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5502B -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5502B
CN105425502B CN201510580514.3A CN201510580514A CN105425502B CN 105425502 B CN105425502 B CN 105425502B CN 201510580514 A CN201510580514 A CN 201510580514A CN 105425502 B CN105425502 B CN 1054255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optical element
conductive pattern
light transmissive
transparen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05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25502A (zh
Inventor
盐田国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ianma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lt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20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63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lt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Nlt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2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5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25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5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02F1/168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having two or more microcells partitioned by walls, e.g. of microcup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公知的光学元件根据光透过区域的图案尺寸来确定透射率,因此具有难以实现高透射率的问题,因此安装有这种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亮度低。将光学元件设为采用在宽视场模式中电泳粒子聚集的导电性图案的形状形成为梳状形状并在梳齿之间的间隙中配置多级和多行光透过区域的结构。这能够从梳状电极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而使光能够透过该部分。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 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86544和2015年6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12069并要求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权益,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文通过引用并入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透射光的射出方向的范围进行可变控制的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说明
例如,使用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作为诸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手)、ATM(自动取款机)、个人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显示模块。
另外,随着显示器变得大型化和多用途化,对于显示装置要求各种发光强度分布特性。特别地,从防止信息泄露的观点出发,具有限制可视范围使得其他人无法偷窥到显示器的需求、以及不向非期望的方向射出光的需求。为了应对这种需求,能够限制显示装置的可视范围(或射出范围)的光学膜已被提出并投入实际使用。然而,在从多个方向同时观察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每次取下光学元件。因此,对在不经过取下光学元件的繁杂步骤的情况下任意地实现宽的可视范围和窄的可视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应对这种需求,能够在宽视场模式和窄视场模式之间切换显示装置的可视范围的光学元件已被提出。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这种光学元件600通过将电泳元件602配置在以二维方式独立地配置在基板上的高纵横比的光透过区域601之间、并利用由来自外部的电压产生的电场控制电泳元件602的分散状态,能够任意地实现光65的射出状态的宽视场模式(参照图17B)和窄视场模式(参照图17A)这两种状态。例如,该光学元件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光学元件:使用透明基板;涂覆、曝光透明感光性树脂层,使该透明感光性树脂层显影,并通过施加热使该透明感光性树脂层硬化,来形成光透过区域601;并在该光透过区域601之间配置电泳元件602。
图18是示出相关技术的光学元件的剖视图。光学元件900包括:透明基板110;形成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另一透明导电膜123;相互分离地形成在透明导电膜123的上表面上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配置在这些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电泳元件140;以及配置在光透过区域120上并在与光透过区域120接触的面上包括透明导电膜125的另一透明基板115。该光学元件900例如在US 7,751,667B2(专利文献1)的图8中被公开。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图8中公开的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透明导电膜123和透明导电膜125这两者都以平面状配置在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基板115的元件区域中,因此,在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这两者中,除光透过区域120以外的区域中,朝向正面方向的光的透过被阻挡(参照图24A、图24B的窄视场模式和图25A、图25B的宽视场模式),正面方向的透过率根据光透过区域的图案尺寸来确定。因此,难以比其更进一步提高透过率。其结果是,安装有光学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能够使与窄视场模式相比宽视场模式中的透过率提高、并且能够抑制安装有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宽视场模式中的亮度下降的光学元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光学元件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与第一透明基板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相互分离地配置成从第一透明基板的表面到达第二透明基板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第一透明基板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的与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以及电泳元件,所述电泳元件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之间,并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的显示装置包括:包括用于显示视频的显示面的显示器;以及配置在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上的所述光学元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装载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的显示模块的所述显示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方面的照明装置包括:所述光学元件;以及设置在该光学元件的第一透明基板的背面上的光源。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优点,本发明在宽视场模式中,将电泳粒子聚集到仅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之间所夹的区域的一部分中配置的导电性图案的表面附近,因此能够从其它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因此,光能够从电泳粒子被排除的区域和光透过区域二者透过。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宽视场模式中的透射率。
另外,能够抑制安装有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亮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在窄视场模式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视图,其中,图1A是示出以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正交的面剖开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B是从法线方向示出显示面的表面图;
图2A和图2B示出在宽视场模式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视图,其中,图2A是示出以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正交的面剖开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图2B是从法线方向示出显示面的表面图;
图3A至图3F示出后续步骤中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其中,图3A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导电性图案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3B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形成透明感光性树脂层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3C是以简化方式示出曝光透明感光性树脂层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3D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光透过区域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3E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光透过区域的表面上配置包括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基板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3F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填充电泳元件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
图4A至图4F示出后续步骤中的光学元件的另一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其中,图4A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导电性图案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4B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形成透明感光性树脂层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4C是以简化方式示出曝光透明感光性树脂层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4D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光透过区域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4E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填充电泳元件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4F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光透过区域的表面上配置包括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基板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
图5A至图5F示出后续步骤中的光学元件的又一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其中,图5A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膜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5B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透明导电膜上形成透明感光性树脂层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5C是以简化方式示出使用掩膜图案将透明感光性树脂层图案化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5D是以简化方式示出通过实施显影来形成光透过区域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5E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光透过区域上配置另一透明基板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图5F是以简化方式示出在透明基板和另一透明基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电泳元件的步骤的纵向剖视图;
图6A和图6B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6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的光学元件的状态,图6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的光学元件的状态;
图7A和图7B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7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的光学元件的状态,图7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的光学元件的状态;
图8A和图8B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宽视场模式中的电泳粒子的聚集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8A是其俯视图,图8B是其纵向剖视图;
图9A和图9B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和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图9A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9B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矩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
图10A和图10B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和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其中,图10A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10B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矩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
