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2843A -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2843A
CN105502843A CN201610035679.7A CN201610035679A CN105502843A CN 105502843 A CN105502843 A CN 105502843A CN 201610035679 A CN201610035679 A CN 201610035679A CN 105502843 A CN105502843 A CN 105502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water outlet
water
absorption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56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2843B (zh
Inventor
文湘华
杨宁宁
宋哲华
黄霞
赵凤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356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2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2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2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C02F3/1273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4Dynamic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其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限定出处理空间;隔板,隔板设置在所述处理空间中,将处理空间分隔为左侧缓冲室和右侧反应室,左侧缓冲室具有曝气头,右侧反应室自上而下设置有吸附与分离段和浓缩段,吸附与分离段是由动态膜和活性污泥构成的,吸附与分离段设置有出水口,左侧缓冲室设置有底部进水口和第一进气口,吸附与分离段设置有顶部进水口和第二进气口;以及缓冲容器,缓冲容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缓冲容器的进水口与吸附与分离段的出水口相连,缓冲容器的出水口与吸附与分离段的顶部进水口相连。该系统可快速吸附分离污水中的碳源,并得到出水。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及利用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中碳源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制约因素。污水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最直接原因,而城市污水随着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无论在排放总量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值得高度关注。随着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很多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仍有不少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有待提高。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水污染的控制仍是我国未来水污染防治的重点。
目前城市污水的主流处理工艺是好氧活性污泥法及其各种针对不同进水水质和处理目标的改进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在消除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氮磷营养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受工艺原理本身的限制,城市污水的传统处理模式存在高耗能、高排碳、低资源回收的不足,与当前节能减排的需求形成矛盾。活性污泥法由于需要通过曝气给微生物分解污染物供养,其曝气能耗高达城市污水厂总能耗的40-50%,如果我国城市污水的年排放量按360亿m3,曝气能耗成本按约0.15元/m3计算,则每年处理污水的曝气耗电超过50亿元。而这些能耗所分解掉的是污水中蕴含的资源和能源:仅考虑有机物,污水COD浓度约为500mg/L,即每年流失180亿kg碳资源和大量的化学能(约是目前污水处理过程消耗能量的9.3倍),实际是一种“以能消能”的技术。同时分解的有机物还会转化为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目前的活性污泥法每处理1m3污水产生约0.23kgCO2,同时消耗约0.3度电,间接产生0.32kgCO2,两者之和为0.55kgCO2。因此,转变传统污水处理的模式,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回收是污水处理工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加强水回用和碳物质的资源化是城市污水处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浓度为COD:300-500mg/L,TN:30-50mg/L,TP:4-6mg/L,从中可以看出,污水中蕴藏的最大资源是水和碳物质,而对污水中含碳物质进行富集分离是实现资源化的前提。由于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通常处于中、低浓度,直接将污水中的有机碳进行资源化存在难度。因此,研发高效低耗的碳源组分富集分离技术是保证污水中碳资源物质向高附加值物质和能源物质的高效转化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活性污泥作为吸附剂并与动态膜相结合,该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污水处理的成本低,能高效富集污水中的碳源,资源回收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工作而完成的:
目前,对碳源分离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得并不多,仍在试验研究阶段。膜技术作为新型的高分离、浓缩、提纯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但膜组件价格昂贵以及膜污染造成的通量衰减等问题却阻碍着膜技术的推广。发明人发现,滤饼层虽然会使能耗增大,但也有助于对小粒子的截留,提高过滤分离性能,并且渗透性更好。经大量实验研究,发明人将动态膜作为分离单元,与活性污泥吸附相结合,污水经活性污泥吸附后进行膜过滤,通过活性污泥自身的吸附特性,富集污水中的碳源,通过动态膜高效截留作用,分离活性污泥及其吸附的碳源物质等,从而快速吸附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碳源,并得到高品质的出水。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出处理空间;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处理空间中,将所述处理空间分隔为左侧缓冲室和右侧反应室,所述左侧缓冲室具有曝气头,所述右侧反应室自上而下设置有吸附与分离段和沉淀段,所述吸附与分离段是由动态膜和活性污泥构成的,所述吸附与分离段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左侧缓冲室设置有底部进水口和第一进气口,所述吸附与分离段设置有顶部进水口和第二进气口;以及缓冲容器,所述缓冲容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缓冲容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吸附与分离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缓冲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吸附与分离段的顶部进水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动态膜作为分离单元,与活性污泥形成的吸附剂相结合,污水经活性污泥吸附后进行膜分离,通过活性污泥自身的吸附特性,富集污水中的碳源,通过动态膜高效截留作用,分离活性污泥及碳源物质等,从而快速吸附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碳源,并得到高品质的出水。