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9072A - 干垒砌制挡土墙 - Google Patents

干垒砌制挡土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9072A
CN105569072A CN201610027663.1A CN201610027663A CN105569072A CN 105569072 A CN105569072 A CN 105569072A CN 201610027663 A CN201610027663 A CN 201610027663A CN 105569072 A CN105569072 A CN 105569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oil
drystone
block
ge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76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9072B (zh
Inventor
邹瑾
张学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NGXINGXI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邹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邹瑾 filed Critical 邹瑾
Priority to CN2016100276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9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9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9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9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made up of similar modular elements stacked without morta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4Preformed blocks or slabs for forming essentially continuous surfa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垒砌制挡土墙,该干垒砌制挡土墙由多个两种尺寸大小不同的第一挡土块和第二挡土块干垒叠放而成。本发明的挡土墙使用两种形状和尺寸大小不同的挡土块拼接组合形式,既提高了使用景观性和安全性,又降低了加工和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干垒砌制挡土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垒砌制挡土墙。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的加大,在水利工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新型生态护坡和生态挡墙砌块。新型生态护坡和新型生态挡墙由于其景观性、生态性和施工快捷等优点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护坡和挡墙砌块都是单一块型进行拼接的,块体都是工厂机器自动化生产的。若块体尺寸较小,则在景观性和安全性方面不如大尺寸块体好;若块体尺寸较大,当施工现场距离工厂较远时在运输费用上的成本较高。因此单独使用的大尺寸砌块或者小尺寸砌块实际使用效果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干垒砌制挡土墙,在提高景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加工和运输费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干垒砌制挡土墙由两种尺寸大小不同的第一挡土块和第二挡土块干垒叠放而成。
上述第一挡土块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所述第一挡土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条腰所在的平面为侧面,长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前面,短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后面;所述第一挡土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平行于等腰梯形底边的格栅槽,所述格栅槽贯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挡土块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锚固孔和孔洞。
上述锚固孔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靠近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的位置对称分布。
上述孔洞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第一挡土块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
上述第一挡土块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通槽;所述通槽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分布。
上述第二挡土块包括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所述第二挡土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腰所在的平面为两个侧面,长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前面,短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后面;
第二挡土块的侧面长度为第一挡土块侧面长度的二倍;
第二挡土块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格栅槽,格栅槽内布置多个安装孔和吊装孔,所述格栅槽贯通两个侧面;第二挡土块中部布置四个从顶面贯通到底面的孔洞,其中两个孔洞位于两个格栅槽之间,另外两个孔洞位于格栅槽与后面之间,所述前面与两个侧面的相交处设置有呈“机翼”形状的凸块;以两个侧面的对称线为中心线,第二挡土块的顶面设置有多个锚固孔,所述锚固孔的位置靠近侧面,锚固孔以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第二挡土块的前面、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贯通顶面和底面;规定:第二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处分别形成第二挡土块的首和尾;
上述干垒砌制挡土墙包括多个依次堆垒的第一挡土单元,每个第一挡土单元包括第一挡土层、第二挡土层、第三挡土层、第四挡土层、第五挡土层、第六挡土层、第七挡土层、第八挡土层、第九挡土层和第十挡土层;
第一挡土层包括多个第二挡土块;
第一挡土层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第一挡土层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
第二挡土层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分别形成第一挡土块的首和尾;
第二挡土层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
第三、第四、第五挡土层与第二挡土层相同;
第六挡土层为第一挡土层旋转180°后形成;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挡土层与第二挡土层相同;
