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6744A -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6744A
CN105416744A CN201510874001.3A CN201510874001A CN105416744A CN 105416744 A CN105416744 A CN 105416744A CN 201510874001 A CN201510874001 A CN 201510874001A CN 105416744 A CN105416744 A CN 105416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enter boss
plastic bottle
height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40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16744B (zh
Inventor
谢国基
姜晓平
黄杨安
张刚强
胡青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X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X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X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XL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740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6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6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16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包括底加强环、支撑凸台、主变形区、辅助变形区、拉伸中心凸台和瓶底拉伸定位凹槽;在拉伸中心凸台中部设有瓶底拉伸定位凹槽,在拉伸中心凸台从中心往外依次设有辅助变形区、主变形区、支撑凸台和底加强环;拉伸中心凸台位居塑胶瓶底部中心,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H;H为拉伸中心凸台上端平面距底平面的高度;本发明利用瓶底向瓶内垂直顶入翻转,减少瓶子体积,达到增加瓶内压力。本发明瓶底垂直顶入后既保证瓶子的外观不损坏、瓶子站立稳定;同时保证瓶底顶入后瓶测壁承受力不大于100牛压力时,底结构不回弹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胶瓶,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背景技术
热灌装塑料瓶及中温灌装瓶灌装液体都在摄氏70℃至95℃之间灌注到瓶内,然后立即封盖,由于热胀冷缩,当瓶内液体冷却到常温摄氏25℃时瓶内液体体积会减小,形成一定的真空,以饮料从88℃降到25℃为例,其体积收缩约为3.2%;另外如充填不满,由于空气的密度变化率大于水的密度变化率,其收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増加;海拔高处灌装的饮料瓶装产品运往低海拔时,由于气压的变化导致瓶子内外产生压力差,瓶子也会椭圆变形或在瓶壁薄弱处塌陷等等,当瓶子内外压力差产生的破坏力大于瓶子强度结构时,瓶子会椭圆变形或在瓶壁薄弱处塌陷。当前,水瓶及无菌瓶为了解决由于温度、气压的变化及瓶内水分损失导致瓶子产生椭圆或塌陷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强化:一是增加瓶子重量,提高瓶子强度;二是强化瓶身结构,提高瓶子强度;三是灌装时瓶内加压灌装,使瓶子保持有内正压,此方案只适用于圆瓶;四是在瓶子设计时预留变形区域抵消变形。
在热灌装瓶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瓶子的收缩失稳性,当前主要通过收缩面及加强环来防止瓶子变成椭圆形或凹塌,即在塑胶热灌装瓶设计时均釆用在瓶壁上设计收缩板块结构(易于变形)来消除变形影响。如热灌装圆瓶常用6个及8个均布收缩板块来消除变形影响,热方瓶采用四个大面壁上设计收缩板块结构(易于变形)来消除负压对瓶型的变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水瓶、无菌瓶由于温度、气压及瓶内水分流失导致瓶内外压力失衡引起瓶子椭圆或塌陷现象,提供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当瓶底顶入后瓶测壁承受力不大于100牛压力时,底结构不回弹复位,且瓶子的外观不损坏、站立稳定。
本发明当塑胶瓶子灌装并封盖后,利用瓶底向瓶内垂直顶入翻转,减少瓶子体积,达到增加瓶内压力。此瓶底结构设计使得瓶底垂直顶入后保证瓶子的外观不损坏、同时瓶子站立稳定。