图11A至图11C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和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图11A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11B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矩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11C是将上下表面为长形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沿宽度方向相互分隔地配置的情况的例子;
图12A至图12C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和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其中,图12A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12B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矩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12C是将上下表面为长形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沿宽度方向相互分隔地配置的情况的例子;
图13A和图13B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3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的光学元件的状态,图13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的状态;
图14A和图14B示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导电性图案、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其中,图14A是示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的光透过区域、导电性图案、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的布局的俯视图,图14B是其立体图;
图15A和图15B示出在导电性图案和透明导电性图案的表面上形成有保护罩膜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图15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的状态,图15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的状态;
图16A和图16B示出在导电性图案和透明导电性图案的表面以及透明导电膜的表面二者上形成有保护罩膜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图16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的状态,图16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的状态;
图17A和图17B示出相关技术的光学元件的动作原理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7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电泳元件的状态,图17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电泳元件的状态;
图18是示出相关技术的光学元件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包括对显示面设置的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包括固定到显示面的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包括装载在其内部的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包括固定到其内部的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装载有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4A和图24B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光学元件的窄视场模式中电泳粒子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24A是关于电泳元件的状态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表面图,图24B是关于电泳元件的状态沿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正交的面截取的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5A和图25B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光学元件的宽视场模式中电泳粒子的状态的视图,其中,图25A是关于电泳元件的状态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表面图,图25B是关于电泳元件的状态沿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正交的面截取的光学元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26A至图26C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导电性图案和透明导电膜的电位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图26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电位的状态,图26B示出当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时宽视场模式中的电位的状态,图26C示出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时宽视场模式中的电位的状态;
图27A和图27B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视图,其中,图27A是使用触摸面板进行输入的设备,图27B是使用触摸面板、键盘、以及鼠标进行输入的设备;
图28是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导电性图案和光透过区域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的纵向剖视图;
图29A至图29C示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导电性图案、透明导电性图案、以及透明导电膜的电位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图29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的电位的状态,图29B示出当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时宽视场模式中的电位的状态,图29C示出当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时宽视场模式中的电位的状态;
图30是示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导电性图案、透明导电性图案、以及光透过区域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的纵向剖视图;
图31A和图31B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和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其中,图31A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31B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矩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
图32A和图32B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和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其中,图32A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图32B是配置有上下表面为矩形的光透过区域的情况的例子;
图33A和图33B示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光透过区域、导电性图案、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其中,图33A是示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的光透过区域、导电性图案、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的布局的俯视图,图33B是其立体图;
图34A和图34B示出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电泳粒子的移动的状况的俯视图,其中,图34A示出沿与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有直线状导电性图案的情况的例子,图34B示出沿从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度后的方向配置有直线状导电性图案的情况的例子;以及
图35A和图35B示出关于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中的电泳粒子的移动的状况的俯视图,其中,图35A示出沿与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有直线状导电性图案的情况的例子,图35B示出沿从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度后的方向配置有直线状导电性图案的情况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要注意到,图中绘制的形状的尺寸和比例不一定与实际尺寸和比例一致。(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示出窄视场模式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200的视图,其中,图1A是示出沿与光学元件200的显示面正交的面剖开光学元件200的纵向剖视图,图1B是从法线方向示出显示面的表面图。另外,图2A和图2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200的视图,其中,图2A是示出沿与光学元件200的显示面正交的面剖开的光学元件200的纵向剖视图,图2B是从法线方向示出显示面的表面图。在下面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细节进行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2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15;相互分离配置而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250;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以及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电泳元件140。
光透过区域120是以使其下表面121和上表面122分别到达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基板115的方式设置的结构体(透明树脂图案)。这点在以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也是相同的。
电泳元件140是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142的混合物。
更具体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2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并在它们之间设有间隔而配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15;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多个光透过区域120,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平行于光学元件200的显示面且在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即图1B的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分离而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其下表面121抵接第一透明基板110并且其上表面122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在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导电性图案250;以及无论导电性图案250是否存在,都配置为填充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的电泳元件140。
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窄视场模式通过将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膜125设为相同的电位,从而将配置在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中的电泳元件140中的电泳粒子141全部分散到分散材料142内来实现(参照图26A)。另一方面,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宽视场模式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在导电性图案250的附近来实现。为此,导电性图案250相对于透明导电膜125的相对电位设为处于与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由此在透明导电膜125和导电性图案250之间产生电场,从而使电泳粒子141聚集到导电性图案250的附近。即,通过在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为(-)时将导电性图案250设为处于正极性(参照图26B)、在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为(+)时将导电性图案250设为处于负极性(参照图26C),即,通过将透明导电膜125相对于导电性图案250的相对电位设为处于与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从而使电泳粒子141聚集在导电性图案250的附近,电泳粒子141不会存在于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未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中。
如图25A和图25B所示,在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状方式配置在元件区域中的情况下,即,在透明导电膜123以包括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在宽视场模式中,在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整个区域中的电泳粒子141聚集于透明导电膜123的表面附近。因此,透明基板110的除光透过区域120的区域以外的整个表面被电泳粒子141覆盖,因此光透过区域120以外的整个区域处于遮光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个光透过区域120相互分离地配置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并且在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导电性图案250配置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如图1A、图1B和图2A、图2B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窄视场模式中,如图1A、图1B所示,电泳粒子141扩散到电泳元件140中,由此实现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空间的遮光性。另一方面,在宽视场模式中,如图2A、图2B所示,由于由透明导电膜125和导电性图案250产生的电场,电泳粒子141在分散材料142中沿着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与光学元件200的显示面平行且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即图1B和图2B的各纵向方向上分离的相邻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路径移动,并且仅聚集于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其结果是,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未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部分中的电泳粒子141例如如图2B所示被去除,从而处于光能够透过的状态。
