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8514A -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8514A
CN105548514A CN201510990260.2A CN201510990260A CN105548514A CN 105548514 A CN105548514 A CN 105548514A CN 201510990260 A CN201510990260 A CN 201510990260A CN 105548514 A CN105548514 A CN 105548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water
genetic
micronucleus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0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勇鹏
崔福义
陈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9902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8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8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8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G01N33/186Water using one or more living organisms, e.g. a fis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G01N33/186Water using one or more living organisms, e.g. a fish
    • G01N33/1866Water using one or more living organisms, e.g. a fish using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以净水厂建有生产废水回用单元的出厂水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体内微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SOS/umu试验为评价标准,当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中有3个阳性结果即表示存在生物遗传毒性安全性。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①包含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三个遗传学终点;②试验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哺乳类;③包括体内、体外试验;④包括性细胞和体细胞;⑤检测手段相对简便、快捷、经济及实验室通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遗传毒性检测及评价领域,涉及一种生物组试验准确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国家的经济稳步发展的影响力日趋加剧,这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促使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力度。一方面,由于供水厂生产废水并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466-2005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等标准直接排入下水道或自然水体;且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的执行不可违反。我国自80年代末开始,将供水厂生产废水处理提上议事的日程,近年来各省市环保部门积极督促各地的供水厂在改扩建及新建供水厂时需要同步建设处理排泥水的工艺流程。《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10.1节明确规定必须对供水厂生产废水进行处理,但要求不影响供水厂出水水质。因此,随着这些标准和法规的严格执行,供水厂生产废水的处理(或回用)是供水企业的必然趋势。
生产废水回用作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及重视。有调查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回用水的回用率高达80%,我国约为50~60%。虽然回用生产废水具有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担忧,一方面,随着原水的水质日趋下降,原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均在增加和上升,导致废水水质恶化,因而在回用时,存在着污染物在处理流程中不断积累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WHO水质标准的更迭,我国也将1995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95)更迭为GB5749-2006版,指标由35项指标增加到106项,且严格修订水质指标标准限值,对供水厂处理工艺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在供水厂实施回用操作之前,仍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以保证回用的安全性。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化,伴随着多种类、难降解的新生污染物质排入饮用水水源中,并且生产废水回用时,一些难降解的污染物质重新回到水处理系统中,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虽然饮用水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对于纳米尺寸、痕量、亲水等有机物难于去除。此类物质通过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等方式联合作用于生物体,故理化分析方法无法反映多种污染物质作用对生物体的综合毒性效应和长期效应。