本发明底型结构的瓶子生产方式与常规瓶形保持一致,空瓶时与常规瓶具有同样的稳定性,不需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与现有的生产工艺基本一致,不需增加太多的设备投资,只需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一种瓶底顶入翻转装置即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加强环、支撑凸台、主变形区、辅助变形区、拉伸中心凸台和瓶底拉伸定位凹槽;在拉伸中心凸台中部设有瓶底拉伸定位凹槽,在拉伸中心凸台从中心往外依次设有辅助变形区、主变形区、支撑凸台和底加强环;拉伸中心凸台位居塑胶瓶底部中心,为下端大、上端小的空心圆台结构,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φ1为底加强环直径,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2=0.5~2.5mm;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2为拉伸中心凸台最低端到底加强环最低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底加强环、支撑凸台、主变形区和辅助变形区在底部形成空腔,其中,辅助变形区和主变形区空腔的高度从中心往外逐渐增加,支撑凸台和底加强环空腔的高度从中心往外高度逐渐减少;
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H;H为拉伸中心凸台上端平面距底平面的高度;
支撑凸台的圆锥角为凸台角度α2,α2=30°~50°;
加强环与底平面相交处直径为底加强环直径φ1,φ1<φ-9;φ为塑胶瓶直径;
底加强环与支撑凸台相交处为支撑凸台直径φ2,φ2=φ1-(1~1.5)H3;
辅助变形区与拉伸中心凸台相交处为拉伸中心凸台直径φ3,φ3>12;
底加强环与支撑凸台相交处距底平面高度为底加强环高度H3,H3=1~3m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地,拉伸中心凸台锥角β=15°~35°。
优选地,拉伸中心凸台通过第二圆弧与辅助变形区连接;主变形区与支撑凸台通过第一圆弧连接;底加强环与塑胶瓶底部边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变形区与辅助变形区成α1角度连接,α1为水平面与辅助变形区面之间夹角;辅助变形区角α1=3°~15°。
优选地,水平面与主变形区面之间形成主变形区夹角α,主变形区角α=15°~30°。
优选地,瓶底拉伸定位凹槽为圆柱形结构,圆柱的直径φ4=3.0~6.0mm。
优选地,所述瓶底拉伸定位凹槽的深度H4=0.6~1.2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为1~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为0.5‐3mm。
优选地,第三圆弧连接中心凸台的顶部与边侧,第三圆弧的半径为1~3mm。
本发明充分利用拉伸中心凸台外周依次设立的辅助变形区、主变形区、支撑凸台和底加强环,控制拉伸中心凸台高度和支撑凸台总高度,控制支撑凸台直径和底加强环直径等,使得本发明瓶底垂直顶入后既保证瓶子的外观不损坏、瓶子站立稳定;同时保证瓶底顶入后瓶测壁承受力不大于100牛压力时,底结构不回弹复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底部结构反转来减小瓶子体积增加塑胶瓶内压力,无需增加瓶子重量,提高瓶子强度;也无需强化瓶身结构,既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导致瓶子椭圆变形或塌陷变形的问题,又可减轻瓶子重量,节省材料消耗。
2)本发明在热灌装瓶设计时,不用在瓶壁上设计收缩板块结构(易于变形)来消除变形影响。
3)通本发明过对底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实现瓶底结构翻转所需外力远小于瓶子注点成瓶垂直顶压峰值(瓶子灌装内容物到指定位置封盖后瓶子承受垂直负载能力的最大值)时,瓶子外观则不受破外,瓶子站立稳定;瓶子顶入后,因主变形区、辅助变形区往瓶内翻转成一定角度,瓶底在受测壁承受力不大于100牛压力时底不回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在顶入前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型结构在顶入前的设计图。
图3为图1的的底型结构在顶入后的示意图。
图4-1为图1的底型结构在顶入前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图4-2为图1的底型结构顶入后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如此。实施例中未注明圆弧半径或者直径及长度单位的,统一为mm。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包括底加强环1、支撑凸台2、主变形区3、辅助变形区4、拉伸中心凸台5和瓶底拉伸定位凹槽6;在拉伸中心凸台5中部设有瓶底拉伸定位凹槽6,在拉伸中心凸台5从中心往外依次设有辅助变形区4、主变形区3、支撑凸台2和底加强环1;拉伸中心凸台5位居塑胶瓶底部中心,为下端大、上端小的空心圆台结构,拉伸中心凸台锥角β=15°~35°,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φ1为底加强环直径,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2=0.5~2.5mm;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2为拉伸中心凸台最低端到底加强环1最低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拉伸中心凸台5通过第二圆弧R2与辅助变形区4连接;辅助变形区4与主变形区3连接;主变形区3与支撑凸台2通过第一圆弧R1连接;支撑凸台2与底加强环1连接;底加强环1与塑胶瓶底部边沿连接;底加强环1、支撑凸台2、主变形区3和辅助变形区4在底部形成空腔,其中,辅助变形区4和主变形区3空腔的高度从中心往外逐渐增加,支撑凸台2和底加强环1空腔的高度从中心往外高度逐渐减少;