虽然图1A、图1B和图2A、图2B示出了光透过区域120整体上以交错形式配置的例子,但光透过区域120也可以如图8A、图8B所示配置成格子状。图8A和图8B示出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附近的宽视场模式的状态。
如所述,如图26A、图26B和图26C所示,通过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控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膜125的电位,由此可以实现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的显示。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是用于通过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调整施加于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膜125的电压来改变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膜125的各自的极性的模块。
尽管将在下面对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通过使电极的极性颠倒能够应对表面电荷为(+)的情况。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以下,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示例的概要进行说明。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形成导电性图案250的步骤(参照图3A)。
形成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作为成为光透过区域120的负型光致抗蚀膜的步骤(参照图3B)。
经由设有掩膜图案161的光掩膜160向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照射曝光165由此使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曝光的步骤(参照图3C)。此时,控制光掩膜160和透明基板110的位置以使导电性图案250的位置与掩膜图案161重叠。
通过将曝光的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显影来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的步骤(参照图3D)。在此所述的分离的方向是图3D的左右方向和图3D的绘图纸的表面的垂直方向二者,并且各光透过区域120形成为岛状。
在光透过区域120的表面上配置包括透明导电膜125的透明基板115的步骤(参照图3E)。
另外,在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膜125、以及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电泳元件140的步骤(参照图3F)。
其中,在光透过区域120的表面上配置包括透明导电膜125的透明基板115的步骤(图3E),以及在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膜125、以及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电泳元件140的步骤(图3F)的顺序可以颠倒。
即,在执行图3A至图3D的步骤之后,如图4所示,执行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填充电泳元件140的步骤(图4E)。接下来,执行在光透过区域和电泳元件140的表面上配置包括透明导电膜125的另一透明基板115的步骤(图4F)。
另外,在如上所述使用光掩膜160使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曝光时掩膜图案161的位置从导电性图案250偏移的情况下,由此形成其中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配置为俯视时与光透过区域120的一部分重叠的光学元件950(参照图2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配置为从光透过区域120露出,即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配置为当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在俯视时与光透过区域120的一部分重叠,因此也能够执行动作。
接下来,对光学元件20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A和图2A所示,光学元件200包括透明基板110。透明基板110由玻璃基板、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聚碳酸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
透明基板110上形成有导电性图案250。导电性图案250由诸如铝、铬、铜、氧化铬或碳纳米管等导电性材料,或者诸如ITO、ZnO、IGZO、导电性碳纳米线等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
在透明基板110上的导电性图案250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光透过区域120相互之间配置有电泳元件140,该电泳元件140是电泳粒子141和分散材料142的混合物。光透过区域120的高度适合设在30μm至300μm的范围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60μm。
光透过区域120的宽度适合设在1μm至150μm的范围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是20μm。另外,光透过区域120相互之间的间隙的宽度适合设在0.25μm至40μm的范围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5μm。
另外,导电性图案250的膜厚适合设在10nm至1000nm的范围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300nm。
在图9至图12中示出了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示例。
图9A和图10A示出沿与上下表面122、121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120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的例子。图9A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10A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前侧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图9A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在整体上为交错布局。在该示例中,如图9A所示,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中,由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在纵向上纵长形成的间隙构成的纵长的部分区域中,每隔一个该部分区域而形成导电性图案250,并在由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在横向上纵长形成的间隙所构成的横长的部分区域中完全未形成导电性图案250。因此,导电性图案250相对于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整个区域的面积比例为大约1/4。即,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可使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减小到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大约1/4。
图9B和图10B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与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宽比是大约1:2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的例子。图9B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10B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图9B中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是整体上交错的布局。在该示例中,如图9B所示,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分离配置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中,由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在纵向上纵长形成的间隙构成的纵长的部分区域中,每隔一个该部分区域而形成导电性图案250,并在由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在横向上纵长形成的间隙所构成的横长的部分区域中完全未形成导电性图案250。因此,导电性图案250相对于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整个区域的面积比例为大约1/3。即,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可使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减小到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大约1/3。
图11A和图12A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90°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图11A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12A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图11A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为在整体上交错的布局。如上述的情况,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很明显,可使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大幅减小。
在图11A和图12A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并聚集电泳粒子141的导电性图案250是在图11A中施加阴影所示的部分、即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着的部分。被透明基板110和光透过区域120夹着上表面和背面的部分仅作为用于将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导电性图案250电连接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是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90°之后的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也可遵循从仅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的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141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另外,图11B和图12B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宽比是大约1:2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90°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图11B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12B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图11B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为在整体上交错的布局。如上述的情况,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很明显,可使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大幅减小。在图11B和图12B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并聚集电泳粒子141的导电性图案250是在图11B中施加阴影所示的部分、即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着的部分。被透明基板110和光透过区域120夹着上表面和背面的部分仅作为用于将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导电性图案250电连接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是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宽比是大约1:2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90°之后的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也可遵循从仅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的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141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图11C和图12C示出将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形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120沿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并且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即沿与光透过区域120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的例子。图11C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12C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上述的情况,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明显地,可使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大幅减小。在图11C和图12C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并聚集电泳粒子141的导电性图案250是在图11C中施加阴影所示的部分、即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着的部分。被透明基板110和光透过区域120夹着上表面和背面的部分仅作为用于将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导电性图案250电连接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是光透过区域120的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形的矩形并且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光透过区域120的线性排列方向、即从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纵向方向旋转90°之后的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也可遵循从仅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的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141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图10和图12的各图中所示的A-A方向的窄视场模式中的可视角限于大约±30度。