另有研究表明,饮用水致突变性强弱与TOC或CODMn等指标并无对应关系,以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MX)为例,其毒性可以和黄曲霉相比,是迄今为止在氯消毒自来水中发现的最强的致突变物质,其浓度为ng/L级,对TOC等贡献甚微,但对饮用水致突变性贡献可达11~67%,这意味着单项的理化水质指标和少数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尚不能完全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即使各项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水质标准,作为人们长期饮用的毒性蓄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目前已经建立的短期遗传毒性方法有200多种,分别检测基因突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组)畸变,很多研究者普遍使用其中的一到两种方法对水源水、自来水厂出水、管道出水等进行检验和评价。由于受试细胞或动物对有毒污染物质产生个体敏感性及特异性,会造成假阴性结果,造成对饮用水安全的误判,进而影响人类基因库的质量。所以,建立一种涵盖基因突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组)畸变的多遗传终点,涉及不同种类的受试动物,准确可行,快捷经济的方法评价生产废水回用安全性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以净水厂建有生产废水回用单元的出厂水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体内微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SOS/umu试验为评价标准,当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中有3个阳性结果即表示存在生物遗传毒性安全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①包含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三个遗传学终点;
②试验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哺乳类;
③包括体内、体外试验;
④包括性细胞和体细胞;
⑤检测手段相对简便、快捷、经济及实验室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遗传毒性实验组合;
图2为南方某净水厂回用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涵盖多遗传终点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技术措施采用以下方案:
目前检测遗传毒性方法方法虽多,从检测方法来分,大体上可分为下述三类:基因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DNA损伤及修复试验。对于致突变试验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①应该包含有多个遗传学终点;②试验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哺乳类;③包括体内、体外试验;④包括性细胞和体细胞;⑤检测手段相对简便、快捷、经济及实验室通用性好等原则。另外,对于诱变性测试评价结果的权重价值按如下原则:(1)其测试生物的进化程度:哺乳动物>其他高等真核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原核生物;(2)染毒方式:体内>体外;(3)靶cell:生殖cell>体cell;(4)观察终点: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遗传学意义不明的。鉴于上述,有人提出加权法,对每一种测试系统获得阳性结果赋予正值,无活化系统的数值大于有活化系统的,获得阴性结果则赋予负值,无活化系统的绝对值小于有活化系统的。鉴于上述原则,本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涵盖多遗传终点的方法评价饮用水遗传毒性,分别从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三个遗传学终点建立一套方法,如图1所示。
一、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预处理方法
遗传毒性试验预处理方法采用两种,其中Ames试验、体内微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采用预处理模式一,而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和SOS/umu试验采用预处理模式二。
1、预处理模式一:采用固相萃取法,以XAD-2型树脂为吸附树脂,颗粒度40~60目。使用前将树脂用重蒸甲醇、丙酮各提取8h,装入磨口瓶中以重蒸甲醇浸泡备用。将精制过的树脂湿法装入特制的玻璃吸附柱中至树脂床高110mm,并在吸附柱底部和树脂床上铺经甲醇和丙酮提取过得玻璃丝。然后放出甲醇,至甲醇恰好达树脂床顶部为止,然后用1000~1200ml蒸馏水分5~6次冲洗树脂柱,冲洗净残存甲醇后,保留树脂柱被蒸馏水覆盖,以防进气。吸附柱上端通过医用滴管与盛水容器相连,利用虹吸作用通过调节螺旋夹控制水样流经树脂床的流速为50~70mL/min,过柱水的总体积为250L。过柱完毕,用60~80ml重蒸的乙醚洗脱,首次洗脱时使乙醚在柱子中存留30~40min。洗脱液收集到烧杯中并加入经马弗炉于600℃烘干3h后的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处理,最后用转移到KD浓缩器于43℃水浴的条件下浓缩至1ml以下,4℃冰箱保存备用。
2、预处理模式二:采样瓶采用5L清洁、干燥棕色玻璃瓶。采集水样时,瓶内用待测水样润洗3次,每种水样采集10L。所有水样使用直径为142mm的Millipore微滤系统和孔径0.7μm的APFF玻璃纤维滤膜(美国Millipore)过滤后再经活化后的HLB柱富集。HLB柱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活化柱子。将水样通过样品管连接至活化好的HLB柱,每根HLB柱富集水样2升,富集完毕并抽干水后,以10mL二氯甲烷为淋洗剂分三次(第一次4mL、第二次3mL和第三次3mL)进行洗脱,旋蒸浓缩后,添加经脱水的无水硫酸钠,用柔和高纯氮气吹干后置换0.2mL生物实验溶剂DMSO于-20℃冰箱保存用于遗传毒性生物测试。
二、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1、Ames试验方法方法简述如下:试验设计为四个剂量组,换算成有机富集物的水的体积计,也即相当于水样的体积为7L/皿、5L/皿、3L/皿和1L/皿4个水量(剂量)梯度,除了上述的4个剂量组外,还设有空白对照组(自发回变)、溶剂对照组(DMSO组)和阳性对照组(TA98是采用的Dexon,TA100是采用的NaN3)。本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试验中向融化的顶层培养基中,依次注入试验菌株增菌液0.1mL和受试物溶液(预处理后的水样)0.1mL,将其混匀后注入到底层培养基平板上,并在37℃条件下培养48h,然后计数每皿的回变菌落数。每次试验每个剂量做3个平行皿,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再重复一次,最后以6皿平均值(n=6)计算试验结果。