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H;H为拉伸中心凸台5上端平面距底平面的高度;
主变形区3与辅助变形区4成α1角度连接,α1为水平面与辅助变形区面之间夹角;辅助变形区角α1=3°~15°;
水平面与主变形区面之间形成主变形区夹角α,主变形区角α=15°~30°;
支撑凸台2的圆锥角为凸台角度α2,α2=30°~50°;
加强环1与底平面相交处直径为底加强环直径φ1,φ1<φ-9;φ为瓶子直径;
底加强环1与支撑凸台2相交处为支撑凸台直径φ2,φ2=φ1-(1~1.5)H3;
辅助变形区4与拉伸中心凸台5相交处为拉伸中心凸台直径φ3,φ3>12。
底加强环1与支撑凸台2相交处距底平面高度为底加强环高度H3,H3=1~3mm;
瓶底拉伸定位凹槽6为圆柱形结构,圆柱的直径φ4=3.0~6.0mm。瓶底拉伸定位凹槽深度H4=0.6~1.2mm。
第二圆弧R2连接拉伸中心凸台5与辅助变形区4;第二圆弧R2的半径为1~3mm;
第一圆弧R1连接主变形区3与支撑凸台2,第一圆弧R1的半径优选0.5‐3mm。
第三圆弧R3连接中心凸台5的顶部与边侧,第三圆弧R3的半径优选为1~3mm。
应用本发明进行设计时,根据客户提出的瓶直径φ要求及容量要求确定拉伸中心凸台5上端平面距底平面的高度H,计算并初选瓶底的轮廓尺寸α1、α2、α3,H1、H2、H3、H4、φ1、φ2、φ3、R1、R2、R3。绘制瓶底轮廓图,利用虚拟仿真确定瓶底顶入后的轮廓形态及尺寸,校核瓶的容量是否满足要求,外观是否合适等,可以反复优选尺寸进行设计。从图4‐1和图4‐2可以看出用力将底型顶入后减少了瓶内密闭体积,就增大了瓶内气压,加强了瓶子外形的结实度、也保持了瓶子站立稳定性。
本发明主要测试瓶底顶入后瓶测壁承受力不大于100牛压力时,底结构不回弹复位。根据反复试验和测试,按照本发明推荐的参数进行选择和设计圴能保证瓶底顶入后瓶测壁承受力不大于100牛压力时,底结构不回弹复位。
实施例1
塑胶瓶为500热灌装瓶型。瓶型最大直径φ为67.8mm,瓶底翻转瓶子密闭体积可减小10ml。
根据最大径确定底加强环直径φ1<67.8-9=58.5,φ1取58.3mm。
底加强环高度H3=(1~3mm),取H3=1.2。
支撑凸台直径φ2=φ1-2×(1~1.5)×H3;取φ2=58.3-2×1.07×1.2=55.73。
支撑凸台角度α2=30°~50°;取α2=40°
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取H=0.17×58.3=9.9,取整H=10。
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H;取H1=0.58×10=5.8。
支撑凸台连接R1=0.5‐3mm;取R1=1.5。
主变形区角α=15°~30°;取α=20.3°。
拉伸中心凸台直径φ4>12;取φ4=14.5。
拉伸中心凸台最低高度H2=0.5~2.5mm;取H2=0.85。
辅助变形区角α1=3°~15°;取α1=7.5°。
拉伸中心凸台角β=15°~35°;取β=25°。
瓶底拉伸定位凹槽直径φ4取3.0。
瓶底拉伸定位凹槽深度H4取1.0。
中心凸台连接R2取1.0。
中心凸台连接R3取1.5。
参照上述计算出得PET瓶底结构尺寸制造模具并用21.g坯吹制瓶,并测试瓶底。
翻转压力、瓶底翻转减少瓶子密闭体积(以毫升计算)测压压力测试情况。测试结果如下:
瓶底翻转压力及注点成品顶压峰值测试:将88℃水灌装至液位线(瓶灌装到额定容量时,水所处液位)后封盖,瓶子冷到20℃后将底翻转顶入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如下表1:
表1: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顶入力(N) 80 85 92 82 78 83.4
注点成品顶压峰值(N) 195 188 204 203 201 198.2
顶入后瓶子外观损坏
瓶底翻转减少密闭体积:将20℃水灌到瓶子溢满检测容量,然后把水倒掉,把底顶入翻转,再将20℃水灌到溢满检测容量,两者差值为减少密闭体积。测试数据如下表2:
表2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密闭体积减少(ml) 10 11 10.5 10.8 9.6 10.38
测压压力测试:将88℃水灌装至液位线封盖,瓶子冷到20℃后将底翻转顶入然后将瓶平放用平板进行对瓶子最大处下压12mm,观察瓶底有无复原。测试数据如下表3:
表3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测压压力(N) 210 222 204 212 198 209.2
瓶底复原
实施例2
450无菌瓶型。瓶型最大直径66.4mm,瓶底翻转瓶子密闭体积可减小7ml以上。
1.根据最大径确定底加强环直径φ1<66.4-13.5=52.9,φ1取52.9。
2.底加强环高度H3=1~3mm,取H3=1.4。
3.支撑凸台直径φ2=φ1-2×(1~1.5)×H3;取φ2=52.9-2×1.25×1.4=49.4。
4.支撑凸台角度α2=30°~50°;取α2=40°
5.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取H=0.22×52.9=11.64,取H=11.5。
6.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11.5;取H1=0.52×11.5=5.98。圆整H1取6.0。
7.支撑凸台连接R1=0.5‐3mm;取R1=1.5。
8.主变形区角α=15°~30°;取α=25.7°。
9.拉伸中心凸台直径φ4>12;取φ4=14.5。
10.拉伸中心凸台最低高度H2=0.5~2.5mm;取H2=0.7。
11.辅助变形区角α1=3°~15°;取α1=5.5°。
12.拉伸中心凸台角β=15°~35°;取β=21°。