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与分离段与所述浓缩段的体积比为(4-6):1,优选地,为5: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与分离段的体积为30L,所述浓缩段的体积为6.24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动态膜是平板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平板膜为聚偏氟乙烯平板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平板膜的膜孔孔径为200目,所述平板膜的膜片数为8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进一步包括: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反应装置的液位变化进行自动反冲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前述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与污水中碳源回收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利用反应装置对污水进行吸附和过滤处理,以便富集所述污水中的碳源,并得到出水;和利用缓冲容器收集所述出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方法,将动态膜作为分离单元,与活性污泥形成的吸附剂相结合,污水经活性污泥吸附后进行膜分离,通过活性污泥自身的吸附特性,富集污水中的碳源,通过动态膜高效截留作用,分离活性污泥及污水中的碳源物质等,利用该方法可快速吸附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碳源,并得到高品质的出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污水在所述反应装置的停留时间为45-60分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去除率结果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利用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去除率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解释说明,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装置100和缓冲容器200,而反应装置100又包括:壳体110和隔板120,壳体110中限定出处理空间;隔板120设置在处理空间中,将该处理空间分隔为左侧缓冲室123和右侧反应室124,其中,左侧缓冲室123具有曝气头,右侧反应室124自上而下设置有吸附与分离段121和浓缩段122,吸附与分离段121是由动态膜和活性污泥构成的,该吸附与分离段121设置有出水口,左侧缓冲室123设置有底部进水口和第一进气口,吸附与分离段121设置有顶部进水口和第二进气口;缓冲容器200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缓冲容器200的进水口与吸附与分离段121的出水口相连,缓冲容器200的出水口与吸附与分离段121的顶部进水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动态膜作为分离单元,与活性污泥形成的吸附剂相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反应室的动态膜上附着大量微生物,为了避免进水冲击动态膜,使微生物脱落,污水通过缓冲室进入反应室,污水在反应装置中进行曝气,增加污水的含氧量,以便供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现有的活性污泥法中,通过曝气给微生物供氧,利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曝气主要是混合缓冲室内的污水,使进入反应室的污水较均匀,由此,相对于现有的采用活性污泥法的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曝气量显著降低,相应地,能耗也显著降低。污水经活性污泥吸附,活性污泥富集污水中大量的碳源后,再进入分离段进行膜过滤,通过动态膜高效截留作用,分离活性污泥及碳源物质等,从而可快速吸附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碳源,并得到高品质的出水,出水储存在缓冲容器中,当动态膜上的杂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利用出水对动态膜进行反冲洗。
本发明中的术语“动态膜”是指通过预涂剂或活性污泥在膜表面形成的新膜,也称为次生膜。动态膜在提高过滤精度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污染物向膜材料表面和内部扩散,减轻对膜材料的污染程度;并且,动态膜孔隙率高而可压缩性小,具有较强的液相渗透性能,压差低并发展慢。此外,动态膜易于从膜材料表面去除,有效恢复膜通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动态膜是平板膜。由此,膜组件具有抗污染能力较强,运行能耗较低的优点,同时平板膜刚度大,机械性能较好,不易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平板膜为聚偏氟乙烯平板膜。由此,膜组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耐温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平板膜的膜孔孔径为200目,所述平板膜的膜片数为8片。由此,动态膜可压缩性小、孔隙率高,可以减缓跨膜压差的升高,同时动态膜与膜基材料粘连性不是很强,有利于膜的清洗。
其中,动态膜是靠膜内外的压力驱动污水通过动态膜进行过滤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动态膜采用死端过滤,而动态膜的出水方式为外压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吸附与分离段121的进水端设有压力传感器500,吸附与分离段121的出水端设有流量计300。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500和流量计300由无纸记录仪记录膜组件内外侧压差及膜出水量。随着污水过滤,动态膜的膜污染逐渐加重,压力增加,通过压力传感器500检测跨膜压差变化,并通过液位控制器控制动态膜的反冲洗,去除动态膜上的污染。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进一步包括:液位控制器,该液位控制器通过检测反应装置100的液位变化进行自动反冲洗。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液位控制器设置在吸附与分离段121顶部高15厘米处,该高度为反应装置100内的液位预警高度,当达到该液位,说明动态膜污染较严重,需要进行反冲洗清理。液位达到预警高度后,液位控制器通过电磁阀自动控制反冲洗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反冲洗采用在线气-水联合反冲洗,反洗水采用污水吸附与分离后得到的出水。当液位控制器通过电磁阀启动反洗时,关闭进水泵700,空气通过空气压缩机600进入吸附与分离段121,同时膜出水通过反洗水泵400进入动态膜,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30s后,空气压缩机600关闭,单独使用清水反冲洗30s,其中反冲洗出水进入动态膜。反冲洗结束后,关闭反洗水泵400,打开进水泵700,开始正常污水处理过程,其中,气冲洗强度10L/(m2·s),水冲洗强度5L/(m2·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吸附与分离段121与浓缩段122的体积比为(4-6):1。由此,浓缩段的比例大,便于存放大量回流的活性污泥。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吸附与分离段121与浓缩段122的体积比为5:1。由此,吸附与分离段与浓缩段的比例适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吸附与分离段和浓缩段的体积根据污水处理量的需求进行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吸附与分离段121的体积为30L,浓缩段122的体积为6.24L。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前述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中碳源回收的方法。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污水中碳源回收的方法进行解释,该方法包括:
S100吸附分离并富集碳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反应装置对污水进行吸附和分离处理,以便富集所述污水中的碳源,并得到出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污水在反应装置的停留时间为45-60分钟。停留时间为45-60分钟可以保证活性污泥充分吸附污水中的杂质,以及经活性污泥吸附后的污水通过动态膜完成分离处理。如果时间过短,可能存在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的杂质吸附不充分,或者污水在动态膜中的未完全分离,从而导致出水质量不高。而处理时间过长,出水质量改善并不显著,但污水处理的时间成本显著增加,导致装置的污水处理量小,污水的处理成本高。
S200收集出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缓冲容器收集出水。出水将进入其他环节进行后续处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方法,将动态膜作为分离单元,与活性污泥形成的吸附剂相结合,污水经活性污泥吸附后进行膜分离,通过活性污泥自身的吸附特性,富集污水中的碳源,通过动态膜高效截留作用,分离活性污泥及其中的碳源物质等,利用该方法可快速吸附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碳源,并得到高品质的出水。
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中,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动态膜组件为膜孔径200目,材质为聚偏氟乙烯的平板膜组件,利用该系统对污水处理的过程如下;
(1)污水通过进水泵进入缓冲室,同时曝气,运行总时间15d,流量为0.36m3/d,污泥停留时间为2d,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有机负荷为5.5kgCOD/m3·d,得到吸附处理后的水;
(2)吸附处理后的水进入动态膜组件进行死端过滤,膜通量为16L/m2·h,通过电磁阀自动控制在线气-水反冲洗,动态膜组件出水为外压式,出水直接进入储水池存放。部分出水用于动态膜组件的反冲洗。
经检测,污水进水总COD(TCOD)平均浓度为398.2±134.0mg/L,胶体COD(CCOD)平均浓度为41.4±8.7mg/L,溶解态COD(SCOD)平均浓度为116.8±25.8mg/L;生物吸附动态膜反应器对T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9.7±16.3%,对C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8.4±12.6%,对S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3.0±16.8%;生物吸附动态膜反应器对COD的回收率可达48.7%。生物吸附动态膜反应器对TCOD,CCOD,SCOD的去除率见图3,该污水处理系统对SCOD去除效果好,而对TCOD和CCOD的去除效果加更佳。
实施例2
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中,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动态膜组件为膜孔径200目,材质为聚偏氟乙烯的平板膜组件,利用该系统对污水处理的过程如下;
(1)污水通过进水泵进入缓冲室,同时曝气,运行总时间15d,流量为0.48m3/d,污泥停留时间为2d,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有机负荷为7.3kgCOD/m3·d,得到吸附处理后的水;
(2)吸附处理后的水进入动态膜组件进行死端过滤,膜通量为21L/m2·h,通过电磁阀自动控制在线气-水反冲洗,动态膜组件出水为外压式,出水直接进入储水池存放。部分出水用于动态膜组件的反冲洗。
经检测,污水进水TCOD平均浓度为474.8±105.5mg/L,CCOD平均浓度为78.5±16.0mg/L,SCOD平均浓度为161.2±46.3mg/L;生物吸附动态膜反应器对T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9.5±13.5%,对C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0.3±5.6%,对S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6.4±5.1%;生物吸附动态膜反应器对COD的回收率可达56.9%。生物吸附动态膜反应器对TCOD,CCOD,SCOD的去除率见图4,该污水处理系统对SCOD去除效果好,而对TCOD和CCOD的去除效果加更佳。
对比以上两个实例,两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系统对TCOD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而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时,系统对CCOD的去除率较高,且对COD的回收率较高,同时考虑到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实际运行中本专利推荐污泥停留时间为2d,水力停留时间为45min的运行条件。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中COD的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COD,将COD转化为CO2排放,对COD的去除能达到90%左右,但是对COD的回收率很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则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吸附COD,得到的高含碳污泥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达到资源回收的效果;经过污泥吸附后的出水经过动态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分离活性污泥及单元物质等,得到高品质出水。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相比,该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曝气量低,污水处理成本低,能高效富集污水中的碳源,资源回收率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限定出处理空间;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处理空间中,将所述处理空间分隔为左侧缓冲室和右侧反应室,所述左侧缓冲室具有曝气头,所述右侧反应室自上而下设置有吸附与分离段和浓缩段,所述吸附与分离段是由动态膜和活性污泥构成的,所述吸附与分离段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左侧缓冲室设置有底部进水口和第一进气口,所述吸附与分离段设置有顶部进水口和第二进气口;以及缓冲容器,所述缓冲容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缓冲容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吸附与分离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缓冲容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吸附与分离段的顶部进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与分离段与所述浓缩段的体积比为(4-6):1,优选地,为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与分离段的体积为30L,所述浓缩段的体积为6.24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膜是平板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膜为聚偏氟乙烯平板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膜的膜孔孔径为200目,所述平板膜的膜片数为8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反应装置的液位变化进行自动反冲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出水返回通道,所述出水返回通道与所述储水池和所述动态膜组件相连,用于将所述出水返回所述动态膜组件,以便利用所述出水进行反冲洗处理。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中碳源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反应装置对污水进行吸附和分离处理,以便富集所述污水中的碳源,并得到出水;和