2、SOS/umu试验方法:将-80℃冷冻复苏TA1535/PSK1002菌液取适量加入适量含氨比西林的LB培养基(溶菌肉汤培养基,用于生化分子实验预培养菌种)中,保持温度37℃,进行振荡隔夜培养。第二天,使用TGA培养液对菌液提前培养1h,试验分别在+S9(间接遗传毒性)和-S9(直接遗传毒性)下开展。测定培养液59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A595。依次往反应菌液中注入1mlZ-buffer溶液,10μlCHCl3震荡摇均,加入1ml含ONPG(显色剂)的缓冲溶液进行振荡摇匀,保持温度为30℃,经过60min振荡反应,加入Na2CO3停止反应,往96孔酶标板加入上清液,分别在420nm和5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A420和A550。DMSO为阴性对照组。96孔板每孔的有机富集物水的浓度梯度为0.0835L/孔、0.0418L/孔、0.0209L/孔、0.0104L/孔、0.0052L/孔和0.0026L/孔。
3、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试剂细胞使用CHO-K1细胞,本试验试验方法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梅老师课题组构建,详细试验步骤见参考文献<Assessingofgenotoxicityof16centralizedsource-watersinChinabymeansoftheSOS/umuassayandthemicronucleustest:InitialidentificationofthepotentialgenotoxicantsbyuseofaGC/MSmethodandtheQSARToolbox3.0>。
染色体损伤效应判断依据:当水样中存在具有染色体损伤效应的遗传毒物时,在细胞急性毒性小于50%的情况下,微核率随着水源水样暴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即呈现出剂量-响应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微核率(MN%)、亚二倍体率和微核比率PI:
PI=水样MN%/阴性对照MN%(3)。
4.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方法:试验剂量根据成人需水量来设计,成人日均需水量包括饮水、食物水和代谢水,分别为1200mL、1000mL和300mL,成人体重以55kg计算,可得来源于饮水和食物水的总量为(1200+1000)mL/55kg=40mL/kg·bw。小白鼠试验剂量分别按人日需水量的1000倍、100倍和10倍的梯度设计,也即:1000×:40mL/kg·bw×1000=40000mL/kg·bw=40L/kg·bw;100×:40mL/kg·bw×100=4000mL/kg·bw=4L/kg·bw;10×:40mL/kg·bw×10=400mL/kg·bw=0.4L/kg·bw。另设阴性对照组(也即溶媒对照,由50%水和50%色拉油及2~3滴吐温经快速震摇而形成的乳浊液,喂养剂量为20mL/kg·bw)和阳性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喂养剂量为40mg/kg·bw)。小白鼠采用经口灌胃途径投予受试物。采用30h投予受试物(和对照物)法,也即间隔24h二次投予受试物或对照物,并在第二次灌胃后6h采用颈椎脱臼方式处死小白鼠,获取股骨,使用眼科剪刀减去股骨的两端,将骨髓腔暴露出来,使用内充小牛血清的2mL注射器冲出一滴骨髓,按常规血涂片法涂片,大约2~3cm长度。在自然干燥后使用甲醇固定5~10min后,在Giema应用液中染色10~15min,蒸馏水冲洗后,自然干燥。选择细胞分散均匀、且染色良好和形态完整的区域,采用双盲法阅片,每只小白鼠观察1000个PCE,计算有微核细胞数和微核细胞率(‰)。
5、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方法参见《小鼠精子畸形试验》(GB15193.7-2003):试验中小白鼠采用经口灌胃途径投予受试物。连续每日一次喂养5d,在首次给予受试物后的第35天采用颈椎脱臼方式处死,并取出其两侧附睾,放置于事先盛有1mL生理盐水的平皿中。使用眼科剪刀纵向剪开附睾,静置3~5min后,轻轻摇动,然后使用四层镜头纸过滤,吸取滤液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使用甲醇固定5min以上,自然干燥后,采用1~2%的伊红染色1h,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待其干燥后阅片。每只小白鼠至少检查1000个完整精子,记录畸形的精子数和类型,并计算出畸形率。
三、评价方法
3个单向指标阳性即存在生物遗传毒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对国内南方某一建有生产废水回用自来水厂进行评价。取水厂滤池出水和消毒后水,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方法进行遗传毒性评价。
一、南方某一生产废水回用自来水厂简介
该供水厂位于广东地区,其生产上成功运用生产废水回用工艺,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均回流到生产线中,除了泥饼外运,实现了生产废水“零”排放。
同时,该水厂建有常规水处理工艺(C-I)和生产废水回用工艺(C-II)两种生产工艺技术,其回用工艺如图2所示。
二、多遗传终点评价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1、Ames试验分析
本试验中需要用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8和TA100菌株)直接由UnitedStatesUniversityofCaliforniaAmes实验室提供,鉴定菌种特性符合试验要求。
数出每个平皿的回变菌落数,并且求出6个平行皿的均值数及标准差,分别得出TA98和TA100的致突变率MR,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一般认为,Ames试验呈现阳性(可引起碱基置换型的基因突变)结果的判断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受试物组(TA98或TA100)的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组菌落数之比MR≥2;②呈现有剂量-反应响应关系(显著水平为p=0.01或0.05)。
由表1可知,C-I工况下出厂水在剂量为7L/皿时为阳性结果,而在3L/皿和5L/皿时随剂量的增加回变菌落与阴性对照比有显著差异,但尚未达到自发回变的2倍(即MR<2),也即可判断为Ames阴性结果;C-II工况下消毒后水在7L/皿和5L/皿时随剂量增加回变菌落数显著增加,但MR<2,同样判断为Ames阴性结果。其于水样均可以判断为Ames试验阴性。
表1评价净水厂常规工艺和生产废水回用工艺滤后水和消毒后水Ames试验结果列表
2、SOS/umu试验分析
本试验过程中会使用到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TA1535/PSK1002(下文简称TA1535/PSK1002)菌株(购自日本大阪府公共卫生协会)和S9(购自中国疾控中心)。
由测定的吸光值根据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U值:
其中,t为反应时间(20min),v为菌液的稀释倍率(本试验中为0.0656)。
计算水样的IR值:
其中,U样品和UDMSO分别是样品和阴性对照组的U值。
一般说来,SOS/umu试验(即DNA损伤效应)呈阳性的判断条件为在急性毒性<50%的情况下同时满足:①IR≥2(国际接受最低阳性诱导值);②存在剂量-响应关系。阳性则说明水中存在可以引起DNA损伤效应的遗传毒物。对于DNA损伤效应阳性样品,可根据其强度与阳性化合物4-NQO(-S9)和BaP(+S9)损伤效应强度进行比较,分别得到水样中4-NQO和BaP的当量毒性浓度,分别表示为TEQ4-NQO和TEQBaP,并计算出相应的致癌风险P(成年人体重W=70kg,每日饮水2L计算)。
P = TEQ 4 - N G O &times; 0.001 &times; 2 70 &times; 0.369.
通过生产废水回用水厂的滤后水和消毒水的检测结果,得到各水样IR值与样品浓度,如表2所示,在无代谢活化条件(-S9)下,某供水厂滤后水SOS呈阴性,C-I和C-II工况下消毒水SOS呈阳性(在最高剂量为0.0835L/孔时IR≥2),消毒后水TEQ4-NQO范围为0.0444~0.0582ug/L,致癌风险处于4.68×10-7~6.14×10-7之间,小于美国EPA安全致癌风险控制区间1.0×10-6~1.0×10-4(本研究采取10-5作为安全标准),这也表明消毒工艺会增加滤后水遗传毒性效应。通过统计检验C-I和C-II出厂水的直接遗传毒性变化不大(T检验,p=0.86和p=0.78>0.05),这表明回流并不会对出厂水直接遗传毒性有显著性影响。在有代谢活化条件(+S9)下,C-I和C-II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滤后水和消毒后水均未检测出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在最高剂量为0.0835L/孔时的IR<1.3<2,故说明两种工况下的滤后水和消毒后水均无明显的间接遗传毒性。
表2评价-S9和+S9条件下常规工艺和回用工艺滤后出水与消毒后出水的TEQ4-NQO、其致癌风险值与TEQBaP
3、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分析
试验最初水样暴露浓度为0.5mg/L、0.25mg/L、0.125mg/L、0.0625mg/L、0.03125mg/L和0.015625mg/L,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发现样品暴露浓度为0.5mg/L的细胞急性毒性超过50%,故选择了0.25mg/L、0.125mg/L和0.0625mg/L三个梯度进行观测微核率和亚二倍体率,详细结果见表3所示。
一般认为,CHO-K1微核试验(染色体损伤效应)阳性结果判定条件为:在急性毒性<50%时,MN%随水样暴露浓度呈现剂量-响应关系。本试验采用One-WayANOVA检验通过与对照组相比微核率有显著性增加,显著性水平为p=0.05。其中,微核率和亚二倍体率用来分析微核产生的MOA,对于通过断裂方式产生的微核,亚二倍体率不会随着微核的增加而增加;而通过整倍体脱落方式产生的微核,亚二倍体率随着微核的增加而增加。
由表3可知,供水厂C-I和C-II两种工况下的滤后水和出厂水在所有试验剂量下的体外微核试验均呈现阴性结果,这说明这些样品均表现为染色体无损伤效应。这表明供水厂滤后水和出厂水中不存在具有染色体损伤效应的遗传毒物,且回用反冲洗废水和混合生产废水亦不会对此有影响。
表3滤后水和出厂水CHO-K1染色体损伤效应结果列表
4.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本试验选用SPF级昆明种小白鼠,体重(W)约为25~35g。每个水样需用到50只,雌雄各一半。随机分成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5只(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试验在小白鼠在实验室适应环境3天后进行。
一般来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致阳性结果判定条件为:①微核率>5‰;或②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有剂量-响应关系。由表4可知,出厂水在高(1000×)剂量组和中(100×)剂量组均可以诱导雌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细胞率增高(与阴性对照比,p<0.01或p<0.05),即在本实验条件下,该两个样品为致突变阳性,而滤后水这两种剂量均为阴性,说明在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下,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可能是由消毒引起的。其余水样、剂量都呈阴性结果。因此,可推断出消毒可能会增加滤后水致染色体损伤效应。
表4评价常规工艺和回用工艺滤后水和消毒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5、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本试验选用的小白鼠来源和剂量设计与微核试验相同,具体分组为每个水样使用3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7只,以保证试验结束后每组至少有5只动物。
一般说来,判断小鼠精子畸形阳性的条件为:①将投予受试物的小鼠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精子畸形率至少≥2倍的阴性对照组畸形率;或②经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如表5所示,消毒后出水具有使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突变的效应。
表5常规工艺和回用工艺滤后水和消毒后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注:与阴性对照比,**:P<0.01。
6.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综合分析
将不同遗传学终点的毒理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如表5所示,不同工况下滤后水的不同遗传学终点遗传毒理试验在所有试验剂量下均呈现阴性结果,这表明供水厂所有工况下滤后水中均为检测出明显的致基因突变、致DNA损伤、致染色体损伤和致生殖细胞突变的遗传毒性污染物,所有试验剂量均为检出说明滤后水中的含量非常低或是不存在。
虽然Ames试验C-I消毒后水、SOS/umu试验(-S9)C-I和C-II消毒后水、微核试验C-I消毒后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C-I消毒水检测结果出现阳性,这表明消毒会增出厂水中的致基因突变、致DNA损伤(直接致损伤效应)、致染色体损伤和致生殖细胞突变的遗传毒性污染物浓度。但是所有出现的这些阳性结果均出现在受试动物、细胞或细菌暴露在高剂量受试物的情况下(如Ames是在7L/皿,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是在40L/kg·bw(1000×)的剂量下)检测出阳性,这表明净水厂在C-I工况下运行的出厂水中致遗传毒性物质含量非常低,并通过SOS/umu试验发现人长期正常饮用时,其致癌风险远低于EPA安全风险控制值,Ames试验表明在3L/皿的剂量时C-I消毒后水呈现阴性结果。
