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431A -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431A
CN105531431A CN201480049802.XA CN201480049802A CN105531431A CN 105531431 A CN105531431 A CN 105531431A CN 201480049802 A CN201480049802 A CN 201480049802A CN 105531431 A CN105531431 A CN 105531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key
flashboard
magnetic forc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98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431B (zh
Inventor
田中昭光
撒姆恩格·尼瓦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31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4Closures or guards for keyholes
    • E05B17/142Closures or guards for keyholes with key-operated locks, e.g. pad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9/00Ke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B19/04Construction of the bow or head of the key; Attaching the bow to the shank
    • E05B19/043Construction of the bow or head of the key; Attaching the bow to the shank the shank being pivotably mounted on the bow, e.g. for storag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在通过磁力钥匙将磁力锁解锁时闸板能够移动到打开位置,所述闸板以能够对机械钥匙插入孔进行开闭的方式被支承于外壳,其中,限制部件(50)配设在外壳,所述限制部件(50)能够在将被向打开位置侧施力的闸板(26)限制在关闭位置的限制位置以及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可滑动地被容纳在外壳中的滑动部件(64)不仅使得能够进行将磁力钥匙一直插入到解锁位置的插入操作,还使得能够从解锁位置移动到推入位置,限制解除单元(67)设置在滑动部件(64)与限制部件(50)之间,所述限制解除单元(67)随着在磁力锁(25)的解锁状态下将滑动部件(64)推入到推入位置而使限制部件(50)移动到限制解除位置。由此,可通过磁力钥匙的单向操作使闸板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筒锁的保护装置,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具备:外壳,其具有用于将机械钥匙向圆筒锁中插入的机械钥匙插入孔;闸板,其以能够在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外壳;以及磁力锁,其配设于上述外壳,具有可随着磁力钥匙的解锁而动作的可动部件,在上述磁力锁解锁时上述闸板能够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
背景技术
根据例如专利文献1可知这样的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14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圆筒锁中,在将磁力钥匙嵌合于磁力锁以解锁的状态下,通过转动操作磁力钥匙而使闸板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在将闸板打开时,需要进行将磁力钥匙与磁力锁嵌合的操作和相继的转动操作,比较复杂,要求更顺畅的操作。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通过磁力钥匙的单向操作使闸板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种圆筒锁的保护装置,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具备:外壳,其具有用于将机械钥匙向圆筒锁中插入的机械钥匙插入孔;闸板,其以能够在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外壳;以及磁力锁,其配设于上述外壳,具有可随着磁力钥匙的解锁而动作的可动部件,在上述磁力锁解锁时,上述闸板能够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具备:施力部件,其对上述闸板向上述打开位置侧施力;限制部件,其以能够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外壳,在上述限制位置,该限制部件将上述闸板限制在上述关闭位置,在上述限制解除位置,该限制部件允许上述闸板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滑动部件,其以随着上述磁力钥匙向上述外壳的插入而与该磁力钥匙一同移动的方式能够滑动地被容纳在上述外壳,并且,不仅使得能够进行将上述磁力钥匙一直插入到对上述磁力锁解锁的解锁位置的插入操作,还使得能够从上述解锁位置进一步推入上述磁力钥匙而移动至推入位置;以及限制解除单元,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限制部件之间,随着在将上述磁力锁解锁而使上述可动部件可动作的状态下将上述磁力钥匙与上述滑动部件一同推入到上述推入位置,该限制解除单元使上述限制部件移动到上述限制解除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上述限制解除单元具备:可动卡合部件,其在上述磁力锁的锁定状态下被上述可动部件限制移动,并且与该可动部件卡合而被保持于上述滑动部件;以及弹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之间,发挥随着上述滑动部件向上述推入位置侧的移动而将上述可动卡合部件向驱动上述可动部件的一侧推压的弹力,上述可动卡合部件与上述限制部件卡合,通过该可动卡合部件向驱动上述可动部件的一侧的移动而使上述限制部件从