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2929A - 吸收式冷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冷冻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02929A CN105402929A CN201510573678.3A CN201510573678A CN105402929A CN 105402929 A CN105402929 A CN 105402929A CN 201510573678 A CN201510573678 A CN 201510573678A CN 105402929 A CN105402929 A CN 1054029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ting machine
- absorption refrigerating
- cold water
- heat
- absor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系统,能够有效利用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的热量。吸收式冷冻系统(1)具有:2个吸收式冷冻机(21),其利用由蒸发器(103)、吸收器(104)、再生器(101)及冷凝器(102)形成的循环周期来获取在5个室内机(31)中使用的冷水;及系统控制器(40),其分别控制这些吸收式冷冻机(21)。系统控制器(40)将5个室内机(31)给予冷水的热量、与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进行比较,控制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运转台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冷冻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利用由蒸发器、吸收器、再生器及冷凝器形成的循环周期来获取在外部设备中使用的冷水的吸收式冷冻机(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还已知吸收式冷冻系统,其包括对该吸收式冷冻机的再生器供给热介质的蓄热槽、及对该吸收式冷冻机的吸收器及冷凝器供给冷却水的冷却塔。
在吸收式冷冻机中,根据从吸收式冷冻机供给到外部设备的冷水的温度来进行调温停止。此处,调温停止是指,当冷水的温度达到调温停止温度以下时,将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暂时停止,直到该冷水的温度达到调温开始温度以上为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2014-035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当因调温停止等而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暂时停止时,导入到吸收式冷冻机的热量在冷却塔放热,所以,存在将热量无效地利用这种问题。吸收式冷冻机只要持续运转就能够有效地利用被导入的热量,但是,在间歇地发生运转的暂时停止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利用热量。
另外,在吸收式冷冻系统中,有的系统根据外部设备的最大负荷而具有多台吸收式冷冻机。在这样的系统中,在外部设备为低负荷的情况下,由于对于所有的吸收式冷冻机反复进行调温停止,所以,上述的问题更显著。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被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的热量有效利用的吸收式冷冻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系统,具有: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其利用由蒸发器、吸收器、再生器及冷凝器形成的循环周期来获取在外部设备中使用的冷水;及控制器,其分别控制多个吸收式冷冻机。此处,控制器将外部设备给予冷水的热量、与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冻能力进行比较,控制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台数。
此处,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还具有将由太阳能热集热器集热的热量进行蓄热的蓄热槽。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蓄热槽将热介质分别供给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分别利用吸收器内的吸收液吸收在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将吸收了制冷剂的吸收液供给到再生器,并且,利用从蓄热槽供给的热介质来将从吸收器供给到再生器的吸收液加温。
