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5674B -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95674B CN105395674B CN201510829247.9A CN201510829247A CN105395674B CN 105395674 B CN105395674 B CN 105395674B CN 201510829247 A CN201510829247 A CN 201510829247A CN 105395674 B CN105395674 B CN 1053956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hinese medicine
- compound formulation
- traditional chinese
- rad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由中药复方和益生菌的菌粉复配而成;中药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芩10‑15份、黄连6‑10份、黄芪10‑15份、苍术5‑8份、厚朴10‑15份、甘草15‑20份、板蓝根10‑15份、淫羊藿10‑15份、鱼腥草2‑6份、蒲公英6‑8份、桔梗2‑5份;益生菌为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6cfu/mL‑109cfu/mL。本发明还公开该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禽腺肌胃炎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禽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一直以来禽腺肌胃炎是养殖业的难题,目前我国各地均有此病的发生,极大损害了养殖业主的利益。该病病程长,一般为10~15d,发病率可达7%~28%,死亡率4%~50%不等。目前,治疗禽腺肌胃炎疾病多采用抗生素类,如西咪替丁、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诺氟沙星、硫氰酸红霉素等,使用抗生素虽可抑制腺肌胃炎的发生,但大量使用会损害胃肠黏膜,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使疫病更加难以控制。
中草药源自天然、毒副作用小、无残留,有保健、治疗、康复等作用,可抵御疾病、增强免疫力。研究表明,中草药具有解除免疫抑制,缓解腺胃肿胀,促进粘膜修复及肌胃溃疡面愈合,抗菌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鉴于中药上述优点,将其应用于畜牧业生产,有着独特的优势。另外,胃肠道菌群是机体的天然屏障。一般情况下,胃肠道菌群在数量和种类上总是保持平衡的,能够防治条件性致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开发一款能够预防腺肌胃炎,同时有效修复胃黏膜、平衡肠道菌群的复合制剂成为现阶段的迫切所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制剂将中药与益生菌合理配伍,其中,中药可修复胃黏膜、抑制胃溃疡;益生菌产酶产酸,有效降解霉菌毒素、提高饲料转化率,两者结合使用能够起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由中药复方和益生菌的菌粉复配而成;
所述中药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10-15份、黄连6-10份、黄芪10-15份、苍术5-8份、厚朴10-15份、甘草15-20份、板蓝根10-15份、淫羊藿10-15份、鱼腥草2-6份、蒲公英6-8份、桔梗2-5份;
所述益生菌为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
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6cfu/mL-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中药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13份、黄连8份、黄芪13份、苍术7份、厚朴13份、甘草13份、板蓝根13份、淫羊藿13份、鱼腥草4份、蒲公英7份、桔梗4份。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为粪肠球菌SRG(Enterococcus faecalis SRG),已于2010年03月0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046,记载在申请人的另一项专利“一株能够吸附霉菌毒素的粪肠球菌及其在吸附霉菌毒素中的应用”(CN101792726 B)中。该菌株能够吸附霉菌毒素,吸附能力较强,在脱霉的同时,还具有生物保健功能,该菌对黄曲霉毒素(AFB1)去除能力较强,达41.95%,当SRG与0.2‰水合硅铝酸盐混合使用,吸附AFB1能力达99.24%。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7348,已于2010年10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260;记载在申请人的另一项专利“一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CN 102120975 B)中。该菌株对所用指示菌猪大肠杆菌1565、猪大肠杆菌2116、鸡伤寒沙门氏菌C79-20、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鸡大肠杆菌249、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理想的抑菌效果,且其产酶特性较好,中性蛋白酶活力可达140U/mL。
优选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8cfu/mL。
该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称取黄芩10-15份、黄连6-10份、黄芪10-15份、苍术5-8份、厚朴10-15份、甘草15-20份、板蓝根10-15份、淫羊藿10-15份、鱼腥草2-6份、蒲公英6-8份、桔梗2-5份,混合,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至浓度为0.1-1g/mL(即每1mL相当于生药0.1-1g),得中药提取液;
(2)向步骤(1)的中药提取液中加入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粉,混合均匀,即得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6cfu/mL-109cfu/mL。
步骤(1)中,中药提取液制备的具体方法为:向混合后的中药中加8-10倍体积(g/mL)的水,浸泡1-2h后,煎煮1-2h,过滤,得初滤液;药渣中加入4-6倍体积(g/mL)的水进行复煎,煎煮30-60min,过滤,得二级滤液;药渣中再加入4-6倍体积(g/mL)的水进行第二次复煎,煎煮30-60min,过滤,得三级滤液,合并二、三级滤液,先低温浓缩后再与初滤液混合,最终浓缩为质量浓度为0.1-1g/mL的中药提取液。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中药提取液的浓度为1g/mL。
该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可按常规方法制备成各种剂型,优选为水剂。
该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现配现用,使用方法为:在鸡饮用水中按体积比为千分之一的添加量加入本发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
