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647A - 红外线体温计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体温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647A
CN105451647A CN201480043703.0A CN201480043703A CN105451647A CN 105451647 A CN105451647 A CN 105451647A CN 201480043703 A CN201480043703 A CN 201480043703A CN 105451647 A CN105451647 A CN 105451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uman body
infrared thermometer
lens
bod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37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647B (zh
Inventor
田中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 Echo Net Inc
Original Assignee
Bio Echo Ne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640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02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00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56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 Echo Net Inc filed Critical Bio Echo Ne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51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capaci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6Control of working procedures of a pyrometer, other than calibration; Bandwidth calculation; Gain contro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65Handheld, porta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75Control or determination of height or distance or angle information for sensors or 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4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8Optical arrangements
    • G01J5/0875Windows; Arrangements for fasten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1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5/1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 G01J5/14Electrical feature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内置红外线传感器(3)的主体部(1R);用于对主体部(1R)接近到人体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接近传感器(100);以及基于由接近传感器(100)检测到主体部(1R)接近到人体时的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红外线的量,来计算体温的控制部(83)。接近传感器(100)具备接地电极(5)、以及配置于接地电极(5)的周围的多个分割电极(7、7B、7C、7D)。控制部(83)在向人体接近时对接地电极(5)与各分割电极(7、7B、7C、7D)之间的静电电容进行测定,并对主体部(1R)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由此来对主体部(1R)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红外线体温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来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测定体温的体温计,使用了红外线传感器的体温计能够迅速地测定体温,从而对于测定容易哭、容易睡着、静不下来的幼儿、婴儿等的体温非常有效。
红外线传感器对从人体的皮肤等测定对象部放射出的红外线的量进行测定,来对测定对象部的温度、即体温进行测定。但是,红外线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地衰减,从而要求准确地测量红外线传感器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或者使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恒定来测定红外线的量。
因此,以往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红外线传感器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的设定或者测定因测定者以“大概调整至几厘米”、或“调整光的标记”等进行,从而大多依赖测定者的技能。因此,红外线传感器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多产生误差,而难以测定准确的体温。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消除这样的距离的误差的问题的红外线体温计。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当由接触判定机构判定到内置红外线传感器的主体部与人体的皮肤、例如婴儿的皮肤直接接触时,对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的量进行测定,而基于该测定到的红外线的量计算体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2376号公报(JP2005-342376A)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7563号公报(JP2012-217563A)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红外线体温计是与人体的皮肤、例如婴儿的皮肤直接接触的构造,所以该婴儿的体温会向红外线体温计的外壳侧转移,从而有体温测定产生误差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体温计,简单的构造,并且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进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红外线体温计是能够相对于人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具备:主体部,其内置红外线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其用于对主体部接近到人体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接近传感器检测到主体部接近到人体时的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的量,计算人体的体温,接近传感器具备:接地电极;以及多个分割电极,其配置于接地电极的周围,控制部在向人体接近时对接地电极与各分割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进行测定,并基于静电电容对主体部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由此对主体部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主体部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因此,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准确地使主体部的姿势朝向人体,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优选控制部具有用于对测量出的体温进行修正的参照表,根据得到的倾斜角度并参照参照表,从而对已测量出的体温进行修正。
根据这样的结构,控制部参照参照表。这样,即使主体部相对于人体倾斜,也能够与该倾斜角度对应地对测定出的体温进行修正,从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优选接地电极形成为环状,多个分割电极通过在接地电极的外侧将环状的电极断开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静电电容类型的接近传感器成为具有接地电极和多个分割电极的构造。因此,设计的自由度高,且能够容易设置于红外线体温计内。
优选具有通知部,当主体部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角度超过预先决定的倾斜角度时,该通知部通知该情况,并在体温的测定结束时进行通知。
根据这样的结构,测定者能够通过通知部知晓主体部并未以准确的姿势朝向人体而是倾斜,而且能够通过通知部的通知来可靠地知晓体温的测定已结束。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红外线体温计是能够相对于人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具备:主体部,其具有红外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其用于对主体部接近到人体时的主体部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在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主体部相对于人体成为预先决定的距离时,基于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的量,计算人体的体温。距离传感器具备:光源,其发出光;投射透镜,其将光源的光向人体侧投射;受光传感器;以及受光透镜,若主体部位于预先决定的距离,则受光透镜使受光传感器接受从人体反射而得到的光的返回光。
根据这样的结构,若主体部位于预先决定的距离,则使受光传感器接受在人体反射而得到的投射后的光的返回光,并基于在预先决定的距离中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的量,来计算人体的体温。因此,能够是简单的构造,并且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优选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均是半圆弧状的透镜。
通过使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均采用半圆弧状的透镜,能够在投射透镜与受光透镜之间配置红外线传感器。因此,主体部中的红外线传感器的布局变得容易,而能够实现主体部的小型化。
优选具备搭载有投射透镜、受光透镜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基板,在投射透镜与受光透镜之间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为中心配置于对称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投射透镜与受光透镜之间通过,而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接受来自人体的红外线。
优选搭载有投射透镜、受光透镜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基板配置于主体部的前端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主体部的前端部接近人体,能够测定体温。
优选投射透镜的投射光的前端部和受光透镜的接受返回光的前端部以具有一个焦距的方式以一定的角度倾斜而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由前端部的角度决定的一个焦距,能够在受光透镜侧接受返回光。
优选投射透镜的投射光的前端部和受光透镜的接受返回光的前端部以从中央位置直到端部具有不同的多个焦距的方式连续变化。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由前端部的角度决定的多个焦距,能够在受光透镜侧接受返回光。