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还具有:冷水流路,其使冷水从外部设备经过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再次循环到外部设备;及多个冷却塔,其将冷却水供给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凝器及吸收器。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控制器基于从外部设备返回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冷水的温度、从多个吸收式冷冻机供给到外部设备的冷水的温度、及在冷水流路中流动的冷水的流量,算出外部设备给予冷水的热量。另外,优选的是,控制器对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每一个,基于被供给到该吸收式冷冻机的热介质的温度、被供给到该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却水的温度、及该吸收式冷冻机的温度特性,算出冷冻能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外部设备是低负荷,也是与该负荷相应的台数的吸收式冷冻机进行运转。因此,运转中的吸收式冷冻机的调温停止等运转的暂时停止的频度低,另外,能够抑制所有的吸收式冷冻机重复调温停止这种事态。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被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吸收式冷冻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示出吸收式冷冻机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示出吸收式冷冻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吸收式冷冻机的温度特性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式冷冻系统
10第1系统
11太阳能热集热器
12蓄热槽
20第2系统
21吸收式冷冻机
101再生器
102冷凝器
103蒸发器
104吸收器
25冷却塔
30第3系统
31室内机
40系统控制器(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系统1的构成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系统1是利用太阳能热将吸收式冷冻机21的稀溶液加热的系统,包括第1系统10、第2系统20、第3系统30、及系统控制器40。
第1系统10是将太阳能热蓄热的系统,包括太阳能热集热器11、蓄热槽12、集热流路13、及集热泵14。
太阳能热集热器11通过接受太阳光从而加热热介质,被设置在例如屋顶之上等容易接受太阳光的位置。对于热介质,使用水、防冻液(例如丙烯乙二醇水溶液)等。
蓄热槽12将由太阳能热集热器11集热的热量蓄热,例如是将由太阳能热集热器11加热后的热介质积存在内部的箱。
集热流路13是使热介质从蓄热槽12经过太阳能热集热器11再次循环到蓄热槽12的配管。将该集热流路13中的、从蓄热槽12朝向太阳能热集热器11的流路称作第1集热流路13a,将从太阳能热集热器11朝向蓄热槽12的流路称作第2集热流路13b。
集热泵14设置于第1集热流路13a,成为使热介质循环的动力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热方式是直接集热式,将在集热流路13中太阳能热集热器11与蓄热槽12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和在后述的热介质流路22中蓄热槽12与吸收式冷冻机21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共用。但是,也可以使集热方式为间接集热式,将在集热流路13中太阳能热集热器11与蓄热槽12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和在热介质流路22中蓄热槽12与吸收式冷冻机21之间循环的热介质分开使用。在此情况下,蓄热槽12具有热交换器,并能够使经由集热流路13循环的热介质流动到热交换器并将蓄热槽12加热。
第2系统20是用于获取在后述的室内机31中使用的冷水的系统,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是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热介质流路22、及热介质泵2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内机31中使用冷水,但是,不限于冷水,也可以使用其他制冷剂。
图2是示出吸收式冷冻机2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图。各个吸收式冷冻机21将再生器中的稀溶液加热,并利用该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及吸收器的循环周期来获取冷水。各个吸收式冷冻机21包括再生器101、冷凝器102、蒸发器103及吸收器104。另外,在各个吸收式冷冻机21上组合有冷却塔25、及冷却水流路26。
再生器101将混合有制冷剂(例如水)、和作为吸收液的溴化锂(LiBr)的稀溶液(吸收液的浓度低的溶液)加热。以下,将制冷剂蒸汽化而成的物质称作“制冷剂蒸汽”,将制冷剂液化而成的物质称作“液制冷剂”。在该再生器101中配置有热介质流路22,稀溶液被散布到热介质流路22上并被加热。再生器101通过加热使蒸汽从稀溶液放出,从而生成制冷剂蒸汽和浓溶液(吸收液的浓度高的溶液)。
冷凝器102使从再生器101供给的制冷剂蒸汽液化。在该冷凝器102内设置有导热管102a,被冷却塔25冷却后的冷却水在该导热管102a中流通。在该导热管102a上连结有冷却水流路26,使得冷却水能够在导热管102a与冷却塔25之间循环。蒸发的制冷剂蒸汽因导热管102a内的冷却水而液化。在冷凝器102中液化的液制冷剂被供给到蒸发器103。
蒸发器103使液制冷剂蒸发。在该蒸发器103内设置有与后述的室内机31连接的冷水流路32。被室内机31加温的冷水在该冷水流路32中流动。另外,蒸发器103内为真空状态。因此,作为制冷剂的水的蒸发温度为约5℃。因此,被散布到冷水流路32上的液制冷剂因冷水流路32的温度而蒸发。另一方面,冷水流路32内的冷水因液制冷剂的蒸发而温度被夺走。由此,在冷水流路32内流动的冷水被冷却,该被冷却的冷水被供给到室内机31。
吸收器104将在蒸发器103中蒸发的制冷剂吸收。浓溶液被从再生器101供给,蒸发后的制冷剂被浓溶液吸收,生成稀溶液。在该吸收器104内设置有导热管104a,被冷却塔25冷却后的冷却水在该导热管104a中流通。在该导热管104a上连结有冷却水流路26,使得冷却水能够在导热管104a与冷却塔25之间循环。浓溶液因吸收制冷剂而产生的吸收热被在导热管104a中流通的冷却水除去。因吸收制冷剂而浓度下降的稀溶液由泵104b供给到再生器101。此外,导热管104a为了与冷凝器102共用冷却塔25的冷却水,与冷凝器102的导热管102a连接。
