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3484B -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3484B
CN105523484B CN201610033587.5A CN201610033587A CN105523484B CN 105523484 B CN105523484 B CN 105523484B CN 201610033587 A CN201610033587 A CN 201610033587A CN 105523484 B CN105523484 B CN 105523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track
roller
crossbeam
walk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35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3484A (zh
Inventor
颜利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335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7/00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irders the ends of which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wheels or rollers running on tracks carried by spaced supports
    • B66C17/06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girders the ends of which are directly supported by wheels or rollers running on tracks carried by spaced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in foundries, forg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apparatus serving particular purpo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属于建筑附属工程领域,隧道救济方法首先将门吊沿着轨道组移动至事故车辆处,轨道组包括至少一条轨道,轨道设置于隧道的内部顶壁,轨道沿隧道方向设置,门吊包括至少一个行走机构和至少一个起吊机构,行走机构能够沿轨道方向运动,起吊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然后通过起吊机构起吊事故车辆,行走机构沿轨道方向运动且通过起吊机构将事故车辆移动至隧道的外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和设备能够快速将隧道内事故发生车辆拖出隧道,实现短时间疏通隧道,解决了隧道事故发生后隧道内长时间封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附属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快速增多,长度逐渐增长,尤其是特长隧道群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出现了20多座长度超过6kM的特长隧道。隧道在缩短行车距离,提高车速,保护环境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经济效应,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安全问题。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隧道成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一旦发生事故,隧道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短时间内即会造成交通堵塞,要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交通比较困难,比如,一起小车追尾事件,至少也要40分钟左右,若遇上大车追尾、撞墙、翻车等这些情况至少也要5小时左右才能疏通。目前所采用的清理事故现场方法比较有限,因为隧道环境特殊,空间有限,所以只能采取切割、拖拽等方式处理,遇到车辆严重损毁变形,要在较短时间内疏通,只能把车两头抬起,在车底放轮才能拖走,所耗时间相当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救济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步骤,驱动门吊沿着轨道组移动至事故车辆处,轨道组包括至少一条轨道,轨道设置于隧道的内部顶壁,轨道沿隧道方向设置;门吊包括至少一个起吊机构和至少一个能够沿所述轨道方向运动的行走机构,起吊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
起吊步骤,起吊机构起吊事故车辆;
运出步骤,行走机构沿轨道方向运动且通过起吊机构将事故车辆移动至隧道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事故车辆”是指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导致车辆损坏不能正常行驶需拖出隧道的车辆。
针对事故车辆,本申请采取的方式是,将行走机构移动至隧道内的事故车辆的上方,利用与行走机构连接的起吊机构起吊事故车辆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行走机构沿着轨道组滑动至隧道外部,进而实现将事故车辆调离事故现在。该处理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隧道内的事故现场清理干净,恢复交通。
进一步地,门吊将事故车辆起吊至车辆转运处,车辆转运处设置于隧道的外部。
隧道的外部设置有车辆转运处,轨道一直延伸至车辆转运处,行走机构顺着轨道将事故车辆运送至车辆转运处,将事故车辆放于车辆转运处等待进一步的处理。行走机构在不使用时,移动至车辆转动处,待需起吊事故车辆时才移动至事故车辆的上方。
