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2218A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2218A
CN105522218A CN201410504670.7A CN201410504670A CN105522218A CN 105522218 A CN105522218 A CN 105522218A CN 201410504670 A CN201410504670 A CN 201410504670A CN 105522218 A CN105522218 A CN 105522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locking mechanism
base plate
middleware
du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46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2218B (zh
Inventor
徐静涛
庞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Machinery Zhangjia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046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2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2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2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工作头、设有可供所述工作头穿过的贯通槽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机壳活动配接使所述工作头可穿过所述贯通槽伸出所述底板,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活动配接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机壳之间连接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中间件相对所述底板运动促使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促使动力工具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具有旋转工作头的动力工具,特别是一种电圆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圆锯如CN101623834A所揭示,包括机壳、收容于机壳内的马达、由马达驱动旋转的圆锯片、设有可供圆锯片穿过的贯通槽的底板,底板与机壳活动配接使圆锯片可穿过贯通槽伸出底板,机壳与底板之间设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圆锯片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的位置锁定机壳和底板。工作前,设定好加工深度并锁定机壳和底板;工作时,底板在工件表面滑动,伸出底板下方的圆锯片对工件进行切割。由于这种电圆锯的锯片在切割前已伸出底板并相对底板固定,因此这种电圆锯的锯片适合推进式切割,具体的,底板抵接在工件端部的上表面上,锯片对准工件端部上的加工指示线,推动电圆锯使底板在工件表面滑动从而锯片切割工件。
这种传统的电圆锯加工可视性好,但是,如果操作者想从工件中部的某个位置开始切割,则需将锯片对准加工线并下压整个电圆锯以实现切割,下压过程中由于底板没有支撑在工件上,切割精度完全取决于操作者的控制,切割精度较差。
为方便操作者从工件中部的某个位置开始切割,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电圆锯,这种电圆锯在机壳和底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对机壳施力使锯片在常态下未伸出底板,只有下压机壳才能使锯片伸出底板,因此,这种电圆锯可实现插入式切割,即底板可抵接在工件上表面的任意位置,下压机壳即可使锯片穿过贯通槽伸出底板进行切割,由于锯片下压过程中,底板始终抵接在工件上,切割精度较高,但正是由于在锯片下压过程中底板始终抵接在工件表面上,操作者不易看到工件表面的加工线,可视性较差。
综上所述,这两种电圆锯各有其优缺点,不能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的工作头既可实现推进式加工,又可实现插入式加工,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工作头、设有可供所述工作头穿过的贯通槽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机壳活动配接使所述工作头可穿过所述贯通槽伸出所述底板,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活动配接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机壳之间连接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中间件和所述机壳,所述工作头保持在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的位置加工工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在机壳靠近底板运动方向上的预设位置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中间件相对所述底板运动促使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在所述机壳靠近底板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在所述机壳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有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有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失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间件上的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三抵接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将所述第三抵接件夹设在其间固定所述机壳和所述中间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三抵接件脱开配合,所述第二抵接件可与所述第三抵接件抵接。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在机壳相对底板运动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限位机构在机壳靠近底板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有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失效、所述限位机构有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接触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接触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之间的螺纹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接触件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件上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中间件位于第一位置,其夹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并由所述螺纹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中间件位于第二位置,其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远离所述第二接触面的一侧或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面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面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上设有扩宽部,所述中间件上设有与所述扩宽部形配并可供所述扩宽部穿过的开孔、与所述开孔贯通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孔的宽度,所述中间件运动使所述扩宽部穿过所述开孔,从而所述中间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扩宽部和所述第二接触件抵接在所述中间件的滑槽处并由所述螺纹锁紧机构锁紧。
优选的,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沿预设方向对所述中间件施力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预设方向与机壳相对底板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和所述中间件上并可相互抵接的两个抵接部
优选的,所述中间件相对所述底板的运动为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
优选的,所述中间件在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中间件包括与所述底板活动配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板状件,所述板状件在所述机壳相对底板运动的方向上延伸,所述锁定机构连接在所述板状件和所述机壳之间。
优选的,所述板状件上设有在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运动的方向上延伸的滑槽,所述锁定机构滑动配接在所述滑槽上,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锁定机构在预设位置相对所述滑槽固定的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的活动护罩,所述活动护罩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工作头,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驱动所述活动护罩运动的护罩打开机构,所述活动护罩上设有可选择的与所述护罩打开机构配接的配接部,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护罩打开机构处于与所述配接部脱开配合的第一状态,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护罩打开机构处于可与所述配接部配接的第二状态。
