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185B -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185B
CN105564185B CN201410615122.1A CN201410615122A CN105564185B CN 105564185 B CN105564185 B CN 105564185B CN 201410615122 A CN201410615122 A CN 201410615122A CN 105564185 B CN105564185 B CN 105564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d
arm
electric pushrod
bar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51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185A (zh
Inventor
郭孔辉
陈志韬
陈禹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ong Hu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Konghui Autom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Konghui Autom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Konghui Autom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51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4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该系统由前、后横向稳定杆,换向臂,垂臂,推杆延长臂,拉杆,电动推杆,控制装置等组成,其特点在于通过换向臂可以将电动推杆的水平运动转换到横向稳定杆一侧的上下运动,实现通过电动推杆来控制横向稳定杆的变形。本发明系统能够控制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或者转向工况时的车身侧倾角和车身所受的扭转力矩,改善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性,提高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Description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车辆的可以控制车身侧倾角和车身扭转负荷的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背景技术
为获得良好的行驶平顺性,车辆的悬架刚度通常设计得较小,在高速行驶中转向时,车身会产生很大的横向侧倾和横向角振动。为减少这种横向倾斜,往往在悬架中加设横向稳定杆,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杆式横向稳定杆。
目前,大多车辆上安装的还是被动的上置式(见图1)或下置式(见图2)的前、后横向稳定杆悬架,其结构就是将前、后横向稳定杆的两侧(上置式)或两侧端上铰连的连杆(下置式)直接独立地铰连在汽车车身上,前后横向稳定杆是互相独立的。在车辆两侧悬架变形不等而在车身相对于路面横向倾斜时,横向稳定杆会被扭转从而妨碍悬架弹簧的变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车身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
但是,由于汽车运动的惯性,这种被动的横向稳定杆对悬架的抗侧倾作用是滞后的、且是有限的。当汽车在倾斜路面行驶或者转向时,该种悬架结构不能消除车身产生的侧倾角,车辆乘坐舒适性与操作稳定性两者难以兼顾。当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较强的横向稳定杆结构,虽有较强的抗侧倾作用,但是却会增加路面对车身所产生的扭转负荷,使得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情况变差,增加路面传递的冲击,车辆行驶平顺性变差。
目前,在个别轿车上有所应用的断开式主动横向稳定杆,是将横向稳定杆在横向部分处断开为两部分,并通过液压马达或电机使两部分产生相对运动。通过控制液压马达或电机的转动来改变横向稳定杆的变形。但是此种机构中连接横向稳定杆的作动器结构相对复杂,安装作动器后使得横向稳定杆横向部分中间尺寸较大,布置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使其能够控制汽车在不平路面行驶或者转向工况时的车身侧倾角和车身所受的扭转力矩,改善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性,提高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本发明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可以适用于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结构。本发明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中所包含的横向稳定杆可用于上置式的横向稳定杆,也可用于下置式的横向稳定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该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包括前横向稳定杆、后横向稳定杆、前吊杆、后吊杆、车身和车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换向臂、后换向臂、电动推杆、推杆延长臂和控制装置,所述前横向稳定杆的纵向部分通过前吊杆与车桥或车轮铰接,前横向稳定杆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前换向臂与车身铰连,以及与电动推杆的推杆铰连;即前换向臂的一端与前横向稳定杆铰连,另一端与电动推杆的推杆铰连,中间端与车身铰连;后横向稳定杆的纵向部分通过后吊杆与车桥或车轮铰接;后横向稳定杆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后换向臂与车身铰连,以及与推杆延长臂铰连;即后换向臂的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铰连,另一端与推杆延长臂铰连,中间端与车身铰连;推杆延长臂的一端与电动推杆的机体固连,另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铰连,控制装置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电动推杆相连。
所述前横向稳定杆和后横向稳定杆包括上置式和下置式两种结构形式。
②、该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包括前横向稳定杆、后横向稳定杆、前吊杆、后吊杆、车身和车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换向臂、后换向臂、电动推杆、垂臂、拉杆和控制装置,所述前横向稳定杆的纵向部分通过前吊杆与车桥或车轮铰接,前横向稳定杆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前换向臂与车身铰连,以及与电动推杆的推杆铰连;即前换向臂的一端与前横向稳定杆铰连,另一端与电动推杆的推杆铰连,中间端与车身铰连;后横向稳定杆的纵向部分通过后吊杆与车桥或车轮铰接;后横向稳定杆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后换向臂与车身铰连,以及与拉杆铰连;即后换向臂的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铰连,另一端与拉杆铰连,中间端与车身铰连;拉杆的一端与垂臂铰连,另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铰连;垂臂既与电动推杆铰连,又与拉杆铰连。控制装置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电动推杆相连。
在上述①中,前横向稳定杆与后横向稳定杆通过电动推杆和推杆延长臂进行藕连。