第一挡土单元的形成方式为:十个挡土层依次堆垒,第二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第一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三、第四、第五挡土层的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与第二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六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与第五挡土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七挡土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挡土块与第六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八、第九、第十挡土层的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与第七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
上述干垒砌制挡土墙包括多个依次堆垒的第二挡土单元,每个第二挡土单元包括挡土层一、挡土层二、挡土层三和挡土层四;
挡土层一包括多个第一干垒单元和第二干垒单元;所述第一干垒单元由多个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组成,第一干垒单元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所述第二干垒单元为第一干垒单元旋转180°后形成;
挡土层一的形成方式为:第一干垒单元与第二干垒单元相互间隔排列;每个第一干垒单元内的第二挡土块的前面和后面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干垒单元内的第二挡土块的前面和后面对齐对接;
挡土层二包括多个第三干垒单元;所述第三干垒单元包括干垒组一和干垒组二,所述干垒组一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处分别形成挡土块的首和尾;三个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与位于两侧的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所述干垒组二为干垒组一旋转180°后形成;干垒组一和干垒组二中位于端部的第一挡土块后面对齐对接,相邻第三干垒单元之间通过两个第一挡土块连接,第一挡土块的首与前一个第三干垒单元对接,第一挡土块的尾与后一个第三干垒单元对接;
挡土层三包括多个第四干垒单元和第五干垒单元;所述第四干垒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所述第五干垒单元包括多个拼接块,每个拼接块均是由四个第一挡土块组成;拼接块的组成方式为:四个第一挡土块首尾依次摆放,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土块的前面相互垂直,所有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朝向拼接块的外侧;多个拼接块依次排列组成第五干垒单元,相邻的两个拼接块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挡土层三的形成方式为:第四干垒单元与第五干垒单元相互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第四干垒单元和第五干垒单元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挡土层四的形成方式为:多个第四干垒单元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第四干垒单元通过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第二挡土单元的形成方式为:四个挡土层依次堆垒,挡土层二中第三干垒单元的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挡土层一中第一干垒单元和第二干垒单元拼接处对齐堆垒,挡土层三中拼接块对接处的第一挡土块与挡土层二中第三干垒单元的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对齐堆垒,挡土层四中位于首位的第四干垒单元与挡土层三中位于首位的第四干垒单元对齐堆垒。
上述干垒砌制挡土墙包括多个呈台阶状堆垒的挡土阶梯;
每个挡土阶梯均包括一个第一挡土阶梯和一个第二挡土阶梯;
所述第一挡土阶梯包括多个第二挡土块;
第一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第一挡土阶梯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
第二挡土阶梯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分别形成第一挡土块的首和尾;
第二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
所述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第二挡土阶梯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第一挡土阶梯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挡土墙使用两种形状和尺寸大小不同的挡土块拼接组合形式,既提高了使用景观性和安全性,又降低了加工和运输成本。
(2)本发明的挡土墙所使用的挡土块均设置有锚固孔,不管采用哪种拼接方式,均可插入锚固件增加上下各层挡土块间的抗剪强度。
(3)本发明在块体拼接成重力式挡墙型式时,挡土块孔洞以及挡土块间的空隙内填充砂土或碎石,增加了挡土墙的整体重量,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挡土块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挡土块沿一侧锚固孔处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挡土块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挡土层拼接示意图;
图5为第二挡土层拼接示意图;
图6为第六挡土层拼接示意图;
图7为加筋挡土墙断面示意图;
图8为挡土层一拼接示意图;
图9为挡土层二拼接示意图;
图10为挡土层三拼接示意图;
图11为挡土层四拼接示意图;
图12为第二挡土单元俯视示意图;
图13为重力式挡土墙断面示意图;
图14为阶梯式挡土墙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顶面;2-底面;3-侧面;4-前面;5-后面;6-格栅槽;7-锚固孔;8-孔洞;9-通槽;10-凸块;11-加固筋;12-第一干垒单元;13-第二干垒单元;141-干垒组一;142-干垒组二;15-第四干垒单元;16-拼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挡土块包括顶面1、与顶面相对的底面2、两个侧面3、前面4以及后面5;第一挡土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条腰所在的平面为侧面3,长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前面4,短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后面5;第一挡土块的顶面1上设置有平行于等腰梯形底边的格栅槽6,格栅槽6贯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3;第一挡土块上设置有四个贯通顶面1和底面2的锚固孔7和两个孔洞8。四个锚固孔7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靠近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3的位置对称分布。两个孔洞8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第一挡土块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第一挡土块每个侧面3上还分别设置有四个贯通顶面1和底面2的通槽9;八个通槽9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3上对称分布。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处分别形成第一挡土块的首和尾。