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中间件连接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可操作的驱动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护罩打开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护罩打开机构在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所述护罩打开机构通过所述中间件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护罩打开机构与所述中间件活动配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偏压件,所述偏压件沿朝向所述活动护罩的方向对所述护罩打开机构施力。
优选的,所述活动护罩的运动为枢转运动,所述枢转运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所述配接部上延伸有突出于活动护罩并以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线的弧形延伸部。
优选的,所述配接部为凸出的弧形接触部。
优选的,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的运动为枢转运动,所述枢转运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
优选的,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的运动为滑移运动。
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中间件连接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可操作的驱动所述中间件运动。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偏心轴,所述偏心轴旋转带动所述中间件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枢转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所述机壳活动配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底板用于抵接工件。
优选的,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或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工作头侧面的护栏,所述护栏沿所述工作头的径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可相互抵接的两个抵接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可相互抵接的两个抵接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可相互配接的两个棘轮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可相互配接的两个棘轮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动力工具,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工作头保持在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的位置加工工件,可实现推进式加工;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机壳相对底板活动可使工件头穿过贯通槽伸出底板且锁定机构在机壳靠近底板运动方向上的预设位置阻止机壳相对底板运动,可实现插入式加工,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而且,本发明中,通过中间件相对底板运动促使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图,此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
图2是图1所示动力工具的另一立体图;
图3和图4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在推进式加工的第一工作模式下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5和图6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在插入式加工的第二工作模式下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锁定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中间件局部隐藏以更好的示出锁定机构;
图8是图7所示的动力工具的锁定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中间件以虚线表示以更好的示出锁定机构;
图9是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的锁定机构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简化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锁定机构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简化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后视立体图,此时,护罩打开机构与护罩上的接触部脱开配合;
图13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后视立体图,此时,护罩打开机构与护罩上的接触部接触;
图14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后视立体图,此时,护罩打开机构已推动护罩打开一部分;
图15至图18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在推进式加工的第一工作模式下调节工作深度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其中,中间件以虚线表示以更好的示出锁定机构;
图19至图22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在插入式加工的第二工作模式下调节工作深度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其中,图21和图22中的中间件以虚线表示以更好的示出锁定机构;
图23是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进行倾斜加工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动力工具中间件移动促使第二限位机构失效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动力工具的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的后视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部分锁定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29是图26所示的动力工具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的后视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部分锁定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其中,
100动力工具48收容槽208底板
2机壳50活动护罩209第一棘轮件
4工作头52护罩打开机构211第二棘轮件
6贯通槽54配接部212中间件
8底板56工作部213弧形延伸段
10护栏58弧形延伸部300动力工具
12中间件62底面板302机壳
14第一抵接件64挡板308底板
16第二抵接件66卡接部312中间件
18第三抵接件68柱形销321第一锁定机构
20第一抵接部72滑槽323限位机构
22第二抵接部74侧部325第一接触件
24第三抵接部76圆柱销327第二接触件
26第四抵接部78凸轮扳手329第一接触面
28条形延伸件80凸轮面331第二接触面
30连接件82第一底板333螺柱
32板状件84第二底板335内螺纹
34长槽200动力工具337扩宽部
36偏压件201第一限位机构339开孔
38盖板202机壳341第一滑槽
42操作扳手203第二限位机构343第二滑槽
44第一轴205滑槽345凸轮扳手
46第二轴207凸轮扳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100。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包括机壳2、收容于机壳2内的马达(未示出)、由马达驱动旋转的工作头4、设有可供工作头4穿过的贯通槽6的底板8,底板8与机壳2活动配接使工作头4可穿过贯通槽6伸出底板8。
动力工具100工作时,底板8远离机壳2的底面抵接在待加工的工件W表面上,伸出底板8的工作头4可对工件W进行加工。
机壳2朝向底板8运动可使工作头4穿过贯通槽6伸出底板8。本实施例优选的,机壳2相对底板8的运动为枢转运动,枢转运动的轴线平行于工作头4的旋转轴线。结构布局合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除了机壳2相对底板8枢转运动外,机壳2和底板8之间设置导轨及配合件,使机壳2相对底板8滑移运动从而使工作头4穿过贯通槽6伸出底板8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优选的,机壳2和底板8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未示出),弹性件对机壳2施力使机壳2具有远离底板8的趋势,只有操作者对机壳2或底板8施力使机壳2克服弹性件的作用朝向底板8运动才能使工作头4穿过贯通槽6伸出底板8。为进一步提供动力工具100的可靠性,机壳2和底板8之间还设置有止挡机构(未示出),该止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壳2上的第一止挡件、设置在底板8上的第二止挡件,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抵接可确定机壳2在所述弹性件作用下远离底板8的最远位置。
