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3116B -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3116B
CN105573116B CN201510922582.3A CN201510922582A CN105573116B CN 105573116 B CN105573116 B CN 105573116B CN 201510922582 A CN201510922582 A CN 201510922582A CN 105573116 B CN105573116 B CN 105573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car body
control
output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25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3116A (zh
Inventor
夏元清
许英伟
蒲钒
付梦印
李春明
邓志红
任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5109225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3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3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3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3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3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主动悬挂系统受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下,使坦克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车体质心加速度等性能指标都符合指标要求。进而提高了驾驶员对坦克车辆的动力性、高度发挥车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主战坦克在战场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和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坦克乘员的舒适性能很大程度上是由车辆悬挂系统所决定,来自车外的各种冲击和振动都是通过悬挂系统进行传递和衰减。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最大行驶车速与其说是受动力性的限制,不如说是受乘坐舒适性的限制。如果采用先进的悬挂技术使得行驶平稳,那么驾驶员就能够充分利用车辆的动力性、高度发挥车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主战坦克在战场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坦克悬挂系统按振动控制方式可分为主动悬挂与被动悬挂。被动悬挂系统是以弹簧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振器起衰减振动的作用,不需要外界能量辅助其工作,而是以暂时存储或耗散能量的方式工作。而主动悬挂系统安装了能够产生抽动的装置,能进行主动控制,是以外界控制力的方式来抑制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力和车身的倾斜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 控制方法,能够实时对坦克在行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和振动进行控制。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建立路面随机不平度时域模型;
步骤二、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建立坦克底盘振动模型;
步骤三、选取状态变量,并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建立的模型,建立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状态方程;并且,根据坦克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定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
步骤四、以坦克上的每个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作为控制输出,其中,所述每个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为:其中,z为车身质心位移;为车身角位移,li为第i个负重轮中心到车体中心的横向距离,ρi表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根据步骤三中获取的状态变量以及选定的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代入中,获得x1-lix3,且令ζ2i-1=x1-lix3;其中,x1、x3分别为z和对应的状态变量;ζ2i-1均表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将x1-lix3=ζ2i-1代入步骤三中建立的状态方程进行变形,并令获得积分串联型模型;所述的积分串联型模型的形式为其中,D为步骤三中选取的状态变量的个数;d为坦克负重轮个数;ζ2i为第i+1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ζ2i-1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表达式P(x1,x2...xD)代表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总和,称为总和扰动;表达式T(u1,u2...ud)代表虚拟控制量,x1,x2,...,xD分别代表各状态变量;u1,u2...ud分别代表对应的负重轮上方的实际控制量;
步骤五、利用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步骤四中获得的积分串联型模型 进行自抗扰控制;在调节自抗扰控制器的观测器带宽和控制器带宽过程中,比较扰动估计值对各负重轮上方的总和扰动的跟踪情况,当达到理想的振动效果状态时,获取该状态下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
步骤六、根据步骤四中获得的表达式T(u1,u2...ud)以及仿真结果获得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反解算得到控制量u1,u2,…,ud的值;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采用控制量u1,u2,…,ud,对主动悬挂系统进行控制。
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主动悬挂系统受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下,使坦克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车体质心加速度等性能指标都符合指标要求。进而提高了驾驶员对坦克车辆的动力性、高度发挥车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主战坦克在战场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在车速v=10m/s时生成的六个负重轮上方延时路面激励;
图2.坦克1/2车体悬挂系统模型;
图3.各负重轮上方车体振动速度对比图;
图4.各负重轮上方车体振动加速度对比图;
图5.车身质心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对比图;
图6.车身俯仰角振动对比图;
图7.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估计示意图;
图8.实际控制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步骤一、建立坦克底盘与路面随机不平度时域模型:
其中,Zr(t)为随机路面不平度幅值;f0为下限截止空间频率,一般地,取f0=0.1Hz;v为坦克行驶速度;G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单位为m2/m-1,不同等级的路面,不平度系数各不相同,这里选取D级路面,G0=1024×10-6m2/m-1;ω(t)为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例如,车速v=10m/s时生成的路面激励如图1所示。
步骤二、如图2所示坦克1/2车体悬挂系统模型,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即坦克受力情况,建立坦克底盘振动模型:
其中,mb为二分之一车体悬置质量;z为车身质心位移;I为车体转动惯量;为车身角位移;mwi为负重轮质量(i=1,…,6);zwi为负重轮位移;csi为悬挂阻尼系数;ksi为悬挂弹簧刚度;kti为轮胎等效刚度;li为第i个负重轮中心到车体中心的横向距离,ui为控制量;
步骤三、基于坦克底盘振动模型和坦克底盘与路面随机不平度时域模型,选取状态变量,建立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状态方程:
为了便于状态方程的建立以及后续的坐标变换,选取以下参数作为状态变量:
并令状态变量[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T分别对应 上述选取的 各参数;即:x1=z,x5=zw1x7=zw2, x9=zw3, x11=zw4,x13=zw5,x15=zw6
根据上述选取的状态变量,基于公式(1)和公式(2),建立状态方程:
并且,根据坦克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定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选取的输出变量进行逻辑运算,获得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即:选取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六个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其中,i=1,...6,来控制车体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和俯仰角。 之所以选择作为控制对象,其原因在于:本发明需要对坦克的振动效果进行控制,而坦克的振动效果直接与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有关,故本发明以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研究;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量越小,坦克的振动效果越好。
由于步骤三中令x1=z,所以根据公式(3),进行变换,获得积分串联型模型:
其中,ζ1、ζ3、ζ5、ζ7、ζ9和ζ11分别代表六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表达式P(x1,x2...x16)代表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总和,称为总和扰动;表达式T(u1,u2...u6)代表虚拟控制量;
式中,P1~P6及T1~T6均为线性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将公式转换成其原因在于:
由于公式(3)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故:设一典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如公式(6)所示:
该系统是v输入-v输出系统,控制量的放大系数bij是状态变量和时间的函数假定矩阵
可逆,我们把系统控制量之外的模型部分叫“动态耦合”部分,而把部分叫做“静态耦合”部分。
记η=[η1 η2…ηv]T,f=[f1 f2…fv],u=[u1 u2…uv]T,并引入“虚拟控制量”则这个系统方程变为:
则在这个系统中的任意通道I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即第i通道上的输入为UI,而其输出为yI=ηI,形成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这样每一个通道的虚拟控制量UI与被控输出yI之间是单输入-单输出的关系,即第I通道的被控输出yI和虚拟控制量UI之间已被完全解耦了,而则是作用于第I通道上“总和扰动”,因此只要有被控量yI的目标值且yI能 被测量,那么在UI和yI之间嵌入一个自抗扰控制器就能够对yI进行控制。
综上:对于任意的v输入-v输出的系统,在控制向量U和输出向量y之间并行地嵌入v个自抗扰控制器就能实现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这时,实际的控制量u=[u1 u2…uv]就能由虚拟控制量U=[U1 U2…Uv]通过公式决定出来。
步骤五、利用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步骤四中获得的积分串联型模型进行自抗扰控制;通过调节自抗扰控制器的观测器带宽和控制器带宽,通过比较扰动估计值对各负重轮上方的总和扰动P1~P6的跟踪情况,判断车体是否达到理想的振动效果;若达到,获取该状态下T1~T6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否则,继续调节自抗扰控制器的观测器带宽和控制器带宽;
步骤六、根据步骤四中的公式(5)以及仿真结果获得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反解算得到控制量u1 u2…u6的值;即:根据公式(14),令虚拟控制输入Υi=Ti(u1,u2...u6),i=1~6;
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采用解算得到u1 u2…u6的控制量,对主动悬挂系统进行控制,其效果如图8所示。
如图3至图6,为使用模糊控制与本发明的自抗扰控制的效果图;图7为实际扰动与扰动估计值的对比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建立路面随机不平度时域模型:
其中,Zr(t)为随机路面不平度幅值;f0为下限截止空间频率,取f0=0.1Hz;v为坦克行驶速度;G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单位为m2/m-1,不同等级的路面,不平度系数各不相同,这里选取D级路面,G0=1024×10-6m2/m-1;w(t)为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步骤二、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建立坦克底盘振动模型:
其中,mb为二分之一车体悬置质量;z为车身质心位移;I为车体转动惯量;为车身角位移;mwi为负重轮质量,i=1,…,6;zwi为负重轮位移;csi为悬挂阻尼系数;ksi为悬挂弹簧刚度;kti为轮胎等效刚度;li为第i个负重轮中心到车体中心的横向距离,ui为控制量;
步骤三、选取状态变量,并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建立的模型,建立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状态方程;并且,根据坦克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定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
在所述坦克底盘振动模型中选取以下参数作为状态变量:
并令状态变量[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T分别对应上述选取的各参数;
即:x1=z,x5=zw1x7=zw2x9=zw3x11=zw4x13=zw5x15=zw6
根据上述选取的状态变量,基于公式(1)和公式(2),建立状态方程:
其中ks=ksi为悬挂弹簧刚度,cs=csi为悬挂阻尼系数,mw为负重轮质量,xr1~xr6分别对应为zr1~zr6
并且,根据坦克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定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
步骤四、以坦克上的每个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作为控制输出,其中,所述每个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为:其中,z为车身质心位移;为车身角位移,li为第i个负重轮中心到车体中心的横向距离,ρi表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根据步骤三中获取的状态变量以及选定的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代入中,获得x1-lix3,且令ζ2i-1=x1-lix3;其中,x1、x3分别为z和对应的状态变量;ζ2i-1均表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将x1-lix3=ζ2i-1代入步骤三中建立的状态方程进行变形,并令获得积分串联型模型;所述的积分串联型模型的形式为其中,D为步骤三中选取的状态变量的个数;d为坦克负重轮个数;ζ2i为第i+1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ζ2i-1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表达式P(x1,x2...xD)代表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总和,称为总和扰动;表达式T(u1,u2...ud)代表虚拟控制量,x1,x2,...,xD分别代表各状态变量;u1,u2...ud分别代表对应的负重轮上方的实际控制量;
步骤四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由于步骤三中令x1=z,所以根据公式(3),进行变换,获得积分串联型模型:
其中,ζ1、ζ3、ζ5、ζ7、ζ9和ζ11分别代表六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表达式P(x1,x2...x16)代表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总和,称为总和扰动;表达式T(u1,u2...u6)代表虚拟控制量;
式中,P1~P6及T1~T6均为线性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将公式转换成其原因在于:
由于公式(3)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故:设一典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如公式(6)所示:
该系统是v输入-v输出系统,控制量的放大系数bij是状态变量和时间的函数假定矩阵
可逆,系统控制量之外的模型部分记为“动态耦合”部分,而部分记为“静态耦合”部分;
记η=[η1 η2…ηv]T,f=[f1 f2…fv],u=[u1 u2…uv]T,并引入“虚拟控制量”则系统方程变为:
则在这个系统中的任意通道I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即第i通道上的输入为UI,而其输出为yI=ηI,形成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这样每一个通道的虚拟控制量UI与被控输出yI之间是单输入-单输出的关系,即第I通道的被控输出yI和虚拟控制量UI之间已被完全解耦了,而则是作用于第I通道上“总和扰动”,因此只要有被控量yI的目标值且yI能被测量,那么在UI和yI之间嵌入一个自抗扰控制器就能够对yI进行控制;
综上:对于任意的v输入-v输出的系统,在控制向量U和输出向量y之间并行地嵌入v个自抗扰控制器就能实现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实际的控制量u=[u1 u2…uv]就能由虚拟控制量U=[U1 U2…Uv]通过公式决定;
步骤五、利用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步骤四中获得的积分串联型模型进行自抗扰控制;在调节自抗扰控制器的观测器带宽和控制器带宽过程中,比较扰动估计值对各负重轮上方的总和扰动的跟踪情况,当达到理想的振动效果状态时,获取该状态下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
步骤六、根据步骤四中获得的表达式T(u1,u2...ud)以及仿真结果获得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反解算得到控制量u1,u2,…,ud的值;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采用控制量u1,u2,…,ud,对主动悬挂系统进行控制。
CN201510922582.3A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573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2582.3A CN105573116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2582.3A CN105573116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3116A CN105573116A (zh) 2016-05-11
CN105573116B true CN105573116B (zh) 2019-07-26

Family

ID=5588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2582.3A Active CN105573116B (zh) 2015-12-14 2015-12-14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3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7063B (zh) * 2019-09-24 2021-04-16 燕山大学 基于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主动悬挂输出反馈控制方法
CN114815601B (zh) * 2022-03-29 2023-11-0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减少主动悬挂系统时延误差的修正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15857419B (zh) * 2023-03-02 2023-06-30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大型高空台舱压模拟系统的多回路解耦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1954B2 (en) * 2004-06-18 2008-09-09 Bose Corporation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ler
CN102981407B (zh) * 2012-11-29 2015-08-1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坦克炮控伺服控制方法
CN103411479B (zh) * 2013-08-01 2015-07-01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滑模和自抗扰技术的坦克炮控系统的复合控制方法
CN104865968B (zh) * 2015-04-22 2017-06-2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采用串级自抗扰控制技术的四旋翼飞行器悬停控制方法
CN104932252A (zh) * 2015-06-26 2015-09-2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改进的自抗扰与pid的串级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s;Yuanqing xia et al.;《Inudustrial Technology,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60526;第1760-1764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3116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a et al.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s with gun
US20150046035A1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N103204043B (zh)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频域控制方法
JP5807717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CN100484788C (zh)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分姿态协调仿人智能控制方法
CN105573116B (zh)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130245888A1 (en) Vehicle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2189909A (zh) 一种车辆半主动悬架天棚阻尼频率滤波控制策略
JPWO2013172281A1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CN110154666A (zh) 一种可实现路况预测的车辆悬架系统自适应反推控制方法
CN106647256A (zh) 一种基于h∞ pid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646280A (zh)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车辆悬架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CN105824238B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车体弹性模态振动控制方法
CN109591537A (zh) 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240262355A1 (en) Cooperative control module, adaptive cruis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vehicle
CN102975587B (zh) 基于双可控阻尼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22950A (zh) 一种汽车悬架混合阻尼可拓切换控制方法
Yao et al. Novel Semi-active Suspension Design Based on Decoupling Skyhook Control
CN107584983A (zh)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参数化控制方法
CN116691259B (zh) 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JP2013189154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14633597A (zh) 一种整车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3172283A1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Amin et al. Skyhook control for 7 DOF ride model of armored vehicle due to road disturbance
Shahriar et 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half-car passive suspen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