13.瓶底拉伸定位凹槽直径φ4取3.0。
14.瓶底拉伸定位凹槽深度H4取1.0。
15.中心凸台连接R2取1.0。
16.中心凸台连接R3取1.5。
参照上述计算出得PET瓶底结构尺寸制造模具并用26g坯吹制瓶,并测试瓶底
翻转压力、瓶底翻转减少瓶子密闭体积(以毫升计算)测压压力测试情况。测试结果如下:
瓶底翻转压力及注点成品顶压峰值测试:将20℃水灌装至液位线(瓶灌装到额定容量时,水所处液位)后封盖,瓶将底翻转顶入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如下表4:
表4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顶入力(N) 128 122 127 130 124 126.2
注点成品顶压峰值(N) 769 803 844 822 850 817.6
顶入后瓶子外观损坏
瓶底翻转减少密闭体积:将20℃水灌到瓶子溢满检测容量,然后把水倒掉,把底顶入翻转,再将20℃水灌到溢满检测容量,两者差值为减少密闭体积。测试数据如下表5:
表5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密闭体积减少(ml) 8.8 9.5 10 8.5 9 9.16
测压压力测试:将20℃水灌装至液位线封盖,底翻转顶入如后的瓶平放用平板进行对瓶子最大处下压5mm,观察瓶底有无复原。测试数据如下表6:
表6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测压压力(N) 137 129 132 135 130 132.6
瓶底复原
实施例3
1250无菌瓶型。瓶型最大直径89.5mm,瓶底翻转瓶子密闭体积可减小158ml以上。
1.根据最大径确定底加强环直径φ1<89.5-18.5=71,φ1取71。
2.底加强环高度H3=1~3mm,取H3=1.8。
3.支撑凸台直径φ2=φ1-2×(1~1.5)×H3;取φ2=71-2×1.21×1.8=66.64。
4.支撑凸台角度α2=(30°~50°);取α2=40°
5.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取H=0.22×71=15.62,取H=15.5。
6.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15.5;取H1=0.52×15.5=8.06。圆整H1取8.1。
7.支撑凸台连接R1=0.5‐3mm;取R1=1.5。
8.主变形区角α=15°~30°;取α=25.5°。
9.拉伸中心凸台直径φ4>12;取φ4=19.5。
10.拉伸中心凸台最低高度H2=0.5~2.5mm;取H2=1。
11.辅助变形区角α1=3°~15°;取α1=6°。
12.拉伸中心凸台角β=15°~35°;取β=21°。
13.瓶底拉伸定位凹槽直径φ4取4.0。
14.瓶底拉伸定位凹槽深度H4取1.2。
15.中心凸台连接R2取1.5。
16.中心凸台连接R3取2.0。
参照上述计算出得PET瓶底结构尺寸制造模具并用40g坯吹制瓶,并测试瓶底;
翻转压力、瓶底翻转减少瓶子密闭体积(以毫升计算)测压压力测试情况。测试结果如下:
瓶底翻转压力及注点成品顶压峰值测试:将20℃水灌装至液位线(瓶灌装到额定容量时,水所处液位)后封盖,瓶将底翻转顶入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如下表7:
表7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顶入力(N) 145 138 137 142 140 140.4
注点成品顶压峰值(N) 482 512 504 506 479 496.6
顶入后瓶子外观损坏
瓶底翻转减少密闭体积:将20℃水灌到瓶子溢满检测容量,然后把水倒掉,把底顶入翻转,再将20℃水灌到溢满检测容量,两者差值为减少密闭体积。测试数据如下表8:
表8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密闭体积减少(ml) 21 19 20 22 22 20.8
测压压力测试:将20℃水灌装至液位线封盖,底翻转顶入后的瓶平放用平板进行对瓶子最大处下压5mm,观察瓶底有无复原。测试数据如下表9:
表9
试验瓶号 1 2 3 4 5 瓶平均值
测压压力(N) 135 140 145 137 142 139.8
瓶底复原
上述实施例测试结果表明,底型结构翻转力远小于注点成品顶压峰值,表明瓶底结构翻转后,瓶子外观不受破外;当瓶子测压下凹5mm‐12mm瓶底无反弹复原现象,表明成品瓶底翻转顶压后满足瓶子在生产线、运输及搬运等过程受挤压变形时瓶底无回弹现象;瓶子结构翻转后,瓶内体积能减少瓶子整体容量1.5%‐2%及能增加瓶内1.5%‐2%压力。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加强环、支撑凸台、主变形区、辅助变形区、拉伸中心凸台和瓶底拉伸定位凹槽;在拉伸中心凸台中部设有瓶底拉伸定位凹槽,在拉伸中心凸台从中心往外依次设有辅助变形区、主变形区、支撑凸台和底加强环;拉伸中心凸台位居塑胶瓶底部中心,为下端大、上端小的空心圆台结构,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0.15~0.3)φ1;φ1为底加强环直径,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2=0.5~2.5mm;拉伸中心凸台高度H2为拉伸中心凸台最低端到底加强环最低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
底加强环、支撑凸台、主变形区和辅助变形区在底部形成空腔,其中,辅助变形区和主变形区空腔的高度从中心往外逐渐增加,支撑凸台和底加强环空腔的高度从中心往外高度逐渐减少;
支撑凸台总高度H1=(0.4~0.6)H;H为拉伸中心凸台上端平面距底平面的高度;
