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1380A -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71380A CN105571380A CN201610033064.0A CN201610033064A CN105571380A CN 105571380 A CN105571380 A CN 105571380A CN 201610033064 A CN201610033064 A CN 201610033064A CN 105571380 A CN105571380 A CN 1055713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medium
- heat exchange
- cool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包括设定输出介质参数,设计选择热交换器方案,安装设备,换热运行及停机等五步。本发明一方面可极大的提高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换热运行能耗,另以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单路输出、多路输出及多温区输出的使用要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局部换热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加工设备降温冷却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局部冷却系统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期的局部降温系统中的核心换热结构在设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往往均是基于传统的换热器设备换热方法为基础改进而来,这种换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局部换热设备使用的需要,但却极大的影响了局部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及运行能耗,尤其是当需要进行多温区输出或多路输出时,当前所使用的局部换热系统用的换热方法均不能有效满足使用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局部降温系统专用的换热方法,以满足实际生产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定输出介质参数,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定经过换热后的介质输出的流量、温度、输出分流数量参数信息,并以此计算出局部冷却系统的热交换量;
第二步,设计选择热交换器方案,根据第一步获得的相关参数信息,设计换热器的数量、排布位置关系、介质通过换热器流动路线及介质驱动方案;
第三步,安装设备,根据第二步的设计方案,将换热器及介质驱动设备安装在局部冷却系统的指定位置处,并在换热器外侧构成密闭的介质热交换空间;
第四步,换热运行,完成设备安装后,首先向换热器内循环通入调温介质,并使换热器的温度与调温介质温度一致后,开启介质驱动设备驱动待换热介质按照第二步设计的介质流动路线,从外界工作区域内引入并依次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在输出到外界工作区域内完成调温热循环作业;
第五步,停机,在完成换热作业后,首先停止向换热器内循环通入的换热介质,并将换热介质完全从换热器中导出,然后再关闭介质驱动设备,停止外界工作区介质通过热交换器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步中,各热交换器间均相互串联,当需要进行多温度区域分路输出作业是,则各热交换器上均设至少一个出风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器串联式,各热交换器沿直线方向排布或曲线方向排布,且相邻两热交换器间距和曲线排布时的弯曲半径均不小于热交换器宽度的1/3。
进一步的,第三步中介质驱动设备的额定工作量至少为第一步介质输出的流量的1倍。
本发明一方面可极大的提高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换热运行能耗,另以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单路输出、多路输出及多温区输出的使用要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局部换热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定输出介质参数,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定经过换热后的介质输出的流量、温度、输出分流数量参数信息,并以此计算出局部冷却系统的热交换量;
第二步,设计选择热交换器方案,根据第一步获得的相关参数信息,设计换热器的数量、排布位置关系、介质通过换热器流动路线及介质驱动方案;
第三步,安装设备,根据第二步的设计方案,将换热器及介质驱动设备安装在局部冷却系统的指定位置处,并在换热器外侧构成密闭的介质热交换空间;
第四步,换热运行,完成设备安装后,首先向换热器内循环通入调温介质,并使换热器的温度与调温介质温度一致后,开启介质驱动设备驱动待换热介质按照第二步设计的介质流动路线,从外界工作区域内引入并依次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在输出到外界工作区域内完成调温热循环作业;
第五步,停机,在完成换热作业后,首先停止向换热器内循环通入的换热介质,并将换热介质完全从换热器中导出,然后再关闭介质驱动设备,停止外界工作区介质通过热交换器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步中,各热交换器间均相互串联,当需要进行多温度区域分路输出作业是,则各热交换器上均设至少一个出风风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交换器串联式,各热交换器沿直线方向排布或曲线方向排布,且相邻两热交换器间距和曲线排布时的弯曲半径均不小于热交换器宽度的1/3。
本实施例中,第三步中介质驱动设备的额定工作量至少为第一步介质输出的流量的1倍。
本发明一方面可极大的提高换热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换热运行能耗,另以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单路输出、多路输出及多温区输出的使用要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局部换热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定输出介质参数,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定经过换热后的介质输出的流量、温度、输出分流数量参数信息,并以此计算出局部冷却系统的热交换量;
第二步,设计选择热交换器方案,根据第一步获得的相关参数信息,设计换热器的数量、排布位置关系、介质通过换热器流动路线及介质驱动方案;
第三步,安装设备,根据第二步的设计方案,将换热器及介质驱动设备安装在局部冷却系统的指定位置处,并在换热器外侧构成密闭的介质热交换空间;
第四步,换热运行,完成设备安装后,首先向换热器内循环通入调温介质,并使换热器的温度与调温介质温度一致后,开启介质驱动设备驱动待换热介质按照第二步设计的介质流动路线,从外界工作区域内引入并依次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后在输出到外界工作区域内完成调温热循环作业;
第五步,停机,在完成换热作业后,首先停止向换热器内循环通入的换热介质,并将换热介质完全从换热器中导出,然后再关闭介质驱动设备,停止外界工作区介质通过热交换器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各热交换器间均相互串联,当需要进行多温度区域分路输出作业是,则各热交换器上均设至少一个出风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串联式,各热交换器沿直线方向排布或曲线方向排布,且相邻两热交换器间距和曲线排布时的弯曲半径均不小于热交换器宽度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介质驱动设备的额定工作量至少为第一步介质输出的流量的1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33064.0A CN105571380A (zh) | 2016-01-19 | 2016-01-19 |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33064.0A CN105571380A (zh) | 2016-01-19 | 2016-01-19 |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71380A true CN105571380A (zh) | 2016-05-11 |