优选投射透镜的投射光的前端部和受光透镜的接受返回光的前端部以从中央位置直到端部具有不同的多个焦距的方式形成多个台阶部,从而台阶状地变化。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由前端部的角度决定的多个焦距,能够在受光透镜侧接受返回光。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红外线体温计,简单的构造,并且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从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拆下了图1的红外线体温计的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后视图,图3(b)是其侧视图,图3(c)是其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电路的一部分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所使用的静电电容相对于接近传感器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静电电容变化曲线的图表。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LED)流动的电流和调光状态的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整体的电路图。
图8(a)、图8(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接地电极(接地电极)和其它的电极等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接地电极和其它的电极的形状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优选的接地电极和电极的形状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其它优选的接地电极和电极的形状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四个分割电极和MCU的一般的连接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拆下了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后视图,图15(b)是其侧视图,图15(c)是其主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安装有距离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基板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安装有距离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基板和目标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的距离传感器和电路基板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光源的光向目标投射而作为返回光由受光传感器接受的状况的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中、投射透镜的前端部与受光透镜的前端部之间的焦距是50mm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中、投射透镜的前端部与受光透镜的前端部之间的焦距是100mm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中、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的前端部的形状恒定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中、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的前端部的形状平滑地连续而变化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中、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的前端部的形状阶段性变化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27(a)是图26所示的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的前端部的形状的V1-V1线的剖视图,图27(b)是其V2-V2线的剖视图,图27(c)是其V3-V3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罩200。罩200构成为稍微立式的筒状的形状。这样,测定者容易用手指抓取罩200的中央的稍微凹下的凹部分1A等。而且,测定者抓取红外线体温计1的罩200的凹部分1A,而在接近作为体温的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前额的中央部的皮肤等的位置,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
因此,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人体的皮肤非接触,也就是说,不与作为被检体的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测定体温时温度(体温)不会从皮肤向红外线体温计1侧转移,进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如图1所示,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用于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传感器3、和用于对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该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1B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前面侧的大致中央部分,即图1中朝向罩200的右下方的前端部分1B的大致中央部分研钵状地凹下,从而构成为研钵状部分1C。在研钵状部分1C的中心的深处部分,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3和接近传感器100。
在红外线传感器3的周围设有接近传感器100。接近传感器100由接地电极(也称作地面电极)5和外侧的对立的电极7。图1中表示了作为电极7的保护部的电极外装7a,但图2中除去了电极外装7a,电极7露出。接近传感器100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适当地感知红外线传感器3朝人体等的测定对象部的接近。
从图1、图2可知,研钵状部分1C构成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接地电极5的周围的环状的部分构成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
因此,测定者例如在测定婴儿的体温时,使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接近传感器100的具有接地电极5和电极7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接近人体的皮肤。由此,设于研钵状部分1C的接近传感器100一边对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一边在不使红外线体温计1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的非接触状态下,由红外线传感器3对来自人体的红外线进行检测。而且,能够根据该检测到的红外线的量来测定体温。
接地电极5设于红外线传感器3的周围,构成用于稳定红外线传感器3的温度和反射来自侧面的辐射的传感器框架。该传感器框架被用作接地电极5的替代,作为接地电极5而确保足够的面积。
如图3(a)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的后表面设有显示体温、或通知需要的警报的作为通知部的液晶显示器11。在液晶显示器11的上侧设有按压面大的电源开关13。若将电源开关13操作为接通,则红外线体温计1工作,而相对于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并将该测定到的体温的数值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1。
并且,如图3(b)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的罩200的凹部分1A的侧面设有电池收纳部15。在电池收纳部150放入例如1.5~3伏特的按钮电池等电池,而对盖进行螺丝紧固等,从而能够作为红外线体温计1的电源发挥功能且工作。
如图3(c)所示,在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同心圆状地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在该红外线传感器3的周围,同心圆状地配置有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以及电极7。
图4所示的电路包括基于由接近传感器100检测到的静电电容来对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具有接近传感器100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1B(图3所示的研钵状部分1C)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的测定电路的一部分、和表示红外线体温计1的体温测定结束的报告功能以及液晶显示器11的液晶用的背光灯用的电路的一部分。
作为接近传感器100使用静电电容类型的传感器是因为,若电极部分是导电性的材料,则能够由金属制的端子和设于基板上的布线图案、设于柔性基板上的布线图案等构建。而且,这是因为,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的形状的自由度变高,容易设置为体温计的形状,而测定电路简单。
如图4所示,构成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与电极7之间的静电电容被接近传感器100所接近的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接近传感器100之间的距离影响而变化。若该变化的接地电极5与电极7之间的静电电容如图4所示地输入而供应与电阻R1连接的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入,则该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以(1)式所示的振荡频率F振荡。
F=1/(0.8×Cf×R1)…(1)
此处,Cf是包括构成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与电极7之间的静电电容和布线的寄生电容的静电电容,是被接近传感器100所接近的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接近传感器100之间的距离影响而变化的静电电容。R1是图4的电阻R1的电阻值。
这样,以振荡频率F振荡的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向使用了后述的微处理器的微控制器(MCU)83供给。在MCU83中振荡频率F由计数器计数。基于振荡频率F的计数值,来计算人体与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1B的接近传感器100之间的距离。
当接近传感器100接近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人体的皮肤、例如前额等时,例如接近约5mm以内时的静电电容C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面积成正比例,与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人体的皮肤等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而成为接近(2)式的值。
C=ε0εrS/2t(F)…(2)
此处,S是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的面积,t是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人体的皮肤等与接近传感器100之间的距离,ε0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εr是比介电常数,在空气中是1。
然而,若接近传感器100从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人体的皮肤等离开,则无法期待作为接近传感器100的面的作用,静电电容极端降低。此时的接近传感器100的静电电容仅仅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的面积成正比例,静电电容成为布线的寄生电容和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的表面积的和,即使与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人体的皮肤等之间的距离变化,静电电容也不会变化。这样,在静电电容不变化的距离区域内,接近传感器100作为距离传感器而不灵敏,从而可以说接近传感器100是解除状态。
如图4所示,接近传感器100的外侧的电极7在周向上断开,从而分割为四个分割电极7A、7B、7C、7D,在以下会参照图10详细地进行说明。分割电极7A、7B、7C、7D分别与接近传感器电路71连接,四个接近传感器电路71与MCU83连接。能够从四个接近传感器电路71分别向MCU83供给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