一种用于实现隧道救济方法的装置,包括轨道组、至少一个行走机构和至少一个起吊机构;轨道组包括至少一条轨道,轨道设置于隧道的内部顶壁,轨道沿隧道方向设置;行走机构能够沿轨道方向运动,起吊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
“沿隧道方向”是指隧道的弯曲前进方向,即轨道与隧道匹配设置。行走机构能够沿着轨道方向移动到隧道内的任何位置处,设置于行走机构的起吊机构用于起吊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实际发生事故的时候,行走机构顺着轨道移动至事故车辆的上方,起吊机构吊起事故车辆,行走机构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移动至隧道外部,从而将事故车辆移出隧道。
对于不同重量的车辆,行走机构和起吊机构可设置多个,分散车辆的重力,避免集中施力于隧道内侧,导致隧道坍塌事故的发生。驱动行走机构的动力机构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驱动方式即可实现。同理,行走机构和起吊机构除了本文件中提到的实现方式外,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实现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采用该种救济装置,不仅起吊的时候省时省力,运输的过程更是顺畅无比,大大缩短了整个救援疏通过程所需的时间,与现有的拖拉救济方式相比,该救济装置能够真正有效地实现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轨道组包括至少两条轨道,两条轨道并排设置于隧道的内部顶壁;行走机构包括横梁,横梁设置于两条轨道且能够沿两条轨道运动,起吊机构与横梁连接。
轨道组优选设置两条轨道,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滚动轮或者滑轮,滚动轮或者滑动轮分别设置于轨道内。起吊机构与横梁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时,起吊机构能够沿着横梁移动,能够将起吊机构准确移动至事故车辆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组位于隧道外部的运出轨道组,每组运出轨道组包括至少一条延伸轨道,两组运出轨道组分别与轨道组的两端对接,运出轨道组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
起吊机构将事故车辆起吊后,行走机构带动起吊机构和事故车辆移动至隧道外部,行走机构继续在运出轨道组上移动,将事故车辆运送至隧道外部的车辆转运处,等待后续的处理。运出轨道组能够将事故车辆直接运送车辆转运处,使整个事故的处理时间和程序又大大减少了,有效提高了隧道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轨道与隧道内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为弧形板,第二安装板贴合且固定于隧道内壁,第二安装板与轨道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连接。
第二安装板为弧形板,与隧道内部相互匹配,一方面使隧道内壁受力均匀,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大小的原理来避免隧道内壁出现坍塌事故。
进一步地,其中两条轨道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安装板和位于第一安装板底部的滚轮管道,第一安装板为弧形板,第一安装板贴合且固定于隧道内壁,滚轮管道的中部设置有滚轮滑道,滚轮滑道的侧壁设置有滑道口,滚轮滑道内设置有滚轮,横梁穿过滑道口与滚轮连接。
轨道安装于隧道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修建隧道的时候即连同轨道一起修建,一种是在隧道修建完成后,再将轨道安装于隧道。对于后一种方式,需要考虑到隧道的承受能力,若受力过于集中,很可能导致隧道坍塌,因此,在安装轨道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分散隧道的受力。第一安装板为弧形板,与隧道内壁相匹配,能够扩大隧道的受力面积,即减小了局部受力。滚轮管道设置于第一安装板的下方,便于安装的同时使第一安装板受力更加均匀。滚轮管道还能够尽量避免隧道内的灰尘进入滚轮管道内,保证滚轮滚动顺畅。横梁与滚轮转动连接,滚轮滚动前行带动横梁前行。
进一步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组,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滚轮组设置于轨道。
横梁的两端设置滚轮组,滚轮组可以设置多个滚轮,多个滚轮并排设置,并排设置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各个滚轮的轴心线重合设置,此时需并排设置多条轨道,另一种是各个滚轮的轴心线均垂直于同一平面。两种方式都能够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大小,有效避免隧道内壁坍塌。
进一步地,起吊机构为带有起吊组件的单轨小车,单轨小车设置于横梁。
起吊组件用于起吊事故车辆。单轨小车能够沿着横梁来回移动,发生交通事故时,行走机构能够快速地移动至事故发生地点,起吊组件能够准确位于事故车辆的上方,便于起吊事故车辆。
进一步地,行走机构设置多个,多个行走机构中的横梁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设置多个行走机构,一方面,是针对事故车辆为体积庞大的车辆时,便于起吊大型车辆设计的,另一发面,设置多个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位于不同的轨道位置处,扩大轨道受力面积,进而扩大隧道内壁的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将隧道内的事故车辆吊出隧道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无法快速疏通导致交通长时间封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救济装置的第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救济装置的第二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救济装置的第三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救济装置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救济装置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救济装置的第三种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隧道100;轨道组101;行走机构102;起吊机构103;轨道104;横梁105;延伸轨道106;第二安装板107;支撑杆108;第一安装板109;滚轮管道200;滚轮滑道201;滑道口202;滚轮组204;起吊组件205;单轨小车206;连杆207;车辆转运处2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对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参照图8。