通过SOS/umu试验三种工况下的消毒水实验结果,发现均呈阳性,但是C-I和C-II两种工况消毒后水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回用工艺的其余遗传毒理试验(如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发现,回用工艺消毒后水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表明生产废水回用会减少滤后水中的致基因突变、致染色体损伤以及致生殖细胞突变等遗传毒性物质浓度,导致尽管经过消毒反应后出厂水的遗传毒性试验在高剂量下也未检出阳性结果。Ames试验、体内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表明生产废水回用会促进滤后水和消毒后水中致基因突变、致染色体损伤和致生殖细胞突变等的遗传毒性物质的去除;SOS/umu试验和体内微核试验均呈阴性结果,SOS/umu试验、体内微核试验表明生产废水回用对致遗传度毒性物质无显著性影响。
总之,通过不同遗传学终点的遗传毒理试验表明,在以相当于成年人正常饮水量(如Ames试验3L/皿、微核和小鼠精子试验10倍成人正常饮用水量)的受试物投予试验动物、细胞及细菌的条件下,各个工况下的滤后水和出厂水遗传毒理试验结果均呈现阴性。且未发现生产废水回用会对滤后水和消毒后水中致基因突变、致DNA损伤、致染色体损伤和致生殖细胞突变等的遗传毒性物质显著增加。
表6不同遗传学终点遗传毒理试验结果汇总表

Claims (8)

1.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净水厂建有生产废水回用单元的出厂水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体内微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SOS/umu试验为评价标准,当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中有3个阳性结果即表示存在生物遗传毒性安全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组遗传毒性试验进行之前,须对研究对象进行预处理,其中,Ames试验、体内微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采用同一预处理模式,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和SOS/umu试验采用同一预处理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Ames试验、体内微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的预处理模式采用固相萃取法,以XAD-2型树脂为吸附树脂,具体步骤如下:
(1)使用前将树脂用重蒸甲醇、丙酮各提取8h,装入磨口瓶中以重蒸甲醇浸泡备用;
(2)将树脂湿法装入的玻璃吸附柱中至树脂床高110mm,并在吸附柱底部和树脂床上铺经甲醇和丙酮提取过得玻璃丝,然后放出甲醇,至甲醇恰好达树脂床顶部为止;
(3)用1000~1200ml蒸馏水分5~6次冲洗树脂柱,冲洗净残存甲醇后,保留树脂柱被蒸馏水覆盖,以防进气;
(4)吸附柱上端通过医用滴管与盛水容器相连,利用虹吸作用通过调节螺旋夹控制水样流经树脂床的流速为50~70mL/min,过柱水的总体积为250L;
(5)过柱完毕,用60~80ml重蒸的乙醚洗脱;
(6)洗脱液收集到烧杯中并加入烘干的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处理,最后用转移到KD浓缩器于43℃水浴的条件下浓缩至1ml以下,4℃冰箱保存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AD-2型树脂的颗粒度40~60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首次洗脱使乙醚在柱子中存留30~40mi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和SOS/umu试验的预处理模式如下:
(1)采集水样时,采样瓶内用待测水样润洗3次,每种水样采集10L;
(2)所有水样使用直径为142mm的Millipore微滤系统和孔径0.7μm的APFF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后再经活化后的HLB柱富集;
(3)将水样通过样品管连接至活化好的HLB柱,每根HLB柱富集水样2升,富集完毕并抽干水后,以10mL二氯甲烷为淋洗剂分三次进行洗脱,旋蒸浓缩后,添加经脱水的无水硫酸钠,用氮气吹干后置换0.2mL生物实验溶剂DMSO于-20℃冰箱保存用于遗传毒性生物测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HLB柱采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活化柱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10mL二氯甲烷为淋洗剂分三次进行洗脱时,第一次4mL、第二次3mL和第三次3mL。
CN201510990260.2A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Pending CN105548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0260.2A CN105548514A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0260.2A CN105548514A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8514A true CN105548514A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27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0260.2A Pending CN105548514A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85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902A (zh) * 2016-11-09 2017-04-19 暨南大学 一种手术烟雾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CN107478795A (zh) * 2017-08-24 2017-12-15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 一种城市饮用水水体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785A (zh) * 2009-06-10 2009-11-04 南京大学 一种检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潜在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1619342A (zh) * 2009-07-29 2010-01-0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检测水源水遗传毒性物质的简易方法