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限制解除位置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通过将磁力钥匙插入到外壳中而使滑动部件与该磁力钥匙一同移动到解锁位置,从而当在将磁力锁解锁后将磁力钥匙进一步推入到推入位置时,限制解除单元使对被施力部件向打开位置侧施力的闸板向打开位置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动,因而闸板向打开位置移动,在使闸板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单向推压操作磁力钥匙即可,因此能够通过顺畅的操作使闸板向打开位置移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随着上述滑动部件与磁力钥匙一同移动而作用于上述磁力锁的可动部件的推压力从上述滑动部件经弹簧部件和可动卡合部件而作用,因此,即使利用正规的磁力钥匙以外的不正当部件推压上述滑动部件,来自滑动部件的推压力也会被弹簧部件吸收,对由于磁力锁处于锁定状态而处于非动作状态的可动部件只作用上述弹簧部件的弹簧载荷,不会对磁力锁施加过大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圆筒锁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机械钥匙和磁力钥匙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保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省略了罩部件的状态下的保护装置的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罩部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从图4中的箭头6方向观察主体的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磁力锁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限制解除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将磁力锁解锁而将磁力钥匙从解锁位置推入到推入位置时的限制解除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1:圆筒锁
13:保护装置
14:机械钥匙
16:磁力钥匙
24:外壳
25:磁力锁
26:闸板
27:机械钥匙插入孔
48: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一螺旋弹簧
50:限制部件
53:作为可动部件的旋转件
64:滑动部件
67:限制解除单元
68:可动卡合部件
69:作为弹簧部件的第五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所附的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中,保护装置13被安装于圆筒锁11的圆筒体12上,该圆筒锁11用于车辆、例如自动两轮车等,能够进行点火开关的开关形态的转换以及转向装置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
在图2中,用于对上述圆筒锁11进行解锁操作的机械钥匙14以能够在被容纳到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且呈直线状延伸的便携式盒15中的状态、以及如图2所示从上述便携式盒15突出的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便携式盒15的一端部,在该便携式盒15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磁力钥匙16。
在上述便携式盒15的另一端部侧面形成有:正方形的凹部17;配置于该凹部17的中央部的圆形突部18;以及在上述凹部17内配置在上述圆形突部18的周围的四个容纳凹部19,通过在四个上述容纳凹部19中选择出的三个容纳凹部19中分别容纳有磁体20的状态下,将中央部具有与上述圆形突部18嵌合的圆形孔21的罩部件22嵌合地贴装于上述凹部17,从而构成上述磁力钥匙16。并且,上述磁体20以使其N极和S极中的任一方面对上述容纳凹部19的外端侧的方式被容纳在上述容纳凹部19中。
一并参照图3和图4,上述保护装置13具备:外壳24,其覆盖上述圆筒体12的一端部;磁力锁25,其配置于该外壳24;以及闸板26,其被容纳在上述外壳24内。
具有用于将上述机械钥匙14向上述圆筒锁11中插入的机械钥匙插入孔27的上述外壳24由主体28和罩部件29构成,上述主体28与上述圆筒体12结合,上述罩部件29以从与上述圆筒体12相反的一侧覆盖该主体28的方式被紧固于上述主体28。在该外壳24支承有闸板26,该闸板26能够在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27关闭的关闭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和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27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沿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闸板移动方向30移动,该闸板26配置在上述主体28与上述罩部件29之间。
一并参照图5,上述罩部件29以使上述主体28的与上述圆筒锁11相反的一侧的一部分嵌合的方式覆盖该主体28,并且形成为在与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的碗状。
在该罩部件29的长边方向中间部,在该罩部件29的周缘部一体地形成有在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上彼此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凸台部29a、29b,此外,在上述罩部件29具有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一体地形成有第三凸台部29c。另一方面,在上述主体28的外周一体地形成有供第一至第三凸台部29a、29b、29c抵接的第一至第三支承部28a、28b、28c,从上述圆筒锁11侧贯穿插入于第一至第三支承部28a~28c的螺纹部件31(参照图3)被拧入于第一至第三凸台部29a~29c,从而上述罩部件29被紧固于上述主体28。