参见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挡土块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格栅槽6,格栅槽6内布置多个安装孔和吊装孔,格栅槽6贯通两个侧面3;第二挡土块中部布置四个从顶面1贯通到底面2的孔洞8,其中两个孔洞8位于两个格栅槽6之间,另外两个孔洞8位于格栅槽6与后面5之间,前面4与两个侧面3的相交处设置有呈“机翼”形状的凸块10;以两个侧面3的对称线为中心线,第二挡土块的顶面1设置有多个锚固孔7,锚固孔7的位置靠近侧面3,锚固孔7以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第二挡土块的侧面长度是第一挡土块的侧面长度的二倍。规定:第二挡土块的两个侧面3与前面4的相接处处分别形成第二挡土块的首和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由第一挡土块和第二挡土块干垒砌制的加筋式挡土墙,包括多个依次堆垒的第一挡土单元,每个第一挡土单元包括第一挡土层、第二挡土层、第三挡土层、第四挡土层、第五挡土层、第六挡土层、第七挡土层、第八挡土层、第九挡土层和第十挡土层;
参见图4,第一挡土层包括多个第二挡土块,其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第一挡土层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
参见图5,第二挡土层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其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
第三、第四、第五挡土层与第二挡土层相同。
参见图6,第六挡土层为第一挡土层旋转180°后形成。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挡土层与第二挡土层相同。
第一挡土单元的形成方式为:十个挡土层依次堆垒,第二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第一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三、第四、第五挡土层的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与第二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六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与第五挡土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七挡土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挡土块与第六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八、第九、第十挡土层的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与第七挡土层首位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
参见图7,两个第一挡土单元堆垒形成加筋式挡土墙,在第一挡土单元内的各个挡土层间加装有加固筋,加固筋插入挡土墙后方的土层,可以提高各挡土层间的剪切强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由第一挡土块和第二挡土块干垒砌制的重力式挡土墙,包括多个依次堆垒的第二挡土单元,每个第二挡土单元包括挡土层一、挡土层二、挡土层三和挡土层四;
参见图8,挡土层一包括多个第一干垒单元12和第二干垒单元13;第一干垒单元12由多个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组成,第一干垒单元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第二干垒单元13为第一干垒单元12旋转180°后形成。挡土层一的形成方式为:第一干垒单元12与第二干垒单元13相互间隔排列;每个第一干垒单元12内的第二挡土块的前面和后面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干垒单元13内的第二挡土块的前面和后面对齐对接。
参见图9,挡土层二包括多个第三干垒单元;第三干垒单元包括干垒组一141和干垒组二142,干垒组一141包括三个第一挡土块,三个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与位于两侧的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干垒组二142为干垒组一141旋转180°后形成;干垒组一141和干垒组二142中位于端部的第一挡土块后面对齐对接,相邻第三干垒单元之间通过两个第一挡土块连接,第一挡土块的首与前一个第三干垒单元对接,第一挡土块的尾与后一个第三干垒单元对接,中间形成矩形空隙;
参见图10,挡土层三包括多个第四干垒单元15和第五干垒单元;第四干垒单元15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第五干垒单元包括多个拼接块16,每个拼接块16均是由四个第一挡土块组成;拼接块16的组成方式为:四个第一挡土块首尾依次摆放,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土块的前面相互垂直,所有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朝向拼接块的外侧;多个拼接块依次排列组成第五干垒单元,相邻的两个拼接块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挡土层三的形成方式为:第四干垒单元15与第五干垒单元相互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第四干垒单元15和第五干垒单元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参见图11,挡土层四的形成方式为:多个第四干垒单元15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第四干垒单元15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图12为第二挡土单元的俯视示意图,其形成方式为:四个挡土层依次堆垒,挡土层二中第三干垒单元的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挡土层一中第一干垒单元和第二干垒单元拼接处对齐堆垒,挡土层三中拼接块对接处的第一挡土块与挡土层二中第三干垒单元的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对齐堆垒,挡土层四中位于首位的第四干垒单元与挡土层三中位于首位的第四干垒单元对齐堆垒。
参见图13,多个第二挡土单元依次堆叠,各第一挡土块的孔洞以及各挡土层中所形成的空隙可以填充砂石或者泥土以增加挡墙整体重量,提高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由第一挡土块和第二挡土块干垒砌制的阶梯式挡土墙,包括多个呈台阶状堆垒的挡土阶梯;每个挡土阶梯均包括一个第一挡土阶梯和一个第二挡土阶梯;
第一挡土阶梯包括多个第二挡土块,其形成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挡土层相同(参见图4);
第二挡土阶梯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其形成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挡土层相同(参见图5)。
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第二挡土阶梯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第一挡土阶梯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
参见图14,多个挡土阶梯依次呈台阶状堆垒,可供行人行走,具有实用性。在挡土阶梯间形成的空隙中可以种植绿化植物,提高挡土墙的景观性。

Claims (9)