冷却塔25将冷却水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21,并且将由吸收式冷冻机21加温后的冷却水冷却。冷却塔25在例如底部具有收容冷却水的槽。在该槽中,利用浮标的升降来进行给水,该槽积存定量的冷却水。另外,冷却塔25在其上部具有风扇和配置在该风扇的下方的热交换部。从吸收式冷冻机21返回来的冷却水被散布到热交换部,通过热交换部,从而被冷却。由该热交换部冷却后的冷却水被积存在槽中。
冷却水流路26是使冷却水从冷却塔25经过吸收式冷冻机21的吸收器104及冷凝器102再次循环到冷却塔25的配管。其中,将从冷却塔25朝向吸收式冷冻机21的流路称作第1冷却水流路26a,将从吸收式冷冻机21朝向冷却塔25的流路称作第2冷却水流路26b。
第1冷却水流路26a连结在冷却塔25的底部(槽的底部分),在该第1冷却水流路26a上设置有冷却水泵27。冷却水泵27是使冷却水循环的动力源。第2冷却水流路26b连结在冷却塔25的上部(风扇与热交换部之间)。
而且,吸收式冷冻机21包括控制部105。该控制部105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控制吸收式冷冻机21的整体。另外,该控制部105基于下述的来自系统控制器40的控制输出(运转指令/停止指令),使吸收式冷冻机21运转、或者使其运转停止。
在吸收式冷冻机21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105基于从设置在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水出口配管上的冷水出口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冷水出口温度来进行吸收式冷冻机21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05存储有冷气设备运转时的调温停止温度和调温开始温度(调温停止温度<调温开始温度)。当冷水出口温度达到调温停止温度以下时,控制部105使其运转暂时停止(调温停止),当冷水出口温度达到调温开始温度以上时,控制部105解除调温停止而使其运转再开始。此外,在暂时停止中,后述的冷水泵33动作,使冷水循环。
再次参照图1,热介质流路22是使热介质从蓄热槽12经过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再生器101再次循环到蓄热槽12的配管。其中,将从蓄热槽12朝向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再生器101的流路称作第1热介质流路22a,将从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再生器101朝向蓄热槽12的流路称作第2热介质流路22b。
热介质泵23设置于热介质流路22中的第1热介质流路22a,是使热介质循环的动力源。
第3系统30将在吸收式冷冻机21获取的冷水供给到室内机31,包括多个(例如5个)室内机31、冷水流路32、及冷水泵33。
各个室内机31并列地连接于冷水流路32,并设置在室内。各个室内机31是空调机,从吸收式冷冻机21供给的冷水与从室内吸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将热量从空气吸取到冷水而将空气冷却。各个室内机31将冷却后的空气送风到室内。
冷水流路32是使冷水从室内机31经过吸收式冷冻机21的蒸发器103再次循环到室内机31的配管。其中,将从吸收式冷冻机21的蒸发器103朝向室内机31的流路称作第1冷水流路32a,将从室内机31朝向吸收式冷冻机21的蒸发器103的流路称作第2冷水流路32b。
冷水泵33设置于冷水流路32中的第2冷水流路32b,是使冷水循环的动力源。
系统控制器40掌控吸收式冷冻系统1整体的控制。在系统控制器40中,作为控制输入,输入有来自各种传感器等的信号。系统控制器40基于控制输入来进行各种运算,并将遵循该运算结果的控制输出输出到吸收式冷冻系统1的各部。作为系统控制器40,能够使用以CPU、ROM、RAM、I/O接口为主体而构成的微型计算机。
蓄热槽温度传感器41是对蓄热槽1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与蓄热槽12的温度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0。热介质入口温度传感器42是对被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再生器101的热介质的温度(热介质入口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与热介质入口温度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0。热介质入口温度传感器42与各个吸收式冷冻机21分别对应设置。
冷水出口温度传感器43是对从2个吸收式冷冻机21供给到室内机31的冷水的温度(冷水出口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与冷水出口温度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0。冷水入口温度传感器44是对从室内机31返回到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水的温度(冷水入口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与冷水入口温度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0。冷水流量传感器45是对从吸收式冷冻机21供给到室内机31的冷水的流量(冷水流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与冷水流量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0。
