话的通信会话的音频和非音频部分的高效按需汇合
US20130170361A1 (en) * 2011-12-10 2013-07-04 Web3Tel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active call control for calls and connections created i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1534A (en) 1992-07-23 1994-12-06 At&T Corp. ISDN-based system for making a video call
US5596628A (en) 1994-02-09 1997-01-21 Klein; J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loading of software in a personal computer in response to an incoming signal
US5710806A (en) 1994-09-22 1998-01-20 Ameri Phone, Inc.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with telephone, text communication and answering, and automated voice carryover
US5894512A (en) 1996-07-26 1999-04-13 Nc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voice and video calls to a group of agents
US6876734B1 (en) * 2000-02-29 2005-04-05 Emeeting.Net, Inc. Internet-enabled conferencing system and method accommodating PSTN and IP traffic
GB2370188A (en) * 2000-11-01 2002-06-19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Mixed-media telecommunication call set-up
US6988132B2 (en) 2001-03-15 2006-01-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establishing preferred modalities or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participants' preferences and contexts
US20030217098A1 (en) 2002-05-15 2003-11-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presence information regarding one or more telephony devices
US6975622B2 (en) * 2003-07-08 2005-12-13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phone-based collaboration
AU2004301426B2 (en) 2003-07-14 2008-10-23 Orativ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mobile collaboration
US20050180338A1 (en) 2004-02-17 2005-08-18 Nokia Corporation Swapping voice and video calls
WO2006052176A1 (en) 2004-11-15 2006-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nabling a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7778402B1 (en) 2004-12-30 2010-08-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incoming calls to active network endpoints
US8756328B2 (en) 2005-01-19 2014-06-17 Qualcomm Connected Experiences, Inc. Caller-callee association of a plurality of networked devices with direct dial through thin client
JP2006253898A (ja) * 2005-03-09 2006-09-21 Sharp Corp 通信端末
EP1886421B1 (en) 2005-05-06 2018-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changed servic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erminal st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00118B1 (en) 2005-06-21 2014-04-09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ombination service using terminal capability version
US20070263605A1 (en) 2006-04-26 2007-1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 SMS-Initiated VoIP
JP2007318681A (ja) 2006-05-29 2007-12-06 Ntt Docomo Inc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テレビ電話制御装置、携帯電話機及びテレビ電話制御方法
US8111686B2 (en) 2006-08-07 2012-02-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ggregating endpoint capabilities for a user
US7676229B2 (en) 2006-08-31 2010-03-09 Syniverse Technologies, Inc. Cellular-to-VoIP call establishment systems,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software
US20080215591A1 (en) 2006-11-06 2008-09-04 Robert Howard Email interface for weblog entries
US7852783B2 (en) 2006-12-07 2010-12-14 Cisco Technology, Inc. Identify a secure end-to-end voice call
CN101277343B (zh) 2007-03-30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语音通信网络中实现视频捆绑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20080317010A1 (en) 2007-06-22 2008-12-25 Aylus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optimization in ims services by using a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
US8331358B2 (en) 2007-07-25 2012-12-11 Actiontec Electronic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a packet-based call to a conventional telephone network
US8635543B2 (en) 2007-09-07 2014-01-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ple UI paradigms within a single application
WO2009081334A1 (en) 2007-12-20 2009-07-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all forwarding phone call between a public switched network and a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US20100083113A1 (en) 2008-09-26 2010-04-01 Thomson Licensing Inc. Architecture For Optimizing Audio and Video Output States for Multimedia Devices
US9172726B2 (en) 2008-09-30 2015-10-27 Alcatel Lucent Impairment reduction for tandem VoIP calls
US20100199320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modal escalation to endpoints in enh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996093A (zh) * 2009-08-10 2011-03-30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将桌面应用转换为网络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US8537976B2 (en) 2010-02-09 2013-09-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telephone interruptions
WO2011100417A1 (en) 2010-02-10 2011-08-18 Oovoo,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on mobile devices
US8649817B2 (en) * 2010-02-22 2014-02-11 Plantronics, Inc. Headset call transition
US8704863B2 (en) * 2010-04-07 2014-04-22 Apple Inc. Transitioning between circuit switched calls and video calls
US8451994B2 (en) * 2010-04-07 2013-05-28 Apple Inc. Switching cameras during a video conference of a multi-camera mobile device
US9559869B2 (en) 2010-05-04 2017-01-31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Video call handling
US8494439B2 (en) * 2010-05-04 2013-07-23 Robert Bosch Gmbh Application state and activity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JP5639384B2 (ja) * 2010-05-28 2014-12-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48279B2 (en) 2010-06-08 2017-05-09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US20110306325A1 (en) 2010-06-10 2011-12-15 Rajesh Gutta Streaming video/audio from mobile phone to any device
US8223189B2 (en) 2010-07-09 2012-07-17 Dialogi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video features in a standard telephone system
US8723913B2 (en) 2010-10-07 2014-05-13 T-Mobile Usa, Inc. Rate adaptation for video calling