图31A和图32A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图31A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122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32A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122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图31A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在整体上为交错布局。如上述的情况,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明显地,可使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大幅减小。在图31A和图32A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并聚集电泳粒子141的导电性图案250是在图31A中施加阴影所示的部分、即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着的部分。被透明基板110和光透过区域120夹着上表面和背面的导电性图案250的部分仅作为用于将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导电性图案250电连接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是将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正方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也可遵循从仅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的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141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图31B和图32B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与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宽比是大约1:2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图31B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122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布局。另外,图32B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122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和导电性图案250的状态。如图31B中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是整体上交错的布局。如上述的情况,相比于透明基板115侧的透明导电膜125和透明基板110侧的透明导电膜123两者均以平面方式配置在整个元件区域上的传统结构,明显地,可使夹在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在宽视场模式中被电泳粒子141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大幅减小。在图31B和图32B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并聚集电泳粒子141的导电性图案250是在图31B中施加阴影所示的部分、即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着的部分。被透明基板110和光透过区域120夹着上表面和背面的导电性图案250的部分仅作为用于将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导电性图案250电连接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是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上下表面122、121为长宽比是大约1:2的矩形的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也可遵循从仅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的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141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如图34A所示,在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与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图34A中的位置A所示,存在于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在之间并沿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划分的区域内的电泳粒子141,当吸引和聚集的电泳粒子141朝向导电性图案250移动时,在粒子141存在的区域中,沿着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移动到被光透过区域120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交叉而划分形成的区域中、最靠近粒子141的位置的区域与粒子141所在的区域相互汇合的位置。另外,电泳粒子141需要:通过在上述的汇合位置处将行进方向改变90°,而在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在之间并且光透过区域120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交叉而划分形成的区域中移动,到达最近的导电性图案250。
另一方面,如图34B所示,通过将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存在于图34B的位置A上的电泳粒子141只需要当吸引和聚集的电泳粒子141朝向导电性图案250移动时,在粒子141沿着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直线状存在的区域中移动。因此,能够缩短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进行响应性良好的可视范围控制。
图31和图32示出将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沿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但可以通过将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相对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的旋转角度设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范围,基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能够提高可视范围控制的响应性。另外,图32A和图32B的各图中所示的A-A方向中的窄视场模式中的可视角度限于大约±30度。
接下来,参照图3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由玻璃、PET、PC或PEN构成的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形成导电性图案250(参照图3A),并在其上形成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参照图3B)。导电性图案250可通过使用诸如铝、铬、铜、氧化铬或碳纳米管等导电性材料,或者使用诸如ITO、ZnO、IGZO或导电性纳米线等透明导电性材料来形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铝。
作为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诸如狭缝式涂布机、线材涂布机、涂布机、干膜转印、喷涂转印、以及丝网印刷等的任一沉积方法。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的厚度优选设在30μm至300μm的范围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60μm。对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所使用的透明感光性树脂例如是化学药剂(Microchem)公司的化学放大光刻胶(商品名“SU-8”)。
透明感光性树脂的特征如下。
-其是通过使用照射紫外线时光引发剂产生的作为催化剂的质子酸而使硬化单体聚合的环氧树脂类(具体而言,双酚A酚醛缩水甘油醚衍生物)的负性抗蚀剂。
-其在可见光区域中具有极高的透明性。
-透明感光性树脂中包含的硬化单体硬化前的分子量较小,因此其极易溶解于例如环戊、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PEGMEA)、γ-丁内酯(GBL)、或甲基异丁基酮(MIBK)等溶剂中。因此,很容易形成为厚膜。
-即使是近紫外线区域的波长,光透过性也非常好,因此即使形成为厚膜时也能够使紫外线透过。
-由于具有上述的特征,因此能够形成宽高比为3或更大的图案。
-在硬化单体中存在多个官能团,因此硬化后的硬化单体为非常高的密度的交联,该交联在热学上和化学上都极其稳定。因此,图案形成后的加工也能够容易进行。
当然,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不仅限于透明感光性树脂(商品名“SU-8”),只要材料具有相同的特性,则可以使用任何的光硬化性材料。
接下来,使用光掩膜160的掩膜图案161将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图案化(参照图3C)。对曝光所使用的光165是平行光。对光源使用UV光源,照射波长为365nm的UV光作为曝光165。此时的曝光量适合设在50mJ/cm2到1000mJ/cm2的范围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200mJ/cm2
在曝光后进行显影。接下来,在120度下进行热退火三十分钟从而形成光透过区域120(参照图3D)。由SU-8形成的光透过区域120的折射率为1.5到1.6。如上所述,形成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结构。
接下来,在光透过区域120上形成包括透明导电膜125的另一透明基板115(参照图3E)。透明基板115通过将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和透明导电膜125粘结并进一步使用图未示出的树脂密封透明基板110的外周部来进行固定。此时使用的粘结剂可以是热硬化型或者UV硬化型。
最后,在透明基板110与另一透明基板115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电泳元件140(参照图3F)。电泳元件140是电泳粒子141和分散材料142的混合物。
如上所述,图3E所示的包括另一透明导电膜125的另一透明基板115的形成、以及电泳元件140向图3F所示的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中的填充,这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颠倒(参照图4)。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的又一制造步骤的剖视图。以下,对光学元件的又一制造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由玻璃、PET、PC或PEN制成的另一透明基板115的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膜125(参照图5A)。并在其上形成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参照图5B)。
接下来,通过使用光掩膜160的掩膜图案161将透明感光性树脂层150图案化(参照图5C)。在曝光之后执行显影。接下来,在120度下进行热退火30分钟从而形成光透过区域120(参照图5D)。
接下来,在光透过区域120上形成包括导电性图案250的透明基板110(参照图5E)。最后,在透明基板110和另一透明基板115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电泳元件140(参照图5F)。此时,控制透明基板110的位置,使得导电性图案250的至少一部分从光透过区域120向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露出。
图5E所示的包括导电性图案250的透明基板110的形成、以及电泳元件140向图5F所示的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中的填充,这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颠倒。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6A和图6B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300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6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300的状态,图6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300的状态。在图6A和图6B中,对与图1A和图1B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3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A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透明基板110与光透过区域120之间配置覆盖导电性图案250的保护罩膜130。
保护罩膜130的膜厚适合设在10nm到1000nm的范围内,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300nm。作为用于保护罩膜130的构成材料,可以是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氮氧化硅膜等,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氧化硅膜。另外,在图6A和图6B中在形成有导电性图案250的透明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保护罩膜130,但保护罩膜130不是必须覆盖整个表面,而只需要覆盖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用保护罩膜130覆盖导电性图案250,能够防止导电性图案250和电泳元件140之间的接触。因此,不会发生电泳元件140附着于导电性图案250时引起的操作劣化等,因此能够实现操作稳定性良好的可视范围控制。另外,作为保持电泳元件140的环境,可通过对传统结构追加保护罩膜130来提高气密性。由此能够实现可靠性良好的光学元件。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操作、效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结构、操作、效果相同。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7A和图7B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400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7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400的状态,图7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400的状态。在图7A和图7B中,对与图1A和图1B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对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4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在透明基板110上形成导电性图案250、保护罩膜130、以及光透过区域120。在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上,配置有在表面上层叠有覆盖透明导电膜125的第二保护罩膜135的另一透明基板115。