由多个分割电极7A、7B、7C、7D构成外侧的电极7是因为,通过分别测定各分割电极7A、7B、7C、7D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得到倾斜角度来确认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作为测定面的人体的皮肤是否倾斜。即,对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相对于人体的皮肤倾斜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
如图4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作为用于向测定者通知信息、警报的通知部设有液晶显示器11和蜂鸣器180。液晶显示器11例如能够通知图3(c)所示的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相对于人体的皮肤倾斜的倾斜角度的通知、该倾斜角度超过了预先决定的适当的角度的警告通知、体温测定的测定结束。
并且,蜂鸣器180通过产生声音,例如能够通知该倾斜角度超过了预先决定的适当的角度的警告通知、体温测定的测定结束。
图5是表示静电电容C相对于接近传感器100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t的关系的静电电容变化曲线的图表。如图5所示,当接近传感器100与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t为5mm以下时,如(2)式所示,静电电容C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的面积S成正比例,与和测定对象部之间的距离t成反比例,但若接近传感器100远离测定对象部,则无法期待作为接近传感器100的面的作用,静电电容C极端降低。
返回图4,以振荡频率F振荡的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向MCU83供给,来计算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接近传感器100之间的距离t。除此之外,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向升压电路供给,该升压电路用于将收纳于图3(b)所示的电池收纳部15的电池的电压的3伏特提高为用于使后述的体温测定结束的报告用的例如蓝色的发光二极管(LED)点亮的6伏特的电压。
即,图4中,除MCU83以外,上述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还向CMOS变换器U2供给而被反转放大,使电池的3伏特的电压E的振幅与0伏特之间成为交替地反复的矩形波信号,而向电容器C1供给。电容器C1经由后段的肖特基二极管D1,被充电为电池21的电压E的3伏特。
即,当CMOS变换器U2的输出是0伏特时,电容器C1的两侧的端子成为正的极性,电容器C1的一侧的端子成为负的极性,而向电容器C1充电电压E的3伏特。
并且,当CMOS变换器U2的输出是电压E的3伏特时,充电到电容器C1的电压串联地与CMOS变换器U2的输出连接,从而在电容器C1的两侧的端子产生3伏特的电压E的2倍亦即6伏特的电压2E(电压E×2=2E),该6伏特的电压2E经由肖特基二极管D1充电到电容器C2。
这样,充电到电容器C2的电压2E的6伏特向体温测定结束的报告用的例如蓝色的发光二极管(LED)D2供给。在发光二极管D2串联地连接有电阻R2和调光用晶体管Q1。根据电阻R2来决定向发光二极管D2流动的电流。根据向调光用晶体管Q1的基体供给的来自MCU83的调光控制信号B,来对调光用晶体管Q1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将其控制为接通时最大的亮度。
即,根据来自MCU83的调光控制信号B所产生的调光用晶体管Q1的接通-断开控制,如图6所示地控制向发光二极管D2流动的电流。而且,如图6所示,向发光二极管D2连续地流动了电流时的调光成为最大,受到接通-断开控制时的调光成为1/3,在电流被切断时,发光二极管D2熄灭,调光成为0。调光成为1/3的接通-断开控制的反复周期被设定为能够不使人的眼睛感到闪烁的例如1.6毫秒以下。此外,发光二极管D2也被用作液晶显示器11的液晶用的背光灯。由于与背光灯并用,因此发光二极管D2能够多阶段地调光。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整体的电路图,详细而言,是包括基于由上述的接近传感器100检测到的静电电容而对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具有接近传感器100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的测定电路的一部分、示出红外线体温计1中的体温测定结束的报告功能以及液晶显示器11的液晶用的背光灯用的电路的一部分、以及上述的MCU83的本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整体的电路图。
此外,图7中,基于由接近传感器100检测到的静电电容C而对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具有接近传感器100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t进行测定的测定电路的一部分表示为接近传感器电路71,且用于示出红外线体温计1中的体温测定结束的报告功能以及液晶显示器11的液晶用的背光灯用的电路的一部分的升压电路表示为背光/光照升压电路73。
图7中,代表地图示了图4所示的四个接近传感器电路(振荡电路)71中的一个接近传感器电路71,为了附图的简单化而省略了三个接近传感器电路71的图示。
如图7所示,来自接近传感器电路71的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向MCU83供给,并由MCU83对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具有接近传感器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从MCU83输出调光控制信号B,而向调光用晶体管Q1供给,利用该调光用晶体管Q1经由电阻R2而对发光二极管D2进行控制,从而进行调光控制以及构成液晶显示器11的液晶的背光灯控制。向发光二极管D2供给来自背光/光照升压电路73的升压至6伏特的电压。在MCU83连接有电源开关13以及3伏特的电池21。
如图7所示,红外线传感器3使用串联连接多个热电偶而构成的热电堆式红外线传感器。由热电堆式红外线传感器3测定出的红外线量经由模拟开关77被OP放大器79放大,之后在AD变换电路81中变换为数字信号,而向MCU83供给。MCU83基于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数字信号对体温、即人体的测定对象部的体温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出的体温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1。
作为示出体温测定结束的报告功能,除蓝色的发光二极管D2以外,红外线体温计1还具备蜂鸣器180。蜂鸣器180经由电阻89与MCU83连接,通过MCU83的控制而鸣响来通知体温测定结束。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0对图4、图7所示的接近传感器100的优选的构造例进行说明。接近传感器100已在图4、图7中示出,进一步详细地对接近传感器100的构造进行说明。
接近传感器100具有对接近传感器100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t进行测量的作为距离计的作用。如图8(a)所示,接近传感器100具备具有某面积的一对接地电极5和电极7。接地电极5和电极7非常接近地配置于平面上。在接地接地电极5与电极7之间,具有与面积S成正比例的静电电容C,电极的面积S越大,则静电电容C变得越大。
MCU83通过对从接近传感器电路71得到的单位时间的振荡数进行计数,来得到静电电容C的值。接近传感器电路71因作为外来噪声的电磁波干扰而对计数带来误差,从而为了使S/N比良好,期望使接地电极5和外侧的电极7(分割电极7A、7B、7C、7D)的面积尽量大(使频率变低),且并用除去噪声的软件。但是,由于设置于红外线体温计1的面积有限,且需要瞬间取样,所以并不特别期望采用先进的能够除去噪声的软件。
若作为导电体的人体的皮肤向接近传感器100接近,则接地电极5与电极7之间的静电电容增加,而单位时间的振荡数减少。由于接地电极5和电极7的面积越大,则静电电容越大,所以若是能够用于红外线体温计1的接地电极5和电极7的面积范围,则不影响静电电容的大小,以接近传感器100的从解除状态开始的变化比例来将其求出作为至人体的皮肤为止的距离。
接近传感器100的解除状态是指,在从接通红外线体温计1的电源后至红外线体温计1接近人体的皮肤为止的期间,红外线体温计1过于远离人体的皮肤而处于预先决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设计测定距离范围外的状态,是振荡频率F成为恒定值的情况。而且,若红外线体温计1向人体的皮肤接近而进入预先决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设计测定距离范围内,从该解除状态的“振荡频率F的开放值”显现振荡频率F的变化,则MCU83将该振荡频率F的变化的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供给至MCU83并进行计数。而且,基于该计数结果,MCU83对测定对象部与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
MCU83具备参照表RT。作为控制部的MCU83得到: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A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B之间的第二距离;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C之间的第三距离;以及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D之间的第四距离。
由此,MCU83比较第一距离至第四距离,使用红外线体温计1来测定体温,此时,以研钵状部分1C的倾斜角度来判断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是否以适当的姿势朝向人体的皮肤。而且,在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相对于人体的皮肤在预先决定的适当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情况下,MCU83参照参照表RT,而根据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相对于人体的皮肤倾斜的倾斜角度的大小,对测定出的体温进行修正,从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即,因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人体的皮肤的倾斜角度,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和各分割电极57A、7B、7C、7D的测定面积变化,而对体温的测定值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研钵状部分1C相对于人体的皮肤倾斜的情况下的倾斜角度的大小,来对测定出的体温进行修正。
这样,因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人体的皮肤的倾斜角度,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和各分割电极57A、7B、7C、7D的测定面积变化,而对体温的测定值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参照参照表RT来进行体温的测定值的修正。
如图10所示,接近传感器100的外侧的电极7沿周向断开,从而分割为四个分割电极7A、7B、7C、7D,而通过把握各自的单位位置的距离,来把握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皮肤的倾斜角度(姿势)对于体温测定是否适当。
如图10所示,接近传感器100为了求出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的红外线传感器3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而期望接地电极5和电极7同心圆状地双重地配置于红外线传感器3的外周部(周围部)。位于内侧的是接地电极5,在其外侧同心圆状地配置有电极7。通过使用接近传感器100,MCU83能够在从人体的皮肤隔开某程度距离的非接触状态下进行体温的测定。
接下来,对如上构成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若将红外线体温计1的电源开关13操作为接通,从电池收纳部15内的3伏特的电池21向红外线体温计1供给动作电压,则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以及接近传感器100开始工作。
接下来,测定者在测定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时,用手指等抓取筒状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凹部分1A,使该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朝向人体的例如前额的皮肤接近。