在上述②中,前横向稳定杆与后横向稳定杆通过电动推杆、垂臂和拉杆进行藕连;垂臂可通过与电动推杆和拉杆链接的位置的不同来设定传动比,使得在前横向稳定杆和后横向稳定杆刚度不同时,可以改变扭转中心的位置并增加稳定杆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连接关系,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电动推杆运动时,前横向稳定杆和后横向稳定杆的一侧的高度会被相应的改变。在电动推杆不运动时,其相当于一个刚性杆,使得前横向稳定杆和后横向稳定杆仍然保持藕连状态。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上述两种方案中前后横向稳定杆通过电动推杆和推杆延长臂时刻保持着藕连状态,并且不管控制系统是否工作,都能实现良好地消扭作用。
(2)本发明产品的结构件都比较简单,通用型强,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产品中电动推杆的运动通过换向臂后改变运动方向,因而作动器可以水平布置,不受车辆高度方向尺寸的影响,便于布置,易于实施。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行驶转弯时,电动推杆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相应的运动,使得横向稳定杆产生相应的扭转力矩,来控制了车身的侧倾和前后端的垂向运动,也即影响到车身的纵倾及垂向振动;当车辆在不平的扭曲或崎岖路面上行驶时,根据各种传感器信号,以最小侧倾角、最小纵倾角、最小垂向加速度以及最小车身扭转载荷的综合加权指标来确定电动推杆进行动作,以达到提高车辆操控性和平顺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上置式横向稳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下置式横向稳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前后横向稳定杆采用上置式形式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前后横向稳定杆采用下置式结构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前后横向稳定杆采用上置式形式时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前后横向稳定杆采用下置式结构时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横向稳定杆;2、后横向稳定杆; 3、前吊杆;4、后吊杆;5、前换向臂;6、后换向臂;7、电动推杆(作动器);10—推杆延长臂;11—垂臂;12—拉杆;13—控制装置;14—车身;15—车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
图3、4是本发明前、后横向稳定杆采用上置式或下置式形式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前横向稳定杆1、后横向稳定杆2、前吊杆3、后吊杆4、前换向臂5、后换向臂6、电动推杆7、推杆延长臂10、控制装置13、车身14和车桥15。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的纵向部分通过前吊杆3与车桥15或车轮铰接,前横向稳定杆1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前换向臂5与车身14铰连,以及与电动推杆7的推杆铰连,即前换向臂5的一端与前横向稳定杆1铰连,另一端与电动推杆7的推杆铰连,中间端与车身14铰连;后横向稳定杆2的纵向部分通过后吊杆4与车桥15或车轮铰接,后横向稳定杆2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后换向臂6与车身14铰连,以及与推杆延长臂10铰连,即后换向臂6的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2铰连,另一端与推杆延长臂10铰连,中间端与车身14铰连;推杆延长臂10的一端与电动推杆7的机体固连,另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2铰连,控制装置13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电动推杆7相连。
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与后横向稳定杆2通过电动推杆7和推杆延长臂10进行藕连。
图5、6是本发明前、后横向稳定杆采用上置式或下置式形式时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前横向稳定杆1、后横向稳定杆2、前吊杆3、后吊杆4、前换向臂5、后换向臂6、电动推杆7、垂臂11、拉杆12、控制装置13、车身14、车桥15。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的纵向部分通过前吊杆3与车桥15或车轮铰接,前横向稳定杆1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前换向臂5与车身14铰连,以及与电动推杆7的推杆铰连,即前换向臂5的一端与上置式前横向稳定杆1铰连,另一端与电动推杆7的推杆铰连,中间端与车身14铰连;后横向稳定杆2的纵向部分通过后吊杆4与车桥15或车轮铰接,后横向稳定杆2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后换向臂6与车身14铰连,以及与拉杆12铰连,即后换向臂6的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2铰连,另一端与拉杆12铰连,中间端与车身14铰连,所述拉杆12的一端与垂臂11铰连,另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2铰连,所述垂臂11的上端与车身14铰连,下端与电动推杆7铰连,中间端拉杆12铰连,所述控制装置13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电动推杆7相连。
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与后横向稳定杆2通过电动推杆7、垂臂11和拉杆12进行藕连,垂臂11可通过与电动推杆7和拉杆12链接的位置的不同来设定传动比,使得在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刚度不同时,可以改变扭转中心的位置并增加稳定杆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二种实施例的连接关系,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电动推杆7运动时,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的一侧的高度会被相应的改变。在电动推杆7不运动时,其相当于一个刚性杆,使得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仍然保持藕连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当车辆行驶转弯时,控制装置13根据输入的各种传感器信号所提供的车辆的运动状态参数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并将控制量输出并促动电动推杆7进行伸长或收缩动作,电动推杆7的运动通过前换向臂5和后换向臂6转换运动方向,从而带动了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的一侧上下运动,使得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产生相应的扭转力矩,从而控制了车身的侧倾、各车轮负荷和车身所受的扭转力矩。