透明导电膜125和第二保护罩膜135的膜厚适合设在10nm至1000nm的范围内,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300nm。作为用于保护罩膜130的构成材料,可以是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氮氧化硅膜等,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与保护罩膜13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氧化硅膜。另外,虽然在图7中在透明导电膜125和光透过区域120之间也形成有第二保护罩膜135,但不是必需的。仅需使用第二保护罩膜135覆盖透明导电膜125的与光透过区域120接触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即与电泳元件140接触的区域。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防止透明导电膜125和电泳元件140之间的接触。因此,不会发生电泳元件140向透明导电膜125的附着等,因此能够实现操作稳定性良好的可视范围控制。另外,作为保持电泳元件的环境,通过对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第二保护罩膜,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密性。由此能够实现良好的可靠性的光学元件。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操作、效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其它结构、操作、效果相同。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3A和图13B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600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3A示出窄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600的状态,图13B示出宽视场模式中光学元件600的状态。另外,图14A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透过区域120、导电性图案250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布局的状况的俯视图,图14B是其立体图。在图13A、图13B和图14A、图14B中,对与图1A和图1B相同的部件标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对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A所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配置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并在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之间配置光透过区域120。如图14A所示,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交替地配置于被光透过区域120夹在之间并在纵向上纵长形成的间隙所构成的纵长部分区域中。
即,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6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15;相互分离地配置成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250;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未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的一部分上配置的透明导电性图案280;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以及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电泳元件140。
电泳元件140是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光性的分散材料142的混合物。
更具体而言,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6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与第一透明基板110之间设有间隔并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15;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多个光透过区域120,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与光学元件600的显示面平行且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即图14A的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其下表面121与第一透明基板110抵接并且其上表面122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在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部分上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其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未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的一部分上、更严格而言从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除去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时的剩余区域的一部分上;以及电泳元件140,其配置为无论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是否存在都填充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
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二者的膜厚适合设在10nm至1000nm的范围内,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均为300nm。用于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构成材料可以是ITO、ZnO、IGZO、导电性纳米线等。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ITO。
图13A中所示的窄视场模式通过将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透明导电膜125设为处于相同的电位,从而将配置在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中的电泳元件140中的电泳粒子141分散到分散材料142内来实现(参照图29A)。另一方面,图13B中所示的宽视场模式通过将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和透明导电膜125设为处于相同电位、将导电性图案250设为处于比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和透明导电膜125的电位更高的电位来实现(参照图29,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为(-)的情况)。另外,在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为(+)的情况下,通过将电位设为图29C所示的关系,即使电极的极性颠倒,来实现图13B的宽视场模式。换言之,在这两种情况中,通过将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相对于导电性图案250的相对电位设为处于与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相同的极性,并将透明导电膜125相对于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相对电位设为处于与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相同的极性,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由此在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未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中将不存在电泳粒子141。
如所述,通过除透明导电膜125和导电性图案250之间的电场以外,在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之间也产生电场,能够缩短如图13B所示电泳粒子141向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聚集时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实现良好响应性的可视范围控制。
如上所述,通过如图29A、图29B、图29C所示的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控制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透明导电膜125的电位,由此能够实现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的显示。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是用于通过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来调整施加于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透明导电膜125的电压由此改变导电性图案250、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透明导电膜125的各极性的模块。
图33A和图33B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沿从光透过区域120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
图33A以二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122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导电性图案250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布局。另外,图33B以三维方式示出从光透过区域120的上表面122的前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光透过区域120、导电性图案250以及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状态。如图33A清楚地所示,光透过区域120的布局在整体上为交错布局。在图33A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并聚集电泳粒子141的导电性图案250是通过在图33A中施加阴影示出的部分、即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着的部分。被透明基板110和光透过区域120夹着上表面和背面的导电性图案250的部分仅作为用于将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导电性图案250电连接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即使是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沿从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45°之后的方向配置的结构,通过使电泳粒子141聚集于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也可遵循从仅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夹着的区域的一部分中的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以外的区域中、排除电泳粒子141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如图35A所示,在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沿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如图35A中的位置A所示,存在于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在之间并沿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的方向划分的区域内的电泳粒子141,当吸引和聚集的电泳粒子141朝向导电性图案250移动时,在粒子141存在的区域中,沿着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移动到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在之间并且光透过区域120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交叉而划分形成的区域中、最靠近粒子141的位置的区域与粒子141所在的区域相互汇合的位置。另外,电泳粒子141需要:通过在上述的汇合位置处将行进方向改变90度,而在被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夹在之间并且光透过区域120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交叉而划分形成的区域中移动,到达最近的导电性图案250。
另一方面,如图35B所示,通过将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沿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旋转45度之后的方向配置,存在于图35B的位置A上的电泳粒子141仅需要当吸引和聚集的电泳粒子141向导电性图案250移动时,沿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在电泳粒子141所在的区域中线性移动。因此,能够缩短电泳粒子141向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聚集所需的时间,因此能够进行良好响应性的可视范围控制。
虽然图33示出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沿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旋转45度之后的方向配置的例子,但通过将直线状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相对于光透过区域120的直线状排列方向的旋转角度设为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基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能够改进可视范围控制的响应性。另外,虽然图33示出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例子,但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只要相互分离,则也可以不平行地配置。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操作和效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其它结构、操作和效果相同。
另外,如图15A、图15B所示,在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上形成有保护罩膜130的光学元件700和如图16A、图16B所示除了保护罩膜130以外在透明导电膜125的表面上还形成有第二保护罩膜135的光学元件800的操作和效果分别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即使是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配置为在俯视时与光透过区域120的一部分重叠的结构也能够进行操作。如图30所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即使当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从光透过区域120露出、即配置为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一部分在俯视时(即从光学元件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与光透过区域120的一部分重叠时,也能够进行操作。
(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
上述的本发明的光学元件不仅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而且可应用于包括对视频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显示面板)的其它显示装置,例如,包括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LED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FED)、阴极射线管、荧光显示管等显示器的显示装置。
另外,作为使用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方式,可以是例如直接贴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进行使用的方式、装载在显示装置内的方式等各种方式。以下,对各使用方式的构成例进行具体说明。要注意到,以使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作为光学元件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包括装载在其内部的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21示出包括装载在其内部的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1400的结构示例。显示装置1400由以下构成:光学控制元件1800;照明光学装置1700,其是配置在显示装置1400的背面侧并对光学控制元件1800进行照明的背光源;以及配置在光学控制元件1800和照明光学装置1700之间的光学元件1100。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元件1100是能够实现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并且在宽视场模式中具有高亮度的超微细百叶窗。