一种隧道100救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步骤,驱动门吊沿着轨道组101移动至事故车辆处,轨道组101包括至少一条轨道104,轨道104设置于隧道100的内部顶壁,轨道104沿隧道100方向设置;门吊包括至少一个起吊机构103和至少一个能够沿轨道104方向运动的行走机构102,起吊机构103与行走机构102连接;
起吊步骤,起吊机构103起吊事故车辆;
运出步骤,行走机构102沿轨道104方向运动且通过起吊机构103将事故车辆移动至隧道100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事故车辆”是指隧道100内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导致车辆损坏不能正常行驶需拖出隧道100的车辆。
针对事故车辆,本申请采取的方式是,将行走机构102移动至隧道100内的事故车辆的上方,利用与行走机构102连接的起吊机构103起吊事故车辆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行走机构102沿着轨道组101滑动至隧道100外部,进而实现将事故车辆调离事故现在。该处理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隧道100内的事故现场清理干净,恢复交通。
在上述实施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为,如图8所示,门吊将事故车辆起吊至车辆转运处209,车辆转运处209设置于隧道100的外部。隧道100的外部设置有车辆转运处209,轨道104一直延伸至车辆转运处209,行走机构102顺着轨道104将事故车辆运送至车辆转运处209,将事故车辆放于车辆转运处209等待进一步的处理。行走机构102在不使用时,移动至车辆转动处,待需起吊事故车辆时才移动至事故车辆的上方。
实施例2,参照图1至图8。
一种用于实现隧道100救济方法的装置,包括轨道组101、至少一个行走机构102和至少一个起吊机构103;轨道组101包括至少一条轨道104,轨道104设置于隧道100的内部顶壁,轨道104沿隧道100方向设置;行走机构102能够沿轨道104方向运动,起吊机构103与行走机构102连接。
“沿隧道100方向”是指隧道100的弯曲前进方向,即轨道104与隧道100匹配设置。行走机构102能够沿着轨道104方向移动到隧道100内的任何位置处,设置于行走机构102的起吊机构103用于起吊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实际发生事故的时候,行走机构102顺着轨道104移动至事故车辆的上方,起吊机构103吊起事故车辆,行走机构102在外部动力的驱动下移动至隧道100外部,从而将事故车辆移出隧道100。
对于不同重量的车辆,行走机构102和起吊机构103可设置多个,分散车辆的重力,避免集中施力于隧道100内侧,导致隧道100坍塌事故的发生。驱动行走机构102的动力机构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驱动方式即可实现。同理,行走机构102和起吊机构103除了本文件中提到的实现方式外,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实现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6所示,轨道组101包括至少两条轨道104,两条轨道104并排设置于隧道100的内部顶壁;行走机构102包括横梁105,横梁105设置于两条轨道104且能够沿两条轨道104运动,起吊机构103与横梁105连接。轨道组101优选设置两条轨道104,横梁105的两端分别设置滚动轮或者滑轮,滚动轮或者滑动轮分别设置于轨道104内。起吊机构103与横梁105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时,起吊机构103能够沿着横梁105移动,能够将起吊机构103准确移动至事故车辆的上方。
采用该种救济装置,不仅起吊的时候省时省力,运输的过程更是顺畅无比,大大缩短了整个救援疏通过程所需的时间,与现有的拖拉救济方式相比,该救济装置能够真正有效地实现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起吊机构103优选为带有起吊组件205的单轨小车206,单轨小车206设置于横梁105。起吊组件205用于起吊事故车辆。单轨小车206能够沿着横梁105来回移动,发生交通事故时,行走机构102能够快速地移动至事故发生地点,起吊组件205能够准确位于事故车辆的上方,便于起吊事故车辆。
为了避免隧道100内壁坍塌,轨道104与隧道100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优选但不限于下述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轨道104与隧道100内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板107,第二安装板107为弧形板,第二安装板107贴合且固定于隧道100内壁,第二安装板107与轨道104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108连接。第二安装板107为弧形板,与隧道100内部相互匹配,一方面使隧道100内壁受力均匀,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大小的原理来避免隧道100内壁出现坍塌事故。此种连接方式适用于设置一条轨道104或者两条轨道104甚至多条轨道104的情况。