MCU83基于处于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的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与电极7的分割电极7A、7B、7C、7D之间的静电电容,来对测定对象部与接近传感器100之间的第一距离至第四距离进行测定。详细而言,接近传感器100中,测定: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A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B之间的第二距离;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C之间的第三距离;以及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D之间的第四距离。
在使红外线体温计1的电源接通之后红外线体温计1朝人体的皮肤接近的期间,若红外线体温计1过于离开人体的皮肤而处于预先决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设计测定距离范围外,则必然存在振荡频率F成为恒定值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解除状态,从而以振荡频率F持续相同的值为条件,MCU83保持为“振荡频率F的开放值”。
在第一距离至第四距离的值处于预先决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设计测定距离范围内时,MCU83判断出能够进行体温的测定。而且,MCU83在液晶显示器11中显示能够进行体温的测定,并向测定者报告。
若红外线体温计1向人体的皮肤接近而进入预先决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设计测定距离范围内,从该解除状态的“振荡频率F的开放值”显现振荡频率F的变化,则MCU83向MCU83供给该振荡频率F的变化的施密特触发器CMOS变换器U1的输出信号A并进行计数。而且,基于该计数结果,MCU83对测定对象部与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
红外线体温计1向人体的皮肤接近而进入预先决定的接近传感器100的设计测定距离范围内,由MCU83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1,而报告“体温测定状态”。并且,作为控制部的MCU83得到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A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B之间的第二距离、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C之间的第三距离、以及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前额的皮肤与接近传感器100的电极7的分割电极7D之间的第四距离,并对这些第一距离至第四距离进行比较。
由此,MCU83对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是否以适当的倾斜角度朝向人体的皮肤进行判断。而且,在使用红外线体温计1时,在主体部1R相对于人体的皮肤在预先决定的适当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情况下,MCU83参照参照表RT,而根据该倾斜的角度的大小,来对测定出的体温进行修正,从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然而,由于红外线体温计1是非接触式的,而测定者不清楚何时测定出体温或者还未测定出体温,从而在准确地体温测定成功时,MCU83使蜂鸣器180工作而鸣响。由此,测定者能够可靠地识别体温测定成功。
这样,红外线体温计1使用接近传感器100对与作为被检体的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从而能够分离最佳距离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测温。
假设当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的倾斜角度比适当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大时,期望MCU83使蜂鸣器180鸣响,而唤起测定者的注意,以便修正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人体的皮肤的倾斜角度,而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人体的皮肤成为准确的垂直的姿势(朝向)。并且,MCU83能够在液晶显示器11显示红外线体温计1是不适当的倾斜角度,并且以变为适当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将指示内容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1。
在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以适当的倾斜角度朝向人体的皮肤的时刻,MCU83得到红外线体温计1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及倾斜角度,而使用预先准备的每个倾斜角度的修正用的参照表对体温进行修正,从而能够进行适当的体温测定。使用红外线传感器3测定出的体温能够在液晶显示器11显示。该体温测定的结束能够通过使蓝色的发光二极管D2点亮、并且使蜂鸣器180鸣响来向测定者报告。
此外,在使用该情况下的红外线传感器3而测定出的温度是28度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温度认为是人体的测定对象部的体温,但在不足该28度的情况下,认为与人体以外的例如衣服、头发接触、或者在桌子上载置等而忽略。
并且,红外线传感器3与导电性的物质反应,但不与木材或树脂等的桌子等反应。另外,虽然与金属制的桌子等反应,但在室温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变高为体温程度,从而忽略此时的温度。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能够不与人体的皮肤接触地测定体温,即能够以非接触状态测定体温。因此,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没有温度的转移,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并且,第一实施方式中,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相对于人体的皮肤以非接触状态测定体温并在液晶显示器11显示。因此,对于体温测定中例如对转过脸而不愿意、或呆不住那样的幼儿、婴儿等的体温进行测定非常有效。即,若幼儿、婴儿等接触物品,则反射性地移动脸,从而能够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那样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这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可靠且简单而不会失败地测定幼儿等的体温。
并且,红外线体温计1也具备从前额表面的温度换算为腋下的温度而显示的功能,但此时,需要在前额的中央部等特定的位置进行测定。这是为了对来自处于该部位附近的动脉的温度进行测定。
第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是使用红外线传感器3来相对于人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接近传感器100,其用于检测内置红外线传感器3的主体部1R是否接近了人体;以及控制部(MCU)83,其基于由接近传感器100检测到主体部1R接近人体时的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红外线的量,来计算人体的体温。接近传感器100具有接地电极5、和配置于接地电极5的周围的多个分割电极7(7A、7B、7C、7D),控制部83在接近人体时对接地电极5与各分割电极7A、7B、7C、7D之间的静电电容进行测定,并基于静电电容来对主体部1R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从而对主体部1R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进行检测。
由此,对主体部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而不与作为被检体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面,从而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准确地使主体部的姿势朝向人体,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控制部(MCU)83具备用于对测量出的体温进行修正的参照表RT,通过根据得到的倾斜角度并对参照表RT进行参照,来对已测量出的体温进行修正。控制部(MCU)83通过参照参照表RT,即使主体部相对于人体倾斜,也能够与其倾斜角度对应地对测定出的体温进行修正,从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接近传感器100的接地电极5形成为环状,多个分割电极7(7A、7B、7C、7D)通过在接地电极5的外侧将环状的电极断开而形成。由此,静电电容类型的接近传感器100成为具有接地电极和多个分割电极的构造,从而设计的自由度变高,且容易设置于红外线体温计内。
具备作为通知部的液晶显示器11,当主体部相对于人体的倾斜角度超过预先决定的倾斜角度时,液晶显示器11通知该情况,并在体温的测定结束后进行通知。由此,测定者能够通过通知部知晓主体部并未以准确的姿势朝向人体而是相对于人体倾斜的情况。而且,能够通过通知部的通知而更加可靠地知晓体温的测定已结束。
以上,表示了一个例子,但本发明当然能够以任何方式进行变形。
例如,图11中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接地电极5和外侧的电极7的形状例,接近传感器100的外侧的电极7沿周向断开,从而如图11所示地分割为三个分割电极7A、7B、7C,通过把握各自的单位位置的距离,从而能够检测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相对于皮肤的倾斜角度,进而能够修正体温。
图12中表示了四个分割电极7A、7B、7C、7D和MCU83的一般的连接例,分割电极7A、7B、7C、7D分别经由自激振荡器99与MCU83内的计数器98连接。
作为通知部,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器11、蜂鸣器180,也可以是有机EL显示装置、扬声器等。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13~图27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罩200。罩200构成为稍微立式的筒状的形状。这样,测定者容易用手指抓取罩200的中央的稍微凹下的凹部分1A等。而且,测定者抓取红外线体温计1的罩200的凹部分1A,而在接近作为体温的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前额的中央部的皮肤的位置,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
因此,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人体的皮肤非接触,也就是说,不与作为被检体的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测定体温时温度(体温)不会从皮肤向红外线体温计1侧转移,进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如图13所示,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前面侧的大致中央部分,即图13中朝向罩200的右下方的前端部分1B的大致中央部分研钵状地凹下,从而构成为研钵状部分1C。在研钵状部分1C的中心的深处部分,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3和距离传感器300。
如图14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1B的内侧配置有电路基板250。电路基板250搭载有:用于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传感器3;以及用于测定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与红外线体温计1的前端部分1B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300。电路基板250中,距离传感器300设于红外线传感器3的周围。
如图14所示,电路基板250固定于内部构造体240的前端部241。即,电路基板250配置于主体部1R的前端部分1B。由此,能够容易使电路基板250的距离传感器300和红外线传感器3朝向人体的作为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婴儿的前额等的皮肤,而不被其它的要素妨碍。因此,能够进行内部构造体240的前端部241与前额等的皮肤之间的距离的测定,并且能够直接测定来自前额等的皮肤的红外线量。
电路基板250相对于配置于内部构造体240中的控制部(图17所示的控制部250),例如使用挠性布线板242而电连接。距离传感器300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准确地检测红外线传感器3与人体等的前额等的皮肤的测定对象部的接近距离。