照明光学装置1700由以下构成:以图21所示的冷阴极射线管为代表的光源1021;反射板1022;导光板1023;扩散板1024;棱镜片1025a;以及棱镜片1025b。透过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的光经由光学元件1100照射到光学控制元件1800。
导光板1023由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并且被构成为使来自光源1021的光入射到一个端面、入射光在导光板内传播并从表面(规定的侧面)侧均匀地射出。在导光板1023的背面侧,设置有将从背面发射的光朝向表面方向反射的反射片1022。虽然图未示出,但也可对导光板1023的另一端面和侧面配置反射模块。
从导光板1023的表面射出的光经由扩散板1024和棱镜片1025a、棱镜片1025b入射到光学控制元件1800。扩散板1024用于使从导光板1023入射的光扩散。在导光板1023的左端和右端之间,由于其结构,射出的光的亮度不同。因此,来自导光板1023的光由扩散板1024扩散。
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提高从导光板1023经由扩散板1024入射的光的亮度。棱镜片1025a由沿规定方向以规定周期配置的多个棱镜构成。棱镜片1025b为相同结构,但是其棱镜的规则的布局方向设计为与棱镜片1025a的棱镜的规则的布局方向交叉。通过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能够提高被扩散板1024扩散的光的指向性。
虽然为了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冷阴极射线管作为光源,但光源不仅限于此。也可使用白色LED、三色LED等作为光源。另外,虽然为了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侧灯式光源,但光源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直下式光源。
光学控制元件1800具有液晶层1032被两个基板1030a和1030b夹持的结构。基板1030a包括形成在其中一个面(液晶层1032侧的面)上的彩色滤光片1033,并且包括配置在另一面上的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a。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b配置在基板1030b的与液晶层1032侧相反的面上。在彩色滤光片1033中,R(红色)、G(绿色)、B(蓝色)的滤光片以矩阵配置在被由吸收光的层所构成的黑色矩阵划分的区域中。各彩色滤光片与像素相对应,其间距恒定。液晶层1032能够根据来自图未示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以像素为单位,切换透明状态和遮光状态。通过切换这些状态,以空间方式调制入射光。
在图2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透过棱镜片1025a、棱镜片1025b的光向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b入射。透过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b的光经由基板1030b向液晶层1032入射,并以像素为单位在其中进行空间调制。透过液晶层1032的光(调制光)依次透过彩色滤光片1033和基板1030a,并向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a入射。透过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a的光经由光学元件1100射出。虽然在图21中使用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a、1031b作为光学控制元件,但光学控制元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仅包括偏光板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显示装置,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光学元件1100,可使光学控制元件1800的照明用光汇聚或者不汇聚于画面正面方向。因此,可根据观察者的喜好,适当选择窄视场角的状态和宽视场角的状态。适当调整光学元件1100相对于光学控制元件1800的角度,使得在光学控制元件1800和光学元件1100之间不会产生摩尔纹(moiré)。另外,如图22所示的显示装置1500,可使用透明粘结层1060将光学元件1100贴合到光学控制元件1800的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b。通过将光学元件1100贴合到光学控制元件1800,能够抑制两者之间散射光的产生,因此能够提高透射率。因此,能够实现亮度更高的显示装置。
接下来,对将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表面上进行使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示出对显示屏设置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1200的结构示例。参照图19,显示装置1200由光学控制元件1800、照明光学装置1700、以及光学元件1100构成。
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光学元件1100是能够控制窄视场模式和宽视场模式的超微细百叶窗。
照明光学装置1700由以下构成:光源1021;反射片1022;导光板1023;扩散板1024;以及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透过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的光对光学控制元件进行照明。要注意到,在光学元件1100的表面上也可形成用于防止刮伤的硬涂层和用于防止强光的反射防止层。
根据上述的显示装置1200,在显示装置1200的最前面,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光学元件1100,能够使从光学控制元件1800射出的光汇聚或者不汇聚于画面正面方向。因此,透过光学元件1100的光能够直接到达观察者。因此,与包括装载在其内部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光学元件射出的光的散射、折射、反射等,因此能够实现分辨率更高的清楚的图像。在该情况下,适当调整光学元件1100相对于光学控制元件1800的角度,使得在光学控制元件1800和光学元件1100之间不会产生摩尔纹。
另外,如图20所示的显示装置1300,光学元件1100可使用透明粘结层1060贴合到光学控制元件1800的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a。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减小光学元件1100和偏光板/相位差板1031a之间的界面的表面反射损失。因此,能够实现亮度更高的显示装置。
作为将本发明应用于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功能电话、智能电话、平板装置或PDA等作为其它电子设备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的情况的示例,例如,如图27A所示的电子设备2000或图27B所示的电子设备2010中,具有包括装载作为电子设备的主体中的显示模块的上述的显示装置1200、显示装置1300、显示装置1400、显示装置1500中的一者的装置。另外,可以将本发明的光学元件应用于各种等离子型显示装置。
在该情况下,在信息处理终端侧,其控制装置从诸如鼠标、键盘或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接收输入,并进行用于在装载作为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上显示必要信息的控制。
接下来,图23示出装载有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照明装置1600的结构示例。参照图23,照明装置1600由面状光源1900和光学元件1100构成。面状光源由以下构成:以冷阴极管为代表的光源1021;反射片1022;导光板1023;扩散板1024;棱镜片1025a;以及棱镜片1025b。
光学元件1100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至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超微细百叶窗中的一者构成。
导光板1023由丙烯酸树脂等形成,并被构造为使得来自光源1021的光入射到一个端面并且入射光在导光板内传播并从表面(规定的侧面)侧均匀地射出。在导光板1023的背面侧,设置有将从背面射出的光朝向表面方向反射的反射片1022。虽然图未示出,但也可对导光板1023的另一端面和侧面配置反射模块。
从导光板1023的表面射出的光经由扩散板1024和棱镜片1025a、棱镜片1025b入射到光学元件1100。扩散板1024用于使从导光板1023入射的光扩散。在导光板1023的左端和右端之间,由于其结构,射出的光的亮度不同。因此,来自导光板1023的光被导光板1023扩散。
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提高从导光板1023经由扩散板1024入射的光的亮度。
在照明装置1600中,从导光板1023的表面侧射出的光在被扩散板1024扩散之后,经由棱镜片1025a和棱镜片1025b入射到光学元件1100。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1600,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光学元件1100,可使面状光源1900的光汇聚或不汇聚于画面正面方向。因此,能够根据观察者的喜好,选择能够在广阔范围照射光的光射出角度广的状态、和仅能够在照明装置1600的正下方附近照射光的光射出角度窄的状态。
特别地,在使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200、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300、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400作为光学元件1100的照明装置1600中,通过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电位差,改变电泳粒子141的分散状态,由此改变透过光透过区域120和分散材料142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范围。在使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元件600作为光学元件1100的照明装置1600中,通过导电性图案250或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电位差,改变电泳粒子141的分散状态,由此改变透过光透过区域120和分散材料142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范围。
虽然为了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冷阴极射线管作为光源,但光源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白色LED、三色LED等作为光源。另外,虽然为了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侧灯式光源,但光源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直下式光源。另外,面状光源1900不仅限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可以使用任何类型,只要诸如LED灯、有机EL灯、无机EL灯、荧光灯、灯泡等发光的光源排列成面状。
虽然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别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变更。
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可由以下的附录适当地表述。但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及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仅限于此。
(附录1)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110和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15;
相互分离地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到达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15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250;
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以及
电泳元件140,其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并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142构成(参照图1)。
(附录2)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110和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地设置并与第一透明基板110分离开的第二透明基板115;
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
多个光透过区域120,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与光学元件200的显示面平行且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其下表面121与第一透明基板110抵接并且其上表面122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250;以及
无论导电性图案250是否存在,都配置为填充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的电泳元件140,所述电泳元件140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142构成(参照图9A和图10A、图9B和图10B)。
(附录3)
如附录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以交错方式配置;且
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沿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配置(参照图9A和图10A、图9B和图10B)。
(附录4)
如附录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以交错方式配置;且
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沿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旋转90度之后的方向配置(参照图11A、图12A、图11B和图12B)。
(附录5)
如附录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上纵向和横向配置成沿行方向或列方向以直线状排列;所述导电性图案250为直线状;直线状的导电性图案250相对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配置的方向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参照图31A和图32A、图31B和图32B)。
(附录6)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110和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地设置且与第一透明基板110分离开的第二透明基板115;
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
多个光透过区域120,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平行于光学元件200的显示面且在长形的矩形的上下表面122,12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而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间隙中,以使下表面121抵接第一透明基板110并且上表面122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导电性图案250;以及
无论导电性图案250是否存在,都配置为填充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的电泳元件140,所述电泳元件140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142构成(参照图11C和图12C)。
(附录7)
如附录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沿从配置所述光透过区域120的方向旋转90度之后的方向配置(参照图11C和图12C)。
(附录8)
如附录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上纵向和横向配置成沿行方向或列方向以直线状排列;所述导电性图案250为直线状;直线状的导电性图案250相对于所述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配置的方向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参照图31A和图32A、图31B和图32B)。