第二种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两条轨道104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安装板109和位于第一安装板109底部的滚轮管道200,第一安装板109为弧形板,第一安装板109贴合且固定于隧道100内壁,滚轮管道200的中部设置有滚轮滑道201,滚轮滑道201的侧壁设置有滑道口202,滚轮滑道201内设置有滚轮,横梁105穿过滑道口202与滚轮连接。
轨道104安装于隧道100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修建隧道100的时候即连同轨道104一起修建,一种是在隧道100修建完成后,再将轨道104安装于隧道100。对于后一种方式,需要考虑到隧道100的承受能力,若受力过于集中,很可能导致隧道100坍塌,因此,在安装轨道104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分散隧道100的受力。第一安装板109为弧形板,与隧道100内壁相匹配,能够扩大隧道100的受力面积,即减小了局部受力。滚轮管道20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09的下方,便于安装的同时使第一安装板109受力更加均匀。滚轮管道200还能够尽量避免隧道100内的灰尘进入滚轮管道200内,保证滚轮滚动顺畅。横梁105与滚轮转动连接,滚轮滚动前行带动横梁105前行。
为了避免隧道100内壁坍塌,还可以采用如下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如图7所示,行走机构102设置多个,多个行走机构102中的横梁105之间通过连杆207连接。设置多个行走机构102,一方面,是针对事故车辆为体积庞大的车辆时,便于起吊大型车辆设计的,另一发面,设置多个行走机构102,行走机构102位于不同的轨道104位置处,扩大轨道104受力面积,进而扩大隧道100内壁的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大小。
第二种方式,横梁10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组204,滚轮组204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滚轮组204设置于轨道104。横梁105的两端设置滚轮组204,滚轮组204可以设置多个滚轮,多个滚轮并排设置,并排设置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各个滚轮的轴心线重合设置,此时需并排设置多条轨道104,另一种是各个滚轮的轴心线均垂直于同一平面。两种方式都能够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局部受力大小,有效避免隧道100内壁坍塌。
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隧道100救济装置还包括两组位于隧道100外部的运出轨道组101,每组运出轨道组101包括至少一条延伸轨道106,两组运出轨道组101分别与轨道组101的两端对接,运出轨道组1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
起吊机构103将事故车辆起吊后,行走机构102带动起吊机构103和事故车辆移动至隧道100外部,行走机构102继续在运出轨道组101上移动,将事故车辆运送至隧道100外部的车辆转运处209,等待后续的处理。运出轨道组101能够将事故车辆直接运送车辆转运处209,使整个事故的处理时间和程序又大大减少了,有效提高了隧道100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步骤,驱动门吊沿着轨道组移动至事故车辆处,所述轨道组包括至少两条轨道,两条所述轨道并排设置于隧道的内部顶壁,所述轨道沿隧道方向设置;所述门吊包括至少一个起吊机构和至少一个能够沿所述轨道方向运动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两条所述轨道且能够沿两条所述轨道运动,所述起吊机构与所述横梁连接;其中两条所述轨道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安装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滚轮管道;所述滚轮管道的中部设置有滚轮滑道,所述滚轮滑道的侧壁设置有滑道口,所述滚轮滑道内设置有滚轮,所述横梁穿过所述滑道口与所述滚轮连接;
起吊步骤,所述起吊机构起吊事故车辆;
运出步骤,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轨道方向运动且通过所述起吊机构将所述事故车辆移动至隧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救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吊将所述事故车辆起吊至车辆转运处,所述车辆转运处设置于隧道的外部。
3.一种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组、至少一个行走机构和至少一个起吊机构;所述轨道组包括至少两条轨道,两条所述轨道并排设置于隧道的内部顶壁,所述轨道沿隧道方向设置;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两条所述轨道且能够沿两条所述轨道运动,所述起吊机构与所述横梁连接;其中两条所述轨道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安装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滚轮管道;所述滚轮管道的中部设置有滚轮滑道,所述滚轮滑道的侧壁设置有滑道口,所述滚轮滑道内设置有滚轮,所述横梁穿过所述滑道口与所述滚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位于隧道外部的运出轨道组,每组所述运出轨道组包括至少一条延伸轨道,两组所述运出轨道组分别与所述轨道组的两端对接,所述运出轨道组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与隧道内侧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贴合且固定于隧道内壁,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轨道之间通过多根支撑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且固定于隧道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所述滚轮组设置于所述轨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机构为带有起吊组件的单轨小车,所述单轨小车设置于所述横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多个,多个所述行走机构中的所述横梁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CN201610033587.5A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23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3587.5A