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46是对从冷却塔25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21的吸收器104的冷却水的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与冷却水入口温度相应的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40。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46与各个吸收式冷冻机21分别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系统控制器40将5个室内机31给予冷水的热量、与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进行比较,控制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运转台数。
图3是示出吸收式冷冻系统1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被以预定的周期调用并由系统控制器40执行。
首先,在步骤10(S10)中,系统控制器40读取传感器输出。在该步骤10中,从各热介质入口温度传感器42读取热介质入口温度,从冷水出口温度传感器43读取冷水出口温度,从冷水入口温度传感器44读取冷水入口温度,从冷水流量传感器45读取冷水流量,从各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46读取冷却水入口温度。此外,也能够利用从蓄热槽温度传感器41读取的蓄热槽12的温度来代替热介质入口温度。
在步骤11(S11)中,系统控制器40运算室内侧负荷。室内侧负荷表示每单位时间内5个室内机31给予冷水的热量。室内侧负荷是通过对从冷水入口温度减去冷水出口温度后的减算值、乘以冷水流量从而算出的。
在步骤12(S12)中,系统控制器40运算冷冻能力。冷冻能力是吸收式冷冻机21将冷水冷却的能力,相当于每单位时间从冷水吸取的热量。冷冻能力是对每个吸收式冷冻机21算出的,是基于被供给到该吸收式冷冻机21的热介质的温度(热介质入口温度)、被供给到该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却水的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及该吸收式冷冻机21的温度特性而算出的。
此处,图4是示出吸收式冷冻机21的温度特性的说明图。在该图4中,横轴表示热介质入口温度,纵轴表示冷冻能力。在该图4中,示出了与从低温至高温的多个冷却水入口温度对应的温度特性。如该图4所示,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具有热介质入口温度越高而其能力越高的倾向,另外,具有在同一热介质入口温度下,冷却水入口温度越低其能力越高的倾向。
系统控制器40对各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每一个保持有规定了与热介质入口温度及冷却水入口温度对应的冷冻能力的表格或运算式。系统控制器40参照该表格或运算式,基于热介质入口温度和冷却水入口温度来运算冷冻能力。此外,在吸收式冷冻系统1所具有的各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同用一个表格。
在步骤13(S13)中,系统控制器40决定吸收式冷冻机21的运转台数。具体而言,将各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与室内侧负荷进行比较,决定吸收式冷冻机21的运转台数。例如,在室内侧负荷比各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低的情况下,将运转台数决定为1台,在室内侧负荷比任一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高的情况下,将运转台数决定为2台。
在步骤14(S14)中,系统控制器40基于所决定的运转台数将控制指令(运转指令或暂停指令)输出到各吸收式冷冻机21。例如,在运转台数被决定为2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40将运转指令分别输出到2个吸收式冷冻机21。另外,在运转台数被决定为1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40将运转指令输出到2个吸收式冷冻机21之中的任一个吸收式冷冻机21,将暂停指令输出到另一个吸收式冷冻机21。作为输出有运转指令的吸收式冷冻机21的选择方法,能够任意地选择2个之中的任一个吸收式冷冻机21,但是,也能够轮流地选择,使得各吸收式冷冻机21依次交替地运转。另外,系统控制器40对于输出有停止指令的吸收式冷冻机21,停止与其对应的热介质泵23、冷却水泵27、冷却塔25的风扇等的驱动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冷冻系统1具有:2个吸收式冷冻机21,其利用由蒸发器103、吸收器104、再生器101及冷凝器102形成的循环周期来获取在5个室内机31使用的冷水;及系统控制器40,其分别控制这些吸收式冷冻机21。系统控制器40将5个室内机31给予冷水的热量、与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进行比较,控制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运转台数。
根据该构成,即使室内机31是低负荷,也是与该负荷相应的台数的吸收式冷冻机21运转。因此,关于运转中的吸收式冷冻机21,调温停止频度低,另外,能够抑制所有的吸收式冷冻机21重复调温停止这种事态。由此,能够有效利用被供给到吸收式冷冻机21的热量。
另外,出现了停止运转的吸收式冷冻机21,从而能够削减热介质泵23、冷却水泵27、冷却塔25的风扇等的驱动源的动力,能够抑制浪费的能耗。另外,吸收式冷冻机21停止运转,从而能够抑制该设备的总计运转时间的增加,能够延长设备的寿命。特别是,通过轮流地选择运转的吸收式冷冻机21,使得各吸收式冷冻机21依次交替地运转,从而各吸收式冷冻机21的运转时间被平均化,能够实现系统整体的长寿命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吸收式冷冻系统1还具有将由太阳能热集热器11集热的热量进行蓄热的蓄热槽12。此处,蓄热槽12将热介质分别供给到2个吸收式冷冻机21。并且,2个吸收式冷冻机21分别利用吸收器104内的吸收液将在蒸发器103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吸收,将吸收了制冷剂的吸收液供给到再生器101,并且,利用从蓄热槽12供给的热介质将从吸收器104供给到再生器101的吸收液加温。