1.一种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由多个两种尺寸大小不同的第一挡土块和第二挡土块干垒叠放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土块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所述第一挡土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条腰所在的平面为侧面,长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前面,短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后面;所述第一挡土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平行于等腰梯形底边的格栅槽,所述格栅槽贯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挡土块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锚固孔和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孔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靠近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的位置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第一挡土块的中心位置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土块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顶面和底面的通槽;所述通槽以等腰梯形的对称轴为中心线,在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土块包括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所述第二挡土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腰所在的平面为两个侧面,长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前面,短底边所在的平面为后面;
第二挡土块的侧面长度为第一挡土块侧面长度的二倍;
第二挡土块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格栅槽,格栅槽内布置多个安装孔和吊装孔,所述格栅槽贯通两个侧面;第二挡土块中部布置四个从顶面贯通到底面的孔洞,其中两个孔洞位于两个格栅槽之间,另外两个孔洞位于格栅槽与后面之间,所述前面与两个侧面的相交处设置有呈“机翼”形状的凸块;以两个侧面的对称线为中心线,第二挡土块的顶面设置有多个锚固孔,所述锚固孔的位置靠近侧面,锚固孔以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第二挡土块的前面、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贯通顶面和底面;规定:第二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分别形成第二挡土块的首和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堆垒的第一挡土单元,每个第一挡土单元包括第一挡土层、第二挡土层、第三挡土层、第四挡土层、第五挡土层、第六挡土层、第七挡土层、第八挡土层、第九挡土层和第十挡土层;
第一挡土层包括多个第二挡土块;
第一挡土层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第一挡土层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
第二挡土层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分别形成第一挡土块的首和尾;
第二挡土层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
第三、第四、第五挡土层与第二挡土层相同;
第六挡土层为第一挡土层旋转180°后形成;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挡土层与第二挡土层相同;
第一挡土单元的形成方式为:十个挡土层依次堆垒,第二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第一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三、第四、第五挡土层的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与第二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六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与第五挡土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七挡土层位于第二位的第一挡土块与第六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第八、第九、第十挡土层的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与第七挡土层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堆垒的第二挡土单元,每个第二挡土单元包括挡土层一、挡土层二、挡土层三和挡土层四;
挡土层一包括多个第一干垒单元和第二干垒单元;所述第一干垒单元由多个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组成,第一干垒单元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所述第二干垒单元为第一干垒单元旋转180°后形成;
挡土层一的形成方式为:第一干垒单元与第二干垒单元相互间隔排列;每个第一干垒单元内的第二挡土块的前面和后面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干垒单元内的第二挡土块的前面和后面对齐对接;
挡土层二包括多个第三干垒单元;所述第三干垒单元包括干垒组一和干垒组二,所述干垒组一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处分别形成挡土块的首和尾;三个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与位于两侧的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所述干垒组二为干垒组一旋转180°后形成;干垒组一和干垒组二中位于端部的第一挡土块后面对齐对接,相邻第三干垒单元之间通过两个第一挡土块连接,第一挡土块的首与前一个第三干垒单元对接,第一挡土块的尾与后一个第三干垒单元对接;
挡土层三包括多个第四干垒单元和第五干垒单元;所述第四干垒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所述第五干垒单元包括多个拼接块,每个拼接块均是由四个第一挡土块组成;拼接块的组成方式为:四个第一挡土块首尾依次摆放,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土块的前面相互垂直,所有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均朝向拼接块的外侧;多个拼接块依次排列组成第五干垒单元,相邻的两个拼接块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挡土层三的形成方式为:第四干垒单元与第五干垒单元相互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第四干垒单元和第五干垒单元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挡土层四的形成方式为:多个第四干垒单元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第四干垒单元通过第一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对接;
第二挡土单元的形成方式为:四个挡土层依次堆垒,挡土层二中第三干垒单元的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挡土层一中第一干垒单元和第二干垒单元拼接处对齐堆垒,挡土层三中拼接块对接处的第一挡土块与挡土层二中第三干垒单元的位于中间的第一挡土块对齐堆垒,挡土层四中位于首位的第四干垒单元与挡土层三中位于首位的第四干垒单元对齐堆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垒砌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台阶状堆垒的挡土阶梯;
每个挡土阶梯均包括一个第一挡土阶梯和一个第二挡土阶梯;
所述第一挡土阶梯包括多个第二挡土块;
第一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二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第一挡土阶梯中的所有第二挡土块的排列方位一致;
第二挡土阶梯包括多个第一挡土块,规定:第一挡土块的两个侧面与前面的相接处分别形成第一挡土块的首和尾;
第二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将相邻第一挡土块首尾相连依次排列,相邻第一挡土块的排列方位相反;
所述挡土阶梯的形成方式为:第二挡土阶梯位于首位的第一挡土块的后面与第一挡土阶梯位于首位的第二挡土块的后面对齐堆垒。