距离传感器300也称作距离测定传感器。在测定者测定例如婴儿的体温时,使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距离传感器300接近人体的前额等的皮肤。由此,设于该研钵状部分1C的距离传感器300在准确地测定了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在不使红外线体温计1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的非接触状态下,由红外线传感器3对来自人体的红外线量进行检测。控制部根据该检测到的红外线的量计算体温,从而能够得到体温。
如图15(a)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的后面,设有作为显示体温、或通知需要的警报内容的通知机构的液晶显示器11。在液晶显示器11的上侧设有按压面大的电源开关13。若将电源开关13操作为接通,则红外线体温计1工作,而相对于人体的测定对象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并将该测定出的体温的数值显示于液晶显示器11。
如图15(b)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的罩200的凹部分1A的侧面设有电池收纳部15。在电池收纳部15装入例如1.5~3伏特的按钮电池等的电池(图17所示的电池221),并对盖进行螺丝紧固等,从而作为红外线体温计1的电源发挥功能,进而红外线体温计1能够工作。
如图15(c)所示,在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同心圆状地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在该红外线传感器3的周围同心圆状地配置有距离传感器300。
接下来,参照图16~图21详细地对距离传感器300的优选的构造例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距离测定用的距离传感器300和温度测定用的红外线传感器3搭载于电路基板250的一个面250A。如图17所示,电路基板250相对于控制部150例如使用挠性布线板242而电连接。电路基板250例如是正方形的基板,但电路基板25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红外线传感器3在电路基板250的中央的位置沿中心轴CL固定。距离传感器300在红外线传感器3的周围以中心轴CL为中心,以与红外线传感器3成为同心圆状的方式固定。
然而,与皮肤直接接触来测定体温的以往例的体温计因与皮肤接触而测定距离能够恒定,但引起体温计主体与皮肤之间的热的转移,而成为本来欲测定的值产生误差的原因。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与皮肤隔开某距离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从而需要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离皮肤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300。若将测定距离交由测定者的技术,则成为在测定体温时体温测定值产生误差的要因,从而为了排除产生该误差的要因,如图21所示,在红外线体温计1中,使用距离传感器300而能够准确地对主体部1R与人体的皮肤(目标TG)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如图21所示,距离传感器300是光学传感器,通过相对于作为目标TG的皮肤投射光L,而受光传感器302接受该光L的返回光LR(反射光)的光量(强度)而将受光信号RS向控制部150发送。由此,控制部150根据基于该返回光LR的光量的大小的受光信号RS的信号等级值的大小,来求出测定距离。
如图16所示,距离传感器300具备光源301、受光传感器302、投射透镜311以及受光透镜312。如图17所示,光源301和受光传感器302隔着红外线传感器3而固定于相互相反侧的对称位置。光源301与红外线传感器3的距离D、以及受光传感器302与红外线传感器3的距离D(=S/2)设定为相同。图21中,光源301与受光传感器302之间的配置间隔以S表示。配置间隔S例如是12mm,但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光源301,例如能够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301所产生的光,为了容易与作为干扰光的外光进行区别,期望使用可见光以外的近红外光。作为受光传感器302,例如能够使用光电二极管,能够接受近红外光。光源301优选不总是点亮而以一定间隔闪烁,具有点亮时与熄灭时的差而作为受光量(返回量),该受光量被换算成红外线体温计1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
如图16、图17所示,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均是半圆弧状的透镜。如图19、图20所示,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隔开间隔G相互相向地固定于电路基板250上。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优选是塑料制的透镜,例如使用丙烯酸制的透镜。在将空气的折射率设为1.0的情况下,丙烯酸的折射率是1.49。
如图17所示,在图16的A-A线所示的剖面的位置,投射透镜311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A以角度Pθ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同样,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2A以角度Pθ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
并且,如图18所示,在图16的B-B线的剖面位置,投射透镜311的左右的端部的前端部311B以角度Qθ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同样,受光透镜312的左右的端部的前端部312B以角度Qθ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角度Pθ比角度Qθ大。
如图17所示,光源301配置为与投射透镜311的正中间的位置(中央位置)的前端部311A的后端部311C相对。在该后端面311C形成有用于接受光源301的发光的第一凹透镜部分311D,光源301的发光能够由第一凹透镜部分311D接受而通过投射透镜311从投射透镜311的前端部投射。第一凹透镜部分311D与光源301相对。
如图17所示,受光传感器302配置为与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的位置(中央位置)的后端部312C相对。在后端面312C形成有第二凹透镜部分312D。第二凹透镜部分312D通过受光透镜312而使受光传感器302接受通过受光透镜312后的返回光LR。第二凹透镜部分312D与受光传感器302相对。
如图16、图19所示,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以红外线传感器3的中心线CL为中心而隔开间隔以同心圆状地包围的方式固定于电路基板250。
此处,更加详细地对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投射透镜311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A被赋予预定的角度(图17所示的角度Pθ),该角度随着从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A沿半圆弧分别到达左右的端部的前端部311B而逐渐变化,在投射透镜311的左右端部的前端部311B,亦如图18所示地减少为角度Qθ。
同样,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2A的前端部312A被赋予预定的角度(图17所示的角度Pθ),该角度随着从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A沿半圆弧分别到达左右端部的前端部312B而逐渐变化,在受光透镜312的左右端部的前端部312A,亦如图18所示地减少为角度Qθ。
因此,投射透镜311中从该角度Pθ以角度Qθ使投射角度(射出角度)连续地沿半圆弧形状变化,从而通过投射透镜311后的光L能够聚焦于图21所示的中心轴CL和目标TG相交的位置PP。
并且,受光透镜312中从该角度Pθ以角度Qθ使受光角度(入射角度)连续地沿半圆弧形状变化,从而即使来自目标TG的返回光LR当在图21所示的中心轴CL和目标TG相交的位置PP(皮肤)上反射后漫射,受光透镜312也能够很好地使漫射后的返回光LR入射。
这样,在投射透镜311的前端部311A的形状中,通过投射透镜311后的任一个光L都通过中心轴CL和目标TG所相交的位置P。自从投射透镜311的中央位置(正中间位置)311A至左右的前端部311B的前端部的范围照射光L,但通过投射透镜311的中央位置(正中间位置)311A的光L通过最中心轴L的位置PP,随着向投射透镜311的左右的前端部311B行进而至位置PP的距离变长。
并且,在目标TG反射出的返回光LR漫射,但漫射了的返回光LR向至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的前端部312A和左右端部的前端部312B的范围入射,而经由第二凹透镜部分312D由受光传感器302接受。
由此,当光源301的产生光L在皮肤反射而使受光传感器302接受返回光LR时,控制部150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受光量的变化来作为距离的变化。
如图21所示,表示了来自光源301的光L在作为目标TG的例如婴儿的皮肤的表面反射,而作为返回光LR由受光传感器302接受的状况。如图21所示,来自光源301的光L通过投射透镜311而经由焦距FC在作为目标面的例如婴儿的皮肤的表面、即中心轴CL和目标TG相交的位置PP中聚光而反射。反射出的返回光LR经由焦距FC通过受光透镜312而由受光传感器302接受。
图22表示了在投射透镜311的正中间位置的前端部311A和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位置的前端部312A中的焦距FC是50mm的情况的例子。该情况下的光L和返回光LR的折射角θ1例如是20.313度,此时的入射角θ2是13.47度。
并且,图23表示了在投射透镜311的正中间位置的前端部311A和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位置的前端部312A中的焦距FC是100mm的情况的例子。该情况下的光L和返回光LR的折射角θ1例如是10.344度,此时的入射角θ2是6.91度。
图22、图23中,示意地表示了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折射角θ1、以及此时显现于目标TG的光L和返回光LR的位置。
图22、图23的例子中,表示了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焦距FC例如是50mm和100mm,但并不限定于此,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焦距FC优选能够在最小1mm至最大200mm的范围内设定。
若该焦距FC比1mm小,则红外线体温计1与皮肤接触,从而不推荐。并且,若焦距FC比200mm大,则来自皮肤的红外线量过少而难以测定体温。即,图21所示的能够测长的预先决定的焦距FC的最大长度与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外径(半径)成正比例,但若从能够设置于红外线体温计1内的距离传感器300的大小和能够确保的光量考虑,则焦距FC最大能够设定为200mm。
焦距FC以与返回光LR的光量成正比例的方式测定,若焦距FC较长,则光衰减漫射,而返回光LR的光量减少,从而在较大的焦距FC中,返回光LR的光量的衰减过于变大,而返回光LR与外光之间的差异变小。因此,采用如下构造:在电路基板250中使用对置配置的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当从投射透镜311投射出的光L在目标TG反射后,来自目标TG的位置PP的返回光LR使用受光透镜312而由受光传感器302接受。
距离传感器300的构造中,能够安装于小型的红外线体温计1内的电池221的容量有限,从而考虑能够省电力且精度良好地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体温测定。小型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距离传感器300若能够充分确保电力,则能够相对于外光确保足够的亮度。
接下来,对红外线体温计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若将红外线体温计1的电源开关13操作为接通,而从配置于电池收纳部15内的3伏特的电池221向红外线体温计1供给动作电压,则根据控制部150的指令,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以及距离传感器300开始动作。
接下来,测定者在测定人体的例如前额的皮肤的温度时,为了测定与人体的皮肤之间的距离,用手指等抓取筒状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凹部分1A,而使红外线体温计1的主体部1R的研钵状部分1C(前端部分1B)朝向人体的例如前额的皮肤接近。如图21所示,来自光源301的光L通过投射透镜311而朝向作为人体的例如前额的皮肤的目标TG投射。
而且,如图21所示,若距离传感器300向目标TG接近,而来自光源301的光L通过投射透镜311而在目标TG连接焦点,则在该目标TG中该光L反射而作为返回光LR,通过受光透镜312由受光传感器302接受。