本发明中,A与B之间设置C,并不是指C位于A和B之间的间隙中但与A和B均没有连接关系;而是指C与A和B均有连接关系,C可以位于A和B之间的间隙中,也可以连接在A和/或B上。本发明中,“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工具100还包括设置在机壳2或底板8上并位于工作头4侧面的护栏10,护栏10沿工作头4的径向延伸。工作头4旋转时,如果操作者的手触及工作头4侧面,可能导致伤害,设于工作头4侧面的护栏10可减少这种伤害。护栏10可以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仅可以防止伤害,还可以提高可视性。护栏10上还可设置开孔,以减轻重量并提高可视性。护栏的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不影响机壳2朝向底板8的运动即可。凡此等等,不再赘述,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工作头4为由马达驱动旋转的圆锯片,动力工具100为圆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除了为圆锯片外,工作头4还可以是磨砂轮、抛光盘等,因此,动力工具100还可以是磨光机、抛光机等。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
请参加图3和图4,第一种工作模式为推进式加工,即工作头4保持在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的位置,底板8抵接在待加工工件W的端部的上表面上,工作头4对准工件W的端部,推动动力工具100使底板8在工件W表面滑动,从而工作头4对工件W进行加工。由于该模式需要将工作头始终保持在预设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的位置,因此机壳2和底板8之间需设置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需锁定机壳2和底板8使两者在使工作头4伸出底板8的方向上无相对运动。
请参见图5和图6,第二种工作模式为插入式加工,即机壳2可相对底板8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但当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到工作头4以预设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的位置时,机壳2不可再朝向底板8运动,从而底板8可抵接在待加工工件W表面的任意位置,只需下压机壳2即可使工作头4伸出底板8对工件W进行加工。由于该模式中,机壳2可相对底板8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但需在预设位置止动,因此,机壳2和底板8之间需设置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工作头4伸出底板8的特定位置对机壳2相对底板8的运动进行止动。动力工具100在工件W表面滑动以加工工件W过程中,操作者手握机壳2并下压机壳2可以使机壳2相对底板8保持在所述止动位置上,从而操作者可手动控制工作头4使之保持预设的加工深度加工工件W。
请参见图7和图8,为实现上述两种工作模式,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包括与底板8活动配接的中间件12,中间件12和机壳2之间连接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锁定机构锁定中间件12和机壳2,工作头4保持在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的位置加工工件,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锁定机构在机壳2靠近底板8运动方向上的预设位置阻止机壳2相对中间件12运动,而中间件12相对底板8运动促使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锁定机构在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动力工具100的两种工作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中间件12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8固定,即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中间件12不可相对底板8运动,由此,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锁定中间件12和机壳2时,即相当于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锁定了底板8和机壳2,锁定机构在第二工作状态阻止机壳2相对中间件12运动,即相当于阻止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结构布局合理。
本实施例优选的,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在机壳2靠近底板8的方向上阻止机壳2相对中间件12运动,第二限位机构在机壳2远离底板8的方向上阻止机壳2相对中间件12运动,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有效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一限位机构有效、第二限位机构失效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
请再结合图9,锁定机构包括连接在中间件12上的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之间具有一定间隙。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壳2上的第三抵接件18,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将第三抵接件18夹设在其间固定机壳2和中间件12,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抵接件14和第三抵接件18脱开配合,第二抵接件16可与第三抵接件18抵接。
具体的,第一抵接件14包括第一抵接部20,第二抵接件16包括第二抵接部22,第一抵接部20和第二抵接部22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14呈卡钩状,第二抵接件16呈块状,第一抵接件14延伸超出第二抵接件16的上表面,且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的延伸方向均与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平行,第一抵接部20为卡钩状第一抵接件14的钩状部的内侧面,第二抵接部22为块状第二抵接件16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14固定安装在第二抵接件16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一体设置亦可,
第三抵接件18包括第三抵接部24和第四抵接部26,第三抵接部24和第四抵接部26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第三抵接部24和第四抵接部26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约等于第一抵接部20和第二抵接部2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第三抵接部24和第四抵接部26可卡接在第一抵接部20和第二抵接部22之间,也可克服摩擦力使第一抵接部20和第三抵接部24脱开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三抵接件18包括与机壳2外表面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条形延伸件28,其延伸方向与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设置,优选垂直设置,第三抵接部24和第四抵接部26分别是条形延伸件2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条形延伸件28中间断开,包括间隔设置的两部分,可以方便第一抵接件14的安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条形延伸件28连续延伸亦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1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抵接件14相背设置,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两个第一抵接件14分别抵接在条形延伸件28间隔设置的两部分上,锁定更可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仅设置一个第一抵接件14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见图10和图11,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可相互抵接的第四抵接部26和第二抵接部22,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可相互抵接的第三抵接部24和第一抵接部20。本实施例中,在与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成一定角度,优选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第一抵接部20、第三抵接部24、第四抵接部26的宽度大致相同,第二抵接部22的宽度大于第一抵接部20的宽度。