本发明的复合制剂中含有中药组分,而中药的配伍讲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由于不同的中药之间存在不同的配伍关系,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中药时,必须有所选择,充分发挥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本发明的中药复方中通过将多味中药进行配伍,药物之间共同发挥了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了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药物组方中各味药的药理分析如下:
黄芩:味苦、寒冷,归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肺热咳嗽,湿热泄痢。抗菌抗病毒,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另外,可保肝、利胆、抗氧化,降血脂。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含多种有效成分如小檗碱、黄连碱、黄酮等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之功效,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
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血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且能延缓细胞衰老进程。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用于湿阻脾胃,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痿软无力等症状。
厚朴:归脾经、胃经、大肠经。主要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等症状。
甘草:归脾、胃、肺经。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祛痰平喘、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甘草酸、甘草次酸及甘草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对呼吸系统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消除病原菌对呼吸道造成损伤,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板蓝根: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功效。抗菌作用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且含多种有效成分如靛蓝、蒽醌类、甾醇等,具有解毒、消肿、抗过敏之功效。
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具有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刺激骨髓DNA的合成、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提高免疫力、抗炎,抗病毒等作用。
鱼腥草:性辛,微寒,微苦,归肺、肝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热痢,疟疾,水肿,湿疹等。鱼腥草素可提高血清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提取物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
蒲公英:味甘,微苦,寒,入肝、胃经。主治清热解毒,胃炎,肠炎等。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有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的作用。
组方中,以黄芩、黄连、黄芪为君药,苍术、厚朴、甘草、板蓝根为臣药,各味中药协同作用,共同起到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组织胺释放和解毒的功效,各中药互相补充,可有效修复胃黏膜、抑制胃溃疡,预防腺肌胃炎的发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其中的中药复方可有效修复胃黏膜、抑制胃溃疡、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促进益生菌的增殖,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间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而益生菌可降解霉菌毒素、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保护肠道健康;中药、益生菌联合使用,起到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制备的腺肌胃炎模型图;腺胃肿大,如球,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肌胃出现溃疡,肠道有出血现象;
图2为饲料发霉霉菌图;发霉后的饲料霉菌含量超国标;
图3为对照组、模型组、试验组和相关产品组的病理组织学切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制备
中药复方:黄芩10份、黄连10份、黄芪10份、苍术8份、厚朴10份、甘草20份、板蓝根10份、淫羊藿15份、鱼腥草2份、蒲公英8份、桔梗2份。
上述中药购买于泰安市金泰联大药房。
益生菌:粪肠球菌SRG(Enterococcus faecalis SRG)已于2010年03月0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046;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B7348,已于2010年10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0260。
制备方法:按重量份称取黄芩、黄连、黄芪、苍术、厚朴、甘草、板蓝根、淫羊藿、鱼腥草、蒲公英、桔梗,混合,加入8倍体积的水(g/mL),浸泡2h后,先用武火加热,待沸腾后再用文火加热1h,纱布过滤得到初滤液;
药渣复煎2次:
第二遍:加5倍于第一遍药渣的体积水(g/mL),煎煮50min,过滤,得二级滤液;
第三遍:加5倍于第二遍药渣的体积水(g/mL),煎煮30min,过滤,得三级滤液;合并二、三级滤液,先旋转蒸发低温浓缩后再与初滤液混合,最终浓缩为1g/mL中药提取液,即每1mL相当于生药1g,4℃冷藏备用。
分别将粪肠球菌SRG(Enterococcus faecalis SR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B7348的菌粉按活菌数为108cfu/mL比例加入到中药提取液中,制备得到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现配现用。
实施例2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制备
中药复方:黄芩15份、黄连6份、黄芪15份、苍术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板蓝根15份、淫羊藿10份、鱼腥草6份、蒲公英6份、桔梗5份。
益生菌:粪肠球菌SRG(Enterococcus faecalis SR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B734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制备
中药复方:黄芩13份,黄连8份,黄芪13份,苍术7份,厚朴13份,甘草13份,板蓝根13份,淫羊藿13份,鱼腥草4份,蒲公英7份,桔梗4份。