(附录9)
如附录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配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的一部分重叠(参照图28、图31至图33、图34B和图35B)。
(附录10)
如附录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保护罩膜130形成为覆盖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参照图6)。
(附录11)
如附录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第二保护罩膜135形成为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125(参照图7)。
(附录12)
如附录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包括:
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其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分别调整施加于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和所述透明导电膜125的电压,从而改变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和所述透明导电膜125的极性(参照图26)。
(附录13)
如附录1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125相对于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相对电位被设为处于与所述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以将所述电泳粒子141聚集于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从而获得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在未配置有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中不存在所述电泳粒子141的状态(参照图26B和26C)。
(附录14)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110和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115;
相互分离地配置成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120;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250;
进一步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的未配置有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中的透明导电性图案280;
配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以及
配置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并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142构成的电泳元件140(参照图13)。
(附录15)
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110和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设置并分离的第二透明基板115;
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15的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对的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5;
多个光透过区域120,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平行于光学元件600的显示面且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相互分离而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和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其下表面121抵接第一透明基板110并且其上表面122到达第二透明基板115;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250;
导电性图案280,其进一步配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从夹在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区域中除去配置有导电性图案250的区域之后的剩余区域的一部分中;
电泳元件140,其配置成无论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是否存在都填充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相邻的光透过区域120之间的间隙,并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141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142构成(参照图13)。
(附录16)
如附录1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以交错方式配置;并且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和透明导电性图案280沿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排列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交替配置(参照图14)。
(附录17)
如附录1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多个光透过区域120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上纵向和横向配置成沿行方向或列方向以直线状排列;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为直线状;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相对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以直线状配置的方向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参照图31A和图32A、图31B和图32B)。
(附录18)
如附录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一部分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的一部分配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光透过区域120的一部分重叠(参照图30)。
(附录19)
如附录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保护罩膜130形成为覆盖所述导电性图案250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参照图15)。
(附录20)
如附录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第二保护罩膜135形成为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125(参照图16)。
(附录21)
如附录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其包括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所述电压施加控制模块145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分别调整施加于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125的电压,从而改变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125的极性(参照图29)。
(附录22)
如附录2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相对于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相对电位被设为处于与所述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且所述透明导电膜125相对于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50的相对电位被设为处于与所述电泳粒子141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从而将所述电泳粒子141聚集于所述导电性图案250的表面附近(参照图29B和图29C)。
(附录23)
如附录21或2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125被设为处于相同电位,从而将所述电泳粒子141配置在整个分散材料142中(参照图29A)。
(附录24)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用于显示视频的显示面的显示器1800;以及
配置在所述显示器1800的所述显示面上的如附录1至附录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100(参照图20)。
(附录25)
如附录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和所述光学元件通过透明粘结层1060固定(参照图20)。
(附录26)
如附录24或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1800是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LED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或荧光显示管(参照说明书第26页第21-24行)。
(附录27)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用于显示视频的显示面的液晶显示器1800;
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1800的背面侧而向所述液晶显示器1800照射光的背光源1700;以及
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1800和所述背光源1700之间的如附录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100(参照图21)。
(附录28)
如附录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显示器1800和所述光学元件1100通过透明粘结层1060固定(参照图22)。
(附录29)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装载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的显示模块的如附录24至附录2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参照图27)。
(附录30)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如附录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1100;以及
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1100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背面上的光源1700(参照图23)。
(附录31)
如附录3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学元件1100中,通过所述导电性图案250或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280和所述透明导电膜125之间的电位差,改变所述电泳粒子141的分散状态,由此改变透过所述光透过区域120和所述分散材料142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范围。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控制透射光的射出方向的范围的任何种类的光学元件。这种光学元件的例子是在液晶显示装置、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FED、照明装置等中使用的光学元件。

Claims (25)

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和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
相互分离地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表面到达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光透过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
配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以及
电泳元件,所述电泳元件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光透过区域之间并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构成,
其中,夹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光透过区域之间的所述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导电性图案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上,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没有配置所述导电性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的一部分配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光透过区域的一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光透过区域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纵向和横向配置成沿行方向或列方向以直线状排列;所述导电性图案为直线状;直线状的所述导电性图案相对于所述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配置的方向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保护罩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导电性图案或者保护罩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导电性图案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第二保护罩膜形成为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包括:
电压施加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施加控制模块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分别调整施加于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膜的电压,从而改变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极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膜相对于所述导电性图案的相对电位被设为处于与所述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以将所述电泳粒子聚集于所述导电性图案的表面附近,从而获得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上、在未配置有所述导电性图案的区域中不存在所述电泳粒子的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膜被设为处于相同的电位,从而将所述电泳粒子配置在整个所述分散材料内。
9.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透明基板和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地设置的第二透明基板;
相互分离地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表面到达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表面的多个光透过区域;
在夹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光透过区域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上配置的导电性图案;