当车辆在不平的扭曲或崎岖路面上行驶时,根据车辆产生的侧向加速度、车身侧倾角以及车身前后部的垂直加速度信号,以最小侧倾角、最小纵倾角、最小垂向加速度以及最小车身扭转载荷的综合加权指标来确定电动推杆7进行伸长或收缩动作,以达到提高车辆操控性和平顺性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该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包括前横向稳定杆(1)、后横向稳定杆(2)、前吊杆(3)、后吊杆(4)、车身(14)和车桥(1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换向臂(5)、后换向臂(6)、电动推杆(7)、垂臂(11)、拉杆(12)和控制装置(13),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的纵向部分通过前吊杆(3)与车桥(15)或车轮铰接,前横向稳定杆(1)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前换向臂(5)与车身(14)铰连,以及与电动推杆(7)的推杆铰连;后横向稳定杆(2)的纵向部分通过后吊杆(4)与车桥(15)或车轮铰接;后横向稳定杆(2)的横向部分的一侧通过后换向臂(6)与车身(14)铰连,以及与拉杆(12)铰连;垂臂(11)既与电动推杆(7)铰连,又与拉杆(12)铰连,所述控制装置(13)通过信号传输线与电动推杆(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换向臂(5)的一端与前横向稳定杆(1)铰连,另一端与电动推杆(7)的推杆铰连,中间端与车身(14)铰连;所述后换向臂(6)的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2)铰连,另一端与拉杆(12)铰连,中间端与车身(14)铰连,拉杆(12)的一端与垂臂(11)铰连,另一端与后横向稳定杆(2)铰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包括上置式和下置式两种结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向稳定杆(1)与后横向稳定杆(2)通过电动推杆(7)、垂臂(11)和拉杆(12)进行藕连;垂臂(11)可通过与电动推杆(7)和拉杆(12)链接的位置的不同来设定传动比,使得在前横向稳定杆(1)和后横向稳定杆(2)刚度不同时,可以改变扭转中心的位置并增加稳定杆的稳定性。
CN201410615122.1A 2014-11-05 2014-11-05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Active CN105564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5122.1A CN105564185B (zh) 2014-11-05 2014-11-05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5122.1A CN105564185B (zh) 2014-11-05 2014-11-05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185A CN105564185A (zh) 2016-05-11
CN105564185B true CN105564185B (zh) 2018-01-19

Family

ID=5587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5122.1A Active CN105564185B (zh) 2014-11-05 2014-11-05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418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3153A (en) * 1984-02-14 1986-09-23 Nissan Motor Co., Ltd. Stabiliz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245461A (zh) * 1996-12-24 2000-02-23 凯耐提克有限公司 包括横摇控制机构的被动式车辆悬挂系统
CN1718460A (zh) * 2005-08-08 2006-01-11 吉林大学 汽车消扭悬架
CN204196650U (zh) * 2014-11-05 2015-03-11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73869B2 (ja) * 1988-03-17 1998-07-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タビライザー装置
JP2000289426A (ja) * 1999-04-05 2000-10-17 Hino Motors Ltd 2軸車のイコライザ付スタビライ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3153A (en) * 1984-02-14 1986-09-23 Nissan Motor Co., Ltd. Stabiliz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245461A (zh) * 1996-12-24 2000-02-23 凯耐提克有限公司 包括横摇控制机构的被动式车辆悬挂系统
CN1718460A (zh) * 2005-08-08 2006-01-11 吉林大学 汽车消扭悬架
CN204196650U (zh) * 2014-11-05 2015-03-11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185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9176U (zh) 一种汽车四连杆独立后悬架
CN109070873A (zh) 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000517B (zh) 车轮悬架
KR101198800B1 (ko) 자동차의 액티브 롤 제어장치
CN206678715U (zh) 一种用于乘用车后驱动轮的独立悬架系统
CN104553666A (zh) 悬架装置
CN109733152B (zh) 一种可断开式汽车半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786774A (zh) 一种车辆及其横向稳定杆系统
CN106394161B (zh) 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
CN109986922A (zh) 车辆的侧倾控制方法、车辆及横向稳定杆驱动装置
CN204726180U (zh) 车辆及其横向稳定杆系统
CN102501897B (zh) 随动转向机构及使用该转向机构的独立悬架支撑桥
CN204196651U (zh) 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103847453B (zh) 一种两栖车翻转悬架结构
CN103171397A (zh) 客车变刚度半主动横向稳定杆
CN204196650U (zh)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105564185B (zh) 交联消扭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203713463U (zh) 一种两栖车翻转悬架结构
CN205668482U (zh) 一种汽车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201784422U (zh) 一种汽车前轮的车轮悬架装置
CN105620221B (zh) 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104044423B (zh) 一种混联式汽车独立悬架机构
CN104108421A (zh) 一种用于轮毂直驱电动汽车的悬挂转向装置
WO2021093693A1 (zh) 一种机械式主动悬架机构
JP6564782B2 (ja) 改善した連結器を有する連結可能な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31

Address after: 313000 No. 18-102 Industrial Road, South Taihu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Kong Hu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0312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Chaoda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177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Konghui Automative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