锁定机构在图10所示的第一工作状态时,第四抵接部26和第二抵接部22抵接,第一限位机构有效,第三抵接部24和第一抵接部20抵接,第二限位机构有效,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将第三抵接件18夹设在其间,机壳2和中间件12相对固定,机壳2上的工作头保持在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的位置,动力工具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运动,使锁定机构逐渐达到图11所示的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由于第二抵接部22的宽度较大,第四抵接部26和第二抵接部22仍然可以抵接,第一限位机构有效;而第一抵接部20和第三抵接部24脱开配合,第二限位机构失效,第三抵接件18随机壳2可相对底板沿远离底板8的方向运动,但第三抵接件18随机壳2在靠近底板的方向运动到预设位置时,第四抵接部26和第二抵接部22抵接,对第三抵接件18和机壳2的运动进行止动,动力工具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请返回图9,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连接在中间件12上,中间件12相对底板8移动带动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运动从而使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动力工具10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请参见图12至图14,中间件12相对底板8移动的方向平行于工作头的旋转轴线。结构布局合理。
中间件12包括与底板8活动配接的连接件30、与连接件30相连的板状件32。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和板状件32一体设置,结构简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连接件30和板状件32通过习知的方式固定连接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连接件30可在平行于工作头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相对底板8移动,但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相对底板8固定。
具体的,连接件30上设有长槽34,长槽3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工作头的旋转轴线,底板8上凸设有条形销(未示出),条形销可在长槽34内滑动,从而连接件30可在平行于工作头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相对底板8移动。条形销的端部设有盖板38,盖板38的宽度大于长槽34的宽度,盖板38抵接在连接件30远离底板8的侧面上,防止连接件30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8运动,从而连接件30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8固定。
板状件32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延伸,锁定机构连接在板状件32和机壳2之间。
由此连接件30相对底板8移动带动整个中间件12相对底板8移动,从而带动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进而带动动力工具10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中间件12连接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可操作的驱动中间件12运动。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包括偏心轴,偏心轴旋转带动中间件12移动。
具体的,操作机构包括偏心轴和与偏心轴连接的可供用户操作的操作扳手42,操作扳手42旋转带动偏心轴旋转。本实施例中偏心轴和操作扳手42通过螺纹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偏心轴和操作扳手42亦可通过其它方式连接或一体设置。
偏心轴包括与扳手同轴设置的第一轴44和与第一轴44偏心设置的第二轴46,中间件12的连接件30上设有可收容第二轴46的收容槽48,收容槽48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第二轴46的直径。由此,操作扳手42旋转带动第一轴44旋转,第一轴44旋转带动第二轴46在收容槽48中旋转,第二轴46旋转可带动收容槽48移动,收容槽48移动带动整个中间件12移动,从而使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请返回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动力工具100还包括与机壳2活动连接的活动护罩50,活动护罩50至少部分覆盖工作头4。活动护罩50在常态下与机壳2配合将工作头4的边缘的大部分收容在其内,特别是工作头4为圆锯片时,圆锯片的锯齿收容在机壳2和活动护罩50内可防止锯齿伤人。但如果锯齿一直收容在活动护罩50内,则锯齿无法切割工件W。
请参见图3和图4,动力工具10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头4先于活动护罩50接触工件W,随着底板8在工件W上推进,工件W与活动护罩50接触并推动活动护罩50打开露出更多的工作头4部分。
请参见图5和图6,动力工具10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底板8从最开始就抵接在工件W的上表面,此时,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活动护罩50的最靠近底板8的端部与工作头4的中部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没有外力推动护罩打开,机壳2朝向底板8运动过程中,活动护罩50会先于工作头4与工件W抵接,如果继续下压机壳2,只会让活动护罩50和工件W抵接得更紧,而不会推动活动护罩50打开,则工作头4很难接触到工件W并对工件W进行加工。
为解决护罩打开的问题,请参见图12至图14,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还包括驱动活动护罩50运动的护罩打开机构52,活动护罩50上设有可选择的与护罩打开机构52配接的配接部54,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护罩打开机构52处于与配接部54脱开配合的第一状态,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护罩打开机构52处于可与配接部54配接的第二状态。
如图12所示,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动力工具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在该模式下,活动护罩50可由工件推开,此时,护罩打开机构52远离配接部54,即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护罩打开机构52和配接部54脱开配合,护罩打开机构52不会推动活动护罩50打开。
如图13和图14所示,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动力工具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在该模式下,工件W无法推开活动护罩50,而护罩打开机构52可与配接部54配接而推开活动护罩50。
具体的,如图13所示,锁定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第二限位机构失效,机壳2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远离底板8并在止挡机构的作用下停止在远离底板8的最远位置,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位于配接部54的下方,与配接部54相对。如图14所示,随着机壳2朝向底板8运动,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与配接部54抵接,且随着机壳2持续朝向底板8运动,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推动配接部54运动,从而推动活动护罩50运动而露出工作头4。
本实施例中,活动护罩50的运动为枢转运动,枢转运动的轴线平行于工作头4的旋转轴线,配接部54上延伸有突出于活动护罩50并以工作头4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线的弧形延伸部58。换句话说,活动护罩50外表面上突出设置有以工作头4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线的弧形延伸部58,配接部54为弧形延伸部58远离机壳2的端部。本实施例中,配接部54为凸出的弧形接触部,可顺畅的与护罩打开机构52抵接并由护罩打开机构52推动。
本实施例中,操作机构与护罩打开机构52连接并驱动护罩打开机构5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优选的,护罩打开机构52通过中间件12与操作机构连接,即,操作机构驱动中间件12运动,中间件12运动带动护罩打开机构5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的,中间件12的连接件30包括底面板62和从底面板62上延伸的挡板64,挡板64在底面板62靠近活动护罩50的一侧沿朝向机壳2的方向延伸,护罩打开机构52包括夹设在底面板62和挡板64之间的卡接部66。由此,当操作机构带动中间件12运动使锁定机构从每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中间件12带动护罩打开机构52与其同步运动,使护罩打开机构52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优选的,护罩打开机构52与中间件12活动配接,优选滑移配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偏压件36,偏压件36沿朝向活动护罩50的方向对护罩打开机构52施力。
具体的,护罩打开机构52的卡接部66上设有柱形销68,中间件12的底面板62上设有沿中间件12运动方向延伸的条形槽(未示出),柱形销68在条形槽内滑动使护罩打开机构52和中间件12滑移配接。