CN101975814A (zh) * 2010-10-11 2011-02-16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水中有机污染物潜在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CN102154486A (zh) * 2011-02-23 2011-08-17 南京大学 一种应用rapd-pcr确定饮用水源水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2175659A (zh) * 2011-01-20 2011-09-07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sos效应的水质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CN102297858A (zh) * 2010-06-24 2011-12-2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SOS/umu遗传毒性效应的试管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134844A (zh) * 2013-01-29 2013-06-05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甄别和评价复杂成分工业废水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3276042A (zh) * 2013-05-27 2013-09-0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4140997A (zh) * 2013-05-07 2014-11-1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饮用水消毒工艺出水遗传毒性的体外微核检测方法
CN104846052A (zh) * 2015-05-13 2015-08-1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水体致基因突变的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及应用
CN104914237A (zh) * 2015-05-20 2015-09-16 常州大学 一种化工废水中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试验识别方法
CN104931668A (zh) * 2015-05-21 2015-09-23 南京大学 一种检测污染水体遗传毒性的生物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0785A (zh) * 2009-06-10 2009-11-04 南京大学 一种检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潜在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1619342A (zh) * 2009-07-29 2010-01-06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检测水源水遗传毒性物质的简易方法
CN102297858A (zh) * 2010-06-24 2011-12-2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SOS/umu遗传毒性效应的试管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1975814A (zh) * 2010-10-11 2011-02-16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水中有机污染物潜在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CN102175659A (zh) * 2011-01-20 2011-09-07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基于重组大肠杆菌sos效应的水质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CN102154486A (zh) * 2011-02-23 2011-08-17 南京大学 一种应用rapd-pcr确定饮用水源水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3134844A (zh) * 2013-01-29 2013-06-05 淮南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甄别和评价复杂成分工业废水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4140997A (zh) * 2013-05-07 2014-11-1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饮用水消毒工艺出水遗传毒性的体外微核检测方法
CN103276042A (zh) * 2013-05-27 2013-09-0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
CN104846052A (zh) * 2015-05-13 2015-08-1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水体致基因突变的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及应用
CN104914237A (zh) * 2015-05-20 2015-09-16 常州大学 一种化工废水中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试验识别方法
CN104931668A (zh) * 2015-05-21 2015-09-23 南京大学 一种检测污染水体遗传毒性的生物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智换 等: "微核试验的研究进展",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张建超: "检测水体遗传毒性的短期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科技信息》 *
江城梅 等: "淮河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癌变·畸变·突变》 *