如图21所示,若来自光源301的光L通过投射透镜311而在目标TG以预先决定的焦距FC连接焦点(例如50mm),则相比红外线体温计1的距离传感器300与目标TG之间的距离的值不是预先决定的焦距FC(例如50mm)的情况,受光传感器302所接受的光量变得最大。因此,对于控制部150而言,从受光传感器302向控制部150发送的受光信号RS的信号等级值变得最大。不是该预先决定的焦距FC的情况是指如下情况:红外线体温计1的距离传感器300与目标TG之间的距离的值例如不是50mm,红外线体温计1从皮肤离开比50mm多,或者接近比50mm少。
若控制部150检测到受光信号RS的信号等级值,则控制部150在液晶显示器11中显示能够进行体温的测定,并向测定者报告。即,红外线体温计1相对于人体的皮肤位于适当的测定位置,而向测定者报告“体温测定状态”。而且,控制部150根据在从受光传感器302向控制部150发送的受光信号RS的信号等级值变得最大的时刻的、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体温测定信号TK,并基于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红外线量,来计算人体的体温,从而能够得到体温的测定值。
此外,由于测定者不清楚这样是否能够准确地进行体温的测定,所以当准确地成功进行了体温测定时,控制部150使作为通知机构的例如蜂鸣器180动作而鸣响,并且在液晶显示器11显示体温测定已成功的意思。由此,测定者能够在视觉上且在听觉上可靠地识别体温测定已成功。
这样,红外线体温计1能够使用距离传感器300,准确地对与作为被检体的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而使红外线传感器3相对于人体离开最佳距离而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测温。
此外,在使用该情况下的红外线传感器3而测定出的温度是28度以上的情况下,将该温度认为是人体的测定对象部的体温,但在不足28度的情况下,控制部150认为红外线体温计1与人体以外的例如衣服、头发接触、或者被载置于桌子上等而忽略。
并且,红外线传感器3与导电性的物质反应,但不与木材或树脂等的桌子等反应。另外,与金属制的桌子等反应,但在室温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变高至体温程度,从而忽略此时的温度。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以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不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即以非接触状态测定体温。因此,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从皮肤向红外线体温计1侧产生温度的转移,从而能够测定更加准确的体温。
并且,第二实施方式中,红外线体温计1的红外线传感器3相对于人体的皮肤以非接触状态测定体温而在液晶显示器11显示。因此,体温测定中例如对转过脸而不愿意、或呆不住那样的幼儿、婴儿等的体温进行测定非常有效。即,若幼儿、婴儿等接触物品,则反射性地移动脸,从而能够如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那样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这是非常有效的,而能够可靠且简单而不会失败地测定幼儿等的体温。
并且,红外线体温计1也具备从前额表面的温度换算为腋下的温度而显示的功能,但此时,需要在前额的中央部等的特定的位置进行测定。这是为了对来自处于该部位附近的动脉的温度进行测定。
接下来,参照图24~图27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的距离传感器300的优选的形状例进行说明。
图24表示了距离传感器300的优选的形状例。距离传感器300的投射透镜311L和受光透镜312L的前端部的形状以焦距分别能够固定为50mm的方式从中央的位置遍至及左右的位置而以一定的角度倾斜而形成。图24中表示了来自投射透镜311L侧的光L和在50mm位置的目标TG反射后的返回光LR的光路例。
投射透镜311L和受光透镜312L分别具有能够在焦距为50mm的固定长度情况下进行测量的透镜上面形状(前端部形状)。投射透镜311L的前端部和受光透镜312L的前端部分别从正中间的位置至左右的位置以相同的角度倾斜而连续地形成。因此,投射透镜311L和受光透镜312L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LA、312LA以角度P1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而且,投射透镜311L和受光透镜312L的左右的端部的前端部311LB、312LB以角度Q1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该角度P1和角度Q1设定为,P1=Q1。
在这种情况下,投射透镜311L和受光透镜312L的焦距分别被固定为50mm,但因光的漫射、漫反射,而在50mm以外也存在返回光,但根据光的强弱能够识别50mm左右的距离。
接下来,图25表示了距离传感器300的其它的优选的形状例。距离传感器300的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的形状分别以焦距(焦点)成为50mm~100mm的方式平滑地连续变化。图25中,表示了来自投射透镜311侧的光L以及在50mm与100mm位置的目标TG反射后的返回光LR的光路例。
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分别具有能够在焦距为50mm~100mm的范围内进行测定的透镜上面形状(前端部形状)。投射透镜311的前端部和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分别以从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A、312A至左右的位置311B、312B平滑地连续变化的方式倾斜而形成。因此,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A、312A以角度Pθ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而且,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左右的端部的前端部311B、312B以角度Qθ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该角度Pθ和角度Qθ设定为,Pθ>Qθ。
这样,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形状以能够在焦距为50mm~100mm的范围内进行测定的方式从中央的位置的前端部直到左右的端部的位置平滑地连续变化。此外,图24所示的角度P1和图25所示的角度Pθ的关系为,角度P1=角度Pθ。图24所示的角度Q1和图25所示的角度Qθ的关系为,角度Q1>角度Qθ。
该情况下,对于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形状而言,分别以焦距成为50mm的方式设定角度Pθ,且以焦距成为100mm的方式设定角度Qθ,而在角度Pθ至角度Qθ之间,角度平滑地连续变化。对于该焦距的设定范围而言,将焦距的最短(50mm)作为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形状的中央的一点的位置,以超过焦距50mm而达到100mm的方式,在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形状的左右位置分配角度。这是因为,若焦距较长则到达距离延长而光L衰减,从而从投射透镜311投射出的光L在目标TG反射,而返回光LR从两个方向朝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侧返回,由此确保受光光量。此外,若光L足够强,则不需要使返回光LR从两个方向朝受光透镜312的前端部返回。
图26表示了距离传感器300的其它的优选的形状例。距离传感器300的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的形状分别以焦距(焦点)成为50mm~100mm的方式阶段性地变化。图26中,表示了来自投射透镜311P侧的光L以及在50mm和100mm位置的目标TG反射出的返回光LR的光路例。
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分别具有能够在焦距为50mm~100mm的范围内进行测定的透镜上面形状(前端部形状)。投射透镜311P的前端部和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分别以从正中间的位置至左右的位置台阶状地变化的方式倾斜而形成。因此,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正中间的位置的前端部311PA、312PA以角度P3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而且,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左右的端部的前端部311PB、312PB以角度Q3向外侧下降地倾斜而形成。
角度P3和角度Q3的关系设定为,P3>Q3。这样,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形状以能够在焦距为50mm~100mm的范围内进行测定的方式从中央的位置的前端部遍及左右的位置的前端部设置多个台阶部,而台阶状地变化。此外,图24所示的角度P1、图25所示的角度Pθ以及图26所示的角度P3的关系为,角度P1=角度Pθ=角度P3。并且,图25所示的角度Qθ和图26所示的角度Q3的关系为,角度Qθ=角度Q3。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图26所示的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形状而言,分别以将焦距的角度P3设为50mm并朝向角度Q3而焦距成为100mm的方式台阶状地变化。对于该焦距的设定范围而言,将焦距的最短(50mm)设为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形状的中央的一点的位置,在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形状的左右位置分配角度。
图27(a)表示前端部的中央的台阶部DA的倾斜,图27(b)表示前端部的中央的台阶部DA的外侧的台阶部DB的倾斜,图27(c)表示前端部的左右的台阶部DC的倾斜。前端部的中央的台阶部DA的角度P3、台阶部DB的角度R3以及左右的台阶部DC的角度Q3的关系为,角度P3>角度R3>角度Q3。采用这样的构造是因为,若焦距较长则到达距离延长而光L衰减,从而从投射透镜311P投射出的光L在目标TG反射,而返回光LR从两个方向朝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返回,由此确保受光光量。
图26所示的投射透镜311P和受光透镜312P的段状的前端部形状中,例如每隔焦距10mm而具有台阶部,这些台阶部的面积随着从中央的位置朝向左右的端部位置而变宽,由此能够确保返回光LR的受光光量。返回光LR的受光光量能够通过台阶部的面积的设计来控制。其中,若返回光LR的受光光量足够强,则不需要使返回光LR从两个方向朝受光透镜312P的前端部返回,从而也不需要进行台阶部的面积的设计。
图25、图26所示的距离传感器300中,由于受光透镜侧的受光传感器302(参照图16)是一个,所以距离的变化必需作为光量的变化而被捕捉。因此,通过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的前端部形状的设计来控制返回光LR的光量变得重要。
并且,作为距离传感器300,能够采用图24~图26所示那样的组合有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的构造。即,图24的情况下,光通过漫射、漫反射等而识别设计值左右,但其识别幅度较小,通过图24~图26所示那样组合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能够得到具有某焦距的范围的投射透镜和受光透镜。
第二实施方式的红外线体温计1是能够相对于人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主体部1R,其内置红外线传感器3;距离传感器300,其用于对主体部1R向人体接近时的主体部1R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150,其在由距离传感器300检测到主体部1R相对于人体成为预先决定的距离(投射透镜311与受光透镜312的焦距FC)时,基于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红外线的量来计算人体的体温。距离传感器300具备:产生光L的光源301;将光源301的光L向人体侧投射的投射透镜311;受光传感器302;以及受光透镜312,若主体部1R位于预先决定的距离(FC),则该受光透镜312使从人体反射而得到的投射出的光L的返回光LR由受光传感器302接受。
由此,红外线体温计1中,若主体部位于预先决定的距离,则使在人体反射而得到的投射出的光的返回光由受光传感器接受,并基于在预先决定的距离中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的红外线的量,来计算人体的体温。因此,能够是简单的构造,并且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在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该红外线体温计1中,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均是半圆弧状的透镜。由此,通过使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均采用半圆弧状的透镜,能够在投射透镜与受光透镜之间配置红外线传感器3。因此,主体部1R中的红外线传感器3的布局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实现主体部1R的小型化。