CN201610027663.1A 2016-01-15 2016-01-15 干垒砌制挡土墙 Active CN105569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7663.1A CN105569072B (zh) 2016-01-15 2016-01-15 干垒砌制挡土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7663.1A CN105569072B (zh) 2016-01-15 2016-01-15 干垒砌制挡土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072A true CN105569072A (zh) 2016-05-11
CN105569072B CN105569072B (zh) 2018-11-06

Family

ID=55879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7663.1A Active CN105569072B (zh) 2016-01-15 2016-01-15 干垒砌制挡土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90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9358A (zh) * 2016-07-01 2016-10-26 邹瑾 拼接框架式护坡构件、护坡装置及挡墙
CN109778778A (zh) * 2019-02-22 2019-05-21 西安景兴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式砌块单元及其形成的护坡、挡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72096U (zh) * 2012-06-07 2013-01-16 邹瑾 可植被嵌锁护坡砌块及可植被嵌锁护坡
CN202809614U (zh) * 2011-11-09 2013-03-20 吉林久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三角形自锁护坡混凝土砌块
US20140037389A1 (en) * 2012-08-01 2014-02-06 R.I. Lampus Company Structural Unit and Positioning Member
CN103643696A (zh) * 2013-12-23 2014-03-19 邹瑾 一种大三角挡土块及挡土块干垒砌筑的挡土墙
CN204139201U (zh) * 2014-10-22 2015-02-04 邹瑾 一种挡土块
CN104818731A (zh) * 2015-05-06 2015-08-05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工艺
CN205530333U (zh) * 2016-01-15 2016-08-31 邹瑾 干垒砌制挡土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09614U (zh) * 2011-11-09 2013-03-20 吉林久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三角形自锁护坡混凝土砌块
CN202672096U (zh) * 2012-06-07 2013-01-16 邹瑾 可植被嵌锁护坡砌块及可植被嵌锁护坡
US20140037389A1 (en) * 2012-08-01 2014-02-06 R.I. Lampus Company Structural Unit and Positioning Member
CN103643696A (zh) * 2013-12-23 2014-03-19 邹瑾 一种大三角挡土块及挡土块干垒砌筑的挡土墙
CN204139201U (zh) * 2014-10-22 2015-02-04 邹瑾 一种挡土块
CN104818731A (zh) * 2015-05-06 2015-08-05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工艺
CN205530333U (zh) * 2016-01-15 2016-08-31 邹瑾 干垒砌制挡土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9358A (zh) * 2016-07-01 2016-10-26 邹瑾 拼接框架式护坡构件、护坡装置及挡墙
CN109778778A (zh) * 2019-02-22 2019-05-21 西安景兴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式砌块单元及其形成的护坡、挡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9072B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261B (zh) 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及系统及构筑方法
CN105569072A (zh) 干垒砌制挡土墙
CN205530333U (zh) 干垒砌制挡土墙
CN203890958U (zh) 一种生态型的插块互嵌式挡土砖
CN102174803B (zh) 一种组装式泥石流排导槽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96701B (zh) 一种顺坡剪力墙建筑开发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09760136U (zh) 一种装配式低桩承台生态驳岸结构
CN101235620B (zh) 现场浇筑型机场跑道安全阻滞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5105405U (zh) 混凝土装配式模块
CN202139603U (zh) 仓储式塔吊基础
CN204298811U (zh) 一种楔形拉森钢板桩
CN205296211U (zh)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CN210216887U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CN209989769U (zh) 无桩基条件的装配式预制组合挡墙
CN204418197U (zh) 一种变电站的地基结构
CN207331747U (zh) 一种连拱式隧道板-梁-墙-桩荷载传递体系结构
CN102808415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55864U (zh) 一种救灾砼体
CN217326599U (zh) 一种建筑柱基加固结构
CN203096687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防洪筑坝及其骨架
CN109778778A (zh) 一种拼接式砌块单元及其形成的护坡、挡墙
KR101104957B1 (ko) 블록
CN205975633U (zh) 一种加筋水泥搅拌桩围护结构
US20140010599A1 (en) Retaining Module
CN101660316A (zh) 新型抗震建筑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9

Address after: 710200 jingweinan Road, Jinghe Industrial Park,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N JINGXINGXI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200 No. 32 Jingweinan Road, Jinghe Industrial Park,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ou J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0

Address after: 710200 Room 302, unit 1, building 66, Yihe Shengshi, No. 21, jingweinan Road, Gaoli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JINGXINGXIANG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200 jingweinan Road, Jinghe Industrial Park,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n jingxingxi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