偏压件36沿朝向活动护罩50的方向对护罩打开机构52施力,当锁定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动力工具100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如果机壳2没有远离底板8,例如操作者的手放在机壳2上,机壳2无法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远离底板8,中间件12带动护罩打开机构52沿朝向活动护罩50的方向运动时,活动护罩50的侧面,尤其是弧形延伸部58的侧面会与护罩打开机构52靠近活动护罩50的侧面抵接,活动护罩50推动护罩打开机构52克服偏压件36的作用沿远离活动护罩50的方向移动特定距离,使得护罩打开机构52在朝向活动护罩50的方向上的位移小于中间件12的位移,护罩打开机构52的侧面不会与活动护罩50的弧形延伸部58的侧面抵得特别紧而使损坏活动护罩50,但是,一旦操作者的手放开机壳2,机壳2远离底板8后,偏压件36推动护罩打开机构52沿朝向活动护罩50的方向移动所述特定距离,使得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位于配接部54的正下方,与配接部54相对,机壳2朝向底板8底板8时,护罩打开机构52与配接部54抵接并推动活动护罩50打开。也就是说,锁定机构从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护罩打开机构可能相应的立刻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也可能要待机壳和底板没有同时受力时才能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无论如何,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且动力工具开机使用时,护罩打开机构肯定已切换至第二状态。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100切换工作模式的操作过程。
动力工具100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操作过程如下:
当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动力工具100处于推进式加工的第一工作模式,此时,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将第三抵接件18夹设在其间,机壳2相对底板8固定,工作头4以特定的加工深度穿过贯通槽6伸出底板8外,并且护罩打开机构52与活动护罩50上的配接部54脱开配合,活动护罩50由工件W推开。
切换模式时,转动操作扳手42,操作扳手42转动带动偏心轴的第二轴46在收容槽48中转动,从而带动中间件12与底板8配接的连接件30沿平行于工作头4旋转轴线的方向相对底板8移动,中间件12连接锁定机构的板状件32与连接件30同步移动,板状件32移动带动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沿朝向机壳2的方向移动,第一抵接件14和第三抵接件18脱开配合,但由于第二抵接件16上的第二抵接部22的宽度较宽,第二抵接件16仍可与机壳2上的第三抵接件18抵接,锁定机构机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此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在机壳2上,机壳2将在弹性件和止挡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至远离底板8的最远位置,与此同时,护罩打开机构52与中间件12同步沿平行于工作头4旋转轴线的方向相对底板8移动,使得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位于活动护罩50上配接部54的下方,模式切换完成。
切换模式过程中的另一种情况是,如果锁定机构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操作者的手压在机壳2上,机壳2不能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远离底板8,则活动护罩50的弧形延伸部58的侧面会克服偏压件36的作用力抵接在护罩打开机构52的侧面上,护罩打开机构52移动的距离小于中间件12移动的距离,但是,操作者握住机壳2将动力工具100提至想要进行插入式加工的工件表面的过程中,没有作用力作用在底板8上,底板8和机壳2在弹性件和止挡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至相对远离的最远位置,同时,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在偏压件36的作用下运动至活动护罩50的配接部54的下方,模式切换亦完成。
由此,动力工具100切换至插入式加工的第二工作模式。使用时,操作者将底板8抵接在工件表面的任意位置,下压机壳2,护罩打开机构52的工作部56与活动护罩50上的配接部54抵接并推动活动护罩50打开,随后,工作头4穿过贯通槽6伸出底板8外,工作头4伸出底板8的深度达到特定距离时,第三抵接件18和第二抵接件16抵接,机壳2不能再朝向底板8运动,推动底板8在工作表面滑动,伸出底板8的工作头4可以以特定的加工深度对工件W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可对机壳2施力,使机壳2相对底板8保持在第三抵接件18和第二抵接件16抵接的位置,可使工作头4保持以特定的加工深度加工工件。
动力工具100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的操作过程与上述操作过程相反,不再作详细描述。简要的,动力工具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下压机壳2,使第三抵接件18和第二抵接件16抵接,转动操作扳手42,反向移动中间件12,使锁定机构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同时,护罩打开机构52与活动护罩50上的配接部54脱开配合,动力工具100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
请返回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中间件12的板状件32上设有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延伸的滑槽72,锁定机构滑动配接在滑槽72上,动力工具100还包括将锁定机构在预设位置相对滑槽72固定的固定机构。
具体的,请再参见图9,锁定机构的第二抵接件16靠近中间件12的侧部74与板状件32上的滑槽72滑动配接,固定机构为凸轮锁紧机构。凸轮锁紧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二抵接件16上的圆柱销76、与圆柱销76枢转配接的凸轮扳手78。凸轮锁紧机构工作时,第二抵接件16位于板状件32靠近机壳2的一侧,圆柱销76和凸轮扳手78位于板状件32远离机壳2的一侧,凸轮扳手78绕圆柱销76枢转,当凸轮面80抵紧在板状件32上时,第二抵接件16相对板状件32固定,从而锁定机构相对板状件32固定,当凸轮面80没有抵紧在板状件32上时,第二抵接件16可相对板状件32滑动,从而锁定机构可相对板状件32滑动,进而调节工作头4伸出底板8的深度,也就是调节工作头4的加工深度。
图15至图18示出了动力工具10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调节加工深度的变化过程。
如图15所示,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将第三抵接件18夹设在其间,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有效,且凸轮扳手78将锁定机构的第二抵接件16相对板状件32固定,机壳2和中间件12相对固定,而中间件12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8固定,从而机壳2和底板8在第一预设位置相对固定,工作头4以第一特定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外。
如图16所示,松开凸轮扳手78,此时,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仍保持将第三抵接件18夹设在其间,但第二抵接件16可相对中间件12的板状件32滑动,而底板8和中间件12在机壳2相对底板8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固定,从而底板8可相对第二抵接件16滑动,而第二抵接件16此时相对机壳2固定,所述底板8可相对机壳2运动。
如图17所示,操作者拉动机壳2和底板8,板状件32相对第二抵接件16滑动,从而底板8和机壳2产生相对运动,工作头4伸出底板8的深度改变,在此过程中,第一抵接件14和第二抵接件16仍保持将第三抵接件18夹设在其间。
如图18所示,当工作头4伸出底板8的深度达到需要的位置时,凸轮扳手78使锁定机构的第二抵接件16相对板状件32在新的位置固定,机壳2和底板8在在第二预设位置相对固定,工作头4以第二特定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外。
图19至图22示出了动力工具10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调节加工深度的过程图。
如图19所示,动力工具100在第二工作模式,机壳2在弹性件和止挡机构的作用下位于远离底板8的最远位置,凸轮锁紧机构将锁定机构的第二抵接件16相对板状件32固定,此时,如果机壳2下压,机壳2上的第三抵接件18会与第二抵接件16抵接,工作头(未示出)会以第一特定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以加工工件。
如图20所示,松开凸轮扳手78,第二抵接件16可相对板状件32滑动。
如图21所示,第二抵接件16相对板状件32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如图22所示,扳手78将第二抵接件16在新的位置相对板状件32固定,此时,如果机壳2下压,第三抵接件18会与第二抵接件16抵接,工作头会以第二特定加工深度伸出底板8以加工工件。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滑动配接在中间件12上,从而无论动力工具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还是第二工作模式,均可方便的调节工作头4的加工深度。
从另一个角度,本实施例中,用于调节加工深度的中间件12相对底板8移动使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动力工具100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锁定机构可以固定设置在中间件12上,从而使工作头只有一个特定的加工深度,但锁定机构固定在中间件12上不影响动力工具10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见图23,本实施例中,底板8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底板82和第二底板84,两者枢转的轴线垂直于工作头4的旋转轴线,机壳2活动配接在第一底板82上,第二底板84用于抵接工件。使用时,第二底板84抵接在工件上,第一底板82相对第二底板84倾斜,从而机壳2相对第二底板84倾斜,从而工作头4穿过第一底板82和第二底板84可实现倾斜加工,即工作头4平面与底板8抵接工件的底面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或钝角,而非直角。
图24和图25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200。