红外线体温计1具备搭载有投射透镜311、受光透镜312以及红外线传感器3的电路基板250,在投射透镜311与受光透镜312之间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3,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3的中心轴CL为中心而配置于对称位置。由此,红外线传感器3能够在投射透镜311与受光透镜312之间通过、而不会被投射透镜311和受光透镜312妨碍,红外线传感器3能够接受来自人体的红外线。
红外线体温计1中,搭载有投射透镜311、受光透镜312以及红外线传感器3的电路基板250配置于主体部1R的前端部分1B。由此,能够使电路基板250的距离传感器300和红外线传感器3容易地朝向作为人体的测定对象部的例如婴儿的前额等的皮肤,不会被其它的要素妨碍,而能够进行内部构造体240的前端部241与前额等的皮肤之间的距离的测定,并且能够直接测定来自前额等的皮肤的红外线量。通过使主体部的前端部分接近人体,能够测量体温。
使用受光量与距离的关系是为了消除制造红外线体温计时的个体差,而能够确保红外线体温计的体温测定的精度。
以上,表示了一个例子,但本发明当然能够以任何方式进行变形。
作为通知机构,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器11、蜂鸣器180,也可以是有机EL显示装置、扬声器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红外线体温计,简单的构造,并且不与作为被检体的例如婴儿那样的人体的皮肤接触,从而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时不会产生体温的转移,而能够测定准确的体温。

Claims (11)

1.一种红外线体温计,能够相对于人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内置红外线传感器;
接近传感器,其用于对上述主体部接近到人体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上述接近传感器检测到上述主体部接近到人体时的来自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的量,计算上述人体的体温,
上述接近传感器具备:
接地电极;以及
多个分割电极,其配置于上述接地电极的周围,
上述控制部在向上述人体接近时对上述接地电极与各上述分割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分别进行测定,并基于上述静电电容对上述主体部与上述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由此对上述主体部相对于上述人体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具有用于对测量出的上述体温进行修正的参照表,根据得到的上述倾斜角度并参照上述参照表,从而对已测量出的上述体温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电极形成为环状,上述多个分割电极通过在上述接地电极的外侧将环状的电极断开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知部,当上述主体部相对于上述人体的倾斜角度超过预先决定的倾斜角度时,上述通知部通知该情况,并在上述体温的测定结束时进行通知。
5.一种红外线体温计,能够相对于人体以非接触的方式测定体温,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其内置红外线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其用于对上述主体部接近到上述人体时的上述主体部与上述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在由上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上述主体部相对于上述人体成为预先决定的距离时,基于来自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红外线的量,计算上述人体的体温,
上述距离传感器具备:
光源,其发出光;
投射透镜,其将上述光源的上述光向上述人体侧投射;
受光传感器;以及
受光透镜,若上述主体部位于上述预先决定的距离,则使上述受光传感器接受从上述人体反射而得到的上述光的返回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射透镜和上述受光透镜均是半圆弧状的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具备搭载有上述投射透镜、上述受光透镜以及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基板,在上述投射透镜与上述受光透镜之间配置有上述红外线传感器,上述投射透镜和上述受光透镜以通过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中心轴为中心配置于对称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上述投射透镜、上述受光透镜以及上述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基板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前端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射透镜的投射上述光的前端部和上述受光透镜的接受上述返回光的前端部以具有一个焦距的方式以一定的角度倾斜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射透镜的投射上述光的前端部和上述受光透镜的接受上述返回光的前端部以从中央位置直到端部具有不同的多个焦距的方式连续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射透镜的投射上述光的前端部和上述受光透镜的接受上述返回光的前端部以从中央位置直到端部具有不同的多个焦距的方式形成多个台阶部,从而台阶状地变化。
CN201480043703.0A 2013-08-07 2014-07-25 红外线体温计 Active CN105451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4082A JP6180224B2 (ja) 2013-08-07 2013-08-07 赤外線体温計
JP2013-164082 2013-08-07
JP2014020017A JP6315663B2 (ja) 2014-02-05 2014-02-05 赤外線体温計
JP2014-020017 2014-02-05
PCT/JP2014/069746 WO2015019878A1 (ja) 2013-08-07 2014-07-25 赤外線体温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647A true CN105451647A (zh) 2016-03-30
CN105451647B CN105451647B (zh) 2018-05-29

Family

ID=5246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3703.0A Active CN105451647B (zh) 2013-08-07 2014-07-25 红外线体温计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8300B2 (zh)
EP (1) EP3031390B1 (zh)
KR (1) KR101778616B1 (zh)
CN (1) CN105451647B (zh)
ES (1) ES2747175T3 (zh)
TW (2) TWI539928B (zh)
WO (1) WO201501987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4132A (zh) * 2016-07-08 2016-12-14 深圳市爱立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温度计以及腋下测温方法
CN106725362A (zh) * 2017-01-14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体温测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960987A (zh) * 2016-10-20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
TWI624649B (zh) * 2017-04-07 2018-05-21 熱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觸式溫度量測裝置
CN10942543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豪展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量测对准的温度量测装置及量测对准的方法
CN110671800A (zh) * 2019-11-01 2020-01-10 广州三拾七度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
CN111426407A (zh) * 2020-04-30 2020-07-17 核邦激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体温采集方法
CN114111851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将电容检测和光电检测相结合的接近检测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3255B8 (de) * 2012-02-21 2014-01-16 Testo Ag Vorricht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Temperaturmessung und Temperaturmessverfahren
US20150057561A1 (en) * 2013-08-26 2015-02-26 Benny Tal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etermining a core temperature of a person
CN105982650B (zh) 2015-03-04 2019-02-15 百略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温度计
WO2018016834A1 (ko) * 2016-07-18 2018-01-25 주식회사 지파워 경피 수분 손실량 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피부 관리 시스템
US12027968B2 (en) 2017-04-01 2024-07-02 John J. King Power adapter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a power adapter
US10530597B1 (en) 2017-04-01 2020-01-07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power switches configured to apply power to devices
US10727731B1 (en) 2017-04-01 2020-07-28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s adapted to receive a module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power adapters with modules
US10996645B1 (en) 2017-04-01 2021-05-0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Modular power adapter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modular power adapters
WO2020023764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Electro Scientific Industries, Inc. Acousto-optical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US20200107779A1 (en) * 2018-10-05 2020-04-09 Chang Ming Yang Sensing system utilizing multifunctional fabric, method, and object
US10965068B1 (en) 2019-06-30 2021-03-30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In-wall power adapter having an outle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1231730B1 (en) 2019-06-30 2022-01-25 Smart Power Power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 power adapter configured to control power applied to a load