支撑凸台的圆锥角为凸台角度α2,α2=30°~50°;
加强环与底平面相交处直径为底加强环直径φ1,φ1<φ-9;φ为塑胶瓶直径;
底加强环与支撑凸台相交处为支撑凸台直径φ2,φ2=φ1-(1~1.5)H3;
辅助变形区与拉伸中心凸台相交处为拉伸中心凸台直径φ3,φ3>12;
底加强环与支撑凸台相交处距底平面高度为底加强环高度H3,H3=1~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拉伸中心凸台锥角β=1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拉伸中心凸台通过第二圆弧与辅助变形区连接;主变形区与支撑凸台通过第一圆弧连接;底加强环与塑胶瓶底部边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形区与辅助变形区成α1角度连接,α1为水平面与辅助变形区面之间夹角;辅助变形区角α1=3°~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水平面与主变形区面之间形成主变形区夹角α,主变形区角α=1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瓶底拉伸定位凹槽为圆柱形结构,圆柱的直径φ4=3.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拉伸定位凹槽的深度H4=0.6~1.2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为1~3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为0.5‐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圆弧连接中心凸台的顶部与边侧,第三圆弧的半径为1~3mm。
CN201510874001.3A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Active CN105416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4001.3A CN105416744B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4001.3A CN105416744B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744A true CN105416744A (zh) 2016-03-23
CN105416744B CN105416744B (zh) 2018-04-03

Family

ID=5549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4001.3A Active CN105416744B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67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8899A (zh) * 2018-04-12 2018-09-14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塑料瓶的瓶底结构
CN110087859A (zh) * 2016-10-21 2019-08-02 西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灌装容器的设备
JP2020152433A (ja) * 2019-03-22 2020-09-24 メビウス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EP3638592B1 (en) 2017-06-12 2023-05-24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Container bottom base provided with a bi-concave arc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1809A (zh) * 2007-07-30 2010-08-11 西德尔合作公司 包括带有可变形膜片的底部的容器
CN101939226A (zh) * 2008-11-27 2011-01-05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瓶体
CN101980922A (zh) * 2008-03-27 2011-02-23 康斯达国际公司 具有容积吸收面板的容器基座
CN102216162A (zh) * 2008-11-17 2011-10-12 阿美科有限责任公司 响应于真空相关作用力的容器基部结构
CN102317176A (zh) * 2009-02-12 2012-01-11 西德尔合作公司 底部配设有具有双底的柔性拱顶的容器
US20130043209A1 (en) * 2011-08-15 2013-02-21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Plastic Containers Having Base Configurations with Particular Up-Stand Geometries, and Systems, Methods, and Base Molds Thereof