CN105523484B (zh)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3587.5A CN105523484B (zh)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3484A CN105523484A (zh) 2016-04-27
CN105523484B true CN105523484B (zh) 2018-02-06

Family

ID=5576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35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23484B (zh) 2016-01-19 2016-01-19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3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7725B (zh) * 2016-12-01 2024-01-16 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一种隧洞附着海生物清理执行装置
CN113120541B (zh) * 2021-04-20 2022-08-23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清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4071A (zh) * 2015-10-20 2015-12-23 广东南桂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内侧传动机构的铝型材专用起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11570B4 (de) * 2006-03-10 2007-12-27 Rohrvortrieb Diez Gmbh & Co. Kg Transportvorrichtung für Personen und Material in einem Mikrotunnel
CN101915120A (zh) * 2010-08-18 2010-12-15 范梦恒 一种公路隧道事故紧急救援通道及其救援方法
CN202131023U (zh) * 2011-06-17 2012-02-01 常州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
CN103708356A (zh) * 2013-12-26 2014-04-0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隧道内故障机动车移动装置
CN103742160B (zh) * 2014-01-17 2015-12-02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内上部结构的安装装置
CN104828709A (zh) * 2015-04-21 2015-08-12 厦门市万象新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
CN205275057U (zh) * 2016-01-19 2016-06-01 颜利彬 一种隧道救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4071A (zh) * 2015-10-20 2015-12-23 广东南桂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内侧传动机构的铝型材专用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3484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0119B (zh) 一种盾构机管片快速卸载装置
CN102381635A (zh) 盾构机管片吊运及台车牵引一体化装置
CN105540179B (zh) 一种箱梁侧模转运机具
CN102912726A (zh) 一种复合型多功能桥梁检查车
CN105290761A (zh) 一种快速换辊方法
CN105523484B (zh) 一种隧道救济方法及其装置
CN204897083U (zh) 直驱电梯转向机构
CN102913260A (zh) 一种用于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的管片快速倒运机构
CN103523478B (zh) 一种多自由度自动随行小车
CN205275057U (zh) 一种隧道救济装置
CN206204710U (zh) 一种有关铺轨机行进过程自动变跨装置
CN209873593U (zh) 架桥机
CN106468041A (zh) 一种有关铺轨机行进过程自动变跨装置及变跨方法
CN208544840U (zh) 一种电梯门板生产线上料输送装置
CN202937278U (zh) 一种用于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的管片快速倒运机构
CN207276051U (zh) 门式起重机横移平车
CN207404758U (zh) 一种更换轨道板或揭板的小型门吊
CN212686701U (zh) 隧道拱顶钢梁输送机
CN210915080U (zh) 一种矿用绞车排绳装置
CN111115461B (zh) 一种钢筋及模具运输和自动拼装设备
CN103075888A (zh) 一种同步控制的双电机驱动炉门提升机构
CN205241153U (zh) 一种用于铁路轮对磨合试验的升降装置
CN205342275U (zh) 一种智能化输送的焊接系统
CN111006068A (zh) 大型钢管运输焊接对位工装车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93710U (zh) 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