益生菌:粪肠球菌SRG(Enterococcus faecalis SR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B734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海蓝褐蛋鸡腺肌胃炎模型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1.1发霉饲料的制备:蛋鸡饲料(玉米64%、豆粕20%、麸皮4%、石粉7%、预混料5%),按照20%的重量比,将水接入饲料中封口后于30℃培养室内进行发霉处理,两周发霉完毕,备用。
1.2饲料营养成分和霉菌总数测定:发霉完毕后,进行饲料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能量测定,进行饲料霉菌计数。
1.3试验分组:试验动物为60只1日龄海兰褐蛋鸡,购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岳种禽有限公司,饲喂8天后进行试验分组如下表1:
表1试验分组
1.4疗效评价通过临床、解剖、病理组织学切片来对模型组鸡只进行模型初步判定。
2结果
2.1霉菌计数结果(见表2)
表2霉菌计数结果
注:根据新版《饲料卫生标准》,每克饲料霉菌总数不得超过5×104cfu/g。
从上表可以看出,模型组霉菌总数达到107cfu/g,明显高于CK对照组和饲料卫生标准。
2.2饲料营养成分测定(见表3)
表3饲料营养成分测定
注:同行数据肩标为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研究报道,饲料营养水平低也是鸡表现腺肌胃炎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组饲料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分别比对照组显著下降21.1%、31.6%、87.7%、27.3%(P<0.05),说明模型组饲料营养水平较低,适合进行腺肌胃炎模型的构建。
2.3疗效评价
2.3.1临床症状感染初期,鸡群食欲、精神无明显异常。发病后期(30日龄以后),模型组鸡只精神萎靡,羽毛凌乱、逆立,缩头,拉黄白色稀粪,粪便有过料现象,生长受阻,个体差异较大。
2.3.2解剖症状(见腺肌胃炎模型图1)剖检发现模型组腺胃肿大(有的成圆球型),腺胃壁增厚,有半透明感,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表面粘膜面增厚,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周边出血或出血不明显,有溃疡。部分腺胃肿胀,受挤压时流出白色粘性物质,腺胃与肌胃界线明显增宽。肌胃的粘膜面溃疡,出现条纹状溃疡带或连接成片的溃疡面,极为严重的出现火山口样的溃疡灶直至穿孔,肠道有出血现象。
2.3.3病理组织学切片
模型组腺胃绒毛出现断裂,排列疏松,组织间隙较大,黏膜上皮组织溃疡、增厚,有的绒毛杯状细胞核出现空腔,细胞核变小,细胞质变大,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空泡样结构,空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可出现在细胞浆内的各个部位,但尤以细胞核周围形成的空泡样结构为多。CK组总体表现良好,腺胃绒毛排列整齐致密,杯状细胞紧密排列,形态较为统一。
3结论
腺肌胃炎原因多样,主要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本试验从非传染性因素(发霉饲料)入手,再加上一些诱因,最终导致鸡群发病,并得到与预期相符合的结果,模型建立成功,故后续试验仍采用饲喂发霉饲料方式进行模型的建立。
实施例5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腺肌胃炎的防治效果
1试验材料
1.1发霉饲料的制备
发霉饲料的制备同实施例4。普天全价料:购于徐州普天饲料有限公司。
1.2试验动物
海蓝褐蛋鸡,购买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岳种禽有限公司。
1.3试验用药
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
2试验方法
2.1试验分组
160只1日龄海蓝褐蛋鸡,购于泰安市东岳种禽有限公司。试验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试验组、相关产品组,每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10只鸡。各组饲喂情况如下表4:
表4各处理组饲喂情况
2.2饲料营养成分和霉菌总数测定
测定方法同实施例4。
2.3免疫器官指数
鸡只称重后,剖杀,取其脾脏、法氏囊称重后,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脾脏(法氏囊)重量÷对应鸡只重量
2.4血清指标计算
剖杀鸡只时采血,凝固后5000rpm离心5min收集血清,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等指标。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gG、sIgA含量,ELISA试剂盒购于北京鑫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病理组织学切片
取约1.5cm长度的腺胃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送到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制作石蜡切片。
2.6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用One-way ANOVA进行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3结果
3.1饲料霉菌计数结果(见表5、图2)
表5饲料霉菌计数结果(cfu/g)
注:根据新版《饲料卫生标准》,每克饲料霉菌总数不得超过5×104cfu/g。
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组、试验组、相关产品组饲喂发霉料霉菌总数均达到106cfu/g,霉菌远超饲料卫生标准。
3.2饲料营养水平测定(见表6)
表6饲料营养水平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组、试验组、相关产品三组的饲料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显著下降,模型组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7.0%、40.14%、87.36%、24.78%,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8.3%、43.4%、77.6%、29.0%,相关产品组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5.1%、35.8%、74.7%、28.6%。结果表明,三组饲料营养水平较低,适合进行腺肌胃炎模型的构建。
3.3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表7)
表7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从表7可看出,40日龄时,试验组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了40.4%(P<0.05),50日龄时,试验组、相关产品组脾脏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了85.7%、40.5%(P<0.05),试验组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了46.6%(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促进了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3.4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见表8)