利用缓冲容器收集所述出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在所述反应装置的停留时间为45-60分钟。
CN201610035679.7A 2016-01-19 2016-01-19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Active CN105502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5679.7A CN105502843B (zh) 2016-01-19 2016-01-19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5679.7A CN105502843B (zh) 2016-01-19 2016-01-19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843A true CN105502843A (zh) 2016-04-20
CN105502843B CN105502843B (zh) 2018-02-09

Family

ID=5571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5679.7A Active CN105502843B (zh) 2016-01-19 2016-01-19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284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004A (ja) * 2002-10-03 2004-04-22 Kobelco Eco-Solutions Co Ltd 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1376538A (zh) * 2007-08-29 2009-03-04 亚蕾 粉末活性炭强化内置束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1386444A (zh) * 2008-11-10 2009-03-18 邹华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1734793A (zh) * 2008-11-27 2010-06-16 陈光浩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2180565A (zh) * 2011-03-17 2011-09-14 清华大学 一种城市污水强化生物脱氮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004A (ja) * 2002-10-03 2004-04-22 Kobelco Eco-Solutions Co Ltd 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1376538A (zh) * 2007-08-29 2009-03-04 亚蕾 粉末活性炭强化内置束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1386444A (zh) * 2008-11-10 2009-03-18 邹华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CN101734793A (zh) * 2008-11-27 2010-06-16 陈光浩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2180565A (zh) * 2011-03-17 2011-09-14 清华大学 一种城市污水强化生物脱氮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843B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4380C (zh) 焦化污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
CN102503044B (zh) 膜生物反应器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小区污水回用系统
WO2018010217A1 (zh) 一种耦合厌氧产酸、正渗透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三元污水处理方法
CN101269899B (zh) 一种丙烯酸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4016477A (zh) 一种浸没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CN103288311B (zh) 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和应用
CN101759324A (zh) 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及应用其净化水质方法
CN112174441A (zh) 一种利用气浮预处理+生化+双膜法处理并回用机加工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5645663A (zh) 一种絮凝-逆流臭氧气浮-生物过滤的水处理组合方法及所用装置
CN201598221U (zh) 生物滤池-陶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CN102190397B (zh)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CN106145510A (zh) 一种采用给水厂脱水污泥强化膜生物反应器除磷效果的方法
CN107935300B (zh) 一种非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装置和方法
CN202116373U (zh) 一种适用于高原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装置
CN208022860U (zh)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
CN203238141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膜过滤系统
CN107381810A (zh) 一种mbr综合污水处理器
CN101306869A (zh) 小区中水景观水改性沸石生物滤池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8327721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CN203582648U (zh) 复合式sbr-mbr污水处理装置
CN104529087A (zh) 一种污水资源化、能源化处理成套设备及工艺
CN105502843A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途
CN20167855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4661392U (zh) 处理湖泊水的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
CN201031170Y (zh) 两级过滤膜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