ES2813430T3 (es) * 2011-02-11 2021-03-23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Método de comunicaciones basado en la capacidad de servicio y la presencia social
JP2013046235A (ja) * 2011-08-24 2013-03-04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EP3157205B1 (en) 2011-11-02 2019-03-27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voic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s using a messaging application
CN103124402A (zh) 2011-11-21 2013-05-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漏话提示系统及方法
GB201122387D0 (en) 2011-12-28 2012-02-08 Vodafone Espana Sau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calls
US9240970B2 (en) 2012-03-07 2016-01-19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US8913099B2 (en) 2012-05-02 2014-12-16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manage video chat contacts
US8995307B2 (en) 2012-06-18 2015-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cast media notification for queued calls
US9247068B2 (en) 2012-06-27 2016-01-26 Blackberry Limite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all notifications to active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1391814B1 (ko) * 2012-06-27 2014-05-12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촉매 담지용 티타니아 담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망간산화물-티타니아 촉매, 그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질소산화물의 제거방법
US8576995B1 (en) 2012-10-30 2013-11-05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 endpoint to an activ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ession on a data network by setting metadata associated with a telephone call
US8942674B2 (en) 2013-01-18 2015-01-27 Blackberry Limited Responding to incoming calls
US8867717B2 (en) * 2013-03-11 2014-10-21 Avaya Inc. Dynamic device pairing with control session establishment
US9380160B2 (en) 2013-05-07 2016-06-28 Yellowpages.Com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ustomize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IVR) prompts based on information about a caller
US9154317B2 (en) 2013-07-24 2015-10-06 Vonage Network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bridgeless conferencing services
US9961608B2 (en) 2013-08-19 2018-05-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US9888210B2 (en) 2013-08-19 2018-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with pinpoint call escalation
US20150049164A1 (en) 2013-08-19 2015-02-19 Sriraman Krishnamoorthy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with escalation-aware notifications
US9681095B2 (en) 2013-08-19 2017-06-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call transitions with pre-escalation participation confirmation
CN107734467B (zh) 2016-08-11 2021-06-04 株式会社Kt 单个小区多播数据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8290A (zh) * 2003-01-15 2004-08-04 可扩展通信控件
CN101729555A (zh) * 2009-11-13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智能呼叫业务多方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57791A (zh) * 2010-01-06 2011-11-2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电话的通信会话的音频和非音频部分的高效按需汇合
US20130170361A1 (en) * 2011-12-10 2013-07-04 Web3Tel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active call control for calls and connections created i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6495A (zh) * 2016-12-30 2018-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实现主被叫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164956A (zh) * 2017-08-04 2020-05-1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事件通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6105453A (ru) 2017-08-23
JP2016528850A (ja) 2016-09-15
EP3036921B1 (en) 2019-05-22
AU2014309155A1 (en) 2016-02-11
CA2919006C (en) 2021-12-21
KR102226782B1 (ko) 2021-03-10
EP3036921A1 (en) 2016-06-29
US20150049867A1 (en) 2015-02-19
JP6588017B2 (ja) 2019-10-09
BR112016002475A2 (pt) 2017-08-01
CA2919006A1 (en) 2015-02-26
MX366247B (es) 2019-07-03
MX2016002182A (es) 2016-06-06
US9961608B2 (en) 2018-05-01
AU2014309155B2 (en) 2018-01-04
KR20160044505A (ko) 2016-04-25
WO2015026676A1 (en) 2015-02-26
US20150049158A1 (en) 2015-02-19
RU2016105453A3 (zh) 2018-05-18
RU2673697C2 (ru) 2018-11-29
CN105580392B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392A (zh) 无缝呼叫切换
CN105519141B (zh) 具有升级前参与确认的无缝呼叫转换
RU2673698C2 (ru)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й выбор sim,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й богатый контекст входных факторов
US9154601B2 (e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 for multiple SIM cards
US20180288608A9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379227A (zh) 通信服务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WO2018176297A1 (en) Multi-window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mobile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4219391A (zh) 一种基于双卡的通讯请求响应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US96746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iring mobile devices
US201401550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call service area in mobile terminal
CN106101361A (zh) 手机通讯录的显示方法、装置及手机
CN113938562B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02809B (zh) 一种多平台应用程序适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888701B (zh) 一种对软件资源进行远程配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6851582B (zh) 移动终端的服务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06318A (zh) 一种群组的资讯订阅方法
CN114401510A (zh) 配置文件下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905524A (zh) 在电子设备中共享时间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04869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채용한 이동 단말기
CN116962560A (zh) 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736989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终端、用户识别模块和存储介质
KR20130004541A (ko) 위치 정보 기반의 데이터망 및 와이파이망 이용 텍스트 메시지 활용 방법
KR20200006411A (ko) 웹(Web) 기반의 가상 버튼을 이용한 서비스 요청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1009463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정보 디스플레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