在决定运转台数的情况下,算出负荷侧的热量(5个室内机31给予冷水的热量),以与其相称的台数使吸收式冷冻机21运转。此处,在将燃气、油作为燃料并直接燃烧来加热再生器101的方式中,能够通过使燃料投入量最大从而得到额定的输出,因此,容易决定运转台数。但是,在通过利用以太阳能热加热后的热介质的温水加温来加热再生器101的方式中,热介质温度不稳定,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也不稳定,因此,难以精确地决定运转台数。
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利用以太阳能热加热的热介质的吸收式冷冻机21,能够适当地运算其冷冻能力,因此,能够精确地决定运转台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冷冻系统1还具有:冷水流路32,其使冷水从室内机31经过2个吸收式冷冻机21再次循环到室内机31;及多个冷却塔25,其将冷却水供给到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凝器102及吸收器104。此处,系统控制器40基于冷水出口温度、冷水入口温度、及冷水流量来算出室内机31给予冷水的热量。另外,系统控制器40对2个吸收式冷冻机21的每一个基于其热介质入口温度、其冷却水入口温度、其吸收式冷冻机21的温度特性来算出冷冻能力。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如温水加温那样热介质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下,也能够适当地求出吸收式冷冻机21的冷冻能力。由此,能够以与室内机31侧的负荷相称的台数运转吸收式冷冻机2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系统,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其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冷冻机采用了利用以太阳能热加热后的热介质(温水)的温水加温的方式,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吸收式冷冻机也可以是将发动机等的排气用作热介质的排气加温的方式、将锅炉等的蒸汽用作热介质的蒸汽加温的方式。例如,在排气加温的方式的情况下,代替上述的热介质入口温度,而根据排气温度来决定吸收式冷冻机的温度特性,因此,由此,能够求出其冷冻能力。另外,在蒸汽加温的方式的情况下,代替上述的热介质入口温度,而根据蒸气压力来决定吸收式冷冻机的温度特性,因此,由此,能够求出其冷冻能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2台吸收式冷冻机,但是,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包括3台、4台等多台吸收式冷冻机的吸收式冷冻系统。例如,也能够利用50台这种大规模的台数的吸收式冷冻机21来构筑吸收式冷冻系统1。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冷水的设备,例示了5个室内机,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1台、除此以外的室内机。另外,除了室内机以外,只要是使用冷水的外部设备即可。作为外部设备,例如可举出工业用冷却装置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一对一地设置有冷却塔和吸收式冷冻机,但是,也可以相对于多个吸收式冷冻机设在一台冷却塔。另外,冷却塔也可以利用地热、地下水来冷却冷却水。在这样的系统中,将冷却水保持为低的温度,因此,也能够提高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冻能力。在本发明中,即使是这样的冷冻能力不同的系统,也能够精确地控制运转台数。
Claims (3)
1.一种吸收式冷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式冷冻系统具有:
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其利用由蒸发器、吸收器、再生器及冷凝器形成的循环周期来获取在外部设备中使用的冷水;及
控制器,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外部设备给予冷水的热量、与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冻能力进行比较,控制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台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冷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式冷冻系统还具有将由太阳能热集热器集热的热量进行蓄热的蓄热槽,
所述蓄热槽将热介质分别供给到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
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分别利用所述吸收器内的吸收液来吸收在所述蒸发器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将吸收了制冷剂的吸收液供给到所述再生器,并且,利用从所述蓄热槽供给的热介质将从所述吸收器供给到所述再生器的吸收液加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冷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收式冷冻系统还具有:
冷水流路,其使冷水从所述外部设备经过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再次循环到外部设备;及
多个冷却塔,其将冷却水供给到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凝器及吸收器,
所述控制器基于从所述外部设备返回到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冷水的温度、从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供给到所述外部设备的冷水的温度、及在所述冷水流路中流动的冷水的流量,算出所述外部设备给予冷水的热量,
对所述多个吸收式冷冻机的每一个,基于被供给到该吸收式冷冻机的热介质的温度、被供给到该吸收式冷冻机的冷却水的温度、及该吸收式冷冻机的温度特性,算出冷冻能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83900A JP2016057005A (ja) | 2014-09-10 | 2014-09-10 |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
JP2014-183900 | 2014-09-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02929A true CN105402929A (zh) | 2016-03-16 |
CN105402929B CN105402929B (zh) | 2018-05-29 |
Family
ID=5546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73678.3A Active CN105402929B (zh) | 2014-09-10 | 2015-09-09 | 吸收式冷冻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057005A (zh) |
CN (1) | CN105402929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49536A (ja) * | 1993-02-25 | 1994-09-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吸収冷凍機の運転台数制御装置 |
JP2001066011A (ja) * | 1999-08-24 | 2001-03-16 | Tokyo Gas Co Ltd | 吸収式冷凍機を用いた水冷式空調装置の冷却水流量制御方法 |
JP2008241210A (ja) * | 2007-03-28 | 2008-10-09 | Taikisha Ltd | 熱源機制御装置及び熱源機の制御方法 |
CN101324360A (zh) * | 2007-06-11 | 2008-12-17 | 卢剑超 | 阵列式球面聚焦太阳能高温储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 |
JP2009008356A (ja) * | 2007-06-29 | 2009-01-15 | Yamatake Corp | 台数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台数制御方法 |
CN101571331A (zh) * | 2009-05-25 | 2009-11-04 | 陕西理工学院 |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制冷保鲜系统 |
CN101871709A (zh) * | 2009-04-22 | 2010-10-27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系统 |
JP2012127574A (ja) * | 2010-12-15 | 2012-07-05 |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 太陽熱利用システムおよび太陽熱利用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EP2762802A2 (en) * | 2013-02-05 | 2014-08-0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Chilled water system, ship,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chilled water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73184A (en) * | 1978-09-05 | 1981-06-16 | Osaka Gas Kabushiki Kaisha | Solar heat utiliz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JPS63140236A (ja) * | 1986-12-01 | 1988-06-11 | Hitachi Ltd | 熱源機台数制御方式 |
JP3434281B2 (ja) * | 2001-05-30 | 2003-08-0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吸収冷凍機 |
US20090288432A1 (en) * | 2006-08-08 | 2009-11-26 | Alexander Lifson | Tandem compresso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uction valve |
-
2014
- 2014-09-10 JP JP2014183900A patent/JP2016057005A/ja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