US10958020B1 (en) 2019-06-30 2021-03-23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0938168B2 (en) 2019-06-30 2021-03-02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In-wall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to a load
US11990712B1 (en) 2019-06-30 2024-05-21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control attachment
US11201444B1 (en) 2019-06-30 2021-12-1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having contact elements in a reces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adapter
US11579640B1 (en) 2019-06-30 2023-02-1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for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US11264769B1 (en) 2019-06-30 2022-03-01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having contact elements in a reces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adapter
US11189948B1 (en) 2019-06-30 2021-11-30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power adapter to provide power to a load
US11043768B1 (en) 2019-06-30 2021-06-22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Power adapter configured to provide power to a load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 power adapter
US11460874B1 (en) 2019-06-30 2022-10-04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In-wall power adapter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to a load
US10917956B1 (en) 2019-06-30 2021-02-09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rol attachment configured to provide power to a load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 control attachment
US10958026B1 (en) 2019-06-30 2021-03-23 Smart Power Partners LLC Contactless thermometer for an in-wall power adapter
KR102500772B1 (ko) 2020-10-20 2023-02-16 대양전기(주) 전기 마사지 기능을 갖는 비접촉식 체온계
KR20220083514A (ko) 2020-12-11 2022-06-20 이융 체온측정 스마트워치와 관리체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162A (zh) * 1998-01-30 2001-02-14 拉特尼卡有限公司 红外线温度计
US7810992B2 (en) * 2007-04-09 2010-10-12 Avita Corporation Non-contact temperature-measur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CN102639052A (zh) * 2009-11-02 2012-08-15 威尔士阿林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动物耳鼓温度的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TW201304738A (zh) * 2011-04-07 2013-02-01 Bio Echo Net Inc 紅外線體溫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13556D0 (en) * 1991-06-21 1991-08-14 Memco Med Ltd Laser light transmitter and proximity detector
ATE248356T1 (de) * 1998-01-30 2003-09-15 Tecnimed Srl Infrarot thermometer
FR2782663B1 (fr) * 1998-08-28 2000-11-17 Denis Girod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verre correcteur a foyers multiples, et systeme de mise en oeuvre d'un tel procede
JP3816807B2 (ja) * 2002-01-21 2006-08-30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位置測定装置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回転レーザ装置
JP4510526B2 (ja) 2004-06-07 2010-07-28 株式会社バイオエコーネット 赤外線体温計
TWM270440U (en) * 2004-10-27 2005-07-11 Ting-Jeng Jang Health care sensing device
JP2009003171A (ja) * 2007-06-21 2009-01-08 Fujitsu Ltd 光学回路
JPWO2009154072A1 (ja) * 2008-06-20 2011-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1138955B1 (ko) * 2011-02-18 2012-04-25 (주)이지템 이마형 적외선 체온계
US20130241761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Nikon Corporation Beam steering for laser radar and other us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162A (zh) * 1998-01-30 2001-02-14 拉特尼卡有限公司 红外线温度计
US7810992B2 (en) * 2007-04-09 2010-10-12 Avita Corporation Non-contact temperature-measur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CN102639052A (zh) * 2009-11-02 2012-08-15 威尔士阿林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动物耳鼓温度的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TW201304738A (zh) * 2011-04-07 2013-02-01 Bio Echo Net Inc 紅外線體溫計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4132A (zh) * 2016-07-08 2016-12-14 深圳市爱立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温度计以及腋下测温方法
CN106214132B (zh) * 2016-07-08 2020-09-01 深圳市爱立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线温度计以及腋下测温方法
CN107960987A (zh) * 2016-10-20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
CN106725362A (zh) * 2017-01-14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体温测量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624649B (zh) * 2017-04-07 2018-05-21 熱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觸式溫度量測裝置
CN109425435A (zh) * 2017-08-31 2019-03-05 豪展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量测对准的温度量测装置及量测对准的方法
CN109425435B (zh) * 2017-08-31 2021-03-26 豪展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量测对准的温度量测装置及量测对准的方法
CN110671800A (zh) * 2019-11-01 2020-01-10 广州三拾七度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呵护系统和睡眠呵护装置
CN111426407A (zh) * 2020-04-30 2020-07-17 核邦激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单点体温采集方法
CN114111851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将电容检测和光电检测相结合的接近检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31390A4 (en) 2017-10-04
TW201513828A (zh) 2015-04-16
TWI572326B (zh) 2017-03-01
TW201617022A (zh) 2016-05-16
KR20160033173A (ko) 2016-03-25
EP3031390A1 (en) 2016-06-15
EP3031390B1 (en) 2019-08-21
KR101778616B1 (ko) 2017-09-14
WO2015019878A1 (ja) 2015-02-12
TWI539928B (zh) 2016-07-01
US20160157732A1 (en) 2016-06-09
ES2747175T3 (es) 2020-03-10
CN105451647B (zh) 2018-05-29
US10188300B2 (en)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1647A (zh) 红外线体温计
JP5707208B2 (ja) 赤外線体温計
US3546467A (en) Typhlocane with range extending obstacle sensing devices
JP6180224B2 (ja) 赤外線体温計
JP6254441B2 (ja) 放射線センサ
US10281332B2 (en) Integrated device for ea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non-conta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KR102273942B1 (ko) 비접촉식 적외선 체온계
JP2020067668A (ja) 入力システム
WO2018068679A1 (zh) 一种触摸按键装置及触摸设备
CN208312316U (zh) 一种可调全方位的人体感应灯
JP6315663B2 (ja) 赤外線体温計
TW201245678A (en) Non-contact type constant distant measured temperature detect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913349A (zh) 非接觸式按鍵模組
KR20180122530A (ko) 자세 교정용 의자
CN208418649U (zh) 一种可调全方位的手势感应灯
CN212437968U (zh) 一种能感应发光的床
CN211506199U (zh) 一种人体红外感应的迎宾器控制电路
US202402017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mminent us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62623U (zh) 把手和把手式包
EP2549249A1 (en) Non-contact type temperature sensing device with constant distance measurement and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3197366A1 (zh) 光束发射器及光触控显示系统
KR20190034513A (ko) 자세 교정용 의자
JPS63162034U (zh)
CN115598800A (zh) 一种人体传感器
CN115576027A (zh) 一种高分辨率人体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