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200与实施例1的动力工具100的主体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
请参见图24,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也包括第一限位机构201和第二限位机构203,第一限位机构201在机壳202靠近底板208的方向上阻止机壳202相对中间件212运动,第二限位机构203在机壳202远离底板208的方向上阻止机壳202相对中间件212运动,第一限位机构201和第二限位机构203均有效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一限位机构201有效、第二限位机构203失效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
请参见图24和图25,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
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机构201包括设置在机壳202上的第一限位件(未示出)、设置在中间件212上的第二限位件(未示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抵接时,机壳202靠近底板208的运动被止动,即机壳202不能继续沿靠近底板208的方向运动。
优选的,中间件212上还设置有滑槽205,第二限位件滑动配接在滑槽205上并可用凸轮扳手207相对中间件212固定。从而可以调节第一限位机构201的不同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机构203包括设置在机壳202上的第一棘轮件209、设置在中间上上的第二棘轮件211,第一棘轮件209和第二棘轮件211配接时,机壳202远离底板208的运动被止动,即机壳202不能沿远离底板208的方向运动。即第一棘轮件209和第二棘轮件211上的棘齿的设计使得机壳202可沿靠近底板208的方向朝向底板208运动,但不可沿远离底板208的方向相对底板208运动。
具体的,第一棘轮件209呈圆盘状,棘齿在圆盘状第一棘轮件209的外周面周向均布。
第二棘轮件211具有沿机壳202相对底板208运动的方向延伸的弧形延伸段213,弧形延伸段213的圆心位于第二棘轮件211靠近第一棘轮件209的一侧外,棘齿在弧形延伸段213上均匀延伸。
由于弧形延伸段213纵长延伸具有一定长度,因此,第一棘轮件209的棘齿和弧形延伸段213的不同位置的棘齿配接时,可以调节第二限位机构203的不同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二棘轮件211与中间件212的板状件232一体设置,具体的,板状件232靠近第一棘轮件209的一侧弧形延伸,棘齿设置在板状件232的该弧形延伸段21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设置单独的第二棘轮件211并与板状件232固定连接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与实施例一相同,中间件212相对底板208移动使锁定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动力工具200在推进式加工的第一工作模式和插入式加工的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在机壳202相对底板208运动的方向上,第一限位机构201和第二限位机构203在同一高度共同起作用,机壳202和底板208相对锁定,动力工具200处于推进式加工的第一工作模式。
切换模式时,中间件212移动带动第二棘轮件211和第一棘轮件209脱开配合,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第二限位机构203失效,但第一限位机构201仍然有效,机壳202沿靠近底板208的方向运动到特定位置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抵接,机壳202靠近底板208的运动被止动,动力工具200切换至插入式加工的第二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第一棘轮件209和第二棘轮件211上的棘齿设计使得机壳202可沿靠近底板208的方向朝向底板208运动,但不可沿远离底板208的方向运动。如果第一棘轮件209和第二棘轮件211已经在比较靠近底板208的位置配接,想要在比较远离底板208的位置使两者配接以调节第二限位机构203的锁定位置时,可先移动中间件212使第二棘轮件211和第一棘轮件209脱开配合,调速好机壳202和底板208的相对位置后,再反向移动中间件212即可使第二棘轮件211和第一棘轮件209在需要的位置配接即可。
图26和图30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工具300。
本实施例的动力工具300与实施例1的动力工具100的主体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
请参见图26,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机构321和限位机构323,第一锁定机构321在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上阻止机壳302相对中间件312运动,限位机构323在机壳302靠近底板308的方向上阻止机壳302相对中间件312运动,第一锁定机构321有效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一锁定机构321失效、限位机构323有效时,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321可以同时在机壳302靠近和远离底板308的方向上阻止两者相对运动,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321有效即可,限位机构323有效和无效均不影响锁定机构的第一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锁定机构321沿特定方向对中间件312施力阻止机壳302相对中间件312运动,所述特定方向与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设置。优选垂直设置。即第一锁定机构321沿与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设置的特定方向对中间件312施以作用力,该作用力转换为沿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上的摩擦力而阻止机壳302相对中间件312运动,从而阻止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
请参见图27和图28,第一锁定机构321包括连接在机壳302上的第一接触件325、与第一接触件325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接触件327、设置在第一接触件325和第二接触件327之间的螺纹锁紧机构。螺纹锁紧机构的锁紧力较大,可以牢固的锁紧,从而提高动力工具300的使用可靠性。
限位机构323包括分别设置在机壳302和中间件312上并可相互抵接的两个抵接部。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第一限位机构201的结构相同,包括设置在机壳302上的第一限位件(未示出)、设置在中间件312上的第二限位件(未示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抵接时,机壳302靠近底板308的运动被止动,即机壳302不能继续沿靠近底板308的方向运动。
如图27和图28所示,锁定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321有效,中间件312夹设于第一接触件325和第二接触件327之间并由螺纹锁紧机构锁紧。
具体的,第一接触件325呈中空套筒状并固定连接在机壳302上,其远离机壳302的一端具有第一接触面329。第二接触件327呈中空圆筒状,其靠近机壳302的一端具有第二接触面331,螺纹锁紧机构包括穿设过第一接触件325的中空部并与第一接触件325固定连接的螺柱333、设置在第二接触件327的中空部内表面上的内螺纹335。
当第一接触件325的第一接触面329与第二接触件327的第二接触面331将中间件312夹设在其间,且第二接触件327的内螺纹335在螺柱333上旋转至第二接触面331抵紧中间件312时,机壳302相对中间件312固定,由于中间件312在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308固定,由此,在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上,机壳302相对底板308固定,工作头保持以在预设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308的位置加工工件,动力工具300处于推进式加工的第一工作模式。
如图29和30所示,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321失效,中间件312位于第一接触面329远离第二接触面331的一侧。此时,第一接触件325的第一接触面329和第二接触件327的第二接触面331可以抵接并由螺纹锁紧机构锁紧,但由于中间件312位于第一接触面329远离第二接触面331的一侧,中间件312无法被锁紧而相对机壳302固定,机壳302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底板308运动。同时,限位机构323有效,机壳302朝向底板308运动到特定位置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抵接,机壳302朝向底板308的运动被止动,动力工具300处于插入式加工的第二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中间件312位于第一接触件325的第一接触面329远离第二接触面331的一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中间件312还可位于其它位置,例如位于第二接触件327的第二接触面331远离第一接触面329的一侧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中间件312相对底板308移动,从而在如图28所示的位于第一接触面329和第二接触面331之间的第一位置,和如图30所示的位于第一接触面329远离第二接触面331的一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从而使第一锁定机构321在有效和失效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的,请结合图26、图28和图30,第一接触件325上设有扩宽部337,第一接触面329设置在扩宽部337上,中间件312上设有与扩宽部337形配并可供扩宽部337穿过的开孔339、与开孔339贯通连接的第一滑槽341,第一滑槽341的宽度小于开孔339的宽度。