表8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TP、ALB分别比模型组显著升高18.6%、17.4%(P<0.05),试验组AST、BUN分别比模型组显著降低13.5%、40.3%(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可以提高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降低尿素氮、谷草转氨酶,维持机体的免疫水平,预防疾病。效果略优于相关产品组。
3.5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免疫力的影响(见表9)
表9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对海蓝褐蛋鸡免疫力的影响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抗体。黏膜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其中sIg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从表9可以看出,试验组免疫球蛋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分别比模型组显著提高48.1%、38.1%(P<0.05)。结果表明,试验组提高了动物机体的免疫水平,增强了抗病力,效果略优于相关产品组。
3.6病理组织学切片(如图3)
从图3中的4组切片可以明显的看出,模型组腺胃绒毛出现严重断裂,排列疏松,组织间隙较大,黏膜上皮组织溃疡、增厚,有的绒毛杯状细胞核出现空腔,细胞核变小,细胞质变大,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空泡样结构,空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试验组腺胃绒毛排列整齐,杯状细胞排列有序,细胞紧密度强,异常细胞出现较少,胃粘膜得到更好的修复。
4结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可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可明显促进蛋白质代谢;增强黏膜免疫、修复胃黏膜,提高抵抗力,有效预防腺肌胃炎的发生。
Claims (7)
1.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中药复方和益生菌的菌粉复配而成;所述中药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芩10-15份、黄连6-10份、黄芪10-15份、苍术5-8份、厚朴10-15份、甘草15-20份、板蓝根10-15份、淫羊藿10-15份、鱼腥草2-6份、蒲公英6-8份、桔梗2-5份;所述益生菌为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6cfu/mL-109cfu/mL;
其中,所述乳酸菌为粪肠球菌SRG,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046;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B7348,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2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芩13份,黄连8份,黄芪13份,苍术7份,厚朴13份,甘草13份,板蓝根13份,淫羊藿13份,鱼腥草4份,蒲公英7份,桔梗4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8cfu/mL。
4.如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制剂的剂型为水剂。
5.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称取黄芩10-15份、黄连6-10份、黄芪10-15份、苍术5-8份、厚朴10-15份、甘草15-20份、板蓝根10-15份、淫羊藿10-15份、鱼腥草2-6份、蒲公英6-8份、桔梗2-5份,混合,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至浓度为0.1-1g/mL,得中药提取液;(2)向步骤(1)的中药提取液中加入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粉,混合均匀,即得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复合制剂中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为106cfu/mL-109cfu/mL;
其中,所述乳酸菌为粪肠球菌SRG,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046;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B7348,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026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中药提取液制备的具体方法为:向混合后的中药中加8-10倍体积的水,浸泡1-2h后,煎煮1-2h,过滤,得初滤液;药渣中加入4-6倍体积的水进行复煎,煎煮30-60min,过滤,得二级滤液;药渣中再加入4-6倍体积的水进行第二次复煎,煎煮30-60min,过滤,得三级滤液,合并二、三级滤液,先低温浓缩后再与初滤液混合,最终浓缩为质量浓度为0.1-1g/mL的中药提取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中药提取液的浓度为1g/m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9247.9A CN105395674B (zh) | 2015-11-24 | 2015-11-24 |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9247.9A CN105395674B (zh) | 2015-11-24 | 2015-11-24 |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95674A CN105395674A (zh) | 2016-03-16 |
CN105395674B true CN105395674B (zh) | 2019-08-23 |
Family
ID=5546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29247.9A Active CN105395674B (zh) | 2015-11-24 | 2015-11-24 |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956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53522A (zh) * | 2016-05-09 | 2016-08-17 | 烟台东和生态农牧科研所 | 一种用于治疗鸡腺胃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967698A (zh) * | 2018-08-27 | 2018-12-11 | 维康腾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分解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616777B (zh) * | 2021-01-20 | 2022-04-19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省无特定病原鸡研究中心) | 一种快速构建鸡腺肌胃炎模型的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4288A (zh) * | 2011-12-31 | 2012-08-01 | 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鸡大肠杆菌疾病的中药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338071A (zh) * | 2013-08-07 | 2015-02-11 | 成都大量禽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鸡腺胃炎的药物组合物 |