在上述主体28的与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的对置面中被第一至第三支承部28a~28c围绕的部分,形成有使上述闸板2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支承面32。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27由圆形的内部孔33和圆形的外部孔34构成,所述内部孔33以能够与上述圆筒锁11内相通的方式在上述滑动接触支承面32开口地设置于上述主体28,上述外部孔34与该内部孔33对应地设置于上述罩部件29,上述闸板26介于上述内部孔33与上述外部孔34之间,从而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27关闭。
上述闸板26形成为具有:平板状的盖部26a,其与上述滑动接触支承面32滑动接触;操作部26b,其以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延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连续设置于上述盖部26a;以及弹簧承受部26c,其以位于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承部28a、28b的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PL上的方式一体地连续设置于上述盖部26a,并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延伸。
在上述盖部26a的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的一端部形成有缺口部35,该缺口部35与上述内部孔33和上述外部孔34的大致半周对应地形成为半圆状。通过该缺口部35的形成,能够缩短上述闸板26的从上述关闭位置到上述打开位置的移动量,并且能够确保后述的第一引导突部43a和推压突部46形成的上述盖部26a的两侧的引导长度。
此外,上述操作部26b在与形成上述缺口部35的部分相反侧的端部与上述盖部26a一体地相连,并且形成为具有:与上述盖部26a共面的平板部分26ba;以及短圆柱部分26bb,其一体地形成于该平板部分26ba的末端部中央。
在与上述操作部26b对应的部位,在上述罩部件29的周缘部一体地设置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突部29d,该突部29d以在上述罩部件29的外表面侧形成操作凹部36的方式向上述主体28侧鼓起,与上述操作凹部36对应地在上述罩部件29设置有透孔37,该透孔37具有与该操作部26b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上述闸板26处于上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操作部26b的末端部面对,在上述闸板26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时,上述操作部26b的末端部向上述操作凹部36突出。
上述弹簧承受部26c一体地连续设置于上述盖部26a的上述假想平面PL侧的侧部,该弹簧承受部26c的一端配置在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的与上述盖部26a的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弹簧承受部26c的另一端对应地配置在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的上述操作部26b的中间位置。
另外,在上述主体28中设置有有底的滑动支承孔38,该滑动支承孔38在关于上述假想平面PL而与上述滑动接触支承面32相反侧的部分以与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对置的方式开口,并且具有以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在上述罩部件29设置有与上述滑动支承孔38对应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插入孔39。
着眼于图3,在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经支轴41能够转动地支承有盖部件40,该盖部件40用于将上述插入孔39关闭,该盖部件40被弹簧42向关闭侧施力。
在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一体地突出设置有肋43,该肋43与上述主体28的与该罩部件29的背面对置的对置面的外周部抵接,该肋43除了与上述突部29d对应的部分以外以围绕上述外部孔34和上述插入孔39的方式配置。
第一引导突部43a和上述闸板26的上述盖部26a的与上述弹簧承受部26c相反侧的侧面滑动接触,该第一引导突部43a构成上述肋43的一部分并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延伸,第二引导突部44与上述闸板26的上述弹簧承受部26c的外侧面滑动接触,该第二引导突部44以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较长地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于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此外,在上述闸板26中,在上述盖部26a的上述弹簧承受部26c侧的侧端部以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与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对置地开口的槽45,在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以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较长地延伸的方式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与上述槽45嵌合的推压突部46。即,通过第一引导突部43a、第二引导突部44和推压突部46引导上述闸板26的沿上述闸板移动方向30的移动。
此外,在上述主体28的与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对置的对置面,在位于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外侧方的部分一体地突出设置有支承突部28d,该支承突部28d在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的上述肋43的内侧与上述罩部件29的背面抵接。
与上述闸板26的弹簧承受部26c的一端对置的弹簧座47以配置在第二引导突部44与上述推压突部46之间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罩部件29,作为对上述闸板26向上述打开位置侧施力的施力部件的第一螺旋弹簧48压缩设置在上述弹簧座47与上述弹簧承受部26c的一端之间。