中间件312移动使扩宽部337穿过开孔339,从而中间件312在如图28所示的位于第一接触面329和第二接触面331之间的第一位置,和如图30所示的位于第一接触面329远离第二接触面331的一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锁定时,在机壳202相对底板208运动的方向上,机壳202相对中间件212移动,从而使第一接触件325的扩宽部337的第一接触面329和第二接触件327的第二接触面331抵接在中间件312的第一滑槽341处,将中间件312夹设在第一接触面329和第二接触面331之间,并由螺纹锁紧机构锁紧中间件312。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滑槽341沿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纵长延伸并具有一定长度,机壳302相对底板308运动到不同位置并由第一锁定机构321锁紧时,可以在工作头以不同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308的位置锁定机壳302和底板308,从而使动力工具30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深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一滑槽341的长度仅仅足够供第一接触件325的扩宽部337和第二接触件327抵接,使得第一锁定机构321可以锁紧机壳302和中间件312亦可。凡采用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优选的,开孔339位于第一滑槽341远离底板308的一侧,从而在远离底板308的最高处切换锁定机构的工作状态,而在开孔339的下部的第一滑槽341中调节加工深度,结构布局合理。
同样的,中间件312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343,第二限位件滑动配接在第二滑槽343上并可用凸轮扳手345相对中间件312固定。从而可以调节限位机构323的不同锁定位置。本实施例中,在机302相对底板308运动的方向上,第一滑槽341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滑槽343的延伸长度。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中间件312上的开孔339对准第一接触件325的扩宽部337并移动,使得第一锁定机构321有效和无效而切换动力工具300的工作模式,而第一锁定机构321和限位机构323分别相对第一滑槽341和第二滑槽343的不同位置可调节工作头的加工深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但只要其采用的技术精髓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或者任何基于本发明做出的变化和替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马达、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工作头、设有可供所述工作头穿过的贯通槽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机壳活动配接使所述工作头可穿过所述贯通槽伸出所述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活动配接的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和所述机壳之间连接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中间件和所述机壳,所述工作头保持在以特定的加工深度伸出底板的位置加工工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在机壳靠近底板运动方向上的预设位置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中间件相对所述底板运动促使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在所述机壳靠近底板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在所述机壳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有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有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失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中间件上的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三抵接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将所述第三抵接件夹设在其间固定所述机壳和所述中间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三抵接件脱开配合,所述第二抵接件可与所述第三抵接件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在机壳相对底板运动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限位机构在机壳靠近底板的方向上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有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失效、所述限位机构有效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一接触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接触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件和所述第二接触件之间的螺纹锁紧机构,所述第一接触件上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件上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中间件位于第一位置,其夹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并由所述螺纹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中间件位于第二位置,其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面远离所述第二接触面的一侧或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面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面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上设有扩宽部,所述中间件上设有与所述扩宽部形配并可供所述扩宽部穿过的开孔、与所述开孔贯通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孔的宽度,所述中间件运动使所述扩宽部穿过所述开孔,从而所述中间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扩宽部和所述第二接触件抵接在所述中间件的滑槽处并由所述螺纹锁紧机构锁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沿预设方向对所述中间件施力阻止所述机壳相对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预设方向与机壳相对底板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设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和所述中间件上并可相互抵接的两个抵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相对所述底板的运动为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在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运动的方向上相对底板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包括与所述底板活动配接的连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板状件,所述板状件在所述机壳相对底板运动的方向上延伸,所述锁定机构连接在所述板状件和所述机壳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件上设有在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运动的方向上延伸的滑槽,所述锁定机构滑动配接在所述滑槽上,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锁定机构在预设位置相对所述滑槽固定的固定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的活动护罩,所述活动护罩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工作头,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驱动所述活动护罩运动的护罩打开机构,所述活动护罩上设有可选择的与所述护罩打开机构配接的配接部,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护罩打开机构处于与所述配接部脱开配合的第一状态,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护罩打开机构处于可与所述配接部配接的第二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中间件连接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可操作的驱动所述中间件运动,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护罩打开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护罩打开机构在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打开机构通过所述中间件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打开机构与所述中间件活动配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偏压件,所述偏压件沿朝向所述活动护罩的方向对所述护罩打开机构施力。