进一步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未配置有所述导电性图案的一部分中的透明导电性图案;
配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的面上的透明导电膜;以及
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光透过区域之间并由带特定电荷的遮光性的电泳粒子和透过性的分散材料构成的电泳元件,
其中,夹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光透过区域之间的所述区域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导电性图案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上,以及
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配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的一部分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的一部分配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光透过区域的一部分重叠。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光透过区域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纵向和横向配置成沿行方向或列方向以直线状排列;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为直线状;且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相对于所述光透过区域以直线状配置的方向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相互平行地配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保护罩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或者保护罩膜形成为覆盖所述导电性图案、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以及所述第一透明基板。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第二保护罩膜形成为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包括:
电压施加控制模块,所述电压施加控制模块根据来自外部的信号分别调整施加于所述导电性图案、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的电压,从而改变所述导电性图案、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极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相对于所述导电性图案的相对电位被设为处于与所述电泳粒子的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且所述透明导电膜相对于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的相对电位被设为处于与所述电泳粒子的所述表面电荷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从而将所述电泳粒子聚集于所述导电性图案的表面附近。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
所述导电性图案、所述透明导电性图案以及所述透明导电膜被设为处于相同电位,从而将所述电泳粒子配置在整个所述分散材料中。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用于显示视频的显示面的显示器;以及
配置在所述显示器的所述显示面上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和所述光学元件通过透明粘结层固定。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LED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或荧光显示管。
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包括用于显示视频的显示面的液晶显示器;
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的背面侧而向所述液晶显示器照射光的背光源;以及
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和所述背光源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显示器和所述光学元件通过透明粘结层固定。
2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装载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的显示模块的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
24.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背面上的光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学元件中,通过所述导电性图案或透明导电性图案和所述透明导电膜之间的电位差,改变所述电泳粒子的分散状态,由此改变透过所述光透过区域和所述分散材料的光的射出方向的范围。
CN201510580514.3A 2014-09-12 2015-09-11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 Active CN105425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6544 2014-09-12
JP2014-186544 2014-09-12
JP2015-112069 2015-06-02
JP2015112069A JP6566304B2 (ja) 2014-09-12 2015-06-02 光学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5502A CN105425502A (zh) 2016-03-23
CN105425502B true CN105425502B (zh) 2019-11-05

Family

ID=5545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0514.3A Active CN105425502B (zh) 2014-09-12 2015-09-11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04080B2 (zh)
CN (1) CN1054255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1004B2 (en) * 2016-03-22 2019-06-25 Marketing Displays, Inc. Graphic mirror
DE112016007291T5 (de) * 2016-09-30 2019-06-19 Intel Corporation Überbrückte mikroraster für einen bildschirm mit aktivem sichtschutz
CN107621722B (zh) * 2017-09-22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光方向调整元件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JP7036312B2 (ja) 2017-09-29 2022-03-15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光線方向制御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7083100B2 (ja) 2017-09-29 2022-06-10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光線方向制御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照明装置
CN109709738B (zh) * 2017-10-20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64837A (zh) * 2017-10-20 2018-0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显示装置
JP6966032B2 (ja) * 2017-11-16 2021-11-10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光線方向制御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6966033B2 (ja) 2017-11-22 2021-11-10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光線方向制御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7083101B2 (ja) 2017-11-24 2022-06-10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1448908B1 (en) * 2018-01-31 2022-09-20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adjustable angles of view
CN110161772B (zh) * 2018-02-14 2023-08-04 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光束方向控制元件
US20200033689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US11397366B2 (en) * 2018-08-10 2022-07-26 E Ink California, Llc Switchable light-collimating layer including bistable electrophoretic fluid
JP7108779B2 (ja) 2018-08-10 2022-07-28 イー インク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エルエルシー 反射体を伴う切り替え可能な光コリメート層
EP3834036A4 (en) 2018-08-10 2022-05-04 E Ink California, LLC DRIVE WAVEFORMS FOR A SWITCHABLE LIGHT-COLLIMING LAYER WITH BISTABLE ELECTROPHORETIC FLUID
CN109116657A (zh) * 2018-10-25 2019-01-01 成都捷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电子纸显示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WO2021066368A1 (ko) * 2019-09-30 2021-04-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050207B (zh) * 2019-12-26 2024-10-18 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光线方向控制元件、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元件
CN111323982B (zh) * 2020-03-09 2023-07-2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膜、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2309439B (zh) * 2020-11-02 2022-04-0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记录装置
US11852950B2 (en) * 2022-03-31 2023-12-26 Tianma Japan, Ltd. Ligh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element
CN115332465B (zh) * 2022-10-11 2023-01-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5219B2 (en) * 2002-05-09 2005-06-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splay device
KR100438901B1 (ko) * 2002-08-09 2004-07-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전기영동 디스플레이
US7751667B2 (en) 2005-12-21 2010-07-06 Xerox Corporation Microfabricated light collimating screen
KR20090095206A (ko) * 2008-03-05 2009-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들
JP5321542B2 (ja) * 2010-06-28 2013-10-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04080B2 (en) 2018-02-27
CN105425502A (zh) 2016-03-23
US20160077363A1 (en)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5502B (zh)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
CN105425501B (zh) 光学元件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
US12113093B2 (en)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06462025B (zh)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照明装置
KR102706175B1 (ko) 전자 기기, 화상 표시 방법, 프로그램, 및 표시 시스템
CN10911945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566304B2 (ja) 光学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
CN106297565B (zh) 显示装置
CN111029382A (zh) 显示面板、多区域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601660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
CN106873817A (zh) 触摸屏面板
KR102489123B1 (ko) 폴더블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50508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和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US8902383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6205412A (zh) 显示装置
CN10336494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5801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形成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EP3462492A1 (en) Power supply cord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JP2015132825A (ja) インセル偏光子、それを含んだ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855666A (zh) 光控制装置以及包括其的透明显示装置
JP7478857B2 (ja) 光経路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2020697B (zh) 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组件、装置
CN220545417U (zh) 显示装置
CN11372527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20077307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ianma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NLT TECHNOLOG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2

Address after: 1918 Tianma Building, Liuxian Avenue, Beizha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ianma Japa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