在上述闸板26处于上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限制部件50与上述闸板26的弹簧承受部26c的另一端抵接来限制该闸板26向上述打开位置侧的移动。该限制部件50以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设在上述外壳24的上述主体28,在上述限制位置,限制部件50与处于关闭位置的上述闸板26的上述弹簧承受部26c的另一端抵接而将上述闸板26限制在关闭位置,在上述限制解除位置,解除限制部件50与上述弹簧承受部26c的另一端的抵接而允许上述闸板26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
上述限制部件50形成为,一体地具有:抵接部50a,其能够与上述弹簧承受部26c的另一端抵接;杆状部50b,其以一端部连续设置于该抵接部50a的方式与上述滑动支承孔38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以及卡定部50c,其成直角地连续设置于该杆状部50b的另一端部,在上述主体28设置有有底的限制部件嵌合孔51,该限制部件嵌合孔51以使上述卡定部50c向上述滑动支承孔38侧突出的方式供上述限制部件50能够移动地嵌合,限制部件嵌合孔51在上述滑动接触支承面32开口并且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上述闸板26侧的侧面开口,被容纳在上述限制部件嵌合孔51中的第二螺旋弹簧52压缩设置在该限制部件嵌合孔51的封闭端与上述限制部件50的上述杆状部50b之间,发挥对上述限制部件50向上述限制位置侧施力的弹簧力。
通过利用上述磁力钥匙16将配设于上述外壳24的上述主体28的磁力锁25解锁,从而可实现上述闸板26的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的滑动动作,该磁力锁25具备旋转件53,该旋转件53作为被上述外壳24的上述主体28支承成能够转动的可动部件。
上述旋转件53一体地具有:圆形的碟状部53a;凸缘部53b,其从该碟状部53a的开口端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连结臂部53c,其从该凸缘部53b的周向的一处向外侧方延伸;以及卡合突部53d,其从该连结臂部53c的外端向与上述碟状部53a相同侧突出,该旋转件53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在图6中,在上述外壳24的上述主体28设置有:嵌合凹部54,其使上述旋转件53的凸缘部53b和上述连结臂部53c能够转动地嵌合;圆形的嵌合孔55,其外端在该嵌合凹部54开口,内端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与上述闸板26相反侧的侧面开口,供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碟状部53a能够转动地嵌合;以及长孔56,其供上述卡合突部53d插入,外端在上述嵌合凹部54开口,内端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与上述闸板26相反侧的侧面开口,上述长孔56以允许上述旋转件53在上述嵌合凹部54和上述嵌合孔55内转动的方式形成为以该旋转件53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
上述嵌合凹部54被盖部件57关闭,该盖部件57一体地具有支承突部57a、并且借助于三个螺纹部件58被紧固于上述主体28,其中,支承突部57a嵌合在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碟状部53a内以支承上述旋转件53的转动,在上述支承突部57a的基部与上述旋转件53之间介入安装有O形环59。
由磁体构成的多个、例如三个销60以能够在与设置于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碟状部53a的封闭端内表面的四个卡定凹部62中的三个卡定凹部卡合的位置以及将该卡合解除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可滑动地嵌合于上述支承突部57a的末端部,各销60被独立对应的第三螺旋弹簧61向与上述旋转件53卡合的一侧弹推施力。
三个上述销60以如下方式与上述卡定凹部62嵌合:在上述磁力钥匙16与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碟状部53a的封闭端外表面对置配置时,三个上述销60配置在与该磁力钥匙16具有的三个磁体20对应的位置。并且,上述销60被配置成,与上述磁力钥匙16的上述磁体20的上述磁力锁25侧的极相同的极配置在卡定凹部62的内端侧,通过在与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碟状部53a的封闭端外表面对置的位置配置正规的磁力钥匙16,从而能够克服第三螺旋弹簧61的弹性作用力而使上述销60向解除与上述旋转件53的卡合的一侧移动,由此允许上述旋转件53转动。
一并参照图7,在上述外壳24的上述主体28的上述滑动支承孔38中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容纳有滑动部件64,该滑动部件64随着上述磁力钥匙16向上述外壳24中的插入而与该磁力钥匙16一同移动。
该滑动部件64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第一侧壁部64a,其与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上述闸板26侧的侧面滑动接触;第二侧壁部64b,其以和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与上述闸板26相反侧的侧面滑动接触的方式与第一侧壁部64a对置;第一连结壁部64c,其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横截面形状中的长边方向一端侧将第一和第二侧壁部64a、64b之间连结起来;第二连结壁部64d,其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横截面形状中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将第一和第二侧壁部64a、64b之间连结起来而与第一连结壁部64c对应;以及端壁部64e,其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内端侧将第一侧壁部64a、第二侧壁部64b、第一连结壁部64c和第二连结壁部64d连结起来,有底的磁力钥匙插入孔65以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方式形成在该滑动部件64,所述磁力钥匙插入孔65用于将上述盖部件40打开而从上述罩部件29的插入孔39将与上述便携式盒15一同被插入的磁力钥匙16插入。