- 2015-09-09 CN CN201510573678.3A patent/CN1054029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49536A (ja) * | 1993-02-25 | 1994-09-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吸収冷凍機の運転台数制御装置 |
JP2001066011A (ja) * | 1999-08-24 | 2001-03-16 | Tokyo Gas Co Ltd | 吸収式冷凍機を用いた水冷式空調装置の冷却水流量制御方法 |
JP2008241210A (ja) * | 2007-03-28 | 2008-10-09 | Taikisha Ltd | 熱源機制御装置及び熱源機の制御方法 |
CN101324360A (zh) * | 2007-06-11 | 2008-12-17 | 卢剑超 | 阵列式球面聚焦太阳能高温储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机 |
JP2009008356A (ja) * | 2007-06-29 | 2009-01-15 | Yamatake Corp | 台数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台数制御方法 |
CN101871709A (zh) * | 2009-04-22 | 2010-10-27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系统 |
CN101571331A (zh) * | 2009-05-25 | 2009-11-04 | 陕西理工学院 | 太阳能相变蓄热吸收式制冷保鲜系统 |
JP2012127574A (ja) * | 2010-12-15 | 2012-07-05 |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 太陽熱利用システムおよび太陽熱利用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EP2762802A2 (en) * | 2013-02-05 | 2014-08-06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Chilled water system, ship,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chilled water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57005A (ja) | 2016-04-21 |
CN105402929B (zh) | 2018-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25073C1 (ru) | Абсорбционная холоди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о встроенной теплонасосн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 |
CN101701737B (zh) | 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装置 | |
KR101914487B1 (ko) | 냉방 및 증기 동시공급 흡수식 냉동/히트펌프 하이브리드 시스템 | |
CN103574983A (zh) | 制冷空调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5423590B (zh) | 吸收式冷冻系统 | |
JP2011089722A (ja) | 冷凍・空調方法及び装置 | |
JP5651366B2 (ja) | 空気圧縮機排熱回収システム | |
CN106052195B (zh) | 冷暖气系统 | |
CN202284871U (zh) | 一种空气源热平衡式双效热泵装置 | |
US20180120000A1 (en) | Machine quantity controlling device, energy supplying system, machine quantit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JP4551233B2 (ja) | 冷房負荷制御運転に連動させて冷却水温度を制御する吸収式冷凍機制御方法及び吸収式冷凍機設備 | |
CN108139126B (zh) | 吸收式冷冻机 | |
CN105402929A (zh) | 吸收式冷冻系统 | |
JP6132821B2 (ja) |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 |
WO2015060369A1 (ja) | 吸収式冷温水システム | |
CN104047730A (zh) | 采用复叠式溴化锂制冷机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 | |
CN210801686U (zh) | 一种吸收焚烧热量的冷藏系统 | |
CN211876414U (zh) | 超低温余热驱动的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 |
CN203939581U (zh) | 采用复叠式溴化锂制冷机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 | |
JP5583435B2 (ja) | 冷凍・空調方法及び装置 | |
JP7000189B2 (ja) | 冷却装置 | |
JP2017036856A (ja) | 排熱投入型吸収式冷温水機及びその排熱回収量制御方法 | |
JP4308076B2 (ja) | 吸収冷凍機 | |
CN203940654U (zh) | 复叠式空冷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 |
JP2012007871A (ja) | 吸収冷温水機の運転台数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