US20140026522A1 (en) * 2002-09-30 2014-01-30 Co2 Pac Ltd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A Deep-set Invertible Base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26522A1 (en) * 2002-09-30 2014-01-30 Co2 Pac Ltd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A Deep-set Invertible Base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1801809A (zh) * 2007-07-30 2010-08-11 西德尔合作公司 包括带有可变形膜片的底部的容器
CN101980922A (zh) * 2008-03-27 2011-02-23 康斯达国际公司 具有容积吸收面板的容器基座
CN102216162A (zh) * 2008-11-17 2011-10-12 阿美科有限责任公司 响应于真空相关作用力的容器基部结构
CN101939226A (zh) * 2008-11-27 2011-01-05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瓶体
CN102317176A (zh) * 2009-02-12 2012-01-11 西德尔合作公司 底部配设有具有双底的柔性拱顶的容器
US20130043209A1 (en) * 2011-08-15 2013-02-21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Plastic Containers Having Base Configurations with Particular Up-Stand Geometries, and Systems, Methods, and Base Molds Thereof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7859A (zh) * 2016-10-21 2019-08-02 西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灌装容器的设备
CN110087859B (zh) * 2016-10-21 2021-08-10 西帕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灌装容器的设备
EP3638592B1 (en) 2017-06-12 2023-05-24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Container bottom base provided with a bi-concave arch
CN108528899A (zh) * 2018-04-12 2018-09-14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塑料瓶的瓶底结构
JP2020152433A (ja) * 2019-03-22 2020-09-24 メビウス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7403963B2 (ja) 2019-03-22 2023-12-25 メビウス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744B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6744A (zh) 一种利用底部结构反转增加塑胶瓶内压力的底型结构
CN100546879C (zh) 对真空相关力产生反应的容器底座结构
CN101678911B (zh) 合成树脂制瓶体
US10358250B2 (en) Plastics material container
JP2006315693A (ja) 樹脂製収納容器
CN109458524B (zh) 一种防倒伏结构的计算机显示器
EP3044105B1 (en)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hot filling
US4463860A (en) 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bottle and stand
US4367820A (en) 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bottle and stand
CN103547512B (zh) 双谷带花瓣形容器基底
JP6678106B2 (ja) 樹脂製容器
CN104783618B (zh) 一种纸杯及其生产模具与方法
JP6732410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CN202466443U (zh) 可伸缩的道路警示锥
JP6623520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EP3154864B1 (en) Reinforced base for plastic bottles or flasks
CN203865133U (zh) 具把手的大容积瓶
JP2014069840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CN101913447B (zh) 一种耐内压的pet热灌装瓶瓶底结构
CN103058498B (zh) 一种基于吹-吹法制造小口径玻璃瓶用的初模
CN216444195U (zh) 一种具有缓冲分区骨架的药盒
CN205606174U (zh) 低温液体储罐
CN202609361U (zh) 包装托盘
CN211998774U (zh) 一种双层饮料容器
CN204438617U (zh) 一体式分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