与上述磁力钥匙16一同被插入到上述磁力钥匙插入孔65中的上述便携式盒15的末端部与上述端壁部64e抵接,通过将上述磁力钥匙16与上述便携式盒15一同推入,从而上述滑动部件64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内滑动移动。并且,在该滑动部件64的第一和第二连结壁64c、64d与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封闭端之间分别压缩设置有第四螺旋弹簧66,上述滑动部件64向接近上述罩部件29的一侧被弹簧施力。
在上述滑动部件64的第二侧壁部64b,沿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延伸方向呈长的椭圆形状地形成有窗67,该窗67使被插入到上述磁力钥匙插入孔65中的磁力钥匙16与上述磁力锁25侧面对,上述滑动部件64随着上述磁力钥匙16的插入而与该磁力钥匙16一同移动,从而使上述磁力钥匙16与上述磁力锁25的旋转件53的封闭端外表面对置,由此不仅使得能够进行将上述磁力钥匙16一直插入到对该磁力锁25解锁的解锁位置的插入操作,还使得能够从上述解锁位置进一步推入上述磁力钥匙16而移动至推入位置。
在图8中,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限制部件50之间设置有限制解除单元67,随着在将上述磁力锁25解锁而使上述旋转件53可转动的状态下将上述磁力钥匙16与上述滑动部件64一同推入到上述推入位置,该限制解除单元67使上述限制部件50向上述限制解除位置移动。
上述限制解除单元67具备:可动卡合部件68,其在上述磁力锁25的锁定状态下被上述旋转件53限制移动,并且与该旋转件53的上述卡合突部53d卡合而被保持于上述滑动部件64;以及作为弹簧部件的第五螺旋弹簧69,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之间,发挥随着上述滑动部件64向上述推入位置侧的移动而将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向驱动上述旋转件53转动的一侧推压的弹力。
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形成为,一体地具有:可动卡合部件主部68a,其具有与上述卡合突部53d卡合的卡定槽70,形成为向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连结臂部53c侧开放的大致C字状;以及卡合突部68b,其以从上述抵接部50a侧与上述限制部件50的上述卡定部50c卡合的方式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主部68a突出,用于承受第五螺旋弹簧69的可动卡合部件68侧的端部的圆形的承受凹部72形成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主部68a。另一方面,在上述滑动部件64的第二连结壁部64d设置有容纳孔71,该容纳孔71使上述限制部件50的上述卡定部50c和上述旋转件53的上述卡合突部53d从两侧突入其中,该容纳孔71被设置成,朝向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上述闸板26侧的侧面和与上述闸板26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开口,并且将上述滑动支承孔38的延伸方向两端关闭,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被容纳在该容纳孔71内。
此外,在上述容纳孔71中,第五螺旋弹簧69压缩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之间、并且被容纳在上述容纳孔71中,该第五螺旋弹簧69发挥向与上述滑动部件64的在上述滑动支承孔38内的推入动作方向相同的方向对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施力的弹簧力。
当将正规的磁力钥匙16向上述滑动部件64插入并推入后,上述磁力锁25在解锁位置解锁,从而允许上述旋转件53转动,当与上述便携式盒15一同将上述磁力钥匙16和上述滑动部件64从上述解锁位置进一步推入后,滑动部件64的移动产生的推压力经第五螺旋弹簧69和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被传递到上述旋转件53的连结臂部53c,如图9所示,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移动的同时旋转件53转动,与可动卡合部件68卡合的上述限制部件50被强制地驱动到限制解除位置,基于限制部件50的限制被解除的上述闸板26借助于第一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向打开位置移动。
在上述闸板26处于上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上述闸板26具备的上述操作部26b的末端部向上述外壳24的罩部件29的操作凹部36突出。因此,在使磁力钥匙16从外壳24脱离的状态下,当将处于打开位置的上述闸板26的上述操作部26b推入后,上述闸板26克服第一螺旋弹簧48的弹簧力而回到上述关闭位置,上述限制部件50通过第二螺旋弹簧52的弹簧力回到上述限制位置,通过上述旋转件53转动到原位置,从而上述磁力锁25变成锁定状态。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保护装置13利用闸板26对为了将机械钥匙14向圆筒锁11中插入而设置于外壳24的机械钥匙插入孔27进行开闭,该保护装置13具有:第一螺旋弹簧48,其对上述闸板26向上述打开位置侧施力;限制部件50,其以能够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外壳24,在上述限制位置,限制部件50将上述闸板26限制在上述关闭位置,在上述限制解除位置,限制部件50允许上述闸板26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滑动部件64,其以随着磁力钥匙16向上述外壳24的插入而与该磁力钥匙16一同移动的方式能够滑动地被容纳在上述外壳24,不仅使得能够进行将磁力钥匙16一直插入到对磁力锁25解锁的解锁位置的插入操作,还使得能够从上述解锁位置进一步推入上述磁力钥匙16而移动至推入位置;以及限制解除单元67,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限制部件50之间,随着在将上述磁力锁25解锁而使该磁力锁25的旋转件53可转动的状态下将上述磁力钥匙16与上述滑动部件64一同推入到上述推入位置,该限制解除单元67使上述限制部件50移动到上述限制解除位置,因此,在使闸板26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单向推压操作磁力钥匙16即可,因此可通过顺畅的操作使闸板26向打开位置动作。