Family
ID=55881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33064.0A Pending CN105571380A (zh) | 2016-01-19 | 2016-01-19 |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7138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0175A (zh) * | 2020-12-10 | 2021-03-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换热系统设计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113815A1 (de) * | 2003-06-25 | 2004-12-29 | Behr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mehrstufigen wärmeaustausch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
CN2705759Y (zh) * | 2004-05-14 | 2005-06-22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混冷式多温区冰箱 |
CN1645011A (zh) * | 2005-01-13 | 2005-07-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多级节流的制冷循环方法 |
CN102116593A (zh) * | 2011-01-30 | 2011-07-06 | 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化换热网络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202255054U (zh) * | 2011-08-17 | 2012-05-30 | 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三系统串联壳管式换热器 |
-
2016
- 2016-01-19 CN CN201610033064.0A patent/CN10557138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113815A1 (de) * | 2003-06-25 | 2004-12-29 | Behr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mehrstufigen wärmeaustausch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
CN2705759Y (zh) * | 2004-05-14 | 2005-06-22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混冷式多温区冰箱 |
CN1645011A (zh) * | 2005-01-13 | 2005-07-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多级节流的制冷循环方法 |
CN102116593A (zh) * | 2011-01-30 | 2011-07-06 | 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化换热网络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202255054U (zh) * | 2011-08-17 | 2012-05-30 | 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三系统串联壳管式换热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化林平等: "《设备安全运行与操作问答》", 30 June 2009 * |
徐永洲等: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基础》", 28 February 2009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0175A (zh) * | 2020-12-10 | 2021-03-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换热系统设计方法 |
CN112560175B (zh) * | 2020-12-10 | 2024-02-0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换热系统设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55916A (zh) | 变流器冷却管路和冷却装置 | |
CN104676748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199159U (zh) | 表冷器伸缩结构及表冷器 | |
MX339352B (es) |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tipo placa y circuito de aire acondicionado para un vehiculo. | |
CN204665986U (zh) | 一种节能板式热交换机组 | |
CN104296566A (zh) | 一种板翅式热交换器 | |
CN105571380A (zh) | 一种高效局部冷却系统用热交换方法 | |
CN102853579A (zh) | 一种热泵三合一机组 | |
JP5944957B2 (ja) | 熱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08332327A (zh) |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 |
CN205119906U (zh) | 一种翅片全铝钎焊式换热器 | |
CN102012175B (zh) | 新型气液换热装置 | |
US10295264B2 (en) | Heat exchanging device with connected collecting chambers | |
CN105588227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
CN204526043U (zh) | 一种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的注塑机冷却系统 | |
CN205192010U (zh) | 空调机组 | |
CN103398414A (zh) | 工业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3340505U (zh) | 一种机柜温控系统 | |
CN210179734U (zh) | 一种带有热泵调控温度的换热机组 | |
CN203785527U (zh) | 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冷却管结构 | |
CN206269641U (zh) | 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及其组合 | |
CN206989774U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207035910U (zh) | 高效换热的冷干机用板式换热器 | |
CN204923599U (zh) | 一种转换水路流向型空调热水器 | |
CN104390412A (zh) | 用于切片机工艺水的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