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护罩的运动为枢转运动,所述枢转运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所述配接部上延伸有突出于活动护罩并以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线的弧形延伸部。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为凸出的弧形接触部。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的运动为枢转运动,所述枢转运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相对所述底板的运动为滑移运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与所述中间件连接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可操作的驱动所述中间件运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偏心轴,所述偏心轴旋转带动所述中间件移动。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枢转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枢转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工作头的旋转轴线,所述机壳活动配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底板用于抵接工件。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或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工作头侧面的护栏,所述护栏沿所述工作头的径向延伸。
CN201410504670.7A 2014-09-28 2014-09-28 动力工具 Active CN105522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4670.7A CN105522218B (zh) 2014-09-28 2014-09-28 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4670.7A CN105522218B (zh) 2014-09-28 2014-09-28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218A true CN105522218A (zh) 2016-04-27
CN105522218B CN105522218B (zh) 2018-10-23

Family

ID=5576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4670.7A Active CN105522218B (zh) 2014-09-28 2014-09-28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221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2872A (zh) * 2016-07-01 2018-01-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切割工具
CN108237261A (zh) * 2016-12-27 2018-07-03 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圆锯机的工作角度快速定位装置
CN109382551A (zh) * 2017-08-14 2019-02-2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3906U (zh) * 2009-09-07 2010-06-02 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圆锯切割深度调节锁定机构
CN201493556U (zh) * 2009-09-07 2010-06-02 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圆锯护罩安全锁定机构
JP2010247270A (ja) * 2009-04-15 2010-11-04 Max Co Ltd 携帯用切断機
CN102114555A (zh) * 2010-01-04 2011-07-06 泉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2601449A (zh) * 2011-12-31 2012-07-2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动工具的深度定位机构
CN10353775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N103894670A (zh) * 2012-12-26 2014-07-02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具有切割深度调节装置的便携式切割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47270A (ja) * 2009-04-15 2010-11-04 Max Co Ltd 携帯用切断機
CN201493906U (zh) * 2009-09-07 2010-06-02 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圆锯切割深度调节锁定机构
CN201493556U (zh) * 2009-09-07 2010-06-02 宁波捷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圆锯护罩安全锁定机构
CN102114555A (zh) * 2010-01-04 2011-07-06 泉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N102601449A (zh) * 2011-12-31 2012-07-2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动工具的深度定位机构
CN10353775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N103894670A (zh) * 2012-12-26 2014-07-02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具有切割深度调节装置的便携式切割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2872A (zh) * 2016-07-01 2018-01-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切割工具
CN107552872B (zh) * 2016-07-01 2023-08-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切割工具
CN108237261A (zh) * 2016-12-27 2018-07-03 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圆锯机的工作角度快速定位装置
CN108237261B (zh) * 2016-12-27 2019-11-29 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圆锯机的工作角度快速定位装置
CN109382551A (zh) * 2017-08-14 2019-02-2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9382551B (zh) * 2017-08-14 2020-08-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218B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79649A1 (en) Pipe cutter having a detachable cutting head
CN105522218A (zh) 动力工具
US20110162218A1 (en) Hand held circular saw power tool having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WO2012099207A1 (ja) 手持ち式電動切断機
EP3479942B1 (en) Cutting tool
CN101786185B (zh) 便携式切割机
CN203973401U (zh) 切割工具
AU2013404787A1 (en) Miter saw
US8166660B2 (en) Reciprocating saw
WO2020238950A1 (zh) 电动工具
JP2013000838A (ja) 切断機用カバー装置及び切断機用カバー装置を装着した切断機
CN111085907A (zh) 一种手术刀打磨设备
EP2327495B1 (en) Tabletop cutting machine
CN111673145A (zh) 旋动式动力工具刀架连接结构及动力工具
KR101869662B1 (ko) 고로 등의 탭홀면 면삭 장치
EP3230026B1 (en) Compact planer
KR20120004313A (ko) 테이블 타입 면취기
KR101869294B1 (ko) 전동 공구의 플레이트 락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 공구
WO2015005087A1 (ja) 切断工具
WO2015098615A1 (ja) 卓上切断工具
JP4368555B2 (ja) 電動工具
CN111186030B (zh) 开槽机
CN219882135U (zh) 一种便携式磨边机
CN103568091B (zh) 劈裂工具
CN109382551B (zh) 动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1

Address after: 215600 No.9, Haixin Road, Nanfeng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OSITEC MACHINERY (ZHANGJIAG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East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