并且,上述限制解除单元67具备:可动卡合部件68,其在上述磁力锁25的锁定状态下被上述旋转件53限制移动,并且与该旋转件53卡合而被保持于上述滑动部件64;以及第五螺旋弹簧69,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之间,发挥随着上述滑动部件64向上述推入位置侧的移动而将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向驱动上述旋转件53转动的一侧推压的弹力,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与上述限制部件50卡合,通过该可动卡合部件68的向驱动上述旋转件53转动的一侧的移动使上述限制部件50从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限制解除位置移动,因此,随着上述滑动部件64与磁力钥匙16一同移动而作用于上述磁力锁25的旋转件53的推压力从上述滑动部件64经第五螺旋弹簧69和可动卡合部件68而作用,因此,即使利用正规的磁力钥匙16以外的不正当部件推压上述滑动部件64,来自滑动部件64的推压力也会被第五螺旋弹簧69吸收,因此,对由于磁力锁25处于锁定状态而处于非动作状态的上述旋转件53只作用第五螺旋弹簧69的弹簧载荷,不会对磁力锁25施加过大的负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2)

1.一种圆筒锁的保护装置,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具备:外壳(24),其具有用于将机械钥匙(14)向圆筒锁(11)中插入的机械钥匙插入孔(27);闸板(26),其以能够在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27)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将上述机械钥匙插入孔(27)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外壳(24);以及磁力锁(25),其配设于上述外壳(24),具有能够随着磁力钥匙(16)的解锁而动作的可动部件(53),在上述磁力锁(25)解锁时,上述闸板(26)能够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具备:
施力部件(48),其对上述闸板(26)向上述打开位置侧施力;限制部件(50),其以能够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设于上述外壳(24),在上述限制位置,该限制部件将上述闸板(26)限制在上述关闭位置,在上述限制解除位置,该限制部件允许上述闸板(26)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移动;滑动部件(64),其以随着上述磁力钥匙(16)向上述外壳(24)的插入而与该磁力钥匙(16)一同移动的方式能够滑动地被容纳在上述外壳(24),并且,不仅使得能够进行将上述磁力钥匙(16)一直插入到对上述磁力锁(25)解锁的解锁位置的插入操作,还使得能够从上述解锁位置进一步推入上述磁力钥匙(16)而移动至推入位置;以及限制解除单元(67),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限制部件(50)之间,随着在将上述磁力锁(25)解锁而使上述可动部件(53)能够动作的状态下将上述磁力钥匙(16)与上述滑动部件(64)一同推入到上述推入位置,该限制解除单元使上述限制部件(50)移动到上述限制解除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解除单元(67)具备:可动卡合部件(68),其在上述磁力锁(25)的锁定状态下被上述可动部件(53)限制移动,并且与该可动部件(53)卡合而被保持于上述滑动部件(64);以及弹簧部件(69),其设置在上述滑动部件(64)与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之间,发挥随着上述滑动部件(64)向上述推入位置侧的移动而将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向驱动上述可动部件(53)的一侧推压的弹力,上述可动卡合部件(68)与上述限制部件(50)卡合,通过该可动卡合部件(68)向驱动上述可动部件(53)的一侧的移动而使上述限制部件(50)从上述限制位置向上述限制解除位置移动。
CN201480049802.XA 2013-09-11 2014-06-13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Active CN105531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8724 2013-09-11
JP2013188724A JP6061093B2 (ja) 2013-09-11 2013-09-11 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PCT/JP2014/065719 WO2015037297A1 (ja) 2013-09-11 2014-06-13 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431A true CN105531431A (zh) 2016-04-27
CN105531431B CN105531431B (zh) 2017-02-22

Family

ID=5266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9802.XA Active CN105531431B (zh) 2013-09-11 2014-06-13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43010B1 (zh)
JP (1) JP6061093B2 (zh)
CN (1) CN105531431B (zh)
WO (1) WO20150372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6981A (zh) * 2016-06-21 2017-12-29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Usb端口锁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6679B (zh) * 2020-01-15 2021-09-03 池州市三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防盗装置