CN104688895A (zh) * | 2015-02-27 | 2015-06-10 |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肉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 |
CN104984329A (zh) * | 2015-06-17 | 2015-10-21 | 上海善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治疗胃肠疾病的微生态与中草药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25800A (zh) * | 2015-10-15 | 2015-12-09 | 无锡正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鸡腺胃炎、肌胃炎的中药口服液 |
CN105168811A (zh) * | 2015-08-06 | 2015-12-23 | 黄淮学院 | 一种防治肉鸡传染性腺胃炎-肌胃炎的中药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739919B (zh) * | 2015-03-30 | 2018-11-30 |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酵黄芪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2015
- 2015-11-24 CN CN201510829247.9A patent/CN1053956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4288A (zh) * | 2011-12-31 | 2012-08-01 | 郑州后羿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鸡大肠杆菌疾病的中药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338071A (zh) * | 2013-08-07 | 2015-02-11 | 成都大量禽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鸡腺胃炎的药物组合物 |
CN104688895A (zh) * | 2015-02-27 | 2015-06-10 |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肉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 |
CN104739919B (zh) * | 2015-03-30 | 2018-11-30 |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酵黄芪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4984329A (zh) * | 2015-06-17 | 2015-10-21 | 上海善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治疗胃肠疾病的微生态与中草药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68811A (zh) * | 2015-08-06 | 2015-12-23 | 黄淮学院 | 一种防治肉鸡传染性腺胃炎-肌胃炎的中药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125800A (zh) * | 2015-10-15 | 2015-12-09 | 无锡正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治疗鸡腺胃炎、肌胃炎的中药口服液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95674A (zh) | 2016-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50523B (zh) | 一种肉鸭饲料及其中药添加剂 | |
CN102845638B (zh) | 一种防治禽流感的鸭饲料及其中药添加剂 | |
CN103141681B (zh) | 一种含中草药的复合型鸡饲料 | |
CN105230568A (zh) | 一种高免疫力高品质生猪的饲养方法 | |
CN102805267B (zh) | 用于喂食肉鸡的饲料 | |
CN102669496A (zh) | 一种含蒙脱石肉鸡1-21日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568324A (zh) | 一种复合益生菌发酵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767587A (zh) | 一种用于提高产蛋鸡生产性能的中药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10346A (zh) | 提高养殖对虾存活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41682B (zh) | 一种含中草药的复合型鸭饲料 | |
CN108308450A (zh) | 一种肉鸡防病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527260B (zh) | 一种禽用复合型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52656B (zh) | 一种用于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395674B (zh) | 一种防治禽腺肌胃炎的中药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41680B (zh) | 一种含中草药的复合型牛饲料 | |
CN114568602A (zh) | 一种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533233A (zh) | 一种防治家禽寄生虫病的中药饲料配方 | |
CN108208456A (zh) | 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20140B (zh) | 一种人用降糖减肥降脂复方制剂 | |
CN106615969A (zh) | 一种防治鸡沙门氏菌病的中药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35748A (zh) | 一种禽用中草药微生物复合饲料添加剂 | |
CN105724766A (zh) | 一种石斑鱼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77908A (zh) | 一种清热消炎的三七茎叶酵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9432287B (zh) | 一种防治家禽气分热盛证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90284A (zh) | 一种提高肉兔生长和免疫力的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