言野 等: "利用改进的SOS/umu方法检测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902A (zh) * 2016-11-09 2017-04-19 暨南大学 一种手术烟雾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CN107478795A (zh) * 2017-08-24 2017-12-15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 一种城市饮用水水体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slan et al. Use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pretreatment of hospital wastewater by O3/UV and O3/UV/H2O2 processes
Davies-Colley et al. Inactivation of faecal indicator micro-organisms in waste stabilisation ponds: interac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sunlight
Avvannavar et al.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dex for drinking purposes for river Netravathi, Mangalore, South India
de Jesus Gregersen et al. Micro particles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Danish recirculating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farms
Guo et al. Photocatalytic inactivation of human adenovirus 40: Effect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prefiltration
Passos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zone and ultrasound effect on the elimination of Giardia spp. cysts from wastewater
CN105548514A (zh)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遗传毒性的方法
Wen et al. Using coagulation to restrict microbial re-growth in tap water by phosphate limit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CN105510545A (zh) 一种多遗传终点生物组试验评价饮用水遗传毒性的方法
CN206906246U (zh)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
Tahiri et al. Assessment of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Al Ghassani hospital wastewaters, Fez—Morocco
Fatima et al. Fecal coliform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 water in Karachi, Pakistan
Davarcioglu Solar water disinfection considerations: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methods to make water safe to drink
Biswas et al. Synergistic inactivation of Cryptosporidium parvum using ozone followed by monochloramine in two natural waters
CN108196022B (zh) 一种测定消毒后废水中消毒副产物联合生物毒性的方法
Sun et al. Changes in the components and biotoxicity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a municip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reverse osmosis system
Ezekiel et al.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the impact of broken distribution systems on water quality of Wukari-Ibi plant
Su et al. Occurrence, transmission and risks assessment of pathogen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accessible to humans
Bhasin et al. Impact of mass bathing on water quality of river Kshipra at Triveni, Ujjain, MP India
Azteria et 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OF WATER REFILL STATION IN GEBANG RAYA TANGGERANG
Custodio et al. Treatment of Hospital Wastewater Using Activated Sludge with Extended Aeration
Mattos et al. A pilot household grey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system produces high-quality water under simulated household illness test conditions
Shekhawat et al. Trea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ewage using a decentralized treatment unit and risk reduction for its reuse in irrigation using hybrid disinfection
Alex et al. Household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Microbial Removal in Kabale District, Southwestern Uganda
Gupta et al.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sampling stations of Nakatia and Deorania rivers at Bareil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