WO2022024725A1 (ja) * 2020-07-28 2022-02-03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鞍乗り型車両用シリンダ錠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5097Y (zh) * 2000-03-30 2001-01-17 苏良进 锁具的锁心孔遮蔽装置
CN1407197A (zh) * 2001-08-22 2003-04-02 朝日电装株式会社 圆筒形锁的保护装置
JP2010196283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onda Lock Mfg Co Ltd 操作装置施錠システム
JP2011032816A (ja) * 2009-08-05 2011-02-17 Honda Lock Mfg Co Ltd マグネット錠
JP2012188810A (ja) * 2011-03-08 2012-10-04 Asahi Denso Co Ltd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4043B2 (ja) 2001-09-14 2007-05-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WO2007088765A1 (ja) * 2006-01-31 2007-08-09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JP4954168B2 (ja) * 2007-10-25 2012-06-13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JP5366637B2 (ja) * 2008-08-29 2013-12-11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WO2011070430A1 (en) * 2009-12-09 2011-06-16 Minda Corporation Limited Protective device for cylinder lock of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5097Y (zh) * 2000-03-30 2001-01-17 苏良进 锁具的锁心孔遮蔽装置
CN1407197A (zh) * 2001-08-22 2003-04-02 朝日电装株式会社 圆筒形锁的保护装置
JP2010196283A (ja) * 2009-02-23 2010-09-09 Honda Lock Mfg Co Ltd 操作装置施錠システム
JP2011032816A (ja) * 2009-08-05 2011-02-17 Honda Lock Mfg Co Ltd マグネット錠
JP2012188810A (ja) * 2011-03-08 2012-10-04 Asahi Denso Co Ltd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6981A (zh) * 2016-06-21 2017-12-29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Usb端口锁定装置
CN107526981B (zh) * 2016-06-21 2023-05-09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Usb端口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55094A (ja) 2015-03-23
EP3043010A4 (en) 2017-06-21
JP6061093B2 (ja) 2017-01-18
EP3043010B1 (en) 2018-08-22
CN105531431B (zh) 2017-02-22
EP3043010A1 (en) 2016-07-13
WO2015037297A1 (ja) 2015-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98851A1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CN103075054B (zh) 车门锁
US9478911B2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plug-in connectors
US9249605B2 (en) Door lock apparatus
JP5971776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05531431A (zh)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KR20070100906A (ko) 실린더 잠금 어셈블리
CN112512906B (zh) 用于能量存储器的保持系统和具有该保持系统的两轮车
EP2371625A1 (en) Vehicle room lighting device
DK1732174T3 (da) Stikkontakt med bevægelig fordybningsbund og udtrækkelig lukkemekanisme
CN108291412A (zh) 锁止装置
CN102725469A (zh) 盘形制动拴圆筒锁及钥匙组合
CN104929438A (zh) 具有门传感的门锁
CN105814266A (zh)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JP2014110091A (ja) 充電口構造
JP2015055094A5 (zh)
CN214413004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EP3216950B1 (en) Opening operation restriction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EP2330001A1 (en) Slot device for immobiliz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JP2018053928A (ja) ヒンジ
JP7059474B2 (ja) 引戸錠
CN106103868B (zh) 圆柱锁的保护装置
RU247768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локировки рулевой колонки
CN105189890B (zh) 圆筒锁的保护装置
JP2013249607A (ja) 車両用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